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的诗意

创造的诗意

发布时间:2020-12-08 16:09:35

1.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的诗意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原诗:

《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释义: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4、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5、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1)创造的诗意扩展阅读:

《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

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说后两句仍主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根据天文学常识,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形状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

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由于树木、建筑、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可以推测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黄昏,即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属于傍晚,即“暮”的范畴。

2. 在创造前要先学会毁灭 这句话用英文怎么翻译 最好有诗意一点

在创造前要先学会毁灭Learn to destroy before creating

3. 宿建德江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专一带隐居,希望属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

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3)创造的诗意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诗中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野旷江清之美,“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4. 为什么说《宝石花》创造了充满音乐诗意的形象呢

作为较充分体现抄出当代袭舞剧艺术特征的舞剧,《宝石花》的现实主义精神不是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描写,而是在于揭示人的关系的真实,在于对音乐和舞蹈艺术本身表现力的关注。如舒米洛娃所说:“舞剧编导创造了受音乐激发和充满音乐诗意的造型形象。对他来说,重要的是要深刻追踪主人公精神生活的发展,并通过它们提高到高度概括的高度,揭示出作品的哲理思想。”这是因为,“现代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力求传达出人的内心生活、他的情感和理性世界的复杂性。现在的剧院和观众,最感兴趣的不是主人公的外部行动,而是他的思想活动。舞剧也在成为积极探索生活、探索人的富有思考力的、充满悬念的艺术,从而促进它寻求自己新的形象性。”

5. 诗的意义和作用

古诗教学给来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源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6. 以劳动·创造·奋斗为主题自主创作,题目自拟(散文、诗文都可以)1000字以内。

