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狙击手
【狙击手的概念】
狙击是“伺人不备,突然袭击”之意。狙击手(Sniper)原指从隐蔽工事射击的人,现在人们常常把经过特殊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的射手称为狙击手。狙击手已经成为今天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狙击手常常是特种战斗行动决定性的关键因素,甚至,一名出色狙击手的行动本身,就可能是一次特种作战的全部。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0万发子弹,而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
【狙击手的起源】
关于狙击手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这个词源于1773年前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士兵的一种游戏,那里的士兵经常猎杀一种名叫沙锥鸟(Snipe)的敏捷的小鸟。由于这种鸟非常难于击中,因此长于此道的人被称为sniper。后来,sniper成为专业狙击手的正式叫法。
第二种说法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义勇军的一位夏普少校发现,子弹如果用鹿油包裹,不但能够方便装填,还能提高射程与精度。他带领一支独立机动的枪手队伍,以不可思议的远距离精确射击,射杀了许多英军高级军官,多次以极小的代价换得极大的胜利。于是,人们将射击精准又冷静沉稳的射手称为夏普射手(Sharp Shooter)。在训练及作战中,夏普射手由于要长时间贴腮瞄准,所以常常头戴类似于今天特种部队戴的面罩以保证其专心一意,于是,他们又被称作Marksman,即专注的人。后来,这两个单词合二为一,被Sniper所取代。Sniper就是今天的狙击手。
第三种说法是,真正现代意义的狙击手这一名称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德军挑选士兵组成自由行动的狙击手,他们大多具有猎人和护林员的背景,对东西两线的英法军队和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为此,在战争末期,英军专门成立了狙击手学校以培养反狙击手人才。
1944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德国法西斯的第9、第10装甲师,仗着优势火力与兵力,气热汹汹地向英军第1空降师一部发动围剿。可是,这些戴着红色贝雷帽的英军士兵大都经过狙击手的射击训练,几乎个个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德军的进攻步步受阻,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增派反装甲火箭、自行火炮和火焰喷射器部队,才在第4天达到目的。这些英军战士超群的作战本领,后来为他们赢得了“红魔鬼”的赫赫威名。
【狙击手的目标】
事实上,射击敌军人员一般只占狙击手任务的一小部分,敌军的车辆、直升机、通讯设施与油槽、水塔等往往是更重要的狙击目标,这就更需要狙击手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以狙击一辆装有防弹玻璃的运兵车为例,狙击手可以先发射一发穿甲弹以击破防弹玻璃,并直接杀死车内人员。如果第一发未能得手,他就应当选择穿甲燃烧弹,以其高温进一步破坏防弹玻璃的防弹性能,并紧随其后,以连续两发穿甲弹继续进行杀戮。如果任务仍未完成,那么狙击手的第5发子弹就应当再换成穿甲燃烧弹,并将射击目标调整为车辆的油箱,造成油箱爆炸。对于侥幸逃出的敌军士兵,狙击手则应以一般的子弹一一加以消灭。
理论上说,狙击手的射杀行动可分为软性与硬性两种。射击坦克装甲车的通讯天线、车长的潜望镜与外挂油箱,使乘员下车查看,再进行射杀,属软性猎杀。硬性猎杀行动中,狙击手常常要与反坦克部队协调配合。先是狙击手以穿甲燃烧弹引燃坦克车的主动反应装甲块,等主动反应装甲块燃烧而丧失防御能力时,反坦克部队再以反坦克导弹将坦克击毁。狙击手有时也独立实施硬性射杀。以7.26毫米的半自动狙击枪狙击一架俄罗斯制米-8直升机,射击其旋翼轴等外露且脆弱的部位,20发左右子弹就能致之于死地。其他像通讯基地、导弹发射基地、弹药库、油料库等,也都有可供狙击手发挥天才射击本领的薄弱环节,关键是看狙击手是否具有足够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狙击手的职业思维】
世界各国的狙击手大都选择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使用水袋与吸管,而摒弃了常见的军用水壶。这点巧思,是由狙击手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因为他们往往需要长时间纹丝不动地潜伏在一个隐身处,等待刹那间到来的猛烈决战。于是,饮水只能改为吸水。
同样道理,狙击手的干粮,也都是高热量的压缩食品。一块5立方厘米的食品,就可保证人体18个小时的热量供应。如果有半个饭盒这样的食品,那么,狙击手就能半个月不用为饿肚皮而忧心了。唯一的缺憾是这种食品的口味稍差了些,据说嚼起来像是吞肥皂。
1997年夏天,美国海军第7舰队旗舰“蓝岭”号和导弹驱逐舰“麦凯恩”号访问青岛。一支美国海军陆战队也随舰来访,其中就有担任狙击手的士兵。看他们的服装,真可谓“衣衫槛楼”。从头到脚,背部、后腿全都错杂地钉挂着绿色、黄色的布条,脸上更是涂抹得黑一道绿一道的,连狙击步枪上也都缠满丝丝缕缕的布带。这种装束站在军舰上显得异常醒目,可一旦隐入丛林,就能立即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难以区分。这也是为了长期隐蔽的苦心设计。
“孤独而漫长”,这5个字可谓是狙击生涯简单而生动的概括了。长时间的野外生存,需要有方便而安全的隐蔽场所。狙击手所在的位置本身就可视为一个小阵地,它常常被设计成适于伪装与隐蔽的观察点,宽约3米,高约1米。通常留两个出口,一个较大的出口供人员进出,另一个较小的供观察与射击使用。射击口内部往往有平滑的坡度,以使狙击手在长时间卧姿观察时,肘部有所依托而上半身不至于过分劳累。
观察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长时间隐蔽的需要,既要靠近水源,又要保证雨天干燥不积水、热天凉爽可通风。不破坏周围环境,尽量与环境巧妙融合,是伪装的首要原则。因此,观察点在建立的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人工物体,而直接采用天然的树枝、草叶、植被和岩石,如果能利用天然的涵道、岩缝、空心树干和树根,那就更理想了。
开始“孤独而漫长”的隐身生活之前,狙击手还应该在周围撒上催泪瓦斯,以防止好奇而嗅觉灵敏的野生动物凑过来,使狙击行动暴露,甚至伤害狙击手。
狙击手漫长的等待过程,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静与悠闲。他需要独立地完成野外观察与追踪、地图判读、情报搜集与分析、进入与撤退路线安排、作战计划拟定等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他无法确知敌情会在何时出现,他只知道,在某一瞬间,他必须以兔起鹘落般的快捷,去夺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此,对于狙击手来说,每一分一秒寂静的等待,都充满惊心动魄的气氛。这种漫长与短暂、孤寂与激烈的强烈反差,已不是单纯生理与技术的充分准备能够胜任的了。这要求狙击手的心理素质也超乎常人。
【狙击手的价值】
以最小的成本使敌军付出最大的代价,这是当今世界各国不遗余力对狙击手大加训练的根本目的。狙击手常常执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杀、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随队观察警戒及火力支援。
执行指定狙杀任务,可以是一名狙击手,也可以是2人小组,其中一人侦察,一人狙击。指定狙杀任务要求狙击手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枪支之外,弓箭、弩、刀也都是值得一试的利器。
狙击手还应当有近身搏斗、格杀的准备和技能。
巡逻狩猎要求狙击手主动而自由地伏击任何值得痛下杀手的目标。实战条件下,战场环境往往扑朔迷离,形势变化难以预测。由于情报所限,狙击手在无法接受明确狙杀任务的情况下,就可以以巡逻狩猎的方式,自主杀戮,以期收到奇效。这种任务常常是为了保证战场形势于我有利,即使巡逻狩猎失败,损失的也只是2名狙击手,可谓是本小利重的买卖。
狙击手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杀伤对方的人员,实际上他们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无法达到的战术作用。例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对坦克成员,车辆的油箱、水箱、轮胎,直升机的主旋翼与尾旋翼、光电观测器、机载弹药,潜望镜和通讯设备的射击使其丧失战斗力;可以通过毁伤关键设备来迟滞敌方基地的作战行动等。另外,类似于弹药库、油料库、指挥部等薄弱环节也非常容易成为狙击手的高价值战术目标。油库的狙击可以先用1发包铅的软弹射穿油桶,等燃油外泻遍地皆是时,再用1发燃烧弹或曳光弹加以引爆,一定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
狙击手进行装备破坏活动时,往往会顺手牵羊消灭掉驾驭装备的人员。要阻止一整队车辆的行进,狙击手可以先从最后面的车长或驾驶员杀起,再从后往前一一收拾。一般情况下,车内其他人员要意识到车长被杀,至少需要四五十秒时间。这段时间对于神枪手而言,足够又准又狠地射出更多子弹了。
配备在特种作战小组中的狙击手,常常是整个小组成员的“保护神”。他负有随队观察与火力支援的责任。当小队受到敌人远程火力攻击,一时又无法得到援助时,狙击手就应该立即进行敌火观察,并进入有利的射击阵位,将最有威胁的敌人依次射杀。与此同时,狙击手还应当是选定撤退路线的“逃跑专家。”他有义务向小队指挥官提供最佳的撤退路线,并进行全程掩护。必要的时候,狙击手还要充当孤胆英雄,将敌人火力吸引到自己身边,以掩护大部队转移。
