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学小品的写作手法和语言有什么特点
1、科学小品的文体特点: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文情并茂,寓科学知识于专趣味之中。
2、科学小属品是文学性较强、更多注重艺术表达手法的说明类的文章。
3、科学小品题材广泛,它即有内容的科学性,又能有文笔的生动性。
科学小品的写作,首先要求作者具有深厚的生活功底,以及科学和文学修养。其次,要注意联系现实,运用科学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宣传、支持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展示科学的新趋势,提高读者的知识水准。再次,材料要博采精择。注意借鉴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加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B. 小品这种表演形式是谁创作的
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广义的小品包涵很为广泛,在佛经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在散文中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
「小品」之名,据中国君友会王爱君著述记载始于佛经;盖佛经称详本为「大品」,简本为「小品」。故今人以描写人物事件、自然风景,及个人感物兴怀所成之短小文章,如书信、游记、书序、随笔、杂感等,通称为「小品文」,蔚成文体之一种。其实,自汉朝以来,许多文人一时兴会所至,偶书于笔之作品,皆可称之小品文也。惟向无定义,或谓其相当于西方之Essay,亦试笔偶记之意也。故其特色,不甚严谨,不拘格式,非常自由,乃以简洁精炼之文笔,随意之所之,抒写一己之见闻感触,表达一己精细之观察,动人之情思,透辟之见解,或低诉,或微吟,或幽默,或讽刺,或评论,或攻击,而皆不失其雍容清隽,意味深永;即茶余酒后,吟风弄月,亦使人心平意快;有如制作精工之古钱、玉雕、竹根人像、象牙细刻等小摆设,极有供人玩赏之雅趣。如记魏晋人清谈之「世说新语」,唐陆龟蒙之「笠泽丛书」,与明末袁宏道三兄弟、张岱、钟惺等人之作,皆精美之小品文也。 1、佛经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与二十四卷本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相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欲与 支道林 辨之。” 刘孝标 注:“ 释氏 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 唐代陆龟蒙 《寂上人院》诗:“趁幽翻《小品》,逐胜讲《南华》。” 清 金农 《写经研》诗之二:“到处云山到处佛,《浄名》《小品》倩谁书?” 2、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我国古代即有此种文学样式, 明 清 更为盛行。如 明 朱国桢 著有《涌幢小品》。 刘半农 《<诗选>自序》:“我今将十年以来所译的诗歌小品,删存若干首,按时期先后编为一集。” 3、指简短的戏剧表演 小品名称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在美术界,一幅简洁的、单纯的小作品称为小品。它本身没有复杂的内涵,只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或现象,表现形式较单一。如国画小品,版画小品,油画小品。在演艺界,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或组合表演,也称为小品。 小品最早是演艺界考试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1983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0班的一个观察生活练习《买花生仁的姑娘》,作为一个戏剧小品被搬上了春节联欢晚会,岳红、高倩、丛珊、曹力诸明星们朴实的表演,诙谐幽默的风格赢得了观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从此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小品”。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不可或缺的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其活泼、诙谐的表演形式倍受观众的喜爱。如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其滑稽、幽默的形象动作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并直接引发了春晚舞台上的小品表演风潮,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意义。受其影响,随后,严顺开、赵丽蓉、宋丹丹、巩汉林、赵本山、范伟、高秀敏、黄宏、郭达、郭冬临.等等一大批小品明星脱颖而出,小品这个新的演艺形式空前火暴,它的题材也空前丰富,小品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趋多样化。从此小品成为文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独特的。
C. 喜剧小品塑造人物有哪些主要技巧
喜剧小品同一切文艺作品一样,它要写出表现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来,只有这样,作品才有了意义。
喜剧小品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它的特点决定了布景、道具等舞台表演手段的简化和情节结构的淡化,但是人物塑造却是不可简化、淡化的。为了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喜剧小品的创作要恰当运用各种艺术技巧,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
第一,对比。
喜剧小品的人物与其他剧类相比要少得多,就近十年在舞台上出现的作品而言,少可一人,多则数人,而大多为二三人;剧中的人物之间大多不存在各种复杂的关系,大量存在的也不是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性格上的某种差别、对立。写好这种差别和对立,就可以在对比中突出人物的鲜明性格,如恩格斯所说的:“ 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在生活中,人们的性格区别是丰富多彩的,而当我们把生活中的人物塑造为典型后,这种区别就形成各自鲜明的性格,这样,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间就有了鲜明的对比。
小品《相亲》就是用对比的手法,使我们看到了两位老人的性格差异。剧本塑造的老蔫和马丫,一个是鳏夫,一个是寡妇,有着同病相怜的处境,然而对于可以唾手而得的幸福,前者敢于大胆追求,后者则顾虑重重,不敢越雷池一步,两人的性格就是在对待黄昏恋的不同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试想,如果把马丫也写成直爽痛快地表态接受求婚,这个小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简单化,人物就不典型,就写了两个性格相同的人物,这样的作品还有什么典型意义呢?
