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中国贸易创造

中国贸易创造

发布时间:2020-12-12 13:08:56

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有哪些以及建立的意义

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上提高地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
政治意义 1、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维护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从建立国际新秩序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
3、从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东盟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
经济意义 1、使双方获得“贸易创造”效益 。
2、使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 。
3、使双方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
4、推动双方经济发展

㈡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浅析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
发布处室:外商投资促进处 信息来源:《商业时代》2009年第24期 发布日期:2009-10-20 点击数:155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摘 要: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融入全球化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种重要模式。从理论角度来看,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主要有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即国际直接投资可能减少(替代)贸易,也可能增加(互补)贸易。扩大出口,促进贸易增长,是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政策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外贸收益,影响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分为外国直接投资(Inward 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DI),它对一国的外贸收益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国公司一体化国际生产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促进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重点之一。20世纪50年代,蒙代尔、弗农和小岛清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马库斯、斯文森和邓宁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做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并对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理论进行了综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Bhagwati和Dinopoulos等经济学家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而后又有研究将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对外直接投资纳入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探讨了不同类型国家之间贸易与投资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对外贸易规模发展越快,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而外资对东道国的出口增长也能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本文就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进行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效应分析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出口导向型政策,再加上我国有丰富的、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以连续十多年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吸引外资约占全部发展中国家总额的1/5, 2004年中国吸引FDI突破5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FDI最大的受资国。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总量不断增加,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中国的出口增长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一)数量效应:增加我国外贸总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外国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增加我国的外贸总额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额从1991年的120.47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4442亿美元,增长了36.87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93.62%,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呈现加速的形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自1991年的16.75%开始逐年递增,1995年时突破30%,1997年则突破40%,2001年达到50%,至2005年已经上升到58.29%,之后年份小有波动,仍呈上升态势。从出口增加额的角度看,尽管因为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有过较大波动(如1994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增加额占全国出口增加额的比重只有32.38%,而在1996年则高达637.20%),但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增加额占据了全国出口增加额的主要份额。

2007年,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8.8%,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年的近8%,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其中外国直接投资具有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有着极强的外向拓展力,没有外资企业的出口绩效,我国就难以实现对外贸易的平稳快速增长,也就是说,在华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尤其是贸易创造和市场扩张效应是极其明显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促进外贸总额的增加。

(二)结构效应:促进贸易结构优化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调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的转变有直接效应,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出口结构与外贸企业增长发生着相随的变化,在外资企业迅猛增长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结构也基本实现了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制成品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目前我国制成品出口的比重达到85%以上,机电产品、服装纺织、皮革、家用电器、文体用品、塑料及金属制品和电子通讯设备等外资进入比较密集,且外资出口比重高、增长快、贡献率大的行业的迅速增长在我国贸易结构转变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有间接贸易效应,即经由生产技术和营销知识的外溢、市场网络的转移和示范效应等,带来国内制成品企业出口状况的改善,从而带动中国企业出口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先进生产力等要素通过各种渠道非自愿扩散, 为我国带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等,实现了技术知识的外溢,带动和加快了我国产业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有利于扩大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促进我国生产率增长和贸易结构优化,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转轨时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建立以及市场机制的完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国直接投资在带给我国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首先,从整体上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在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格局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很小,投向第二产业的资金占据主导地位,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结构的深层次优化,即在促进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作用有待提高。其次,外资企业进口增长过快,以及进入成熟期的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的逐步增加,给国际收支平衡造成压力。再者,部分外国直接投资落户中国后凭借其技术、规模、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市场并形成垄断, 尤其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部分外国企业已占据绝对优势,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提高外国直接投资外贸效益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外贸发展呈现进出口增长速度双双回落,贸易顺差明显缩小的特点。在国际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依然保持了13.4%的增长率,所以当前我国在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继续强化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政策建议如下:

利用我国劳动力和资源等比较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资企业出口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保持其贸易高速、稳定的增长。各种旨在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努力,都应以促进结构优化为核心。

