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学家偶然发现真理50个例子
1\弗莱明是英国科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 弗莱明当军医的时候,看到很多战士因为伤口感染细菌而痛苦地死去,决心找到一种药物,来治疗因细菌引起的疾病。
<br> 在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种神奇的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他和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而获得的成功。
<br> 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2,1895年11月8日,星期五,这天下午,伦琴像平时一样,正在实验室里专心做实验。他先将一支克鲁克斯放电管用黑纸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把房间弄黑,接通感应圈,使高压放电通过放电客,黑纸并没有漏光,一切正常。他截断电流,准备做每天做的实验,可是一转眼,眼前似乎闪过一丝绿色荧光,再一眨眼,却又是一团漆黑了。刚才放电管是用黑纸包着的,荧光屏也没有竖起,怎么会现荧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观察这种神秘的荧火,形成习惯,产生了错觉,于是又重复做放电实验。但神秘的荧光又出现了,随着感应圈的起伏放电,忽如夜空深处飘来一小团淡绿色的云朵,在躲躲闪闪的运动。伦琴大为震惊,他一把抓过桌上的火柴,“嚓”的一声划亮。 原来离工作台近一米远的地方立着一个亚铂氰化钡小屏,荧光是从这里发出的。但是阴极射线绝不能穿过数厘米以上的空气,怎么能使这面在将近一米外的荧光屏闪光呢?莫非是一种未发现的新射线吗?这样一想,他浑身一阵激动,今年自己整整50岁了,在这间黑屋子里无冬无夏、无明无夜地工作,苦苦探寻自然的奥秘,可是总窥不见一丝亮光,难道这一点荧光正是命运之神降临的标志吗?他兴奋地托起荧光屏,一前一后地挪动位置,可是那一丝绿光总不会逝去。看来这种新射线的穿透能力极强,与距离没有多大关系。那么除了空气外它能不能穿透其他物质呢?伦琴抽出一张扑克牌,挡住射线,荧光屏上照样出现亮光。他又换了一本书,荧光屏虽不像刚才那样亮,但照样发光。他又换了一张薄铝片,效果和一本厚书一样。他再换一张薄铅片,却没有了亮光,——铅竟能截断射线。伦琴兴奋极了,这样不停地更换着遮挡物,他几乎试完了手边能摸到的所有东西,这时工友进来催他吃饭,他随口答应着,却并未动身,手中的实验虽然停了,可是他还在痴痴呆呆地望着那个荧光屏。现在可以肯定这是一种新射线了,可是它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暂时又该叫它什么名字呢?真是个未知数,好吧,暂就先叫它“X射线”。
例子好多.. 瓦特小时侯偶然的发现水热后会发生壶盖振动现象的原理,为其以后发明蒸汽机提供了事实依据
⒉牛顿在树下休息时一只苹果落在他头上,随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⒊魏格纳的在一次生病是无意看到了世界地图上南美洲一块突出部分正好和非洲的几内亚湾能够对应,之后又发现了南美洲每一出凹凸部分,非洲那里都有一块对应的,从而有了大陆漂移学
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在洗完澡放水是发现水的的旋涡总是向左转,也就是逆时针,从而联想到了地球自转,并判断北半球的台风逆时针转和洗澡水的旋涡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南半球正好相反,是顺时针的,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旋涡
⒌奥地利的一名医生偶然一次发现儿子在睡觉是眼珠子转动了起来,他把儿子叫醒,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随后他又观察了许多了,答案都是如出一辙,接着他写了论文说:当睡者眼珠转动时,表示他在做梦
⒍火药.炼丹师在无意中将蜂蜜(受热后变成炭),硝石,硫磺合在一起烧,然后......大家都知道会怎么样
B. 很多科学发明都是偶然发现或者是玩耍中产生的,这样的有哪些
微波
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工程师珀西·斯宾塞又是一位著名的电子学奇才。1945年斯宾塞正在测试用于雷达装备的微波辐射器(磁控管)时,突然感觉西裤的口袋里有点不对劲,甚至听到了咝咝的声音。斯宾塞停下手里的工作,结果发现是它口袋里装的一块巧克力融化了。他猜可能是磁控管发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由此他立刻意识到也许可以把微波应用到厨房烹饪上,于是微波炉诞生了,这种厨具真可谓是全球的小吃爱好者和单身汉们的大救星。
.糖精
1879年,当时正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验室工作的伊拉·莱姆森和康斯坦丁·法赫伯格回家吃饭,正吃着吃着,他们突然停了下来。法赫伯格饭前忘了洗手,大部分化学家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因此身亡,但是法赫伯格却意外地发现了人造甜味剂——糖精。关于这一发现,他们二人共同发表了论文,但是糖精的专利上只有法赫伯格的名字,他竟偷偷申请了糖精的专利。后来莱姆森说:“法赫伯格是个无赖,让我的名字跟他的一起出现,简直令人作呕。”
填充式玩具
1943年,海军工程师理查德·詹姆斯正在想办法用弹簧固定船上的灵敏器械,不让它们摇晃,他随意用手敲了敲一个原型。结果这个东西并没摔倒在地上,而是轻轻向上弹起,然后恢复原状。这种弹簧变成了很多人孩提时代的玩具。每年全球销量3亿个。
橡皮泥
橡皮泥在成为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以前,它的最初设计目的是作为清洁产品。它第一次进入市场的形象是作为肮脏壁纸的清洁物。这一发现拯救了即将破产的Kutol Procts公司,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清洁效果有多么好,而是因为小学生们开始用它制作圣诞装饰物。该公司去掉橡皮泥里的清洁剂成分,加入颜料和好闻的气味,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种玩具,这一改变让这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有时候在别人没注意到你以前,你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聪明。
强力胶