在一些针砭时弊的小品中,对比是塑造人物不可缺少的技巧。比如小品《送礼》就用了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思想性格昭然若揭。剧本的主旨是批评送礼行贿的不正之风,如何表达这一主题思想呢?作品为我们设计了两种人物,一为送礼者,一为送礼的对象,一反一正,那个为一己私利行贿的送礼者三次碰壁, 终于在浩然正气的李局长面前显出了他卑劣渺小的原形。而送礼的对象这一组人物的思想性格也有着差别。第一个(丈母娘)见礼颜开,贪得无厌,她与后三个送礼的对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第二个(保姆)心地善良,对自己曾受骗上当于送礼者后悔不迭,对送礼者的无耻行径气愤不已;第三个(离休干部)善于识破送礼者的诡计,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第四个(女局长)为官清廉,对不正之风决不手软。通过对比,不仅使正反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了鲜明的对照,而且对几个正面人物性格特征的差异也作了区别。
郭达、蔡明、句号表演的喜剧小品《送礼》。
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年龄、环境等因素的变化都足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有所变化。小品运用对比的手法去表现人物的这种复杂性,有利于性格的丰富化。《又是秋叶飘落时》虽然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悲剧小品,但其中也不乏喜剧性因素。这个小品就是用对比手法来表现铁柱与玉凤自身的这种变化的。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玉凤自作主张把孙女的婚事包办了,孙女与铁柱的哑巴孙儿定了亲,对此,铁柱不仅不反对 而且深表谢意。剧本如果只写了这一事实,就谈不上主题的深刻性与人物性格的鲜明性。剧本以倒叙手法表现了五十年前铁柱和玉凤曾经是一对企图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争取婚姻自由的青年,而如今他俩自己又成了封建礼教的推行者,两相对比,便形成了人物性格上的强烈反差,丰富了性格的内涵。
第二,陪衬与烘托。
陪衬是借助人物相互关系的映衬来突出性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在人物较多、性格相近的喜剧小品中得到运用。剧中作为陪衬的人物,虽然属于次要角色,但却是剧情发展中可能存在或必然存在的人物,决不是简单的生拼硬凑。
在喜剧小品《打麻将》中,丈夫与小姨子是两个性格相近、遭遇相同的人物,后者的丈夫嗜砌“长城”,赌输了就向妻子要钱,不给就打,为了免遭拳脚之痛,小姨子只有求援于姐夫,决无反抗丈夫之勇气;前者的妻子是麻将迷,输了钱回家,丈夫不仅要卑躬屈膝地为其按摩酸痛的手臂,还会享受妻子赐予的“金光灿烂”的耳光,并要答应外出筹措赌资,丈夫对此的反应是忍辱负痛,求援于小姨子。尽管剧本的结局戏剧性地以丈夫取得胜利、制服妻子告终,但丈夫的命运仍是悲剧性的,以小姨子的软弱陪衬其姐夫,使男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色彩得以加重,这正是作者所着意刻画的,即所谓“以软弱陪衬次软弱”吧。
烘云托月是塑造人物常用的方法,烘托就是用环境气氛加深人物性格。当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感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人物性格和环境的矛盾时,人物的形象就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巩汉林、岳红表演的喜剧小品《打麻将》
