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历朝历代发明

历朝历代发明

发布时间:2022-07-31 11:18:06

『壹』 中国的历法最早是谁发明

夏禹时期,至今称:夏历.历代都在补充完善,到明崇祯年间,结合西历制‘’时宪历‘’,即延用到今天,已4710年.2013年元月1日始为4711年.

『贰』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都有哪些深刻影响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是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4、火药武器的发明: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2)历朝历代发明扩展阅读:

火药的历史沿革: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火药的发明是副产品。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

唐初的名医兼道士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

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著名道士清虚子,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烧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虽然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

『叁』 中国历朝历代文化科技成就

1.天文历法成就

时间
名称
地位


《夏小正》记载各个月份物候,天象,气象,农事
最早的历法


沿用夏历,认识许多星座,日食月食,干支纪日法
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

春秋
观测日食,前613年观测到彗星
世界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战国
《甘石星经》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西汉
“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太阳黑子的记录
中国第一部完整历法/世界公认最早记录

东汉
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最早科学解释月食
测定地震方位,比欧洲早1700年

唐朝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制订《大衍历》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北宋
沈括十二气历
有利于安排农事,英国落后800年

元朝
郭守敬,简仪,高表,《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2.技术发明以及医药

战国 《墨经》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

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比外国早1000年,著有《缀书》等对数学发展有杰出贡献;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原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地理著作;隋唐时期我国古代建筑成熟,隋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总结古代和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著作,对于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两个世纪。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秦汉时期,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张原料易得,造价低廉,造纸术于4世纪起传到朝鲜,越南、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过阿拉伯12世纪传到欧洲和非洲,16世纪传到南美洲;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进步,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光滑,质地细薄,纸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隋唐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唐中期的书籍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宋代划时代发展。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人用活字印刷晚了四个世纪。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北宋政府在东京设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行火器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历史的新阶段,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

战国 扁鹊 脉学之宗 四诊法,望闻问切;西汉编订《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重要医

学文献,奠定了古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神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年;“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重要经典;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医学成果,并有很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朝后期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是“东方医药巨典”

『肆』 明末清初有哪些逆天的科学发明

确实,明末清初(17世纪中叶),东西方都涌现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区别在于,西方的创造发明多数都流传下来,并逐渐改造优化;而东方的发明创造,只是小范围短时间流行,更多的却失传了。

这是戚家军装备使用,为了在多山南方使用,随时随地射击,因此设了一个支架,像是猛虎蹲坐的样子,其声“猛若虎”故得名。即使是在沙滩、礁石区、树林、山坡上也能使用,而且重量轻,强壮的士卒2人即刻抬着走。

发射弹药上不挑剔,铅弹可以用,石子也可以用,装填量在几十上百个左右。尾部用重物压住,,发射时铅丸石子齐射,声震如雷,射击面呈扇形,范围极广,可达数百米。(用现代的眼光看来,这是野战火炮的雏形,发射的还是针对软体目标的榴霰弹)

『伍』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其实不能说聪明不聪明的,这些东西早晚都会被发明出来,只不过时间上早晚不同而已。

中国也有很多“第一”的,不要妄自菲薄哦。

『陆』 中国的四大发明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已故科技考古学家王振铎先生根据王充《论衡·是应篇》的这十二个字,考证中国古代有过名为“司南”的勺形磁性指向器,并据此设计了司南复原模型,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长期以来,司南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大重要发现。

然而近日,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发表论文指出,司南并非一种勺形磁性指向器,在我国古代司南其实指的是“司南车”或“指南车”。

“司南之杓”,还是“司南之酌”?

将司南理解为一种磁性指向器是目前我国学界的主流说法。《辞海》“指南针”条目说:“在战国时已有用天然磁铁矿琢磨成的指南针,称为司南。最早的记载见于《韩非子·有度》,其著作年代约在公元前三世纪。”《辞源》“司南”条目也说司南是“指南针、罗盘一类测定方向的器具”。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考古学界未有司南文物的发现,而古文献和古文物互相印证的研究方法,目前已经是学界的通行做法。因而,在主流的声音之外,对司南的造型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在2005年第4期的《中国历史文物》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简论“司南”兼及“司南佩”》,再次对司南提出了质疑。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孙机表示,中国的教科书、邮票、网络全书、《辞海》、《辞源》都将司南等同于指南针,至少是其前身或祖型,这一认识是在王振铎先生制出司南模型后形成的。