优化宏观环境,进行税制、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联合与竞争。加速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加速银行商业化进程,健全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拓宽储蓄转化投资渠道,增强市场活力。建立健全法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外国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制定科学的外商投资企业行业规划,配合以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重点引进技术先进型产业的外商投资,严格控制技术传统型产业的投资,适当引进外国金融产业资本进行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完善外商投资的外贸效益检测评估工作。

改变传统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在出口导向战略条件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将比较优势与新技术优势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制度、管理,支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从而实现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㈢ 什么是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截至2018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一是进出口更趋平衡。进口增速快于出口4.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收窄.8%,中国市场向世界进一步开放、共享。

二是贸易伙伴多元化积极推进。对东盟、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13.7%、14%和12.4%,共同拉动同期外贸增长3.1个百分点,我国外贸多元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是市场主体表现更加活跃。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4.5%,对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56.5%。其他各类型企业进出口也实现增长,市场主体参与外贸发展的动力更趋强劲。

(3)中国贸易创造扩展阅读: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措施:

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两难或多难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克服这些困难需要企业、政府共同采取措施来努力。从出口来讲,决定性因素还是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也有我们自身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问题。

在外贸出口当中中小微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或者是私营企业,国家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再加上这些小微企业适应市场快、船小好调头,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反映更加灵敏,所以他们的出口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这也是我们国家对外贸易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成果

过去外商投资企业占我们国家外贸出口50%以上的情况在逐步改变,国内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在快速发展,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势头。就此来讲,我们国家已经确定对外贸易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商品结构一系列措施。

(3)中国贸易创造扩展阅读:凤凰网-海关总署:进出口产品结构更为优化 国际竞争新优势逐渐显现

㈣ 中国的对外投资和西方发达国家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对外投资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以下特点:
一、.非资本过剩型的对外直接投资
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资本过剩的产物,或者说,是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可以称之为“资本过剩型跨国投资”。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不存在资本过剩的问题,而且各国国内建设资金短缺,大规模地引进外资仍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应属于“非资本过剩型跨国投资”,它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过剩型跨国投资”不仅在动因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且在投资效果的价值判断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整体产业素质偏低。
发达国家现有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率先实现,为各微观经济主体建立国际生产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之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改造产业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整体产业素质仍然偏低。这意味着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不具备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先决条件或优势,相反,是要通过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种特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微观经济主体自身经济收益的增长,同时还必须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客观要求,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也就是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来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
三、行业分布以多种经营和传统制造业为主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更多地集中于多种经营和传统制造业。以发达国家公司为主的全球最大100家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相比,产业分布有很大不同。多样化经营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中,所占比例高达22%,而在全球1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仅占4%。相反,全球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投资相对集中于电子、电器设备、化工与制药、汽车等行业,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这些行业中的投资比例较低,尤其是汽车、传媒和电信三个行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很少涉足。
四、 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相对较低
跨国程度指数是一个跨国企业国外资产与总资产、国外销售额与总销售额和国外雇员与总雇员3个比率的均值。跨国程度指数可以衡量一个跨国公司对国外资产、国外销售和国外雇员的依赖程度。跨国程度指数高,表明海外企业相对于母国企业,在跨国公司中的地位较为重要;跨国程度指数低,表明这个公司虽然也有海外投资企业,但对母国的资产、市场和雇员依赖性较大。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指数为54.8%,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五、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劳动密集程度高
研究表明,全球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海外雇员的人均资产占有量为30.4万美元,发展中国家50家最大跨国公司海外雇员的人均资产占有量为6.4万美元。表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项目,具有资本含量较少而劳动相对密集的显著特点。

㈤ 中国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的目的

最佳答案检举 (一)中-东自贸区对中国的正面影响

1、从贸易方面来看,将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方面发展很快,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3年以来,东盟已经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东贸易额从1990年的66.91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782.5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0.8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效果。

(1)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扩大出口规模

首先,通过关税降低导致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转向自中国进口,从而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通过静态模型分析研究表明,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如果考虑到其他动态因素,可能还会不止于此。