小品《又是秋叶飘落时》成功地运用烘托方法来加深人物性格及其社会意义。 剧中人铁柱与玉凤五十年前曾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五十年后他俩又亲手促成了自己孙儿女的包办婚姻,使又一代人的青春笼罩在封建礼教的阴影之中。为了加强这种性格的悲剧性,剧本设计了满天黄叶飘然落下的场景,青春似同秋天的落叶飘然逝去。与此同时,当铁柱为感谢玉凤而跪倒在玉凤脚下时,玉凤却乐极生悲,“两眼突然一黑栽倒在铁柱怀里”,形喜实悲,这是他俩性格之使然。剧本又在此时设计了《迎亲曲》顿起的音乐,一面是喜庆的乐曲,一面是对五十年来悲剧人生的咀嚼,在喜与悲的对比中,性格的悲剧色彩浓化了,喜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悲剧性格。
在喜剧小品中,烘托往往落笔于高潮中,这是深化性格的最佳时机。小品《二娘开店》塑造了一个亲切善良的酒店女主人形象,她伺候酒客周到殷勤,却使酒客借酒发泄邪念,对她动手动脚,为了使两个司机不致醉后开车闯祸,女主人与之痛饮,包揽了整瓶酒。剧情的高潮是女主人与两个司机对饮的场面,她借酒劲踩凳子上桌,左右开弓与酒客猜拳,两个司机怎么也不是她的对手,场面好不热闹,而剧本正是借这种兴奋热烈以及孕含着酒后开车的教训的酒令来烘托她心中的凄楚与悲愤,以致当她划出“一个寡妇,独守空房,男人玩命,女人······断肠······” 的最后一拳后,“音乐起哀怨的乐声,二娘泣不成声”,二娘的善良与高尚人格至此也可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第三,迂回。
迂回是指小品在刻画人物时不正面强攻,而是或旁敲侧击,或层层剖析,使人物最终才显示其庐山真面目。
喜剧小品《照相》要表现的是某处长的一种思想境界,那究竟是一种什么境界呢?剧本从照相师设法逗其笑着手,玩具不行,光荣称号也不行,一个个试了过去,逐层剥落,逼近内心深处,最后在照相馆经理的一句“你明天就要升局长了”的诱发下,处长终于笑了。于是摄影机响了,摄下了包藏在笑容中的内心世界:一个升官的愿望。这是多么生动而深刻的瞬间啊!观众与照相师的思路同步,一个个猜测被否定了,直到撩开最后的面纱,这个处长的庸俗人生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铺垫。
铺垫是指在主要人物上场之前,由其他人先作介绍,让观众对即将上场的主要人物有所准备。从结构上说,铺垫的内容就是小品中无法再现的情节;就人物而言,铺垫的内容就是戏剧冲突的因素。
小品《求求你》就是借助铺垫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此剧是对农民科技致富之路的反映。全剧人物为兄弟二人,身为记者的兄先上场,在城里工作的这个哥哥总是担心弟弟来访,害怕经济拮据的农民弟弟向自己有所索取。哥哥的这种自白是对尚未上场的弟弟家境贫困的铺垫,也预示着弟弟一旦到来将会引发的矛盾冲突。弟弟终于来了,在一场戏剧性的误会后,弟弟从那个背在身上的旅行包中取出了五千元现金,摆在哥哥那张旧式的办公桌上。“求求你!”现在到底谁该求谁? 求求你!不该是弟弟说的了,他靠科学养狐狸致富,有了钱,来回报哥哥,弟弟只要求为兄的说一句“求求你!”这是致富后典型的农民喜悦心理。
铺垫,在情节上设了悬念,使人物的塑造处在动势之中,没有这一铺垫,情节的展开就会缺乏依据,弟弟上场后的行为也会使观众无法理解。从索取到回报,弟弟的变化如此之大,一个靠科技致富的农民典型就形象地呈现在观众的视界中了。若不采用铺垫法,剧本势必将要增加弟弟向哥哥屡屡求索的情节,这样,情节量就会加大, 小品就变成短剧了。
潘长江、巩汉林表演的喜剧小品《求求你》。
第五,反复。
反复就是以不断地重现人物相似或相同的语言或动作为手段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有时是对人物情绪、思想的强调,有时是细腻地刻画着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性格就是在那一系列的举手投足中被深化的。转自手机胖蛋小品m.pangdan.com小品《八月的离别》对于反复手法的运用独具匠心。整个剧本就是立足于以反复手法刻画女主人公瑞瑞的情意的,在憨厚纯朴的男主人公成喜眼中,瑞瑞不过是个天真的“丫头片子”,谁知这个情窦初开的农村少女已有心于他,于是在成喜准备坐火车启程上大学的路上,瑞瑞借机拦住了他,拦住他,并非为了表白几句甜言蜜语,这不是山沟里姑娘的本色。话是要讲的,但不仅是话,还有实实在在的事,那才是对心上人真正的关切。而这种关切并不容易启齿,聪明的瑞瑞是以等火车要看时间为契机来表白她的情意的。剧中这样写道:
瑞瑞:俺有个表。
成喜:你?!
