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品质
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贾戈学校高克森董兰云王增强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迁。传统的一味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的实施新教材,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品质,绝不能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否则,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死的知识,对实际生活起不到多大作用。那么, 实现学生创造性学习,有多方面的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学习的观念,考试的导向等,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行为。 第一,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学是灌输,只是师讲生受,学生被动学习”的旧教学结论观,树立“教学是师生对话、交往与互动,是师生重要生命历程”的新教学过程观。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感悟,重视结论得出的过程,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还要改变“教师是教学主宰”的旧主体观,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新主体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抽想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活”的形象,启动思维,促进联想,开拓创新的空间,发觉创新的潜能,尽情的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自我实现水平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还要转变“师尊生卑”的不平等、不民主的旧师生关系,树立“尊重、理解、信任、宽容”为主要内涵的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参与者和研究者,是善于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因而就能提出一些新见解、新方法、新举措,有的甚至是教师不敢想或想不到的,教师再加以鼓励、支持,学生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就能不断的去探索、去创造、去发现新的知识。 第二,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思维起于问题,创造源于怀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需要创设问题情景,即根据原有知识和课外学习中收集的有关信息,通过联想、对比与思考,发现教师、教材、及权威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大胆质疑,小心验证,进而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及“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创造精神,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狐狸和乌鸦》写的是狐狸用花言巧语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狐狸是非常可恶的,而有的学生则从狐狸的角度质疑,难道狐狸就没有可取的一面吗?他认为狐狸能利用别人的弱点,获取利益达到自己生存的目的,说明他是很有智慧的,狐狸能动脑筋思考问题,也是值得借鉴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创造性学习精神。再如,“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的寓意是“骄傲使人失败”的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只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就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后,有的学生提出了乌龟和兔子赛跑即不平等也不科学,如果让它们两个比赛游泳,就可能不是这一结果了。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龟兔赛泳”的寓言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了创造性学习品质。 第三,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创造性学习品质。 创设问题情景,设疑质难,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尝试解决的办法,以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创造性不止体现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所有一切需要改换角度、改变方式、改组材料、或重新界定的问题中,否则运用原有知识和方式就无法解决和无法理解某些问题,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是普遍适用的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应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可以达到而学生不作努力不能解决的,需要“拐一个弯”的难题,就是以前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的情形。那些不需努力不需转弯,用“是”或“否”就可回答的陈述性,判别式提问,是不能引导学生进人问题情景的,那些已经解答了的问题,也是不能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的。这就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思维的进程精心设计提问,提问要有启发性,多“怎么”、“什么”、“为什么”形式的说理性、发散性提问,如“为什么有些分裂前后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能保持不变?”、“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雌蕊而不是花瓣?”等。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启发过程中,要看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提问的角度和难度,层层剥茧层层设卡,让学生以问题激发思维,培养创造性。如,《愚公移山》说明了不为艰难、勇敢拚搏、只要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这样的道理。在学生明确了这一道理后,老师问:如果这座山不在愚公的房前,他还去移吗?他移这座山现实吗?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在听到这些问题后,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答出了许多连老师都不敢想或想不出的答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❷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数学教学价值不仅局限于帮助学生获得书中的知识,还要有助于思维的训练与认识能力的提高,这就需研究知识发生的思维过程,即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展示数学公式、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寻求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探讨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概括出解题规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使他们在参与中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如在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把下列四个不等式:①7>4 ②-3<5 ③-4>-5 ④-2<-1 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5,都乘以(或除以)5,都乘以(或除以)-5,观察计算后不等号的方向有没有改变?2.通过上面的计算及观察,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3.所得的结论对不对?请你验证一下;4.你认为不等式会有哪些性质呢?这样,学生自己归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了观察思考,提高了探索、归纳、概括的能力,使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发展。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风格、气质、理想、信念等熏陶、感染、启迪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创造良好的热情和欲望,自觉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说、敢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既能激活课堂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直言不讳、乐于主动探究的精神,同时又加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案的交流,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也正是从质疑开始的。因此,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发表独特见解,有的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真正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如在学完锐角函数后,有的学生提出:“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才有正弦、余弦吗?”“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与边长有关吗?“等典型问题,教师首先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讨论、交流解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小结。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大胆猜想,不仅养成了敢想敢问的习惯,而且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挑战性及解题的创新性都得到了培养。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及深化基本概念,揭示问题的实质,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培养创造精神。
1.一题多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富有吸引力的提问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典型例题设计一组层层深入的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开阔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如图所示,结合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求方程ax+b=0的解。
(2)求不等式ax+b>1的解。(3)求x<-2时,y的取值范围。
通过以上问题能充分挖掘习题的潜力,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一题多解。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启发学生从不同途径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使思维呈“礼花状“散开,从不同的认识层次寻求多种解法,能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如: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是60°,它是几边形?让学生用不同的解法,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得出解法。不妨设它是n边形,方法1:从内角和方面考虑,易得180°(n-2)=(180°-60°)n,即可求出n。方法2:从外角和方面考虑,可得60°n=360°,更易求出n。这对开拓学生的思路,探索解题规律大有好处。
3.一题多变。适当变换题目的条件或问题,使一题变成多题,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ABC,找一点P,使△APB、△APC、△BPC为等腰三角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不难找出三角形的外心符合条件,随之进一步提问:“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呢?答案唯一吗?”这一点P是否一定在△ABC内部?是否还有其他的点也满足条件?学生的思维自然展开,紧接着提问:“如果△ABC是等边三角形,结果又如何呢?”