其次,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也将带来中国出口的扩大。UNCTAD(1994)研究报告指出,仅与通关相联系的各种程序所付出的成本相当于贸易总值的7%?10%,如果在这些领域协调一致,那么这些成本将减少25%,也即将增加相当于贸易总值1.75%-2.50%的收益,以2003年的数据计算,中东自贸区建立后通关程序的协调简化将使中国至少增加13.7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标准和认证的差别也阻碍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美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1998年的研究指出,与标准和认证相关的技术条例造成的出口损失占总出口值的3.75%?6.25%。因此,如果中东自贸区的建立能够使标准和认证统一,以2003年数据计算,则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因此增加11.60亿美元。因此,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将使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规模扩大。

(2)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

据相关资料,到2010年中东自贸区GDP将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区内人口约20亿,这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通过市场扩大引致的规模效应,能够促使中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

(3)通过互补性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通过与东盟互补商品贸易的发展,将促进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中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具体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钟表手表、车辆、金属产品和化工产品具有潜在优势,因此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将会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从而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4)降低出口市场波动,实现多元化战略

东盟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双边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自贸区的启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其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风险,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 (待续)
2、中-东自贸区将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双边投资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今年6月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累计340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协议投资额近10亿美元。

(1)促进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中-东自贸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而且中国投资的软硬环境要比大部分东盟国家好,投资中国要比投资东盟更容易取得成效,因此中国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2)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规避贸易壁垒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虽然以6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但仍然落后于东盟对中国的投资,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东自贸区的启动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个更加便利广阔的区域性市场,而且中国企业赴东盟投资达到一定比例,还可以享受到区内的关税优惠政策,并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如“非市场经济地位”等所带来的出口风险,这些都将促进中国对东盟的投资。

3、中-东自贸区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西南省区同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邻,东盟国家是这些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更强,通过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经济合作,将大大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为其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创造条件,从而有力地配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国家毗邻,历史上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今后它们将从国内的地理边缘变成自贸区在物流、商务、投资等方面的中心,从而发挥独特作用,带动经济的发展。

4、中-东自贸区将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

中-东自贸区将从以下方面提升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

首先,中-东自贸区启动后,将通过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以及内需的扩大所导致的乘数效应,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根据东盟专家“全球贸易分析项目”模型的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GDP将增加0.3%,达35亿美元。

其次,中-东自贸区启动后,通过关税的降低,可以增进国内竞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并且通过东盟市场化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从而促进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最后,通过启动中-东自贸区,可以在东亚地区可以构建新的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并加强中国与东亚地区经济的互动增长关系,进?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5、中-东自贸区将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中国与东盟将政治安全也作为自贸区协议的重要内容纳入,通过启动自贸区,与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能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区域政治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使我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从而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二)中-东自贸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关税降低冲击国内产业,扩大中东贸易逆差

首先,中国与东盟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口商品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因此,自贸区启动后关税的降低,不仅会加剧中国与东盟同类产业与商品的竞争,还将导致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冲击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如“早期收获”安排中,有些是双边互免关税,但更多的是单方面的关税减让,这就给我国的农产品造成了冲击,尤其是对南方水果蔬菜的冲击更大,如中泰关于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零关税贸易,就使中国南方的水果种植户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已连续11年维持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将对双边的贸易平衡及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自贸区启动后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的降低,会导致中国从东盟的进口的增加,从而逆差进一步扩大,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压力。

2、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

由于我国在金融、通讯和专业服务等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而东盟部分国家如新加坡就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和东盟启动自贸区后,对这些行业将会放开,东盟将会进入中国同国内相关行业产生竞争,从而对国内服务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3、投资替代作用可能造成东盟对中国投资的缩减,竞争力加剧可能导致中国企业难以在东盟投资

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将产生贸易对投资的替代作用。例如,原来一些东盟企业之所以到中国来投资,是因为存在关税、非关税壁垒,现在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了,就无需再将工厂搬到中国,只需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即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东自贸区可能会造成东盟对中国投资的缩减。

同时,欧、美、日等国一直是东盟的主要出口和投资国,其跨国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东南亚的经济。如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加工,基本上为英国、荷兰、美国的石油公司所垄断,日本的企业基本上控制了东盟各国的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在中-东自贸区的压力下,欧、美、日等国的跨国公司正进一步加紧调整生产布局,以图享受到自贸区内的互惠。面对区外众多强势竞争对手,我国企业竞争力本身就较弱,因此,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导致中国企业更加难以进入东盟市场。

