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概念的意思举个例子
概念的意思: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版类在认识知过程中,把权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拼音:[ gài niàn ]
引证解释: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出本质属性而成。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道。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1)创造概念案例扩展阅读
概念的近义词:观点
拼音:[ guān diǎn ]
意思:
1、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内置或采取的态度:生物学~。纯技术~。
2、特指政治观点:没有正确的立容场,就不会有正确的~。
引证解释: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徐兴业 《金瓯缺》第四章:“她既要用自己的观点,又要用 嚲娘 的观点来观察 马扩 。”
示例:这篇文章对错误观点的抨击有理、有力、有节。
❷ 数学概念性案例怎么写啊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探究性教学案例
一、问题提出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学生学会探究离不开教师对探究方法的指导,目前中国数学课堂主要特征有三水平:记忆、解释、探究。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主要是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考力水平下降、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的问题,反映在以下方面:
现象之一 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现象之二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较多,许多是实验探究水平的课,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对探究过程参与的质量与程度较低,教师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最简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考力水平。
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引起高思考力水平保持和下降的因素有哪些。
高思考力水平要得以保持需具备七个要素:①给思维和探究推理“搭脚手架”;②为学生提供元认知方法;③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④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强调;⑤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⑥在概念间建立联系;⑦适当的探究时间。
影响高思考力水平下降的因素有六类:①情境问题常规化(学生希望降低要求,教师包办代替);②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不注重意义、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③时间过多或过少;④课堂管理问题;⑤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指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⑥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过程迁就(如本来要求学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了学生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
其次我们尝试通过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来获取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数学探究性教学方法研究尝试依据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标准》设立“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这就是说《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普通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编排的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各模块均安排了思考、探究、观察、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活动栏目(见下表)。
这些内容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视野,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想象.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自已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已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
三、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应用范式
一基本过程(如下图)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学生认知冲突,启发思维,引发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问题,对原始问题进行变式,其次先学习小组后班级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修改、筛选出供课堂讨论的问题,学生独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再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互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过程,揭示和提炼数学规律,最后逐步完善结论或形成猜想,师生共同探索,进一步提出新问题或进行变式运用。
二教学实践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在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的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有效学习的兴味。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数学与社会的结合点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数学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先定理后应用的实际问题,调换为从应用题开始的问题情境创设,以突出“问题解决---建构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总之,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环境,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找准创新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
案例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1.1正弦定理(第1课时)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供学生探究:一船从港口B航行到港口C,测得BC的距离为a,船在港口C卸货后继续向港口A航行,由于船员忽疏没有测得CA的距离,如果船上有测角仪,他们能否计算出港口A、B之间的距离?
提出实际问题后,启发学生讨论下面问题。
⑴这个过程可以转化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⑵数学建模,即将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即在△ABC中,已知A、C、a如何求c边呢?
①这个问题整体上讲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属于解三角形问题,判断问题的实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②解三角形问题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些主要知识、工具?(已经学过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原有的认知结构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③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将解一般的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④解法过程:过B作BD⊥CA于D,则BD即为AC高,在Rt△ADB中,∠ADB=900,
AB=c ,则BD=csinA,同理BD=AsinC
∴csinA=asinC,可以解得c
⑶同时得到:a/sinA=c/sinC,(实际问题解决了,同时又得到“副产品” a/sinA=c/sinC,寻求解答却并不是问题探究的唯一目的)
①在△ABC中,有a/sinA=c/sinC ,是否有a/sinA=b/sinB=c/sinC呢?
②a/sinA=b/sinB=c/sinC为常数 k,那常数k是什么呢?在直角三角形中k=2R,那任意三角形,k=?
