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有关培养创造力的论文

有关培养创造力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10 18:38:16

㈠ 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论文

二十一世纪的学前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创造性的充分发展,突出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形成,使儿童成长为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会合作、会负责、会关心、肯进取、敢冒险的身心健康的人。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之中的,语言教育过程当然也不能例外。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工具,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应利用这一特殊工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长期以来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比较片面地注重“模仿”教学,经常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进行原文复述,生动的语言教学在教师的操作下成为一种幼儿机械的复述活动,表演活动中也要求幼儿按原文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个别幼儿表演的动作违反原文内容的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指正,这种被动授受式、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显然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2、儿童诗歌、儿歌的教学中以“老和尚念经”为主,重认知方面的要求,体验和感知经验少,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忽略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评价幼儿学习效果经常是检查幼儿的背诵能。 3、教学形式上却很少研究幼儿在什么形式下学的最愉快,说话的机会最多;教学中主要采用静态的挂图和幻灯,创编活动受到局限:一直沿袭着:教师示范(儿歌、故事)——幼儿听——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幼儿的再创造,忽视幼儿的需要。 4、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单一,例如: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以回忆式、封闭式为主,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合人才发展的需要,“学会创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出的强音。我们应在语言文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产生强烈的创造需要、创造兴趣和创造精神。 二、如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利用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 《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鉴于此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巧妙的、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 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时时表现出求新、求异、求特的冲动,并以此作为最大的满足和快乐。这些满足和快乐又强化了他们的创新需要,从而诱发新的创造动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造活动。根据这些特点,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是这样设置提问的。多用“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你身边和周围有这样的人和事吗?”“如果有,结果是怎样的呢?”“生活中你若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这些具有判断性、假设性、创造性、启发性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统一的规定答案,隐藏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不局限于文学作品的原文,不受故事语言和情景的限制,为幼儿提供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幼儿可以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表象,大胆想象和创造思维。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对所提的问题予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在这样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语言教学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幼儿思维水平 长期以来,上课和教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许多教师认为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幼儿只能整整齐齐的坐着、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样做,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无法使幼儿的语言文学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活动。因此,多种形式的教育组织方式才是幼儿学习的主渠道。 幼儿自发的个别和小组活动更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应支持和引导幼儿这些活动。集体活动也应在此基础上扩展和生成。例:在教学中鼓励幼儿改编和续编故事结局。幼儿喜欢为故事主人公创造出生活情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教师把握教育时机,提出讨论问题,给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些内容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符合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如此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为故事编出多种结局,这既包含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合理推测,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对待生活的态度,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帮助幼儿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文学创造活动,教师将故事改编成童话剧,用艺术化的声音、动作等表现出来。教师可复述旁白,幼儿表演对话,也可以进行即兴表演。在这种活动形式中,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喜欢扮演角色,在表演中赋予角色一定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 3、注意激发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寻找到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选择适当的策略展开与他人交谈,根据不同的情景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语言交往中成功的体验。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 首先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要想让幼儿说话,就要为他们提供说话的内容,创造有话可说的条件,使幼儿有话可说。并在各种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提高语言应用水平。 其次,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创设自主表达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以良好的态度平等介入,随时给予指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日常活动中尽量采取小组活动,幼儿三三两两活动、幼儿一对一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充满关怀、支持和鼓励的氛围中讨论、协商、延续共同关注的话题,自由的交流、学习语言的运用。 再有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利用大众传媒带来的视听文化,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多利用众多视听手段,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听、看、讲、做、想充分地积累语言经验,以提高幼儿创造性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让幼儿创编广告词:根据某一电视话题进行谈话讨论。 总之,我们在语言教学的活动中应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语言教学形式,促使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㈡ 培养孩子创造性 要从小做起 议论文800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版步。幼儿在探究兴趣的作权用下把一件新玩具给拆毁了,或者把父母喜爱的物品给搞坏了,父母应该怎样处理?听朋友说了件事颇受启发:广西某画家为国庆展览作画时,因接待来访的客人离开了画室,孩子出于好奇和表现,用画笔在父亲即将完成的画稿上涂了几笔,使一幅优秀作品遭到了破坏,而这位父亲并没有责罚孩子,而是从孩子的表现中看到了幼儿创造的萌芽,于是他便为孩子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条件,而孩子终于在美术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其作品《百猴图》不仅受到国内专家的好评,而且被国外美术大师称为惊世作品。可见,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
创新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的改革目标更需要定位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经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重要依据。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也十分迅速。

