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合理利用教材板块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合理利用教材板块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发布时间:2022-08-25 13:32:30

『壹』 如何创造性使用品德教材

摘要:品德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学生、校班、当地实际,从而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关键词:创造性 使用教材 提高 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品德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不是师生课程生活的指挥棒,不是指令性课程范式下的产物,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结合学生实际,适当重组教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新教材的板块内容编排比较合理,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这样一来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大胆打破教材的框架结构,重新整合。我曾听过两位教师执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之活动主题三《法律保护你我他》。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开展了很多活动,使教材所呈现的画面在课堂上全部再现,让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所涉及的法律常识来谈谈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涉及的面很广,也没有及时帮助学生归纳,主题活动设计目的性不强。另一位老师则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适当重组,把能整合的话题内容整合在一起。教师从“新买的衣服出现了质量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接着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中举例说明,同时通过开设“模拟法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组织互相交流,深化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他们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流程非常清晰,虽然没有把所有的法律常识一一呈现,但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尤其是开设“模拟法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更充分的体现,同时,教师还注重了法律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教完,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与其如此,还不如大胆删去一些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另外, 现代社会通讯和媒体非常先进,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见识是比较广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或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可见,教师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了真实有效的体验,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结合校班实际,适当整合教材。品德课程强调以主题活动等实践形态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根据校班实际,追求最适合自己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例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去环球旅行》中共包含了“地球有多大”、“飞越太平洋”、“和非洲朋友共舞”、“迷人的欧洲风情”、“世界真奇妙”五个活动主题。这五个活动主题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我先组织学生完成第一个活动主题,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初步了解地球上有关国家、人口、种族、民族和语言的概括及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接下来的第二、三、四个主题内容的学习,均以旅游日记的形式呈现。我便根据本班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个性强、富有表现力、有竞争意识等,将全班学生分为“美洲组”“非洲组”“欧洲组”三大组去比赛。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由组长组织组员分工合作,观察、收集、调查、整理资料及设计问题答辩和贴近主题式的才艺表演等,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课堂上,我采用一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其他组提问,教师只在关键处、困惑处给予点拨引导。这样,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这些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各自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内容,从而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呈现美洲、非洲、欧洲等地的风俗习惯活动主题时,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辨,他们拥有的信息是多元的,在课堂教学中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汇报、交流、质疑、释疑等综合表现来相互评价,综合评定,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兴致很高,而且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这也能体现品德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通过实践,我们发觉,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前,要准确全面地把握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丰富的体验和感悟。三、结合当地实际 ,适当增减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是本教材创造性使用的途径,为了能更好地符合学生和本地的情况,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做适当增减,况且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使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我们都知道,我国城乡差别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名情风俗不尽相同,教材难以完全兼顾北方和南方、城乡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之活动主题一《我喜欢过年》,讲的是如何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同样的春节,各地名情风俗不尽相同,北方人春节看冰雕、贴窗花、包饺子、赶庙会等,而我们海南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看琼剧、看公仔戏、舞龙、调声、吃年糕等,教师还可适当补充海口万春会、府城换花节、文昌糖糕、用鱼祭祀等名俗习惯简介,引发学生对自己在城里或在乡村分别是如何过年的情景的回忆,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这样,基于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本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选取了本地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例子及与教材主题相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中得到真切的体验。总之,新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但并非唯一。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再创造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理念倡导教师运用新教材要有新思路,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和学生由此创造的学校资源是无限的,教师用教材教,要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动态,激活教材,舍取补充贴近儿童现实生活,对学生真正有指导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鲜活起来。

『贰』 论述: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多元感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我们的主要课程资源,从教材出发,钻研教材、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信息是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第一步。但教材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它是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课源。
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