反思:教师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情境的探索,不断产生新问题;已解决的问题又成为提出新问题的情境,(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也很自然想到了利用三角形面积为工具,利用平面向量为工具来证明)从而引发在深一层次上去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问题解决。
2.搭建认知脚手架,促进探究问题的解决。
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认知脚手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脚手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探究新问题需要知识的固着点,问题本身与固着点的“潜在距离”愈远,一般说来探究的难度就愈高。由此可见,知识、经验是探究能力的基础,不能离开一定的知识、经验的丰富度去强调探究能力。“脚手架”的设计和给出的关键是要把握探究的新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之间的距离“度”。
案例二: 3月28日东亭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公开课,章晓栋老师上得一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三章 §3.3复数的几何意义(第1课时),下面是本节课开始选段,教师在教学时:
我们前面学习了复数的四则运算,是‘数’的角度来研究复数的,这节课我们要从‘形’的角度来研究,运用多媒体创设思维情景,屏幕上显示:
问题1:在几何上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实数?
S1: 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屏幕上显示:实数(数)----- 数轴上的点(形)
T:回忆复数的一般形式:Z=a+bi(a,b∈R),一个复数由什么唯一确定?
S2:有实部与虚部唯一确定;
问题2:类比实数的表示,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复数?
S3:用y=ax+b来表示(学生的想法很独特,偏离了教师的预设,不过章老师没有批评,极力引导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做得还是比较好)。
反思:为什么学生启而不发,回答偏离教师的预设?我想:教师在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时,“脚手架”的设计出现了问题,问题1与问题2之间的跨度太大,这样探究的新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之间的距离太大,以至学生找不到固着点。如果我们在问题1与问题2之间增加问题3:平面上的点用什么来表示?(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这样学生自然会意识到实部和虚部组成一对有序实数是否与点对应,这样可以用点来表示)。因此“脚手架”的设计和给出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案例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二章 §2.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公式推导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问题1: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解过一道题:1+2+3+…+100=?
你们知道怎么解吗?
问题2:1+2+3+…+n=?
(在探求中有学生问:n是偶数还是奇数?教师反问:能否避免奇偶讨论呢?
并引导学生从问题1感悟问题的实质:大小搭配,以求平衡)
设Sn=1+2+3+…+n ,又有Sn=n+(n-1)+(n-2)+…+1
2Sn=(1+n)+[2+(n-1)]+[3+(n-2)]+…+(n+1),得Sn=n(n+1)/2
问题3:等差数列Sn=a1+a2+a3+…+an=n(a1+ an)/2
(学生容易从问题2中获得方法(倒序相加法)。但遇到
a1+an=a2+an-1=a3+an-2=…=an+a1呢?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容易理解这层等量关系,进一步的推广可得重要结论: m+n=p+q 得出am+an=ap+aq)
问题4:还有新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利用问题2的结论),经过讨论有学生有解法:设等差数列的公差d,则a1+a2+a3+…+an=a1+(a1+d)+(a1+2d)+…+[a1+(n-1)d]=na1+[1+2+3+…+(n-1)]d=na1+n(n-1)d/2(这里应用了问题2的结论)
问题5:Sn= na1+n(n-1)d/2=nan- n(n-1)d/2?
学生容易从问题4中得到联想:
Sn=an+(an-d)+(an-2d)+…+[an-(n-1)d]=nan-[1+2+3+…+(n-1)]d=nan-n(n-1)d/2。
显然,这又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反思:等差数列的求和对初学数列求和的离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较远,教师通过“弱化”的问题1和问题2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由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断变化的,学生解决了问题2,就说明学生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3,学生解决了问题3,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4,这个案例的设计体现教师搭“脚手架”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自始至终都应坚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 ,诱导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 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
3、利用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提高探究的水平
高中课标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例题和习题都反映了相关数学本质,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这类问题,通过类比、引申、推广,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的探究能力.
案例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
片段一:§2.3.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在教学时,我选择了这样一道例题: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
⑴尝试解决:
方法1: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A、B两点坐标,再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方法2: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A、B两点横坐标,再运用抛物线定义,推出本题的解法并不难,学习程度中上的学生大都用方法二,学习中下学生大都用方法一。然而仅仅就题论题,显然不能充分体现该题的教学价值,所以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⑵问题探究: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不求坐标就可以求出线段AB的长?
