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给我个创造学的论文啊
我帮你贴个,虽然是贴的,但是总比没有好!
创新要有什么样的条件?——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学会表达和交流看得很重,认为这也是最基本的“基础”。因为现代社会无论做成一件什么事,都要与人合作,与人共事,就要组织。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使大家明白,并同心协力一起去做。北大总结过一位优秀博士生的经验,他毕业后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为正研究员,不久又被国外大学聘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学习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于学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请教人、与人打交道,动员了很多人为完成自己的任务出力。这是很聪明的。这里,一要有好态度,真诚虚心,不怕丢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国学生这方面表现比较差,我们的知识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学校里组织交叉学科项目是很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学科、行业的人不愿交流,不善交流,“语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这里所说的“语言”,是指“行语”。比方学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学地质的叫“偏光”,学物理的就会看不起学地质的,说是“概念不清”。对学者,这是最大的“帽子”,其实是语言不通。不同专业的人思维方法、治学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这也可说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学科合作,就要大家学会“跨文化交流”。这种跨文化交流有利于打破人的思维定势,促进创新。
21世纪是国际化的世纪,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没有外语能力不行。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外语了。我觉得,学外语还是取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只会一种语言,就只能用一种方法思考。用不同语言思维,脑子里的活动区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脑子患病,用汉语不会说话了,却还能用英语表达意思。可见汉语和英语在脑子里是两个不同区域操作的。用双语教学出来的孩子比较聪明,其道理可能就在这里。前一段时间听说美国学生不想学外语,有的学校也不重视外语,认为用英语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国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为他博采各种文明的优势要丢失了。但是,美国人还是很聪明的。最近,美国高教协会对美国大学生提出要求,强调要掌握英语和第二种语言,要学会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外来文化的了解。看来美国非常重视这种优势。
我还把数学和计算机工具看成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数学不仅是处理数量关系的科学,而且是使任何学科和思维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纪数学将会渗透到各种学科。而计算机更是信息化时代的必要工具,不会计算机等于文盲。
以上是说创新的基本基础。这些基础不打好,谈不上创新。
其次,要学会创新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面。现在有很多“创造学”、“创新学”方面的书籍,在讨论创新思维问题;还有许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脑功能开发问题。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会有帮助,是十分必要的。开设一些这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思维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总觉得,培养正确思维最主要还是靠思维的实践。知道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等名词,让学生有些思维科学意识,自觉地运用这类思维方式去思维当然很好。而根本的还是要从各学科科学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体探索科学规律的实例中来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并且以解决各学科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正确思维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
第三,要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上关键时刻的选择合适与否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就至关重要。要是当年居里夫人去从事理论研究,杨振宁去搞实验,大概他们不会有后来这样的伟大成就。做科研,选题恰当就是成功的一半。选择并非易事,起码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及弱点有清醒的认识;“知彼”就是对被选择的对象有明白的了解,还要对社会、国家发展的走势有大致的认识。选择适当就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而这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广泛选择的自由和条件。“学分制”就是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次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个性,发挥聪明才智。“多次”是因为“学会选择”有个过程,允许失误。在学校里失误还可补救,到社会上,一次失误就无法挽回了,学校是选择的实习场所。学校还要提供导师给以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选择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很有影响。
第四,要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只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提“提出问题的能力”。我曾经挖苦地说,这是“仆从教育”而不是“主人数育”。主人提出问题,仆从去解决就是了。科学创新首先就要能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提问题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关键,这个问题一解决,一大批问题就迎刃而解,从而推动科学的大步前进;二要提得恰当、及时,已经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到了可以解决的时候。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一百多个自然和社会问题,却根本不能去解决,就不能算科学,只是诗人浪漫的想象。所以,学校要创造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环境。我们这辈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是处在“勇于接受任务,拼命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却自己从来不提出任务。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这种缺陷。摆在当代中国青年面前的是要发扬首创精神,就不能光听别人安排了。
❷ 什么是创新技法
指创造抄学家收集大量成功的创造和创新的实例后,研究其获得成功的思路和过程,经过归纳、分析、总结,找出规律和方法以供人们学习、借鉴和仿效。简言之,创新技法就是创造学家根据创新思维的发展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
❸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方法
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2)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它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
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补充: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是一种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想象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创造性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思维成果,开拓人类知识的新领域。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有创见,有意义的思维活动,每个正常人都有这种创造性思维。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发明创造、提出新的假说、创见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概念等探索未知领域的思维活动,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少数人才有的。 创造性思维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和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扩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分合思维,联想思维。其中扩散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并且很可能发生移转作用。集中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其着重点是产生独有的或者习惯上所接受的最好的成果。逆向思维是把思维方向逆转过来,用对立的表面看来似乎不可能并有的两条思路同时去寻找解决问题之答案的形式。分合思维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联想思维是一种把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某种思维对象联系起来,从其相关性中发现启发点从而获取创造性设想的的思维形式。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成果产生的必要前提和条件,而创造则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个人推动社会前进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训练更显得重要。其途径在于丰富的知识结构、培养联想思维的能力、克服习惯思维对新构思的抗拒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加强讨论,经常进行思想碰撞。