1942年,伊斯曼-柯达实验室的哈利·库弗发现他发明的一种物质——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并不像他希望的那样适合用在一种新的精确标尺上,因为它碰到什么就会粘住什么。他很快把这给忘了。6年后,库弗在检查为飞机驾驶舱盖进行的一项试验性新设计时,他再次证明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像以前一样没用。不过这次他注意到,这种物质不用加热就能产生很强的粘性。库弗和他的科研组在实验室里把粘性不同的物体拼接在一起,他们意识到他们终于为这样东西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为这项发明申请了专利,1958年,即距离他第一次被粘住16年后,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开始上架销售。
聚四氟乙烯
下次你再做简单方便的煎蛋时,一定要感谢化学家罗伊·普朗克特,1938年他在无意中发现了聚四氟乙烯。普朗克特本希望能生成一种新型碳氟化合物,他返回实验室,查看他在冷冻室里进行的一项试验。他检查一个本应该充满气体的容器,结果发现气体都已消失了,仅在容器壁上留下一些白点。普朗克特对这些神秘的化学物非常感兴趣,又开始重新做实验。最终这种新物质被证实是一种奇特的润滑剂,熔点极高,非常适合使用在军用设备上。现在这种物质被广泛应用在不粘锅上。
酚醛塑料
1907年,虫漆被广泛用作早期电子装置(收音机和电话等)内部的绝缘材料。这种材料很好,不过虫漆是用亚洲甲虫粪便制成的,也不是给电线绝缘的最廉价或最简单的方法。比利时化学家利奥·贝克兰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常被称作酚醛塑料。这种塑料可以压制成各种形状、染成各种颜色,而且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变形,且很耐磨,这些优点使它成为制造商、珠宝商和工业设计者的新宠。
心脏起搏器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副教授威尔森·格雷特巴奇认为,他可能已经毁掉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他不是把一个1万欧姆的电阻器用在心脏记录原型物上,而是用了1兆欧姆的。结果这个电路产生的信号跟人类心跳非常一样。格雷特巴奇立刻意识到,这个精确的电流也许可以调控脉搏,使因病减弱的心跳重新恢复正常。在这以前,起搏器都是像电视机一样大,是临时性在患者身体外侧使用的。现在的心脏起搏器非常小,甚至可以植入到患者的胸腔内。
粘扣带
瑞士工程师乔治·德·梅斯特拉尔在发明粘扣带的过程中,狗狗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一天梅斯特拉尔带着他的爱犬到森林里打猎,回来时发现狗狗身上沾了很多芒刺。稍后梅斯特拉尔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是芒刺上的小“倒钩”让它结结实实地粘在织物和动物毛上。在尼龙诞生以前,他用各种织物进行了多年研究。20年后美国宇航局也特别喜欢粘扣带。
X光
X光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因此人类无法生成它。就连科学家发现X光,也非常偶然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正在进行一项试验,该试验涉及到阴极射线,当时他发现房屋对面的一张荧光纸板被点燃了。一个厚遮掩物一直放在他的阴极发射器和有辐射的硬纸板之间,这说明有光粒子穿过遮挡物。非常吃惊的伦琴很快发现,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放射物可以产生清晰图像,第一张X光照片是伦琴妻子的手部骨骼。
C. 哪些发明是科学家们机缘巧合下才发明出来的
很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下才发明的,比如法拉第发明的电,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但是所有的机缘巧合都是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上的。
D. 有哪些伟大的发明是科学家无意间发现的
微波炉、万能胶、青霉素、橡胶、安全玻璃,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东西都是偶然发明的.如今,这些发明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只要问一问这些东西的发明者,你便明白有时运气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多重要.
1.微波炉
微波炉
发明微波炉的人
微波炉最早的名称是“爆米花和热团加热器”(Popcorn and Hot Pockets Warmer),它的发明纯属偶然,源自一个武器研发项目.微波炉的发明者是美国自学成才的工程师珀西·勒巴朗·斯宾塞(Percy LeBaron Spencer),二战爆发后,他在一家公司从事雷达技术开发.这项技术在当时听起来很像具有科幻色彩,其实只是一种具有探测功能的磁电管,可以发射高强度辐射光束.
显然,就像身边朋友给他起的外号,斯宾塞喜欢吃甜食.他或许还是个奇怪的盲目崇拜者.一天,他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一块巧克力棒粘在了短裤上.斯宾塞注意到,当他运行磁控管时,裤子上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一般人可能认为,是他身上的体温降巧克力融化,斯宾塞没有按照这种逻辑思维去判断这件事,相反,思维敏捷的他给出了一个更为科学的解释:肉眼看不见的辐射光线“将其煮熟了”.
事实上,在场大多数军事专家可能就梦想将这些射线应用到战场上.但是,同科学史上每一位发明家一样,斯宾塞对他的发现充满了好奇,将其作为一种新奇事物看待.他利用这种装置让鸡蛋爆裂,还去烤爆米花.
斯宾塞继续实验磁电管,最后,他用箱子将其包装起来,作为一种烹饪美食的新工具推向市场.最早上市的微波炉大约有6英尺(约合1.8米)高,重达750磅(约合340公斤),做必须用冷水冷却.在之后的岁月里,技术人员不断缩小微波炉的尺寸,今天,微波炉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万能胶(Krazy Glue)
万能胶(Krazy Glue)
万能胶的发明还要追溯到1942年.发明者哈里·库弗(Harry Coover)博士当时供职于伊斯曼柯达公司,这是一家享誉全球的照相机及相关产品的知名企业.库弗博士的工作是隔离一种透明塑料,使武器瞄准器的精度更高.在二战期间,这种材料的用途很大.有一段时间,库弗非常沮丧,因为这种称为氰基丙烯酸酯的材料粘性太强了.
有一次,库弗一气之下将氰基丙烯酸酯扔到了窗外,接着继续挥汗如雨进行实验.此时,库弗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已发明了有史以来粘性最强的万能粘合剂之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库弗用在瞄准镜上的功夫其实白费,因为美国两颗原子弹结束了这场战争,原子弹的爆炸辐射范围如此之广,根本不需要瞄准.
