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018年4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创新教学的重要性》一书,书中基于国际经验,总结出了6类创新教学法,并通过27个国家和国际的学校网络组织案例解释了教师如何使用这些创新教学法。到底有哪些创新教学法值得我们学习,未来的教育走向会因此得到怎样的变化呢?一起来看看。
唐科莉整理
01 计算思维教学
(Computational Thinking)
计算思维教学实践的核心是以计算机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的方式思考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其起点是计算机,但是计算思维教学不一定意味着使用计算机和掌握编程或代码。它是使用问题解决思维和计算机科学的全新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计算思维不仅是增加计算机科学这门课程,还要更好地理解科学家如何使用计算机形成问题框架,并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的教学技巧包括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平行加工、模型验算、排除故障和寻找策略。
这类教学法明确将编程和代码作为一种新的素养进行培养,是学习信息通信技术的一种新方法。
这一教学法有几个基本要素:
计算思维教学法,不但强调一般性信息通信技术技能的掌握,更强调理解计算机科学以及它与数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中实施计算思维教学法:
首先,需要全面思考数学与信息通信技术技能,要从传统的基于学科的规划,转向基于横向能力与技能设计的活动;
其次,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中小学教师具备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技能,熟悉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使用信息通信技术。
开发国家课程和严格的教师持续专业发展课程等,都有助于增强计算思维教学在学校中的实施。(新教学支持系统:以专业指导专业,以名师成就名师)
02 体验学习
(Experiential Learning)
体验学习是指将学习者直接与正在学习的现实之间建立联系的教学法。学生通过积极的体验、探究和反思进行学习。
这类创新教学实践包含一些最能代表学校创新的教学法(如项目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应对真实、复杂的挑战的关键技能。
体验学习非常关注环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及反思与解决冲突的作用。
体验学习教学3种形式——
1.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其核心是真实世界的问题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能够引发学生认真思考,从而获得并应用新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减少指导,让学生积极发言并发挥作用。
项目会围绕一个问题或挑战开展。学生会反复走进实验室,参与多样化活动及开展研究,在真实的探究中合作、讨论和开展个性化学习。
2. 基于服务的学习(Service-based Learning)
3. 不确定性能力教学(Teaching of Uncertainty Competence)
学会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中应对知识的不确定性,需要构建起一个将不确定性纳入学习过程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批判思考世界,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不确定性能力包括应对不确定的信息和情境,该能力可以分为三类:学会评价、容忍不确定性和减少不确定性。
比如,户外/ 探险学习就是这类教学实践的典型,要求学生面对不熟悉的情境并走出舒适区,需要合作、讨论、反思并与社会联系。
体验学习不仅是一个发现过程,其目的也不仅是复制科学发现过程。
因此,教师注重搭建脚手架(Scaffolding)为学生提供支持非常重要,如提供专家指导,组织复杂的任务,并降低认知要求等。
03 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混合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最大化技术与数字化资源的优势,根据学生的需求促进差异化教学,并推动课堂互动。
这一教学实践是建立在通过小组活动和密集的面对面互动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
在计算机提供相关信息后,教师就从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用于概念的应用,并开展更具交互性、复杂的课堂活动或者进行一对一教学。
在混合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聚焦概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要求更高、更复杂的问题任务,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并推动同学之间的交流。
混合学习主要有3种形式——
混合学习要想成功实施,需要深入反思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教师要有改变教学的意愿,教师还需要创新和提高自身的专业参与度。
由于非常依赖数字化资源,教师还需要具备操作技术的技能,并在互动中理解内容、技术和教学法。
04 游戏化教学
(Gamification)
游戏化教学通过玩耍和游戏教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促进学习。
游戏和玩耍在儿童的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利于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在创新与教学中,使用视频游戏是全球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新趋势。
这类教学创新有2个主要的教学要素:
动机要素(快速反馈、目标、参与和渐进的挑战)
情感要素(故事和身份、合作与竞争)
游戏化教学一直在大量学科中成功应用,如科学、数学、语言、体育、历史和艺术及设计。
游戏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学习感觉就像玩耍一样、每个环节都有相互关联、从做中学、反馈及时并持续、不断有挑战。
基于这些原则,游戏化教学超越了游戏的设计,强调玩耍的基础作用和游戏,融入正规教育的方式。
05 具身学习
(Embodied Learning)
具身学习指各种关注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学实践,强调身体和情感的重要性。
具身学习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创造性体验和积极参与的重要作用。
具身学习有各种形式,如艺术和基于设计的学习、新的体育教学法、创客文化运动等。
具身学习的主要理念是,学生自觉使用身体去学习,比坐在桌边或电脑前更有效。
大脑尽管对于学习非常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认知与行为源泉,情景化的认知需要将身体、情感与社会要素都纳入学习环境中。
这一教学实践,使偏向抽象思维、个体被动获得内容的传统教育系统正发生改变。
具身学习的教学原则包括:
这些原则对于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儿童有两个自然的学习倾向——创造力和表达,将这两个动力结合,具身学习才能促进知识的获得。
具身学习教学3种形式——
具身学习特别适合培养学生好奇心、灵敏度、多视角思考、冒险、隐喻思考及其他元认知技能和执行技能等,也有助于社会情感技能培养和探讨一些跨学科内容,如性别问题、多样化等,因此与21世纪技能高度相关。
在学校中,具身学习可以在三个层面实施:
第一,体育与艺术课上的各种活动和体验,比如将科学课上对光合作用的解释与舞蹈结合,帮助学生学习这一概念;
第二,工作坊或者项目,通过与校外的艺术家或专业人士建立合作,为反思通过具身学习学到的课程和内容提供平台;
第三,将身体运动、创造性培养和情感融入学校和核心学科中。现在有越来越多学校、相关计划和专业机构提供这类实践的相关指导和工具箱。
06 多元读写能力和基于讨论的教学
(Multiliteracies and Discussing-based Teaching)
这类教学创新涵盖各种实践与教学原则。其本身就融合了两个相互联系的教学法:多元读写能力教学和基于讨论的教学。
这类创新教学实践强调:读写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批判素养的核心,应该将知识置于政治、文化和著作者的背景中,通过换位思考和合作解构故事。
课堂讨论更重视学生质疑所获得的观点以及“去主导语言中心化”的核心。
该类教学包含4大教学原则:
不过,将多元读写能力和基于讨论的教学实践引入课堂和学校中正面临许多挑战: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兴趣,与学生课堂外的经验建立具体的联系,尤其是对学生生活的社区及历史背景的了解;
教师必须保证必要的支持,让学生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解决复杂问题和反思;
让其他语言进入课堂和学科中,可能会让教师感觉受到压力;
教师需要与专家合作,解决学生在沟通与语言中面临的障碍,同时教师缺乏技术应用的能力与自信也是该教学实践应用的一大障碍;
为了与广泛的社会与政治背景建立联系,教师迫切需要进行培训。
2. 与艺术有关的四字词语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来反映现实、寄托情感的一种文化。好的艺术往往具有美学价值或者哲学价值,但不一定具有大众层面的娱乐性。与科学相比,艺术离不开情感的表达。在中国古代主要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或特指经术。语出《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艺术通常会借助语言、文字、绘画、音乐、形体等表达。现代艺术包括语言(含文学)、美术(绘画、雕塑等)、表演(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等。艺术是语言重要补充方法,就像讲话中我们会用大声代表生气,用笑声代表开心,用手舞足蹈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来传递给对方。所以,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它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同时,艺术也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学习、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视觉、听觉、触觉)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中文名
艺术
外文名
Art
概念
指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拼音
yì shù
著名艺术家
赵佶、刘松年、赵孟頫、齐白石等
快速
导航
分类标准四大类型艺术理论流派关系辨析
特征
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艺术形象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家在创造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正如郑板桥画竹子,他观察、体验竹子的形象始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艺术构思孕育了“胸中之竹”,而磨砚展纸倏作变相最后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见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终伴随了画竹的全过程。艺术家不仅在创作过程中从不脱离生动具体的形象,其创造的成果艺术品,更须展现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并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每一个欣赏者。因此,艺术欣赏的过程也要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情来引发对作品中情境、意境的体味。这足以说明形象贯穿了艺术活动的每个环节,形象性成为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创作主体对于客体对象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北宋 赵佶《枇杷山鸟图》
同时,艺术形象的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艺术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渗透了艺术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它不是客观生活图景随意照搬,而是艺术家经过选择、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人生理解,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的外化和彰显。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另外,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中的理性思维,在把握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有机统一。
南宋 屈鼎《夏山图》
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的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的元素之一。艺术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这是欲望、兴趣、个性的具体的心理表现,也是对对象能否满足自身欲望的价值评判。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串在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之中。艺术活动中的“感觉”,受到“享受”的欲望的支配,总是被对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声音所吸引;艺术活动中的“知觉”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选择并加工对象,按照情感图式去选择与“判断”对象;艺术活动中的“想像”按照主体的情感要求的走向去创造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艺术活动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体认与感悟,通过体悟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它无疑是一种饱含着情感的活动。
