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性模仿的积极意义在于

创造性模仿的积极意义在于

发布时间:2022-09-02 06:22:00

① 什么是运用创造性模仿的策略

中国有句成语叫"邯郸学步",说的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走路,最后却连自己回走路的方法也忘了,答只好爬着回去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模仿似乎是没有创造力的,但在创业过程中却是个例外,因为创造性的模仿已被人们证明是一种成功的策略。

创造性的模仿听起来好像是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创造性就是从无到有的发明,而模仿则恰好是它的反义词,但这两个同放在一起却是合适的。它描述了一种实质上是"模仿的策略"。创业者所作的恰恰是在重复别人已干过的工作,但之所以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是因为使用这策略的创业者比某项创新的当事人更能理解这项创新所代表的含义,更好地使用了这项创新活动。

最早而且最善于使用这项策略的是美国著名的IBM公司。普罗克特一甘布尔公司也常以此来保持其在肥皂、清洁剂、盥洗用品等市场上的地位。日本服部集团之所以能够以其成为世界之冠的精工表占领市场,也归功于这一创造性模仿的策略。

②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什么重要意义

发挥职来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自动企业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

(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应始终围绕“顾客”这一中心做文章。也就是说,企业应使其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让顾客满意。企业管理者是否遵从这一管理之“道”,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是企业的员工,因而企业员工的表现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状况。

(3)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

③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笔记

德鲁克对创新的分类有三:1.产品或服务的创新。  2.管理的创新,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如何更有效的是社会接纳的创新。 3.社会的创新,即市场,消费者行为和价值的创新。

新事业的 创业型管理需要具备四个要件 :2,需要有一个前瞻性的财务计划,特别是现金流和未来资金需求的规划。 3,建立一个最高管理团队。 4,创始事业的创业家必须设定自己的角色,工作范围,以及工作,角色的关系。

德鲁克提出的 创新来源的七大机遇 :1.意料之外的事件。 2,不协调的事件。 3,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4,产业和市场结构上的改变;5,人口统计数据; 6,认知,情绪 以及意义上的改变; 7,新知识,包括科学的和非科学的。

如果一个产业的运营方式正在发生迅速改变,那么这意味着,该产业的基本结构上的变化时机也已经成熟。

以认知为基础的创新必须从较小且非常具体的地方做起。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需要很长的间隔时间,这一特征并不仅仅局限于科技知识的创新,也同样存在于那些基于非科学和非技术性知识的创新中。换言之,知识变成可应用的技术,进而开始被市场接受,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在25-30年之间。

基于知识的创新的要求有以下三点:1,对所有必要的要素(无论是知识本身,还是社会,经济或认知方面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2,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3,需要学习并实践企业家管理--尤其是基于科学或技术知识的创新者。

聪明的创意是风险最大,成功几率最小的创新机遇来源。

成功的创新者左右大脑并用,他们既观察数字,又观察人的行为。他们先分析出要满足某个机遇所必需的创新,然后,他们走进人群,观察客户和用户,了解他们的期望,价值观和需求。

创新需要做的事情:1,有目标,有系统的创新始于对机遇的分析,而对机遇的分析则始于对创新机遇的来源进行彻底思考;2,创新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3,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就必须简单明了;4,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他们并不宏大,只是努力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而已;5,成功创新的目标事取得领导地位。如果某项创新从一开始就不以获得领导地位为目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具有足够的创新性,因而也不可能有所建树。所有企业家战略,都必须在某一特定环境中夺取领导地位,否则其结果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

创业的禁忌:1,不要太聪明。创新必须能由普通人来操作;2,不要过于多样化,不要分心,不要一次想做太多的事情,要专注。3,不要尝试为未来创新,要为现在进行创新。

成功的创新者都相当保守,他们不得不如此。他们不是专注于冒险,而是专注于机遇。

一般而言,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公司会举行两次经营会议:一次专注于问题的解决;一次专注于机遇的探讨。

新企业应该首先关注现金流,资本和控制。如果一个成长中的新企业显示出创造利润的迹象,这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因为利润只不过是一种用来平衡账目的会计手法而已。由于大多数国家都是依据这种虚幻的利润抽税,因此它反而造成了企业的负债和现金耗尽的局面,而非盈利。

新企业需要进行现金流分析,现金流预测和现金管理。

“孤注一掷”战略

孤注一掷战略,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家,通常是为了赢得一个新市场或新产业的领导地位。其目标不一定是马上建立一个大企业,但是这是它的最终目标,该战略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获取永久性的领导地位。该战略不仅限于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也可用此战略。孤注一掷战略通常要求其实施者拥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否则注定会失败,一般他瞄准的是建立一个新产业或是新市场。同时,该战略碧玺击中目标,否则一切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采用这种战略需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审慎的分析。它要求企业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必须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为之倾注全部努力。在创新已经成为一项成功的事业后,工作才真正开始,这时该战略需要大量和持续的努力来保持领导地位,否则它所做的一切就是为竞争对手创造市场。创新者必须比以前更努力的工作,并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创新努力,才能保持其领导地位。此外,企业还必须探索新产品的新用途,确定新的客户群,说服顾客试用新材料。更重要的是,完成该战略的企业家,必须在竞争对手能制造新产品之前,就淘汰自己的产品和工艺。对成功产品或工艺的后续产品的研制必须立即着手进行,而且必须投入与以前相当的努力和资源。 最后,该战略取得领导地位的企业家,必须有系统地下调其产品和工艺的价格。保持高价无疑为潜在的竞争对手撑起一把保护伞,无形之中助长了他们的竞争能力。