『叁』 如何有效的利用教材

在学生负担日益加重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性。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 1、把握意图,读懂教材深人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只有全面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只有钻研教材,才能掌握和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实现“知识、能力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只有深入地分析教材,才能对教材的结构、教学程序、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清晰自如,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才因此,教师必须钻研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有限的教学素材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心血,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科学的哲理,给教师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与余地,给教师提供了宽松、开放的研究舞台。因此,把握编写者意图,读懂教材——品出其中的内涵,悟出其中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课堂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 2、目标合理,备课充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1、吃透教材,超越教材例如在教学用方程法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这个知识点是本册教材的难点,但教材出示的例题信息繁多,学生需要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在分析、列式,在教学中,我对教材的做了比较大的调整,首先我出了一道分数的乘法应用题,学生复习以后,我改变了本题的条件与问题,在同样的数量关系式中,所求问题发生了改变,让学生分析解题的方法,学生自然想到了除法,再引道学生用方程法解答。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顺利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巩固、对比等一系列练习以后把例题作为了拓展练习。由于安排合理,取的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过,教师在调整和改换教材时,首先要充分“吃透”、“利用”好教材。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2、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材的版面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范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要使教学活动丰富并富有童趣,使教学内容饱满并充满灵性。教学中,我们还注重把要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融合起来,努力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在学生学习“位置与顺序”之后,组织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看一看,用“前后”、“上下”、“左右”说一说景物的相对位置。还可以让学生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去。教师能够经常地、有意识地、恰当地在数学学习中融入生活的素材,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肆』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教材 详细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教材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已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教科书外,还应该积极地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伍』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使教学更具有现实性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素材选用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背景,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新教材的编写力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但在学生的眼里,书本中有些素材还是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须有意识地挖掘日常生活中学生需喜闻乐见、特别好奇、特别关注、特别感兴趣的课程资源,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满足学生喜好,以充实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秒的认识》(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我巧设场景,以“神州七号发射升空”引入,诱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又通过播放视频——“新闻联播前的最后5秒报时”“交叉路口信号灯”等学生熟悉的素材,拉近抽象的数学知识“秒”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
二、拓展教材的空间,让学习更具有探究性
新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是通过游戏、对话、表格和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力求为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发展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教材通过对话呈现了三种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操作方法“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剪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我把一个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而对“具体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及其他转化方法”,教材并没有提示,这样,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探究空间。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先把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观察并找出转化后图形各部分间的关系,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再次设疑:“如果只有一个梯形,你们有什么方法推导它的公式呢?”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操作,由于学生刚刚用“剪拼法”研究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知识的迁移,有些学生很快找出了不同的转化方法。有的学生用一个等腰梯形沿对角线剪开翻转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有的用一个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对腰的中点剪下翻转180度拼成一个三角形;有的用一个等腰梯形沿中位线剪开翻转180度拼成一个长方形,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以上操作,学生不但亲自经历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其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能圆满地完成本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调整教材的编排,使教学更有效
教材的内容结构虽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编排的,但不一定完全符合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所以,在教学时,教师有时不必严格按照教材所编排的次序逐章逐节地进行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优化组合。如:人教版第七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这单元编排共配置了8个例题,例1、例2、例3是“一位小数的认识与大小比较”,例4、例5是“两位小数的认识”,例6是“认识小数的数位表”,例7、例8是“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若教师严格按教材编排次序进行教学,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尤其是学生“对小数的读写法”这知识点掌握得很不顺,究其原因,是教材中把“认识小数数位表”编排在例6,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以致于教师前5个例子的教学都事倍功半了。在教学小数这单元时,我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用实际例子引出小数后,再出示例6,学习小数数位表,让学生辨清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通过“小数数位表”再来学习例1、例2、例3、例4、例5,认识一位、两位小数。这样把例6放在例1的位置上来教,把小数数位表作为一根线,将8个例题连接起来,教师教得如意,学生学得也轻松。
总之,作为数学课程“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数学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深度加工”。通过悉心揣摩、精心设计、有效重组和完善整合,使教材更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而构筑有效的数学课堂。

