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徐光宪创造中国冲击的人

徐光宪创造中国冲击的人

发布时间:2022-09-15 11:23:32

『壹』 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是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正式设立至今,已有29位科学家获奖。每位获奖者奖金万元人民币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王泽山,侯云德
王泽山曾于199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又于1996年和2017年两次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侯云德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赵忠贤 屠呦呦
赵忠贤,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国际上最早认识到柏诺兹和缪勒关于“在Ba-La-Cu-O中存在可能高达35K 超导性”(后获诺贝尔奖)的重要意义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此外,他还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屠呦呦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
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空缺
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于敏
于敏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倡导、推动国防高科技项目尤其是我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惯性约束聚变和X光激光领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程开甲 张存浩
程开甲院士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存浩院士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郑哲敏 王小谟
王小谟院士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主持开展低空雷达技术攻关,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并在国际雷达装备同台竞技中为国产雷达赢得了世界声誉。
郑哲敏院士是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解决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发展了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良镛 谢家麟
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同时也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谢家麟院士是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多次就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重要建议和指导意见,对促进我国加速器领域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王振义 师昌绪

王振义院士,血液学专家,在6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师昌绪院士一直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温合金及新型合金钢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他的成果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锻造到铸造、由实心到空心迈上两个新台阶,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该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迄今为止已大量应用于我国战机发动机。
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孙家栋 谷超豪

孙家栋院士,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谷超豪,著名数学家,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徐光宪 王忠诚

徐光宪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他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

王忠诚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也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在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中,他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壮大、走向世界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征镒 闵恩泽

吴征镒院士是著名植物学家,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七十年,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著名学者。

闵恩泽院士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李振声

李振声院士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孟超 叶笃正

吴孟超,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贰』 科技奖,发明了,什么呀,还没有,知道,那个,来说说

1999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根据《条例》,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
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在奖项中,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公布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流程,要摘取这项桂冠,需经过重重筛选。其评选流程为: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或最高奖
获得者个人推荐——院士、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咨询、打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选——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科技部核准——报国务院批准
——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
据了解,为确保最高科技奖的公正,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实施的是记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评审委员都必须对自己的一票负责。到会委员必须有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算有效。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届获奖人情况简介
2000年度获奖人
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2001年度获奖人
黄 昆(1919.09~2005.07) 男,物理学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王 选(1937.02~2006.02) 男,计算机应用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2年度获奖人
金怡濂(1929.09~) 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度获奖人
刘东生(1917.11~2008.03) 男,地球环境科学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永志(1932.11~)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
2004年度获奖人空缺
2005年度获奖人
叶笃正(1916.02~2013.10) 男,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孟超(1922.08~) 男,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2006年度获奖人
李振声(1931.02~) 男,小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度获奖人
闵恩泽(1924.02~) 男,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吴征镒(1916.06~2013.06) 男,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度获奖人
王忠诚(1925.12~2012.09) 男,神经外科专家,生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徐光宪(1920.11~) 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9年度获奖人
谷超豪(1926.05~2012.06)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孙家栋(1929.04~)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2010年度获奖人
师昌绪(1920.11~2014.11) 男,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振义(1924.11~) 男,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2011年度获奖人
谢家麟(1920.8~)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曾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经理等职,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11项奖励。
吴良镛(1922.5~)男,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参与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的创建工作。
2012年度获奖人
王小谟(1938.11~)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雷达领域的“先锋”,领衔研发的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国产预警机,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获得近30项重大发明专利,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
郑哲敏(1924.10~)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解决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发展了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
2013年度获奖人
张存浩(1928.2~)男,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有中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称,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成果。
程开甲(1918.8~)男,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国内率先开展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在多年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固体物理学》。

『叁』 我国还有很多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在外留学,不忘祖国,回国之后,呕心沥血

  1. 钱学森

  2. 钱三强

  3. 邓稼先

  4. 郭永怀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是“海归”

1946年,22岁的朱光亚随师友赴美考察。美国的高科技水平强烈刺激了他,他决定留美攻读,并顺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科研道路一帆风顺,没有让朱光亚忘记祖国,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更让他归心似箭。1950年初,朱光亚在返国途中联合51名旅美留学生起草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这样写道:“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这是一群海外学子对祖国的炽热思念,更承载着一代知识分子强国富国的崇高理想。

胸怀同样的思念与理想,邓稼先回来了,钱学森回来了,郭永怀回来了,程开甲、王希季、吴自良、姚桐斌……一批各领域才华横溢的杰出科学家,回到了迫切需要他们的祖国。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他们中许多人舍弃了海外已有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踏上归途。