几年以后,库弗重新获得了本属于他的发明,体会到失而复得的狂喜.有人认为或许是库弗注意到过去盛放氰基丙烯酸酯的容器仍旧粘在垃圾桶底部,他想尽一切办法也不能将其取下来,这样,才发现了这种材料的神奇之处.1958年,库弗终于说服老板相信氰基丙烯酸酯蕴含的市场潜力,不久后柯达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伊斯曼910”(Eastman 910)的胶水.
柯达绞尽脑汁去宣传这款产品,公司有人出了一个主意:用吊车将一辆轿车吊在街道上空,让人们误以为是使用“伊斯曼910”的结果.这一招果然收到奇效,人们将这种胶水称为“Krazy Glue”.“Krazy”其实是借用英文“疯狂”(crazy)的意思.“伊斯曼910”早期的广告宣传语是,“记住,在它完全在管子上凝固前,你只能用一次!”时至今日,万能胶仍是畅销产品.
3.硫化橡胶(Vulcanized Rubber)
硫化橡胶(Vulcanized Rubber)
开发出一种坚实耐用足以承受街头飙车和飞车追逐的橡胶,可不像现在一些人想象的那般轻而易举
如果你知道制造轮胎的橡胶是查尔斯·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发明的,你或许并不感到吃惊,毕竟他是这个名单中首位名字与最终发明有联系的人——因为“库弗胶水”(Coover Glue)听上去更像是一种可憎的节育工具.在汽车刚发明出来的那个年月,开发出一种坚实耐用足以承受街头飙车和飞车追逐的橡胶,可不像现在一些人想象的那般轻而易举.
事实上,如果说有谁本应该放弃他一生的梦想,那么这个人就是古德伊尔.古德伊尔曾在监狱度过了一段时间,身边朋友一个个离去而去,他的几个孩子也都过着饥肠辘辘的日子.尽管如此,他仍在不知疲倦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那是19世纪30年代,一个饥寒交迫的动荡年代.最初,古德伊尔对原始橡胶经过两年的研究,仍毫无成果,迫于生活压力,只好领着一家老小搬到一个废弃的工厂居住.
正是在这个工厂,古德伊尔获得了重大突破:他采用酸性物质消除橡胶的粗糙表面,令其变得坚实耐用.然而,在政府购买了150个由这种橡胶制作的邮袋后,这种袋子就没有再卖出去.它们都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古德伊尔再次陷入到孤立无援的绝境.终于,在1839年,好运降临到古德伊尔的头上.
那一年的某一天,在计算等式再次失败后,失落的古德伊尔独自一人走进一个杂货店.见到这位不修边幅的倒霉蛋,人们像遇见新奇的动物一样驻足观看,并对古德伊尔大加嘲笑.一怒之下,古德伊尔挥舞起拳头,他身上带着的一块橡胶此时恰好掉到滚烫的炉子里.古德伊尔在查看了烤焦的橡胶残骸后,他意识到自己终于发现了制造耐用、不受气候影响的橡胶的方法.从古德伊尔的事例,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含义.古德伊尔的“轮胎帝国”由此诞生了.
4.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的发明者、法国人爱德华·贝尼迪库斯(Edward Benedictus)是个样样皆通,样样稀松的人
安全玻璃是用于汽车和建筑物上的一种玻璃,具有良好的保障人身安全性能,几乎随处可见.按照常识,安全玻璃破碎时不会形成有尖锐棱角的颗粒,碎片也不飞溅,从而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安全玻璃的发明者、法国人爱德华·贝尼迪库斯(Edward Benedictus)是个样样皆通,样样稀松的人.在幸运地发明安全玻璃前,贝尼迪库斯已是个有着四重身份的名人——画家、作曲家、作家和化学家.
一天,贝尼迪库斯像克劳西欧探长一样,不小心将一个实验用的烧瓶从架子上碰落,听到它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听到破碎声时发出的惊讶).贝尼迪库斯顺着梯子爬到下面,发现烧瓶虽已破碎,但并没有四分五散.在向助手谈起此事后,贝尼迪库斯才知道烧瓶里最近放过硝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是一种黏合剂,用于将破碎的玻璃粘在一起.
尽管贝尼迪库斯意识到他发现了什么,但他绝没想到这项发现会有这么重要.在对一连串可怕的车祸展开研究后,贝尼迪库斯获得了灵感,他发现这些车祸的受伤者一般都是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的.之后,他开始潜心研究,最终在一天后发明了Triplex.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防毒面具就取材于贝尼迪库斯的新发明.在发现这种材料经久耐用后,汽车产业开始制造Triplex挡风玻璃.
5.青霉素(盘尼西林)
青霉素(盘尼西林)
以健忘闻名的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爵士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却是个出了名的大懒汉.在因发明青霉素出名前,弗莱明偶尔实施了一项实验,这次实验的“素材”竟然是他不小心掉进玻璃培养皿的鼻涕.六年后,弗莱明再次用一个到处充斥着病菌的塑料盘子做实验.他没有清洗散落一地的脏碟子,就离开实验室去度假.
度假归来,弗莱明回到他的实验室,发现一只被他遗忘的玻璃培养皿被一种霉菌污染了,于是就把它扔进了附近的垃圾桶.按照他的个人习惯,在将玻璃培养皿扔进一个满是实验废物的箱子里后,弗莱明仍继续检查他的实验成功.或许,他已决定要将早前扔掉的香肠吃到肚子里.
最终,他在垃圾桶注意到霉菌杀死了周围的细菌.这种霉菌就是青霉素的基本形式,毋庸置疑,也是有史以来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发明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数百万条生命得以获救.
