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们说一般书桌乱的人比较有创造力,这是真的吗
有科学家试图终结这场讨论,但是,科学家们关心的不只有桌子,而是整个环境以及身处这个环境中的人。并希望找到杂乱的环境或井然有序的环境对人的创造力以及决策的影响。比如,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Kathleen D. Vohs和她的同事。她们的工作预测了整洁的环境和混乱的环境对不同决策的影响。
其实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做著名的莫过于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已经屡次被改编成电影,今年又被搬上荧屏,据说还是津巴多本人最满意的一版。
另外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叫做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于1982年提出。
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如果有一扇窗户的玻璃碎了,那么其他的玻璃也会很快被打碎。
破窗效应认为,微小的混乱就会导致更大的影响甚至诱发犯罪。而整洁干净的环境则会诱导人们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
不 过,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来看,喜欢整洁的人可能也会喜欢秩序,传统,惯例,约定俗成,保守。能够忍受混乱的人,同样可以忍受模糊不清的状态,对自由也看的非 常重要。人类学家Mary Douglas认为,秩序通常与道德约束、正确的行为模式有关,而混乱则与偏离标准、禁忌的行为关系密切。
也有人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时间和精力如果花费在整理房间或者书桌上,就无法用在任何有创造力的工作中。
整洁的环境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因为环境会提高人们的自律行为。但是混乱的工作环境却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不 论你是在追求创造力还是追求纪律和效率。这些研究对我们的启发应该是:我们的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你的想象。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应 当利用这种影响,去建构我们需要的环境,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如果你需要你的员工或者家庭成员的行为符合规则、健康、道德规范的要求,那么也许你应该经常清 理你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但是,如果你更需要创造性的见解或突破性的决策,那么整洁的办公环境反而会扼杀创造性思维。
B. 谁能帮我做一下快点漫画的封面,十分感谢,图你们帮我弄个吧,创意点的,漫画名猫和老鼠混乱时空
需要请私我
C. 有关纪律规矩的名言警句
1、纪律能美化集体。
2、执行力不讲如果,只讲结果。
3、纪律是胜利之本。
4、机会是不守纪律的。
5、加强纪律性,企业无不胜。
6、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
7、企业的执行力靠的就是纪律。
8、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9、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
10、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11、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1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13、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14、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够保证公平。
15、军人以服从为第一要义。
16、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秩序。
17、不受舵盘支配的船,注定会受礁石的支配。
18、企业绝大多数人应该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19、纪律的重要性就在于,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
20、美国人纪律性之强是你不可想象的。
21、一个计划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设计,更在于执行。
22、赞扬戒律是一回事,遵守它则是另一外一回事。
23、秩序就是正确的规律和事物永久的合理性。
24、一个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和进取心的团队。
25、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是最起码的工作纪律。
26、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就没有战斗力。
27、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28、我们缺少的不是各类管理制度,而是对规章不折不扣的执行。
29、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就会出现一连串的小麻烦。
30、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
31、**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32、只有严格的纪律,才会有坚强的集体,强者和弱者就区分开了。
33、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海。
34、在人类中,秩序起着支配作用,这就证明了理性和道理最为强大。
35、纪律永远是忠诚、敬业、创造力和团队精神的基础。
36、为了自己的方便而随意请假,必然会造成他人和公司的不便。
D. 什么是短时记忆遗忘的原因
记忆力差的原因
.压力过大
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记忆力,但压力过大会伤害记忆力。研究表明,压力使得肾上腺分泌皮质醇,而皮质醇过高则可以杀死大脑中对学习和记忆起到关键作用的海马。青年人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工作量过大会让人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人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反而增加压力,影响记忆力。长此以往,必然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2.睡眠不足