瑞瑞:反正俺也用不上,要不,你戴上吧?
成喜:我?······
瑞瑞:(突然不好意思)就是大了点······(一把掀开背篓上的青草,摸出一只硕大的马蹄闹钟,挂在那人儿的脖子上)
但篓中取物这一动作并未到此为止,瑞瑞借着对季节、旅途、学校生活的议论,像变戏法一样把这一动作反复了七次:第二次“掏出了一个土陶烫壶”,为的是让成喜不必有钻凉被窝之忧;第三次“摸出一个麦秆笼子”,好让成喜在火车上解闷;第四次从背篓中取出一捆包谷秆,专为火车上解渴用;第五次“取出一条又长又宽的红布腰带”,可以装钱防偷;第六次“摸出一个特号大老碗”,是把她哥的碗偷出来,让成喜在食堂买饭方便点;第七次则倾篓而出,“将背篓朝地上一扣,倒出一只口袋”,里面装着一堆蒜,要成喜一天吃一,想着家乡······
剧本把瑞瑞从背篓中取物的动作反复了七次,同样一种动作,内容却不一样, 它刻画了少女对心上人体贴入微的细腻感情。这反复的动作的结果,使动作的对象也表现出感情的变化。第一次动作的结果,成喜表现为懵懵懂懂,对此不可理解;第二次惊得“张口结舌”;第三次是“目瞪口呆”;第四次则使这个老实的青年冲动地喊出:“······瑞瑞”; 第五次动作后,他“瞅瞅腰上的红腰带,望望瑞瑞,突然结巴起来”,终于这样说:“瑞瑞,我,我一直还把你当成个小、小丫头片儿,谁知道,这个,那什么,我(想拉瑞瑞的手······)”这个憨厚纯朴的人已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第六次,当他接着碗后,就发出了“我忘不了你,不管我到了啥地方,我都忘不了你”的誓言;最后一次,他连瑞瑞请他吃什么都还没有弄清,就连声允诺:“我吃,我一定吃!”他已被少女的一片真情熨帖了冲动的心,变得百依百顺,与开头那种听了瑞瑞的话后只是“漫不经心”,只是“搔头”相比,判若二人。试想,如果把这七次动作一次性地完成了,人物的性格就变成了图解,也就无戏可言。可见,反复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六,夸张。
夸张是喜剧小品刻画人物必不可少的一种技巧。夸张是通过人物的变形而产生戏剧效应,亦庄亦谐,富于幽默感。
夸张有两种表现形式:动作夸张和语言夸张。动作夸张是一种直观夸张,它通过观众的视觉,直接调动联想,形成扩散性思维,并进行再创造,使人领悟其蕴藉的意味。在哑剧小品中夸张有充分的用武之地,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如王景愚表演的《吃鸡》,其中有一个想咬断鸡骨头的动作:演员绕着假想的桌子走了一圈,鸡仍未被咬断,吃鸡者的这种韧性就是在这种高度的动作夸张中被刻画出来的。在喜剧小品中,动作的夸张可以和巧设的情境同步。比如小品《手术之前》开场, 丈夫胸前吊了大彩电,身后背的是排烟机,彩电上端还堆着电饭煲,左手挽着录音机,右手捻着电熨斗,由于面部被遮,观众几乎可以把它看作为电器柜台,但这“柜台”在移动着,这位丈夫在晃晃悠悠地朝前挪步,观众从他那句“我的老婆哎,礼品办齐!”的台词中,才明白了真相:为了使住院的丈母娘能顺利地手术,他要给医务人员送礼。这一夸张动作刻画了丈夫的变形,这种无奈的变形讽刺了不正之风的畸形世态,而归根结底还是表现出人物的可笑性和可鄙性。
动作的夸张应讲究得体和适度,夸张的失体和过度往往使人物的刻画效果适得其反。有一出小品用这样的夸张动作来表现一个信息公司经理的公务繁忙:桌上四部电话铃声此伏彼起,经理左右开弓忙着接电话,最后他摔掉电话听筒在地下打滚。就接受美学而言,这种“打滚”显然是一种丑陋的失态,是无边的夸张, 没有把握住夸张的度,使这一小品变成了闹剧。如果把主人公的打滚改成趴在桌上气促、翻白眼,效果也许要好得多。
动作夸张是通过观众的视觉来接受的,而语言夸张是通过观众的听觉产生效应的。小品《手术之前》中就有这种由扩大与缩小组成的对比式语言夸张:在讨论怎样向医务人员送礼时,妻子认为送礼要按“劳”取“酬”,丈夫就说:“‘劳’大‘酬’ 高的当然是主刀医师,彩电非他莫属。他得了彩电,手下留情,刀口开得小,开得浅,丈母娘少受皮肉之苦;否则一刀切下去,10公分见方,老太太可要遭大罪!”但妻子却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彩电应送给麻醉师,因为万一麻醉程度不到位,岂不痛死老太太!而丈夫又据理反驳:“不行!麻醉师彩电一到手,太兴奋,药量过大,麻醉过深,丈母娘岂不一命呜呼!”两人对比式的语言夸张,合乎情理地刻画出夫妻俩的矛盾心态,成为这一喜剧小品塑造人物性格的巧妙手法。
D. 如何撰写小品
一、演小品
1、演小品注意性格,同时演人物不能演自己。
2、小品主要是把人物演好。
3、小品在表演的同时,必须有情趣性,不能当演戏。
4、不能把小品的主题演成包袱。
5、作为演员一定要演的形象逼真。
6、把人物的形象创造鲜明。
7、上台必须记着自己的动作,就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演的同时必须感受到真实的情况,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二、怎样写小品
(一)观察人物:
1、人物外形,如面部、服饰等。2、人物行为。3、人物服饰。4、形态,如“音容笑貌、举止形态、有特性的人”。5、记录一些有趣的事情,如“纪录人物有特点的语言”。6、细节。
