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意象营造意境,景与情的交融,中国古典诗词追求是什么
谢邀:
开篇明义,“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的建构与表现被他看作是文学与诗词的准绳之一。
“意境”是指诗词作品中,诗人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意象。
可以说,意境的深远与否与诗词的意象密切相关,只有领悟意象寓意,才能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情感。
我国古代的诗歌,不论抒情方式如何,不论其抒情主人公是否直接出现,都能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意境,这些意境或形神兼备,或优美动人,或清新隽永,或萧索凄清,或朦胧如烟。
沉浸在景情交融的诗歌意象中,流连于诗歌意象营造的境界中,读者可以聆听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最真切的诉说,对接诗人最丰富、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享受最具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美趣,从而得到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体味了中国古典诗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充盈生机的人生观念与审美状态。
Ⅱ 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您好!诗人创造了“破旧老枣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散陵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冲含戚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Ⅲ 滁州西涧后两句描绘哪些意象意象创造出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感情
滁州西涧中后两句来历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春潮、
雨、
野渡、
横的意象。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表达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思想感情
Ⅳ 诗歌的意象是什么
诗歌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为表达一定的审美理想或思想感情而精心营构的、融入了诗人情感和思想的主客统一的符号化表象。
意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相交融,通过审美意象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诗歌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它对诗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例:
“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
“清秋”,是一个关乎“数陪拆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乱侍乎“思乡”、“薯枣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Ⅳ 什么是意象创造
我们总是想能”理性“地去思考,然而,理性思考的开端却又往往是”盲动、冲动“的,我想,我希望,我渴求,而这些我想,我希望,我渴求,却是盲动的。
我想改变,这往往始于某一瞬间,那一瞬间的盲动,冲动,化作我想,我希望,我渴求,我欲求等等。
我想成为,这往往始于某一瞬间,那一瞬间的盲动,冲动,化作枯培我想,我希望,我渴求,我欲求等等。
理性思考的开端,却总是有那么一点野蛮,一点原始的冲动,这种冲动有点盲动,但这不意味着,一直会野蛮下去,一直会冲动下去。
我想改变或者我想成为,这始于某一瞬间的的盲动,冲动,化作我想,化作大脑里的意象,化作大脑里栩栩如生的一幅图景,这个意象或图景是有关于我想改变啥或者我想成为啥,正是大脑里这幅栩栩如生的图景驱动着自己朝它移动。
有人说厅枝”理性思考“会推动你前进,但理性思考就像是汽车的没伏唯轮子,而始于某一瞬间的我想成为就像汽车的方向盘。
思考的技术,再历害,如果缺少一次冲动或盲动,再厉害的思考技术也无法把你导向你所不知道的目的地。意象创造,是谈大脑里栩栩如生的一幅幅图景,始于你某一次非理性的盲动或冲动,一旦有了这幅图景,就找到了未来的终点。
Ⅵ 何为意象意象有什么表现手法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此碧银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文学艺术上的意象解释:
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有4种:
1.心理意象.它表示过去的感觉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森宴或回忆,只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
2.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超前的意象设计图像.
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
4.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两者都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详见下方参考资料。
望采纳,O(∩_∩慧亮)O谢谢!
