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

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

发布时间:2021-08-12 23:27:49

⑴ 黄道婆是如何改进纺纱工具的

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虽然她回乡几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劳动对推动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更创造了新式纺车。当时淞江一带用报答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⑵ 黄道婆发明了什么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毁。

黄道婆生平画像
黄道婆生平画像(3)
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黄道婆 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压下,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难摧残着她,也磨炼了她,有一次,黄道婆被公 婆、丈夫一顿毒打后,又被关在柴房不准吃饭,也不准睡觉。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半夜,她在房顶上掏洞逃了出来,躲在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就随船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崖县。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生地疏,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还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内外,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当地大受欢迎,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黎族地区生活了将近三十年。

但是,黄道婆始终怀念自己的故乡。在元朝元贞年间,约1295年,她从崖州返回故乡,回到了乌泥泾。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虽然她回乡几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劳动对推动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更创造了新式纺车。

当时淞江一带用报答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⑶ 黄道婆是从哪个民族那里学到先进棉纺织技术的

黎族

⑷ 黄道婆从哪里学会啦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海南崖县

黄道婆 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压下,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难摧残着她,也磨炼了她,有一次,黄道婆被公婆、丈夫一顿毒打后,又被关在柴房不准吃饭,也不准睡觉。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半夜,她在房顶上掏洞逃了出来,躲在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就随船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崖县。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生地疏,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还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内外,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当地大受欢迎,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黎族地区生活了将近三十年。但是,黄道婆始终怀念自己的故乡。在元朝元贞年间,约1295年,她从崖州返回故乡,回到了乌泥泾。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虽然她回乡几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劳动对推动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更创造了新式纺车。当时淞江一带用报答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⑸ 举一个事例,说明黄道婆是怎样改进技术的

1.她教人们制造轧车
2.他改进弹棉花的工具,把手拨的小竹弓改为用槌击的大弓
3.同时,他改进了纺纱的工具,把只纺一根纱的手摇车改为能纺三根纱的脚踏车

对不对?我写的就是这,是对的!(在语文S版的语文书第11课第五自然段能找到)

⑹ 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所作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

当年黄道婆受丈夫虐待逃到崖州,当地黎族的人们还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内外,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一边教黄母祠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更创造了新式纺车。当时淞江一带用报答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⑺ 黄道婆在纺织技术方面做出了什么贡献

黄道婆是元代乃至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纺织家。她是松江乌泥径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据传说,黄道婆是一位备受折磨的童养媳,实在忍受不了非人的虐待,逃到了崖州(今海南海口市)。当地黎族的纺织技术,当时在全国占领先地位。黄道婆在那里向黎族人民学习他们先进的纺织技术,这样过了三十年。大约五十岁时,黄道婆由崖州回到了故乡乌泥径镇,并把那里的纺织技术也带回了故乡,并进行推广,她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对纺织工具和生产技术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

首先,她推广和改进了捍、弹、纺、织等一整套的纺织工具。“捍”,又叫轧车、踏车,主要用来去除棉花籽。“弹”,主要功用是使棉花疏松。黄道婆改制的弓,较以前的旧弓大好几倍,弹力也相应增大了不少,这样,弹出来的棉花也就更松疏好用。“纺”,就是“纺车”,黄道婆改进的纺车,是可以同时纺三个纺锭的脚踏式纺车,而以前的只是一只锭,而且是手摇式的,因此,黄道婆的纺车比旧式纺车效率高、速度快。“织”,就是“织布机”,据说,黄道婆的织布机能织出许多美丽的花布。

其次,在纺织技术上,黄道婆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吸取他人之长,总结出一套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技术,她毫无保留地将这些先进的技术传授给他人,从而使当地成为全国远近闻名的纺织重镇,所织“乌泥径被”与“崖州被”不相上下,成为又一闻名全国的纺织品品牌,造福了当地普通百姓,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后来,黄道婆的技术向全国各地传播开来,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的纺织技术。

⑻ 黄道婆是如何改进纺织工具的

黄道婆把黎族同胞使用的纺织工具加以改进,请工匠们制作了一整套捍、弹、纺、织等工具。“捍”就是搅车,又叫轧车、踏车,利用上下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转轴,把棉花相互辗轧,除去棉籽。这比用手剥去棉籽的效率自然高得多。“弹”就是弹棉花用的椎弓。黄道婆改制的弓有四尺多长,比以前所用的一尺四五寸长的弓大得多,并用弹力大的绳作弓弦,所以弹起棉花来又快又好。“纺”就是纺车。黄道婆创制的纺车,是可以同时纺三根纱的脚踏纺车,比以前使用的一个纺锭的手摇车,速度快,效率高。“织”就是织布机,黄道婆改造的纺织机究竟怎样,由于材料不足还不很清楚。但是她那时候用的提花机,已经能织出许多美丽的花布。黄道婆还教人们学会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技术。所织成的被、褥、带、手巾等,上面都有折枝、团凤、棋局、图案字等花饰,十分鲜艳美观。她还把黎族物产的棉织品——崖州被的织造方法传授给镇上的妇女,从而产生了大批的“乌泥泾被”。当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远销各地。

⑼ 黄道婆对黎族科学技术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宋末元初,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来到崖州,曾在崖州居留40多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回故乡乌泥泾后,在黎族传统纺织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⑽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他又创造并潜心研究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修改病句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他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改成这样就对了,之前的句子顺序错了,你仔细看,是先潜心研究,再创造。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