㈢ 如何拥有创造力 议论文300字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㈣ 简述创造力的来源 谈谈如何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的来源是好奇心,而应试教育很容易磨灭儿童天然的好奇心,成人后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即使学历再高,也不过是高级脑力打工者,而不是创造者。

㈤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议论文

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应该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比如说遇到问题多思考,多去总结方法。多提出一些创新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慢慢的有创造性思维。

㈥ 培养创造力的意义

增强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开启创造力的基础,孩子通过双眼观察,对外专在事物才会有形象属的、鲜明的感受,再通过自己的大脑“加工”,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而大自然里有丰富的内容,家长不妨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观察一下。
发散思维提问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它能打开思路,对一个问题可以得出很多的答案,能提高孩子的创造性。如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说出报纸的用途:可以看新闻,得知天气情况……这些答案仅限于报纸自身的用途范畴;而擦玻璃窗、折成帽子戴在头上、糊墙……这些用途就突破了原有的范畴,是发散思维。
鼓励孩子多动手
孩子天生是好动的,他们通过动手来感知周围的环境,进一步认识世界。俗话说得好,“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他的创造力也强。所以,家长不妨试着让孩子在生活中多动动手,让孩子把一个个精彩的创意变成现实。
玩转发明课程是以科学的形式与方法,解密孩子的创造力基因,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为他们摘取人生第一件发明;为中考培养科技特长生,为留学移民增添专利加分强项,为高考各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挖掘创新潜质。

㈦ 关于创造力的文章

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和标志之一。培养、开发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和最终目的在于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尽可能挖掘出人类的创造潜力,造福人类。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大批出类拔萃、思维敏捷、勇于创造的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中国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鉴于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该《决定》中,除对学校教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与素质要求之外,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就创造的性质与创造力的培养问题作了简要讨论。
二、创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整合
(一)创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不相关,有的则发现有高相关;有的发现创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创造力未必高;有的发现智力低则创造力必低;还有的发现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高低随着测量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结果表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虽然创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创造力,但却并不能保证总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内。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种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许多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关的。创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如独立性强、自信、常常被复杂性所吸引、富有责任感、感情丰富、有决心、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孝幽默、爱自行学习、愿意尝试困难工作、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高度的独特反应、兴趣广泛、爱好沉思、不盲从,等等[3~6];而胆怯、过分的自我批评、懒惰、从众、狭隘、刻板、骄傲等许多消极个性因素则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显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仅是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总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它们都以人的创造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智力因素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观察力发展中敏锐性的提高,思维力发展中探索性的培养,想象力发展中独特性与灵活性的增强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进智力活动过程,它可以强化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排除种种干扰,稳定情绪,从而为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动力,为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条件。事实上,一切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谐发展。因素可以说,创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二)创造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交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所意识到的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心理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即显意识,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动则存在于心理的深层,往往意识不到,属于潜意识范畴。显意识是主体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识;潜意识则是主体自身意识不到并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识,它包括各种各样的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长期积累起来的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是显意识和潜意识高度统一的产物。在人类整个创造活动中,总是有目的在支配着,创造的机遇总是光临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因此,整个创造过程都由意识控制着。但是,在创造过程中,创造者长期的学习、经验的积累、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创造的强烈追求和思考,虽然没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确显示出来的结果,可它确实也会在心理深处潜意识地累积起来,积淀为创造的某种基矗可以说,在创造活动还在进行而无明确结果时,在创造的苦思冥想尚未获得某种启示而豁然顿悟之前,确实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创造成果出现时,这种潜意识状态就过渡到显意识了。可见创造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交融过程。
潜意识是人类重要的信息库,人的绝大部分信息,就以这种形式深藏在潜意识的汪洋大海里。人们可以在潜意识水平上处理并理解所见到的现象,潜意识能阻碍来自客观的大多数刺激,而让少数经过选择的刺激信息进入潜意识思维过程。在显意识思维过程中......