作为德国国防军在二战中狙击手射杀记录第一名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他的记录为345次猎杀。他曾经表示,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狙击手如果能击毙敌军军官,往往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二战中,苏军充分认识到狙击手的战术价值并加以推广。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狙击手使德军部队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心理,对于打击德军的士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
狙击手并不仅仅只能影响某一场战争的发展,有时还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军队中的帕特里克·弗格森上校倡议建立和发展的狙击手们被大陆军称为英国殖民军中最危险的部队。弗格森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狙击手,然而使他扬名的却是他那著名的“未开的一枪”: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城附近,当时弗格森在125码距离上瞄准了一名美军军官,由于这名军官转身离去,弗格森可能是因为绅士风度而没有向他后背开枪。他本来可以改变整个历史,因为被他瞄准的这个人正是领导美国独立的乔治·华盛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弗格森本人却在1780年10月被大陆军的肯塔基步枪手在450码距离上打死,他的部队投降后,英军将领康华利将军被迫放弃了对北卡罗来纳州的进攻。与此相反的是,1777年10月7日,北美大陆军肯塔基步枪队中的一名狙击手墨菲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击毙了率队侦察的英军将领西蒙·弗雷瑟将军。弗雷瑟的死直接影响了战局,导致英军将领约翰·伯格因的突围计划破产,萨拉托加战役由此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狙击手墨菲射出了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分量的一颗子弹。
加此凶猛强悍、全能多变的狙击手,他的克星是谁?答案很简单,对方的狙击手,只有对方的狙击手才可能是势均力敌的对手。因此。世界各国的狙击手都会谨记:同行是冤家,消灭敌方的狙击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标。
【反狙击的措施】
同样也是广义上步兵的一员,其实狙击手和步兵的界限十分漠糊,差别仅在训练水平和所用枪械上。在以往的战争中,他们给敌我双方带来的伤亡或许是最少的,但是给敌我双方带来的心理压力却是最大的!对于受到狙击的部队来说,通常采用对可疑方位的火力压制来干扰狙击手的射击,同时迅速接近敌人,以寻找狙击手。寻找敌方狙击手的方法包括通过枪声、动植物的动态、子弹的射入角,甚至是猜测敌方可能采用的有利地形来判断。在有敌方狙击手活动的地方行动,最好把隐蔽和掩蔽工作做好,并祈求狙击手的第一枪千万别打在你的身上!当发现有己方人员遭受敌方狙击手袭击时,在开阔地带最好拼命疾跑,迎着枪口或背对枪口就跑Z字路线,侧对枪口就采取时快时慢的跑法,直至找到最结实的掩蔽物躲藏起来。如果你与狙击手距离较近或者对方的枪法很准的话,就别指望靠跑步避免被击中,最好一边跑一边向敌方狙击手的大致方向开火还击进行压制或扔发烟信号弹进行干扰。如果确认了敌方狙击手的确切位置,最好用机枪进行压制,因为机枪的有效射程与狙击步枪基本相近,在机枪的压制掩护下让己方步兵靠近狙击手的藏匿地进行反击。或者以狙对狙,掩护己方的狙击手进行反狙击作战。如果是美军这样的主儿,在伊拉克对付反美武装的狙击手时,甚至会动用炮兵和飞机对狙击手的藏身地来个地毯式轰击。
1955—1956年间,美国步兵训练学校成立了美国陆军射手训练营,这就是美军狙击手学校的前身。该校的训条主要包括:对付敌方狙击手的最佳方法是指派另一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对于狙击手的战术来说,发现目标是很重要的一环。猎杀对方的狙击手,有一种被称为SLLS的追踪方式,即停止(stop),观察(look),听(listen),闻(smell),其目的是时刻意识到可能会有人在监视你,而决不要贸然暴露自己。
一旦认定有敌方狙击手在驻地附近时,执行反狙击任务的狙击手就要搜集情报、研究地图或航拍照片,判断敌军狙击手的可能位置;他应该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完成任务?另外还可以引导地面侦察小组搜索敌人可能躲藏的位置以及遗留的物品、脚印等等。
在反狙击行动中,狙击手还应该与指挥官协调任务区域内友邻部队的行动路线和火力布置,安排步兵分队或其他狙击小组提供支援或伏击敌方狙击手,并以饵引诱敌方狙击手开火以暴露他的位置,例如用伪装服做一个假狙击手。
在反狙击任务时,狙击手必须忽视周围正在发生的战斗,他必须专注于他眼前的敌方狙击手。另外,在找出和消灭敌方狙击手前,已方部队应实施以下反狙击的消极措施:
(1)不要固守日常活动的时间表,如进餐时间、弹药补给时间、各类集会或任何每天都进行的活动。
(2)所有的会议、简报或任何聚集人群的举动都必须在掩体内进行。
(3)遮盖或隐藏所有重要设备和补给品。
(4)摘去头盔和衣领上的军衔标志,不要向军官行礼,军官们也不应该凸显自己的领导形象。
(5)增加战场监视能力,如增加观察哨和巡逻队等。
(6)简短的巡逻以寻找单发消耗的弹药、不同的伪装材料等等。
(7)当上述行动展开时,不要使你以狙击手的装扮出现。
(8)不要轻视任何女性。有一个非正式统计认为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中有5%的狙击手是女性。如果巡逻队或哨所发现一名女性携带着一支带瞄准镜的步枪,那她就是一个致命的对手。
【狙击手的高要求】
通常来说,狙击手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过完整正规狙击训练的具有正规编制的狙击手,另一种是在战时临时挑选的枪法准确的射手。对于一名狙击手来说,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而好枪法只是基本的素质而已。对于狙击手的训练,除了要求其贯彻狙击概念和熟练掌握武器系统外,还包括如何计算风差影响和测距,要学会潜伏行进,选择战术机动路线,构筑射击阵地,隐蔽地进入和撤出阵地,观测和发现隐藏的目标等。狙击手还要善于观察战区,确定可疑声音的方位,善于使用人工和天然材料进行伪装,能够迅速机动,具备忍受长时间潜伏的能力等。此外,狙击手还需要准确判读地图和战场航拍照片的能力,这往往能够帮助狙击手迅速、安全地进入和撤离阵地和战场。
对于在野外“狩猎”的狙击手们来说,通常会选择两个以上的撤出路线,而安全撤退计划早在进入阵地前就已制定好了。
【狙击手的训练】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狙击手的训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名狙击手的基本训练时间为6个星期。这个时间的约定俗成可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狙击教官一般来自前线部队,他们在狙击学校呆满6周后往往要回到前线。相比之下,狙击枪械和装备的变化却日新月异,尤其是在观瞄设备上,从光学瞄准器材一路发展到红外和微光观瞄设备。
现代的狙击任务一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通常包括一名狙击手和一名观测员,后者有时候也是第二狙击手。一般来说,除了必备的狙击步枪外,狙击手的装备还可以包括手枪、伪装服、伪装油彩、望远镜、无线电通讯设备、红外或微光夜视仪、地图、指南针和食物等。为了保持长时间潜伏的隐蔽性,大部分的狙击手们都使用水袋和吸管,甚至采用流质高热量食品。
二战中德军狙击手中拥有最高猎杀记录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表示,一名狙击手一定要始终专一,不能去担任除了狙击之外的任务。二战德军狙击手猎杀记录第二名的阿伦伯格则认为,冷静、自信和勇气是一名优秀狙击手的必备素质。如何测量和修正枪支的弹道,如何掌握射击的时机都需要不断地训练和积累经验。
【历史上最著名的狙击手之战】
二战时发生在苏军军士长柴切夫和德军上校、同时也是德国狙击手学校校长的汉斯·托瓦德之间。最后是柴切夫赢得了这场对决。高手也无法永远保持不败,这正是狙击的法则。被称为“白色死神”的芬兰狙击之王西蒙·海耶虽然在苏芬战争中猎杀了505名苏军,最后还是在1940年3月6日被另一名苏军狙击手的达姆弹击中面部而退出战斗。从这一点来说,狙击战的确是最强射手之间的对决。
狙击步枪(Sniping Rifle)
“狙击手使用的装有光学瞄准镜的步枪,用于对最重要的单个目标实施精确射击,利用光学瞄准镜可以在能见度不好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观察,从而提高瞄准精度。夜间实施射击时,在狙击步枪上装有夜视瞄准镜或者接通光学瞄准镜的分划照明。狙击步枪分为非自动与半自动两种。半自动狙击步枪应用最广。”。狙击步枪性能和构造与一般步枪基本相同,不过枪身比步枪更长,多数配装光学瞄准镜或夜视瞄准具及折叠式双脚架,有的还带有消声、消焰装置,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口径(12.7mm)狙击步枪出现,其战术任务主要是在较远距离上(1500米左右)摧毁敌装备器材。
狙击步枪指在普通步枪中挑选或专门设计制造,射击精度高、射程远、可靠性好的专用步枪。军事上主要用于射击对方的重要目标(如指挥人员、车辆驾驶员、机枪手等)。狙击步枪的结构与普通步枪基本一致,区别在狙击步枪多装有精确瞄准用的瞄准镜;枪管经过特别加工,精度非常高;射击时多以半自动方式或手动单发射击。狙击步枪的学名叫“高精度战术步枪”,最初的狙并非专门制造,而是在普通步枪中挑选精度相对较高的作为狙使用,并且最早的狙击步枪没有光学和其它辅助瞄准器具。普通步枪的射程一般在400米以内,而狙击步枪的射程一般在800米以上。狙击步枪以其特别高的射击精度,被人称为“一枪夺命”的武器。
