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手枪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手枪出现的时代,说法大相径庭。一种说法是手枪出现在1540年,由意大利人造回出了皮斯托亚手答枪。另一种说法是,1419年,胡斯信徒在反对两吉斯蒙德的战争中使用了一种哨声短枪,手枪因此而得名。从火器史来看,手枪大致经历的发展过程是:火门手枪--火绳手枪--转轮发火手枪--燧发手枪--击发手枪--转轮手枪(又称左轮手枪)--自动手枪。但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手枪,实际上只包括击发手枪、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
B. AWM什么时候发明的
AWM是在L96A1步枪的基础上改进成的,于20世纪80年代末问世。
AWM,M代表Magnum,在弹药上是指加量装药的子弹,AI(精准国际)针对狩猎竞技者的需求,改良原本AW狙击枪产品,推出了军用款的AWM狙击枪(警用款为AWP)。
AWM原来以狩猎为主,后来也普及军事层面,用以提升远程杀伤力。它不但适合北极寒冷地域使用,能在-40℃条件下可靠地工作,而且能在热带使用。在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性能也相当优良。
(2)枪托的发明扩展阅读:
一、结构特点
PM狙击步枪的主要特点是机匣由铝合金制成;枪托由高强度塑料制作,分两节,与机匣螺接在一起,枪托前部配有可调式轻型两脚架;枪管由不锈钢制成,长660毫米,螺接在超长的机匣正面,可在枪托内自由浮动,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寿命达5000发。
枪机后部拉机柄周围有数条纵向铣槽,在枪里进水并在严寒条件下结成冰的情况下,自动机不会冻结,射手仍可以完成装填动作。该枪之所以被称为AW,就是这个缘故。
PM狙击步枪上大多配有德国施密特·本德公司的6×42光学瞄准镜,可以进行测距和弹道修正。另外根据用户意愿,也可以配机械瞄具,瞄准距离可达700米。
二、各国国家军种配备:
1、英国陆军
英国陆军主要把搭载着.338 Lapua Magnum的AWSM改装并且命名为L115A1,L115A1也搭载着Schmidt & Bender 3-12 × 50 PM II瞄准镜,子弹口径则为7.62×51mm NATO,就如同以前使用的PM步枪(英军命名为L96A1),至于L96A1的改良版本-L118A1,也已经在一些军事行动中使用过。
英军主要是今年度才使用AWSM供皇家海军或是陆军于阿富汗、伊拉克等地使用。
2、德国陆军
自1998年德国联邦国防军制作AWM-F并且搭载着.300 Winchester Magnum(7.62 × 67 毫米)子弹、德国厂商蔡司公司3-12 x 56 SSG瞄准镜,并且命名为G22。G22有可折叠的枪托以及紧急用金属准星,德国联邦国防军声称G22的射程1,100米。
德国弹药制造商MEN也有生产为G22而做的7.62 × 67毫米子弹。
3、荷兰军队
AWSM主要自1997年开始供荷兰皇家陆军使用,包括底下的特种部队以及空军第11机动团狙击手使用,而荷兰海军陆战队主要自2007年开始使用,搭载着Schmidt & Bender 3-12 × 50 PM II瞄准镜,荷兰军队声称他们的AWSM有效射程为1,400米。
C. 冷兵器火枪的发展史希望能带点图片介绍谢谢````
黑火药的本身只是一种威力中等的炸药,欧洲到了1250年才懂得了它的作用。又过了50至75年后,有人发现将黑火药装在--头开口的管壳内并点燃它,就具备了杀伤威力。
公元14世纪,随着黑火药应用于欧洲战争,在人类军事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
奇迹。将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的混合物装在密闭容器内,利用点燃后产生燃烧气体的爆炸力,使兵器和兵器系统具备了比以往的任何兵器大得多的杀伤力。不过,早期的火枪命中率低,射程短,射击速率慢而且使用起来极不灵便,甚至早期火枪的杀伤力实际上还不如同时代的长弓和十字弓。但是,火枪的使用比较简便,步兵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便可很快掌握,相反,要有效地使用十字弓,就得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练习,而要真正精通则需数年时间的刻苦训练。因此从冷兵器到黑火药兵器之间有着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转变过程。经过年长日久的发展阶段,黑火药兵器才逐步代替长矛、十字弓和长弓,成了战场上威力空前的兵器。