『陆』 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能力和权力的重新做出新的要求和定位。我们每一个人对“教材问题”都形成了个人的理解,今天的探讨,会使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呈现出新的活力,使我们教育实践朝着更广阔、更加明朗的道路迈进。 一线教师,究竟该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尊重教材. 课改以来,老师们不再将教材看作神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已深深烙在许多教师心中。但凡上公开课、展示课或者竞赛课,很多老师不是考虑如何去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而将重点放在如何去改编教材,如何创设自以为更好的情境,认为用教材中的情境就不能体现新意,就不能发挥创造性,就会步人俗套。 对教材作适当改编,这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权利.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特级老师沈重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没有走进教材就随意臆断,轻率地改动教材,就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要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重视教参 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如果说读课文,是与作者对话,那么读教参就是与编者对话。与作者对话是基础,与编者对话是提升,与学生对话是目的,缺一不可。然而,现在的教师由于有大量的教案可以参考往往忽视了教参的存在。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的做法。有的教师为图方便、快捷,草草的浏览教材之后把大量的精力用在研读各种教案上。其结果是只能领会其形式上的表面而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精髓。只有认真研读教参才能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新教材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作为教师。要把它研读透.第一遍以成人的角度去读;第二遍以作者的角度去读;第三遍以孩子的角度去读。教师要读“透”教材。从一个小节、一个单元、一册再到全套教材都要去读,读文本,读教参,读专家的分析,读同行的思考。读“厚”教材,不仅读本学科,更要跨学科综合阅读;不仅读文字,更要读学生、读生活、读社会,读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读“活”教材,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那么如何具体地读活一节教材?
(1)读懂问题情境;(例如:课例中的例题、试一试等等)
(3)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
(4)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
(5)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三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不是最终归宿。 教材的编写只能最大程度地适应不同地区学习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本身也是教材编写的要求。因而,把教材转化为学材,理所当然要靠教师的创造。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的特点,加上对于地域文化、城乡差异、社会背景等因素 的全盘考虑,对于教材作出相应的二度开发,进而在课堂中经过加工过渡生成师生的对话、互动,对教材实施动态层面上的再度加工,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服务. 当然,教材的组织要在学生的已知与未知间找到生长点,知识的整体与部分间找到联结点,使学生既能“摸着石头过河”,又能“跳出井底看天”;展开过程则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问题,使学习过程一波三折,充满活力。 我个人以为,“尊重、理解、创造”不失为一种科学、辩证的教材观。

『柒』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品德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不是师生课程生活的指挥棒,不是指令性课程范式下的产物,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结合学生实际,适当重组教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新教材的板块内容编排比较合理,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这样一来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大胆打破教材的框架结构,重新整合。
我曾听过两位教师执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之活动主题三《法律保护你我他》。
另一位老师则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适当重组,把能整合的话题内容整合在一起。教师从新买的衣服出现了质量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接着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中举例说明,同时通过开设模拟法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组织互相交流,深化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他们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流程非常清晰,虽然没有把所有的法律常识一一呈现,但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尤其是开设模拟法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更充分的体现,同时,教师还注重了法律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教完,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与其如此,还不如大胆删去一些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另外, 现代社会通讯和媒体非常先进,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见识是比较广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或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可见,教师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了真实有效的体验,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结合校班实际,适当整合教材。
品德课程强调以主题活动等实践形态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根据校班实际,追求最适合自己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
例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去环球旅行》中共包含了地球有多大、飞越太平洋、和非洲朋友共舞、迷人的欧洲风情、世界真奇妙五个活动主题。这五个活动主题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我先组织学生完成第一个活动主题,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初步了解地球上有关国家、人口、种族、民族和语言的概括及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接下来的第二、三、四个主题内容的学习,均以旅游日记的形式呈现。我便根据本班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个性强、富有表现力、有竞争意识等,将全班学生分为美洲组非洲组欧洲组三大组去比赛。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由组长组织组员分工合作,观察、收集、调查、整理资料及设计问题答辩和贴近主题式的才艺表演等,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课堂上,我采用一组多种形式的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其他组提问,教师只在关键处、困惑处给予点拨引导。这样,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这些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各自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内容,从而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呈现美洲、非洲、欧洲等地的风俗习惯活动主题时,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辨,他们拥有的信息是多元的,在课堂教学中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汇报、交流、质疑、释疑等综合表现来相互评价,综合评定,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兴致很高,而且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这也能体现品德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
通过实践,我们发觉,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前,要准确全面地把握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丰富的体验和感悟。
三、结合本地实际 ,适当增减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是本教材创造性使用的途径,为了能更好地符合学生和本地的情况,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做适当增减,况且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使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我们都知道,我国城乡差别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名情风俗不尽相同,教材难以完全兼顾北方和南方、城乡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之活动主题一《我喜欢过年》,讲的是如何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同样的春节,各地名情风俗不尽相同,北方人春节看冰雕、贴窗花、包饺子、赶庙会等,而我们海南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看琼剧、看公仔戏、舞龙、调声、吃年糕等,教师还可适当补充海口万春会、府城换花节、文昌糖糕、用鱼祭祀等名俗习惯简介,引发学生对自己在城里或在乡村分别是如何过年的情景的回忆,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这样,基于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本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选取了本地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例子及与教材主题相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中得到真切的体验。
总之,新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但并非唯一。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再创造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理念倡导教师运用新教材要有新思路,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和学生由此创造的学校资源是无限的,教师用教材教,要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动态,激活教材,舍取补充贴近儿童现实生活,对学生真正有指导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鲜活起来。