钱学森为了回国,书籍和笔记本被没收,自己也被软禁数年;郭永怀在回国前当着众人的面,将十多年积累的未发表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姚桐斌、郭永怀、邓稼先等人回国后英年早逝,为祖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黄昆,物理学家,回国前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任职,已经在国际物理学界崭露头角。他与当代物理学大师玻恩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是该学科领域的第一部权威专著和标准参考文献。1951年,黄昆回到北京大学,成为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他荣获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徐光宪,化学家,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他创建的稀土分离理论和技术,使我国实现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提高了我国稀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他是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师昌绪,材料科学家,回国前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1955年,他冲破阻碍回到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此后,他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肝胆外科专家,他是马来西亚华侨,却成了新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是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吴良镛,建筑学家,1950年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毕业后,回国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他是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还有数学家吴文俊、气象学家叶笃正、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闵恩泽、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爆炸力学专家郑哲敏、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程开甲、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之一张存浩……

一个个名字,代表着一座座丰碑,祖国从来没有忘记。

『肆』 关于外国人为祖国争气的有哪些故事呢

2011年10月28日,顾诵芬为航空航天学院学生做学术报告

提起歼教-1、歼-8、歼-8Ⅱ……这几款在我国航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飞机,均由顾诵芬主持设计。顾诵芬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位中科院和工程院“双院士”,是著名的飞机设计大师、空气动力学家,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

他也是继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黄旭华之后,第五位获此殊荣的交大人。顾诵芬是交通大学1951届航空工程系本科校友。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天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自小立志保卫祖国蓝天

顾诵芬与飞机的缘分,开始于他的少年时代。顾诵芬的父亲顾廷龙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母亲潘承圭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1935年,顾诵芬5岁时父亲应邀去燕京大学任职,全家迁居当时的北平。1937年7月28日,日军轰炸中国二十九军营地,幼时的回忆里,漫天压得人睁不开眼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投下的炸弹都看得一清二楚,玻璃窗被冲击波震得粉碎”。那时,顾诵芬便立志要保卫中国的蓝天将来不再受外国侵略。就这样,航空报国之梦早早的便在他心中埋下了。

高中毕业后,顾诵芬报考了有航空专业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全部被顺利录取。最终,他选择就读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回忆在交大的岁月时,令顾诵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一时物理实验报告一定要按规则办,而且要一丝不苟地用英文书写,有的学生偷懒凑两个数据,被老师发现后要狠狠批评。后来,顾诵芬回忆说:“我在控制有效数字方面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即搞工程量尺寸,能量到多少只能写多少,不能胡乱加减。” 除此之外,在交大,英文的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以及口语训练都比较强,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基本上都是英文的。正是打好了基础,毕业后在工作中他受益匪浅。

顾诵芬与交大同窗学友合影(前排左三)

2008年,顾诵芬回母校参加航空航天学院成立典礼,并作为“特班”班主任为首届36名硕士生开讲第一课。2011年10月28日,在毕业60年之际,顾诵芬重回母校,为航空航天学院学生做学术报告。虽白发苍苍,站在讲台上的顾诵芬却精神矍铄。联结过往与未来的星海在他眼底展开,看见的是他嘴角藏不住的笑意,看不见的,是他心底为家为国为朝气蓬勃的后代展望的未来。

顾诵芬与母校之间的温情互动也是校园里的一段佳话。2011年,顾诵芬获颁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2018年9月,恰逢母校航空航天学院建院10周年暨航空学科83周年纪念,校长林忠钦为作为名誉院长的顾诵芬颁发学院建设“功勋奖”,感激他为国家和母校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的无私贡献。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作为一代大师,顾诵芬将一生奉献给祖国,一辈子都翱翔在蓝天。他不仅是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史的宝贵见证者和书写者,更是无数华夏儿女的精神楷模。

『伍』 中国‘稀土之父’指的是哪位科学家

中国的“稀土之父”指的是哪位科学家呢?不知道的话来和我一起看看吧:

【人物】徐光宪

『陆』 徐光宪是一个怎样的人

徐光宪(1920.11.7-2015.4.28),浙江绍兴上虞人,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1944年,徐光宪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3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9月,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副主任兼核燃料化学教研室主任;1980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部主任;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徐光宪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光宪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上虞

出生日期:1920年(庚申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2015年(乙未年)4月28日

职业: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

主要成就: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提出配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 改进和提出几种测量萃取常数的方法 建立新的串级萃取理论 提出原子价的新定义及其量子化学定义

代表作品:《物质结构》《稀土的溶剂萃取》等

人物生平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11月7日,徐光宪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兄妹7人中徐光宪最小,父亲徐宜况毕业于政法大学,在一所律师楼任职。

