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以挫折激发创造力
多想关于数学和哲学的问题,不一定要想明白,要注意想的过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廿世纪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是在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出于职业的责任感,迫切要求解决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活动。国家教育部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支持,这对我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本保证。
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意义和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等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香港心理辅导专家林孟平博士认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心理学专家马文驹教授也认为:学校心理辅导,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注重预防性的教育,关注教育对象的未来。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以已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为对象);也不等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以正常学生中存在着心理问题或偏差的学生为对象,旨在帮助来访者消除或缓和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它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这里的环境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学校整体的育人环境(简称硬环境);二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以及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简称软环境)。我觉得,首先让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有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需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会适应客观环境,既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
另一个特点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己任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小学生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地进行预防性、发展性的积极辅导,今天看似健康者可能成为明天的不健康者。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不动摇。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因为它既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又有各自独立的任务、内容、规律和方法。要认识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认清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与心理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相同点: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同属于整个心理大系统,它们都服从心理形成、心理发展的规律。
1、它们都是由人脑器官产生的。列宁指出:“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感觉、思想、意识是按特殊方式组成物质的高级产物。”
2、它们都以客观现实为源泉。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物质交往、现实生活的语言交往结合在一起的,是受人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力、生产关系所制约的。
3、它们都以实践活动为产生的基础。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需要和动机的支配下,主动从事学习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学生参与的所有一切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4、它们都属于个体意识范畴。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心理等都不是一般的社会意识,而是物化了的东西在个体头脑中的精神现象。
(二)不同点: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是心理的特殊表现,因而与心理又有区别的。
1、发展层次不同。每个人都应当具备一定水平的素质,才能成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人才。这里的素质,是由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第一层次为生理素质——它主要指人们与生惧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及其机能等,这是先天的;第二层次为心理素质——它主要是由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心理状态和个性组成的,这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合金”;第三层次为社会文化素质——它包括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2、内容性质不同。思想、品德、知识、美感等具有社会性,有是非、好坏、善恶、真假、荣辱之分;但心理品质则可以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这好比人的四种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一样,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不存在哪种气质好,哪种气质不好。
3、表现形式不同。思想、品德的表现形式为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诚实、谦虚、坦率、正直、敬老、爱幼等;知识技能的表现形式为定义、公式、法则、定理、定律,以及阅读、写作、实验、绘画技能等;美感则是对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表现形式为美、丑、崇高、滑稽、刚性、柔和、喜、悲剧等。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它的表现形式如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逻辑性等;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等;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等。
(三)两者的联系:心理是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形成与发展的中介和基础。通过心理教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以德育和智育为例。