南宋 李嵩《货郎担图》
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绝不是冷漠的、无动于衷的,而是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1937年4月,德国法西斯发动了40多架飞机对西班牙巴斯克文化名城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激起了绘画大师毕加索的强烈义愤,他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那幅名垂画史的、伸张正义与控诉罪行的力作《格尔尼卡》。
元 佚名《藻鱼图》
在审美以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中,情感不仅与形象联系在一起,也同认知联系在一起,是随着审美认知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知。经过审美认知,及其复杂的思想活动,生活中的美才能被发现、被感悟。
一个思想空虚,缺乏对社会与人生具有深刻认识的人是难以产生丰富、强烈的审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和出色的欣赏者。在艺术活动中,情感与思想认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说教不是艺术,没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产生艺术。真正的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元 顾安《画竹》
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志。所谓审美特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它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由于集中、浓缩了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审美特性。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干虬枝,横斜逸出,凌寒傲霜、迎春怒放,体现了一种老树新花、青春勃发的审美内涵,使人产生比观赏生活中的梅花更丰富的美感。艺术作品表现生活中美的形象,使之更加突出顺畅,表现生活中的丑,同样可以化生活丑为艺术美。艺术家在作品中,通过对生活丑的嘲讽和鞭笞,充分暴露出其丑恶的本质,引起人们对丑的厌恶与鄙视,从而去消灭丑、根除丑用以激发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此时的生活丑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美学意义与价值。譬如,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暴露和批判,充分揭示了社会腐朽现象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危害性、并给世人以警示,同样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震撼力,使欣赏者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美感。
南宋 李迪《风雨牧归图》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具有审美特性,而且艺术仍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归根结底,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把握的方式,人们通过艺术达到对世界的认识,也包含着人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艺术中的审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质属性,其意识形态特征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因此,我们说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1]
分类标准
迄今,还没有公认的艺术分类标准。各个艺术理论的派别有不同的分类方式,而且互有交叉,在时间上越靠近现代的艺术分类,就越显得繁复而且具有争议。
艺术传统上包括以下种类:语言艺术(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播音主持),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设计),表演艺术(舞蹈、音乐、相声)。
一般来说,根据表现方式和用途的不同,艺术可分为:
语言艺术(文学、播音等)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
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相声等)
综合艺术(电影、电视、歌剧、音乐剧等)
比较新的分法,则根据时空性质将艺术分为:
时间艺术
空间艺术
综合艺术
四大类型
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主要指文学。文学以文字语言(词语)为媒介,以主体的感知觉为渠道,终作用于大脑,引发主体进行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并构造审美意象。
作为一个庞大的艺术种类,文学通常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其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富有节奏韵律性的语言,直接触及人的情感,创造了一个超越现实而又只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情感世界。散文则是较为自由地通过描述某些事件来表达主体思想情感、揭示社会意义的文学体裁,具有题材内容广阔、语言不受拘束的特点,其审美特点在于艺术表现的自由、灵活和风格的多样化。而小说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多侧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简单地说,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形象性、总体性、间接性和深刻性四个方面。
第一,文学是用文字语言(词语)来创造形象的艺术。没有文字语言作为表达手段,文学就不成其为文学,所以高尔基把语言称之为“文学的第一要素”。当然,仅仅是使用语言还不成其为文学,文学语言乃是形象、优美的艺术性语言,能够自然地表达特定的审美意象,把阅读者(文学接受主体)引入文学作品的审美天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就是一种文学(诗)的艺术性语言,它情景交融而又优美动人,使人读之回味无穷、引发共鸣。
第二,文学可以全面而广泛地反映人的生活面貌和本质。一方面,文字语言(词语)与现实世界有着最广泛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最主要载体,因而,以文字语言(词语)为表现手段的文学,能够表现无比广大的外在世界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有着比其它艺术更全面、更广阔的认识和表现功能。另一方面,文学可以深入而全面地反映人的社会关系,它所揭示的乃是人同世界的一种总体关系。