创造性模仿

它描述了一种本质为“模仿”的战略。企业家所做的事情,乃是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但这件事情又具有“创造性”。这是因为运用“创造性模仿”这一战略的企业家,比最初从事这项创新的人,更了解该项创新的意义。最早采用这一战略并获得极大成功的企业就是IBM。宝洁公司为获得并保持自己在肥皂,清洁剂和化妆用品市场中的领导地位,也广泛采用这一战略。该战略总是等到别人创造了新的事物,但还差一点火候的时候,才开始伺机行动。这样,在短时间内,这个真正的新事物就会完全满足顾客的需要,做顾客想要,并愿意为之付钱的工作。创造性模仿战略从此就为新产品设定了业界标准,并夺取市场。与“孤注一掷”战略一样,创造性模仿战略的目标也是成为市场或行业领袖,甚至控制整个市场或行业。但与前者相比,该战略的风险较小。因为在创造性模仿者开始行动之前,市场早已形成,人们已经接受了新企业。事实上,市场的需求往往远超过最初创新者的新产品的供应能力,市场的划分也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形成。而且等到这个时候,市场研究可以发现顾客购买的是什么,他们如何购买以及哪些价值能够满足他们,最初的创新者所遭遇的大部分不确定因素已经消失,或者至少能够被分析或者研究出来。

采用创造性模仿有几个前提要求:它需要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创造性模仿者并不是靠从最先推出新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者手中抢走顾客而赢得成功的,而是要服务于那些创新先驱者制造的,但没有提供服务的市场。创造性模仿战略是要满足一个已经存在的需求,而不是创造一个需求。采取此战略自然有它的风险,而且风险还很大。创造性模仿者为了试图规避风险很容易分散自己的力量,另一个危险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食物,对那些最后根本不会赢得未来市场 的创新进行模仿。

企业家柔道

首先瞄准的是占据一个稳固的滩头阵地。通常这个滩头阵地是那些已经获取领导地位的企业没有设防或不予以重视的环节。一旦战据了这个滩头阵地,也就是说一旦新进入企业拥有了一个适当的市场和较好的收入来源以后,他们就开始向另一片“海滩”进军,直至占领整个岛屿。

下列五种常见的坏习惯可使行业的新进入者成功地采用企业家柔道战略,与已有的实力强大的企业对抗,并获得业内的领导地位。

1,第一个坏习惯是美国俚语所称的"NIH"(Not Invented Here),意味“不是业界发明的”。这种自负会使一个企业或行业深信,除非是它们自己想到的,否则任何发明都不可能有什么价值。美国电子生产商对晶体管所采取的态度就是如此。

2,第二个坏习惯是眼睛只盯着那些能使公司获取高利润的客户。施乐公司采取的就是这种做法,这使得日本模仿者在复印机商有机可乘。施乐公司只把目光瞄准那些大客户,也就是那些肯花大价格购买高性能设备或大批量设备的大买家。虽然它并没有刻意去寻找他们,也没有向他们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说的具体些,施乐公司认为向这些人提供服务不合适。久而久之,这些小客户对施乐所提供的服务感到失望,因而纷纷转向竞争对手。 “撇脂”的做法违背了基本的管理和经济规律,而它所得到的惩罚就是丢失整个市场。 施乐尝到胜利的成果后就止步不前,安于现状。它的确获利颇丰,但过去的成就并不能保证公司今后可以以此生存。“撇脂”的做法就是企业试图以来过去的成就获取利润,一旦企业养成这个习惯,想改也难。这样,其他人就能通过企业家战略有机可乘。

3,第三个习惯更糟糕,就是迷信质量。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并不是生产商赋予的,而是由客户所发掘并愿意为之付钱购买的东西。具体来讲,客户只会对给他们有用,为他们带来价值的产品买单。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因素可以构成产品的“品质”。

4,第四个习惯就是与前述的“撇脂”和“质量”这两个坏习惯相关联,就是对“高价格”的错觉。“高价格”总会引来竞争对手。自19世纪早期法国萨伊和英国大卫·李嘉图以来的200年间,经济学家都认识到了除垄断外,获得高利润的唯一途径就是降低成本。企业企图通过高价格来获得较高利润的做法往往是自食其果,这种做法如同为竞争者撑起一把保护伞。

5,最后一个坏习惯就是追求最大化而不是最优化。

以下三种情况,运用企业家战略总能取得特别的成功。

第一种情况比较常见,就是原先确立领导地位的企业拒绝对意外的成功或失败时间采取任何举措,它们不是完全忽略它,就是将它摒弃门外。索尼公司就是再这种情况下抓住机遇。

第二种情况是施乐公司遇到的情况。一项新技术出现了,并且发展迅猛。但是,将它推向市场的创新者却以一个传统“垄断者”的姿态行事,他们利用自己的领导地位从市场"撇脂“,制定”高价格“战略。他们不知道,或许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 只有”仁慈的垄断者“,才能保住自己的领导地位。 一位“仁慈的垄断者”会在竞争对手降价之前就自行削减价格,而且,它会在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之前,就主动淘汰自己的旧产品,同时推出新产品。如果业界领导者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利用其领导地位提高价格或者利润率,那么任何一个使用 企业家柔道战略 的人都可以将其击倒。