方法3:在方法2的基础上由韦达定理可实现不解方程就能解决问题的目的。
问题2:将上题变为:斜率为k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
探究结果:
①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公式
②当直线垂直于x轴时,|AB|=2p,此时|AB|叫抛物线的通径,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通径的几何意义。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还会发现
③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问题3:在方法一中能不能不求出点的纵坐标?(此问题由学生提出,相对问题一要难一点,所以要求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来完成)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和教师的点拔得出如下成果:
(圆锥曲线的弦长公式)
⑶理性归纳:
①体现了方程的思想;
②得到了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弦长的一般公式.(与焦点无关)
③为下一节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⑷开放式变换问题:
问题1:在本题的基础上提出:以AB为直径的圆和准线有何关系?
问题2:过抛物线焦点F的直线交抛线于A、B两点,通过点A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D,试判断直线DB与x轴的位置关系.
片段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 §3.3 几何概型(第102页例题3)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求AM小于AC的概率。
在教学时,我通过变式
变式1:条件不变,求使△ACM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
变式2:条件不变,求使△ACM为直角三角形的概率?
变式3:把“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改为“过顶点C任作一射线l与斜边AB交一点M”,求AM小于AC的概率?
变式4: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若点M在△ABC内,求使△ACM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
反思:对典型例题通过类比、引申、拓展延伸,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深切体验到“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数学学科严谨、求实、继承、创新的理性思维特征,在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问题、新体验中得到动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发现问题,探究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是长期的、日集月累的,应融入平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的形势。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处理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和培养与之相关的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
不知对你有没有帮助。祝你工作愉快!
❸ 概念性规划的相关案例
重庆某新区发展概念规划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概念规划杭州某园区概念规划成都某镇项目概念规划
❹ 公司选择进行多元化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参考,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求大神指点,坐等!
多元化战略表现出的不满足于现有产业链的经营,或对现有产业链的前景报不乐观的预期,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开展其他多元业务。
❺ 如何运用学案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知识请你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
生物书要熟到每幅图都记得。
知道每个章节甚至全书的体系。
熟悉每章典型的题目。
即使在最后一刻不能小看基础和课本。
框架建立起来后,不断补充和归类,寻找新题的旧影。
高考可以改变你的一生,为生物这种最好提高的科目做这些事,相信是值得的。
理科都牵涉基础和智商的区分,而生物没有。
呵呵,高考生物是可以拿满分的,我就是哦高三一年是冲刺的一年,要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要兼顾各科提高自己的能力,一年的时间显得十分的短暂而忙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提高自己的成绩?把最大部分的经历放在哪里能得到最高效的回报?大多数同学都会有自己的“强势科目”和“弱势科目”,相对来说,掌握偏弱的科目会有更大的提高空间,将同样的时间和经历花费在强、弱科目上,“弱势科目”提高的幅度和效果通常都会更大。
备考不能过分“聚焦”
竞争中经常是光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了。从求知出发看高考,就会少点浮躁,少点急功近利。一些同学,从高一起就把矛头对准高考,非高考科目不下工夫,非课本参考书不感兴趣,好像这样就能“聚焦”,就能赢得高考。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语篇中学外语。学英语,有的人专攻单词、语法和习题。这种高效率的办法并不一定适合你,相信,也不易达到好效果。喜欢看“杂书”,这兴趣也可迁移到了学外语上,兴趣恰恰是学习外语的最大动力。另外,对于课本:从语篇中学习一切知识点,这样既掌握了知识点,又能培养整体理解能力,还利于在写作中用上地道的句式和结构。
语文的复习,应分块归纳。按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分块,采用不同方法。基础知识,按老师的要求从参考书上挑出的十几页知识点复习,强调在快速多次重复阅读中加深记忆痕。对阅读,依*自己较强的阅读功底,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熟悉技巧、适应题型上。
