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嫁接创造

嫁接创造

发布时间:2020-12-08 20:43:35

①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这句话是出在哪里是乔布斯说的还是其他人对他的评价求出处!

出至乔布斯——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② 什么是中国魔稻

中国魔稻指的是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杂交水稻。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许多国家正在为粮食短缺的问题而苦恼的时候,一种高产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在中国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问世以后,很快就被五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引种,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粮食产量。在那些引种了杂交水稻的国家里,许多人把这种产量极高的杂交水稻称为“中国魔稻”或“东方魔稻”。国外还有人评论说:“杂交水稻是中国人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之后,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杂交水稻研究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日本、菲(fēi)律宾等国的科学家就相继开展了研究,但是都没有获得成功。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就瞄准了这个世界难题,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一般人都认为水稻很难杂交,因为它的雄蕊和雌蕊长在同一朵花内,一旦开花就自己受粉了。要使不同稻种杂交必须培育一种雄蕊退化,靠自己的花不能受粉的母本,才能进行杂交。1964年6月下旬(xún)的一天,袁隆平终于在一块稻田里,发现了他几年来一直在苦苦寻觅的那种神奇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于是,他马上将这宝贵的稻株用布条做标记,并精心地加以培育。经过他和助手们6年的选育,用一千多个品种,进行了成千上万组杂交组合试验,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

③ 袁隆平主要事迹。

袁隆平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杂交水稻专家,其以90岁高龄自称为“90后”。

海水稻项目

袁隆平一生的荣誉满满,其也有很多传奇故事

袁隆平团队在阿联酋挑战人类粮食历史的奇迹,2017年在迪拜沙漠地区开展试种海水稻,并且测产成功,这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

迪拜发展海水稻技术,不仅能够养活当地100万人,同时也可以拉动“一带一路”经济投资,至少带来1000亿以上的投资收益。这就是袁隆平团队传奇的地方。

袁隆平还有一个很传奇的地方,那就是他和英国女王一样,全世界上唯一开车可以不用考驾照的。

袁隆平爷爷为了杂交水稻奉献一生,祝愿他健康长寿,开开心心,实现禾下乘凉的愿望。

④ 像茄子树这样嫁接出来后创造的奇迹还有哪些

犀利哥发疯后迅速成名- -

⑤ 袁隆平的事迹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这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祖居江西省德安县城南郊,世代务农,其父袁兴烈读书求学,任过小学校长,后又谋生在外,并投身抗日战争。隆平的母亲高小毕业,任过教师,常以多读书、求进取、做好事的思想教育孩子。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9•18”事变,日本侵华,并逐步侵占华北和中国内地。隆平一家和全国千千万万同胞一样过着逃难生活,曾易地湖北、湖南、四川三省的几十个地方。国破家亡的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军空袭,尸横遍野。这些悲惨景象,给袁隆平童年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民族创伤,也在他脑海里产生了一串串的问号:为什么中国百姓如此被人欺侮,任人宰割?为什么外国强盗在中国如此横行霸道?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使袁隆平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当时的大后方重庆上的高小和初中。他学习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学会多种姿势游泳,可以横渡长江。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父亲迁回汉口上高中,曾获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冠军。1948年,隆平又随父迁到南京,并在南京中大附中读完了高中全部课程。
高中毕业以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为隆平全家议论的焦点。他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生气盎然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慈善的母亲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经过家庭民主协商,最后让孩子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了。袁隆平上的农学系,经合并、调整,成为农业部所属的全国重点高等农业大学。1953年夏,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他服从分配,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开始了他长达19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听、写、阅读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
进校第二年,他又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深感以前学得不深,既已任教,就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教学相长。
1954年,他教普通植物学。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一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也是他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放后10年来的回顾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1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他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到60年代,他从阅读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在育种方法上他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大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第一篇重要论文,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仍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在漫长的19年教学生涯中,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阅读全文

与嫁接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