最后一种情况是,当市场或者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采取企业家柔道战略也非常奏效。企业家柔道战略总是以市场为中心,并以市场为导向。使用企业家柔道战略,首先需要对所处的行业进行充分分析,要分析行业的生产者以及供应商关系,他们的习惯(特别是坏习惯)以及他们的政策。然后再研究整个市场,设法找到能取得最大成功,遭受最小抵制的突破口。企业家柔道战略亦要求一定程度的创新。一般而言,只是以低价格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是不够的。与“孤注一掷”和“创造性模仿”战略一样,企业家柔道战略旨在取得业界的领导地位,继而获得市场的控制权。但是,它并不是与原有的领导者展开正面交锋,或至少不会在原先的行业领导者意识到有竞争存在的领域展开竞争。相反,企业家柔道是“攻其软肋”。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孤注一掷“,”创造性模仿“和”企业家柔道“这三种战略。三种战略的目标都是夺取市场或产业的领导地位,甚至取得统治地位;而”生态利基“战略的目标则是取得控制权。前面的三种战略主要是针对企业如何在一小范围内获得实际的垄断地位,前三个战略都是竞争性战略,而”生态利基“战略旨在使企业免遭竞争和他人的挑战。以前三个战略而获得成功地位的企业最终会发展成为大公司,而且知名度很高,甚至家喻户晓;而采用成功的”生态利基:战略的企业是享有实惠,不图虚名,他们默默无闻。事实上,最成功的“生态利基”战略的整个着眼点就是尽量让自己显得不起眼。由于其产品已经成为某个程序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因此,无人愿意与它竞争。

以下,我们将讨论三种不同的“生态利基”战略,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局限性和风险。

收费站战略

当市场价格降低后,并不会使需求增加,这时候就适用于该战略。

从许多方面来看,收费站位置是企业最渴望获得的位置,但是,他又有几位严格的先决条件。首先,该产品必须是某个流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不使用该项产品的风险必须远远超过产品本身的成本。另外,它还必须是个真正的“生态利基”,也就是说它只容纳一种产品,而且又因它是又小又低调的,因此不足以招来其他竞争对手。

不过,这种收费站的位置很难找到。一般而言,它们只会在不协调的情况下(见第4章)才会出现。

收费站的位置也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和风险,基本而言,它是相当平稳的。一旦占据了这个生态利基,公司就不会有多大的发展。采用收费站战略的公司一旦达成了它的目的,公司就已经“成熟”了,它的发展速度只能与自己产品的最终用户的增长速度一样快,但是同样,它也可能迅速衰败。

专门技术战略

专门技术战略并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领域。在过去的十年中,不少私营贸易公司(其大部分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个相似的利基。

时机是建立专门技术利基的基本要素。 它必须要在一个新产业,新习惯,新趋势刚开始形成之时,就立刻开始行动。若要获得这种专门技术利基,往往需要一些新东西,或增加一些新东西,或者一种真正的创新。

专门技术战略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在新产业,新市场或新趋势形成的早期,就必须抓住实际,有系统的寻找有关专门技术的机遇,然后充分利用时间研发这一专门技术。第二个要点是,专门技术战略必须拥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技术。第三个要点是,采用专门技术战略的企业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必须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该战略的不足:首先,占据专门技术利基的厂商往往眼光狭隘,要保持它们的控制地位,公司就不能左顾右盼,必须直接专注于它们的狭窄的专业领域。其次,占据专门技术利基的厂商往往需要依赖他人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因此,这种产品和服务只能成为整个产品的组成部分而已。最后,对于占有专门技术利基的厂商而言,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它拥有的专门技术不再是独门秘诀,而变成一项普遍的技术。

在一个快速扩张的新技术,新产业或新市场中,它或许是最具优势的战略。 一旦企业获得并保持了这个位置,专门技术战略就可以避免竞争。在新技术,新产业或新市场中 ,专门技术战略提供了最高的成功几率和最低的失败风险。

专门市场战略

专门技术战略和专门市场战略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前者围绕产品或服务而建立,后者则围绕 市场的专门知识 而建立。除此之外,二者基本相似。

采用专门市场和采用专门技术战略有着同样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新趋势,新产业和新市场进行系统分析;需要做出一种特殊的创新贡献,哪怕只是一种新花样。

到目前为止,本书所讨论的企业家战略,其目的是推出一种创新。而本章所讨论的企业家战略,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本章所讨论的所有战略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 创造客户。 可以通过4种不同的方式达到目的:

1,创造效用;2,定价;3,适应客户的社会和经济现状;4,向客户提供所需的真正价值。

创造客户所需的效用

在创造效用的战略中,价格通常并不重要。该战略是否成功,应该看它是否复合顾客的需求,并且看它是否能回答:“对顾客而言,什么是真正的服务和真正的效用?”