E. 有哪位科学家偶然发明了玩意儿
1,张衡
东汉时期,也就是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
这两台著名仪器的发明者就是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震学和机械力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传说他还制造过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因其机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称为“木圣”。
张衡生平
张衡,字平子,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北五十里石桥镇)。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造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当时的南阳是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地区,有“南都”之称。张衡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加上他自幼刻苦好学,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为后来从事文学和科学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家中的经卷典籍慢慢地不能满足张衡的求知欲望了,于是从十六岁开始,他便离乡游学,广结学者名流。他曾到汉朝故都长安一带,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世态人情。后来他又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就读于最高学府——太学。并成为学识比较渊博的学者。当时,地方上曾经推举他做“孝廉”,公府也多次招聘他去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了。
张衡自幼就对文学有特殊的爱好和研究。他的文学作品很多,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如《归田赋》。有的气势磅礴,广写景物,如《二京赋》;有的特色突出,独树一格,如《四愁诗》、《同声歌》等。
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二十三岁的张衡应邀回乡出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并在办理政务之余,潜心于文学创作。他以游学长安和洛阳的见闻作为素材,先后花了十年功夫,精心雕琢、反复修改,于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写成著名的《东京赋》和《西京赋》,总称为《二京赋》,为人们广为流传,他画的画也很出色。
后来,鲍德调任,张衡便辞职回家。掌握朝政的皇亲邓骘为了笼络士人,几次派人邀请张衡作他的幕僚,以增强自己这一派的势力。但张衡一方面厌恶外戚专权,一方面想专心钻研学问,都坚决地拒绝了。
在张衡三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到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他很喜爱扬雄的哲学著作《太玄经》。《太玄经》的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太玄经》里的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也给了张衡以很大的启发。
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1年),张衡应征进京,先后任郎中、太史令、公车司马令等低、中级官职。其中担任太史令时间最长,前后达十四年之久。太史令是主持观测天象、编订历法、候望气象、调理钟律(计量和音律)等事务的官员。在他任职期间,对天文历算进行了精湛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汉朝时,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已经出现了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又称天圆地方说,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伞,地是方的象一个棋盘;浑天说认为天地的形状像一个鸡蛋,天与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包着蛋黄;宣夜说认为天没有一定的形质,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等都飘浮在气体中。
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真研究了这三种学说,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理论,大胆地对天象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张衡在西汉耿寿昌发明的浑天仪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浑天说,创制了一个比以前都精确、全面的多的“浑天仪”。创制了一个能够精确在表演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浑天仪是一个可以转动的空心铜球。铜球外表刻有二十八宿和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球体内有一根铁轴贯穿球心,轴的两端象征北极和南极。球体的外面装有几个铜圆圈,代表地平圈、子午圈、黄道圈、赤道圈,赤道和黄道上刻有二十四节气。凡是张衡当时知道的重要天文现象,都刻在了浑天仪上。
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动转动,张衡又利用水力推动齿轮的原理,用滴壶滴出来的水力推动齿轮,带动空心铜球绕轴旋转。铜球转动一周的速度和地球自转的速度相等。这样,人们坐在屋子里,便能从浑天仪上看到天体运行的情况了。
从公元89年到140年,东汉都城洛阳和陇西一带,共出现过三十三次地震。特别是公元119年,洛阳和其他地区连续发生了两次大地震,促进了张衡加紧对于地震的研究。他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并制造出了我国第一架测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张衡制造的这台地动仪,相当灵敏准确。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精确的测知距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发生地震,表明他的精密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欧洲在1880年才制造出类似的地震仪,距张衡已经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张衡还创造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侯风仪,又叫相风铜鸟。是在一根五丈高的杆顶安放一只衔着花的铜鸟,可以随着风向转动。鸟头所对的方向就是风向。这个仪器和欧洲装在屋顶上的候风鸡相似,但是后风鸡是在十二世纪才出现的,比起张衡的候风仪晚了一千年。
张衡一生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谦虚谨慎、勤学不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几十年如同一日,在所从事的事业中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畏强权、勇于进取的研究风格。而他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更值得我们学习。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张衡请求告老还乡不准,又被调到朝中做尚书,但只任职一年就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一岁。
《灵宪》
张衡一生所著的天文学著作,以《灵宪》最为著名。这是一部阐述天地日月星辰生成和它们的运动的天文理论著作,代表了张衡研究天文的成果。它总结了当时的天文知识,虽然其中也有一些错误,但还是提出了不少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独到见解。