王振铎制作司南模型的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中“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十二个字,他认为“杓”是勺柄,亦即“司南”

之柄,从而推导出“司南形如勺”,进而造出了勺状模型,而“投之于地”中的地又是“地盘之地”,为铜质。根据此种解释,司南就是铜地盘(古代一种占筮工具)上放置的一个有磁性的勺。

对此,孙机表示,对古文献的考据应以离其年代最近的校本为准。王振铎的引文的《论衡》版本,流传自明嘉靖年间,但是在更古的版本,前北平历史博物馆旧藏残宋本《论衡》中,不是“司南之杓”,而是“司南之酌”。“‘酌’的意思是行、用之意,为动词。因此这十二个字的解释便为:司南车之使用,放置在地上,它的横杆就指向南方之意。通行本中作为王先生立论之基础的‘杓’,其实是一个误字。”

天然磁石难造“司南”?

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王振铎先生复原出的司南还参考了汉代地盘的形状,在铜地盘上放置一个有磁性的勺,构成了司南的造型。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磁勺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内,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

那么,磁勺的磁性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孙机认为,天然磁石有磁距,但很小。而且天然磁石怕震动、怕高温。

居里夫人的丈夫埃尔·居里就曾提出过居里温度,表示在700多度高温下,磁铁矿加热便会失序,从而消磁。而如果将天然磁石制作成勺状时,其铸造过程中的震动和摩擦更会使它退磁。因此“天然磁石是无法承担起汉代司南的主体之重任。”

孙机指出我们所看到的国博内的司南是人工磁铁所制,这是一种以钨钢为基体的“人造条形磁铁”,制作出勺状的模型后,再绕上通电的线圈,使其成为永久磁铁。

但是汉代根本就没有人工磁铁,嫁接了现代技术和现代材料的司南属于想像之物。
造纸的历史
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造纸术的记载。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
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例如,在班固的《汉书》中,就记载了公元前12前用纸包药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
由此看出,早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公元105年,蔡伦所造的纸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造纸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东汉末年,造纸技术与超过了蔡伦的造纸。
公元2世纪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
有关中国古代造纸的方法,历史上记载很少,但就纸的制作工艺及其原理,发明迄今两千年来,并无多大实质性变化。总结起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
二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
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纸的分类
机械纸
1.印刷纸 包括新闻纸、凸版印刷纸、胶版纸、凹版印刷纸、铜版纸、书皮纸、招贴纸等
2.书写纸 包括书写纸、有光纸、打字纸等。
3.制图,图画纸 包括描图纸、制图纸、图画纸。
4.电绝缘纸 包括电容器纸、电话纸、电缆纸、绝缘纸等。
5.卷烟纸 包括卷烟纸、烟嘴纸等。
6.吸收纸 包括吸墨纸、滤纸、钢纸原纸、羊皮纸原纸等。
7.计器用纸 包括打字电报纸带、卷筒电报纸、打孔卡片纸等。
8.感光纸 包括照相原纸、感光原纸等。
9.转印纸原纸 包括复写原纸、打字蜡纸原纸等。
10.工业技术用纸 包括提花纸、砂纸原纸、纸绳纸、防潮原纸、瓦楞原纸等。
11.包装纸 包括牛皮包装纸、草浆包装纸、木浆包装纸、废纸包装纸、苇浆包装纸、杂浆包装纸、植物羊皮纸、仿羊皮纸、纸盒纸、火柴纸、纸袋纸等。
纸板
1.装订纸板 包括灰色废纸板、装订制盒纸板等。
2.制盒纸板 包括草纸板、白纸板、瓦楞纸板、箱纸板等。
3.电绝缘纸板 包括电绝缘纸板、雷送纸板等。
4.工业技术用纸版 包括车票纸板、牛皮纸板、提花纸板、字模纸板等。
5.建筑纸板 包括屋顶纸板、墙壁纸板、油毡原纸等。
6.制鞋纸板 包括后跟纸板、破布皮革鞋垫纸板等。
按《造纸工业产品目录》分类 按《中国造纸年鉴》分类 按《造纸工业标准体系表》分类

1952年钱临照院士曾应郭沫若要求制作一个司南,作为访苏礼品。钱临照找了最好的磁石,请玉工做成精美的勺形,遗憾的是它不能指南。孙机解释道这完全是因为磁距太小,地磁场给它的作用不够克服摩擦力。

“因此我们更不用指望公元前3世纪《韩非子》的时代和公元1世纪《论衡》的时代中的匠师能够做出来。”

另外,孙机指出,如果磁体没有呈现出可自由转动的细长的形状,其指极性是很难被观察到的。因此尽管我国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但对磁石指极性的认识却要到宋代以后。而公元前的《韩非子》中便有了司南一词的出现,所以司南所指的不会是有磁性的指向器。

司南是齿轮机械系统?