创造效用的概念,就是依照顾客“自己的方式”去满足其需求和愿望。

定价

定价一定要符合消费者实际所购买的东西。所以,价格应该反映消费者真正得到的“价值”,而不是供应商的成本。

客户的现实情况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的好:”只有懒惰的生产商“。我们应该假设顾客都是理性的,只不过他们的现实情况与生产厂商的现实情况大相径庭。

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价值

我们知道,越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需要的效用,他们所看重的价值和他们所面对的现实情况,企业家战略的成功几率就越大。

我们需要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正如管理已经成为当代所有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无效的政策

一般人所理解的“规划”,实际上与企业家社会和经济格格不入。当然,创新确实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企业家精神也需要良好的管理。但是,从创新的定义上说,它必须分权,必须有自主权,必须具体而且要进行微观经济分析。创新最好是从小规模做起,一边实验一边灵活地进行。事实上,就整体而言,创新机遇只有越贴近具体事件,方可发现。创新机遇不会出现在规划者必须处理的大量事务性工作之中。相反,偏离常规的事务中,反而蕴藏着创新机遇。在意外事件当中,在不协调中,在杯子是半满和杯子是半空的这两种不同的认知当中,在程序的某个薄弱环节当中,我们都会找到创新机遇。等到偏离常规的事务可以用统计的方式表示出来,规划者可以察觉时,就为时已晚了。创新机遇不会随暴风雨来临,他们总是在徐徐微风中悄然而至。

社会创新的需要

在一个企业家社会中,有两个领域需要大量的社会创新。

1,第一个领域是制定政策以安置剩余劳动力。如美国的汽车工人,大部分集中在固定的20个县,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技术和社交能力,缺乏自信。另外就是英国“烟囱工业”的工人,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区或比利时波林内工业区的蓝领工人, 情况都大致相同。在20世纪,发达国家的教育和知识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工人这一群体却并没有从中受益。如果现有的经济能成为企业家经济,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2,第二项所需的社会创新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改革,但实施起来更加困难,那就是有组织,有系统地放弃已经过时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机构。美国的“日落法则”,规定政府机构或公共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除非重新修订,否则就自行废除。

新任务

我们极有必要对政策,态度,尤其是对优先顺序重新定位。无论是对机构还是对个人而言,我们都应鼓励他们养成灵活应变,永续学习并 视变化为正常和机遇的习惯

税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它对人们的行为影响很大,同时也是社会价值和优先顺序的象征。在发达国家中,税制对废弃陈旧事物的做法处以重罚。

一个企业家社会所需要的,是一套能够鼓励公司将资本从保护昨天的旧事物转变到创造明天的新事物的税制,而不是我们现行的阻止,甚至惩罚这种行为的税制。

我们还应该改进现行税制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减轻新企业和成长中企业最紧迫的财务问题--现金短缺。

日本人成功的一个“秘密”,就是政府鼓励资本形成过程中的“漏税”现象

企业家社会中的个人

④ 什么是模仿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人们能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模仿不但表现在观察别人的行为后立即做出的相同的反应,而且表现在某些延缓的行为反应中。模仿是动物和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如儿童在家庭中模仿父母的说话、表情;从电视中模仿演员的动作、服饰;从字帖上模仿前人的书法等。

(4)创造性模仿的积极意义在于扩展阅读:

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区别及其意义

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动物能模仿,但不会创造;模仿只能按现成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创造力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人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有明显的个别差异。有的人擅长模仿,而创造力较差;有的人既善于模仿又富有创造力。了解这一点对选拔和使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模仿力和创造力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常是先模仿,然后再进行创造。科研工作者先通过观察模仿别人的实验,以后才提出独创性的实验设计;学习书法的人先临摹前人的字帖,以后才创作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模仿也可说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

⑤ 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是模仿是否正确

您好。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呀,小时候在不会的情况下只能去看别人怎么做 一点一点的去积累
其一,社会模仿学习。大致有4种基本形式:
(1)即时的、完全的模仿或临摹。
如一个孩子说:“我妈妈出差了”,另一个孩子也说“我妈妈也出差了”。
(2)即时的不完全模仿。
如老师让孩子说“我要高高兴兴过六一儿童节”,儿童模仿成“我高高兴兴过儿童节”。
(3)延缓模仿,听到范句后不立刻模仿,隔一段时间后,在一定的场合中把范句或与范句接近的话复述出来。
如在班车上看到有的聋儿哭了,另一聋儿说“小朋友哭,不好”。
(4)选择性模仿或创造性模仿,即按照范句的句法结构,在新的情境中表述新的内容,这类模仿不是重复别人的原话,带有自己的创造性。
比如聋儿在外出的路上看到“塞车”的情景,就说“车排队”。
总的说来,模仿的发生往往受到儿童的言语技能的限制,对于超过他们技能的范型,或者表现为不能模仿,或者表现为不完全模仿。
事实上,儿童模仿语言的时间很长,除睡眠之外,几乎都有语言伴随着儿童生活的展开,只要儿童有兴趣和需要,模仿学习可随时随地发生。
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应经常采用示范、模仿和强化的策略,引发聋儿的创造性模仿学习。
其二,在加工信息中学习语义。
成人每天都要用语言向孩子传递各种信息,儿童通过加工有关的词语和语句,获得很多的知识,而形成有关概念,也理解和储存了一大批词汇。
例如我们有计划地向聋儿传递“猫”、“羊”、“狗”、“兔”的有关信息,聋儿在加工信息过程中有理解、有顿悟,就会有“动物”类的词汇的储存。
其三,在建构话语时学习。
儿童在每日的生活和做游戏、认知、交往活动中,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动觉信息以及个人的感受、愿望或需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和要求做出言语应答,语言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不断发生,语义、句法、语用和主体认知水平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同化”和“顺应”,这就构成了语言学习的内部动力或策略,促使儿童不断地进行尝试、调整。这里有“创造”,也有“错误”,但都会引发周围人的积极反馈。