法国直到1566年才淘汰了十字弓,而英国则到1596年才正式将火枪作为步兵武器。同样,奥斯曼帝国的军队,特别是它的骑兵部队极不愿意废弃早已用惯了的弓箭。公元16世纪,土耳其的精锐骑兵拒绝用火枪代替手中的弓,兵器的更换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直到l7世纪末,十字弓和长弓才完全从战场上销声匿迹。
炸药和火枪的出现并成为战场上的主要兵器,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必须看作是世界各地技术并行发展的综合结果。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发展黑火药和火箭兵器,而中国和欧洲又在差不多同一个时期里启用了原始的枪炮,然而,枪炮在西方的发展速度却比别的地方快得多。到了1350年,大口径的枪和最初的手枪在欧洲已经相当普遍,中国则早于一个世纪前就开始使用原始的竹火箭来恐吓敌军或进行火攻了。
铸铁技术的发明是促使黑火药兵器发展的最重大最突出的技术进步。在整个中世纪时代一直延用着陈旧的冶炼技术。新技术的出现,例如用水力锤粉碎矿石,利用水力进行锻处理,以及用水力驱动更大的风箱等,使得熔炼物有可能达到很高的温度,使铁液化并吸进碳,这样铁溶液就可以从炉底通过粘土封口流出来,进入预先准备奸的砂和粘土制成的模子。从14世纪开始,莱茵河沿岸的高炉就能生产出各种形状的铸铁。由于铁比较便宜,因此铸铁产品的市场迅速扩大。15世纪中叶,发明了用铅将银从含银的铜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这样,铜和青铜的铸造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发展轻型手枪是跟比较大的枪同时发明生产并得到发展的,因为,如果枪的尺寸较小,那末枪管的锻造和铸造也就比较容易。最早的手枪只是由一根很短的枪管构成,用铁或黄铜制造,长度不到10英寸,口径为25至45毫米。用一只手持枪,另一只手射击。火门通常在枪管的上方。这样小的枪很难掌握好瞄准,枪管会很快发烫以致无法用手握住。因此,有时只好把它们装在木板上进行射击。有迹象表明这种兵器曾经在法国克莱赛战役被使用过。不久在它们的基础上逐步研制成了各种各样的手枪。
约在14世纪中叶,发明了枪托或称枪柄,用来支持手枪的枪管。起初枪管只是简单地夹在一根四至五英尺长的木杆上,这样,纵然是有了一个依托,但命中率仍然很低。
由于当时火药的质量不高,因此也影响了枪的效能。火药在运输过程中,比较重的硝酸钾沉到了下面,而比较轻的炭则跑到了上面,射击前必须将火药稍稍地重新加以搅和方能使用。另外,在细小的粉末火药颗粒之间缺少足够的空隙,爆炸也就不能充分地进行。由于黑火药存在这些缺点,因此它的用量特别大。往往火药要占据枪管四分之三的容积。当火药装好后,在枪管上面要放一木栓(称为弹底板),最后装上弹丸,这时候弹丸实际上已经放到了枪管的口子上了。由于火药燃烧得又慢又差,因此不得不在枪弹内放上一些碎布片和粘土,让火药有足够的燃烧空间,使枪膛内的压力逐渐增大。所以,起初手枪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威力,可以说只是一种心理战的武器。火药爆炸时所产生的巨大声响,烟尘和火光往往使敌人骑兵的马匹惊吓不已。
15世纪发明了粒状火药,从而解决了手枪火药爆炸所应达到的压力问题。由于构成粒状火药的三种成份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加之火药颗粒之间有均衡的空隙,因此粒状火药的爆炸更加均匀,几乎做到了即时爆炸。
早期的手枪用上了这种新的火药之后,最大射程可接近200码。不过实际有效射程仅为50码。与长弓相比,虽然手枪的穿透力要大得多,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长弓在速度、攻击目标的数量,精确度和机动性等方面一直处于优势。之所以手枪的使用不够灵便,原因之一是它需要点火。点火的方法是将一块烧红的炭或一片烧红的铁插进枪的火门。为此,土兵就总得站在靠近火的地方,要射击时便从火里取出炭或铁块进行点火。
最初的枪精确度很低,部分原因是很难握住枪柄。通常左手握在枪管后面的地方,左臂和身体夹住枪托,另一只手用来点火。有时,土兵将枪托支在地上
..