http://www.5lala.com/paper/61/81/2006110117198.html

㈧ 浅谈如何提高个体的创造能力

一、创造力的重要性人类的历史很好地证明:创造力的发展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自从人们创造性地用石头来改造这个世界开始,创造力在历史的长河中便开始充当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 历史上许许多多著名的人物都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就像牛顿根据一个落地的苹果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根据茶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这并不是说只有伟人才能够拥有伟大的创造力,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能力,只不过是看你充分发挥了它还是抑制了它。就像肖伯纳说过:“人们的确有赖于思考,但是内在的需要总是驱使他们从事创造,只是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因人而异罢了。” 富有创造力的方法可以使问题更为简洁地得到解决,使答案显得一目了然。而在尚未想到这种创造性地解法之前,问题的答案似乎总是深不可测的。由于创造发挥的程度不同,因而它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只承认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是创造,而一个孩子即兴的歌舞、故事就不是创造了,他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了用新鲜眼光看待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创造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发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在下降,有时候竟然比不上一个孩子。我们的思维有很多时候被禁锢在一个不成文的框框里,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面对问题,只是想一味地寻找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创新设想的提出。似乎创造一词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是陷入无尽的困境当中。那么,一个人的创造能力能否提高呢?要怎样提高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我自身的能力有限,对于许多科学性的方法还不够了解。现在我就从一些肤浅、粗糙的发放入手,简单介绍几种我认为可以提高创造能力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二、如何开发个体的创造能力1.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1)乐观、愉快的心情——首先,先暂时不谈外部的环境对个人创造能力的影响,一个人的积极、稳定的生活态度是提高个体创造能力的基本条件。因为乐观、愉快的态度和积极有效的活动是有助于创造的活动的产生的(2)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总是十分的偏激、情绪波动过大、具有许多不健康的嗜好和习惯,比如吸烟、喝酒。那么他的创造力比起其他人来说是必定会差些的。。(3)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创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过程中会经历很多的挫折,因此,要求创造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困难面前那不灰心、不退缩。(4)严于律己、刻苦勤奋——创造活动中有可能会涉及到运气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时间都要求从事创造的人能够以认真、刻苦的态度来对待。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开始,踏实地向前行进每一步。(5)冲破束缚的冒险精神——创造似乎就是味了克服障碍,而冲破一些旧规则所设下的束缚必不可少的是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创造的过程中,一些保守者的批判与嘲讽是必然的。一旦你冲破这些困境,等待你的必然是一片海阔天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你还要保持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以后的问题,因为那些保守者仍会指着你的成果说:“那只不过是运气而已!” 2.遗传与继承(1)创造能力的遗传 我们不能否认,创造能力是可以遗传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对富于创造能力的父母,会将一定的创造能力遗传给其子女。当然其中的因素包含很多,如教育环境和后天培养等,但是遗传基因也会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禀赋比较好的个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智力发展比较快。(2)创造能力的继承 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中,有很大部分内容是以再造为主的,不可能全部都是纯创造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方案产生后,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模仿,而成为再造性思维的工具,在以后的不断套用和模仿中逐渐脱离了创造性方法的行列而成为常规性的做法。3.向他人求教当你向他人征求意见时,会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灵感。尤其是被请教者是与你所从事的职业或专业差距较大的人群时,这种灵感会越加明显。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工作范围使他们拥有和你差异较大的思考模式。针对同一问题,他们往往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许那不是你想要的,但是你却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启发。因为某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观念,可以通过在创造总结出合理而出色的方案。这恰恰也培养了你的组合创新能力。4.批评与自我批评 当经过一番思考或行动获得了若干个解决方案以后,我们必须做出实施或者放弃的选择。