例如,在阐述浑天理论的时候,虽然仍旧保留着旧的地平概念,并且提出了“天球”的直径问题,但是张衡进一步明确提出在“天球”之外还是有空间的。他说:“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就是说,我们能够观测到的空间是有限的,观测不到的地方是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宇宙。这段话明确地提出了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张衡在《灵宪》中指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月光是反射的太阳光。他说“夫日譬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景就是影,魄指月亮亏缺的部分)。他生动形象地把太阳和月亮比做火和水,火能发光,水能反光,指出月光的产生是由于日光照射的缘故,有时看不到月光,是因为太阳光被遮住了。他这种见解在当时是十分新鲜的,也是正确的。
同时,张衡还进一步解释了月食发生的原因。他说:“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这段话的意思是:“望月”时,应该能看到满月,但是有时看不到,这是因为日光被地球遮住的缘故。他将地影的暗处叫做“暗虚”,月亮经过“暗虚”时就发生月食,精辟地阐述了月食的原理。至于“在星则星微”一句,说的是星星碰上“暗虚”就隐而不见了。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由于星星距地球极为遥远,又大都是发光的恒星,不象月球一样属于行星,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星星会进入地球的影子之中而失去了光芒。这是张衡的不足之处。这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水平下,古人的研究不可能作到尽善尽美。今人也一样,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将事情作的绝对正确,但一定要最大程度的正确反映客观现实。
此外,张衡在《灵宪》中还算出了日、月的角直径,记录了在中原洛阳观察到的恒星二千五百多颗,常明星一百二十四颗,叫得上名字的星约三百二十颗。这和近代天文学家观察的结果是相当接近的。
在张衡的另一部天文著作《浑天仪图注》里还测定出地球绕太阳一年所需的时间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这和近代天文学家所测量的时间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字十分接近,说明张衡对天文学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2,蔡伦
纸的发明家蔡伦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与他的重大发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视的程度的确使人瞠目,有些大部头的网络全书里甚至没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标准的历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由于纸的重要性显而易知,所以有关蔡伦史料的缺乏会使人们认为他这个人物是纯属虚构。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就清楚地说明蔡伦确有其人。他在中国皇宫当过官吏,约在105年他把纸的样品呈献给皇帝。中国有关蔡伦发明的记载出现在汉朝正式的史书中,记述翔实可信,没有一点神秘或传奇的色彩。中国人总是把纸的发明归功于蔡伦,他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有关蔡伦的生平人们知道的并不多。中国的史书中提到他是个太监,还提到皇帝对他的发明不胜喜悦,因而对他加以擢升提拔,使他名利双收。但是由于后来他参与了宫廷政变,因而一跌不振。有的史书中叙述道:蔡伦一被革职就穿上最漂亮的服装,喝下致命的毒药。
公元二世纪纸在中国就有了广泛的作用,不到几百年时间中国人就向亚洲其他一些地区出口纸。在很长的时期里,他们对造纸技术保密。但是751年有些中国造纸工人被阿拉伯人俘虏,不久撒马尔罕和巴格达都有了造纸业。造纸技术逐渐传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12世纪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造纸技术。纸的使用逐渐广泛起来,古腾堡发明现代印刷术印刷术后,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今天纸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不言而喻的。很难想象出没有纸世界会是个什么模样。在蔡伦以前的中国,书籍大多是用竹子做的,这样的书显然极其笨重。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纸取代了希腊人、罗马人和埃及人喜欢用的纸莎草纸。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
今天,书和其他文字材料造价低廉,产量巨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纸的问世。要是没有印刷机,纸就绝对不会象今天这样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低廉丰富的印刷材料,印刷机也确是无矢之弓。
那么哪个人的名次应该排得高些,蔡伦还是古腾堡呢?虽然我认为两者几乎不相上下,但是我还是把蔡伦排得略高些,其理由如下:(1)纸除了作书写材料外,还有许多其它用途,实际纸的用途之广使人出乎意料。目前制造的纸张有很大的百分比不是作为印刷材料,而是作为其他用途。(2)蔡伦早于古腾堡。若当时没有纸,古腾堡完全有可能发明不出印刷术。(3)假如这两项发明只出现一项的话,我认为使用刻版印刷(早在古腾堡之前)和纸会比使用活字印刷术和羊皮纸生产出来的书籍更多。
把蔡伦和古腾堡列入世界上曾出现过的最有影响的十位人物当中妥当吗?为了充分认识纸和印刷术的重要性,有必要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发展情况。在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不如西方文化先进,但在公元后的一千年间,中国的成就则超过了西方。根据许多标准来看,七、八世纪中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最为先进。但是在15世纪后,西方超过了中国。人们对这些变化从不同角度上做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是其中大多数说法都忽略了我认为是这个最简单不过的解释。
当然中东农业和书写实际上比中国起步早些,但是仅仅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为什么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却比用木头或竹子做的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缺乏适当的书写材料是中国文化进步的一种极大的障碍。中国学者需要用车随行带上在我们看来是可怜的几本书。可想而知,用此依据来掌管政务,是何等的艰难。
但是蔡伦对纸的发明,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有了适当的书写材料,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几百年内就赶上了西方。
(当然西方的政治分裂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就整个发展来看却是微不足道的。中国在第四世纪虽然不如西方那么统一,但却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西方发展得比较慢,而中国却出现了诸如指南针、火药和刻板印刷术等重大发明。由于纸比羊皮纸便宜又容易大量生产,所以整个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西方国家开始使用纸以后,就堪与中国平起平坐,甚至成功地缩小了文化上的差距。但是马可·波罗的著作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十三世纪,中国也远比欧洲繁荣昌盛。
那么中国为什么最后又落在西方后头呢?人们说出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文化上的原因。但是也许一种单纯的技术上的原因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15世纪的欧洲,一个名叫约翰·古腾堡的天才发明了一种可以大规模印刷书的技术,因而欧洲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中国却没有古腾堡,因而中国人仍使用刻字印刷术,其文化相对说来就发展得慢些。
