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恒河流域最早文明创造者
印度文明,古代印度人。
因为从有关资料看是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印度。
印度河内文明在公元前容2500年左右出现。由于这个文明最先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才渐渐扩散到恒河流域,所以这里以印度河文明命名早期古印度文明。
② 最早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小国家的是什么人
是达罗毗荼人
印度河谷文明
印度河谷文明的分布
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在印度河谷,分布着许多城市遗址,最主要的有哈拉巴(Harappa) ,摩亨佐·达罗(Mohenzo Daro) .这些遗址和文物被冠名为"哈拉巴文化",也被称为印度河谷文明.这一文明的大致年代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公元前1500年.文明的分布范围:印度河口以北,以南海岸为底边,朝东北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丘陵地带.创造这一文明的民族较普遍的看法是达罗毗荼人.
城市文明
沿着印度河,分布着几十个城市.在已发掘的约70个中心城市中,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是两个主要遗址.二城虽相距644公里,但相似之处颇多.城市明显看出是统一规划的产物(规模,布局,用砖).摩亨佐·达罗遗址保存最好.上城的中央建筑物是一个大浴池,以烧砖砌成,沥青抹缝,以防渗漏.浴池的东北部也有一个建筑群,其中有一座大厅(可能是会议厅).浴池的西部有十余间大粮仓,通风良好,可保持仓内干燥.下城是居民区和商业区.
社会状态
考古发掘表明当时有富人和穷人的阶级分化,.当时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有祭司,商人,战士,农民,渔夫,工匠,雇工和奴隶.
鉴于没有发现宫殿和王陵之类的建筑,却有会议厅,有人认为当时的政体不是君主制或看主专制,而是共和制,或由祭司掌权的神权政体.看来,当时存在不少城邦(城市国家).也有人认为,当时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统一的国家.实情到底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宗教和文化
在宗教信仰上,人们崇拜各种神祗和偶像,特别是崇拜母神.人们还普遍崇拜男性生殖器,石头,树木和各种野兽,特别是公牛.此外,各地还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如有的地方崇拜火.
印度河文明已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出土的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字.文字符号有400~500个,其中基本符号有62个,后来又简化为22个.
当时还有精湛的造型艺术.陶器上有优美的动植物图案.出土的一尊青铜舞女的塑像,是雕塑艺术的精品.
有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尚未发现,但口头文学,民间故事和寓言可能已经成就斐然.
印度河谷文明衰落的原因
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地区哈拉帕城与摩亨佐·达罗城在公元前2000年达到了顶峰时期,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骤然衰落.关于这一文明衰落的原因,迄今为止,争论不断,大致有"雅利安人入侵说"(时代不符),"河流改道说","洪水说","环境恶化说","水源交叉污染说"等等.此外,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曾提出了另一个标新立异的看法: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因故爆炸,殃及地上居民,毁灭了印度河文明.但多数学者对此说尚不敢苟同.
v
③ 以下哪一项是印度恒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创造者
雅利安人是印度恒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创造者。——常识文化篇。
④ 简要分析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流域,而不是恒河流域的原因。
印度早期文明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哈拉巴文明(Harappa)。该文明兴于印度河谷(也就是今天的的旁遮普省)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和拉提瓦半岛一带。是古印度文明历史的开端。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就地理范围而言,古印度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在西汉时称其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到了唐代,高僧玄奘将其译为“印度”。
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古印度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消亡。它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致日后印度文献对它一笔带过。哈拉巴文化衰落之谜,仍有待后人去破解。
在印度河文明衰落后,在恒河流域又兴起的文明就叫“恒河文明”了。
⑤ 恒河取得了哪些文明成就
恒河文明是人类已知的四大古文明之一。古文明一般是指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的文明。回而所谓成就,一般答指具体的某一项大的成绩、成果。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任何具体的事件都只能依靠口口相传。在整个过程中,真正的事件会被后人加入太多太多的神话成分。所以,已经无法考证了。如果非要说成就的话,印度人学会使用火、印度的农业的耕作制度和各种制造业的产生、印度社会群体的基本规范和印度教基本理念以及佛教基本理念等等等等。都可以算是成就。不过请注意,任何一种古文明(现在已知的有四种)都是全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孕育了全人类文明是否也能算是成就呢?
