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转变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包括
1)评估企业现有业务及技术能力的指标。从市场或技术方面看,如是企业所熟悉了解的创意,在短期内能创造发展机会,准以优先开发;如是企业新发展的业务,则予以试验。
2)评估所需财务及人力来源的指标。企业新业务的发展需要财务和管理人员。因为现有管理人员都忙于处理日常业务或眼前的短期性问题,很少有时间用于新业务的开发。该项评估主要是考核称职的各类管理人员。
3)评估技术开发至产品上市的时间短,是决定产品滞销的重要方面。如果企业有关方面预计技术开发至产品上市有足够的时间,则所需技术和有关人员可在企业内部开发为宜;相反,则通过借调,技术转让和联合投资的方式加快发展。
3、创新环境是创新人才,创新方法的土壤,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创新管理旨在创新环境不断地得到改善,对有创新能力的人,团体和部门赋与更独立,更自由的开发环境。其主要方法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尽一切可能向企业员工提供发散性思维的环境,使有创意的人获得赞赏,声誉以及参与管理的机会。而对那些有知识,有经验,但不一定有创意的人,也提供参与完成计划和积极工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职工作的好坏与企业经营的成败是密切结合的,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同时,想方设法形成企业精神,建立整体的创造气氛,摒弃官僚干预,繁文缛节等弊端,使每个人朝着企业规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Ⅱ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主要应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扩大公共服务向社会资本开放。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需求。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对社会资本公平开放基本公共服务准入,完善对社会资本投入的扶持和监管政策,充分发挥公共投入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逐步有序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提升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强化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服务供给与监督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把适合由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发挥慈善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和筹资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强化乡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职责,完善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基层经费保障机制。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面向社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建立健全以城乡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深化村(居)民自治,增强基层群众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政府及其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充分保障村(居)委会依法组织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不强行干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治范围内的事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既要依法组织村(居)民开展自治活动,也要积极协助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开展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到城乡社区。还要进一步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三是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管理法规和相关政策。加快完成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法规修订工作。推进行业协会、境外社会组织代表机构管理法规研究制定。落实和完善对社会组织的财税扶持和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工作体制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法律监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为社会组织履职和发展提供资金、智力、人力和信息等方面支持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诚信和自律机制。
四是进一步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信访制度,拓宽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程序,提高信访效能,推进信访改革,把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中分离出来,符合条件的导入司法程序。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决策机制。健全公共决策合法性审查、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民主集中等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决策效果评价、反馈纠偏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基层调处化解矛盾综合性平台。健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加强政府机关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五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深入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食品药品监管方式,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增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着力构建安全防范体系;严格查处并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及时、准确公布事故信息和调查处理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专项整治和整体防控有机结合起来,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治安排查整治行动,及时消除各类治安盲点;积极稳妥地改革劳教制度,严格落实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物品的安全监管,全面强化重点场所部位安全防范,有效整治公共安全隐患;加强互联网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搭建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有机衔接的防控网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确保国家安全。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Ⅲ 如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保护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求知欲又称认识兴趣,是好奇心的升华,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们主动积极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对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与迷恋,不会感到学习和创造是一种负担,而会在活动中获得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满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启发式教学或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疑难,产生求知的需要和探索的欲望,主动质疑和提问,有意识地强化他们对一切事物的兴趣,以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
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求知欲又称认识兴趣,是好奇心的升华,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们主动积极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对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与迷恋,不会感到学习和创造是一种负担,而会在活动中获得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满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启发式教学或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疑难,产生求知的需要和探索的欲望,主动质疑和提问,有意识地强化他们对一切事物的兴趣,以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
丰富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丰富的知识经验积想象力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各种新异念头从头脑中涌现出来,绝非无中生有,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对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重组过程,有时以从未有过的组合形式表现出来,但任何形式的组合都不会脱离一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
并不是有知识经验的人就一定有创造力,对于一个不善于调用和重组头脑中的储存材料,又缺乏高水平的表象建造能力的人来说,既使有丰富的知识,也不能表现出创造性思维。因此想象力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丰富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想象力的训练,使其大胆想象,敢于“异想天开”,创新进取。
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什么方面的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顺了、和谐了,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才能和谐稳定。因此,社会治理要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
(4)加强和创造扩展阅读
体制创新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是提高市场化程度的主要内容。
二是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体制。现在所有制单一,国有资产比重太大,要大力推进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般竞争性的待业国有资产尽快退出,让市场去选择投资者,在市场中实行优胜劣汰。
三是营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办照、待遇、服务等方面,都要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
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法规,改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硬件建设,拓展市场运作领域,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
Ⅳ 如何增强执行力和创造力!