第三,文学通过文字语言(词语)来塑造艺术形象,但文字语言所塑造的形象又必须通过主体想象活动来完成,因此,文学又具有间接性的审美特征。这就是说,作家用文字语言描写的形象,只能是一个用语言符号的一定组合所代表的形象,而不是一个物质实体的形象,它必须通过阅读者的视觉感受能力,诱发再造性想象,并在阅读者一定心理经验的参与下,才能在头脑中转化为形象。文学中所谓“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说的就是在阅读者头脑中的所见所闻。
第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对人类生活以及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反映、表达,有着一定的理性深度,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同时,由于文学作品中的词义所提供的一切,要受到思维确定性的规范,因而它往往比其它艺术形式更易明确表达创造主体的思想,有着更为明显的理性力量,能够使阅读者由审美体验直接地趋向认识和思考活动,进而达到明确、深刻的理解深度。可以说,正是由于文学具有这种深刻、细致地表达主体思想的特点,使文学成为所有艺术中蕴含理性内容最为深厚的艺术形式。
造型艺术
所谓视觉艺术即美术,是指通过人的视觉感官(眼睛)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2]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视觉最为复杂、细致和灵敏,同时也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外在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常常通过视觉活动而被人感知。因而,视觉艺术的种类和样式也最为丰富,甚至其他艺术也往往需要以视觉感受为基础来构造艺术形象。
元 吴镇《渔父图》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视觉造型的探索,留下了最早的绘画和雕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视觉为审美途径的艺术种类和手段也日渐增多,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等是最为典型的视觉艺术种类。
直观性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视觉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观的形状、色彩(或色调)和质感(质地或体量)及其构成关系。因此,在视觉艺术中,无论是平面(绘画、书法与摄影)还是立体(雕塑、建筑)的造型,都十分重视形式美规律的运用,多样统一、对称、均衡、对比、和谐以及图与底的关系等,都是构成视觉艺术审美特性的重要因素。在视觉艺术中,形式和内容、形象与意味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构成了视觉艺术无比丰富的审美魅力。例如,基于对生命运动变化和不同质感或量感的高度概括能力,线条可以产生直接的审美感染力,不同的线条则能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线条不仅成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要素,也是其他视觉艺术的重要语言。
3. 喜羊羊与灰太狼融入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它的创新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继承与借鉴。二是立足本国国情,结合新的实际加以创新。《喜羊羊与灰太狼》即颠倒了人们对传统羊与狼的认识。
4. 什么叫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来体在教学实源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它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
(4)融入创造性扩展阅读: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出自《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质特点,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出自《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
5. 如何将创新性与实用性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过分重视语言优美而忽视了作文实用性
丰富优美的辞藻能够从整体上提升作文的观赏性与文学的艺术性,然而,凡事过犹不及,毫无节制地滥用不但会显得作文过于空洞,同时也会导致作文丧失其本应具有的实用性。例如,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盲目追求优美辞藻的应用,在进行作文授课时不是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是通过课文、学习资料、范文等途径挑选出描述优美的语句让学生朗读、背诵及借鉴,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丧失自主创造性,仅能使用现有的辞藻而无法创造新的语句。在该种教学观念下,他们的作文往往是由大量优美而又空泛的辞藻堆砌而成,不但立意模糊,描写内容与题目要求大相径庭,文章的整体结构也无规律可言,无法达到实用性标准。
(二)模式化教学磨灭了作文创新性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当前的教学方式虽然较过去有了明显区别,但由于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观念上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导致其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作文创新性的发展。[2]例如,教师在安排作文写作后,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在不离题的前提下增加文章的创新性,而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审题开始,教导学生应该怎样立意、择材、起头和结尾,甚至直接以范文举例,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从思想上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禁锢在一个极为有限的范围内,即便学生想要在作文中增加创意元素,凸显文章个性,最终也会由于思维定势而导致写出的作文在模式上大同小异。这种流水线下的作文教学既磨灭了作文的创新性,也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故而不值得推崇。
二、高中语文作文实用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思考
(一)作文实用性的教学思考
高中语文作文实用性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参透作文题目中蕴藏的深义,写出既切合题意,又富有寓意的文章,继而在阅卷教师翻卷时给予其眼前一亮的感觉,增加作文的提分几率。例如,2013年的某个高考作文题目是《大豆》,要求学生围绕该话题展开叙述。由于题目要求较低,因而学生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可就此展开多个方向的描写。然而,该题目又具有较深的涵义,若仅仅按照表面意思把作文写成科普类文章,就与出题者的用意相去甚远。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就题目中大豆与豆腐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找出二者间的关系,并以此为线索发散思维。譬如从豆腐是由大豆在经过加工后制成联想到“磨难是成功的前提”,或是从大豆变身成豆腐后发生的转变联想到“变通的重要性”。一旦学生掌握了题目背后的涵义,自然也就能够写出符合出题者用意并具有较高水准的文章,达到实用性作文教学的目的。