在驳斥司南是勺形磁性指向器之后,孙机还进一步提出,司南应为司南车,也称指南车。

《韩非子·有度篇》中:“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是当下公认最早对司南的文献记录。孙机解释道,根据离《韩非子》最早的注解———唐人李瓒所做的“司南即司南车也”的注释表明,“司南”实际上为“司南车”的简称,也称为指南车。

他称,这种指南车装有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连接车上的木人。木人手臂平举,做出指向状。任凭车子转向,但这木人仍旧指南,孙机指出根据各种文献考据,司南即为司南车,它完全是机械性的,而无磁性。

“我们无需在科技史上再设置一个并不存在的所谓‘以司南勺定位’的阶段。罗盘在我国的发明不晚于11世纪,应用于航海不晚于12世纪初,而磁针在欧洲文献中最早见于英人尼坎姆于1190年间的记载。罗盘无疑是我国最先发明的。”孙机称,即使司南不是磁性指向器,也不会影响古代中国人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反对声音:司南完全可具磁性

对孙机的观点,王振铎生前的助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李强有不同的意见。李强表示,即使有更早的版本出现“司南之酌”,这个“酌”也有“勺”的意思,据此就认为王振铎理解有误是不科学的。

此外,他认为,不能说直到宋代以后才有指极性的记载,就否定前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此的运用,“即使是沈括也不可能真正知道磁石指南的确切原因,那是十九世纪当人们知道地球也是一个磁场才通晓的事情。”而且,制造司南的工匠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道家学派的一个支流,由于其活动诡秘,很少为主流派文人所注意、所记录,因此直到宋以后才出现对指极性的记载也不足为奇。

而对“指南车”,李强认为这一装置在制作原理和制作工艺上有很大的难度,它是由一组齿轮系组成的机械构造,而已知最早的齿轮系机械构造见于东汉张衡制造的水运浑天仪,指南车相当精密,比水运浑天仪的构件还要复杂,各轮的齿数都直接影响结果。“把这种难度很大的发明推放到战国时代,不是错乱了科技史中的前后次序了吗?”李强认为将司南等同于指南车才是混淆了前后次序。
宋朝的火药发展
北宋建国后,由于自始至终北方与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威胁未曾间断(契丹、西夏、女真接踵而兴),而政府却又因安内的考量不得不采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在这种矛盾的情势下,既不愿亦无法堷养出有特殊领导能力的军事人才,自然亦大为削弱北宋军队的作战实力。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只有在兵员的增加与武器的精益求精方面下工夫。因此,自太祖初即位,即以「魏丕为作坊副使」,负责军器的监制与改良工作,开始大力推动武器的制作与改良工作。而魏丕为一精于设计的机械人才,据《玉海》记载他所创制的戎器「无不精致」,原先射程只有七百步的床子弩,经过他改良后射程「增至千步」。在他的领导下,北宋的武器改良有了好的开始,也奠定了火药被大量用于武器制作方面的环境因素。至开宝九年(976)三月,魏丕奉命出任代州剌史,但仍兼领作坊使的工作,太祖并下令「作坊所造兵器每旬(十日)一进(呈),上亲阅之,列五库以贮焉。」九月,又下诏将作坊扩大为南北两大制造,大量制造铠甲刀等兵器。不久再增置弓弩院专造弓弩箭镞,以及南北二造箭库,大量制造弓箭。由于早在六年前兵部令史冯继升即曾向朝廷奉献「火箭」,故而此时所制弓箭中或许已有上附火药的火箭。唯据史书所载太祖在灭南唐(开宝八年,975)及太宗在灭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未见火药武器之使用。而在太宗三次对契丹人用兵之记录中,亦未出现使用有炸伤力的火药武器的记载。因此推知,在太祖时期出现的火药武器,在太宗时可能尚未被重视。直到真宗即位初期,一则因君臣颇为励精图治,于国防建设十分关心;再则自太宗歧沟关之役宋师惨败后,引来了契丹人连年不断的入寇,无论是地方政府或边境军民皆深受其害。故而激起了军民强烈的的抗敌意识,大家皆勇于贡献一己之力以加强国防力量。不断的有各阶层人士向朝廷输纳新式改良武器:如“咸平元年六月,御前忠佐石归宋献大羽弩箭,箭裁尺余而所泪甚远,中铠则簳去而镞存,牢不可拔。三年四月,神骑副兵马使焦偓献盘铁槊,重十五斤,令偓试之,马上往复如飞。八月,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毬、火蒺藜。
先是,相国寺僧法山,本洺州人,其族百口,悉为戎人所掠。至是,愿还俗,隶军伍以效死力,且献铁轮拨,浑重三十三斤,首尾有刃,为马上格战具。
五年,知宁化军刘永锡制手炮以献,诏沿边造之以充用。
五年九月戊午,石普言能发火毬、火箭,上召至崇政殿试之,辅臣同观。”
在上述新造武器中,唐福所献之火箭、火毬、火蒺藜,石普所发之火毬、火箭,皆为利用火药以伤敌的火药武器。而此有炸伤力的火药武器在景德元年(1004)的对辽之役中开始发挥破敌的功效。如该年十一月,在宋师天雄军被辽大军围困时,幸赖宋将孙全照所训练的弓弩手以能射穿铁甲的火箭破敌而使天雄军不致全军覆没,见《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其经过曰:

“景德元年……十一月……天雄军闻辽师将至,阖城惶遽,王钦若与诸将议分守诸门……既而莫肯守北门者,乃以命(孙)全照……全照素教畜弩手,射人 马,洞彻重甲(能洞彻重甲,以当时的弩箭性能而言,非火箭莫属),随所指麾应用无常。于是大开北门下吊桥以待之,辽师……遂南攻德清军,钦若闻之遣将率精兵追击,伏兵起断其后,天雄兵不能进退,全照请于钦若曰:若亡此兵是亡天雄也,北门不足守,全照请救之,乃引麾下出南门力战,伤辽伏兵甚众,天雄兵乃复还,存者什三四。”

而澶州之役宋师床子弩所发射致辽统帅达兰于死的箭,亦极可能是上附火药的药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记曰:

“景德元年冬十月……契丹既陷德清,是日,率众抵澶州北直犯大阵,围合三面,轻骑由西北隅突进。李继隆等整军成列以御之,分伏劲弩控扼要害。其统军顺国王达兰有机勇,所将皆精锐,方为先锋,异其旗,躬出督战,威虎军头张坏守床子弩,弩潜发,达兰中额头,其徒数十辈竞前舆曳至寨,是夜,达兰死,敌大挫。”

由于力主侵宋的契丹统师为宋所伤,增加了宋军的气势,才有真宗亲赴前线劳军之举,奠定了和谈的基础,给宋、辽间带来了长时间的和平。此一战役的结果,使北宋朝野深深体会到武器精良甚至胜过千万雄师。因此,澶渊之盟(1104)后,虽然国境长期无大战事,而真宗及继位的仁宗对兵器的改良仍然极为重视与鼓励。如天禧四年(1020,澶渊之盟后十六年)四月,诏「南作坊之西偏为弓弩造箭院」增加弓弩箭镞的制作数量,「诸州有作院,岁造弓弩箭、韧、甲胄、箭镞等凡六百二十余万。又别造诸兵幕甲袋釭敳锅锹铄斧等谓之什器,凡诸器械列五库以贮之」。仁宗时为了让各级政府及统兵官了解历朝历代名将所常的战阵战术,以及当时所拥有的各种武器及其制法,更特命大臣丁度、曾公亮负责搜集资料,编成专书,此书即为《武经总要》。书成后并下令颁行各州军监为研习之用。此书以今日水准而言虽然内容不尽充实完美,但却为较完整保存北宋军知识与武器制作技术的一本代表作品。全书共有四十卷,分前后两集,前集叙制度十五卷,边防五卷。后集叙历代战争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其中前集卷十二攻城,卷十三器图两卷中,图绘了当时常见的攻防用各种武器并详述其制作与使用法,此中即包括了类似今日黑色火药配方及各式使用火药的武器,为今日所存唯一较完整介绍北宋时期火药及火药武器发展内容的专书,弥足珍贵。

另一方面,由于朝廷之重视武备,遂使地方官吏献改良武器者亦先后多人,如《宋史》所记者即:

“庆历元年,知并州杨偕遣阳曲县主簿杨拯献龙虎八阵图及所制神盾、噼阵刀、手刀、铁连槌、铁简,且言龙虎八阵图有奇有正,有进有止,远则射,近则击以刀盾。彼蕃骑虽众,见神盾之异,必遽奔溃,然后以骁骑来击,无不胜者……帝阅于崇政殿,降诏奖论。