『捌』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江苏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陆永德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摒弃“教教材”的理念,充分研究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大胆取舍 一堂有内涵的语文课,应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对文本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不能做“尸体解剖式”分析,对文本要有见地地大胆取舍,灵活处理。 1. 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处理方式 教学中只选择精彩段落作深度挖掘剖析,然后再对全文做面上的分析。这样对文本既有深刻的理解,又有整体的认识。如教《江南的冬景》一文时,先问学生喜欢江南冬景的哪一幅图景,然后从学生喜欢的部分入手,作深度分析,最后作整体性的分析概括。这样就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可以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处理方式 它主要是精心设计课文中一个或几个关键性的教学问题,既要能带动对全文的阅读理解,又要能带动学生主动地阅读思考探究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处理艺术的关键是要准确确定“一发”能牵动全文的问题。一般来说,这“一发”在以下方面确定:(1)抓住文章的“文眼”来设计问题;(2)抓住文章的线索来设计问题;(3)抓住主要人物设计问题;(4)抓住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问题。 3. 采取片段式教学 高中教材中有些文本篇幅较长,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不妨对文本大胆裁剪,删繁就简,将课文中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内核,引导学生潜心体会,深入研读,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创新点、发展点。如笔者教学《听听那冷雨》一文时,以“品味余光中先生的诗化散文语言魅力”为教学目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大胆截取第九、第十自然段设计教学。余先生在第九段简短的文字中密集了“霏霏、黏黏、沸沸、哗哗、滂滂沛沛、忐忐忑忑、腾腾、斜斜”等十多个叠词,极具诗人气质地将“冷雨”意象的形、声、质呈现入微,同时也写尽了雨水的缠绵,把言语上的音乐感和情感上的心理暗示巧妙地融为一体。第十段则又是余先生诗化语言艺术的一个典型,以绵延不绝的长句表现雨水的连绵不断,传达对故土连绵不断的情思。细细品味这些语言才能发现余先生独特的语言魅力。 二、重新编排 一本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一定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但这样的既定顺序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史记>选读》共有7个专题18篇文章。依据新课标的规定,不仅课时远远不够,而且由于过分强调史传文学知识的体系,学习时易钝化学生的学习心理,不利于经典育人的课程价值的实现。为此,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精选,从中选出9篇,分列3个学习专题:悲剧性人物传、非悲剧性人物传、司马迁《史记》。这样就充分体现了“选修”这一特点,又不失其作为一门完整课程的体系。 三、有效整合 1.同一本教材中,可以对文本进行整合 教材中有些文本内容简短,或是略读篇目,我们可以找出文本间的联系,创造性地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往往更有时效性。如苏教版必修三“底层的光辉”这一板块有两篇课文《品质》和《老王》,涉及的人物一个是鞋匠格拉斯和车夫老王。两个人物都是属于社会底层人物,本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但都体现了底层劳动者高尚的人格。两篇文章内容比较浅显,以“人物形象和人物品格形成原因为研习中心”组合在一起教学,共同关注两个人物的各自独特的个性与命运,共同关注文章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共同关注两文章的写作方法。 2.对多本教材文本进行整合教学 苏教版教材既有必修教材,又有选修教材,还有读本。它们之间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应注意寻找连结点,把一些文本整合在一起教学。如苏教版必修四中,有李煜的《虞美人》一词,选修教材中又有李煜的两首诗《乌夜啼》、《浪淘沙令》,不妨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综合设计,一定更能加深对李煜诗词的理解。 四、适度开发 每本教材中,都有许多助读信息,如注释、插图、附页等往往被忽视,我们如能适时利用并开发,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材中的注释,一般只当做理解课文的辅助。有位教师在教《项羽本纪》时,对文后补充的杜牧、胡曾、王安石、李清照等人的诗,让学生分析归纳这几首诗的主旨,并分析这几首诗分别是从项羽的哪种性格角度展开论述的,然后回归文本,这样学生对项羽的性格认识是深刻的,多了自己的价值评判。