通过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想、判断中深化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外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带给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❸ 浅谈如何理解为创造性而教,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竞争的现代信息社会,一个民族能否创新,涉及到民族的存亡,当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在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力和创造性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说是抓手和桥梁”。
创造性思维区别于“再生性思维”。它是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是用新方式处理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三个主要特征。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科学。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数学可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迎接新技术发展的到来都是十分必要的。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个新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特别结合数学学科特有的思维特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值得每位数学教师去研究和探讨。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是借助于知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同时人们所获得的知识要经过思维的“过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构筑知识结构,掌握基本技能,学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处理具体问题时思路的畅通、贯通及变换打好基础。可见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是局限于大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简单的累积,而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可以作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思维主要采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智能的发展。直觉思维能力是科学创造的触媒,是人的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志,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推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推测能力及对抽象内容作形象比喻能力的培养。这些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数学美感教育,由于学生的数学修养有限,不能够自觉地将数学作为审美对象,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要自觉地揭示数学美,做好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促进学生形成数学美感。教师还可以通过刻意求美来引导探求方程的化简,为学生作出审美示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其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审美意识。 还要鼓励学生从数学美的角度出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审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意识,增强数学美感。
高科技在飞速发展,只有模仿、跟随、术而不作不行,当今世界的经济正在迅速走向知识经济,创造性的活动正在逐步取代重复性的,模仿性的,非创造性的活动。当今的时代是用未来设计现代的时代,只凭过去的经验办事,是以自然经济为特点的小生产的思维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需要,必须换以创造为最突出特点的现代化的、科学化的思维方式。
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独立实验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对学好数学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起很大作用。国外一研究机构曾调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成长道路。发现他们的知识20%是在学校获得的,80%的知识则是在离开学校后经过自学获得的。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紧紧围绕“学思结合”的自学途径,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而必须让学生有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观察提出问题,把实际发生的现象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经过反复思考琢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去探索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和了解探索真理的途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颖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出超出已掌握知识范围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不畏艰难、勇敢坚强的品质和冒险精神。
四、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作用。
教师的劳动过程“天然地带有创造性的特点,一个教师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在这种创造性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教育的能力:1、思维要具有流畅性,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左右逢源,并伴有直觉和自由联想。2、教学要具有灵活性,能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3、教学思想要具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不人云亦云,能够使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解决疑难问题。要善于进行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教学信息的传达经济、迅速、有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创新”;并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进行机智的教学调控。
第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从潜意识中产生需要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实践证明: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制订探究计划,设计探究性实验,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既能有效启动学生思维集中,又能刺激学生大脑思维,加快思维速度,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增强学生思维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第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固然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知识,能力的主要手段。但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挖掘和培养学生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相对优势,促使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
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去思考,广泛寻觅知识;加强、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技能,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增强独立创新意识,在好奇中探索知识,在活动中锻炼科学思维。以最佳心态接受信息,气氛轻松,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空前高涨。可以收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得到的效果。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探究知识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协作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最终目标。
目前,基础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所在。培养出更多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而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已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共同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继续转变教学思想,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在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及知识结构在创造性思维中所占的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美感的强化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就一定会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❹ 创造性及其培养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竞争的现代信息社会,一个民族能否创新,涉及到民族的存亡,当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在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力和创造性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说是抓手和桥梁”。