(二)写小品主要刻画:1、人物2、情节3、语言4、细节
(三)怎样才达到写小品
1、(1)必须观察生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观察、体验、研究、熏陶自己,从生活中培养自己。 (2)人物写生。a、外部的造型、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面容长的怎么样,以及发式、怎样说话,语言的特征。b、用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语言、语气,所谓言谈:就是语言的特点,说话的方式、举止,人们的行为方式,动作方式,如:人的身高、走路、发式和说话。c、注意形态的概念,性格特点突出和外部造型的突出。
2、揣摩、分析和构思。
a、所谓揣摩是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好在揣摩的时候与他交谈。
b、分析:是对某一个人物的地区、气质和民族的形象,所形成的性格特点。
c、构思:艺术中的人物是生活中的人物,这就需要演员对人物的构思:外部造型的构思、人物的语言、思想和发式、动作的构思。
3、体现。
(1)体现的方法步骤:a、一个简单的环境,一个人物表现他的语言,形体动作,进行人物写生的训练,人物的形象必须鲜明。b、演员必须对人物的细致仔仔细细,不能有一点的马虎。
(2)所谓的逼真,就是符合生活是最主要的,你所要表现的人物是从生活中看到的真实人物,人物一定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你所演的人物形象,必须符合鲜明性和人物的真实性是演小品的基石。
4、双人练习
(1)必须有一个矛盾戏剧是靠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观察人物必须从生活中提取,不能编造。
(3)观察人物要细致、认真,不能走马观花,要寻找生活点,选点人物比较多的地点。
5、观察人物必须是鲜明的人物,有性格突出的人或事件,外部有特征,语言及其动作必须有特点。
6、注意真实不要太虚假,要充满自信,要有自己的自信和真实感,相信自己就是他人的角色,用以假当真所产生的信念感。
1)写生不仅要记录人物,还要有情节,由可能发展成演小品的一些素材,由此可能让人产生一种悬念。
2)故事情节要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悬念。a.情节:介绍环境;b.发展环境,进一步渲染一个人的环境使悬念吊起来。编故事一定要身临其境。
3)情节不足;生活中的情节和细节,注意事物性的虚构,但不是虚假。同时还必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
7、怎样观察生活中的事情。
1)要素(人物)
2)情节(故事的内容)它必须有悬念,故事的发展是危机,一步步发展的事件,客观的看,进一步了解和多谈。怎样和它交谈。交谈的内容,用借鉴和积累,每个人都有一段经历。写小品前的回忆和自己同事所发生的事情,把这些筛选出来构成小品。
3)直接生活、间接生活。不是自己感受和经历的事情,也必须有间接的生活,如音乐、美术以及一切有根据的书籍,所谓的自己的作品都是了解、风土人情和经验而定的。如观察构思一件事,最好两个人物,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乡间所发生的事情,所引起什么样的冲突,以一个生活为一个“引发点”调动自己的积累,把这件事虚构下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能符合小品的事情。最主要的还是“引发点”。
演员必须观察生活的空白点——是怎样做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环境——吃什么、做什么——凭演员的想象力——以假乱真。从小品的主题——环境想象——人物想象。在某种意义上小品就是游戏。当小品中同事、演员在舞台上时,小品中只有自己没有群众。
E. 怎样创作小品剧本
1·题材要新,多结合电视上的小品。
2·一定要搞笑,说话时要夸张。
3·切记,一定要注意台词。
F. 小品中包含的艺术手段有哪些,详细一些
1、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象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赵丽蓉、巩汉林的小品《如此包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卖拐》、《卖车》等,都是在生活中发掘出的老百姓所熟知的凡人小事,通过他们活灵活现的演出,使观众捧腹大笑,回味无穷。
2、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3、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扳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如宋丹丹的“一颗洁白的门牙前年也光荣地下岗咧”,赵本山在说到与老伴重新和好时的“后来又淘声依旧”了 ,都是高超的借用语言的范例。