以往狙击步枪主要用于歼灭重要的生动目标。随着步兵装甲化,军事力量控制范围和机动能力较大增强,射手无法在近距离接近目标或保证袭击行动的自身安全;狙击战术的普遍应用,如双方都配备狙击步枪大量采用狙击战术;而现代战场上的高价值目标与日俱增,直升机、停机坪上的飞机、雷达、通信设备、弹药库、导弹阵地和轻型装甲车都已经成为狙击步枪的作战的对象。使原有的狙击步枪在射程和威力方面感到不足,于是出现了一些大口径和远射程的狙击步枪。大口径狙击步枪主要用于反器材,能够摧毁1~2公里远距离上的轻型防护目标,不是以人员杀伤为主要用途,而主要用于打击高价值军事目标。
战场上高技术武器的增多,对狙击步枪战术使用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为狙击步枪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21世纪,狙击步枪是轻兵器中可望采用高技术较多的一种轻武器。用于狙击步枪上的新开发的火控系统,将以减小射手的瞄准误差,尤其是远距离上侧风的影响。狙击步枪的技术含量使其成为21世纪轻兵器中的“精确制导”单兵武器。
著名狙击步枪
☆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 ( 缩写SVD狙击步枪),是由苏联的 Evgeniy Fedorovich Dragunovis在1958至1963年间设计的一种半自动狙击步枪。苏联军队在1963年选中了由德拉贡诺夫设计的SVD狙击步枪代替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称为CBД(Снайперская Винтовка Драгунова)狙击步枪,英文为SVD(Snayperskaya Vinyovka Dragunov),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后,在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SVD使用7.62×54R有缘弹。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是世界上第一支为其用途而专门制造的精确射手步枪。除前苏/俄外,埃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军队也采用和生产SVD。中国仿制的SVD为1979年定型的79式狙击步枪及改进型85式。
☆M21狙击步枪是一支半自动狙击步枪,是在M14自动步枪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美国陆军从1969年开始装备。[M14步枪之所以失败在于它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错误地使用。M14本身是一支相当不错的步枪,因此精确化后的M14即M21狙击步枪便受到使用部队的欢迎,1969年M21装备部队,但直到越战后期才成为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和通用狙击步枪。M21狙击步枪的改进型,由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研制,1991年,美军把这种新的M21命名为M25狙击步枪。
☆M40狙击步枪1966年越战开始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制式狙击步枪。由著名的雷明顿M700系列警用狙击枪枪衍生而来。M40A1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兵工厂制造。M40A1是一种很精确的武器,浮动式枪管,发射 7.62 x 51毫米弹,最大有效射程为800米,不过海军陆战队称其最大有效射程为1000码(约915米)。与同样是雷明顿M700的衍生型的M24狙击步枪 (M24 主要分别是使用不同的弹药。曾有人专门用M24 SWS在900米距离上进行对比试验,发现M40A1和M24 SWS的精确度相差无几。美国人认为M40A1是现代狙击步枪的先驱。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40A1更换枪管、枪托及其它零件的方式,陆续换装成新型的M40A3。
☆G3/SG1狙击步枪是G3自动步枪的一种变型枪,结构与G3A3基本相同。它是在标准型G3步枪的验收过程中,将那些平均弹着点完全符合规定要求、而散布又最小的枪挑选出来,配上两脚架、枪托贴腮板和望远瞄准镜,再略加改装而成的。所以G3/SG1只是一支用突击步枪拼凑出来的狙击枪。SG是“Schützen Gewehr”精确步枪的意思。HK公司在G3步枪的基础上开发出专门的狙击步枪PSG-1。制造公差控制得极其严格,一种高命中精度的专门武器,PSG是德文“Präzisions schützen gewehr”的缩写,意思是精确射击步枪。
☆巴雷特M82A1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反器材步枪)之一,至少已装备30多个国家的军队或警察部队。M82A1半自动狙击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枪管短后座原理是著名枪械设计师勃朗宁(John M. Browning)开发的。
☆瑞士SIG公司在SG550突击步枪的基础上研制出SG550狙击步枪。SG550狙击步枪实际上是使用重型枪管的单发型SG550突击步枪,但SIG公司强调SG550狙击步枪是在警察和特种部队的密切合作下研制成功的。经过严格彻底的功能和精度试验,军方便大量采购作为战术狙击步枪。SG550的制造成本约为标准型步枪的4倍。该枪有两种口径,发射5.56×45mm NATO弹的为SG550-1,发射.223雷明顿弹的为SG550-2。
☆斯太尔SSG狙击步枪是斯太尔-曼利夏公司研制的新型狙击步枪,1969年被奥地利军方正式采用,并命名为“1969型神射手武器”(Scharfschutzen Gewehr 69),简称SSG69。SSG69在1970年正式交付作为奥地利陆军制式狙击步枪。到现在已经有超过50个国家的军队或警察采用这种武器。SSG69改用木枪托和觇孔式照门后也可以作为运动枪,有些运动员就使用过SSG69参加比赛。在其他国家,只是简称它为SSG。枪管是完全浮置式地安装在枪托上,即只与枪管节套连接,与护木无接触点。配用的弹药为7.62×51mm口径北约标准弹。
☆FR-F1狙击步枪是法国在1970年代在MAS1936步枪的基础上开发的狙击步枪。FR-F1有双脚架,木制枪托并附加肋贴与手枪型枪机握把,前护手(木制)不与枪管直接结合,以减少射击时手部震动的不适与偏差。1984年,FR-F1的改进型FR-F2问世,FR-F2木制前护手改为强化塑料绝热套筒,此设计旨在减少环境温差对枪管精度的不良影响。
☆中国的QBU88式狙击步枪采用无腮垫、无提把的无托型结构,使用5.8毫米口径机枪弹,小口径枪管用于狙击步枪。该枪枪管刚度好,与机匣连接牢固,射击时振幅小。
【歌曲:狙击手】
歌手:tank
专辑:fighting!生存之道
作曲: tank
作词: tank&颜玺轩
天上的父首先我必须求求你原谅我的罪
我的这双手沾满了许多人的血
我认清了一个事实
我是个军人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
保守我在战场上
有个完美的演出...a man
你看不到我找不到我感觉不到我
我就站在花岗岩尽头的某个角落
你不会知道有多糟糕不懂的烦恼
到最后0.9秒我想你再也逃不掉
我站着不动动也不走走也不啰嗦
很倒霉你固守这单位只能算你衰
对我来说这是光荣的布局
我懂得冷静思考伪装我自己
这不是华丽的攻击
这是一种最冷静的反击
也许我还需要学习
学习思考怎么走下一步
是你想也想不到的狙击手
你不知道我注意你有多久
躲在这并不是因为想脱逃
而是在瞄准你的一举一动
这冰天雪地百米之外清醒的板机
欢迎走进来自南半球的十字准星
天知道我的成长背景改写历史轨迹
当你们群龙无首想找出我并不可能
像石头像蝙蝠像静止的瀑布
我在等待这一刻致命的一击
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光荣的遭遇
我懂得冷静思考伪装我自己
⑵ 1927到1955年间中共有没有狙击手
张桃芳,江苏兴化人,1931年出生,郑板桥的同乡。1946年担任儿童团团长。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阻击战中,张桃芳担任狙击手,毙敌214人,被志愿军总部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特等功、二级英雄和朝鲜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调入空军,进入徐州第5航空预备学校和济南空军第5航校1团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GCD。在空军高密第1训练基地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飞行退役后进入潍坊空军某师担任政治教导员。1980年退休。2007年10月29日22点,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狙击手----张桃芳因病医治无效在潍坊逝世.享年77岁。
张桃芳狙击经历及相关背景
他的童年正赶上日军侵华。那时,附近的日军隔三差五就要来村里杀人放火,但勇敢朴实的农民并没有被吓倒。鬼子每次要来村里祸害时,他们就杀鸡,将鸡血泼在鬼子的必经之路上。令张桃芳不解的是,平日里看似凶神恶煞的鬼子见到鸡血便顿时没了气焰,作恶取乐的兴致大减。张桃芳悟出了一个道理:看起来凶残的敌人其实非常胆怯。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桃芳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手下有五六百个儿童团员。1947年还乡团反攻,将抓住的儿童团副团长毒打致死,又四处通缉张桃芳。当时,张桃芳就在旁边的田里悠然自得地给人放牛。16岁的张桃芳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不屑:“就凭你们还想抓住我?”