率仍然很低,到16世纪70年代时,每三分钟发射二发子弹就是极好的了。尽管它还有许多不足,但毕竟是最早可以真正用于实战的轻型黑火药兵器。而且在后来的一个世纪里,始终是步兵的制式武器。由于它的穿透力比较小,而步兵又越来越多地使用盔甲,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既能穿透金属盔甲又能阻挡敌人重骑兵进攻的新型兵器。
滑膛火绳枪是西班牙人研制成功的一种较重型的兵器,其弹道特性也有所改进。16世纪30年代在意大利战争中初次用于阵地防御。它的枪管变得更长,发射的弹丸更重,可以穿透盔甲,阻击骑兵的冲锋。枪管的延长和火药的改进使枪弹具有更高的速度,射程也更远。另一方面,由于枪变得很重,因此,实际上象一门小型的加农炮,其机动性也差了,最初滑瞠枪长达6至7英尺,重25磅,甚至更多,弹丸重10至14分之1磅。虽然赞成滑膛枪的人声称,如果火药质量好,这种枪能击毙600步(一步等于0.75米)开外的人。但是,实际上它的有效射程远远不足200码。后来虽然几经改进,一直到它代替火绳枪的时候,重量仍达14磅以上,而且必须孜在叉形支架上才能射击。
火绳枪只能在气候干燥的时候使用。火绳的消耗量很大,而且在战斗开始前和战斗进行时火绳必须始终闷烧着,因此,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夜间作战时易暴露,有时土兵携带的弹药会发生爆炸,火药的供应工作也十分危险。由于火绳必须在战斗之前就点燃,因此,有时部队遭到突然袭击时不能及时地进行还击。
16世纪出现了一种机械式点火装置,即用二硫化铁或燧石与钢片撞击产生火花,点燃火药池内的引火药。还有一种转轮点火开关,曾对骑兵武器及其战术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但这种装置价格太贵又很娇气,因此无法普遍采用。骑兵和特种步兵曾经使用过这种点火开关,不过这种枪从未作为步兵的主要兵器取代过火绳枪。
另一种使用燧石与钢片撞击的点火装置名叫弹簧点火开关,其结构是枪管侧面有一击铁,击铁夹着燧石,扣动扳机时,一个V形弹簧将击铁松开,核击装在绞链上的弯钢片,钢片盖在引火药池上,这样就产生一片火花,将子弹射出。火药池上有一保护盖,用来防止雨水进入和火药溢出,盖子在射击前通过扳机打开,装上弹药后再用手盖上。
公元16世纪,当作战中已经有条件使用火枪兵器的时候,战场上却仍然被长矛方阵和披盔甲的重骑兵这两种敌对的突击作战体制统治着。当时枪在战场上的主要作用是加强长矛方阵的防御力量,或者专门用来保护战壕和堡垒等防御工事。
早期的火枪精确度差,射程短,发射速率低,很笨重,使用很不灵便,因此使用火枪的士兵比长弓兵和十字弓兵更容量遭到敌人的袭击。在一般情况下,火枪不是单兵使用的,而是以密集队形进行齐射,并用来对付密集的敌人,以求总有一些子弹会击中一些敌人。在近距离内进行密集的齐射时,枪的精确度就显得不太重要了,再加上子弹的冲击力和穿透力,因而火枪比早期的投掷式兵器具有更大的杀伤力。但是,15世纪时,用枪进行密集射击的部队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因此还得借助子长矛兵和防御工事的保护。如果以最大射程作骚扰射击,或者在大规模战斗开始之前进行散兵袭扰,这种枪的用处就非常有限。
由于火绳枪手、滑膛枪手和炮手在作战时不可能既用火枪,又用格斗式冷兵器,因此,他们一直仍处在辅助部队的地位,大多编成较小的战斗队形,附属于密集的长矛兵部队,与长矛兵分开但又不独立进行战斗。在早期的意大利战争中,火绳枪和十字弓之间冲突的情况表明,前者的各种战斗性能均占优势;不过火绳枪与英国长弓之间并没有发生过十分直接的冲突,因为随着上个世纪中叶英国人被逐出欧洲大陆之后,长弓实际上已经从欧洲消失。这两种兵器在作战中的性能记录表明,总的来说,在16世纪中叶之前,火枪的杀伤力并不高于长弓。在射击精确度、射程、发射速率、轻便性以及生产制造等方面,长弓明显地优于当时处于初级阶段的火枪。与弓箭相比,火枪发射的一或二盎司重的弹丸具有更大的和更容易使人伤残的冲击力(包括穿透力),由于当时的火枪在任何情况下无法进行精确的瞄准,因此也不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另外,枪弹所引起的伤口常常会引起血液中毒,这些方面也是枪的优点。由于这两种兵器各有利弊,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因此,在英国军队中长弓的废弃过程十分缓慢,甚至直到18世纪,英国还有人企图让长弓东山再起,这一点是并不奇怪的。
公元16世纪,由于火枪处于当时兵器和战术中的从属辅助地位,因此它的杀伤力受到了限制。在整个16世纪里,尽管作战中火枪对长矛的使用比例在缓慢增长着,同时火枪的性能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多数战斗是通过白刃战决定胜负的。当时杀伤力最大的兵器不是新流行的火枪,而是老式的长矛、长枪和剑。不过,火枪虽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作战中却是不可缺少的。16世纪的军队倘若手里没有火枪,它是决不敢跟有火枪的军队交战的。火枪和长矛被纳入同一个武器体系,乃是16世纪末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战术技术课题。(立明)