如果有人同意上述分析,那么他就得同意这样的结论:蔡伦和古腾堡是历史上中心人物之二。实际上把蔡伦排得远远高于大多数其他发明家还有另一个原因。大多数发明是其时代的产物,即使实际上不曾有那些发明者,那些发明也会出现。但是就纸而言,显然不存在这种情况。欧洲人在蔡伦以后一千年才开始造纸,而且其中的唯一原因是当时他们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就造纸而论,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甚至在看到中国造的纸以后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才能造出纸来。显然发明一种造纸技术是相当难的,它决不会出现在发达程度一般的国家里,而且需要有天赋的个人做出杰出的贡献。蔡伦就是个这样的人,他使用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不包括1800年前后实行的机械化)。
上述这些就是我认为应该把古腾堡和蔡伦列入本书前十名当中的理由,而把蔡伦排在古腾堡之前。
摘自:湖北教育出版社《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3,毕升
姓名:毕升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学科:发明家
发明创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升(?- 1051)中国古代发明家。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在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毕升用一种细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一字一印,字的笔划凸出的高度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字刻好后,把印泥放入火中烧硬。然后取一块铁板,在上面涂一层松脂、黄蜡和纸灰等制成的固着剂,再将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把要印的文字一个个有序地排列在铁框放在铁板上,把要印的文字一个个有序地排列在铁框内。排满了字的铁框就为一版,放到火上烘烤,等脂蜡稍稍熔化,就用另一块很平的铁板压在字面上,字面即被压平,待其冷却后,泥活字便粘在一起,成为活字版了。这样的活字版即可施墨铺纸印刷。印完之后,再经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现在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刻版印刷术”。刻版印刷术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以后,逐渐发明了刻板印刷术。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我国已非常盛行,并先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州和欧州。公元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间,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4,杜诗
杜诗
中文名称: 杜诗
又名: 字君公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汉代
生卒年: ?—前38
生平简介
杜诗,(?-38)东汉机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县(今河南)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杜诗 字公君。河内汲县(今属河南)人。生年不详;东汉建武十四年(公元
38年)卒于南阳郡(今河南南阳)。机械、农田水利。
杜诗青年时期就才能出众,在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任吏员时,人们赞扬
他处事公平。光武帝初年,为侍御史。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洛阳民间为非
作歹,老百姓惶恐不安。杜诗通告萧广约束部下,萧广不予理睬。杜诗下令按法
诛萧广,并将经过情形向上汇报,得到表扬。光武帝见他能干,又派他去河东郡
(今山西夏县西北)诛剿降汉复又叛变的杨异等人。杜诗到了大阳(今山西平陆西
南,属河东郡),听说杨异率部下企图北渡,立即派人设法焚烧掉他们的渡船;
另又派人收服河东郡的地方军,并进行突然袭击,终于歼灭杨异等人。杜诗被迁
为成皋(今河南荥阳■水镇)令,任职3年,政绩裴然。再迁为沛郡(今安徽濉溪县
西北)都尉,转汝南(今河南平舆县北)都尉,“所在称治”。建武七年(公元31
年),杜诗迁升为南阳郡太守。在南阳郡任职7年,“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
于计略,省爱民役”,“政化大行”。在此期间,他还做了两件在科学技术史上
有意义的事:一是兴修水利;一是制做水排。建武十四年病死,身后“贫困无田
宅,丧无所归”。最后由朝廷赐赙才得以丧葬。
秦汉时期,长江长江流域的灌溉以汉水支流唐白河地区的发展最为显著,而唐白
河的灌溉又以今河南的南阳、邓县、唐河、新野一带较为发达。唐白河地区为浸
蚀、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年降雨量约9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适于作物生长。这里开发
较早,到西汉中期经济已相当发达。农田水利在西汉后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元
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南阳太守召信臣对此地的水利和农业生产有特殊贡献,
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誉为“召父”。东汉时期,南阳水利事业进一步兴
盛,杜诗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很大成绩,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载,杜诗
“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所谓“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推引鞲鞴鼓风的器具,用于冶金。生铁的早期
发明,是中国对世界冶金技术的杰出贡献。要获得液态生铁,需有较高的炉温。
有风就有铁,鼓风技术对于生铁冶铸的发展有着极重要的意义。《礼记》礼记说: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从商周以来,都用皮囊鼓风,子继父业,年轻工匠必
须学会缝制皮囊的技巧。说明早期冶铸匠师高度重视鼓风器具的制做。鼓风装置
由人力驱动(人排)发展到用畜力和水力驱动(马排、水排),是东汉冶铁技术的重
大创新。由于杜诗的倡导,水排至迟在公元1世纪上半叶于南阳地区已较多地使
用。《后汉书·杜诗传》说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
便之”。水排的功效不仅比人排,就是比马排也高得多,《三国志·魏志·韩暨
传》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
以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鉴于杜诗的功绩,南阳老百姓把他比之
召信臣,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元代《王祯农书》详细记述了立轮式和
卧轮式水排的形制,并绘有图形。
文献
原始文献
[1](刘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杜诗传,中华书局, 1965。
研究文献
[2]《中国水利史稿》编写组:中国水利史稿·上册,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9。[3]华觉民等编译:世界冶金发展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
(科学出版社《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附
中国古代发明家
姓名 领域 年代 发明作品 简介
石申 天文学 战国时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汉后,人们尊称“天文”一书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 121 颗恒星的位置,书中还记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石申编制了最早的星表。并称之“少阳”已认识到能自身发光。
刘焯 天文学 隋代 《皇极历》 刘焯--隋代天文学家。创制了《皇极历》,他首先考虑到了日、月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同时他把差岁改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学 唐代 《大衍历》 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他编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大衍历》,它包括十篇历议,是古代非常先进的历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纪,中国人以太阳和月亮运动为依据,创立了一种阴阳历法。