⑥ 评价柏拉图模仿说

柏拉图是文艺史上对文艺和文艺家谴责最厉害的一个人,他的“模仿说”也必将导致对文艺的否定。他认为,存在三个世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世界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因而文艺是“摹本的摹本”。另一方面,柏拉图认为,文艺有巨大的感染作用,即“浸润心灵”,并把它称为“诗的魔力”,因而,他尽管将“模仿的诗”斥为“影子的影子”,但仍主张在起理想国中保留一部分“颂神的赞美好人的诗歌”。总的来说,他的观点是唯心的。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艺术诗模仿的观点,但却对其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改造,并建立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
首先是模仿的原因,他认为,模仿是人的天性,是人皆有的,不应该受到谴责,而且因其能给人知识,还应给其应有的地位;
其次,他还认为模仿尽管是对现实的模仿,但却比现实更高,而并不是像柏拉图一样给以否定;
对于模仿的特点,他认为文艺创作必须反映生活普遍性的观点,涉及到了文艺创作中的普遍性与个别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四,模仿的方法,他提出了三种方法,即模仿“过去有的或现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和“应当有的事”;
最后,在模仿的文艺的社会作用上,他除了继承柏拉图的“效用说”以外,还针锋相对的肯定了文艺的认识作用和快感作用。

⑦ 结合实际教学谈一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培养创造性人格的意义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在个体创造性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动力和监控的作用。只有具备创造性人格,个体才能不为各种环境因素所限制,坚持进行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个体,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会随时监控自己的活动过程,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技能,取得创造成就。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使创造教育得到全面的开展。

美国心理学家Terman从1921年起对智商在135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的成才情况进行跟踪研究。30年后,他从研究对象中选出800名男性,就其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结果,成就最大的一组成员的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等人格因素上与成就最小组的成员存在显著差异[1]。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两者的明显差异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

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原则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不是随意的,而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综合已有的大量的研究,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应该遵循如下五条原则:早期教育原则,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原则,自我教育和终生教育结合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一)早期教育的原则

发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早期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和意志训练等将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如果忽视或耽误了早期教育,将会给人格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也会影响到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早期教育可以追溯到婴儿期的抚养、幼儿期和青少年期的教育,甚至胎教。不同阶段的早期教育侧重点也不一样,例如,新精神分析学派特别强调早期的情感教育,而社会认知的培养和人生观的确定则主要是青年期的教育重点。

(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原则

教育的统一性原则认为,人们在教育思想上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充分地认识到教育与学习是一项广泛的社会活动,不仅是教师这类专业教育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家庭中的父母以及社会上的各类人和事,都可能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教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人物的人格水平都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另外,除了现实社会之外,历史上所记载的人和事、媒体、文学艺术作品等也会给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带来影响。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起来。如果三种教育的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冲突并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自我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原则

人格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终生的自我教育。教育的效益是以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为前提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不断地建构个体健全的人格结构。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如何能将他控转化为自控。一个过早中断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要求的人就不大可能建立起健全的人格结构。人格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重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为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会根据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生存系统中要素的改变进行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态度更新这些心理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民族的昌盛而奋斗。因此,实行人格教育必须坚持自我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原则,创造性人格特点的培养也必须坚持自我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人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没有雷同的。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关系中,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其突出特点就是主体性的凸现,这种凸现反映了每个主体不仅是作为社会或集体的主体,而且是作为个人的主体。每个人的人格都反映了他自身独特的与他人有所区别的人格特点。现代社会给每个人以选择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机会,这是每个人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如果我们不注意培养主体的创造性人格,不帮助他们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这样的个体在现代社会是很难发挥创造性,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在人格方面个体相互之间有些共同之处,这为我们找到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共同措施提供了可能。

(五)社会性原则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还必须遵循社会性原则。人是作为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在生产劳动、各种社会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人格的社会属性。任何一个个体的人格形成都是在生物因素的前提下,主要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个体的主观努力而形成的。社会性因素对个体形成创造性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们这个时代,进行个体的人格塑造,也必须自始至终贯彻这一原则,要设法利用个体周围的社会力量,去培养个体的创造性人格特点。

三、家庭及学校在创造性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主要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结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普遍形式越来越趋向于夫妻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在这种家庭形式中,家庭的经济、政治等功能已逐步为社会所取代,而教育功能则不断得到强化,内容也日益丰富。有关家庭持征、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期望、出生顺序对儿童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个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在创造性人格培养中发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智力、性格以及创造性人格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关键期”的概念,儿童的一些行为如果错过它们的“关键期”,就很难再在儿童身上出现。在对儿童的问题解决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幼儿解决问题的特点在于他们以自己特有的认知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早期的创造性的萌芽,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和培养。

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作为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环境条件,包括许多因素,如学校精神、班级气氛、教师特征、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风格、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等。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日常教学活动,教师本人的人格力量,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与奖惩,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等等。学校氛围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也非常重要,学生长期处于学校的一个整体氛围之中,长期受它的影响。此外,学生同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同伴既是自己行为的强化者,又是一个可以模仿的示范者,还是将自己行为同别人进行社会比较时的参照标准。

当然,培养创造性人格必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起来。如果两种教育的标准不统一,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冲突,增加混乱性,从而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四、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创造性人格培养

家庭和学校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性人格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家长和老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因为良好心理品质是创造性人格的基础。

首先是意志的培养。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和行为都是意志活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和行为中,意志的因素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在创造性活动中,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和困难需要去克服,目的性和方向性就表现得异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意志因素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创造性活动也就是复杂的意志活动。