1、德育与心理教育。德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道德规范,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德育与心理教育两者的结合点,最集中体现在人的性格上。性格是一个人最鲜明、最重要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的性格具体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和品德。良好的性格,其表现为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以及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讲文明、守法纪等等;而不良的性格,其表现为狂妄自大、残忍暴虐、居功倭过、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怯儒自卑、狭隘猜疑、缺乏乐趣、畏惧困难、悲观厌世等等。所以人的性格特征与人的思想品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对学生不进行良好性格的教育与培养,就谈不上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的形成,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
2、智育与心理教育。智育是学生接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智力的活动。它不单是单纯的知识教育,也不是单纯的智能教育,而是一项以学习知识技能为中介,以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因此都要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实现。
在我校进行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测试——华东师大AAT测试。不管是学生个体的测试结果,还是班级整体的水平情况,都可以明显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可信度达到90%以上,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适应性较好,心理健康的比率也高;凡学生成绩“差”的,学习适应性较差,心理健康的比率相应也低。所以,通过测试、分析、研究,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学校教育和教师来讲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所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既是智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是: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各育之间是互相交叉重叠的,是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体系中,心理教育与各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德、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具意义在于: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儿童、少年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相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环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面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选择、决策和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
我们可以把上述目标归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调节”指的是个人内部精神生活的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调整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教给学生学会调节就是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确立合适、正确的志向水平,保持个人精神生活的和谐。“适应”指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适应就是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调适性辅导”。
第二是寻求发展。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合理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发展性辅导”。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根据小学生特点,具体辅导内容一般有五个方面:1、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2、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欠佳、读书不专心、厌恶学习、逃学旷课等);3、人格问题(多愁善感、害羞、自卑、过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与人不能相处、情绪不稳定等);4、家庭与家属关系问题(父母独裁,对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与学校不合作的家庭等); 5、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常提绰号、打架、欺负女生等)。下面以学习辅导和生活辅导为例。
1、学习辅导的内容。
a、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与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近期、中期和长期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b、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的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培养探索、求知的欲望,发展学科兴趣,使学生建立认真的、自觉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态度。
c、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志向水平。志向水平定得恰当,成功机会就会增多,学习动机随之会增强,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效果就会提高,成功的机会也多,达到不断成功、不断再努力、再成功的目的。
d、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预习、复习的方法等。学习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理解与记忆策略、思维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等,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e、学习计划的辅导。让学生学会独立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初步具有执行计划和调整计划的能力。
2、生活辅导的内容。
a、生活目标与态度的辅导。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认同的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意义,确立具有责任感、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生活态度。
