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市场是怎样创造价值
金融资产本质的认识:“金融活动的资金来自人类所能创造价值中被储藏的那部分价值”。金融资产的作用是将劳动者潜在的生产能力释放出来。
② 金融创造价值吗
经济学上的一个偏见是:价值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由此而简单化地推演出服务业 不 创造价值、服务业的报酬属于社会再分配过程的结论。证券市场本身不创造价值,似乎已 成为人们默认的前提。
事实上,这一错觉起因于证券经营机构参与社会分配过程方式的倒置。在证券市场上,由于 证券业者的劳动,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功能对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附加,本应通过最终产品的 价值增值得到反映。但在现实生活中,证券机构的发行承销费用是在发行结束时做了预先扣 除;而进入发行公司资金账户的,仅仅是做了这种预先扣除之后,企业所得到的净现金流。 经纪业务的手续费收入,更表现为股民对证券公司的一种费用支付,而显得与企业的生产过 程毫不相干。但是,这仅仅是经济生活的表象,分配过程的倒置并不改变经济关系的实质: 证券业者的劳动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环节,因而这种劳动属于价值创造中的"社会必 要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之一。
进一步说,在证券业的价值创造中,管理阶层和金融专业人才起着主导的作用。证 券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生产知识产品的劳动包含着更大的价值创造力。这种价值创造力不 取 决于实际的活劳动投入的量,而取决于所创造的知识产品的应用所引起的社会总劳动节约的 量。根据这种看法,在证券市场对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增值方面,证券业管理阶层和金融专业 人才起着首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论:在证券市场总体运行中,有巨大的社会新价值产生,而证券市场这种价值创造功能, 是传统经济学没有明确阐明的;证券业者的价值创造主体地位的确立,意味着对这一行业崇 高社会地位的确认;同时,管理阶层和金融人才在价值创造中主导和首要地位的发现,意味 着应当承认他们与银行业、保险业等其他金融领域的专业干部一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宝 贵的干部资源;应当建立证券业高级人才的社会管理制度,而不应任其在商海风涛中自发沉 浮;应当支持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制度和其他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应当继续保持计税工资 制之类的做法,从而把证券业价值贡献与激励措施有机地联结起来。
③ 那些搞金融的、搞证券的,创造了什么价值
金融证券之类都是虚拟经济,但是也能够创造财富,只要在可控范围虚拟经济也可以同实体经济一样产生效益。
④ 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各级商业银行吸收版存款、发放贷权款、转帐结算,不断地在各银行存款户之间转移,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系列过程
在货币供给中:一是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二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在这两个环节中,银行存款是货币供给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始终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⑤ 在金融体系中,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机构是
目前,在我国可以的有商业银行、信托公司。
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存款。回信托公司可以信托资产,答其中包括现金。
投资银行只能以自由资金或者负债进行经营,证券公司目前在我国还不允许提供融资融券业务,只能提供中介服务。
⑥ 金融如何创造价值
抄1、金融和其他行业一样,通过提袭供物品和劳务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而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2、金融即资金融通,金融市场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资金融通,配置金融资源,实现资金市场的帕累托最优,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血液。一国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等资本市场以及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等货币市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3、除此以外金融市场的作用还有价格发现功能、避险功能和经济信号功能。总之金融市场的功能即是其创造价值的具体表现。
⑦ 金融业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金融业是来基于社会经济发自展而衍生出来的,不过分的说金融是国家的命脉。国家的各行个业都与金融这词有纠缠,它对于社会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给求业人员于安身立命之处。由于我的学识还不够渊博,所以能说的只有这么多。如能对你起到帮助,荣幸之至。
⑧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是怎么一回事
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过程。
2.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个行为主体。其中在货币供给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银行体系。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供给的,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活动密切相关。
3.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金融体制下,货币供应量是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而注入流通的。这一供应过程具有三个特点:①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②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即中央银行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③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
4.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②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③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
5.货币供给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环节:①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供给;②商业银行进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6.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通过其资产业务出去的,一般通过三条渠道:①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黄金,变动储备资产;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变动对政府债权;③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变动对金融机构债权。
7.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由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础货币=现金+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
8.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的增加,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并将导致货币供给量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减少,意味着中央银行减少了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货币供应量必将大幅收缩。
9.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10.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决定。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准备—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1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经济体系以外的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12.我国目前的货币供给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转型经济的特点,使货币供给 在外生性与内生性并存。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仍然有着很强的控制力,但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也在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