D. 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是谁发明的
自动步枪,特指自动进弹、连续击发、具备全自动射击能力的步枪。利用推进弹头的部分气体或后座力进行退弹壳、装弹并再次射击的步枪,也就是说,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就能连续射击,直到枪内子弹用尽。非自动步枪只能单发,而且装弹和退壳都要手工操作,射速低、使用不便。
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连发的步枪由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斯潘塞于1860年发明的。这支枪枪托内有一直通枪膛的洞,洞内即弹仓,容弹10发,洞口有弹簧,以簧力推子弹入膛。于1862年12月31日正式装备联邦军。
1866年、奥利弗·温切斯特也研制了一种连发枪,称为“温切斯特步枪”。但是这时的连发枪只是能够从弹仓中接连推弹入膛而已,开锁和退壳等动作还需手动操作来完成。
第一支真正的自动步枪是1883年由美国工程师H稴·马克沁发明的。步枪射击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除了将子弹射出枪管外,同时还使枪产生后坐力。
马克沁就是利用部分火药气体的动力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和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的,从而实现了步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支对射手撞击的后坐力。马克沁将“温切斯特步枪”进行改装和试验。终于在1883年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
由于早期的自动步枪使用当时的标准步枪弹药,威力过大,后坐力使连续射击时难于控制精。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人费德洛夫就研制了发射威力小一些枪弹的自动步枪。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StG44突击步枪,以后至60年代,枪械自动化结构迅速发展。先后有美国人研制的M14自动步枪、M16自动步枪,前苏联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研制的AK-47突击步枪等。
突击步枪发射中间型威力步枪弹或者小口径步枪弹。中间型威力枪弹长度比原有步枪弹短,使得枪的后坐力大大减小,解决了自动步枪无法连续准确射击的技术瓶颈。小口径步枪弹一般指弹药口径小于6毫米,弹丸大长径比,高速射中人体后会失稳翻滚造成人体组织大面积创伤。使用小口径枪弹的步枪具有重量轻、易操控的特点。
现代枪械中,卡宾枪与步枪的界限逐渐模糊,很多较短的突击步枪实质上是卡宾枪,如著名的M4A1卡宾枪也被归类为自动步枪。
E. 最早的 后膛枪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最早尝试枪械弹药后装的是法国人包利,他试用的子弹本身带有点火装置,但由于枪管尾端不密封,火药气体从后面跑了出来,因而失败了。19世纪30年代,有人发明了一种纸壳定装式枪弹,将弹丸、底火、发射药合为一体,从而为后装枪的诞生创造了条件。1835年,普鲁士人德莱赛在军方的支持下发明成功后装式步枪,这种从身管后方装填弹药的枪由身管、枪机、发射机和枪托等组成,发射的就是纸壳定装枪弹。使用时,射手用枪机从后面将子弹推人枪膛,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长杆形击针即刺破纸弹壳,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将弹丸射出。由于这种枪发射时击针穿破纸弹壳底部打击底火,所以叫针刺发火枪。同时,由于这种后装枪的子弹需要一发一发地装人枪膛,所以也叫“后装单发枪”。
19世纪60年代,英美等国开始设计制造后装连发枪,并相继装备部队,这之后,许多国家竞相制造,从而造出了许多种类繁多的枪。我国于1867年研制成功了美式后装单发枪,其子弹为铅弹,药筒有纸和金属制两种。到 19 世纪 70 年代,我国已能仿制生产多种后装单发枪。后来,我国又仿制了多种后装连发枪。
后装连发枪的特点是没有储存子弹的弹仓,也即时下所说的弹巢。根据弹仓在枪身上的位置不同,通常又分为前托弹仓、后托弹仓和机巢弹仓。弹仓有固定式和可卸式两种,固定弹仓使用较广,常能容纳5 发子弹,采用弹夹做装弹工具,可一次将子弹全部装人弹仓。使用弹仓可大大地缩短装弹时间,提高枪的发射速度,使射速达每分钟10~12发。