如何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执行力要成为一种强势,必须要把握执行制胜的二十四字真经:认同文化、统一观念、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强化执行和严格考核。
1、认同文化。就是认同企业的文化,并掌握该企业历史沉淀下来的好的工作方法、做事原则、信仰追求,概括来说就是认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有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在此特指精神财富。
2、统一观念。是针对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向问题。一个团队的价值观不统一,无从来谈凝聚力。让你的员工与你具有相同的价值观,让他们成为你工作流程中的关键领域,这样你的员工就会以企业为荣,并充满自信和快乐的将执行力进行到底。
3、明确目标。就是明确我们将去哪里。这个目标是符合SMART原则的,即: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具有挑战性的、切合实际的和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是团队和执行者得以发展的动力所在,没有目标的企业会在市场的大潮中成为泥沙被淘汰出局。明确的目标是执行的方向,同时也是执行力前进的牵引力。
4、细化方案。细化方案是解决通过什么方法到达目标的问题。策划方案确定后必须要配备执行细案,即执行工作的标准和规范,要保证员工做正确的事,并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5、强化执行。就是强制性的去干、去做。思想对头了,价值观统一了,又明确了目标,还有系统的方案可以去操作,如果不干,一切为零。要建立检查体系,通过目标体系书、工作计划达成表、月度绩效考核表以及过程质量控制表等工具行使监督职能。要求员工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标准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项细节工作。
6、严格考核。企业要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是规范行为,激励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创造力的培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②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③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④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
创造力行为表现特征
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
变通性
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流畅性
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独特性
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 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与创造能力关系紧密的另外5个重要的能力分别为:敏觉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和流畅力。具体来说,就是: (一)敏觉力(sensitivity) “敏觉力”就是指极其敏锐的觉察能力,当别人变换了你房间的布置,你可以马上就发现发生改变的地方,而且丝毫不差,这就表示你的“敏觉力”相当强。 (二)流畅力(fluency) 当被问到“茶杯”有什么用途?”的时候,在限定时间内,能够想出最多答案的人,就有比较优秀的“流畅力”。 (三)变通力(flexibility) 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 我们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容变通能力. (四)独创力(originality) 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所想不来的观念.独特新颖的能力. (五)精进力(elaboration) 精进力是指能从更精致、更细密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的一种能力。例如,在放纸船的时候,有些人懂得在纸船底面涂一层蜡,以防止被水浸坏,这种“多涂一层蜡”的思考,就是精进力的表现。
Ⅵ 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
当前基层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基层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将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
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工作的重点是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新型乡镇。
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
一、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基层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
一是用考评与目标管理加压力。建立健全机关干职工个人效能考评体系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意识,提高干部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村、社区“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社区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四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五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全民创业之路。
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鼻子”。为此,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三、在管理上倾力保障服务,开创农村社会事业新局面,走和谐发展之路。
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围绕倾听民意,建立一年一次大走访的工作机制,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分点包干,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围绕解决民忧,建立乡镇政务中心,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办点干部下村领办、代办、协办、督办制。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围绕促进民安,落实人防技防物防设施,创建安全文明乡镇。
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什么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讲话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点工作。如何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陆学艺。
陆学艺的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他说,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所谓新形势,是指我们前30年以经济发展为主的阶段转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就是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建设,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陆学艺指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会呈现出阶段性变化。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是发展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经济发展本身也对科技、教育、社会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成为新阶段的主要任务。
陆学艺强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对此,我们党十分重视。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七大报告还专门论述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把党的奋斗目标由原来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这标志着,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内涵和主要任务
陆学艺指出,什么是社会建设?怎样在现阶段中国特有的国情下进行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大问题,也是进行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前提。他介绍了目前国内关于社会建设的四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就业、社会保障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称为“社会事业建设派”。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当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称为“社会管理派”。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是适应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适应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变化,面对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有利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动。同时,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社会结构。称为“社会结构派”。
第四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要建设一个能制约权力、驾驭资本、遏制社会失序的社会主体,建立一个与政府、市场三足鼎立的社会。认为在工业社会条件下不仅要有市场,有政府,还要有发育良好的社会环境。认为健全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称为“社会重建派”。
陆学艺认为,这四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可以看作是社会建设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从目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要求解决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和社会事业做起,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加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尽可能防止和减少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的产生,使社会更加和谐。
第二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推进新型的城镇化,拓宽社会流动渠道,培育壮大中产阶层,构建一个合理稳定的社会结构,使之与经济结构相协调。这应是2020年实现的重要任务。
第三个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建设也不断前进,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型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现代型社会结构,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
陆学艺强调,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交叉进行的。目前全国各地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经过一段实践之后,一定会涌现出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模式。
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
陆学艺认为,在社会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应以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
他说,所谓社会结构,是指资源与机会在社会成员间的组成方式与关系格局。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结构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两个结构一定要协调,相辅相成。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结构已是工业社会的中期水平,但由于资源与机会配置不合理等因素,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是当前产生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结构性原因。而社会结构的核心结构,是社会阶层结构。当前,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农业劳动者阶层所占规模过大,社会中产阶层较小,整个社会阶层结构没有达到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所呈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特征,这就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结构性支撑。
陆学艺强调,当前开展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社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结构。
当前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应开展的重点工作
陆学艺说,社会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进行保障改善民生、开展社会事业的建设,又要进行包括社会事业体制在内的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既要加强社会管理、社会安全体制的建设,又要进行社会规范、社会伦理的建设;既要加快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扭转地区、城乡、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差距扩大的趋势,又要加快调整社会结构步伐。陆学艺认为,当前应特别注意推进以下工作:
第一,要大力开展关于社会建设的研讨活动,让人们弄清楚什么是社会建设,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怎样进行社会建设和管理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在全党、全国取得共识。这是因为,“十二五”规划建议公布后,许多地方的发展规划强调五年内GDP翻一番目标,但社会建设目标则较空泛。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第二,要从组织上落实。现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已组建了社会工作委员会、社会建设办公室,并开展了很多工作,但仍局限在开展社会服务、城镇管理和引导社会组织等几个方面。应组建社会建设委员会,进行宏观统筹、规划、组织、调控、监督等,使各项社会建设有序进行。
第三,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
第四,加大投入,使民生事业、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越做越好,惠及广大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陆学艺最后说,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讲话精神指导社会建设,一定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之路。
陆学艺 1933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Ⅷ 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创造力
我认为可从教育和个人自身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首先从教育方面来说,专学校要转变观念,充分属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精神。首先应当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不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的对象,不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真正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学校里如果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其次,从个人自身来说,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现在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就业是中国及待解决的难题。大学生不应该仅仅是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更应该是新的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作为有较多知识积累的高素质群体的大学生,应把创业看作是自己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