青年人由于工作量大,经常加班熬夜工作,直接导致睡眠不足。大量研究证实,缺乏睡眠的人在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创造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都会降低,这很可能与缺乏睡眠后,大脑前额叶皮层活动降低有关。
由于平日睡眠不足,大多数年轻人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就喜欢睡懒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补眠。然而睡懒觉会使大脑皮层抑制时间过长,时间久了会导致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还会使免疫功能下降,扰乱身体的生物节律,使人懒散,产生惰性。
所以,即使是休息天也不宜睡懒觉,应该按照日常的生物钟起床。而平时也应该合理安排工作,逐步改掉睡眠不足的习惯。
3.过度“宅”在家中
现在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一到休息天就喜欢宅在家里,把时间都花在睡觉、看电视剧这类不需要怎么动脑的事情上。然而,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不愿动脑只会加快大脑的退化,降低记忆力。
爱宅的人大多都不喜欢动,平日也很少进行运动锻炼。这也是降低记忆力的一个原因。因为运动对大脑的好处非常明显,它使得更多新鲜血液携带着大量氧气通过大脑,给大脑丰富的滋养。同时运动可以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大脑神经元的生长。
4.长期抽烟酗酒
工作之余总有许多无法推脱的应酬,在各种交际场合上总少不了烟酒。而且,年轻人也喜欢用抽烟酗酒作为减压的一种手段。长期抽烟酗酒可能大脑血液供应不足,血流不畅的地方的脑部细胞有可能逐渐萎缩,严重者有可能记忆力逐渐减退并引起痴呆。
5.吃太多高热量食物
来自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研究中心和南卡罗来纳大学的专业人员认为,饮食对于大脑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有影响的。日常饮食应注意减少热量的摄入,多吃水果、干果、蔬菜、鱼肉和鸡肉,可以降低年龄相关的认知下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的风险。所以,爱吃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品的人,尤其偏爱零食的女孩们,平日应该注意节制。
6.轻视早餐
上班族们经常因为赶着上班,就不吃早餐或者早餐的质量差。但是,早餐是大脑活动之能量源泉,不吃早餐,体内无法供应足够的血糖,会感到疲劳、精神无法集中、反应迟钝。大脑的营养长期供应不足,自然会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也要营养搭配得当,其质量与思维能力也有密切联系。
7.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随着科技的发达,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比如电视、电脑、手机等。尤其是年轻人,上班对着电脑,下班拿着手机不放。美国科学家测试发现,当向被试者释放一种家电很普通的微弱电磁场时,他们的短时记忆下降了。前苏联的测试表明,低频电磁场可引起多动症和干扰睡眠习惯,损害记忆和逻辑思维。这些电子产品所发出的辐射会产生电子烟雾,可影响记忆,导致学习能力丧失、大脑和行为混乱、造成抑郁症。
8.蒙头睡觉
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长期吸进潮湿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E. 孩子几岁开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怎样培养
其实从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维开始就可以培养了,一般宝宝几个月大就开始有自己的思维了,你可以观察仔细点,可以用物品或是动作去引导。
F. 早上几点起床比较好
一般睡觉时间:
1.
正常人睡眠时间8--10小时.
2.
美容觉的时间10点--凌晨2点。
3.
长时间熬夜……就算是有睡足8小时,几年下来会容易内分泌失调,生理时钟也会乱掉
4.
小孩最好在晚上8:30之前睡觉,因为长身体时生物钟的需要
5.
青少年应该在晚上10:00左右睡觉
6.
至于爱美的人,应该在凌晨2:00之前睡,(在午夜12:00之前睡觉最好)因为皮肤在凌晨2:00前新陈代谢
7.
老人应该在晚上9:00--10:00之间睡觉比较好。
还有:晚上12:00一定要去睡觉,每个人的体内都有生理时钟,在不同时间担负着不同的生理作息使命,可别轻易忽视了哦!
生理时钟说明:
1.
00:00--01:00
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2.
01:00--02:00
排毒期--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的作用。
3.
03:00--04:00
休眠期--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4.
09:00--11:00
精华期--此时为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为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
5.
12:00--13:00
午休期--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正午不可饮酒,易醉又伤肝哦!
6.
14:00--15:00
高峰期--是分析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淋漓的极致时段!
7.
16:00--17:00
低潮期--体力耗弱的阶段,最好补充水果来解馋,避免因饥饿而贪食致肥胖。
8.
17:00--18:00
松散期--此时血糖略增,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以准备晚膳来提振精神。
9.
19:00--20:00
暂憩期--最好能在饭后30分钟去散个步或沐浴,放松一下,纾解一日的疲倦困顿。
10.
20:00--22:00
夜修期--此为晚上活动的巅峰时段,建议您善用此时段进行商议,进修等需要思虑周密的活动。
11.
23:00--24:00
夜眠期--经过镇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过度负荷,那可得不偿失哦!