因为在以上的方案中,有的可能抑制了创造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或许是因为他的实施难度较大,抑或是他偏离了我们创造命题的主旨。但是放弃某一个方案中就是需要勇气的,暂且不论他的正确与否,单论及他所涉及的努力而言就是巨大的了。所以我们要善于对自己的创造活动进行反思,勇于批评,即使看到各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最后选择一种合理的创造方案付诸实施。切不可不敢面对创造活动中的失误,而使创造活动走向死角。5.提出独创性的方案,坚持到底 创造火红是有规律可循的,若想完成一个好的创造性活动则必须有一套晚辈的独创性方案并且拥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制定方案是要考虑周全、足够灵活、留有修改的余地,这样会增大成功的机会。6.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①。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认识的固定倾向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却是一种因循式的思维形式。习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不假思索的反应行为和适应行为,经常使我们不饥而食,不困而眠,不愠而吼,压倒合理的思想而不给它以自由发挥的机会。若我们想要提高我们的能力,就必须从冲破思维定势开始②。消极的思维定势能束缚人的思维,是影响创造力的枷锁。创造能力主要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个性品质、创造技能三个方面,其核心为创造性思维。如何挖掘灵感思维形成创造思维,是当今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人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就会有许多奇迹的创造。 三、辨证地看待创造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地强调着创造能力的重要性,许多的人们也在尽自己毕生的精力创造着,但是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很多东西。因为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人们发明了汽车、空调,正因为如此,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因为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人们向宇宙中发射了许多探测器,正因为如此,广阔的宇宙中多了许多被遗弃的飞船、卫星,从而成为了太空垃圾;因为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人们为了催促植物的生长而发明了农药和化肥,也正因为如此,水和土壤受到了污染,连人们自己最基本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因为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为了开发更多的产品,无休止的资源开发开始了,可是人们却很少补充已经为数不多的资源,渐渐地,地球被掏空了……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创造活动对于我们是有害的,也不是否认这些创造性活动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可是由于人们不适当地利用、不适当地开发,这些创造性活动带给我们的极有可能是可怕的后果。我只是希望人们能够正确地应用自己的创造能力,正确地利用创造所生产的产品。在享受创造的同时多一份理性、多一份节制。正确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以正确合理的方法享受创造所带给我们的乐趣。 毕加索说过:“每一种创造行为首先是一种破坏行为。”一中思维越新颖,越重要,他的破坏性以及继而给我们带来的焦虑烦恼也就越大。我们的天性倾向于抵制新的思想。抵制程度与这种新思想的新颖程度以及种种新思想与传统和习惯相背离的程度成正比③。总之,创造力有助于发掘和增长我们的智慧,而指挥反过来又会促进我们的创造力。

㈨ 怎样成为有创造力的人议论文作文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不容易但并不神秘,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创新。下面回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答美国有个叫李小曼的画家,他平时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绘画时也不例外,常常是刚刚找到铅笔,又忘了橡皮放在哪儿了。后来为了方便,他就把橡皮用铁丝固定在铅笔上,于是带橡皮的铅笔诞生了。在办了专利手续后,这项发明被一家铅笔公司用55万美元买走。这件事说明:只要做有心人,就可能会有创新。
人的创新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很多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大家从小就要敢于梦想,那些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会孕育成奇妙的创新。

㈩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论文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抽象、综合、判断、概括、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师在“懂”字上下功夫多,而在“创”字上动脑筋少,结果是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而不习惯于思考问题,只会读死书。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在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时,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开始就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方法。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阅读全文

与有关培养创造力的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
转让翻转犁 浏览:705
门头广告牌使用费合同 浏览:835
厂转让样本 浏览:8
摊销土地有残值吗 浏览:529
永久煤柱摊销系数是多少 浏览:421
工商局的权力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