(二)作文创新性的教学思考
创新是衡量一篇作文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通过从生活中提炼出创新性元素,引导学生跳出思维框架,拓宽思维的想象空间,继而达到创新性作文教学的目的。[3]然而,由于高中课业普遍繁忙,绝大部分高中学生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单一的生活模式不但麻木了学生思想,也限制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阻碍了其创新性能力的发展。需要明确的是,作文不仅是一项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众多记录生命精彩片段的形式之一,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适当跳出三点一线的格局:如日常生活中经由报纸、电视等途径多关注社会焦点新闻,了解社会时事;周末至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场所查询作文资料,或是亲身走入社会,充分利用五官功能来实际体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所感一一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综合上述,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作文应尽可能避免模式化的写作方式,而高中作为学生的重要阶段,更是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上强调实用性的价值与创新性的发挥,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使每个文字都融入情感,从而实现学生作文整体质量水准的提高,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6. 这部动画片融入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它的创新性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哪部?中华传统美德吗?……推荐昆塔因我所以,也很不错,有知识有美德,又很创新。
7. 转正报告怎么写
试用员工转正申请书
尊敬的人事部:
我于二○○六年五月十七日进入公司,根据公司的需要,目前担任xxx一职,负责总经办内勤管理工作。
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具有良好和熟练的沟通技巧,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平时利用下班时间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正自学日语课程,计划报考全国研究生硕士,以期将来能学以致用,同公司共同发展、进步。
三个多月来,我在潘总、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及关爱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综合看来,我觉得自己还有以下的缺点和不足:一、思想上个人主义较强,随意性较大,显得不虚心与散漫,没做到谦虚谨慎,尊重服从;二、有时候办事不够干练,言行举止没注重约束自己;三、工作主动性发挥的还是不够,对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够,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四、业务知识方面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的还不够扎实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其他领导、同事学习,我相信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一定能够改正这些缺点,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根据公司规章制度,试用人员在试用期满三个月合格后,即可被录用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因此,我特向潘总申请:希望能根据我的工作能力、态度及表现给出合格评价,使我按期转为正式员工,并根据公司的薪金福利情况,从2004年10月起,转正工资调整为xxxx元/月。
来到这里工作,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也激励我在工作中不断前进与完善。我明白了企业的美好明天要靠大家的努力去创造,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的美好明天更辉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上进,希望上级领导批准转正。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二○○x年x月x日
8. 关于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比别人多一点努力,你就会多一份成绩;比别人多一点志气,你就会多一份出息;比别人多一点坚持,你就会夺取胜利;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斯宾塞
2、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斯宾塞
3、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4、身为总司令的人,是倚他们自己的经验或天才行事的。工兵和炮兵军官的战术与科学,或许可以从书本中学到,但是将才的养成,却只有通过经验和对历代名将作战的钻研才能做到。——拿破仑
5、天然的财富,人为的贫困。——希腊
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斯宾塞
7、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
8、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斯宾塞
9、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贝尔纳
10、战争已经变成一种神秘的科学,令人高深莫测。但是战争其实是一个极自然的东西,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必要的东西。战争就是生活。——希特勒
11、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
1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巴尔扎克
13、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达尔文
14、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巴尔扎克
15、过所爱的生活,爱所过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才能生活快乐,快乐的工作,才有快乐人生,生活的理想其实就是理想的生活!——达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