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隋朝的盛世是怎样创造的
开皇之来治是隋朝隋文帝在自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以及大量隐瞒的人口户口(根据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隋朝通过接手北周、陈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们留下的隐瞒户口,在开皇年间就达到了860万户,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有口四千六百零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隋文帝储存的粮食财物大量被隋炀帝消耗,李渊占领长安用府库里的武装赏赐有功之臣,发现隋朝府库的物资不足,”渊倾府库以赐勋人,国用不足“。
㈡ 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北周宣帝的岳父),废宣帝之子周静帝而夺取了皇位,建立隋专朝,改元开皇,号属隋文帝。
隋王朝从公元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仅历二帝,共37年。同秦代一样,隋王朝也是一朝兴暮衰、昙花一现的皇朝。隋朝虽立国不到40年,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一些重大的改革和创造,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隋王朝的极盛时期,全国有郡190,县1255,户万余,疆域西到且末(今属新疆),北至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东南至于海,东西9300里,南北14815里。国势繁荣昌盛,号称大隋帝国。特别是隋文帝杨坚时期,重视国防建设,在其制定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时,都以富国强兵和社会安定为目标,并努力付诸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就。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残暴,好战喜功,穷兵黩武,造成生产凋敝,国力衰竭,民怨沸腾,很快就走向灭亡。
㈢ 隋朝的科技人物、发明创造、历史价值
1、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被誉为“ 天下之雄胜”。欧洲 1000年后才建有类似的桥。
历史价值:推进了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在现代桥梁建造中依然应用赵州桥设计原理和修建技术。
2、雕版印刷术出现于 隋朝,唐朝中叶在全国推行。
•1,有利于降低成书的劳动强度;
•2,有利于大大提高成书的速度;
•3,由于其成书产量高,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4,有利于减少抄书时出现的差错。
•总之:它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后期印制的《金刚经》,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晚唐印刷的《陀罗尼经》。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重要作用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
3、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是孙思貌,他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名著,被后世称为 药圣 。
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真人”,“药圣”,隋、唐两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乔世宁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4、敦煌莫高窟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都有千年历史,自成体系,数量众多的特点,都可成为独立的人物画史、山水画史、动物画史、装饰图案画史。特别是保存了中国宋代以前即10世纪以前如此丰富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的实例,这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品所未见的。
敦煌作为中西交通的枢纽,在壁画上不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动情景,还留下了宝贵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资料。他们有牛、马、驼、骡、驴、象、舟、船、车、轿、舆、辇等。常用的交通工具车辆类型各异,牛车有“通幰牛车”、“偏幰牛车”、敞棚牛车,马车有驷车、骆车,还有骆驼车、童车、独轮车等,特别是保存了中国为世界交通工具做出独有贡献的独轮车、马套挽具(胸带挽具和肩套挽具)、马蹬、马蹄钉掌等珍贵的图像数据。
5、京杭大运河--杨广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㈣ 隋朝的制度有哪些创新