『玖』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单元之间的调整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

2.单元内的调整 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课内调整 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时中几个部分的顺序。

(二)重新调整和组合教学内容

(三)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语言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应运用遗忘规律来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教师还应适时增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此外,教师还应设法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比如,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引起资源,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

(四)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磁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不仅能够激活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设出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设计应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通过课堂延伸出来的活动更具有活动性、创造性和使用效率。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点尝试摘自《基础英语教育网》于润朴摘要: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校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材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小学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英语》(新标准)教材。总结几年来的使用情况,一线教师大都认为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改变“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以下简称《课标》)在“教材使用建议”中也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按照这个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以下谈谈几个方面的理解和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适当补充或删减教材内容,突出重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分清主次,把握重点,适当地删减或补充教材内容。删减就是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强化能力训练,淡化知识点训练,减少对语境性词语和句子的教学、训练时间;补充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增加有关内容的学习和操练的时间,科学地设计任务型活动,引导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运用语言。
例如,在一年级起点教材第三册第六模块Weekend Activities这一课中新授词汇非常多,而且在课文中又出现了有关单数第三人称的问答。这些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编者的意图,笔者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出现的所有内容,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一、二人称的问答上。这一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联系,掌握起来不太困难。至于单数第三人称,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句子的语义功能,而不必追究能否正确地把动词变成单数第三人称形式。通过给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语法现象进行对比,初步感知单数第三人称的语法知识。实际上,单数第三人称的语法现象曾出现在不同册或同册的不同模块中,教师需要从总体上做好计划,打破年级、模块的界限,把教学难点分散到教材的各册、各个模块中,从而使学生在同一语法现象不断循环反复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语言知识。

(二)分散语言知识点,提高再现率
针对部分模块中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多、知识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分散语言知识点,然后适时地循环反复地呈现这些语言知识。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在通过一次讲解和一次活动后就完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该在不断地反复、循环地讲解和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教师也不必要把一个单元中所有的语言点都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而应该适当地分散重点和难点。对于以前出现过多次并在本课需要归纳的语言点,可以适当地重点讲解和训练;对于新近出现的语言点,则只要求学生理解其在本课的最基本的语义功能,能初步运用即可。
另外,针对语言知识起点高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早渗透,重积累。早渗透是指在进行某些词语或某项语法正式教学之前,先有意识地在前面的课文中少量地、重复性地出现,使学生对其有所接触和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重积累就是把已学过的词语或语法与新授内容结合起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逐步积累,循序渐进。例如,在第五册教材第11模块中,涉及到了大量的表示月份的词汇,如果放在一起集中学习,难度肯定会非常大。这时就需要教师把语言点分散开,提早渗透这些词语,以降低以后学习的难度。
在把语言点分散开来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特别注意,要有一定的计划性,不能孤立地以模块为单位去备课,而要在通览几册书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比较、研究,再决定哪些模块的知识点比较集中,而且是可以分散的,分散到哪些模块中去,以及以什么方式去加以渗透。