品一杯香茗,舒展一下疲惫的身体,闭眼静静享受,这美好的大学时光。
这等生活是如此悠闲,这等生活有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少年之时,哪有闲情听宿友大谈八卦?气盛之时,打盹也被看成是打发光阴。十几年的奋斗,给了我崭新的生活;十几年的奋斗,给了我冲向顶峰的动力。正如富强的中国一样,我,与许多不计辛劳的人,一起跨入梦想的殿堂。
心中的空地交予回望与畅想。结草衔环,无数的身影与笑貌浮现在脑中。若论能奋斗至今的原因有三:父母,老师,自己。可能有人对我列出的嗤之以鼻,认为其他的更为重要。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的,重要的事在重要时刻就会突现出来,而我对此三种因素有特别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感谢之念。
春风吹过去,夏蝉又鸣叫了,虽万事万物在不停息的运转、变化,然一直在我们的父母,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最是难忘,我们心情低落,父母比我们还颓废;最是难忘,我们身体有状况,父母比我们还茶饭不思。父母正如阳光雨露一样哺育我们。而对于我们这一代刚踏入大学的人来说,中高考时父母的紧张感已深烙于我们心中。所谓啃老族,不仅仅指在财力、物力上,至少,我认为,在感情上,我们欠了父母一大笔债。把我所拥有的都给你,你的悲伤就是我的痛苦。父母并非只是嘴皮上说说而已。真心付出了,他们无怨无悔,我们有所愧疚。
估计,我奋斗至今,对老师抱有感情颇深。正所谓严师如严父,名师出高徒(并非自诩)。在鸟鸣啾啾,树阴丛丛的小道上,遇到一些谈笑风生的师生,相对于如今的师生相接触较少来说,我真怀念恩师。有时,发现自己的身上的确有一些原来老师的影子。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言语交涉。就现在择选的专业来讲,我都觉得自己是某些老师的复本。无论是严厉的,还是和蔼的;无论是相遇较早,还是相见恨晚;无论是相处较短,还是相待较长,老师就是老师,无论所有的细节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学习与生活。当我遇到挫折、困难时,老师总是安慰、鼓励我。有时老师也与同学们打得火热。有时恩师教学方法格外有特点,能够即时地鼓励、奖励我们。我的一位英语老师说,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切勿浑浑噩噩的过一生。这样一来,我的那些老师们之所以魅力十足,是因为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之上,给予了诸如我之类的学生们高尚的品德及无价的人生哲理。
再次,感谢自己。勇敢的奋斗主角乃是自己。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享受了不少的荣誉,获得了不少的快乐。然而,承受了好些的痛苦,承受了好些的不安。面对无穷的困难和接连的窘境,我们坚持奋斗。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紧握拳头,锻炼自己的毅力,提升自身的品质。也曾颓废无奈过,而信心的拥有则是至今风云叱咤的任何一人的财富。能够在人生的长河中,持一柄长桨,扬一股白帆,悠闲地欣赏岸边的风景,作为掌舵人,决定方向的人,夸大点说,是值得尊敬的。
又呷了一口茶,拉开窗帘,沐浴着美好的晨光。一日之计在于晨啊!一生之计在于少年!奋斗到这一阶段,并非为为人生的超颠峰了。一谚语曰:这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逝去的终不会回来。辉煌只是以前得荣誉,努力过也就不甚后悔的。
现在,我们前进的舟已扬起了帆,而在长河中向前行进时,一定程度上是顺着风的。那些好的政策,良好的社会条件及风貌,博学的老师及可爱的同学。似乎在此之前,奋斗是只顾粗略的欣赏岸边的风景,而忘了天空的繁星和皎洁的月亮。
获取的或许不可能很多,感谢的或许很少。一直需要并必定要坚持的是丰富知识与经验。一直奋斗,目的并非能够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并非是为能够有一个安心、无波澜的家庭。有人会经常问:人,生在这个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科学的总结,为了满足感与成功感。诗意的回答,只不过是做个过客。人在世上,匆匆一过,唯一要做的,是将自己的生活充实。
因而,在人生这张白纸上,我们已经绘了一些背景,或彩色,或灰白。就像普通的烹饪一样,需要加菜,加调料。或许奋斗的一些小目标已定,但一直需要的一定是努力。
后记:不知如今社会上的学习风气如何,只为,生命如此可贵,人生如此短暂。他人是无所事也好,优哉游哉也罢。投入性的去学习,去钻研去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一棵小草也能是一大片的土地充满生机。

7. 爱的人生 创造的人生诗意的人生自由的人生 哪个不是审美的人生

诗意的栖居浅谈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倦地在专寻找,在探求,属在孕育,终于,人类这棵奇妙鲁迅从切合情境的氛围中,含蓄地解剖人生。鲁迅先生样审美地把握现实社会,才创造了如此令世人惊叹的创世之作。

