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这个是专业问题哦~~我想应该没有人知道,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平常我们看到的银行,什么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这些银行是不能创造货币的,
货币的制作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完成的,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是从中国人民银行拿的钱。
不然为什么人民币上写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呢~~对吧~~
② 简述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
信用创造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创造存款货币等等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既可以节省现金使用,减少社会流通费用,又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需要。是商业银行体系通过放款或购入各种证券而使货币供应量增大的一种金融现象。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条件1、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信用流通工具的创造是信用量创造的前提。从银行券到支票及各种票据。 2、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准备金制度是相对于全额准备金制度而言的。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商业银行体系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原始存款,商业银行依次发放贷款,就可以创造出新的派生存款来。假定甲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100万元,然后贷给自己的客户,客户用其购买乙银行客户的原材料后,乙银行客户将这笔款项存入乙银行,乙银行又将其贷给其他客户,客户又用其购买丙银行客户的产品而将100万元支付给丙银行,从而丙银行又可向其他客户贷出100 万元,使其转而支付给丁银行并存入丁银行。这样,100万元原始存款就创造出300万元派生存款来,比原始存款多了 3倍。如果这种派生存款是在不提现金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信用创造活动将一直进行下去,派生存款就不仅仅是 300万元。得到贷款的客户如未用完贷款,而将剩余部分存入另一家银行,同样会产生派生存款,增大信用总量。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程度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健全程度成正比,商业银行体系越发达,信用创造的现象就越普遍,所创造的信用总量也越大。
③ 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关系创造货币。
货币创造过程如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制约因素如下:
1、部分准备金制度:
又称存款法定准备金制度,是指为防止信用过度创造,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不得动用,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贷能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2、非现金结算制度:
个人可以通过开出支票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主要制约因素。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
4、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5、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
(3)论述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过程扩展阅读
相关影响:
信用货币体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货币供应缺乏弹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货币当局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有了更大的调控空间。
但其最大的危险性在于政府的货币发行规模摆脱了黄金储备的束缚之后,很容易失控,各国政府的负币当局在货币发行规模上已经在传统教科书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所严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他们在货币发行上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从超过GDP的1%到百分之几百。
由于纸币的信誉依赖于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现财政或货币危机,信用货币便会一文不值,从而造成社会危机。
④ 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是怎样的
银行在收到人们的存款后,按照法定存款金率上交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余的可以全部以贷款的形式发放,投资者将贷款如果存入另一家银行,另一家银行同样会交出一部分法定准备金,贷出其余部分,这样一来,流通的货币量就是实际货币量的数倍。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即为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各级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账结算,不断地在各银行存款户之间转移,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系列过程。
影响因素:
1、居民持币行为影响。
2、居民储蓄行为影响准备—存款比率。
3、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通货-存款比。
4、企业的贷款需求影响存款货币的扩张。
5、企业的经营与效益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从需求方面相对影响货币乘数。
6、存款货币银行变动超额准备金的行为影响准备—存款比率。
(4)论述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过程扩展阅读:
货币是商品,但却不是普通的、一般的商品。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与其他一切商品相区别的特殊商品。货币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是货币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货币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它是表现和衡最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或工具。
2、它具有可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
货币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还在于其使用价值的两个性特点:一方面,货币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按其自然属性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比如黄金可作为饰物的材料等。另一方面,更敢要的是货币商品还具有其他商品所没有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⑤ 简述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
商业银行具有存款创造作用,即商业银行先利用其自身吸收存款以及获取各项资金内来源的有容利条件,再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办理结算等业务活动,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达到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即一笔原始存款经过整个银行体系的循环存款和贷款发放,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数倍的存款货币。这一扩张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数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原始存款数量越大,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扩张的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存在以下计算公式:
△D=△R×1/rd
式中: △D——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量;
△R——增加的原始存款数量;
rd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⑥ 简述信用货币的创造过程
商业银行是如何进行信用货币创造过程的?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提供金融服务,而且还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参与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由于机构多,规模大,业务广泛,是整个货币运行的主要载体,而它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重要功能,和它办理支票活期存款业务是密切相连的。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
由于发达的非现金结算和票据的广泛使用,使得贷款的发放、款项的支付并不需要提现,只是用票据作为转帐的工具,债务相互抵消。银行得到存款后,不必完全保留不动,留存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之后,就可以把其余的存款贷放出去。
货币创造过程 (假定法定准备率20%)
存款金额
准备金
贷款金额
货币供应总额
第一家银行
100.00
(原始存款)
20.00
80.00
100.00
第二家银行
80.00
16.00
64.00
180.00
第三家银行
64.00
12.80
51.20
244.00
……
第十家银行
10.74
2.15
8.59
457.07
最后一家银行
00.00
00.00
00.00
500.00
合 计
500.00
100.00
400.00
500.00
经过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存款实现了多倍的扩张,得到了多倍的货币供应量。
七、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过程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上述存款创造过程,可以看到,银行创造存款能力的大小,在原始存款既定的情况,基本上取决于法定准备率的高低,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扩张存款的能力越小,反之亦然。中央银行正是通过对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的调节,对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能力从而对货币供应量实施控制的。
2.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现实生活中存款客户总会提取一些现金,从而是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这就是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提现率高会相应减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3.超额准备率
商业银行为了安全或应付意外,总是会超过法定准备金持有超额准备,超额准备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即超额准备率越高,就会削减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
4.活期存款转定期存款的比例。
⑦ 试述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试述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 银行在货币供给中居于决定性地位。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一是通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贷款,扩大其派生能力。二是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量,以增强其派生能力。三是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企业单位、居民把现金存入商业银行,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贷款,亦可扩大其派生能力。 (2) 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条件:一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商业银行不必对所有的存款保留100%的准备金,而只要按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来保留准备金即可,其余的可以用来发放贷款,也可以用来进行证券投资。 二是非现金结算制度。当存款人将10000元现金存入某商业银行,若法定准备金率比率为10%,则该商业银行就可以把其中的9000元贷放出去。如果借款人在获得这笔贷款之后,立即以现金的形式将其全部从银行提走,而且在贷款归还之前这笔现金始终在公众手中流通,而不被存入银行,此时就不会有存款创造。因此非现金结算制度是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必要提案件。 (3)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的扩张系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货币乘数是影响货币供给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比基础货币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正相关,即货币乘数越大,基础货币所支撑的货币供给量也就越多;反之,货币供给量也就越少。(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
⑧ 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信用货币,是以银行或者国家的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广义的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汇票、期票、支票等可以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凭证;狭义的信用货币仅仅指银行信用货币,即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
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和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两个阶段。
由于政府滥发而多次发生通货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舞台。
进入20世纪50年代,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银行的账面上,当收到货币时,由银行将付款人账户上的存款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上;当需要支付货币时,付款人可以签发由银行发给的支票,通知银行将其存款账户中的一定金额转入收款人的账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存款货币的支票划转方式越来越多地被“电子货币转移系统”代替。
⑨ 商业银行怎么创造信用的呢
你这个问题是属于货币银行学的知识。先给你讲一下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吧,这样你就能理解它的前提条件了。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信用创造的过程如下: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再将剩下的部分投放货币市场。设在法定存款准备率为10%。甲公司将1000万现金存入A银行,A银行留下10%的法定准备金,其余款项贷给乙公司。乙公司得到900万元贷款后,向丙公司支付货款。丙公司将这900万元存入B银行,B银行留下法定准备金后,其余又全部贷给丁公司。丁公司得到810万元的贷款后,又付给戊公司货款,得到货款的戊公司将这810万元又存入C银行。商业银行就是以这种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的方式创造了货币。由此可见,商业银行每发放一次贷款,存款货币就扩大一次。最后创造出的货币总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通过这个过程,你就可以看出信用创造的两个前提条件:1、存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制度2、采取非现金结算制度(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吧?就是说如果采用现金结算的话,公司就不能将全部货款存用银行。只有采取非现金结算如支票结算,流通中才不需要现实货币。现实货币全部存入银行,银行才能创造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