4、东盟经济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中-东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将在经济关系上更加紧密,双方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目前东盟的经济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还存在相当多的变数,因此,一旦东盟经济出现波动,也会对中国相关部门产生冲击,从而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迷失方向1995

㈥ 急急急!!中国为何要积极建立和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协定

区的话,上海那,好像与好多国家签了自由贸易协定。积极方面:签版约国双方国民可以享受权优质低价产品,增加技术及资本间的流动。消极方面:本国部分产业受到冲击,成本压力大,市场占有率会被压缩,经营困难。美国方面嘛,最近一直在搞TPP,不和中国玩,中国只好自己和别人搞了

㈦ 中国经济是怎么被玩垮的

从神州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第一天开始,神州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另类,和其他成员国龌龊不断,贸易纠纷层出不穷,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则在神州人的眼里基本都是一纸空文。据世贸组织统计,最近十年世贸组织受理的绝大部分贸易纠纷申诉都是针对神州的,这让美国和欧盟等主要经济大国焦头烂额,不胜其烦。操纵汇率、操纵重大工程招投标、给国企大量资金补贴、侵犯知识产权、人为操纵出口商品价格等等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行为已经成为神州人的家常便饭,并且是屡教不改。正是神州这些让人难以接受的表现,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急于撇开神州,另行成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和谐的新型世界经济组织。而现在,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神州经济总量的60%以上是对外贸易创造的。等tpp协议签订,神州被世界经济排斥,那大量的廉价神州商品卖给谁?神州大量需要的石油、煤炭、粮食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材料到哪里去买?我们还能再去剽窃谁的知识产权?

以前我们工人长期加班、长期没有社保、年轻干活老了滚蛋;我们的土地直接可以征用;我们这里污染没人管;我们还通过汇率和补贴,用纳税人的钱帮助老板们出口。所以我们的优势独此一家,但很多国家也一样人多、人穷,人家也在等制造业回流到他们那里,他们现在工资更低,教育程度却也不相上下,制造业本来就是复杂程度低,链条低端的容易转移,衣服,牛仔裤这些有几个零件?

现在房产经济已经拉不动了,地方政府进场把它搞成垄断行业,中央把它折腾成了10年10倍8倍价格的暴涨。国企利用城投公司利用征地抵押贷款玩了十年左右,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曰的话:“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时间终于到了还款的那一天,问题来了,到了这时候才发现,地可以无穷无尽的征、无穷无尽的抵押贷款,却不可能无穷无尽的卖!还不了钱,一环扣一环,反正不是谁个人欠的,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谁爱还谁还!兜底,意味着放水印钞,债务全民分享;不兜底,赖账?把这些合法经营的企业都拖死?

㈧ 论述题:自由贸易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答案请简介明了)