杨忠辅 文学家 南宋时期 《统天历》 杨忠辅--中国南宋时期天文学家。他创制了《统天历》,他确定回归年长度为 365.2425 日。并发现回归年长度有消长现象。
洛下闳 天文学 汉代 赤道式仪器 洛下闳--中国汉代天文学家。改创了赤道式仪器,定下了赤道式浑仪的基本结构。
苏颂 天文学 宋代 天象仪 苏颂--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和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有 8 人高,每层有门,一到时间门开,木人出来报时。(后面有漏壶和机械系统)。
莘七娘 10 世纪 孔明灯,走马灯 莘七娘——在10世纪时发明了松脂灯(孔明灯)作为打仗时的信号灯,这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热气球。同时发明了走马灯,这是航空燃气涡轮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 裴秀——在中国最早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
马钧 机械设计 三国时代 龙骨水车(又叫翻车) 马钧——魏国人,杰出机械设计和创造家。三国时代创制了龙骨水车(又叫翻车),他能连续提水,灌溉用的水机具——桔槔。结构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称
李春 桥梁设计 605~617 赵州桥 李春—— 605~617 年,首创了在主拱图上设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桥。有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的。
丁缓 发明家 汉代 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 丁缓——汉代,在 180 年生于长安。发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有长安巧工之称。
沈括 科学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学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伦 62~121 纸 蔡伦—— 62~121 年,蔡伦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成功。 105 年将此发明报皇帝。于 114 年被皇帝封为龙亭侯。当时人称纸为蔡侯纸。 12 世纪,造纸术间接传到欧洲。 13 世纪,蒙古人用蔡侯纸在波斯发行第一批纸币。 14 世纪,朝鲜、越南、日本也开始使用纸币。纸牌然后经由阿拉伯国家再传到欧洲。
毕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术 毕升—— 1041~1048 年,中国北宋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杜诗 91~不祥 水力鼓风机 杜诗—— 91 年,河南人。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国时期 淬火技术 浦元—— 300 年,三国时期。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孙子 三国时期 孙子算经 孙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题为“物不知数”,写了“孙子算经”一书系统论述了筹算记数制。
秦九韶 数学 1202~1247 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国数学家。写有《数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李治 数学 测园海镜 李治——中国数学家,著有“测园海镜”是中国第一本系统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沈括 宋朝 沈括发现用细线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并将其悬挂起来。经过观察、发现,写进了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以后人们把用磁铁制作的针成为指南针,还有指南桌。 13世纪到东方玩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见到了指南针,并把它传到了欧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书论述了杠杆平衡,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F. 偶然发明东西的科学家有哪些
弗莱明是英国科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 弗莱明当军医的时候,看到很多战士因回为伤口感染细菌而痛答苦地死去,决心找到一种药物,来治疗因细菌引起的疾病。 <br> 在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种神奇的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他和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而获得的成功。
G. 很多科学家是因为偶然发现而发明了东西请你再列举几个
1、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因为一个苹果砸出来的
2、瓦特
因为烧水引发的蒸汽机发信造成了一个工业革命的诞生
3、富兰克林
雷电的启发开启了人类电力时代的来临
H. 历史上有过哪些偶然的重大科学发现
1979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医生罗宾·沃伦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也许这是幽门螺杆菌(HP)第一次被人类所重视,在此之前,没有人相信强酸环境下的胃内可以存活下任何细菌。接下来,罗宾和另外一个消化科医生巴里·马歇尔合作研究这种细菌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为了证实这种关系,巴里·马歇尔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他把这细菌喝了下去。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HP的发现是足以和消化科内镜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并称的伟大发现,HP的发现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出现使得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治愈实现,三联疗法配合质子泵抑制剂让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和Hp清除率显著提高(常规抑酸治疗溃疡复发率高达百分之50到70,而根除HP后复发率降至百分之五以下),预后良好,死亡率显著下降。在此之前,胃溃疡以及各种并发症如穿孔等的治疗方法为胃大切,造成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粘连梗阻,消化不良,至今消化内科的很多上了年纪的病人都有胃大切手术史)。两位澳大利亚医生因为发现HP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这个发现造福的是全人类。
I. 历史上有过哪些偶然的重大科学发现
根据菲涅尔的理论,应当能看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如果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央应当出现一个亮斑,在当时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泊松宣称,他已驳倒了波动理论。菲涅尔和阿拉果接受了这个挑战,立即用实验检验了这个理论预言,非常精彩地证实了这个理论的结论,影子中心的确出现了一个亮斑。这一成功,为光的波动说增添了不少光辉。 泊松是光的波动说的反对者,泊松根据菲涅尔的计算结果,得出在一个圆片的阴影中心应当出现一个亮点,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过去也从没看到过,因此泊松认为这个计算结果足够证明光的波动说是荒谬的。但是恰巧,菲涅尔和阿拉果在试验中看到了这个亮斑,这样,泊松的计算反而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它由4组灯光组成,主要是中央竖排的5个分段的灯箱,通过菲涅尔透镜发出5层光束,光束与降落跑道平行,和海平面保持一定角