1866年7 月3 日,在易北河以西的萨多瓦地区展开了一场欧洲近代史上的空前大会战,普鲁士军和奥地利军以50万的兵力进行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战争,在总参谋长毛奇的指挥下,普鲁士军以巧妙的战术、猛烈的火力打败了一直称雄欧洲的奥地利军。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奥军伤亡被俘4 .5 万人,普军仅损失约1 万人。普鲁士战胜了奥地利,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尽管决定这次战争胜败的因素很多,但这一条因素不可小视;普军大量装备了以后装击针枪为代表的先进武器,而奥军使用的仍是前装燧发枪。
F. 介绍下世界枪械发展史
1、1259年中国制成的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枪。
2、14世纪出现火门枪,15世纪出现火绳枪,16世纪出现燧石枪(又称燧发枪)。
3、19世纪初出现击发枪,19世纪中叶出现金属弹壳定装弹后装击针枪,19世纪下半叶出现弹仓枪,19世纪末出现自动枪械。在这长达6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枪械本身由前装到后装,由滑膛到线膛,由非自动到自动,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4、19世纪中叶以前,枪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提高点火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方面,19世纪末开始在提高射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枪械的品种由少到多,重量逐渐减轻,口径由大到小,射程由近及远,射速也逐渐提高。
(6)枪托的发明扩展阅读:
枪械分类:手枪、步枪、卡宾枪、冲锋枪、机枪、 霰弹枪、其他。
1、手枪
单手持的小型枪械,其他枪械一律可称为长枪。
左轮手枪(英文:Revolver):用指力转动弹仓,但不具退壳功能,一次可以装填约五至八发子弹的手枪。
单发手枪:指没有供弹具的手枪,子弹只能预先装在膛部。
单管单发手枪,击发一次后必须重新装填的手枪,通常用于竞赛或狩猎。
多管单发手枪,虽然膛室都只能预装一发子弹,但有两个或以上的枪管,所以仍然是多发式手枪,通常用于特殊目的如狩猎、自卫和暗杀。
中国的警用转轮手枪
手动手枪:安装多发子弹,但必须手动退壳的手枪。
半自动手枪(英文:Semi-Automatic Pistol):能自动装填,但只能单发射击的手枪。
全自动手枪(英文:Machine Pistol):支持三发点放、全自动射击的手枪。部分型号被认为是冲锋枪。
2、机枪
本来泛指连发的枪械,现代专指较大的适应持续连发枪械。
轻机枪:可由单兵操控的轻型机枪。
通用机枪(英文: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可当作轻机枪与中型机枪使用的枪种。
中型机枪(英文:Medium Machine Gun):火力、尺寸和重量介于轻机枪与重机枪之间的枪种。
重机枪(英文:Heavy Machine Gun):拥有固定角架、大口径的机枪。
高射机枪(英文:Anti-Aircraft Gun):改装高射专用脚架,用以射击低空飞行目标的重机枪。
加特林机枪(英文:Gatling-type Machine Gun):拥有多个枪管的机枪。最早期的加特林机枪拥有十个枪管,以手摇方式射击。经改进后,旋转能源来自于电动机(外力)或弹药气体压力(内力)。外力方式多为西方国家军队使用,内力方式多为当时前苏联阵营国家军队使用。
G. 枪械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武器技术的重大革新
——1860年自动步枪的产生自动步枪是指借助于火药气体压力及弹簧的作用力完成推弹、闭锁、击发、退壳和供弹等一系列动作的连发步枪,又称突击步枪。非自动步枪只能单发,而且装弹和退壳都要手工操作,射速低、使用不便。
第一支真正的自动步枪是1883年由美国工程师H·S·马克沁发明的。这是在连发枪的基础上产生的。
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连发的步枪是由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斯潘塞于1860年发明的。这支枪枪托内有一直通枪膛的洞,洞内即弹仓,容弹10发,洞口有弹簧,以簧力推子弹入膛。