创造性思维区别于“再生性思维”。它是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是用新方式处理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三个主要特征。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科学。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数学可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迎接新技术发展的到来都是十分必要的。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个新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特别结合数学学科特有的思维特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值得每位数学教师去研究和探讨。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是借助于知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同时人们所获得的知识要经过思维的“过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构筑知识结构,掌握基本技能,学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处理具体问题时思路的畅通、贯通及变换打好基础。可见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是局限于大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简单的累积,而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可以作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思维主要采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智能的发展。直觉思维能力是科学创造的触媒,是人的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志,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推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推测能力及对抽象内容作形象比喻能力的培养。这些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数学美感教育,由于学生的数学修养有限,不能够自觉地将数学作为审美对象,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要自觉地揭示数学美,做好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促进学生形成数学美感。教师还可以通过刻意求美来引导探求方程的化简,为学生作出审美示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其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审美意识。 还要鼓励学生从数学美的角度出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审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意识,增强数学美感。
高科技在飞速发展,只有模仿、跟随、术而不作不行,当今世界的经济正在迅速走向知识经济,创造性的活动正在逐步取代重复性的,模仿性的,非创造性的活动。当今的时代是用未来设计现代的时代,只凭过去的经验办事,是以自然经济为特点的小生产的思维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需要,必须换以创造为最突出特点的现代化的、科学化的思维方式。
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独立实验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对学好数学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起很大作用。国外一研究机构曾调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成长道路。发现他们的知识20%是在学校获得的,80%的知识则是在离开学校后经过自学获得的。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紧紧围绕“学思结合”的自学途径,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而必须让学生有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观察提出问题,把实际发生的现象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经过反复思考琢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去探索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和了解探索真理的途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颖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出超出已掌握知识范围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不畏艰难、勇敢坚强的品质和冒
❺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二、提高学生的专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属供突破口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❻ 如何培养创造力
培养创造力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2,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3,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对于人来说,创造力不仅是天赋和才能,而且还是一种责任。创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决一个困难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来,由创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现看来,创造力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结果。阅题在于洞察创造活动的全过程,为促进创造力创造先决条件。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1,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创造力-网络
❼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以发散性思维为先导。中国有句古话叫“敢想敢做。”可见,“想”也就是思维,于人于事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先导。
创造性思维应以学生创新精神为宗旨。首先要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有些学生爱提钻牛角类的问题,甚至是课文以外的怪问题。对这类现象教师应联系实际,做好合理的答复,不要训斥、应付、搪塞或轻易否定。因为,学生的思考大都来源于生活,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古往今来,多少实例都可以证明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有疑问而问开始的。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尽量提出有针对性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讨。例如:在讲自然第九册《热空气》时,我先让同学们把课文看一遍,并没有给大家说出本课的结论,只是问道:“人们做的天灯为什么能上天?这是运用了什么原理?”这时,大家都沉默了,大约两分钟过后,同学们开始发言了。有的说,可能是火把灯送上去的,有的说可能是风把灯吹上去的,……总之,说法不一。这时,我就鼓励大家结合课文内容冷静思考。过了一会儿,有不少同学都纷纷发言,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运用热空气轻,会上升”的原理制作的。我对大家的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大家去做一做,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件事对我的感触很深,只有启发学生多思,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作为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提供思考的机会,千万不能扼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其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想象并不是幻想,而是依据客观实事,借助科学的力量去实现某种愿望或达到某种目的。
再次,还应鼓励学生开放合作,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群众的智慧是无法抵挡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讨论和分析的机会,使他们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❽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帮助学生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常识的问题也可以问。鼓励这种行为可能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但当学生通过提问学习和成长时,他们会永远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要想帮助学生释放更多的创造力,就要以身作则,公开分享你的创意。
建立模型,展示反馈意见,并将你和学生的观点相互融合。在分配课堂活动时,允许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个人喜欢的事不仅可以避免群体思维,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帮助他们更重视他人的优势。
拓展资料
作为人们最信赖的榜样,教师在鼓励或抑制创造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虽然创造力萎缩的责任并不完全落在教育系统上,但值得记住的是:几乎100%的学生在成为学生之前都拥有强大的创造能力。正如肯·罗宾逊爵士所说的:“现在,创造力对于教育来说和识字同样重要。”
通过课堂设计,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体在可改以前的美术教育,学生大多是照着书上的图案“复制”作品,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极大限制。教学应当积极地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要你学”转变成“我想学,我要学”。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直观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 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
❾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越来也倾向于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写在最后:
日常生活中,凡是可以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观察,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切忌一成不变的传授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