G.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在这一时期孩子开始出现了基本的心理需求,有着简单的心理活动渴望着认识这个世界,又要避免这个世界对他的伤害。他在寻求依靠,靠自己能够用手抓、咬感受到的实物。它信任能给他生的希望的人,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处理的就是生与死的冲突,感知运动仅仅只是一个手段。出现了想要的心理特征。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在这一时期孩子生理自我开始成熟,在孩子第一次说出“我”这个字的时候,他开始将自己与环境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很强的独立倾向,自立的意思就是分清自己的事情独立去做!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出现了我想要的心理特征。
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儿童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这一时期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充满着自我中心。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区分开,自主与主动的区别,自主是能够自己独立的想做,想做什么他们还不清楚,主动这个阶段他们才会有明显的一个区分,明确自己的目的。在前两个阶段,儿童已懂得他们是人。现在他们开始探究他们能成为哪一类人。
在这个阶段,儿童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这个阶段孩子通过从他人,父母、老师、同伴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的目标。出现了我想要...的心理特征。
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时期孩子的各项生理机能都已不断的成熟,不断成熟的肌肉、骨骼、注意力、记忆等在驱动着孩子去达成他自己6岁以前渴望达到而又缺少达到条件的事情。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他们渴望去展现他们自己的能力,去实际探索自己生活着的世界,离开父母的怀抱去真正的呼吸自由的空气,勤奋的他们要向父母证明自己能行,如果父母给了负性评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发做成任何一件事从而产生自卑。行为出现了分化,他们能够认清楚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自己动手去实践,出现了我想去做的心理特征。
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正在生长和发展的青年人,他们正面临着一场内部生理发育的革命,面临着摆在他们前头的成年人的使命,他们现在主要关心的是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与他们自己的感觉相比较,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把各种角色及早期培养的技能和当今职业的标准相联系这个问题。
他们已经只知道自己能够做很多的行为和对世界施加影响,但越长大他们会感觉到越自卑因为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复杂,他们不能适应这个自己童年期以为纯粹的世界,这个时候社会的要求和自我的要求开始矛盾,出现角色混乱。
急需要形成正确的社会自我,在矛盾中成长。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我想去做...的心理特征。
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在这个时期他在寻求一个人或者一些人来与他共同面对自己想做的事,因为自己的生理需求也是自己爱与归属的需求,在亲密关系中产生不断改变世界的能量。找人一起做。
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
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我能做的也能做好的心理。
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绝望是畏惧死亡。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艾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我做得还不错的总结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提出过一个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对核心的矛盾,能够解决这些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就不会成为他之后的障碍,而如果没有解决这个矛盾,那一个人就会出现残缺性状态和不连贯状态。
敏感期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相结合,就能看出他们的共通点:孩子的发展,确实是连续而阶段性的。
埃里克森的理论很有意思,他将人一生整个过程都包含了进去,不管是刚出生还是到老年,人都会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就是终身成长的过程,而矛盾的顺利解决,也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H. 桌子乱糟糟的人比桌子整洁的人更有创造力吗
研究主题:经历混乱(混乱环境;混乱的概念)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混乱是一个令人厌恶的状态,因此消费者会通过寻求认知(cognition)、喜好(preference)和做决定(choice)上的简单化(simpilicity)来摆脱混乱.
研究者设计了六个实验来验证他们的假设.
实
验1a-1c(实验室)和实验2(现实情境实验)表明当周围的环境非常混乱时,消费者会将商品依据更为简单的类别分类;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印有简单图案
的T恤;选择更加单一.实验3作为一个补充实验,再次证明,当对简单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以上由混乱产生的效应随之消失.最后一个实验则发现了实验“边界
人群”:政治保守的人相对于民主人士更不能忍受混乱.
这个研究只是说明了,混乱的环境会激发消费者去寻求简约,稍微引申即为混乱的环境会激发人去
追求简约.该研究的研究者确实对“混乱”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认为混乱会激发简约.但是这个研究并没有得出“桌子越乱,工作效率越高”的结论,也没有任何
的实验研究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
个人观点:
从社会刻板印象上来说,一个有着混乱的桌子,邋遢的妆容的员工,很容易给他人留下“工作能力
低,生活能力差”的印象.实验证明这样的环境会激发一个人去寻求简约化,但是寻求简约化对于工作是不是有促进作用,那就要看工作的性质和要求,以及员工是
不是将这份追求放在了工作上了.比如,一个办公桌非常混乱的员工,工作上没有追求简约,倒是成了资深苹果粉儿.
PS:在关于桌子混乱和工作效率关系的文章中,爱因斯坦经常躺着中枪,因为他的桌子实在是不怎么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