8. 如何理解陶渊明诗歌中创造的诗意的栖居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
关键词:清新,质朴,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但他同时也受老庄思想和当时盛行的隐逸风气的影响,具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结束了十余年任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洁身守志的归田道路.归田以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的反映.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诗坛的情况下,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为我国创作了第一流的诗歌.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写于归田之后,故田园诗占了很大的比例.他的田园诗风格亲切淳真,平淡自然;意境浑融完整,高远入化;且富有真淳隽永的理趣;语言精工凝炼本色自然,而不加雕饰.这些特色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的反映,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极端厌恶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的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亲切真挚,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笔法清新,描写细腻,以情化理,理入于情,达到了哲理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一,清新的笔法.陶渊明的诗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习见,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并且通过朴素的语言,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艺术地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使人感到诗人对农村,对土地的热爱,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文字清新,质朴,犹如山里田间拂面的清风,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诗开头两句,说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就缺少那种适应世俗的风度,本性所爱即山水自然."误落尘网中",尘网指官场,整个官场好象一张捕捉鸟兽的罗网,自己入仕,是误落尘网,是"迷途".因此,自己即如"羁鸟","池鱼",这是隐微含蓄而又生动具体的比喻.这种被禁锢的痛苦不断折磨他,而由于"性本爱丘山"的本性,终于使他在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之后,欣然归隐."开荒"二句说明他归田思想的胜利,实现了躬耕的愿望.以上八句,是用最简炼最含蓄的语言,概括地叙述了他自己的前半生.诗的后段,正面写他自己回到田园,重温田园的自然景物和生活气氛,抒发出内心的欣慰之情. "方宅"以下,落落如数家珍,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处村落何如,鸡鸣狗吠何处,琐琐屑屑,平平淡淡,语言愈见通俗,而意境愈见高雅,这些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离开官场后,去忙就闲,兴高采烈,自由欢快的心情,以及他对平淡的自然的田园生活的美的认识.最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戛然而止,好比一个长期负担很重的人,突然放下了担子,真是轻快极了,舒畅极了.正如俗话说的:"无官一身轻".只是诗人的这种轻松悠闲,怡然自得的感受,不仅由于他抛弃了官职,离开了"樊笼";而且,还由于他回到了农村,参加了劳动,躬耕田园,实现了生活理想.
二,质朴的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 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效果. 如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 "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又如《拟古》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一年来自己的门庭日见荒芜,但仍然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 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
再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人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立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这里的"愿"更蕴合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又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十分精辟.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陶渊明对自然的美,无疑是有敏锐的感受,也因而才能将那些朴素的文字信手拈来再造为诗的形象而显明净天然.像"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时运》其一)写春日郊区清晨的情境而含闲情;"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写风的踪迹而透出对自然造物之惊叹;"倾身无希声,在目皓且白"(《癸卯岁二月中作从弟敬远》)写雪的轻虚而暗含喜悦之情."渊明诗初看散漫,熟看有奇句."苏东坡果然有其独到而敏锐的见解,可说是陶公的知音了.
三,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
《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浑融的佳作:
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
陶渊明不重视实境的描绘,取景大都平淡无奇,并不拘泥于眼前的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即意中之境;又不求形似,只是勾勒景物的轮廓,自然景物只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这种以意造景的手法,使自然景物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与人的生活,感情融成一片.使诗人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浑然一体,高远而富有神韵.使自然美与感情美和谐统一,从而创造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高度境界.如:《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平易浅显的日常生活片断,使全诗显得事真,景真,情真,意真.陶渊明热爱归隐耕种生活,亲自参加劳动,无拘无束,乐在其中,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画面中,诗人俗衣淡衫,荷锄理秽,在皎洁的月光下悠然归家,豁达,高洁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情调,这种境界使人倍感亲切.
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如《归园田居》其四,先说自己久游而归,携子侄去访故友,却只见一片"荒墟""依依昔人居",又见"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可想而知屋舍荒芜已久.借问路过的"采薪者",始知"死殁无复馀".不由悲叹"一世异朝市",最后更体悟到:生命是虚幻的,最终不过归于空无.短短八十字,情,景,事,理浑融,可说达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之境界.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那光明峻伟的胸襟,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以及执著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成为历代无数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知识分子的榜样.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那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高远入化的艺术境界,丰富的田园诗歌堪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成为人们丰富,发展文艺创作,学习和借鉴的源泉.历代有成就的诗人无不在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和受到他的艺术熏陶.李白说:"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沈德潜谓:"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相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义曹有其骏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可见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经过历代诗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使山水田园诗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中蔚为壮观的一大主流之一.历代"拟陶","和陶"相沿成习,佳作不断,名家辈出,陶渊明不愧为我国杰出的大诗人.

9. 暮江吟的诗意是什么

暮江抄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10. 如何创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运用诗意语言,引领学生走进诗意的天堂1.用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营造诗意情境教回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答者,而语言则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所以教师语言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如水、苍白无力,这只会导致学生对语文

阅读全文

与创造的诗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
志诚商标公司上班 浏览:160
出租土地使用权的税率 浏览:139
日本商标注册多少钱 浏览:75
商标注册证天猫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