4、 不要把小品写成相声或小戏剧,要突出小品的特点。有些小品作者用心良苦,立意也不错,总想把小品写的很有思想性,对人有教育意义。但表演效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戏剧和小品真正区别开来。
艺术表达
小品剧本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小品艺术演出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按不同分类标准可分为搞笑小品剧本、情感小品剧本、校园小品剧本、英语小品剧本等。
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小品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小品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
小品剧本的写作方法主要是“起承转合”四个字,起是开端,承是承载,转是悬念进入高潮时的扭转,合是结局。
小品贵小,是一个小的故事让人去品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起承转合适合于所有剧本的创作
G. 电视小品的声音创作手法
电视小品声音创作手法大致可分为叙事性声音蒙太奇和表现性声音蒙太奇。
叙事性声音蒙大奇的运用
叙事性声音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和展示事件中的真实声音为主,按情节的发展脉络、事件的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来安排声音和画面、声音和声音各种形式和关系的组合,是一种客观的写实性的声音蒙太奇。
它的特点是画面内外的声音是客观存在的,声音形象与画面内容紧密结合,声音造型情绪与画面造型情绪一致,声音的动态节奏与画面的动态节奏完全吻合,起着解释、烘托和渲染画面的作用。小品中大部分声音由客观写实性声音构成,主要有声画同步、声音提前、声音滞后、声音转换、声音的淡人淡出、声音的切人切出等具体技巧。应根据小品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气氛渲染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现技巧。例如声画同步技巧,声音与画面内容同步出现,声画时空完全一致,用来展示叙事内容的真实环境,令观众产生真实感。
表现性声音蒙太奇的运用
表现性声音蒙太奇将现实或非现实生活中的声音加以夸张、变形,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象征隐喻事物的性质,表现了创作者对声音内容的主观性和写意性。表现性声音蒙太奇的运用主要有:
1、声画对位对位原是音乐术语,指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旋律声部结合为和谐统一的整体。在这里指声音和画面没有必然关系,根据神似或者形似的关系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强烈的幽默效果的创作手法。
2、夸张变形指对声音的音色、音调、节奏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手法。它使声音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符合角色的性格、情绪,符合特定的场景,或强调特殊的动作效果。
3、运用纯写意声音指用非现实的写意声音来烘托画面内容,最常用的写意声音是音乐。在电视小品中选择合适的音乐或歌曲来概括小品的主题思想、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是经常运用的创作手法,作者不再赘述。
H. 小品的小品创作
1、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象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赵丽蓉、巩汉林的小品《如此包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卖拐》、《卖车》等,都是在生活中发掘出的老百姓所熟知的凡人小事,通过他们活灵活现的演出,使观众捧腹大笑,回味无穷。2、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3、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扳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如宋丹丹的“一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地下岗咧”,赵本山在说到与老伴重新和好时的“后来又涛声依旧”了 ,都是高超的借用语言的范例。