度,形成5层坡面。每段光束层高在舰载机进入下滑道的入口处(距航母0.75海里)为6.6米,正中段为橙色光束,向上、向下分别转为黄色和红色光束,正中段灯箱两侧有水平的绿色基准定光灯。当舰载机高度和下滑角正确时,飞行员可以看到橙色光球正处于绿色基准灯的中央,保持此角度就可以准确下滑着舰。如飞行员看到的是黄色光球且处于绿色基准灯之上,就要降低高度;如看到红色光球且处于绿色基准灯之下,那就要马上升高,否则就会撞在航母尾柱端面或降到尾后大海中。
J. 哪些伟大的发明是科学家根据无意间的发现研究成功的
微波炉、万能胶、青霉素、橡胶、安全玻璃,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东西都是偶然发明的。如今,这些发明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只要问一问这些东西的发明者,你便明白有时运气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多重要。
1.微波炉
微波炉
发明微波炉的人
微波炉最早的名称是“爆米花和热团加热器”(Popcorn and Hot Pockets Warmer),它的发明纯属偶然,源自一个武器研发项目。微波炉的发明者是美国自学成才的工程师珀西·勒巴朗·斯宾塞(Percy LeBaron Spencer),二战爆发后,他在一家公司从事雷达技术开发。这项技术在当时听起来很像具有科幻色彩,其实只是一种具有探测功能的磁电管,可以发射高强度辐射光束。
显然,就像身边朋友给他起的外号,斯宾塞喜欢吃甜食。他或许还是个奇怪的盲目崇拜者。一天,他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一块巧克力棒粘在了短裤上。斯宾塞注意到,当他运行磁控管时,裤子上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一般人可能认为,是他身上的体温降巧克力融化,斯宾塞没有按照这种逻辑思维去判断这件事,相反,思维敏捷的他给出了一个更为科学的解释:肉眼看不见的辐射光线“将其煮熟了”。
事实上,在场大多数军事专家可能就梦想将这些射线应用到战场上。但是,同科学史上每一位发明家一样,斯宾塞对他的发现充满了好奇,将其作为一种新奇事物看待。他利用这种装置让鸡蛋爆裂,还去烤爆米花。
斯宾塞继续实验磁电管,最后,他用箱子将其包装起来,作为一种烹饪美食的新工具推向市场。最早上市的微波炉大约有6英尺(约合1.8米)高,重达750磅(约合340公斤),做必须用冷水冷却。在之后的岁月里,技术人员不断缩小微波炉的尺寸,今天,微波炉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万能胶(Krazy Glue)
万能胶(Krazy Glue)
万能胶的发明还要追溯到1942年。发明者哈里·库弗(Harry Coover)博士当时供职于伊斯曼柯达公司,这是一家享誉全球的照相机及相关产品的知名企业。库弗博士的工作是隔离一种透明塑料,使武器瞄准器的精度更高。在二战期间,这种材料的用途很大。有一段时间,库弗非常沮丧,因为这种称为氰基丙烯酸酯的材料粘性太强了。
有一次,库弗一气之下将氰基丙烯酸酯扔到了窗外,接着继续挥汗如雨进行实验。此时,库弗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已发明了有史以来粘性最强的万能粘合剂之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库弗用在瞄准镜上的功夫其实白费,因为美国两颗原子弹结束了这场战争,原子弹的爆炸辐射范围如此之广,根本不需要瞄准。
几年以后,库弗重新获得了本属于他的发明,体会到失而复得的狂喜。有人认为或许是库弗注意到过去盛放氰基丙烯酸酯的容器仍旧粘在垃圾桶底部,他想尽一切办法也不能将其取下来,这样,才发现了这种材料的神奇之处。1958年,库弗终于说服老板相信氰基丙烯酸酯蕴含的市场潜力,不久后柯达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伊斯曼910”(Eastman 910)的胶水。
柯达绞尽脑汁去宣传这款产品,公司有人出了一个主意:用吊车将一辆轿车吊在街道上空,让人们误以为是使用“伊斯曼910”的结果。这一招果然收到奇效,人们将这种胶水称为“Krazy Glue”。“Krazy”其实是借用英文“疯狂”(crazy)的意思。“伊斯曼910”早期的广告宣传语是,“记住,在它完全在管子上凝固前,你只能用一次!”时至今日,万能胶仍是畅销产品。
3.硫化橡胶(Vulcanized Rubber)
硫化橡胶(Vulcanized Rubber)
开发出一种坚实耐用足以承受街头飙车和飞车追逐的橡胶,可不像现在一些人想象的那般轻而易举
如果你知道制造轮胎的橡胶是查尔斯·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发明的,你或许并不感到吃惊,毕竟他是这个名单中首位名字与最终发明有联系的人——因为“库弗胶水”(Coover Glue)听上去更像是一种可憎的节育工具。在汽车刚发明出来的那个年月,开发出一种坚实耐用足以承受街头飙车和飞车追逐的橡胶,可不像现在一些人想象的那般轻而易举。
事实上,如果说有谁本应该放弃他一生的梦想,那么这个人就是古德伊尔。古德伊尔曾在监狱度过了一段时间,身边朋友一个个离去而去,他的几个孩子也都过着饥肠辘辘的日子。尽管如此,他仍在不知疲倦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那是19世纪30年代,一个饥寒交迫的动荡年代。最初,古德伊尔对原始橡胶经过两年的研究,仍毫无成果,迫于生活压力,只好领着一家老小搬到一个废弃的工厂居住。
正是在这个工厂,古德伊尔获得了重大突破:他采用酸性物质消除橡胶的粗糙表面,令其变得坚实耐用。然而,在政府购买了150个由这种橡胶制作的邮袋后,这种袋子就没有再卖出去。它们都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古德伊尔再次陷入到孤立无援的绝境。终于,在1839年,好运降临到古德伊尔的头上。
那一年的某一天,在计算等式再次失败后,失落的古德伊尔独自一人走进一个杂货店。见到这位不修边幅的倒霉蛋,人们像遇见新奇的动物一样驻足观看,并对古德伊尔大加嘲笑。一怒之下,古德伊尔挥舞起拳头,他身上带着的一块橡胶此时恰好掉到滚烫的炉子里。古德伊尔在查看了烤焦的橡胶残骸后,他意识到自己终于发现了制造耐用、不受气候影响的橡胶的方法。从古德伊尔的事例,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含义。古德伊尔的“轮胎帝国”由此诞生了。
4.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的发明者、法国人爱德华·贝尼迪库斯(Edward Benedictus)是个样样皆通,样样稀松的人
安全玻璃是用于汽车和建筑物上的一种玻璃,具有良好的保障人身安全性能,几乎随处可见。按照常识,安全玻璃破碎时不会形成有尖锐棱角的颗粒,碎片也不飞溅,从而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安全玻璃的发明者、法国人爱德华·贝尼迪库斯(Edward Benedictus)是个样样皆通,样样稀松的人。在幸运地发明安全玻璃前,贝尼迪库斯已是个有着四重身份的名人——画家、作曲家、作家和化学家。
一天,贝尼迪库斯像克劳西欧探长一样,不小心将一个实验用的烧瓶从架子上碰落,听到它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听到破碎声时发出的惊讶)。贝尼迪库斯顺着梯子爬到下面,发现烧瓶虽已破碎,但并没有四分五散。在向助手谈起此事后,贝尼迪库斯才知道烧瓶里最近放过硝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是一种黏合剂,用于将破碎的玻璃粘在一起。
尽管贝尼迪库斯意识到他发现了什么,但他绝没想到这项发现会有这么重要。在对一连串可怕的车祸展开研究后,贝尼迪库斯获得了灵感,他发现这些车祸的受伤者一般都是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的。之后,他开始潜心研究,最终在一天后发明了Triplex。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防毒面具就取材于贝尼迪库斯的新发明。在发现这种材料经久耐用后,汽车产业开始制造Triplex挡风玻璃。
5.青霉素(盘尼西林)
青霉素(盘尼西林)
以健忘闻名的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爵士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却是个出了名的大懒汉。在因发明青霉素出名前,弗莱明偶尔实施了一项实验,这次实验的“素材”竟然是他不小心掉进玻璃培养皿的鼻涕。六年后,弗莱明再次用一个到处充斥着病菌的塑料盘子做实验。他没有清洗散落一地的脏碟子,就离开实验室去度假。
度假归来,弗莱明回到他的实验室,发现一只被他遗忘的玻璃培养皿被一种霉菌污染了,于是就把它扔进了附近的垃圾桶。按照他的个人习惯,在将玻璃培养皿扔进一个满是实验废物的箱子里后,弗莱明仍继续检查他的实验成功。或许,他已决定要将早前扔掉的香肠吃到肚子里。
最终,他在垃圾桶注意到霉菌杀死了周围的细菌。这种霉菌就是青霉素的基本形式,毋庸置疑,也是有史以来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发明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数百万条生命得以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