首先,从制度上说,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并使之成为主流,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我国古代内有世官、世禄制容度,至魏晋以九品中正制选官。隋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代之以各种科目考试制度,这是从制度上认定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原则的确立。使出身庶族的遇难者能够进入政权,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监督机制。隋唐开创了集体宰相制度,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三省分立的制度也使部门间相互监督,可防止任何部门滥用权力。
㈤ 隋朝的盛世是怎样创造的
开皇之治
一、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形成大统一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内了基础。
二、隋文帝为容了巩固其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
1、在政治方面:只要是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在地方改为了州县两级制,为了选拔人才初创科举制。)
2、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
3、在经济方面:
一方面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另一方面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
并减轻赋税徭役、推行均田制。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隋文帝提倡节俭。
㈥ 隋朝对历史的贡献
结束了自晋以后的中国混乱局面,结束了南北朝的混战,使中国实现了久专违的统一,而且让属久受压迫和遭受屈辱的汉人入主中原,为汉族的传承和汉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确立了选举制度使国家的选材范围更加广泛。开通了大运河,使南北交通变得便利,隋朝也奠定了唐朝的强盛。
㈦ 隋朝建立的过程
北周虽然灭北齐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与益州总管王谦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联合叛变反抗杨坚。但被杨坚所派的韦孝宽、王谊与高颎等人平定。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即隋文帝,建国隋,北周亡。隋文帝意图南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南朝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军事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而又疲惫不堪。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587年)十月废除西梁国。隔年发动灭陈之战,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陈。 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等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进入建康城,俘陈后主。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开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 至此,隋朝结束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二百八十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中国的大一统。人才济济的隋朝融和关陇世族、关东世族及江南世族,有擅长谋略的高颎、总管政事的苏威,擅长军事的韦孝宽、贺若弼与韩擒虎、还有李德林、元谐、元胄、宇文忻等重臣,形成一个有力的新兴集团。
㈧ 历史上谁创造了大隋朝
杨坚。
杨坚生於公元541年7月21日,其父随国公杨忠本是西魏权臣,西魏被北周篡夺後,杨忠转而成为军事统帅,官拜大司空,後来杨忠被北周权臣宇文护派去带领一万大军与突厥联合攻打北齐,此後宇文护再派达奚武去支援杨忠,杨忠自此破北齐长城,连下北齐二十多座重镇,可以说把北齐的多年防卫系统彻底破坏,让本来对事事都毫不关心又沈湎於酒色的北齐皇帝高湛第一次产生了危机意识。
正当杨忠再往下一站晋阳前进时,高湛不得不派出大将段韶来应战,段韶乃北齐开国大将,是真材实料的能将,然而,杨忠也绝非纸老虎,只可惜他未看破盟方突厥木杆可汗的真正心思,突厥是不会真正帮助北周的,致使北周大败。
杨忠之子杨坚因父亲这一败仗,被北周军方背负著轻视、嘲笑的眼光在他身上,他却还是那麼敬重他的父亲杨忠,在权臣宇文护欲提拔杨坚的同时,其父杨忠就提醒著杨坚:“权臣、皇帝若靠边站,则会里外不是人。”以致杨坚始终抱持著中立态度,不敢得罪任何人,後来,宇文护果然被自己拥立的傀儡皇帝宇文邕杀死,杨坚才没受到牵连。
杨忠逝世後,杨坚袭爵成为随国公,此时,北齐已传至後主高纬,是国力最衰弱的时候,野心勃勃的宇文邕看准了这点,想要向北齐进攻,但还是怕北齐是在装死,就派使者伊娄谦前去探听虚实,伊娄谦却被北齐扣住了,此时北周与北齐国力悬殊,北齐根本没有筹码去做这件事,致使北周皇帝宇文邕有藉口出兵伐齐。