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册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刷新着现代战争史上从没有过的记录,编织着一个个别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张桃芳的军龄很短,年龄也不大。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练就一手好枪法靠得是勤奋和锻炼;成就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则靠得是勤奋加才华;而要成为一名狙击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张桃芳称得上是天生的狙击手。天分加勤奋,使他成为了一名狙击英雄。
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是上甘岭战役中英雄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自从进入阵地的那一刻,这位年轻战士就对狙击手的行当入了迷。闲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击手请教射击要领,就是端着步枪瞄个不停。因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狙击手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在训练班中,他与其他狙击手们相互交流体会,经验和技术又进一步。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考核射手们的枪法。轮到张桃芳时,他没有打靶子,却五枪打落四只飞鸟,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回到阵地之后,张桃芳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出战均有斩获,很快闯过了毙敌100名的大关,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他的事迹也上了报纸,在战友中间广为传诵。不过,对张桃芳狙击技艺最大的肯定,还是来自敌人方面。尽管不知道张桃芳是何许人,但597.9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神,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们却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就引出了一场两位顶尖狙击手之间的精彩对决。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张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阵地。他刚沿着交通沟走进三号狙击台,就有一串机枪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张桃芳脑袋一缩,趴在了交通沟里,神经陡然紧张,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氛。“今天苗头不对,看来对面有人在等着我”。
交通沟里丢着一顶破钢盔,张桃芳顺手拾来,用步枪将它顶起露出交通沟。以前他曾多次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他的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射手。
“总算遇到对手了,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他。”张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沟里匍匐前进,到了交通沟尽头,突然窜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他刚要进狙击台,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子弹紧追着他的脚跟,打得地面尘土飞扬。张桃芳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击中似地摔进了狙击台左边的掩体里。
这个假动作显然蒙骗了对面的射手,他暂时停止了射击。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开始搜索对面阵地。他先仔细观察了美军阵地上的机枪掩体,发现有两挺机枪正向其它方向射击。张桃芳没有出枪,因为他明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诱饵。真正的对手肯定躲在其它地方,也在搜寻他的位置。只要他一开枪,马上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张桃芳很清楚,自己此刻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对面那个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对手。
他耐心等待着,搜索着。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他的对手也发现了他,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张桃芳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也意识到了他的厉害,机枪枪口始终对准了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张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
张桃芳 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呆的位置,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并且中间常常会有一个间隙。他在砂袋的掩护下,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砂袋伸了出去,但没有开枪,因为他需要判定这究竟是对手的真正疏漏,还是设下的一个圈套。
他足足等了十多分钟。机枪的弹着点表明,他的对手的确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时机终于到了!当他的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右侧打了一个点射,把视线和枪口转向左侧时,张桃芳猛地站起身,枪托抵肩,即刻击发。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对手也发现了张桃芳,立即转动枪口扣动了扳机。
高手对决,胜负只在瞬间。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位的结果。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张桃芳的这杆枪令敌人闻风丧胆,敌人开始用六О炮报复我们的狙击能手,开始了一场炮与枪的较量。
一阵机枪扫射击,一阵炮轰,使张桃芳的四周硝烟弥漫,然而精明的张桃芳却没伤一根毫毛。等一个敌人探出脑袋探听“胜利成果”时,张桃芳又是“叭”一枪,这个敌人裁倒下去。一个投降的敌兵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的狙击兵说打脑袋就不打脖子,太厉害了。”恼羞成怒的敌人继续组织更疯狂的轰击。在张桃芳的隐蔽处,是一块100多米高的石头,敌人对着这块石头猛轰,石头被弹片削得敌了一大截,然而我们英雄的狙击手仍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
敌人的反扑,一次次失败 。尽管如此,敌人,还在继续耍花样,为了侦察我狙击手的准确位置,狡猾的敌人扎了四个草人,在草人的掩护下用望远镜观察我们。张桃芳从阳光照射下的望远镜的反光中发现了敌人,“好小子,你想来参观我们的阵地吗,对不起,我们阵地谢绝参观!”。“叭” “叭” “叭”枪声响了,敌人一个个倒下去,新花样又失败了。
到1953年5月初,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毛泽东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前,曾对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作了这样的形象描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这段话以最通俗的语言,阐明了最深奥的战争理论,同时也道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以劣势装备战胜绝对优势装备的美国军队的奥秘。
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所体现的同样是这种克敌制胜的战争指导思想。虽然装备的劣势使志愿军在阵地对峙作战初期处于下风,可就是凭着这种自信、灵活和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无穷创造力,志愿军将各种似乎已落伍的兵器予以灵活组合,进而赋予其有效的战术,演出了一幕世界战争史上最匪夷所思的狙击作战。它无法决定战争的进程,但与志愿军所创造出的其他阵地防御作战手段结合后,就产生出巨大的威力,为志愿军夺取战场主动权,进而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从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愿军在冷枪冷炮运动中共毙伤“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5.2万余人。这一辉煌的战绩足以使志愿军的狙击手们载入世界战争的史册。
张桃芳是(1932-)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第二一四团八连一名普通战士,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击毙214人!那会儿计算战果很严格,目标被打倒后15分钟没爬起来才算击毙。同时要有两个以上的战友证明。张桃芳在初上阵地第一个月,便用247发子弹,打死了71个敌人。军长皮定钧开始也不相信这个惊人战果,后来一次现场目击才信服了张桃芳的本领,当即奖励他一双皮暖靴。这里顺便提一提朝鲜战场上的我军狙击手的出色的作战情况,若是拍成电影一定很精彩,不过现在的军事题材的导演们都是猪脑。狙击活动本身并不新鲜,德军、苏军、日军和美军在二战时都干过这事。但作为一种主要而非辅助的、带有某种战略性行动色彩的作战形式,中国军队这是首创。这已不仅仅是少数狙击兵的活动,而是整个战线前沿阵地所有步枪、轻重机枪特等射手有组织的群众性的狙击战斗活动,还包括在有坑道依托的发射阵地和临时发射阵地上的单炮或炮兵连或坦克分队对敌暴露目标进行有组织的射击。这种争取战术、战役乃至战略主动权的积极战斗行动,一直活跃到战争结束。早在1951年1月至2月间第六十五军第五八五团第二营射手就用750发子弹,消灭了83个敌人。但是,朝鲜前线大规模开展冷枪杀敌活,是在完成第一线坑道防御体系的建设后,即1952年5月间,因为坑道工事的形成为狙击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敌人的报复炮火的威胁因此而大大得到了缓解。那时,第四十军接替第六十四军阵地,担任第一线防务,驻守黄鸡山前沿的第三五五团第九连有个副连长叫徐世祯,是个出了名的二杆子楞头青,看见阵地前的英国兵肆无忌惮的招摇,实在咽不下口气,决定犯回“不随意开枪”的纪律出口恶气,一天击毙英军7人。得到上级首肯后,很快,这种机动灵活的狙击活动在全部队推广开来。那会儿中国军队根本不搞什么专业狙击训练,班长排长连长直接就把新兵们带到前沿,现场指点着怎么测距,怎么定标尺,怎么算提前量,怎么打上山的,怎么打下山的,夜间射击有些什么要领,……等等等等。然后说你们自己挑两个目标打打试试。结果是练了兵长了本事有了战果还有成就感。很多新战士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打成了英雄。
据第十二军统计,从7月下旬到10月底,第十二军全军狙击歼敌2 506 名,消耗步枪子弹5 843发,狙击手伤亡11名,对100米内目标射击命中率普遍达到 80%。第十五军守备的五圣山地区狙击活动也很热闹。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守备的上甘岭537.7北山阵地,9个月冷枪歼敌达3 558人,而全军歼敌19 921人,其中40%以上是冷枪造成的。而同时期的第十五军仅伤亡35人。敌我伤亡比例为569:1。这买卖实在太划算了。要知道,一次大型演习也可能要伤亡三五十个人。难怪后来联合国军官兵给上甘岭 537.7北山阵地起了个名字——狙击兵岭。这种战法咋看油水很小,但架不住天天如此。虽说是零打碎敲,积少成多,却是一本万利。一天两三个,一天两三个,日积月累,战果就相当可观了。甚至超出了激烈战斗的时期。几个月过去后,算起账来,一个人打死打伤数十个敌人的战士不在少数,象打响出国第一仗的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第三五四团,3个月下来,就有好几个班的冷枪杀敌战果达到数百名。第六十七军第二0二师在两个半月中,冷枪冷炮毙伤的敌人就近4 000名,占全师两个半月防御作战歼敌总数的80%。第二0三师在第六十八军处于落后位置,3个半月下来,也有1 700余名的入账。甚至连勤杂人员都上了场。第六十八军第二0四师第六一0团第八连有个炊事员叫庞子龙,本职工作给狙击手们送饭,在阵地上来来去去地看人家打得痛快很是眼热,就说我也来打两枪试试。结果一打就收不了手,3个月内一人冷枪毙敌54名,打出了瘾头打出了名声也打成了英雄。一位名叫蒋中清的战士写的一首描写冷枪杀敌的诗很朴实也很精彩:打冷枪要提倡这个战术真正叫吃香代价小胜利大这是敌人致命伤射手找好隐蔽位置射击之前先把子弹装注意敌人活动眼看四方发现情况沉住气不要发慌先瞄好准到有效射程再放枪一枪撂倒一个两枪撂倒它一双你也打我也打打得鬼子晕头转向为了世界和平坚决把侵略者消灭光在狙击活动最频繁的1952年4月至8月,中国军队狙击歼敌即达13 600余名,另1月至8月游动炮射击歼敌8 900余名。几乎每支部队都能从队列中提溜出一长串的神枪手。一段时间内联合国军全线的昼间活动,基本上被中国军队所控制。联合国军的士气,降到了冰点。一次志愿军小分队夜袭美军地堡,唯一一个值勤的美国士兵把枪架在地堡枪眼上,头却埋得低低的,当然被一窝端,问他为什么不观察外面,那美国兵说:“不能抬头。”
⑶ 《狙击手》这部电影评分虽然高,但是票房低,这是为什么
这部电影注定不会是大型战争爽片,而只是发生在一小片战场上,战斗人数双方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人的小型战斗。
整场狙击战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班受到突袭,猝不及防之下损失惨重,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战士为了拯救战友而牺牲的段落,集中表现了敌人的凶狠强大和我方战士的团结友爱。
《狙击手》票房低是因为排片给《水门桥》让路了,如果口碑发酵,后续相信票房会有反弹。评分高是因为但从讲故事角度,张导演还是遵循了平实的风格,人物性格上也很到位。但整个电影还是多了很多艺术渲染和煽情。目前的评分基本符合影片的质量,值得观看。
特别要说明的是,《狙击手》电影的原型人物是上甘岭传奇英雄——张桃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在32天之内,以442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
⑷ 关于“狙击手——胜利的艺术”安装后无法玩
系统是什么,电脑配置呢?