轻重分明,全力补弱
在高三复习中执行的方针是:轻重分明,全力补弱。即:要对自己一向学得较好又学得轻松的课给予充分信任,少花时间,节省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弱势科目上。例如语文、数学、外语基础较好,所以复习重点放在课堂上,自己不另外加班,只对其中自己较突出的弱点予以额外训练;对历史、政治则是课上努力,自己适当超前一点进度。这样,强科中的弱点和弱科,就是复习重点。
数学重点应放在研究综合题上,但不必过滥;由于平常学习总是按章节进行,综合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就会不足,所以应重点弥补;外语,坚持语境中掌握知识的观点,熟读已陌生的课文,再做一定量习题,注意总结过去的错误;历史,应该“书必常看,题要精做”,不能扎到历史科学的汪洋中,而应安守课本。看课本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抠得过细,也不要见木不见林。所以千万要在记忆知识点的基础上,抓联系:课本段篇章之间的联系,人物之间、事件之间、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弄清这些联系之间的联系。
学习阶段虽长,却易被忽视。因为真正的直面高考,当属高三。高三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可能创造奇迹的一年。我要说的是,高三的奋斗确实能使你的知识产生质的变化,但任何妄想以前瞎混、仅*高三苦拼的思想都是不现实的。如果你以前瞎混过,那就要付出比别人多若干倍的努力 ! 跨入高三,也就意味着复习的开始。复习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站在全局高度上的一种综合。复习很讲究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复习经验。
第一,复习要根据老师的进度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最好稍稍超前一点。这样上复习课时重点、难点、弱点了然于胸,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了。要注意不光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温习,还要对相近、相反、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和辨析。
第二,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适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在复习时,常使用“目录回忆法”,即根据目录来回忆章节的内容,遇到印象模糊或没有印象的,立刻翻到该页仔细阅读。对我来说,这个方法十分有效,既全面又省时,同学们不妨一试。
第三,复习阶段要进行查漏补缺工作。大家可以拿出以前的练习本、试卷,把不懂处、易错处、常错处、常考处一一归纳总结,使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胸中有数,便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弥补弱点。记得当时语文中的名言名句很令我头疼,内容多,分值低,要花大力气才能拿到。于是我把一些常见的名言警句都抄在一个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到后来就能倒背如流了,填空自然就不在话下了。我发现这个方法不错,就继续把一些自己常错的内容抄到了本子上,果然出错率就直线下降了。
第四,要注意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场上水平能否正常发挥。高三期间有许多模拟考试,一是为了检查同学们的复习情况,二是为了模拟高考情景,锻炼考生的心理素质。同学们平时就要有意培养自己认真仔细、顽强坚韧的品格。有的同学题目难考不好,题目容易还是考不好,这就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面对难题,苦思真想,不得其解,心慌烦躁,知难而退;面对易题,得意忘形,粗心大意,白白丢分,这是同学们最易犯的毛病。其实,若能想到我难人难,我易人易,沉着应战,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五,要勤动手,避免纸上谈兵的情况出现。复习的东西都是以前学过的,一般脑子里都是有印象的。我常常碰到有的同学在复习时,看到这个知识点,觉得真简单;看到那个知识点,认为已经掌握了。于是飞快地 跳过去。殊不知许多东西,看似简单,真正运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很多细节问题都是你料想不及的,只有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慢慢体会。而且,熟能生巧,为了达到“快、准、巧”的目标,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十分必要的。
考前一个月,进入备战阶段。这时运用题海战术显然是不明智的,应该回归课本,把课本内容重新咀嚼一遍。因为高考题主要是围绕课本作文章,偏题、怪题不多。一味地花力气“啃硬骨头”是得不偿失的。这一期间还应放低高考调子,缓解紧张气氛。另外,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不要忽视生理的调节。很多同学都习惯于夜间学习,甚至通宵奋战,所以晚上精神比较好,效率也比较高。但高考是在白天进行的,因此要有意识地调节生物钟,使兴奋点处于上、下午。这样,高考时才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段时间,由于高考的临近,许多同学会因为复习内容多,时间短.产生急躁情绪。若有这种情况出现,一定要稳住情绪,增强自信,以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
考前的几天容易紧张,所以不宜多看书,应以调整心情为主,同时为考试做准备。如前往看考场,熟悉环境和交通路线,准备考试的各种证件、学习用具和防暑用品,以免考试时临时慌乱,影响情绪。
由于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根据以上的经验,作为参考,结合你自身的条件来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时间表,这样才会使自己充分的发挥自身潜能,在考试中获得成功!现在回想起那段难忘的高考时光,辛劳与苦涩已渐渐散去,萦绕在心头的是向着目标前进的执着和坚韧。衷心希望你都能脚踏实地,渐入佳境,稳稳地驾驭好自己的生命之舟!
