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数学方程中的元和次术语谁创造的

数学方程中的元和次术语谁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0-12-12 05:18:19

① 方程中的元!!!

说法1:古时候常用通假字,而“元”通“源”,解方程其实就是"追本朔源"。说法2:康熙内皇帝拜比利时的容传教士南怀仁为师,学习数学。他虽然聪颖,但是听南怀仁讲课并不轻松,因为老师的汉语和满语水平有限,日常会话还能够勉强对付,而要将严谨而高深的科学知识表达清楚往往就力不从心了。南怀仁在讲方程时句子冗长,吐音又很不清楚,康熙常常被搞得晕头转向。
怎样才能让老师讲得好懂呢?经过冥思苦想,学生向老师建议,将未知数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限整式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翻译为“根”或“解”……
南怀仁用笔认真地记下来,他发现,用这些新创术语换下自己原先使用的繁琐词语来表达,果然清晰多了。这使他大为惊异。
康熙创造的这几个数学术语科学而简洁,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一直沿用到今天。 声明:答案非原创,来源于网络。

② 数学方程中的真根是什么意思

有的方程式解出方程后有几个根,其中带入方程有意义的根就是方程的真根。真根带入方程后两边的值是一样的,而且使方程两边的式子都有意义,如果无意义的就是增根。

③ 数学方程中的问题

用方程解应用题时,怎样找等量关系? 在解应用题时,常常先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下面举例说明。(1)只含有三个数量的简单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和方程。只含有三个数量的简单应用题,已知两个数量,求第三个数量。这类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容易找出。根据三个量间的等量关系,往往可以列出三个等式。在这三个等式里,可选择一个等式作为解答该题的方程,习惯上把未知的数量放在等号的左边,用字母x表示。例1:黄豆和绿豆共重90千克,其中黄豆65千克,绿豆的重量是多个千克?分析:根据这道题里的三个量,可以列出下面三个等式:①共重90千克-黄豆65千克=绿豆重量;②绿豆重量+黄豆65千克=共重90千克;③共重90千克-绿豆重量=黄豆65千克。如果把未知量用x表示,并且把它放在等号的左边,可列出方程:x+65=90或者90-x=65由于题目中说的是“黄豆和绿豆共重90千克”,所以列出的方程以“x+65=90”为好。例2:小侠身高158厘米,比小勇高13厘米。小勇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分析:根据这道题里的三个量,可以列出下面三个等式:①小侠身高158厘米-13厘米=小勇身高;②小侠身高158 厘米-小勇身高=13厘米;③小勇身高+13厘米=小侠身高158厘米。如果把未知量用x表示,按照题目里所说的“小侠的身高是158厘米,比小勇高13厘米”,可列出方程:158-x=13或者x+13=158例3:一辆卡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几小时可以行驶270千米?分析:根据速度、时间与路程三个量之间常用的数量关系,可以写出下面三个等式:①每小时45千米×小时数=路程270千米;②路程270千米÷每小时45千米=小时数;③路程270千米÷小时数=每小时45千米。如果设x小时走完全程,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45x=270或者270÷x=45 例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800平方厘米,它的长是70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分析:有关计算面积、体积的题目的等量关系,就是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这道题是长方形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出下面三个等式:①长×宽=长方形面积;②长方形面积÷长=宽;③长方形面积÷宽=长。如果设长方形的宽为x厘米,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70x=2800总之,在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时,主要是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基础,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列成等式。但是,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是不同的。算术解法,为了求出未知数,需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已知数与运算符号组成算式,通过计算求出未知数。而列方程解应用题呢,可以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例如x、y等,让未知数x和已知数处于同样地位,按照题目中三个数量的等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运算。有些在算术中需要“逆解”的题目,用方程解法往往比较容易。(2)含有三个以上数量的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和方程。遇到含有三个以上数量的应用题,要认真审查题意,弄清题目所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才能分析出已知数量同未知数量间的关系,列出方程。例1: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用的时间的4倍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分析:由于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让未知数(x)和已知数处于同样地位,直接参加列式运算,我们可以把题目中叙述的条件适当变换一下说法。这道题可以说成:水星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x)的4倍再加13天就等于365天。这样,可列出下面的方程:4x+13=365这道题也可以说成:365天减去水星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x)的4倍等于13天。这样,可列出下面的方程:365-4x=13这道题还可以说成:365天减去3天与水星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x)的4倍相等。我们把未知数(x)写在等号左边,可列得方程:4x=365-13以上举出的三个不同形式的方程,都是解答这道应用题的方程,在解答这道题时,用哪一个都可以。例2:学校买来5个篮球和7个排球共用去355元,已知每个篮球的价钱是36元,求每个排球的价钱是多少元?分析:这道题,如果按照算术方法去解,是“逆解”的题目; 如果利用方程方法去解,根据题目里的已知条件,就比较容易找出等量关系。已知每个篮球的价钱是36元,如果设每个排球的价钱为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7x+36×5=355例3:柳长堤小学五、六年级同学今年共植树150棵,六年级植的棵数是五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各植了多少棵?分析:这道题是常见的一种典型应用题,通常叫“和倍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是有规律的。即:两个数的和÷(倍数+1)=作为1倍的数但是,用方程方法解,可以按照题目里叙述已知条件的顺序直接写出等量关系。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常常把“可以作为1份(1倍)”的数设为x,在这道题里,设五年级植树棵数为x棵,那么六年级植树棵数为2x棵。列出方程为:x+2x=150例4:A、B两镇之间的公路长216千米,甲、乙两汽车同时从两镇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甲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分析: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镇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这就说明了:甲汽车3小时行的路程+乙汽车3小时行的路程=两镇之间的公路长。设乙汽车每小时行x千米,可列出方程:38×3+3x=216这道题还可以按照下面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两镇之间的公路长-乙汽车3小时行的路程=甲汽车3小时行的路程。可列出方程:216-3x=38×3甲、乙两汽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那么,每小时两辆汽车共走的路程是甲、乙两汽车速度之和。这样,又可以写出一种等量关系,即:甲、乙两汽车速度之和×时间=两镇之间的公路长。可列出方程:(38+x)×3=216