这场伐齐大战,当然少不了杨坚的份,杨坚被下令跟薛迥同事,率三万兵,从渭水入河北,此战宇文邕御驾亲征,倾全国之力,有著务必灭了北齐的决心,谁知宇文邕意气风发之下,却半途生病,等到真打时,还处处攻克不下,到了齐国境内,宇文邕再度呼吁全军,务必灭了齐国,杨坚职务是统率右三军,在全军努力之下,最终灭了北齐,高纬投降,而杨坚被派去追击北齐馀党。
北周一代明君宇文邕,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少见的明君,实为一人才,可惜在伐突厥时,中途英年早逝,其实他的身子不好是在亲征北齐时就有徵兆的。他的太子是宇文贇,宇文邕是花了很多心血栽培他,时常体罚太子,太子却教而不善,宇文邕甚至用上“威胁”的字眼,恐吓宇文贇会废去太子之位,最终仍因不忍心而没这麼做,此前仍有太子的老师宇文孝伯在教导太子,他是宇文邕昔日的同学,宇文邕深知其为人有话直说,才让他当太子老师,宇文孝伯对这个太子竟是没辄,甚至不敢告诉宇文邕太子的状况而有所隐瞒,最终宇文邕堂堂一国皇帝还是听人嘲讽才得知。
而宇文贇这边呢,巴不得这个严厉的父亲立马死去,面对其父棺柩,宇文贇面有悲伤神情,却细语说:“死得那麼晚。”实为不孝子。
话说这位保持中立的杨坚却还是不改趋炎附势的本性,在权臣宇文护死後,马上把女儿杨丽华嫁给太子宇文贇,太子一即位,即封杨丽华为皇后,杨丽华就成为父亲算盤上的牺牲品。
杨坚因为是“外戚”关系,所以成为了四大辅臣之一,这个宇文贇实为一残暴昏君,谁知宇文贇不久就又再封了四个皇后,五皇后并立是杨坚没法料想到的,也让杨坚在外戚界的地位动摇了,朱满月皇后替宇文贇生下一儿子宇文阐,而陈皇后之父陈山提、元皇后之父元晟全都挤身外戚界,当然他们的地位还是远不及随国公杨坚。
杨丽华实为贤妻,与四皇后共处,位居皇后之首,却不计较女人最忌的“共事一夫”,与四位皇后和睦共处,宇文贇日日纵欲,甚至还吃神丹妙药,想让自己金枪不倒,副效果让他变得喜怒无常,苦了可是这五位皇后了,宇文贇随便一下令,她们就得受皮肉之苦。
宇文贇的即位,对杨家是生死一关,不是大好就是大坏,导火线在於皇后杨丽华屡次勇敢的劝宇文贇别纵欲、吃药,宇文贇愤而动怒,发下狠话,说:“你去死吧,我再杀你全家。”马上要逼丽华自杀,满朝震惊,杀皇后可是留骂名於青史的大事,心里尽管这麼想,也没敢反对,事情传到随国公府後,杨坚很是慌张,其妻独孤氏虽非丽华生母,但也非常疼这个女儿,马上进宫向宇文贇磕头,直至流血,丽华才被幸免,也许是满朝文武也同为求情,迫於压力之下,宇文贇才饶了丽华,但一个区区的国公夫人头破血流怎能消宇文贇的恶气,宇文贇此时就像发了疯一样,他只想看到丽华比“死”都还痛苦的表情,他想到一个恶毒的计画,就是杀死随国公杨坚!但杨坚若与丽华没有太深的感情的话,再杀这个皇后父亲能让丽华伤心吗?答案是不能,所以宇文贇命杀手见杨坚若“面有悲伤之情,即杀之!”,杨坚被召入宫中,他当然也料想得到宇文贇这个疯子想干嘛,进宫後便神情自若,不漏半点痕迹,躲过了一劫,此次也让杨坚与宇文皇室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宇文贇每日纵欲、吃药,为了有更多时间做这些事,甚至还禅位给年仅六岁的宇文阐,自己也不自居太上皇,自称天元皇帝,然而这些事再做也做不久了,因为同年他就驾崩归西了,在位仅一年,年仅22岁,真是匆匆的来匆匆的去,闹了几宗糗事,就消失不见,临终前,连後事都来不及交代,自然是宇文阐老师郑译主持朝局,宇文贇怎麼猜也猜不到郑译是杨坚卧底,原来郑译与杨坚是昔日同学,感情非常好,郑译与大臣们开了一场会议,结论是让外戚随国公杨坚摄政,刘昉来请杨坚摄政,杨坚循例推托一番,刘昉也懒得来这套:“你不来,我自己做啦。”自此杨坚开始领导起大臣,大家有了共识,就是“密不发丧”,假传圣旨让杨坚主掌军政大权,唯独北周忠臣颜之仪反对,因为此举必定会让北周诸王跟中央产生内讧,当然,杨坚也不会让反对派颜之仪太好过,贬他到西边当太守。等到事情安排妥当後,才宣布宇文贇死讯。
杨坚怕宗室有异议,於是把宇文贇昏庸的弟弟宇文赞封为右大丞相,却没实权,而杨坚自己当了左大丞相,总揽大权。宇文贇其他五个弟弟可不是省油的灯,皆手握兵权。
而杨坚也考虑到诸王之乱的问题,外姓主张政事是北朝常见的事,因为这意味著国家快被别人夺去,杨坚想到一计,北周历来与突厥有和亲政策,杨坚藉著护送公主之名,假传宇文贇遗命,把五王召来京中护送公主,五王此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疑有他,受命赶去京中,於是杨坚削藩成功。
杨坚进一步扩大权力,把正阳宫改建为丞相府,此府俨如一个小内阁,宇文赞时常跟幼主宇文阐有所议论,於是杨坚决定安抚宇文赞,命刘昉以美女收买他,甚至动用到皇位安抚他,杨坚眼见反对势力都被平定,起了篡北周皇位之心,但众口难平,蜀国公尉迟迥是第三波反弹声浪,他还邀了守卫北周湖北的司马消难响应,杨坚派出郧国公韦孝宽去平定尉迟迥,更命七总管为副。雍州牧宇文贤想趁乱之际,结谋另外更上一辈的五王(非前五王),杨坚察觉,杀了宇文贤,却不揪出五王,免得落人口实。
尉迟迥与杨坚的大将韦孝宽交战,两方抢著笼络并州刺史李穆,其子李士荣劝李穆投靠尉迟迥,李穆不想,靠了杨坚这边站,适时天气酷暑,军队前进缓慢,使杨坚烦恼起来,五王之一的赵王宇文招见宇文贤起事失败,而自己却没被揪出,开始紧张起来,於是起了刺杀杨坚之心,一次宇文招邀杨坚吃饭,杨坚也防著宇文招,没喝下他的酒,宇文招拿出佩刀刺瓜,让杨坚的部下惶恐起来,急欲要杨坚离开,宇文招此时就好像发疯似的,喝了杨坚不敢喝的酒,好像笑杨坚过度疑心,杨坚想离开,宇文招不让杨坚离开,杨坚一回丞相府後,马上诬陷宇文招谋反。
此时天下三分,北齐已被北周所灭,南梁又分裂出一个西梁来,而南梁已被陈国篡夺,西梁实属小国,非北周、陈的对手,而西梁一向自称梁朝正统,依附著北周,早晚是北周的一部分,杨坚安抚西梁後,以免此时内乱有人来瞎搅和。
稍早杨坚派出讨伐尉迟迥的大军,由韦孝宽统率的大军中,有人密报七总管摊屋受惠,於是杨坚想换主帅,有人建议不要,杨坚就派一人监军,七总管的事显然满朝文武都已经略知一二,谁敢去呢?大家都推却,最後竟有人毛遂自荐,就是高熲。果真有监军一去,大军马上攻克尉迟迥,尉迟迥自尽,首级送至长安,起事仅68日。
此时司马消南见尉迟迥已败,吓得魂不附体,得知杨坚又派人来攻打,不战而逃,连夜投靠陈去。
赵王、尉迟、司马皆被平定後,北周一系列反动势力皆连被杨坚平定,杨坚再杀陈王宇文纯,便不怕大家眼光,废宇文赞的右丞相之职,杨坚自己当了大丞相。