4、 不要把小品写成相声或小戏剧,要突出小品的特点。有些小品作者用心良苦,立意也不错,总想把小品写的很有思想性,对人有教育意义。但表演效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戏剧和小品真正区别开来。
5、目前像一些演出公司、艺术团体、电视台、小品明星、活动大赛、公司活动、个人表演的搞笑小品剧本一般都是由中国国际剧本网所承担创作。
I. 科学小品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是什么
科学小品就是以文学的语言传播科学知识,把科学道理融于艺术表现之中,使文章更具可读性,更引人入胜。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十四
警惕生物入侵
呵呵。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J. 戏剧小品创作内容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抓生活热点,以小见大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戏剧应该是一面聚集物像的镜子……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写作戏剧小品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眼下,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卖拐》、《卖车》、《功夫》,截取的就是生活中人们常有不自觉地受骗上当的小事,反映的却是多方面问题:如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人的自身素养;人的生存之道;人性中懒惰、自私、轻信的弱点;人的交际原则等问题。更深层次的内容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哲学等问题,不一而足。
第二,巧设结构,出人意料
戏剧小品的结构形式大体上有两种: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结构就是让戏剧情节按时间顺序按部就班地展开,如赵本山和黄小娟表演的《相亲》;闭锁式结构就是只写高潮和结局部分,把事件最精彩的部分表现出来,即把“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表现出来。如黄宏和魏积安表演的《擦皮鞋》就是把一天中“早晨”这一重要时刻发生的事表现出来,从而出人意料地反映现代人的“两面生活”,即化了妆的“我”和卸了妆的“真我”二者的矛盾纠葛,揭示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生活要义。
第三,把握个性生动的语言
戏剧小品成功的关键除了具有新颖、深刻的主题外,最重要的就是小品语言。因为戏剧小品篇幅短,演出时间短,人物一般在30分钟左右,甚至15分钟左右。人物也少,背景简单,这就要求戏剧小品的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极具冲击力。
口语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讲标准的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普通话。二是讲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目前戏剧小品的口语化以地方特色为主,南方戏剧小品和北方戏剧小品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但却能引起普遍共鸣,其小品的口语化美感起了相当大作用。
个性化,是指戏剧小品里的人物语言要有个性,是普遍中的特殊,是生活中有的而又无法模仿的语言,如《昨天·今天·明天》中“我十分想念赵忠祥!”和“来时火车票谁给报了?”的语言已经成为某种暗示语。再如“扯蛋,扯蛋,就从这儿来的啊!”、“我这知识都学杂了!”等则已成为“另类”时尚语言而广为流传。
如今,戏剧小品中的人物语言已深入到人们的精神领域,成为某种定势:盲人形象盲人语言;社会闲散人员的语言;神侃胡诌骗子的语言;农民企业家的语言;官僚腐败分子的语言;恋爱中的老人语言;现代摩登意识的老人语言;社会另类青年语言等等,都可以在戏剧小品中找到。
总之,戏剧小品的现代发展越来越丰富。无论内容、结构,还是表演形式都具有与现代社会同步的迅速、简洁、浓缩、审美的特性。它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抓亮点;挖掘材料,升华主题;掌握新的表现方法,艺术地再现生活中的那个“点”,用卡夫卡的话说就是:“在戏剧把不现实的事情变现实时,他对观众产生的影响最强烈。这时舞台就成为灵魂的潜望镜,从内部照亮了现实。”那么,戏剧小品就更能让人们真正“品”出蕴籍在其中的无限意味,而无愧于大众文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