90年代以来,在WTO的全球贸易自由化目标倡导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过渡阶段和补充形式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东南亚地区作为中国的近邻,改革开放以来,双方贸易、投资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快,相互间经济政治关系日趋密切。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框架。2005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全面启动进入实质性阶段。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的经贸效应如何、以及其发展前景,都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心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与对象。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彼此间就国家整体经济或某些经济领域、经济地区的经济联合而达成经济联盟的状态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不断趋向自由化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一)关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石。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Viner出版了《关税同盟问题》一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书中重点论述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认为关税同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但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世界福利的净增加。维纳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其后,Macmilan、Meeann、vanek和Kemp等着重对关税同盟一般均衡研究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对关税同盟福利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加以说明,提出了方法论。(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贸易区(FTA)是比关税同盟更为现实的一体化形式。英国学者Robson将关税同盟理论运用于自由贸易区,得出了专门的自由贸易区福利理论。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区实行内部自由贸易的同时,成员国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使进口国避免因单边降低壁垒而蒙受不必要的贸易转移的损失;自由贸易区实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同时,已经实行比较自由的贸易体制或愿意放开贸易政策的成员国将不再受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此,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要优于关税同盟。二、建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然性当今的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开放、自由,贸易自由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只要国家之间存在成本差异,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就可以发展起来。自由贸易区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市场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政策的必然结果。(一)外部环境要求中国与东盟进行经济合作外部的压力和挑战促进东盟与中国进行区域合作。近二十年来,不仅在地理上临近,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间形成了很多FTA(FreeTradeArea),还出现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间的FTA,跨越不同地域的FTA,在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建立广泛的联系的FTA。再看亚洲地区,除正在成长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未形成正式的、覆盖面积较大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这使各国失去了巨大的、本来是有可能获得的贸易实惠。(二)东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目前GDP和外贸进出口额已排名世界前六位,外汇储备为世界第一位,吸引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尤其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盟认识到,应对经济全球化靠单打独斗不行,在集体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时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与中国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成为期望。(三)经济合作具有可行性1良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是合作的前提条件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稳定发展,政府高层官员互访频繁,双边经贸合作愈益密切,双向投资呈现良好的态势,形成了全方位的合作,不仅涉及贸易、投资和科技领域,而且在金融、文化、航空、旅游、邮电、交通、海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2贸易结构具有互补性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中国与东盟之间尚未建立一种密切的产业分工,目前双边贸易的基础还是一般性的资源互补;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双方高层次产业分工协作框架的确定,双边的贸易、投资会大幅度增长,从而有效拉动各自国内的经济增长,但可以乐观地预测,随着双方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刺激效应和投资刺激效应将同时生效,最终有利于双方经济的有效整合。3地缘优势和文化相通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桥梁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地理上相邻近,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中国和东盟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交往。这种源远流长的关系是双方扩大和加强经贸合作的坚实而深厚的基础。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分析从研究背景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看,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双边均产生了积极作用,具有极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一)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有了长足的发展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东盟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启动后,双方进出口额增长幅度更加明显。从表1中看到,2004年双方贸易总额达1058.798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其中我国出口429.02亿美元,同比增长38.7%;进口629.76亿美元,同比增长33.1%。自2002年中国和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进程以来,仅仅两年时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50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2005年上半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597.6亿美元,增长25%,东盟已跃升为中国的第4大贸易伙伴。从以上分析,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一直在快速增长。(二)自由贸易区建立将为双方带来明显的优势1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的优势从贸易方面来看,将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扩大出口规模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导致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干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转向自中国进口,从而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中国西南省区同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邻,东盟国家是这些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更强,通过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经济合作,将大大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为其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创造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将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和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2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的机遇在自然资源、工业制成品、技术、旅游和劳务方面形成很强的互补性。以资源禀赋的差异为基础而具有优势的商品,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东盟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以通用机械电器为主,而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中很大部分是电子元器件类产品。在工业电子产品出口方面,东盟国家较早形成了比较优势,而中国处于相对弱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东盟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亚太地区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区域内的贸易量不断增加。由于地理上的联系和优势,中国西南部省份将会与东盟成员中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甚至泰国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增加双方之间的投资与贸易往来。(三)双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高层互访频繁。1991年7月,中国外长钱其深首次被东盟邀请参加了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1994年,中国参加“东盟地区论坛”。1996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的正式对话伙伴。