皇佑元年,御崇政殿阅知沣州供备库副使宋守信所献冲阵无敌流星弩,拒马,皮竹牌、火镰石火纲三刃、黑漆顺水山字铁甲、野战拒马刀弩、砦脚车、冲阵剑轮无敌车,大风翎弩箭八种。

四年,河北、陕西都总管司,郭谘所造独冲阵无敌流星弩,可以备军阵之用。诏弓弩院如样制之。

(皇佑)五年,荆南兵马钤辖王上临阵枪。”

神宗即位,力图振兴国势,朝野一心变法图强。在新法中,强兵为主要项目之一。因此,在即位之初的熙宁元年(1068)十二月,就有内副都知张若水进呈百姓李宏所设计制造,杀伤力十分强大的新式武器「神臂弓」。也因为张若水对新式武器之关心与研究为神宗所重视,乃命张若水负责弓弩制作与改良工作,并将其过程编辑成书共一百十卷。为了大力推动兵器之制作与改良工作,神宗又于熙宁六年正式成立专责机构「军器监」,负责所有有关兵器制作改良事宜,并于各兵器原料如木材铜铁等出产地区设置都作院,就地生产。为了鼓励全民参与军器之研究与改良,特下诏命「凡知军器利害者,听诣监(军器监)陈述」,凡经试验结困效果良好的利器必定颁其制作格式于各地都作院,依式制作以给各地驻军使用。在政府强力的推动下,北宋的兵器制作技术至神宗以后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其中尤其以水陆攻防皆宜,且能将杀伤力特强的火药武器射至敌方的弓箭进步幅度最为可观。 由于弓弩性能之日益精良,已成为宋代对外攻防的主要武器,因此它所用的箭镞,其制作与改良亦成为朝野所一致重视的大事。在改良方面,神宗时已研发出狼牙箭、鸭觜箭、出尖四楞、插刃凿子等四种新而效力独特皆可附装火药的箭型,令各地兵工厂大量制作以送军中使用。在数量方面,据《宋史》所载,仅在元丰六年(1083)下诏颁赐西北兰会路一地的火药火箭即多达二十五万只之多,其他可想而知。这种大量制造火药火箭的事实对宋代中期火药配方与火药武器的发展与普及有着很大的帮助,惜因存世资料有限,无法做更进一步的证实。然而,火药武器在南宋初期抗金战役中却发挥了十分强大的杀敌功能:如采石矶战役中,宋朝大将虞允文利用火药火毬(又名霹雳炮)击败金兵,以及南宋中期先后出现了新式而效力更强大的火药武器,如可发射火药子窠的突火枪及以铁为外皮的铁火炮等事实,似乎证明上述的推论应是合理的。

『柒』 我国历朝历代为什么会发明农具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农业在整个生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版发展,为权了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人民发明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不但数量多,而且在时间上也多是比较早的。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就各个地域、不同的环境、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的农具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捌』 说说万里长城、四大发明的故事

万里长城主要是秦朝把之前历朝历代所修建的长城连接而成,用于防范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是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火药,来源于古代炼丹方士的偶的,虽然化学运用比西方早了千年,但是却用在了烟火爆竹等娱乐项目上,直至明朝才有起色装备部队,却被满清鞑子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毁于一旦;造纸术东汉蔡伦造纸;印刷术,最早是雕版印刷,也就是在一整块木板上刻上想要的文章,然后刷墨印刷,属于一次性,后来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才提高并普及了书籍;指南针,最早见于黄帝与蚩尤的征战,蚩尤作法降大雾,黄帝军迷失方向,由黄帝手下一名大臣造指南车才逃离,延续千年,最出名的运用当属明成祖时期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舰队所运用了,可惜依旧止步于鞑子的垃圾统治。

『玖』 论述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是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4、火药武器的发明: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9)历朝历代发明扩展阅读:

火药的历史沿革: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火药的发明是副产品。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

唐初的名医兼道士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

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著名道士清虚子,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烧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虽然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

『拾』 古代历朝历代总共有多少发明

这谁知道

阅读全文

与历朝历代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
转让翻转犁 浏览:705
门头广告牌使用费合同 浏览:835
厂转让样本 浏览:8
摊销土地有残值吗 浏览:529
永久煤柱摊销系数是多少 浏览: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