④ 数学中的“元”、“次”、“根”是康熙命名的吗

是的,康熙是我国历史上数学水平最高的一位帝王。他天资聪慧,十分热爱数学,14岁起跟着从比利时来华的传教士南怀仁学习数学。

由于南怀仁的汉语和满语水平十分有限,平时的日常会话还能勉强应付,但在教授严谨、高深的数学知识时,就不能很好地表述清楚,使得康熙学得不太轻松,经常被弄得晕头转向。

在学习方程时,南怀仁讲授的句子冗长,加之吐词不清楚,康熙学得很吃力。怎样才能让老师讲得轻松一点呢?经过深思熟虑后,康熙向老师建议,将未知数用“元”来翻译代替,最高次项的次数翻译成“次”(特指整式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用“根”(或“解”)来代替……。

(4)数学方程中的元和次术语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方程F(x)的根是指满足F(x)=0的x的一切取值。一元二次方程根和解不同,根可以是重根,解一定不同,一元二次方程若有2个不同根,又称有2个不同解。

一元方程中方程的解可能受到某些实际条件的限制,如:一道关于每天生产多少零件的应用题的函数符合²-10x-24=0 此方程的根:x=12,x2=-2,虽然x=-2符合方程的根的条件,但考虑实际应用,零件生产不可能是负数,所以,此时x2=-2不是这个问题的解了,只能说是方程的根。

⑤ 关于数学方程中的改变符号

先移项
7b-b2-12=0
两边同乘以-1
b2-7b+12=0

⑥ 方程中的元和次代表什么

元代表着方程中有几个未知数,次是代表方程中最高次数,比若说 一个方程 X+Y^2=1,则是二元一次方程。

方程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

通过方程求解可以免去逆向思考的不易,直接正向列出含有欲求解的量的等式即可。方程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还可组成方程组求解多个未知数。

(6)数学方程中的元和次术语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将一些函数与其导数相关联的数学方程。在应用中,函数通常表示物理量,衍生物表示其变化率,方程定义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是非常常见的,微分方程在包括工程,物理,经济学和生物学在内的许多学科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在纯数学中,微分方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到它们的解 - 满足方程的函数集。只有最简单的微分方程可以通过显式公式求解;然而,可以确定给定微分方程的解的一些性质而不找到其确切形式。

如果解决方案的自包含公式不可用,则可以使用计算机数值近似解决方案。动力系统理论强调了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的定性分析,而已经开发了许多数值方法来确定具有给定精确度的解决方案。

⑦ 数学方程中的真根是什么意思

解出方程后有几个根的时候,带入方程有意义的根就是方程的真根。就是带入方程后两边的值是一样的,而且使方程两边的式子都有意义。如果无意义的就是增根。

⑧ 怎样在Word打出数学方程中的那个“x”

1、依次点击“插入”-“特殊符号”,选择“数学符号”,选择“乘号”。
2、搜狗输入法法下 输入cheng hao拼音 再选择

⑨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产生于什么年代是哪位数学家发明的原来的意思是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产生的年代没有明确的记录,据说是康熙皇帝在学习西方数学时专提出的,因属当时没有可以代替“未知数”的代词,因此采用“元”为方程的未知数。

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9)数学方程中的元和次术语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如果仅使用算术,部分问题解决起来可能异常复杂,难以理解。而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将能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抽象成一元一次方程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⑩ 请问数学方程中的未知数怎么打

用sougou输入法,菜单栏里的软键盘,α你说的是这个么?alpha...英文应该是这样的

阅读全文

与数学方程中的元和次术语谁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