第二是内部动机的培养。这是由心理学家阿玛拜尔提出的创造性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有无创造意识和创造意识高低是与内部动机紧密联系的。某些外力的作用引起创造意识活跃起来,这是外部动机的作用。与外部动机相比,人的内部愿望更为重要。外部动机要发生作用,必须转化为人的内在需要,如果外部压力没有变成个人的愿望,创造意识不可能活跃起来。

第三是培养自信。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一种对自己认可、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自信心是个体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识,它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自信的人,坚信自己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正确性,并坚信自己—定会取得成功。从事创造性活动尤其需要自信。

第四是心理安全这一心理素质的培养。Rogers提出心理安全这个概念,是针对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所必需的条件表达出他的理解。个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其创造性人格的发展,而心理安全是内部环境的核心内容。

为了说明心理安全,罗杰斯用农夫和种子的关系来打比方。虽然农夫不能使种子生长,但它可以提供培育种子的条件,允许种子发展它自己的潜能。同样的,教师、专家以及其他希望促进人的发展的人们都能够建立心理安全的条件,允许个体发展。心理安全与三个过程相联系:接受个体,减少对个体的外部评价,以及对个体的移情理解。其中,无条件地接受个体是心理安全的核心[2]。

最后是涌流(flow)这一心理素质。Csikszentmihalyi认为,涌流指一个人对某一项活动的专注状态,这种专注状态使这个人完全不在乎其他任何东西;对活动本身的体验就是如此地令人愉快,以致从事这项活动纯粹是为了享受这项活动带来的愉悦,甚至不惜为此付出代价[2]。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这里有几条具体的建议:每天带着一个要追求的特殊目标;把事情干好,它会令人开心;为了能保持欣赏事物的态度,需要增加事物的复杂性[3]。

(二)尊重和鼓励个体的个性和特点

任何创造性活动的成功与否都受个体个性的极大制约,个体具有创造性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具有创造的个性。个体的个性和特点是个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

具有高创造性的个体往往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点,而这些个性特点在传统的教育中通常是不被重视,甚至是不受欢迎的。但是,任何一项创造活动都是对已有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因此,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和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鼓励个体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积极思考并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怀疑、反驳甚至否定前人的理论,要给他们发挥自己特点的机会。只有这样,个体才会敢于质疑,乐于求异。有利于发展个体的创造性特点。

(三)正确运用评价机制

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儿童也非常重视父母对其的评价。因此,父母及教师应慎用评价手段,使自己的评价有利于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坚持以正评价为主。正评价即正面的表扬、鼓励等评价方式,负评价则是指批评、指责等评价方式。正评价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对个体的心理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个体各方面表现较好,达到父母和教师的要求时,正评价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当个体遭遇挫折、失败,出现错误时,父母和教师还能否进行及时的鼓励,此时的正评价最能给个体鼓舞,使他们恢复自信。父母和教师应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适度的评价。行为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期望值”,若父母和教师的评价等于“期望值”,则效果一般;若评价小于“期望值”,则效果差;若评价略大于期望值,效果最好,能使其发挥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所以,父母和教师既不要吝啬对个体的表扬鼓励,也要避免“过度的表扬”,使评价能恰如其分,真正有效地激励他们,形成恰当的自我认识。

(四)营造创造氛围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一般有三种方式:压制型、溺爱型和民主型。压制型和溺爱型不能调动孩子自主性,易使孩子依赖、顺从、无主见、创造水平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可激活孩子的创造动机,让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其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人格。因此,在家庭中创造民主气氛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父母的权威自古就受到颂扬,父母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人格就应该民主地对待孩子,只有这样儿童才会积极地和父母交流,父母才能发现孩子创造思想的闪现并加以挖掘和培养,才能使孩子成为独特而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

营造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这就对教师这一角色提出了要求。学校是以教师为主轴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人格品质的场所。教师应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视为创造性活动。要想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勇于创新。其意义在于,首先,教师将教育教学活动视为创造性活动,正是认清了教育的本质,立足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活力所在,这样的教育才可能达到培养新时代创造型人才的目标。其次,教师是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品质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勇于和善于创新的教师将以最具号召力的榜样,带动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⑧ 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未来有哪些影响

创造意识是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起点,也是让孩子进行新奇、搞怪或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表达他们意识的最好方式。因为肢体运动和大脑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不仅可以锻炼肢体,还可以开发大脑的创造力。论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有创造性思维的孩子喜欢探索、评论和尝试一些东西。

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即使在父母眼里是虚无缥缈的,如果父母引导而不是否定,也会激发孩子思考,在思考中找到成就感和幸福感。论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发展儿童创造力是儿童发展的主要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孩子们的第一个游戏从模仿开始。随着孩子对游戏模式熟悉程度的提高,为了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创造性地设计游戏情节或者自己制作玩具,让游戏更有意义。