b、日常生活辅导。指导学生养成整齐清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厌食、不偏食、不乱吃零食等,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c、交往辅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师与生、生与生等人际关系。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术,在众人面前敢于表达自己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
d、情绪辅导。使学生认识人的情绪情感的丰富多样性,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变消极情感、冲突情感为积极、健康的情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能使人充满活力。
此外,生活辅导还有安全辅导、合作辅导、家庭生活辅导、节假日辅导等等。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是开展心理辅导的具体指导思想。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我们对全体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得有成效时,学生的问题便少发生,或容易解决。因此我们在制订辅导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少先队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
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分为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矫治,是矫治学生不适应的行为,帮助学生排除或化解持续的心理紧张或各种情感冲突。预防,则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会人际交往;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紧张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学习效率。发展,是指导学生树立有价值的学习与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利用的资源,承担生活责任,发挥个人潜能,使生活过得健康、充实、有意义。这三个层次,就整体而言,应该是预防、发展重于矫治,预防、发展比矫治更具有积极意义。在预防的同时要追求发展(发展也是积极的预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因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行为符合规范,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
贯彻这一原则时要注意三点:
a、学校心理辅导要早开展,趁儿童心理未定型,可塑性强,只要给予短期的关怀和辅导,便会有显著的改善。
b、学校心理辅导应取主动态势。注意防微杜渐。平时针对正常学生开展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认知性的、情感性的、行为训练性的辅导活动,给学生一些有益经验,增强其应变能力。
c、对于有些社会处境不利的学生、班级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的学生,应及早发现,重点实施早期干预。这要求辅导老师有极大的爱心,极大的耐心和觉察学生心理与行为变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与理解”,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辅导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如果被教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教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贯彻这一原则注意以下三点:
a、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训斥学生,不能羞辱、挖苦、讽刺学生,不能用粗暴的强制性的手段解决学生身上的问题。不论学生在谈话中反映出怎样的消极、不正常、不好听的话,教师都要尊重他、接纳他,认真倾听他的诉说,设想他的内心感受,要蹲下身来看学生。
b、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不能强迫学生选择什么,只是向学生提供资料和建议,提供认知前提,使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c、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在辅导中教师要“透过受辅学生的眼睛看世界”,要把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都说出来。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即要求我们在心理辅导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a、心理辅导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b、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只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c、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独立倾向快速发展时期,学生渴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解决面临的问题,此时,他们对外界的压力和成人的过度保护往往表示反感。在辅导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独立个性的需要而得到满足。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三个方面。
a、心理辅导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b、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心理辅导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活动,教师的作用是从旁协助,提供建议。在辅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避免说“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的口吻,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如“我能体会”、“原来如此”、“请继续讲”、“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意见”、“我想作一点补充”、“我同情你的处境”等。
c、开展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因为活动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5、个别化对待原则。
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学校心理辅导的精髓。
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a、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来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
b、对不同学生实行区别对待。心理辅导是一种颇具弹性的助人活动方式。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个性特征,灵活应用心理辅导的通用原理,找出适合每个学生的处置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c、认真做好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一种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辅导方法。对象是单个学生,通常是特殊学生。开展个案研究,积累个案资料,有利于深入探索个别化教育的经验,提高个别辅导的实效。