1997年底,东盟与中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东盟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9年,中国与东盟各国高层互访达到高潮。高层的频繁互访是中国与东盟之间消除猜疑、增进了解、加深信任、促进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四)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得到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的庞大的统一市场,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贸易区,其国内生产总值将占全球总额的10%,成为仅次于美、欧、日之后的全球第4大支柱。这将极大的提高中国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增强他们在世界事务中的筹码和发言权。四、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虽然有其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但也存在相当多的障碍、问题、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值得双方予以关注。(一)双方产业结构存在相似性,市场竞争激烈从表2可见,近年来这种相似度还在增加,说明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相似,在很多领域存在竞争。我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产业结构较为相似,并大都以农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双方的主要出口国都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必然导致双方贸易结构趋同,使双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不仅影响双边贸易额的增长,也会给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带来负面影响。(二)区外势力的干预与压力也使该区的建设步履维艰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都曾经是欧盟主要国家的殖民地,日本在二战期间也曾占领过东盟各国,战后法国和美国又先后侵略越南,至今欧盟、日本和美国仍然未放弃对东盟的控制。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压力仍然很大。(三)中国东盟内部矛盾重重目前,东盟本身还处于成形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各种矛盾。一是东盟区内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二是其各成员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存在的分歧和矛盾,三是其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有关措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形成一定障碍。(四)由于双方缺乏了解,因此增进互信举步维艰目前,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较发达的成员国,而对一些落后国家的信息资源则缺乏了解。同样,东盟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投资环境、市场结构、贸易法规等信息也缺乏了解。由此信息渠道不畅和缺乏了解,互相不信任。要真正加强东盟国家和中国的互信,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从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要求来看,中国和东盟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必然涉及政治、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沟通和合作,要实现经济一体化,必须巩固双方不断加强相互信任的基础五、发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对策(一)加强区内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三方面的协调中国和东盟应该积极协调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其目标是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促进中国、东盟组建自由贸易区的福利增长,避免中国、东盟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完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调机制,使中国、东盟组建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利益能均衡分配。经过一段时间,中国和东盟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会有所减轻。在目前情况下,区内各国当务之急应积极协调产业政策,制订、实施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必要的竞争以促进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不必要的内耗,增强其经济的互补性和竞争力。(二)借鉴欧共体发展经验,多头发展、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英国对欧共体的建立持抵制态度并亲自牵头拉拢了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组建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对抗以法德为核心的欧共体。欧共体的策略就是一边完善欧共体的内部建设,一边扩大其影响的范围、发展新成员,压缩欧洲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空间,最终使英国和丹麦、葡萄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退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加人欧共体(欧盟)。因此,欧共体的发展经验给我们以启示:中国一方面加快与东盟的谈判步伐,另一方面以中韩的东北亚合作为突破口,尽快吸收韩国加入,充分利用中国连接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地理优势,使中国成为构思中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枢纽,增强中国的主导地位。(三)建立由条约、法规规范的“开放、紧密”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应该定位为:由条约、法规规范的“开放、紧密”的自由贸易区,灵活、变通的安排措施应在条约法规中得到体现。1)在合作方面,以全面合作协议为制度基石。各区域性组织为了达到全面协调,均在非常正式的环境下签订正式的全面合作协议,并且按照法律所要求的程序,由各国议会对政府所签订的协议进行审批,从而保证这些合作协议得到各国法律的确认,并以此约束各国政府严格按照协议所确定的权利和责任行事。2)在决策方面,建立以“Y-X”原则为核心的决策原则。考虑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和部分国家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认识的欠缺,决策机制可以引用东盟现存的“Y-x”原则(如果少数几个成员国表示暂时不参加某项决策所拟订的集体行动,但又不反对该项决策,而其他成员则表示支持并愿意参加该项集体行动,那么该项决策可以作为决议予以通过)。它体现了决策层面的灵活性,符合各成员国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科技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和距离。3)在执行方面,建立具有超国家机构性质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执行委员会。为执行机构考虑到决策上的灵活与一致,执行必须得到切实的保障,因此引用欧盟委员会的建制,代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整体利益,实行集体负责制,不接受任何政府或其他组织的指示,保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条约与协定得到执行。4)在争端解决上,建立中立的协调、仲裁机构。因为东盟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主权问题一直比较敏感,对违反条约的行为,建议采取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与AFTA两个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相融合的方式,即建立一个专门协调仲裁机构,重点解决商品原产地、关税及海关程序、商品与服务标准等问题。5)其他配套制度。组建多层次的谈判协调小组,分层次、多阶段地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建立内部警告机制,保证内部稳定;建立内部挽救机制,提升区域化影响。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展望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充满风雨,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充满信心。今后几年内,自由贸易区以及双边经贸关系将出现以下发展前景:(一)双方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互出口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在可预见的未来10年内,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深并更为紧密。据东盟的测算,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额将从目前的1,3万亿美元大幅提高,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各成员的区内贸易比重将从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二)双方合作领域将更加广泛随着双边贸易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规模还比较有限,形式也不够多样,而根据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专家组的建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使双方以往的经济合作扩大到金融、投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技术、产业合作、知识产权等领域。在科技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重视发展科技,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农业方面也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三)双边投资将逐步扩大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双向投资是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双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相互投资将会增多。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投资是重要的措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今后首先将是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开放,一些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也将扩大对我国的投资。总之,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将是中国“人世”后对外经济关系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意在双赢,利在长远,最终目标是与东亚实现共同繁荣。-大哥可以自己参考下如果答案不怎么好还请海涵!