真心想帮你也帮不了唉
⑸ 狙击手幽灵战士契约无法启动。跪求大神帮解决。
win7现在没什么人用了,游戏建议用DX修复和DLL修复试一下。
⑹ 狙击手是什么
【狙击手的概念】
狙击是“伺人不备,突然袭击”之意。狙击手(Sniper)原指从隐蔽工事射击的人,现在人们常常把经过特殊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的射手称为狙击手。狙击手已经成为今天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狙击手常常是特种战斗行动决定性的关键因素,甚至,一名出色狙击手的行动本身,就可能是一次特种作战的全部。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0万发子弹,而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 事实上,射击敌军人员一般只占狙击手任务的一小部分,敌军的车辆、直升机、通讯设施与油槽、水塔等往往是更重要的狙击目标,这就更需要狙击手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以狙击一辆装有防弹玻璃的运兵车为例,狙击手可以先发射一发穿甲弹以击破防弹玻璃,并直接杀死车内人员。如果第一发未能得手,他就应当选择穿甲燃烧弹,以其高温进一步破坏防弹玻璃的防弹性能,并紧随其后,以连续两发穿甲弹继续进行杀戮。如果任务仍未完成,那么狙击手的第5发子弹就应当再换成穿甲燃烧弹,并将射击目标调整为车辆的油箱,造成油箱爆炸。对于侥幸逃出的敌军士兵,狙击手则应以一般的子弹一一加以消灭。
理论上说,狙击手的射杀行动可分为软性与硬性两种。射击坦克装甲车的通讯天线、车长的潜望镜与外挂油箱,使乘员下车查看,再进行射杀,属软性猎杀。硬性猎杀行动中,狙击手常常要与反坦克部队协调配合。先是狙击手以穿甲燃烧弹引燃坦克车的主动反应装甲块,等主动反应装甲块燃烧而丧失防御能力时,反坦克部队再以反坦克导弹将坦克击毁。狙击手有时也独立实施硬性射杀。以7.26毫米的半自动狙击枪狙击一架俄罗斯制米-8直升机,射击其旋翼轴等外露且脆弱的部位,20发左右子弹就能致之于死地。其他像通讯基地、导弹发射基地、弹药库、油料库等,也都有可供狙击手发挥天才射击本领的薄弱环节,关键是看狙击手是否具有足够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世界各国的狙击手大都选择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使用水袋与吸管,而摒弃了常见的军用水壶。这点巧思,是由狙击手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因为他们往往需要长时间纹丝不动地潜伏在一个隐身处,等待刹那间到来的猛烈决战。于是,饮水只能改为吸水。
同样道理,狙击手的干粮,也都是高热量的压缩食品。一块5立方厘米的食品,就可保证人体18个小时的热量供应。如果有半个饭盒这样的食品,那么,狙击手就能半个月不用为饿肚皮而忧心了。唯一的缺憾是这种食品的口味稍差了些,据说嚼起来像是吞肥皂。
1997年夏天,美国海军第7舰队旗舰“蓝岭”号和导弹驱逐舰“麦凯恩”号访问青岛。一支美国海军陆战队也随舰来访,其中就有担任狙击手的士兵。看他们的服装,真可谓“衣衫槛楼”。从头到脚,背部、后腿全都错杂地钉挂着绿色、黄色的布条,脸上更是涂抹得黑一道绿一道的,连狙击步枪上也都缠满丝丝缕缕的布带。这种装束站在军舰上显得异常醒目,可一旦隐入丛林,就能立即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难以区分。这也是为了长期隐蔽的苦心设计。
“孤独而漫长”,这5个字可谓是狙击生涯简单而生动的概括了。长时间的野外生存,需要有方便而安全的隐蔽场所。狙击手所在的位置本身就可视为一个小阵地,它常常被设计成适于伪装与隐蔽的观察点,宽约3米,高约1米。通常留两个出口,一个较大的出口供人员进出,另一个较小的供观察与射击使用。射击口内部往往有平滑的坡度,以使狙击手在长时间卧姿观察时,肘部有所依托而上半身不至于过分劳累。
观察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长时间隐蔽的需要,既要靠近水源,又要保证雨天干燥不积水、热天凉爽可通风。不破坏周围环境,尽量与环境巧妙融合,是伪装的首要原则。因此,观察点在建立的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人工物体,而直接采用天然的树枝、草叶、植被和岩石,如果能利用天然的涵道、岩缝、空心树干和树根,那就更理想了。
开始“孤独而漫长”的隐身生活之前,狙击手还应该在周围撒上催泪瓦斯,以防止好奇而嗅觉灵敏的野生动物凑过来,使狙击行动暴露,甚至伤害狙击手。
狙击手漫长的等待过程,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静与悠闲。他需要独立地完成野外观察与追踪、地图判读、情报搜集与分析、进入与撤退路线安排、作战计划拟定等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他无法确知敌情会在何时出现,他只知道,在某一瞬间,他必须以兔起鹘落般的快捷,去夺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此,对于狙击手来说,每一分一秒寂静的等待,都充满惊心动魄的气氛。这种漫长与短暂、孤寂与激烈的强烈反差,已不是单纯生理与技术的充分准备能够胜任的了。这要求狙击手的心理素质也超乎常人。
以最小的成本使敌军付出最大的代价,这是当今世界各国不遗余力对狙击手大加训练的根本目的。狙击手常常执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杀、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随队观察警戒及火力支援。
执行指定狙杀任务,可以是一名狙击手,也可以是2人小组,其中一人侦察,一人狙击。指定狙杀任务要求狙击手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枪支之外,弓箭、弩、刀也都是值得一试的利器。
狙击手还应当有近身搏斗、格杀的准备和技能。
巡逻狩猎要求狙击手主动而自由地伏击任何值得痛下杀手的目标。实战条件下,战场环境往往扑朔迷离,形势变化难以预测。由于情报所限,狙击手在无法接受明确狙杀任务的情况下,就可以以巡逻狩猎的方式,自主杀戮,以期收到奇效。这种任务常常是为了保证战场形势于我有利,即使巡逻狩猎失败,损失的也只是2名狙击手,可谓是本小利重的买卖。
狙击手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杀伤对方的人员,实际上他们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无法达到的战术作用。例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对坦克成员,车辆的油箱、水箱、轮胎,直升机的主旋翼与尾旋翼、光电观测器、机载弹药,潜望镜和通讯设备的射击使其丧失战斗力;可以通过毁伤关键设备来迟滞敌方基地的作战行动等。另外,类似于弹药库、油料库、指挥部等薄弱环节也非常容易成为狙击手的高价值战术目标。油库的狙击可以先用1发包铅的软弹射穿油桶,等燃油外泻遍地皆是时,再用1发燃烧弹或曳光弹加以引爆,一定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
狙击手进行装备破坏活动时,往往会顺手牵羊消灭掉驾驭装备的人员。要阻止一整队车辆的行进,狙击手可以先从最后面的车长或驾驶员杀起,再从后往前一一收拾。一般情况下,车内其他人员要意识到车长被杀,至少需要四五十秒时间。这段时间对于神枪手而言,足够又准又狠地射出更多子弹了。
配备在特种作战小组中的狙击手,常常是整个小组成员的“保护神”。他负有随队观察与火力支援的责任。当小队受到敌人远程火力攻击,一时又无法得到援助时,狙击手就应该立即进行敌火观察,并进入有利的射击阵位,将最有威胁的敌人依次射杀。与此同时,狙击手还应当是选定撤退路线的“逃跑专家。”他有义务向小队指挥官提供最佳的撤退路线,并进行全程掩护。必要的时候,狙击手还要充当孤胆英雄,将敌人火力吸引到自己身边,以掩护大部队转移。
作为德国国防军在二战中狙击手射杀记录第一名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他的记录为345次猎杀。他曾经表示,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狙击手如果能击毙敌军军官,往往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二战中,苏军充分认识到狙击手的战术价值并加以推广。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狙击手使德军部队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心理,对于打击德军的士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