⑥ 从非洲出发自西向东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经过尼罗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顺序是什么
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长江,黄河
⑦ 印度恒河的文化,有知道的说一下啦!!!!
有成“印度河—恒河大平原”,旧称“印度斯坦大平原”,是南亚最大的平原,东西长2000千米,宽约240~500千米 ,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分属于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三国。由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又称印度大平原,位于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和德干高原之间。两河大体以亚穆纳河高岸为界。平原东部又称恒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内,平坦广阔,冲积层达300米,沿岸平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遍布;西部又称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内,大部分地区是广阔的塔尔沙漠,沿岸灌溉农业发达,是巴基斯坦主要人口聚集区之一。河口三角洲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是孟加拉国经济发达地区。三平原相连成片,坡降很小,中间分水岭仅250米。恒河流域可分为上、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流域可分旁遮普平原与印度河下游平原(信德平原)。
印度河—恒河低地是古代世界文化中心之一,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工业重要和交通运输的繁忙地区。
印度河—恒河低地属亚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沙漠气候以及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
印度文明被称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其文明的发端与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坡度徐缓的高原,境内江河纵横,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在北面,喜马拉雅山脉如屏障耸立,南面则以低矮的文迪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印度河—恒河低地地区面积远远超过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面积的总和。在这广阔的平畴沃野上,流淌着印度河和恒河。印度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明哈拉巴文明,就是在印度河—恒河低地上产生的。广阔的印度河—恒河低地被其普拿沙漠和阿拉瓦利山脉分为两个部分。沙漠以西的平原为印度河所灌溉,以东的平原为恒河及其支流所灌溉。河流将高原上的土壤带到平原上堆积起来,使土壤肥沃,河流则使交通十分便利。印度河—恒河流域丰饶的平原地区,被人们称做是大自然对印度民族的慷慨赐予,它哺育滋养了悠远的印度文明。
⑧ 古印度文明最初发源于恒河吗
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版所以通常称古印权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达罗和北部的哈拉巴为中心,它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化大致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⑨ 古印度文明的河流有
恒河与印度河
恒河是印度北部大河,自远古以来一直是印度教徒的圣河。其大部流程为宽阔、缓慢的水流,流经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尽管地位重要,但其2,510公里(1,560哩)的长度使其无论以世界标准还是亚洲标准衡量都显得短了一些。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流域面积占印度领土1/4,养育著高度密集的人口。恒河流经恒河平原,这是印度斯坦地区的中心,亦是从西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王国至16世纪建立的蒙兀儿帝国为止一系列文明的摇篮。
恒河大部流程流经印度领土,不过其在孟加拉地区的巨大的三角洲主要位于孟加拉境内。恒河总流向是从北-西北至东南。在三角洲,水流一般南向。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恒河这条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
恒河(英文:ganges,印度称:genga)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冉辑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
印度河:http://ke..com/view/157130.htm
⑩ 印度恒河的文化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恒河这条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
恒河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冉辑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许多自古流传的神话,使印度人民对恒河母亲生起无限的怀想,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情结。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
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圣城。
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据说是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古时候,恒河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灌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得以安居乐业。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恒河流域
恒河,是印度文明的摇篮。作为印度第一大河,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700多公里,中、上游有2100多公里在印度境内,下游500公里在孟加拉国。