d、制订个别化对待的特殊目标。
个别化对待的特殊目标是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根据心理辅导过程中特定的要求所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
Ⅱ 人的创造力来自哪里
如果我能说出什么环境可以培养出天才的话,那中国人都模仿,然后大家都是天才了。
正题:一个天生的天才不会说自己是天才,反而很多天才会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我经常研究这方面的资料发现很多天才型科学家都患有精神方面的病症,像什么忧郁症什么的。我假设的是:一种情况是他们的脑部结构不一样(估计不现实,科学家解泊【爱因斯坦】大脑发现除了大脑皮皱比普通人更皱外就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第二种是外部因素促使天才大脑进化。比如说经历什么事情让大脑顿悟!比起第一种我更看好第第一种,(因为我不是专业研究,只是自己的见解仅供参考)这种顿悟一般在儿时。我现在用小说故事来表述我的理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武林高手),然后基因就像我们要现实生活的束缚(比如家庭背景让我们不能习武或者懒惰让我们不习武,于是很多人不能成为武林高手(天才)。但有些人不顾家庭背景的阻碍,会采取一些平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去追求信仰(比如很好家庭背景的人出家习武,再苦也坚持)终究成为了武林高手(天才)。这里我们不是看重他是出了家后就成为了高手,而是看他在处理束缚时的方式是常人不能理解的!
说说后天怎么成为天才吧,天才是指在某些方面卓越,上帝赋予智慧时也赋予了缺陷和孤独!平常人永远无法理解天才的痛苦和思维方式!
现在可以训练自己的大脑,创造力是一个人在自己的阅历上加上想象力创造的能力。
一个人的思维被世俗束缚的越深,即使有天才思维也会厄杀
天才也要学习,不是说天才一生下来就会,是说天才在学习能力上更强于普通人。
凡高……悲哀的天才
贝多芬……悲哀的天才
………………
与其像破脑子想当天才不如花点心思做好现在手头的事?
Ⅲ 写一句关于创造力的名言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版解放出来。
(二权) “创造力就是发明犯错误以及娱乐。
(三) 遗忘是一般刚强的,有创造力的人的法宝,他们会像自然一样的遗忘,自然界就不知道有什么过失,弱者不是把痛苦作为惩前毖后的教训,反而在痛苦中讨生活,浸在里头,天天回顾以往的苦难,折磨自己
(四) 身体对创造力至少有极大的影响。过去有过一个时期,在德国人们常把天才想象为一个矮小瘦弱的驼子。但是我宁愿看到一个身体健壮的天才。
(五) 欢乐的名字是创造
(六) 我们的电影创作,就是要刺激那些麻木了的知觉,唤醒那沉睡了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不能为了激发孩子的本能,而要他们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出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鉴的好对象
Ⅳ 把痛苦当作一种享受是什么心态
假如你要体验工作的快乐,你所要做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改变对工作本身专的态度。工属作是一种享受还是牢狱?要坚信前者。有一句话说,当你怎样想的时候,事物就是怎样的。同样的道理,当你觉得工作快乐的时候,工作就会真的让你快乐起来。这外道理并不深奥,这是信念在起作用。而当你真正抱着享受的心态去工作时,工作本身将给你带来乐趣,它会激发你的热情和创造力,从而更成功地完成工作任务,体会更大的工作成就,而工作上的成就感正是我们快乐起来的一个根源。
人生苦短,短短几十年光阴。离开的时候,我们都会松开自己的拳头,两手空空。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要的就是体验。工作的快乐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带给我们满足,但工作不尽如人意,给我们带来压力、痛苦时,也是人生的体验。
快乐与痛苦是两个主色调,两者调剂出色彩缤纷的人生。我们都应当以体验的心态对待它。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工作时,要告诉自己,这是生活给我的体验,是珍贵的人生经历。
而当我们真正以体验的心态面对工作时,我们不会在意工作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只会勇敢地面对它,以此丰富我们的人生。
Ⅳ 痛苦便是人生,沉浸式艺术展,梵高的精神是什么
梵高的精神是对生活的渴望,对梦想的向往,虽然梵高面对的生活非常的艰专难,属但他的作品却反应出了对生活的极大的热情,让人感动,他对艺术的执着更是为后来的艺术从业者作为精神支柱,极大的鼓励了大批的艺术家,从而使人们永远记住梵高精神
Ⅵ 为什么痛苦也是一种享受
假如你要体验工作抄的快袭乐,你所要做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改变对工作本身的态度。工作是一种享受还是牢狱?要坚信前者。有一句话说,当你怎样想的时候,事物就是怎样的。同样的道理,当你觉得工作快乐的时候,工作就会真的让你快乐起来。这外道理并不深奥,这是信念在起作用。而当你真正抱着享受的心态去工作时,工作本身将给你带来乐趣,它会激发你的热情和创造力,从而更成功地完成工作任务,体会更大的工作成就,而工作上的成就感正是我们快乐起来的一个根源。 人生苦短,短短几十年光阴。离开的时候,我们都会松开自己的拳头,两手空空。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要的就是体验。工作的快乐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带给我们满足,但工作不尽如人意,给我们带来压力、痛苦时,也是人生的体验。 快乐与痛苦是两个主色调,两者调剂出色彩缤纷的人生。我们都应当以体验的心态对待它。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工作时,要告诉自己,这是生活给我的体验,是珍贵的人生经历。 而当我们真正以体验的心态面对工作时,我们不会在意工作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只会勇敢地面对它,以此丰富我们的人生。
Ⅶ 创造力的名人名言,急用!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创举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创造力名言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 毛泽东
信仰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波兰19世纪作家 显克微支 《忏悔》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 —— 米尔
人们最感惭愧的是缺乏青年人所需要的创造力。 —— 创造力的名言
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只注意小事,就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管理培训专家 余世维
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理想、智慧、意志和创造力。 ——
呵!高尚的风度!多可怕的东西!风度乃是创造力的敌人。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毕加索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教育家 陶行知 创造力名言
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前苏联文学家、教育家 卢那察尔斯基
创造力是一种智力肌肉,愿意并且知道如何锻炼它,你敢能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 —— 迈克尔·莱博夫