狙击手并不仅仅只能影响某一场战争的发展,有时还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军队中的帕特里克·弗格森上校倡议建立和发展的狙击手们被大陆军称为英国殖民军中最危险的部队。弗格森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狙击手,然而使他扬名的却是他那著名的“未开的一枪”: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城附近,当时弗格森在125码距离上瞄准了一名美军军官,由于这名军官转身离去,弗格森可能是因为绅士风度而没有向他后背开枪。他本来可以改变整个历史,因为被他瞄准的这个人正是领导美国独立的乔治·华盛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弗格森本人却在1780年10月被大陆军的肯塔基步枪手在450码距离上打死,他的部队投降后,英军将领康华利将军被迫放弃了对北卡罗来纳州的进攻。与此相反的是,1777年10月7日,北美大陆军肯塔基步枪队中的一名狙击手墨菲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击毙了率队侦察的英军将领西蒙·弗雷瑟将军。弗雷瑟的死直接影响了战局,导致英军将领约翰·伯格因的突围计划破产,萨拉托加战役由此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狙击手墨菲射出了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分量的一颗子弹。
加此凶猛强悍、全能多变的狙击手,他的克星是谁?答案很简单,对方的狙击手,只有对方的狙击手才可能是势均力敌的对手。因此。世界各国的狙击手都会谨记:同行是冤家,消灭敌方的狙击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标。【反狙击的措施】
同样也是广义上步兵的一员,其实狙击手和步兵的界限十分漠糊,差别仅在训练水平和所用枪械上。在以往的战争中,他们给敌我双方带来的伤亡或许是最少的,但是给敌我双方带来的心理压力却是最大的!对于受到狙击的部队来说,通常采用对可疑方位的火力压制来干扰狙击手的射击,同时迅速接近敌人,以寻找狙击手。寻找敌方狙击手的方法包括通过枪声、动植物的动态、子弹的射入角,甚至是猜测敌方可能采用的有利地形来判断。在有敌方狙击手活动的地方行动,最好把隐蔽和掩蔽工作做好,并祈求狙击手的第一枪千万别打在你的身上!当发现有己方人员遭受敌方狙击手袭击时,在开阔地带最好拼命疾跑,迎着枪口或背对枪口就跑Z字路线,侧对枪口就采取时快时慢的跑法,直至找到最结实的掩蔽物躲藏起来。如果你与狙击手距离较近或者对方的枪法很准的话,就别指望靠跑步避免被击中,最好一边跑一边向敌方狙击手的大致方向开火还击进行压制或扔发烟信号弹进行干扰。如果确认了敌方狙击手的确切位置,最好用机枪进行压制,因为机枪的有效射程与狙击步枪基本相近,在机枪的压制掩护下让己方步兵靠近狙击手的藏匿地进行反击。或者以狙对狙,掩护己方的狙击手进行反狙击作战。如果是美军这样的主儿,在伊拉克对付反美武装的狙击手时,甚至会动用炮兵和飞机对狙击手的藏身地来个地毯式轰击。
1955—1956年间,美国步兵训练学校成立了美国陆军射手训练营,这就是美军狙击手学校的前身。该校的训条主要包括:对付敌方狙击手的最佳方法是指派另一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对于狙击手的战术来说,发现目标是很重要的一环。猎杀对方的狙击手,有一种被称为SLLS的追踪方式,即停止(stop),观察(look),听(listen),闻(smell),其目的是时刻意识到可能会有人在监视你,而决不要贸然暴露自己。
一旦认定有敌方狙击手在驻地附近时,执行反狙击任务的狙击手就要搜集情报、研究地图或航拍照片,判断敌军狙击手的可能位置;他应该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完成任务?另外还可以引导地面侦察小组搜索敌人可能躲藏的位置以及遗留的物品、脚印等等。
在反狙击行动中,狙击手还应该与指挥官协调任务区域内友邻部队的行动路线和火力布置,安排步兵分队或其他狙击小组提供支援或伏击敌方狙击手,并以饵引诱敌方狙击手开火以暴露他的位置,例如用伪装服做一个假狙击手。
在反狙击任务时,狙击手必须忽视周围正在发生的战斗,他必须专注于他眼前的敌方狙击手。另外,在找出和消灭敌方狙击手前,已方部队应实施以下反狙击的消极措施:
(1)不要固守日常活动的时间表,如进餐时间、弹药补给时间、各类集会或任何每天都进行的活动。
(2)所有的会议、简报或任何聚集人群的举动都必须在掩体内进行。
(3)遮盖或隐藏所有重要设备和补给品。
(4)摘去头盔和衣领上的军衔标志,不要向军官行礼,军官们也不应该凸显自己的领导形象。
(5)增加战场监视能力,如增加观察哨和巡逻队等。
(6)简短的巡逻以寻找单发消耗的弹药、不同的伪装材料等等。
(7)当上述行动展开时,不要使你以狙击手的装扮出现。
(8)不要轻视任何女性。有一个非正式统计认为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中有5%的狙击手是女性。如果巡逻队或哨所发现一名女性携带着一支带瞄准镜的步枪,那她就是一个致命的对手。
【狙击手的高要求】
通常来说,狙击手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过完整正规狙击训练的具有正规编制的狙击手,另一种是在战时临时挑选的枪法准确的射手。对于一名狙击手来说,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而好枪法只是基本的素质而已。对于狙击手的训练,除了要求其贯彻狙击概念和熟练掌握武器系统外,还包括如何计算风差影响和测距,要学会潜伏行进,选择战术机动路线,构筑射击阵地,隐蔽地进入和撤出阵地,观测和发现隐藏的目标等。狙击手还要善于观察战区,确定可疑声音的方位,善于使用人工和天然材料进行伪装,能够迅速机动,具备忍受长时间潜伏的能力等。此外,狙击手还需要准确判读地图和战场航拍照片的能力,这往往能够帮助狙击手迅速、安全地进入和撤离阵地和战场。
对于在野外“狩猎”的狙击手们来说,通常会选择两个以上的撤出路线,而安全撤退计划早在进入阵地前就已制定好了。
【狙击手的训练】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狙击手的训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名狙击手的基本训练时间为6个星期。这个时间的约定俗成可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狙击教官一般来自前线部队,他们在狙击学校呆满6周后往往要回到前线。相比之下,狙击枪械和装备的变化却日新月异,尤其是在观瞄设备上,从光学瞄准器材一路发展到红外和微光观瞄设备。
现代的狙击任务一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通常包括一名狙击手和一名观测员,后者有时候也是第二狙击手。一般来说,除了必备的狙击步枪外,狙击手的装备还可以包括手枪、伪装服、伪装油彩、望远镜、无线电通讯设备、红外或微光夜视仪、地图、指南针和食物等。为了保持长时间潜伏的隐蔽性,大部分的狙击手们都使用水袋和吸管,甚至采用流质高热量食品。
二战中德军狙击手中拥有最高猎杀记录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表示,一名狙击手一定要始终专一,不能去担任除了狙击之外的任务。二战德军狙击手猎杀记录第二名的阿伦伯格则认为,冷静、自信和勇气是一名优秀狙击手的必备素质。如何测量和修正枪支的弹道,如何掌握射击的时机都需要不断地训练和积累经验。
【历史上最著名的狙击手之战】
二战时发生在苏军军士长柴切夫和德军上校、同时也是德国狙击手学校校长的汉斯·托瓦德之间。最后是柴切夫赢得了这场对决。高手也无法永远保持不败,这正是狙击的法则。被称为“白色死神”的芬兰狙击之王西蒙·海耶虽然在苏芬战争中猎杀了505名苏军,最后还是在1940年3月6日被另一名苏军狙击手的达姆弹击中面部而退出战斗。从这一点来说,狙击战的确是最强射手之间的对决。
狙击步枪(Sniping Rifle)
“狙击手使用的装有光学瞄准镜的步枪,用于对最重要的单个目标实施精确射击,利用光学瞄准镜可以在能见度不好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观察,从而提高瞄准精度。夜间实施射击时,在狙击步枪上装有夜视瞄准镜或者接通光学瞄准镜的分划照明。狙击步枪分为非自动与半自动两种。半自动狙击步枪应用最广。”。狙击步枪性能和构造与一般步枪基本相同,不过枪身比步枪更长,多数配装光学瞄准镜或夜视瞄准具及折叠式双脚架,有的还带有消声、消焰装置,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口径(12.7mm)狙击步枪出现,其战术任务主要是在较远距离上(1500米左右)摧毁敌装备器材。
狙击步枪指在普通步枪中挑选或专门设计制造,射击精度高、射程远、可靠性好的专用步枪。军事上主要用于射击对方的重要目标(如指挥人员、车辆驾驶员、机枪手等)。狙击步枪的结构与普通步枪基本一致,区别在狙击步枪多装有精确瞄准用的瞄准镜;枪管经过特别加工,精度非常高;射击时多以半自动方式或手动单发射击。狙击步枪的学名叫“高精度战术步枪”,最初的狙并非专门制造,而是在普通步枪中挑选精度相对较高的作为狙使用,并且最早的狙击步枪没有光学和其它辅助瞄准器具。普通步枪的射程一般在400米以内,而狙击步枪的射程一般在800米以上。狙击步枪以其特别高的射击精度,被人称为“一枪夺命”的武器。
以往狙击步枪主要用于歼灭重要的生动目标。随着步兵装甲化,军事力量控制范围和机动能力较大增强,射手无法在近距离接近目标或保证袭击行动的自身安全;狙击战术的普遍应用,如双方都配备狙击步枪大量采用狙击战术;而现代战场上的高价值目标与日俱增,直升机、停机坪上的飞机、雷达、通信设备、弹药库、导弹阵地和轻型装甲车都已经成为狙击步枪的作战的对象。使原有的狙击步枪在射程和威力方面感到不足,于是出现了一些大口径和远射程的狙击步枪。大口径狙击步枪主要用于反器材,能够摧毁1~2公里远距离上的轻型防护目标,不是以人员杀伤为主要用途,而主要用于打击高价值军事目标。