除了以上所说,学习的方法与态度,以及考试的心态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在考试时总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考试时过于紧张的缘故,还有就是把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所以才会导致考试失利,你要学会换一种方式来考虑问题,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人们常说,考试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理,过于地追求往往就会失去,就是这个缘故;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即把考试当成一般的作业,理清自己的思路,认真对付每一道题,你就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你要学会超越自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心里不要总想着分数、总想着名次;只要我这次考试的成绩比我上一次考试的成绩有所提高,哪怕是只高一分,那我也是超越了自我;这也就是说,不与别人比成绩,就与自己比,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平和许多,就会感到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学习与考试时就会感到轻松自如的;你试着按照这种方式来调整自己,你就会发现,在不经意中,你的成绩就会提高许多。
❻ 什么是反身代词概念举个例子
反身代词
fǎnshēn dàicí
[reflexive pronoun]
释义
反身代词是一种表示反射或强调的代词。它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反身代词指代主语,使施动者把动作在形式上反射到施动者自己。因此,反身代词与它所指代的名词或代词形成互指关系,在人称、性、数上保持一致。
如:
(1)A marked bee fed itself from the dish and returned to the hive.
一只做了标记的蜜蜂从盘中喂饱自己以后就飞回蜂箱了(itself 与 bee 在人称、性、数上保持一致)
(2)In 1955 Walt Disney himself opened the first Disney park.
1955年,沃尔特.迪斯尼亲自创办了第一个迪斯尼公园。(himself 与 Walt Disney 在人称、性、数上保持一致)
反身代词和人称代词作宾语时具有不同的含义。
如:
(3)He saw himself in the mirror.
他在镜子里看见了他自己。(himself 和 he 为同一人)
(4)He saw him in the mirror.
他在镜子里看见了他。(him 显然指另外一人)
常见的反身代词列表:
I you you she he
myself yourself yourselves herself himself
we they it one
ourselves themselves itself oneself
用法
1)做宾语
a. 有些动词需有反身代词
absent, bathe, amuse, blame, dry, cut, enjoy, hurt, introce, behave
We enjoyed ourselves very much last night. 我们昨晚玩得很开心。
Please help yourself to some fish. 请你随便吃点鱼。
b. 用于及物动词+宾语+介词
take pride in, be annoyed with, help oneself to sth.
I could not dress (myself) up at that time. 那个时候我不能打扮我自己。
注:有些动词后不跟反身代词, get up, sit-down, stand up, wake up等。
Please sit down. 请坐。
2) 作表语; 同位语
be oneself: I am not myself today. 我今天不舒服。
The thing itself is not important.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
3) 在不强调的情况下,but, except, for 等介词后宾语用反身代词或人称代词宾格均可。如:
No one but myself (me) is hurt.
注意:
a. 反身代词本身不能单独作主语。
(错) Myself drove the car.
(对) I myself drove the car. 我自己开车。
b. 但在and, or, nor连接的并列主语中,第二个主语可用反身代词,特别是myself 作主语。
Charles and myself saw it.