⑨ 创造性及其培养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竞争的现代信息社会,一个民族能否创新,涉及到民族的存亡,当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在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力和创造性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说是抓手和桥梁”。
创造性思维区别于“再生性思维”。它是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是用新方式处理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三个主要特征。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科学。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数学可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迎接新技术发展的到来都是十分必要的。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个新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特别结合数学学科特有的思维特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值得每位数学教师去研究和探讨。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是借助于知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同时人们所获得的知识要经过思维的“过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构筑知识结构,掌握基本技能,学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处理具体问题时思路的畅通、贯通及变换打好基础。可见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是局限于大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简单的累积,而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可以作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思维主要采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智能的发展。直觉思维能力是科学创造的触媒,是人的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志,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推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推测能力及对抽象内容作形象比喻能力的培养。这些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数学美感教育,由于学生的数学修养有限,不能够自觉地将数学作为审美对象,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要自觉地揭示数学美,做好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促进学生形成数学美感。教师还可以通过刻意求美来引导探求方程的化简,为学生作出审美示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其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审美意识。 还要鼓励学生从数学美的角度出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审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意识,增强数学美感。
高科技在飞速发展,只有模仿、跟随、术而不作不行,当今世界的经济正在迅速走向知识经济,创造性的活动正在逐步取代重复性的,模仿性的,非创造性的活动。当今的时代是用未来设计现代的时代,只凭过去的经验办事,是以自然经济为特点的小生产的思维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需要,必须换以创造为最突出特点的现代化的、科学化的思维方式。
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独立实验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对学好数学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起很大作用。国外一研究机构曾调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成长道路。发现他们的知识20%是在学校获得的,80%的知识则是在离开学校后经过自学获得的。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紧紧围绕“学思结合”的自学途径,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而必须让学生有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观察提出问题,把实际发生的现象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经过反复思考琢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去探索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和了解探索真理的途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颖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出超出已掌握知识范围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不畏艰难、勇敢坚强的品质和冒

⑩ 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表现形式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下面我为你整理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希望能帮到你。

创新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创新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怎样具体地去进行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诀窍在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看待和处理事物、问题和过程。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思维。

理论一般可理解为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理论思维是指使理性认识系统化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在实践中应用很多,如系统工程就是运用系统理论思维来处理一个系统内和各个有关问题的一种管理方法。钱学森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创新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又如,有人提出“相似论”,也是科学理论思维的范畴,即人见到鸟有翅膀能飞,就根据鸟的翅膀,鸟体几何结构与空气动力和飞行功能等相似原理发明了飞机,有的也称“仿生学”。还有在企业组织生产中,也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理论思维。因此说,理论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因此,为了把握创新规律,就要认真研究理论思维活动的规律,特别是创新性理论思维的规律。

(二)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叫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是指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而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围等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的思维。多向思维的概念,最早是由武德沃斯于1918年提出,以后斯皮尔曼、卡推尔作为一种“流畅性”因素而使用过。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智力结构的三维模式”中,便明确地提出了发散性思维,也即是多向思维。他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它的特点一是“多端”,对一个问题可以多开端,产生许多联想,获得各式各样的结论;如怎样将梳子卖给和尚?二是“灵活”,对一个问题能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如:如果第二次龟兔赛跑兔子又输了,原因可能是方向相反,还可能是前面有条河等等。三是“精细”,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四是“新颖”,答案可以有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新颖不俗。在上世纪50年代后,通过对发散性思维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发散性思维的流畅度(指发散的量)、变通度(指发散的灵活性)和独创度(指发散的新奇成份)三个维度,而这些特性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人的多向性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而提高的,其要点是:首先,遇事要大胆地敞开思路,不要仅仅考虑实际不实际,可行不可行,这正如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所说:“你考虑的可能性越多,也就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诀窍。”其次,要努力提高多向思维的质量,单向发散只能说是多低水平的发散。其三,坚持思维的独特性是提高多向思维质量的前提,重复自己脑子里传统的或定型的东西是不会发散出独特性的思维的。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为自己提出一些“假如……”、“假设……”、“假定……”等,才能从新的角度想自己或他人从未想到过的东西。

(三)侧向思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解决不了问题或虽能解决但只是用习以为常的方案时,可以用侧向思维来产生创新性的突破。具体运用方式有以下三种:

(1)侧向移入。这是指跳出本专业、本行业的范围,摆脱习惯性思维,侧视其他方向,将注意力引向更广阔的领域或者将其他领域已成熟的、较好的技术方法、原理等直接移植过来加以利用;或者从其他领域事物的特征、属性、机理中得到启发,导致对原来思考问题的创新设想。鲁班由茅草的细齿拉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威尔逊移入大雾中抛石子的现象,设计了探测基本粒子运动的云雾器等。大量的事例说明,从其他领域借鉴或受启发是创新发明的一条捷径。

(2)侧向转换。这是指不按最初设想或常规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转换成为它的侧面的其他问题,或将解决问题的手段转为侧面的其他手段等等。这种思维方式在创新发明中常常被使用。如在“网络热潮”中,兴起了一批网络企业,但真正最终赢利的是设备提供商,如思科等企业。

(3)侧向移出。与侧向移入相反,侧向移出是指将现有的设想、已取得的发明、已有的感兴趣的技术和本厂产品,从现有的使用领域、使用对象中摆脱出来,将其外推到其他意想不到的领域或对象上。这也是一种立足于跳出本领域,克服线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如将工程中的定位理论用在营销中。总之,不论是利用侧向移入、侧向转换还是侧向移出,关键的窍门是要善于观察,特别是留心那些表面上似乎与思考问题无关的事物与现象。这就需要在注意研究对象的同时,要间接注意其他一些偶然看到的或事先预料不到的现象。也许这种偶然并非是偶然,可能是侧向移入、移出或转换的重要对象或线索。