战场上高技术武器的增多,对狙击步枪战术使用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为狙击步枪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21世纪,狙击步枪是轻兵器中可望采用高技术较多的一种轻武器。用于狙击步枪上的新开发的火控系统,将以减小射手的瞄准误差,尤其是远距离上侧风的影响。狙击步枪的技术含量使其成为21世纪轻兵器中的“精确制导”单兵武器。
著名狙击步枪
☆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 ( 缩写SVD狙击步枪),是由苏联的 Evgeniy Fedorovich Dragunovis在1958至1963年间设计的一种半自动狙击步枪。苏联军队在1963年选中了由德拉贡诺夫设计的SVD狙击步枪代替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称为CBД(Снайперская Винтовка Драгунова)狙击步枪,英文为SVD(Snayperskaya Vinyovka Dragunov),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后,在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SVD使用7.62×54R有缘弹。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是世界上第一支为其用途而专门制造的精确射手步枪。除前苏/俄外,埃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军队也采用和生产SVD。中国仿制的SVD为1979年定型的79式狙击步枪及改进型85式。
☆M21狙击步枪是一支半自动狙击步枪,是在M14自动步枪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美国陆军从1969年开始装备。[M14步枪之所以失败在于它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错误地使用。M14本身是一支相当不错的步枪,因此精确化后的M14即M21狙击步枪便受到使用部队的欢迎,1969年M21装备部队,但直到越战后期才成为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和通用狙击步枪。M21狙击步枪的改进型,由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研制,1991年,美军把这种新的M21命名为M25狙击步枪。
☆M40狙击步枪1966年越战开始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制式狙击步枪。由著名的雷明顿M700系列警用狙击枪枪衍生而来。M40A1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兵工厂制造。M40A1是一种很精确的武器,浮动式枪管,发射 7.62 x 51毫米弹,最大有效射程为800米,不过海军陆战队称其最大有效射程为1000码(约915米)。与同样是雷明顿M700的衍生型的M24狙击步枪 (M24 主要分别是使用不同的弹药。曾有人专门用M24 SWS在900米距离上进行对比试验,发现M40A1和M24 SWS的精确度相差无几。美国人认为M40A1是现代狙击步枪的先驱。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40A1更换枪管、枪托及其它零件的方式,陆续换装成新型的M40A3。
☆G3/SG1狙击步枪是G3自动步枪的一种变型枪,结构与G3A3基本相同。它是在标准型G3步枪的验收过程中,将那些平均弹着点完全符合规定要求、而散布又最小的枪挑选出来,配上两脚架、枪托贴腮板和望远瞄准镜,再略加改装而成的。所以G3/SG1只是一支用突击步枪拼凑出来的狙击枪。SG是“Schützen Gewehr”精确步枪的意思。HK公司在G3步枪的基础上开发出专门的狙击步枪PSG-1。制造公差控制得极其严格,一种高命中精度的专门武器,PSG是德文“Präzisions schützen gewehr”的缩写,意思是精确射击步枪。
☆巴雷特M82A1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反器材步枪)之一,至少已装备30多个国家的军队或警察部队。M82A1半自动狙击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枪管短后座原理是著名枪械设计师勃朗宁(John M. Browning)开发的。
☆瑞士SIG公司在SG550突击步枪的基础上研制出SG550狙击步枪。SG550狙击步枪实际上是使用重型枪管的单发型SG550突击步枪,但SIG公司强调SG550狙击步枪是在警察和特种部队的密切合作下研制成功的。经过严格彻底的功能和精度试验,军方便大量采购作为战术狙击步枪。SG550的制造成本约为标准型步枪的4倍。该枪有两种口径,发射5.56×45mm NATO弹的为SG550-1,发射.223雷明顿弹的为SG550-2。
☆斯太尔SSG狙击步枪是斯太尔-曼利夏公司研制的新型狙击步枪,1969年被奥地利军方正式采用,并命名为“1969型神射手武器”(Scharfschutzen Gewehr 69),简称SSG69。SSG69在1970年正式交付作为奥地利陆军制式狙击步枪。到现在已经有超过50个国家的军队或警察采用这种武器。SSG69改用木枪托和觇孔式照门后也可以作为运动枪,有些运动员就使用过SSG69参加比赛。在其他国家,只是简称它为SSG。枪管是完全浮置式地安装在枪托上,即只与枪管节套连接,与护木无接触点。配用的弹药为7.62×51mm口径北约标准弹。
☆FR-F1狙击步枪是法国在1970年代在MAS1936步枪的基础上开发的狙击步枪。FR-F1有双脚架,木制枪托并附加肋贴与手枪型枪机握把,前护手(木制)不与枪管直接结合,以减少射击时手部震动的不适与偏差。1984年,FR-F1的改进型FR-F2问世,FR-F2木制前护手改为强化塑料绝热套筒,此设计旨在减少环境温差对枪管精度的不良影响。
☆中国的QBU88式狙击步枪采用无腮垫、无提把的无托型结构,使用5.8毫米口径机枪弹,小口径枪管用于狙击步枪。该枪枪管刚度好,与机匣连接牢固,射击时振幅小。
⑺ 关于阻击手................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 决战中的较量)
重装捍将
狙击手的电影与现实
最近,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出了个连环杀手,专门躲在暗处用狙击步枪射杀普通民众、一枪毙命、弹无虚发,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极大恐慌——我还真有点儿佩服美国人,什么事儿都能搞得跟电影似的。说到电影,相信这位“华盛顿狙击手”也一定会在银幕上亮相,但不是现在,因为眼下就有一部“狙击手电影”、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电话亭》被推迟上映。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狙击手将不同的人引诱至一个电话亭里,一旦他们挂断电话,便将其一枪击毙的故事。面对发行公司推迟本应于下月15日上映该片的决定,剧本原作者拉里·科恩表示对此“并不介意”,他说:“如果你看了影片,就会知道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而福克斯公司发言人显然被吓坏了,他表示:“该片内容与目前现实生活中的案件太相似了,此举完全是为了保护观众”。你瞧,有时候,假的成了真的,电影也可能变成现实。
狙击手溯源
现代意义上的狙击手“Sniper”这个单词的词根“snipe”则在1832年第一次出现,源自于英军在印度边区的一种猎鸟活动。据说snipe是一种身体娇小、动作十分灵活的小鸟,要猎获这种鸟并不容易,需要相当不错的射击和潜行的技术,这种运动也就被叫做snipe。等到一次世界大战时,sniper成了军事上狙击手的通称,强调的除了射击之外,还有掩藏自己踪迹的能力。同样的,德文中的“Heckenschutze”与法文的“tireurembusque”也都有埋伏射手的意思,而中文译成了“狙击手”,勉强算是不差。
虽然狙击不一定要用火器来进行;但是在一般意义上,它的发展还是跟近代枪械工艺的水平息息相关。自16世纪起,具有改良膛线的前膛来福枪在德、奥两国开始大量的应用,主要用途是在打猎和竞赛上。在美国开拓初期,有部分中欧移民也移到美洲来,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带,这种前膛来福枪也随之传入美国,以供垦荒、狩猎、自卫之需。经过拓荒者的改良,口径变小,枪管加长,加上枪托,也将弹头用浸了油脂的布或皮革包上以利前膛装弹。这就是著名的“肯塔基来福枪”的由来,因为当时肯塔基是拓荒的前哨。
我们可以从电影《最后的莫希干人》里看到这一时期的狙击射击情况。片中有一个段落,为了能让送信的信使从包围城堡的印第安人手中安全脱逃,刘易斯在城墙上用远程狙击火力掩护,一枪一个,弹无虚发。从史实上来说,这个电影一方面夸大了刘易斯的射击水平,另一方面也虚构了枪械工艺的发展史。在这个电影所讲述的年代中,他还没有得到后来让他威镇四方的名枪“打鹿将”(肯塔基来福枪)。