但是,事情就真的那麼完了吗?答案是错的,益州王谦受高阿那肱挑拨,又起事,杨坚似乎熟能生巧起来,很快就平定他们。杨坚未免再有祸事,索性把宗室五王仅剩的二王赐他们自尽,当初推举杨坚的郑译、刘昉也渐渐受杨坚所不喜,郑译辞官,杨坚进逼北周皇帝宇文阐封自己为相国,进爵随王,受封地高达10郡,加九锡礼,封正妻独孤氏为王后,世子杨勇为王太子,太子通常只能用在皇上的继承人身上,此用意显而易见,谋取帝位之意十分明显,终於在公元581年,杨坚逼迫宇文阐禅位,由於“随”的辶字边有忽走忽停之意,象徵朝局不稳定,於是改“随”为“隋”,建立隋朝。
㈨ 隋朝的制度有哪些创新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隋文帝代周之后,废除了北周的六官,综合汉魏官制,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增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在中央设:
三师
三公
五省
内史
门下
尚书:吏部、礼部、工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户部)
秘书
内侍
二台:御史、都水
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
两监:国子、将作
三师、三公,品位崇尊,却并不主事,五省中的内吏、门下、尚书三省及六部,处理全国军政大事,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的长官:内史省之内史令二人,门下省之纳言二人,尚书省之尚书令一人、左、右仆射各一人,均执宰相之职。内史省起草诏令,为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是行政机关,“事无不总”,重在执行,下辖六部处理日常政务。
六部长官为尚书。
在地方吏治上,隋文帝撤销了郡一级建制,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并合并了一些州县,裁减沉员,消除了过去权力层叠、机构过多的弊端,改善了吏治,节省了开支。
地方官员的任命也作了改革: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员均由吏部任免,每年进行考核。州县佐吏三年必须更换,不得连任,不许用当地人,必须用外地人,从而防止了地方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以前选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选宫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宫。隋炀帝时,又创立了进士等科。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科举”即分科举士之意。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庭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方式提供了一个蓝本。
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对原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制做了重大改革。府兵是当时的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并不列入各州县户籍,其家属也随营居住,居不定所。改革后,军人除仍保留原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同时与其家属一起编入各州民户,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平时从事生产;并按规定轮番到京城宿卫,或执行其它任务。
北周时的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顽等人在北齐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更定法律,在开皇三年(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这就是《开皇律》。《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简化了律文,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在经济方面,文帝下令整顿户籍,清查人口,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调整赋役,以增加政府收入。
由于隋朝以前连年的战乱,各朝没有统一的币制和度量衡,这极大的影响了市场商品的交易与流通。因而,隋朝建立以后首先宣布禁用旧钱,统一发行合乎规格的“五铢钱”,严惩私铸钱币。同时,还规定了标准的铜斗铁尺,颁行全国。这样以来,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与此同时,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和加强漕运力量,于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水直达潼关。 后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这就是现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㈩ 隋朝的建设
隋朝历史短暂,但是一条大运河的建设还是了不起的。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