5)第二人称作宾语,要用反身代词。
You should be proud of yourself. 你应为自己感到骄傲。
myself-第一人称单数,我自己
ourselves-第一人称复数,我们自己
yourself-第二人称单数,你自己
yourselves-第二人称复数,你们自己
himself/herself/itself-第三人称单数,他/她/它自己
1) 列表
数 单数 复数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第一 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人称代词 I you he/she/it we you they
反身代词 myself yourself yourself/herself/himself ourselves yourselves themselves
另外:one的反身代词为oneself
2)做宾语
a. 有些动词需有反身代词,如absent, bathe, amuse, blame, dry, cut, enjoy, hurt, introce, behave等。例如:
We enjoyed ourselves very much last night. 我们昨晚玩得很开心。
Please help yourself to some fish. 请你随便吃点鱼。
b. 用于及物动词+宾语+介词,如take pride in, be annoyed with, help oneself to sth等。例如:
I could not dress(myself)up at that time. 那个时候我不能打扮我自己。
注:有些动词后不跟反身代词,如:get up, sit-down, stand up, wake up等。例如:
Please sit down. 请坐。
3) 用作表语,如结构be oneself.例如:
I am not myself today. 我今天不舒服。
4) 用作同位语
The thing itself is not important.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
5) 在不强调的情况下,but, except, for 等介词后宾语用反身代词或人称代词宾格均可。如:No one but myself(me)is hurt.
注意:
a. 反身代词本身不能单独作主语。
(错) Myself drove the car.
(对) I myself drove the car. 我自己开车。
b. 但在and, or, nor连接的并列主语中,第二个主语可用反身代词,特别是myself 作主语。例如:
Charles and myself saw it. 查尔斯和我看见了这件事。
D.反身代词
定义 人称代词的宾格或所有格词尾加“-self,-selves”的代词称为反身代词(Reflexive Pronoun),亦称复合人称代词(Compound Personal Pronoun)。
反身代词的用法
(1)反身用法:及物动词的宾语即为主语本身的用法叫作反身用法。
例A:The old man killed himself last night.
(那个老人昨夜自杀了。)
例B:We enjoyed ourselves very much at the party last night.
(昨夜我们在宴会中过得很愉快。)
例C:Help yourselves,please.
(请各位不要客气。)
解说 如各例句所示,各反身代词都是指其主语本身。这种用法有些已成为惯用表达法(例B),例如:
例:He absented himself from school this morning.
(他今天早晨缺席,没有到学校。)
例:She seated herself by the window.
(她拣了窗边的一个座位坐下来。)
例:I was late this morning because I overslept myself.
(今天早晨我迟到是因为我睡过头了。)
例:Don't overeat yourself,or you'll get sick.
(不要暴食,否则你会生病的)
例:They dressed themselves up quickly and left the house.
(他们匆匆地穿好衣服后就出去了。)
(2)作介词的宾语用:也是属于反身用法。
例A:The door opened of itself.
(门自动地开了。)
例B:I like to travel by myself.
(我喜欢独自旅行。)
例C:She was beside herself with grief.
(她悲伤过度,神经失常了。)
解说 例A的“of itself”是表示无外力干予,即“自动”的意思。例B的“by myself”是表示无外人参加,即“独自”的意思。例C的“beside herself”是表示脱离她本来的自我,即“失常,发疯”的意思。
(3)表达强调
例:I myself heard him say so yesterday.
(我昨天亲自听他这么说的。)
例:she did it herself.(=She herself did it.)
(她自己做的。)
例:The story itself is not interesting.