肯塔基来福枪真正的用武之地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场上。华盛顿义勇军中的狙击手配备了这种当时射程最远的火器(200码左右),专门用以对付英军军官。而英军正规部队配备的是老式的BrownBess前膛装填的滑膛燧石枪,有效杀伤射程仅为80码——超出这个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说是运气极背。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在1814年写下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许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码外的人;至于想射击200码外的人的话,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电影《敌人的荣誉》描写的就是肯塔基来福枪手在独立战争中创下的最有名的狙杀成绩。英军狙击手佛格森上尉(Capt.PatrickFerguson)潜心研究设计了新型的来福枪,有效射程在200码以上,性能和射速都远胜过滑膛枪;而且是后膛装弹,这在当时是个创举。他在1776年向英军高层展示他的新枪,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生产了100支,并且让他招募了一个连的狙击步兵到美洲作战。他首次上阵在1777年的白兰地酒之役,把美军打得大败。在此役中他还瞄准了125码外一个正骑马离去的美军军官,大概是由于绅士的风度他没有对那军官背后开枪,殊不知那军官正是华盛顿。这就是有名的“未开的一枪”。
历史上的狙击手佛格森的右臂在此役中受伤,三年后的一次战斗中,他被一个肯塔基来福枪手射杀,死后他的新型来福枪也随之湮没。历史的瞬间真是可叹。
真正意义上的后膛装弹步枪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投入使用的。克里斯丁·夏普斯(Christian Sharps)在1848年设计了一种落下式的后膛闭锁装置,成为他日后一系列后膛来福枪的基础。经过多次改良后,他1859型的设计被美国联邦军队采用。夏普斯后膛来福枪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后膛枪几乎在任何姿势下都可以装填,这就大大地方便了狙击手们;如果是前膛枪的话,他们必须直立装填,目标暴露太大。
虽然我们很少在反映这一时期的电影中看到有关狙击手的形象,但在丹泽尔·华盛顿早年主演的电影《光荣》里,我们还是可以窥到狙击枪手的隐约身影。影片里有一段剧情说的就是,毫无枪械使用黑人奴隶加入了联邦军队对抗南军,在艰苦的训练里,其中一项技能就是如何快速地装弹并有效地射击。前膛枪装填手续繁复,虽然从18世纪起已经使用纸包弹药以利装填,整个程序还是快不起来。1834年时英国陆军测试使用雷管的前膛枪时的记录显示,即使是技术纯熟的士兵每分钟射速也不过三发;这还是在没有战斗压力下的成绩。在实战时,由于种种因素影响,能够维持每分钟两发就算不错了。还有,士兵在战场上慌乱之际非常容易出错。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机,通条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
一击必杀或者被杀
在枪械的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两项发明跟狙击效果直接有关,一是膛线,另一则是瞄准装置。最早在枪管壁上拉出膛线的是1498年维也纳的CasparKollner,不过他的膛线是直直两条线,应该是用来加快装填速度,而非用来提高准确度的。真正的螺旋式膛线大约发明1520年前后的德国的纽伦堡地区。至于瞄准装置,大约也是在1500年前后发明的,是最基本的准星、照门的配备。有了膛线和瞄准装置,射击的准确度大大提高。
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瞄准装置才真正体现出了实用价值。一战中,德军的狙击手普遍使用Kar98k毛瑟步枪,配备3或4倍的瞄准镜,倍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在双方距离相当近的壕沟战场上使用起来绰绰有余。由于德国光学产品的品质和数量都胜过其他国家,当英军也想配发瞄准镜时,却尴尬地发现根本就没有国货供应,只能使用战前进口的德国电影《兵临城下》中苏联红军方面的主要狙击用枪是Mossin-NagantM1891/30步枪,口径7.62mmx54mm,弹药威力十足,但是瞄准镜多为3.5或4倍,不利长距离狙击。而德军使用的狙击枪则还是一战中使用过的Kar98k毛瑟,口径7.92mmx57mm,瞄准镜为2.5倍到6倍之间。
蔡斯或莱卡。而在东线方面,俄军更是没有所谓的狙击手,既无装备也无编制,因而在德军狙击手的枪下亡魂不可胜数。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军在东线开始遇到红军的狙击手时,他们受到的震撼绝不亚于1914年的协约国部队。苏联红军狙击战术的成功在史达林格勒攻防战中达到巅峰,上演了一出二次大战中最具戏剧性的狙击手对抗赛,著名的苏联狙击手瓦西里·扎依采夫准尉(VasiliZaitsev,242次击杀记录)使用两人小组的战术,成功地狙杀单枪匹马行动的德军知名狙击教官科尼格少校,对红军的士气是一大鼓舞。这也是电影《兵临城下》的故事原型,影片里的苏联狙击手是来自乌拉山的猎手,而德军少校则是拥有狩猎庄园的贵族。有意思的是,因为苏军狙击手的威胁,德军方面大量增加狙击手学校及狙击手的数量,并且对狙击手给予特别的奖励。例如在1944年纳粹党卫军(Waffen-SS)给有50次击杀记录的狙击手一只手表,100次击杀的一支猎枪,150次击杀的则被邀请跟SS的头头希姆莱本人一同去猎鹿。
和苏联红军相似,二战时期的美军也比较注重狙击手的培养。在每个连级作战单位基本上都会配备几名狙击手,各单位指挥官的战术手册上也有关于狙击战术的详细讲解。例如,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汤姆·汉克斯所带领的小队就配有一个狙击手杰克森,在影片开头的D日登陆作战中,他首先担任的就是消灭德军火力点的任务。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德军的狙击手一直都是极大的威胁。不论是在意大利半岛的中北部山区,还是在诺曼底星罗棋布的农场果园中,到处都弥漫着突然死亡的阴影。这时,狙击手杰克森在巡逻作战中直接与德军狙击手对阵,又是一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对猎游戏。最后在守桥战役中,他又担任侦察和伏击以及火力支援任务。作为一个严肃的战争题材电影,这个狙击手在电影中的作用比较明显地说明了现在战争中狙击手的作用:指定猎杀、随队观察及火力支援、巡逻与定点伏击。
和欧洲战区的美军相比,太平洋战区的美军面临日军狙击手的威胁则又大大不同。美军在太平洋岛屿上的反狙击作法多半是使用密集火力轰击可疑地区,例如以37mm反坦克炮装用特制的霰弹用来肃清茂密的丛林顶冠就十分有效。关于这样的作战方式,我们可以在电影《细红线》中看到最典型的例子。
关于狙击技巧
在电影《全金属外壳》中,我们可以见到当时越南游击队的狙击战术对美军士气的打击。这个狙击手只用一个人一只枪就牵制了一队美军士兵并把他们的行进成功地拖延了半天,最后美军还是付出了相当代价才解决掉这个狙击手。这一情节的真实故事是:1967年的某天,美国陆战队第四团第二营在丛林中的遭遇。他们沿着一号公路附近巡逻,被干掉了5个人,每个都是在双眼间一个干净利落的小洞,根本找不出子弹是从哪里发射的;整个营就地找掩护,不敢前进。第二天还是一样,没人敢站起身来,营长呼叫空军支援,炸弹、汽油弹、机关炮弹在四周乱炸一通。轰炸过后他们继续前进,一个小时后听到“砰”的一声,又倒了一个家伙,他们又都趴到地上不敢动弹了。这时早已暮色四合,营长再度呼叫空军轰炸,那个越军狙击手竟然在黑暗中还对美军飞机射击。这个营在两天内只前进了一英里半,总共1100人的兵力,却奈何不了一名越军狙击手。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台词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丹中尉对阿甘说,别向我敬礼,这会让我成为狙击手的靶子!而在1900年的波尔战争中,同样流传着这样的经验之谈:“尽量跟军官和白色岩石保持距离。”——因为前者是敌人的目标,而后者则是测距的极佳对象。这里不能不提一部很有名的狙击题材电影,好莱坞过气明星汤姆·贝林格主演的《双狙人》(sinper)。虽然影片本身很烂、基本乏善可陈。但因为片中对现代狙击战术涉及颇多,所以还是专门提出来讲一下。自从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军队在越战后普遍设立狙击手编制,狙击战术就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特种作战任务的增加,狙击战术的运用更是普遍。在《双狙人》这个电影中,就是美国情报部门和军方合作联手执行刺杀毒枭任务。而像这样的狙击猎杀任务,一般是采用“双狙击杀”这种现代狙击战术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2人一个小组,以1人观察,1人狙击;或者2人同时狙击;或主射手未能成功时副手再补上一枪。当然,副射手的枪法也必需是一流的,并且随时维持备射与瞄准的状态才行。
这部电影还给观众明确了一个观念:对付敌方狙击手的最佳方法是指派另一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因而,这次美国华盛顿发生的系列枪击案中,警方专家就推测杀手可能不是单独的一个人,而是一个行动小组.
⑻ 冒险岛狙击手用不了
1.先开狙击~
2.你下载的那里有提示~
3.我已经详细说明了~
好跟给傻挂一样要挂卡呀~挂卡你就买张“广东一卡通”~
在网站上找到游戏辅助工具~再找到冒险岛狙击手~(好像只有月卡~我也卟知道多少钱~你才知道)然后你就点“提卡”~把一卡通的卡号密码输入进去,然后选择多少张~最后就填验证码~他会有狙击卡拿给你~你就充值到狙击手那里~就可以用咯~
分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