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数学方程元次是谁创造出来的

数学方程元次是谁创造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0-12-15 12:22:58

Ⅰ 一元一次方程发明者是谁

一元一次方程式
--- 方程式的由来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

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

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再次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

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代数初步>译出. 李.伟

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

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

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

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代数学>,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

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九章

算术>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

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

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麼"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本文摘自九章出版社之"数学诞生的故事")

创造一元一次方程的是谁

一元一次方程式
--- 方程式的由来
十六世纪,随著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创
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以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一专门概念出现了,当时拉丁语称它为"aequatio",英文为"equation".
十七世纪前后,欧洲代数首次传进中国,当时译"equation"为"相等式.
由於那时我国古代文化的势力还较强,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未能及时
在我国广泛传播和产生较的影响,因此"代数学"连同"相等式"等这
些学科或概念都只是在极少数人中学习和研究.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西方数学再次传入我国.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
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英国数学家德.摩尔根的译出.李.伟
两人很注重数学名词的正确翻译,他们借用或创设了近四百个数
学的汉译名词,许多至今一直沿用.其中,"equation"的译名就是借
用了我国古代的"方程"一词.这样,"方程"一词首次意为"含有未知
数的等式.
1873年,我国近代早期的又一个西方科学的传播者华蘅芳,与英国传
教士兰雅合译英国渥里斯的,他们则把"equation"译为"方程
式",他们的意思是,"方程"与"方程式"应该区别开来,方程仍指中的意思,而方程式是指"今有未知数的等式".华.傅的主张在
很长时间裏被广泛采纳.直到1934年,中国数学学会对名词进行一审
查,确定"方程"与"方程式"两者意义相通.在广义上,它们是指一元n次
方程以及由几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狭义则专指一元n次方程.
既然"方程"与"方程式"同义,那麼"方程"就显得更为简洁明了了.
(本文摘自九章出版社之"数学诞生的故事")

Ⅲ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产生于什么年代是哪位数学家发明的原来的意思是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产生的年代没有明确的记录,据说是康熙皇帝在学习西方数学时专提出的,因属当时没有可以代替“未知数”的代词,因此采用“元”为方程的未知数。

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3)数学方程元次是谁创造出来的扩展阅读:

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如果仅使用算术,部分问题解决起来可能异常复杂,难以理解。而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将能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抽象成一元一次方程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Ⅳ 初中数学一元次方程实际解决问题(要全部方法)

合并同类项⒈依据:乘法分配律
⒉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项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⒊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移项
⒈依据:等式的性质一
⒉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⒊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例如:移项时将+改为-}。
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编辑本段解法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⒈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依据:等式的性质2
⒉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可根据乘法分配律(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或除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依据:乘法分配律
⒊移项: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一般是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右边)
依据:等式的性质1
⒋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依据:乘法分配律(逆用乘法分配律)
⒌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依据:等式的性质1
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方程的同解原理:
⒈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⒈认真审题(审题)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量
⒊找一个合适的等量关系
⒋设一个恰当的未知数
⒌列出合理的方程
(列式)
⒍解出方程(解题)
⒎检验
⒏写出答案(作答)
ax=b
解:当a≠0,b=0时,
ax=0
x=0(此种情况与下一种一样)
当a≠0时,x=b/a。
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注意:这种情况不属于一元一次方程,而属于恒等方程)
当a=0,b≠0时,方程无解(此种情况也不属于一元一次方程)
例:
(3x+1)/2-2=(3x-2)/10-(2x+3)/5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得:
5(3x+1)-10×2=(3x-2)-2(2x+3)
去括号得:
15x+5-20=3x-2-4x-6
移项得: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得:
16x=7
系数化为1得:
x=7/16。
字母公式
a=b
a+c=b+c
a-c=b-c
a=b
ac=bc
a=bc(c≠0)=
a÷c=b÷c
检验
算出后需检验的
求根公式
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是基本方程,故教科书上的解法只有上述的方法。
但对于标准形式下的一元一次方程
aX+b=0
可得出求根公式
X=-(b/a)

Ⅳ 一元二次方程最先是由谁提出的

巴比伦人发明了60进制的计数系统,掌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Ⅵ 我们现在数学用的方程,根,解等名词都是康熙创造出来的吗有何依据(正史,谢谢!)

康熙教皇子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测量学、农学等。先以观测日食回为例。康熙三十六年答(1697年)闰三月初一日,日食。时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在外,皇太子在北京观测,使用皇父所赐嵌有三层玻璃的小镜子,装于自鸣钟之上,用望日千里眼观望。日食似不到十分,日光、房屋、墙壁及人影俱可见,甚属明耀。观测奏报自京城发出,送皇父览阅。康熙帝得到奏报后,朱批曰:“览尔所奏,果然如此。”后来皇四子胤禛(雍正)回忆道:“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时,日光照耀,难以仰视。皇考亲率朕同诸兄弟在乾清宫,用千里镜,四周用夹纸遮蔽日光,然后看出考验所亏分数。此朕身经实验者。”又以几何学为例。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康熙帝亲自给皇三子胤祉讲解几何学,并培养其科学才能。后又让胤祉等向意大利耶稣会士德理格学习律吕知识,“命臣德理格在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殿下前,每日讲究其精微,修造新书”。康熙帝命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派允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汇律吕、历法和算法于一书。允祉还为《古今图书集成》的纂辑做出贡献,成为康熙朝一位杰出的学者。但他在雍正继位后,仍未逃过劫难:被夺爵,禁景山永安亭而死。

Ⅶ 一元二次方程是谁发明的

“一元二次方程新解法”的发明人叫罗伯森,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华裔数学教授、美国奥数教练,并且罗伯森教授表示:“如果这种方法直到今天都没有被人类发现的话,我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个课题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了,而且有数十亿人都遇到过这个公式和它的证明。”

事实上,在古代,全世界的数学家对一元二次方程都有研究,虽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方法出现,但是究其内涵,有些古代的解法与罗教授的解法可谓是大同小异。原因也不难想,古代的数学家们没有韦达,更没有代数的符号记法,而现如今罗教授的解法确实有“踩肩膀”的嫌疑。

(7)数学方程元次是谁创造出来的扩展阅读:

古阿拉伯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阿尔·花剌子模在书中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平方和十个这个平方的根等于三十九个迪拉姆,它是多少?”由于当时代数符号根本没有发明,古代数学的方程只能靠文字去描述。

设这个数是X,那么“平方”就是X²,“平方的根”就是将X²在开方,故“平方的根”是指“X”,“十个这个平方的根”就是10X,问题转化为求方程:X²+10X=39的解。

花剌子模给出的解法是:(注意:下文中的“根”,不指现如今方程的根,而指平方根)

1、将根的个数减半。本题中,是将10减半,故得到5;

2、用5乘自己,再加39,得到64;

3、取64的根,即将64开方,得到8;

4、再从中减去根的个数的一半,即再用8去减5,得到3,方程解完。

Ⅷ 数学方程的元和次分别表示什么

数学方程的元是指:方程中含有不同未知数的个数;次数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指回数,最高指数是几,答就是几次。

如:x的平方+y的3次方+z=28,就是一个三元3次方程。

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8)数学方程元次是谁创造出来的扩展阅读: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一般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因式分解法,在应用因式分解法时,一般要先将方程写成一般形式,同时应使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Ⅸ 数学方程的" 元""次"是谁 发明的

解:数学方程的元次是康熙首先提出的。

阅读全文

与数学方程元次是谁创造出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