(故事本身并不令人感到有趣
❼ 5种市场营销观念的案例
5种市场营销观念的案例分别是:
第一,生产观念。福特T型车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该车的巨大成功来自于其亨利·福特的数项革新,包括以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等,从第一辆T型车面世到它的停产,共计有1500多万辆被销售,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福田的名言“无论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车,我只生产黑色的”
第二,产品观念。美国爱尔琴钟表公司自1869年创立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钟表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著名珠宝商店,大百货公司等市场营销网络分销产品。1958年之前,公司销售额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
第三,推销观念。脑白金是珠海巨人集团旗下的一个保健品品牌,该品牌创立于1994年,由于其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数年时间内,脑白金成为中国大陆知名度最高和身价最高的保健品品牌之一,年均利润可达3.5-4亿人民币,2005年春节期间的销售额更是达到8.2亿人民币。
第四,市场营销观念。戴尔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
第五,社会营销观念。贝因美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种族不同,民族饮食文化也不同,只要生产出真正符合中国婴儿特质的产品,指导家长正确地养育孩子,才能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同,实现社会利益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企业利益。(育婴工程,您的育婴专家,贴心的母婴顾问)。
温馨提示:现在还有其他几种观念,关系营销理念-安利公司,绿色营销理念-农夫山泉,文化营销理念-小猪佩琪,知识营销理念-会议营销等。
❽ 变式的概念和例子
变式一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二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从而显示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二、变式教学的意义
1.它是概念掌握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是定理公式理解与掌握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变式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原理等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从各个侧面来展现概念、原理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变式,由特殊到一般,层层推进,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从而使得具体的、特殊的内容上升到一般性,使其理解更为深刻。
2.数学变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川。通过各种变式,揭示概念原理的实质,掌握其精髓,从而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各种变式展现概念原理灵活多变的形式等特点,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提高数学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利用变式构造反例,揭示问题实质,培养其思维的批判性。
3.变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运用各种图形变式,在对比、辨析、联想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变式可以克服静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的习惯,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等。
4.变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变式有助于启发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已知、未知及其相互联系,使其积极联想与之有关的新旧知识,探求解题途径。也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会解一题,而是一类题;同时也不满足于一题一解,而是一题多解、一题巧解、多题一解,诱发其创造型。通过对问题的变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有效训练,而且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变式与数学概念的学习
1.通过直观或具体的变式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抽象性,但许多数学概念又直接来自具体的感性经验,因此,概念引入教学的关键是建立感性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影响学生掌握几何概念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己具备的图形经验、概念的叙述以及掌握概念所依据的图形变式。以两条异面直线的概念教学为例。
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主要有两个难点:
一是概念的定义(内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二是异面直线属于三维图形,用平面直观图去表示难免会造成视觉上的失真,从而也为概念对象(外延)的鉴别带来困难。
针对这两个难点,我们老师通常会不自觉地用到下面两类变式:首先通过教室中的直观材料课桌、笔和书本建立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具体含义。
然后由直观材料抽象出图形变式,作为直观材料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过渡,使学生原有的感性经验从具体直观上升到图形的水平,进而掌握概念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外延空间。
2.通过非标准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学生认知的肤浅性,往往表现为从问题次要的、表面的形式上去观察和比较,而对问题主要的、本质的东西视而不见。
标准变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把握,但也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从而人为地缩小概念的外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充分利用非标准变式,先显示标准的常式,再出示非标准的变式即先揭示概念的内涵后揭示概念的外延。
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将概念的外延作为变式空间,将其所包含的对象作为变式,通过类化不同变式的共同属性而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3.通过非概念变式明确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对立统一的,内涵明确则外延清晰。概念的教学除了在内涵上下功夫外,还应该使学生对概念所包含的对相集合有一个清晰的边界。
要明确概念的外延就必须划清概念与其相近概念之间的边界,这里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利用“非概念变式”,如:平面几何中的非概念图形,通过非概念图形与概念图形的比较,可以十分直观的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4.通过辨析型变式进一步深化概念的理解在概念形成之后,不急于应用概念解题,而是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设计变式问题,给出有正有误或全误的解答,或一个问题给出多个答案,启发学生辨别正误,说出根据,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
通常是针对一些数学概念因内容或形式的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而在教学中设计这类问题,使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事物,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如: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首先安排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
然后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同时,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同时,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同时,越长体积越大”。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接着安排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记下长、宽、高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数据,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