当时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之际,1865年5月的一天,斯潘塞闯进位于华盛顿的陆军部介绍自己的发明,但是军械官们不相信金属壳枪弹、后装枪和连发枪这些当时的新事物,更不相信这个年仅20的小伙子。斯潘塞非常丧气,但他意外地见到新任总统,联邦军(即北军)统帅亚伯拉罕·林肯。林肯仔细地听了他的讲述高兴地说:“很好,眼见为实,打响了才算数。走,到外面试试看。”
在院子里,斯潘塞对着一块木板连打了7枪,连发枪工作良好。接着,林肯也打了7枪。总统亲自试枪的消息引起了军方的重视,很快对斯潘塞连发枪进行了试验和审评,并于1862年12月31日正式装备联邦军。
1866年,奥利弗·温切斯特也研制了一种连发枪,称为“温切斯特步枪”。但是这时的连发枪只是能够从弹仓中接连推弹入膛而已,开锁和退壳等动作还需手动操作来完成。
马克沁将以上两人的步枪进行改装和试验,终于在1883年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
它在射击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除了将子弹射出枪管外,同时还使枪产生后坐力。马克沁就是利用部分火药气体的动力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和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的,从而实现了步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支对射手撞击的后坐力。马克沁的自动步枪产生后立即被运用于战场,成为杀敌的有力武器。
H. 机枪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机枪已经成为地面部队的重要武器。可是,该枪的发明,既不是出自于军械专家,更非出自有经验的战斗人员,而是出自于一名电气工程师之手。这个人叫马克沁,是美国人。马克沁出身于穷苦人家,为了摆脱穷苦命运,他从小养成了好学和勤于思考的习惯,见到什么问题,都要想个明白。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想找出解决的办法。靠着这种刻苦学习和善于思考的精神,马克沁成了小有名气的电气发明家,并在纽约开了一家照明设备安装厂。他既是厂长,又是工程师。为了寻找电器照明设备的市场,有一年,马克沁到欧洲进行考察。在欧洲考察期间,他参观了一家兵工厂,在这里,对武器一窍不通的马克沁,看到了一种奇怪的武器,即多管枪。这种枪有10根枪管,每根枪管中装一粒子弹,需要4名士兵发射。在搬运时,需要10多个人抬。没有枪械知识的马克沁,看了一会儿,觉得这种设计方式很好笑,他就对工厂的一个负责人说:“用一根枪管连续发射和用10根枪管相继发射,究竟哪一种方式更合理?”
“当然是用一根枪管连续发射更合理。”厂方的负责人很干脆地回答。
“那么,为什么不用一根枪管,而用10根枪管呢?”马克沁不解地问。
“原因很简单,正是由于没有人能够解决用一根枪管连续发射的难题,才想出了用10根枪管相继发射的办法。”兵工厂的人回答说。
解决这个问题有那么难吗?”马克沁问。
“也许在你看来不是难题,可是,我们却一直解决不了。”厂方人员客气地回答说。
喜欢向难题挑战的马克沁,决心攻下这个难题。从欧洲回到美国后,他暂停了自己的电气安装业务,集中精力解决单管连发问题。对枪械缺乏起码知识的马克沁,找来了各种各样的步枪,一件件解剖、分析、思考。他找到了火枪不能连续射击的关键,这就是枪膛靠什么开锁、枪拴靠什么拉开的问题。
有一天,马克沁扛着一支老式步枪来到郊外,他想体验一下打枪的滋味。找到一处有土坡阻挡的地方,马克沁就趴在地上,右肩抵着枪托,左手端着枪身,眯起左眼,瞄了一阵之后,他用右手勾动了板机。“砰”的一声,子弹飞出,马克沁的耳朵被震的嗡嗡响,他的右肩也隐隐作疼。耳朵响是子弹出膛时产生的强烈噪声所致,而肩疼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马克沁不明白,他又打了第二枪、第三枪、第四枪。每一次枪响时,枪托都强有力地作用于他的右肩上。这是什么力量?马克沁趴在地上思索。想着想着,他豁然开朗,原来子弹壳中的火药,在燃烧时会产生多个方向的力。由于弹壳和枪管的限制,只有两个方向的力产生了作用,一个方向是弹头所指的方向,另一个方向就是与弹头相反的方向。前一个力使弹丸飞出枪膛,后一个力使枪体向后运动。这后一个力就是后坐力。
后坐力能不能利用?马克沁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经过思索,他认为完全可以利用,比如,用它拉动枪拴、打开枪膛、退出弹壳等。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马克沁终于利用后坐力,制造出第一支连发的自动枪。马克沁为自己的发明而高兴,他带着自己的发明,找到美国军方负责装备采购的人员,向他们介绍自己发明的自动枪。而美国的装备定购人员,知道马克沁是个著名的电气发明家,也知道他既没有当过兵,又缺乏军械知识,所以,对他的发明不仅置之不理,还称他是骗子。马克沁很失望,也很生气,他耗尽家财,耽误了生意,结果,搞出来的东西却得不到承认。一气之下,他来到英国。