Ⅶ 语文中意象是什么意思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带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是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套用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叫“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即着我的主观感情色彩的客观物象是为意象。
如,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借春风、柳条、藤蔓、黄莺等意象描绘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画面,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不舍之情。
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陆手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早族嫌时,意象不仅仅穗友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Ⅷ 意象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
意象这个概念在中华大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们祖先对自然万象审视精神和思维方法的总结,同时它也赋予我国审美、艺术构思和绘画表现的特色。意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中华美学大辞典》中这样解释道:“意象,美学范畴。⑴指文艺家构思的意趣和物象的契合。梁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⑵指艺术形象。⑶指饶有意味、饱含情思、充满理趣的形象。‘言征实则寡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八《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①而西方人则认为“具象和抽象为两极,意象置于其中。根据物体表象特征减少和主观因素增多的趋势,由两极的具象和抽象确定一个尺度,中间部分就是意象范畴”。②概括来讲,意象是指客观事物反映到画家的主观意识里面,并经过一番处理的影象,是画家主观的意念、情感、创作手法和客观的事物包括一切人景物等形象的统一体,也就是“象”和“意”的融合。这样看来,中国画艺术确实最具“意象”特征。 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特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意象性”。虽然在传统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写实的表现形式,但终究没有形成主流,意象形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观念同西洋传统绘画观念本质上的差异。中国画重在表意,强调主体的特征,与西方绘画重在摹仿,强调客体,显然有别。追根求源,我们就不得不从中国先哲的思想谈起,因为中国画的精神、画理、思维方法以至表现手法无不受其影响,它可谓是中国画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根基。自古以来有关的绘画理论虽然说法不同而宗旨都一样,中国画一直是主张意象创作的。 二 在中国先哲的思想中对中国画产生巨大影响的首推道家思想,意象之说中的所谓的“象”就是来自于中国道家的太极思想,中国画的艺术理论正是受到太极阴阳关系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人的主观意识,才产生了中国画对“象”的认识。在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周易》中也强调“圣人立象以尽意”,法家代表著作《韩非子》中云“人稀见生象也,而得生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皆谓之像也”,从中我们已能体会到“意象”指的是人们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意念和想象。到梁刘勰终于首次提出“意象”概念,指明了绘画创作中“物我感应”的关系。而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关于“迁想妙得”的艺术创作主张,可以说是对中国画“意象性”的最贴切的诠释了。“一幅画既然不仅仅描写外形,而且要表现出内在神情,就要靠内心的体会,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对象形象内部去,这就叫‘迁想’;经过一番曲折之后,把握了对象的真正神情,是为‘妙得’。颊上三毛,可以说是‘迁想妙得’了——也就是把客观对象真正特征,把客观对象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了。”③这种经过画家主观创造、反映物象内在精神的画面自然是具备意象趣味的。随后南齐谢赫提出了“六法”论几乎涉及了绘画的所有问题,中国画的“意象性”不言而喻。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是把画家胸中意象的产生描绘得精辟而独到。北宋苏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画家旨在以有限的形表达无限的神,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象妙境。后来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黄宾虹的“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和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均指此意。④ 三 虽然中国先哲思想的宗旨和对绘画影响的方向性是一致的,但“意象”这一特质在中国画中的不同画种中的反映却是不尽相同的。其中的水墨画本身就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这样的写意性自然就体现了意象趣味,而工笔画这一画种的特点是以其严谨的方式来表现对象、抒发性情,所以它主要是以其独特的装饰性来呈现其特殊的意趣,舍此便难以展现。 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中,用笔用墨、构图中的留白、取景造型等等都是讲究意象性的。画家一笔画下去可称之为树干,再加上几笔即可成枝,点上一些墨点即可成叶。这完全是在“意”与“象”之间产生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水墨画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的完全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同时有没有脱离客观物体的基本形状,即为“写意性”。所谓“墨分五色”、“水墨为上”完全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意象色彩观,水墨画不仅把物象繁杂的明暗关系主观化,而且还把丰富绚丽的色彩转换为“随类赋彩”的意象黑白。中国水墨画自古以来就讲究“惜墨如金”、“计白当黑”,构图常常讲究留白,为了突出主体,省略其它东西,留出大片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画家的独到意象创作手法,以达到“意到笔不到”的妙境。如南宋的马远、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他们在章法上大胆取舍,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给人以丰富的遐想。中国画家的独到匠心不仅仅局限于章法上,画内景物的取材也往往不顾四季,仅凭兴致所为,可谓水墨山水的创始人之一的
Ⅸ 简论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设置和意境创造 读中国古典诗词,你从中找到哪些感悟求答案啊,9号就交了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尺雹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1.它们所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诗歌的意境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闷困唯,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蚂培”就是这个道理。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Ⅹ 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尘纯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1、解释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2、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有4种:
(1)心理意象.它表示过去的感觉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只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
(2)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超前的意象设计图像。
(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和兄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
(4)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两者都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3、类型
(1)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主体有意退居幕后。
(2)兴象:主体以客观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像而完唤察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如王昌龄的诗。
(3)喻象: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物象,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它带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4)抽象:抽象指创造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又不想直接表达的时候,就用一些景物,物品等表达,这些物品,景物就叫做意象。如古诗人常用月亮这个意象来表达思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