人类在斗争中变得强大,不论他达到了什么目标,都是由於他的创造力加上他的残忍。 ——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
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相联系在一起的。
——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创造力的名言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教育家 陶行知
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 —— 列宁
我相信,信仰是我们一切思想的先行官。否定信仰,即等于反对我们一切创造力量的精神源泉。
——美国喜剧电影大师 卓别林
如果你想要创造,你必须抛弃所有的制约,否则你的创造力将只不过是抄袭,它将只是一个复本。 ——印度 奥修
生命是一种创造性的历程,每一个人要了解自己创造力的来源,利用自己的创造力来创造自己的人生。 —— 创造力名言
意志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是要创造或是破坏某种东西的自由的憧憬,是能从无中创造奇迹的创造力。
——俄国诗人 莱蒙托夫
创造力来源于不同事物的意外组合。使差异最显著的最佳方法是把不同年龄、有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人搀杂在一起。
——美国网络大师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如果你并不拥有十足的创造力,丰富的想像力,对万事万物也没有太多的好奇和疑问,那么,我劝你最好离广告这行远一点。
——美国广告大师 李奥贝纳
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 创造力的名言
身体对创造力至少有极大的影响。过去有过一个时期,在德国人们常把天才想象为一个矮小瘦弱的驼子。但是我宁愿看到一个身体健壮的天才。
——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
——英国诗人,Matthew Arnold 马修·阿诺德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前苏联教育家 凯洛夫
我们的电影创作,就是要刺激那些麻木了的知觉,唤醒那沉睡了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不能为了激发孩子的本能,而要他们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出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鉴的好对象。
——日本知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 宫崎骏
遗忘是一般刚强的,有创造力的人的法宝,他们会像自然一样的遗忘,自然界就不知道有什么过失,弱者不是把痛苦作为惩前毖后的教训,反而在痛苦中讨生活,浸在里头,天天回顾以往的苦难,折磨自己。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创造力名言
我看书有我的原则,我不喜欢语文书、作文课,因为我仇恨这些东西赚人的钱又扼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我更喜欢王朔,这小子很聪明,而且很真诚。我的写作特点更像钱钟书的《围城》,因为我很欣赏他骂人骂得深刻又不露骨。
——赛车手、作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韩寒
有些人总是过份重视智力测验,过于相信所谓“智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弊端。人的美好特质是多种多样的,怎能以一份智力试验定夺?尽管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智力竞赛中名落孙山,但在某一方面,你也许可以发挥你独有的、奇迹般的创造力,使生活充满无尽的乐趣。
—— 奥斯勒
Happiness lies not in the mere possession of money ; it lies in
the joy of achievement , in the thrill of creative effort .——Franklin Roosevelt
, American president
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 罗斯福
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周密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苹果。
—— 帕金斯 创造力的名言
我们现在鸟笼子里面养鸟,他是个填鸭式的养鸟,就是这个饲料是给你塞进去的,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吃!你也不知道哪里去找饲料,最后你只能说是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学过来一直在被填鸭饲料,所以学完了之后你就觉得好像有知识,但是整个就失去了创造力也失去了智慧,所以当他去找工作的时候一旦碰壁就会觉得自己太无能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韩德强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台湾女作家 龙应台
Are you tired of living someone else's dream? No doubt, it's
your life and you have every right to spend it in your own indivial way
without any hurdles or barriers from others. Give yourself a chance to nurture
your creative qualities in a fear-free and pressure-free climate. Live a life
that YOU choose and be your own boss.
你是否已经厌倦了为别人而活?不要犹豫,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束缚。给自己一个培养自己创造力的机会,不要害怕,不要担心。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做自己的老板!
——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前行政总裁 乔布斯
如果个人创造力和想像力被容许奔放,那么这个社会的总体创造力也会是生机蓬勃、创意充沛的。如果这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是透过公民的深度参与和彼此碰撞激荡而逐渐形成的,那么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就是身份认同―――也会是凝聚而坚定,向心力强大的,不易解体。反过来说,如果个人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受到约束的──书可能被封,歌可能被禁,作家可能被放逐,学者可能被监禁,异议者可能被打断脊椎,那么这个社会的总体创造力必定是败絮其中的。在其中,社会共识不会来自人民的想像力和自发意志,而来自从上而下的政治权力的恐吓和操纵,“生命共同体”的情感不易产生,共同承担未来的公民意识也难以发展。
——台湾女作家 龙应台
Ⅷ 创造力的名言
推陈出新是我无上的诀窍。
————莎士比亚
所谓创新,往往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
————普拉斯
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福尔克
Ⅸ 什么是天才与苦难
天才,指复拥有一定的天赋,制包括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天然的资质的人。
苦难,指痛苦和灾难。
天才与苦难常常被人们捆绑在一起,说明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
苦难造就天才。
一分天才,十分苦难。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苦难是天才的营养,失败是成功的营养,屈辱是发奋的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