(四)逆向思维。

哲学研究表明,任命事物都包括着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同时与其正反两个方面打交道,只不过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养成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即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想问题,便能得出一些创新性的设想。如管理中的“鲶鱼效应”、需改变传统的“对固定路径的依赖”。

逆向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那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批判性。逆向是与正常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2)新颖性。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而产生认识的心理过程,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的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过程。联想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的思维本能。由于有些事物、概念或现象往往在时空中伴随出现,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某种对应关系,这些联想由于反复出现,就会被人脑以一种特定的记忆模式接受,并以特定的记忆表象结构储存在大脑中,一旦以后再遇到其中的一个时,人的头脑会自动地搜寻过去已确定的联系,从而马上联想到不在现场的或眼前没有发生的另外一些事物、概念或现象。联想的主要素材和触媒是表象或形象。表象是对事物感知后留下的印象,即感知后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有个别表象、概括表象与想象表象之分,联想主要涉及前两种,想象才涉及最后一种。按亚里斯多德的三个联想定律———“接近律”、“相似律”与“矛盾律”,可以把联想分为相近、相似和相反的三种类型,其他类型的联想都是这三类的组合或具体展开。

(1)相近联想。这是指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到与它在时间相伴或空间相接近的事物或现象的联想。

(2)相似联想。这是指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到与它在外形、颜色、声音、结构、功能和原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其他事物与现象的联想。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些联系不仅仅是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联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性的联系。如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与企业成长阶段的“瓶颈”;“狐借虎威”与“品牌联盟”;战场上的战术与商场竞争中的策略等。相似联想的创新性价值很大。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人们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认识越来越多,极大地扩展了科学技术的探索领域,解决了大量过去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利用相似联想,首先要在头脑中储存大量事物的“相似块”,然后在相似事物之间进行启发、模仿和借鉴。由于相似关系可以把两个表面上看相差很远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普通人一般不容易想到,所以相似联想易于导致创新性较高的设想。

(3)相反联想。这是指由一个事物、现象的刺激而想到与它在时间、空间或各种属性相反的事物与现象的联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放大想到缩小等等。相反联想与相近、相似联想不同,相近联想只想到时空相近面而不易想到时空相反的一面;相似联想往往只想到事物相同的一面,而不易想到正相对立的一面,所以相反联想弥补了前两者的缺陷,使人的联想更加丰富。同时,又由于人们往往习惯于看到正面而忽视反面,因而相反的联想又使人的联想更加多彩,更加富于创新性。

(六)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就是依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选择、分析、综合,然后加以艺术塑造的思维方式。它也可以被归纳为与传统形式逻辑有别的非逻辑思维。严格地说,联想只完成了从一类表象过渡到另一类表象,它本身并不包含对表象进行加工制作的处理过程,而只有当联想导致创新性的形象活动时,才会产生创新性的成果。实际上,联想与形象的界限是不好划分的,有人认为可以把形象看成是一种更积极、更活跃、更主动的联想。形象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形象,其具体物质特征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作为同一种思维方式,又有下面一些共同特点:

(1)形象性。这是形象的明显的特点。人们通过社会生活与实践将丰富多彩的事物形象储存于记忆中形成表象,成为想象的素材。想象的过程是以表象或意想的分析和选择为基础的综合过程。想象所运用的表象以及产生的形象都是具体的、直观的。即使在研究抽象的科学理论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想象把思想具体化为某种视觉的、动觉的或符号的图像,把问题和设想在头脑中构成形象,用活动的形象来思维。如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时,就利用“火车”、“电梯”、“引力定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抽象的理论或概念在思维过程中往往带有僵硬性,它的内容变化比较缓慢,常适应不了新的问题变化的要求。同时,在思维中概念的运演也要受逻辑框框的束缚,而直观的形象在思维过程中较概念更灵活、较少有保守性。

(2)创新性。形象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因为它可以加工表象,多样式性的加工本身就是创新。如人们可以按主观需求或幻想分解或打乱表象、抽象、强化表象等。由于形象带有浓烈的主观随意性和感情色彩,所以就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创新性。

(3)概括性与幻想性。运用形象的思维活动并不是一种感性认识形式,而是具有形象概括性的理性认识形式,是由感性具体经过一系列的提炼和形象运演来进行的。与概括性互补的是形象中包含的猜想与幻想成份。它们是一种高于感知和表象的崭新意识活动。它更能在不确定情况中发挥人们创新性探索的积极性,有助于突破直接的现实感性材料的局限。

创造性思维的概述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对领导活动而言,其表现在社会发展处于十字路口,为职业经理作出重大选择等。这是狭义上的理解。从广义上讲,创造性思维不仅表现为作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广泛存在于政治、军事决策中和生产、教育、艺术及科学研究活动中。如领导工作实践中,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职业经理可以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的事,敢于突破原有的框架,或是从多种原有规范的交叉处着手,或是反向思考问题,从而取得创造性、突破性的成就。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实现了知识即信息的增殖,它或者是以新的知识(如观点、理论、发现)来增加知识的积累,从而增加了知识的数量即信息量;或者是在方法上的突破,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实现了知识即信息的新的功能,由此便实现了知识即信息的结构量的增加。所以从信息活动的角度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实现了知识即信息量增殖的思维活动。

阅读全文

与创造性模仿的积极意义在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
志诚商标公司上班 浏览:160
出租土地使用权的税率 浏览:139
日本商标注册多少钱 浏览:75
商标注册证天猫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