㈨ 自由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1、关税降低冲击国内产业,扩大中东贸易逆差
首先,中国与东盟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口商品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因此,自贸区启动后关税的降低,不仅会加剧中国与东盟同类产业与商品的竞争,还将导致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冲击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如“早期收获”安排中,有些是双边互免关税,但更多的是单方面的关税减让,这就给我国的农产品造成了冲击,尤其是对南方水果蔬菜的冲击更大,如中泰关于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零关税贸易,就使中国南方的水果种植户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已连续11年维持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将对双边的贸易平衡及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自贸区启动后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的降低,会导致中国从东盟的进口的增加,从而逆差进一步扩大,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压力。
2、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
由于我国在金融、通讯和专业服务等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而东盟部分国家如新加坡就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和东盟启动自贸区后,对这些行业将会放开,东盟将会进入中国同国内相关行业产生竞争,从而对国内服务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3、投资替代作用可能造成东盟对中国投资的缩减,竞争力加剧可能导致中国企业难以在东盟投资
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将产生贸易对投资的替代作用。例如,原来一些东盟企业之所以到中国来投资,是因为存在关税、非关税壁垒,现在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了,就无需再将工厂搬到中国,只需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即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东自贸区可能会造成东盟对中国投资的缩减。
同时,欧、美、日等国一直是东盟的主要出口和投资国,其跨国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东南亚的经济。如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加工,基本上为英国、荷兰、美国的石油公司所垄断,日本的企业基本上控制了东盟各国的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在中-东自贸区的压力下,欧、美、日等国的跨国公司正进一步加紧调整生产布局,以图享受到自贸区内的互惠。面对区外众多强势竞争对手,我国企业竞争力本身就较弱,因此,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导致中国企业更加难以进入东盟市场。
4、东盟经济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中-东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将在经济关系上更加紧密,双方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目前东盟的经济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还存在相当多的变数,因此,一旦东盟经济出现波动,也会对中国相关部门产生冲击,从而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㈩ 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顺应了全球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形势。第一,全球自由贸易协定大量涌现。近年来,由于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以自由贸易协定为主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第二,世界贸易日益向各个区域经济集团集聚。据世界贸易组织专家估计,当前全球贸易的一半左右在各区域经济集团内部进行。第三,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由大国带动的特点非常突出。美国、欧盟、日本还通过发展跨洲的自由贸易协定关系,在全球合纵连横,抢占势力范围。第四,发达国家在自由贸易区中力推国际经贸新规则。由于自由贸易区具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必然形成谁参加谁受益、谁不参加谁被边缘化的结果,因此,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浪潮正在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形势十分紧迫。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能够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动力。第一,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同多边贸易体系的开放相比,自由贸易区的开放有对象可选、进程可控的特点。因此,自由贸易区的开放是一种以局部带整体、安全而高效的开放。通过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适当提高自由化标准,可倒逼我们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竞争带动产业健康发展。第二,拓宽经济发展空间。选择有关国家发展自由贸易区,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相互开放市场,可以更好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据测算,如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建成,在10年间,两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可分别累计增加640亿美元和180亿美元。第三,保障战略资源供应。2011年,我国自海合会进口原油占我国进口总量的34%;自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占我国进口总量的43%;自南非进口铬矿石占我国进口总量的54%。同这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商建自由贸易区,可以建立起多元稳定的重要资源海外供应渠道。第四,改善国际环境特别是大周边环境。建立自由贸易区,可将我国市场吸引力和经济辐射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阅读全文

与中国贸易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