在上学之前,身为律师的父亲徐宜况已经开始用中国古代数学命题—“鸡兔同笼”以及中国国粹围棋来培养徐光宪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小光宪对下围棋产生了兴趣。

中学时期,徐光宪就读于绍兴稽山中学,曾获浙江省数理化竞赛优胜奖;此外,还曾受到过任教于上虞春晖中学的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李叔同(弘一法师)等著名前辈的熏陶。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9月,仅上了一年高中的徐光宪转入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级职业学校土木科就读。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杭州沦陷,徐光宪转学至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浙江工业大学前身)。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毕业于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毕业后,徐光宪和另7名同学被录取至“叙昆铁路”当练习工程员,没想到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徐光宪结合国家建设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在量子化学、配位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化学键理论和串级萃取理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20世纪50年代,徐光宪提出了配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60年代,他改进和提出了几种测量萃取常数的方法;70

『柒』 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谁贡献是什么生平怎样

徐光宪 造就中国稀土传奇

88岁高龄的徐光宪院士在量子化学和化学健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串级萃取理论等领域多达300万字的著述奠定了他在化学界的泰斗地位。他和他的研究群体使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几年从一个稀土“匮乏”大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并占据了国际市场80%的份额,造就了一个关于稀土的“中国传奇”。
1946年徐光宪到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化工系读研究生。此后,徐光宪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4月15日,徐光宪夫妇冲破阻碍,踏上了归国的征程。
他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该理论改变了稀土分离工艺从研制到应用的试验放大模式,实现了设计参数到工业生产的“一步放大”,引导了我国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的全面革新,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串级萃取理论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竞争中的地位,被国际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China Impact)”,影响十分深远。
1975年8月第一次全国稀土会议在京召开。徐光宪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串级萃取理论引起轰动。徐光宪的串级萃取工艺让世界突然发现:现在在这个领域的领头羊已经不再是昔日的美国、法国和日本了,而是中国。一排排看似貌不惊人的萃取箱像流水线一样连接起来。你只需要在这边放入原料,在“流水线”的另一端的不同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原来那种耗时长、产量低、分离系数低、无法连续生产的生产工艺被彻底抛弃了。
不久,他又和李标国、严纯华等共同研究成功了“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的一步放大”技术,传统的串级萃取小型试验被计算机模拟代替。现在的稀土生产已经人性化地变为了几个简单数据的输入。这项技术让国外同行惊讶不已。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由于我国单一高纯稀土大量出口,使国际单一稀土价格下降3至4倍, 原来曾经长期垄断稀土国际市场的一些国外稀土生产商不得不减产、转产甚至停产,影响十分深远。中国终于实现了由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大国、稀土出口大国的转变。
徐光宪和他的课题组获得了大量的荣誉。1978年,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奖励和荣誉证书;198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底,徐光宪院士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这是化学界首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

王忠诚 开创中国神经外科

王忠诚,1925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创始人之一。
上世纪50年代,王忠诚在我国开展脑血管造影新技术,提高了颅内病变的确诊率。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使造影的死亡率降至原来的1/10。率先在国内推广显微神经外科等多项现代技术;创立了“脑干和脊髓可塑性理论”,突破了手术禁区;创立了“脊髓缺血预适应”、“大型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等临床理论,极大地提高了神经外科疑难重症手术质量;带领中国神经外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做脑神经外科手术,双手不能有一点颤动,所以手术时要在椅子上坐稳。”他叮嘱着学生们。一位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大妈,左手颤得非常厉害,连衣服扣子自己都扣不上。博士生张建国在王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埋藏电极的方法给这位大妈成功地实施了手术。这种手术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会破坏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张建国说:“王教授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还有医德方面的,尤其是做人的道理。”
现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的吴中学博士也是王教授的学生,王教授经常对他说:“拿起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这句话始终鞭策着吴中学不懈地研究医术,在治疗脑动脉瘤方面他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王忠诚面对学生骄人的成绩,他说:“我可以放心地走下手术台了。”
王教授现在虽不再亲自做手术,但科研工作却从来没有停过,并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著书和育人上。从1998年至今已出版4部著作,发表17篇论文,在全世界医疗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王教授桃李满天下,在全国近1万名神经外科医生中,有近1/3是王教授指导出来的。近年来,他还组织讲学团到新疆、内蒙古、广州、泉州等地办讲座,诊治疑难病症,为当地培养研究生。
王忠诚是中国获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的第一人。由于他的杰出成就,1988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王忠诚“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光荣称号。
1990年,王忠诚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收入名人录。1990年、1991年,美国传记研究所两次将本年度“世界名人”称号授予王忠诚,并因他对中国神经外科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授予“杰出领导奖”、“国际公认奖”。

好像都是因为一生的贡献

阅读全文

与徐光宪创造中国冲击的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