英国人起初也不相信马克沁的发明,无奈,他只好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点钱,在伦敦郊外买了一块地皮,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工厂,开始试制他的自动枪。1884年5月,马克沁终于制成了全自动枪,他在伦敦郊外的射击场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使参观的政客、贵族都啧啧称奇。一名叫做维克斯的英国军火商看中了马克沁的发明,决定与他合作,联合生产这种自动枪支,并命名该种自动枪为“机关枪”。不久,德国人、俄国人、法国人等都到英国购买这种枪支,就连美国人听到英国人生产了自动枪之后,也远涉重洋,前来购买样品,准备仿造。
虽然是英国人最先生产了马克沁机枪,但是,首先让世人见到它的真正威力的却是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国人让英法联军偿到了马克沁机枪的厉害。1916年7月,英法联军与德军在法国的索姆河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联军人数多于德军,而且,他们还有骑兵突击和侧应。战斗打响后,联军很快突入德军阵地,德军并没有立刻还击。联军指挥官自以为取得战场主动,就盲目下令投入十几个团的步兵和骑兵向德军阵地猛攻。当联军距离德军前沿阵地仅有数十米之后,德军密集排列的马克沁机枪突然撤掉伪装,同时开火了。密集的子弹雨点般向联军泄来。联军成排成排地倒在前沿阵地上。第一个波次的进攻被打退后,英法联军的指挥官不服气,又组织了第二、第三次冲锋,结果,索姆河会战变成了屠宰场,手握马克沁机枪的德军成了屠夫,而英法联军则成了被屠宰的对象。在一天之内,联军伤亡超过5万人,5个野战师被葬送了。索姆河一战,使马克沁机枪出了名。从此,他成为步兵中最有威力的轻武器。也成为各国军队争相购买和仿造的兵器。
I. AK47是哪个国家最早发明的
苏联最早发明的,除了大规模装备于苏军外,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也都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AK系列,其中包括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古巴、朝鲜等。
AK-47自动步枪(俄文:1947-год 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译文:1947年式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英文:AK-47 Assault rifle),是由苏联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突击步枪。
特点:AK-47动作可靠,勤务性好;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优良,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但其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而且重量比较大。
美中不足:
AK47并非完美无缺。它采用导气式的的自动方式,就是子弹射击时,利用火药爆炸产生的膨胀气体推动枪管上方导管中的活塞向后运动,由活塞推动枪机完成退壳上膛等动作,从而实现自动射击。子弹还没有出枪膛(虽然时间极短),燃气就推动枪机向后移动,必然造成枪身震动。
加上枪机质量大,连续射击次数越多,枪身震动的就越厉害,大大降低了射击精度。同时,AK47采用传统的钢材和木质结构,和二战时期的步枪没什么区别。
全枪重达5公斤,长时间携带会有较大的疲惫感。再者,对于现代步枪而言,AK47的通用性很差,不能拓展安装榴弹发射器、光学瞄准器等。
(9)枪托的发明扩展阅读:
研制背景
1944年,卡拉什尼科夫参考M1伽兰德设计了一种发射M43弹的半自动卡宾枪,称之为1944年式半自动卡宾枪试验型。这是一种导气式自动原理,导气孔没有调节器,活塞和活塞杆固定在一起,但与机枪框并不相连,弹匣不可分离,容量10发,向上抛壳,但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
而非M1伽兰德的枪管下方。这种枪采用枪机回转式闭锁,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闭锁机头上有两个大的对称闭锁突笋。这种闭锁方式是直接取自美国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的,
不过在这把半自动卡宾枪上的旋转机头是经过了卡拉什尼科夫的改进,比较长,旋转速度更快,大大地增加了闭锁机构动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