恒河有两个较大的源头,即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急流汹涌,奔腾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两河在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始称恒河。穿过西瓦利山脉后,在古城哈德瓦附近进入平原,与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结伴并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时聚会一堂,地势再降至120米。由于恒河到此已沙多水浊,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结果褐色的恒河水与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十分明显的水线,以后逐渐交融混合。恒河接着气势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圣地瓦腊纳西,又集纳了许多支流(如哥格拉河、宋河、干达克河、古格里河等),河面宽阔,水流浩荡地奔向下游。进入孟加拉国后,恒被称为帕德玛(意为荷花)河,分成数条支流,并汇合大拉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就在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它的面积达5698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这里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南亚次大陆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重要种植区。布拉马普特拉河长约2900公里,水量充沛,河道亦极其稳定,上游即雅鲁藏布江。恒河河口部分是大片红树林和沼泽地,称“松达班”,梵文意为“芳林”。
圣河传说
从长度来看,恒河算不上世界名河,但她却是古今中外闻名的世界名川。她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尤其是恒河中上游,是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恒河,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意为雪王)的公主,为滋润大地,解救民众而下凡人间。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乡就在对门山飘渺的冰雪王国,这与恒河之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加姆尔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应,愈加带有神话色彩。加姆尔在印度语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视为神灵的,恒河水是从神灵——牛的嘴里吐出来的清泉,于是便被视为圣洁无比了。
而根据宗教传说,恒河之为“圣水河”乃是因恒河之水来源于“神山圣湖”。恒河的上游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山,冈底斯山的东南坡有一个大而幽静的淡水湖,叫玛法木错湖,湖水来源于高山融化的冰雪,所以湖水清澈见底,平如明镜。相传,这里的山中就是“神中之神”湿婆修行的地方,印度教徙尊它为“神山”。湿婆的妻子乌玛女神是喜马拉雅山的女儿,玛法木错湖是湿婆和他的妻子沐浴的地方,印度教徙尊它为“圣湖”,由于恒河水是从“神山圣湖”而来,所以整个恒河都是“圣水”。千百年来,虔诚的印度教徙长途跋涉,甚至赤足翻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境内的“神山圣湖”来朝圣,到湖中洗澡,以祛病消灾,益寿延年;到神山朝拜,以得到湿婆大神的启示。
而另一个传说则说印度历史上某国王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以修来世,请求天上的女神下凡。但是,女神之水来势汹汹,大地难以承受,湿婆大神就站在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恒河上游,让水从他的头发上缓缓流下,从而减弱了水势,既可以洗刷掉国王祖先的罪孽,又能造于人类。由此,印度教徙认为恒河是女神的化身,是“赎罪之源”。
恒河晨浴
恒河是印度教徙心目中的圣河,恒河之水可以涤罪攘祸,因而去恒河之中来个大洗浴是印度教徙最向往和痛快不过的事情。最盛大的洗浴应当说是印度教的甘露庙会,每回参加洗浴的人数以千万计,遗憾的是每十二年轮流在各个圣地举行一次,所以遇到一回也是不易。不过,整个恒河,不管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也不管是在春夏秋冬,一天到晚总是有印度教徙在洗浴。但平素里最壮观的还要数瓦腊纳昔的恒河晨浴,前往此地朝圣、观光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奔此而来。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晨光熹微,成群成群的男女老少已经在瓦腊纳昔的大街小巷中涌动,他们中有当地居民,有千里迢迢赶来的印度教教徙,也有为了一饱眼福的异乡游人,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地——恒河之岸。
瓦拉纳西是恒河之岸最大的圣城,河岸之景蔚为壮观。清清的恒河水在无声地流过,河岸边则是错落不齐、风格各异的神庙,一座紧挨一座,形成陡立的峭壁。瓦腊纳昔恒河之岸长达6.7公里,共有64个码头,当地人称其为“卡德”。这些卡德据说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徙捐建的,捐建越多,积善也就越多。最让人神往的是几十个卢比租上一叶扁舟,向恒河中央飘去。卖货的小贩更会明白这是赚钱的大好良机,他们也划着小船尾随大大小小的游船,向游人兜售各种货物,有树叶做成的河灯,有念珠、香木以及各种种样的工艺品。游人们在小贩的吆喝声中,把一盏盏河灯放入河中,恒河变成了暗蓝的银河,闪现出数不清的点点繁星。更为美妙的景色就要出现了。东方欲白,淡淡的雾雾慢慢地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岸边陡立的建筑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河面泛起一片金光。再看岸边的河水中,洗浴的男女老少进入了忘我之境。有的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双手忙碌,尽情搓洗;有的双手合十,面各太阳默祷,安详的脸上金色溢彩,灵魂的净化表露无遗;有的则有停地屏息潜入水中,惟恐这圣水不能把自己的罪孽洗涤一清;身披绛黄色的印度教祭司以及光着上身的虔诚信徙在岸边的石上闭目打座;打着哆嗦的孩子们在父母的水罐之下接受泼头的冲洗;穿着纱丽的妇女们洗浴完毕,竟然在这人海如潮中能够换上干衣,而不让自己的身体暴露丝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