(三)联系实际生活,替换教学内容或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适时地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例如,在讲到教材第五册第2模块中“Let’s do something for somebody.”这一句子的时候,正值教师节的前几天。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为 “Let’s do something for our teachers!”的小组活动,以替代活动用书中的练习。先为学生列出学过的相关动词短语,然后要他们用英语提出建议。每个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提出了“Let’s make some tea for our teacher!” “Let’s make a card for our teacher!” “Let’s sing a song for our teacher!”等等。此类练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言。这样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常规的“Act it out”的活动,教师可以改换活动方式。例如,在第一册第11模块Location一课中,笔者改换了通常的朗读活动,将其设计为“猜一猜”的活动:由学生把一些学过其英语单词的学习用品藏在教室内,用“Where is the...?”提问,其余学生则用“Is it in the...?/ Is it on the...?/ Is it under the...?”等句型来猜,以达到巩固和应用in,on,under三个介词的目的。

(四)扩展教学步骤,创造发展空间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决定是否增加准备性的步骤以扩展教学活动,从而降低活动难度;或者延伸原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例如,在学完100以内的数字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英语数字表达的规律,进而掌握100—1000以内的数字。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活动,要求学生各自深入商场、超市调查并记录指定的几件物品的价钱,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和比较。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字的表达方法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歌曲是延伸和巩固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中除了教授《英语》(新标准)这套教材中编排的歌曲和歌谣外,还另外引入了一些歌曲来学习“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等问候语和日常用语。在结束Family和Jobs这两课内容之后,笔者又教学生唱“Finger Family”和“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两首歌来巩固相关的词汇。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接受语言知识,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调整教学顺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处理主题为Festival的这一模块时,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体验中西文化的不同,有意将本部分教学内容调整至圣诞节前一天进行教授。在这一天,学生们自己简单地布置了教室,教师扮成圣诞老人,给他们分发礼物,并向他们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圣诞老人的故事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风俗习惯,然后请他们比较中国人过春节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不同。学生们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空前地高涨起来,原本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成了他们都感兴趣、愿意学习的内容,使本课不仅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学习第一册中的英文数字时,在大多数学生已熟练掌握了1—10英文单词认读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提前教授安排在第四册的11—100的数字,而没有必要一定要等用到第四册的时候再去教学这些数字。通过这样的调整,适当地将一些教学内容提前,可以补充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减轻后面的教学压力。

(六)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利用
《英语》(新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活动手册、教学挂图和词汇卡片等,这些资源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信息。插图、挂图和卡片都是静态的,教师要善于让它们动起来。例如,教材所配的教学挂图没有文字,教师就可以把它用于课前,让学生看图,或者通过老师提问,或者让学生看图说话、猜想、联想、推断来导入新课,为课文教学做一些适当的铺垫。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就可以出示挂图,并板书对话或故事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尝试看着图上的不同情景及板书提示,复述课文内容。在学习“Make a Milkshake”,“Make Some Tea”,“Tree Planting”等内容顺序性比较强的课文时,可以把整张的挂图剪开使用,让学生通过排序的练习来帮助他们复述课文。在教学中还可以把小幅的图片进行塑封,用水性的记号笔书写相应的注释内容,以便反复使用和书写不同的内容。
活动手册的使用也是如此。在低年级有很多听音涂色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录音一般较快,而涂色完成起来却需要较长时间。为了不耽误过多的时间,教师不妨让学生根据听力练习内容先画一点,当时校对,等课后再完成其余的涂色任务。在每次的听力练习时,教师可以重放录音,给学生多留一点思考解题的时间,保证他们听懂了录音内容。有些时候,教师还可以把录音材料重新组织,编成新的录音,这样原本已经做完的练习就变成了新题。
《课标》倡导教师善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校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拾』 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内出:教材编写者、容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因此,要求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一、挖掘、活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内在潜能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与学的依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合理利用教材板块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
志诚商标公司上班 浏览:160
出租土地使用权的税率 浏览:139
日本商标注册多少钱 浏览:75
商标注册证天猫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