❹ 创造学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创造学的误区有很多,首先,你要认识什么是创造学?其次,你要知道创造血的作用。再次认真的推广创造学。
❺ 创造学结课论文
创新要有什么样的条件?——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学会表达和交流看得很重,认为这也是最基本的“基础”。因为现代社会无论做成一件什么事,都要与人合作,与人共事,就要组织。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使大家明白,并同心协力一起去做。北大总结过一位优秀博士生的经验,他毕业后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为正研究员,不久又被国外大学聘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学习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于学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请教人、与人打交道,动员了很多人为完成自己的任务出力。这是很聪明的。这里,一要有好态度,真诚虚心,不怕丢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国学生这方面表现比较差,我们的知识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学校里组织交叉学科项目是很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学科、行业的人不愿交流,不善交流,“语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这里所说的“语言”,是指“行语”。比方学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学地质的叫“偏光”,学物理的就会看不起学地质的,说是“概念不清”。对学者,这是最大的“帽子”,其实是语言不通。不同专业的人思维方法、治学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这也可说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学科合作,就要大家学会“跨文化交流”。这种跨文化交流有利于打破人的思维定势,促进创新。
21世纪是国际化的世纪,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没有外语能力不行。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外语了。我觉得,学外语还是取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只会一种语言,就只能用一种方法思考。用不同语言思维,脑子里的活动区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脑子患病,用汉语不会说话了,却还能用英语表达意思。可见汉语和英语在脑子里是两个不同区域操作的。用双语教学出来的孩子比较聪明,其道理可能就在这里。前一段时间听说美国学生不想学外语,有的学校也不重视外语,认为用英语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国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为他博采各种文明的优势要丢失了。但是,美国人还是很聪明的。最近,美国高教协会对美国大学生提出要求,强调要掌握英语和第二种语言,要学会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外来文化的了解。看来美国非常重视这种优势。
我还把数学和计算机工具看成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数学不仅是处理数量关系的科学,而且是使任何学科和思维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纪数学将会渗透到各种学科。而计算机更是信息化时代的必要工具,不会计算机等于文盲。
以上是说创新的基本基础。这些基础不打好,谈不上创新。
其次,要学会创新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面。现在有很多“创造学”、“创新学”方面的书籍,在讨论创新思维问题;还有许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脑功能开发问题。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会有帮助,是十分必要的。开设一些这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思维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总觉得,培养正确思维最主要还是靠思维的实践。知道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等名词,让学生有些思维科学意识,自觉地运用这类思维方式去思维当然很好。而根本的还是要从各学科科学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体探索科学规律的实例中来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并且以解决各学科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正确思维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
第三,要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上关键时刻的选择合适与否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就至关重要。要是当年居里夫人去从事理论研究,杨振宁去搞实验,大概他们不会有后来这样的伟大成就。做科研,选题恰当就是成功的一半。选择并非易事,起码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及弱点有清醒的认识;“知彼”就是对被选择的对象有明白的了解,还要对社会、国家发展的走势有大致的认识。选择适当就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而这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广泛选择的自由和条件。“学分制”就是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次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个性,发挥聪明才智。“多次”是因为“学会选择”有个过程,允许失误。在学校里失误还可补救,到社会上,一次失误就无法挽回了,学校是选择的实习场所。学校还要提供导师给以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选择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很有影响。
第四,要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只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提“提出问题的能力”。我曾经挖苦地说,这是“仆从教育”而不是“主人数育”。主人提出问题,仆从去解决就是了。科学创新首先就要能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提问题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关键,这个问题一解决,一大批问题就迎刃而解,从而推动科学的大步前进;二要提得恰当、及时,已经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到了可以解决的时候。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一百多个自然和社会问题,却根本不能去解决,就不能算科学,只是诗人浪漫的想象。所以,学校要创造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环境。我们这辈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是处在“勇于接受任务,拼命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却自己从来不提出任务。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这种缺陷。摆在当代中国青年面前的是要发扬首创精神,就不能光听别人安排了。
❻ 什么是创造
创造: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叫作创造;
有三个方面版字面的意思:权
1. 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2. 制造或建造。
3. 犹创作。特指文字类
简而言之,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
❼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创造力的一些主要思路,供参考:
1.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决定一个人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因此,要开发创造力,首先要增强和提高人的创新意识。人的创新意识有两种:一是主动性创新意识,一是被动性创新意识。主动性创新意识,是指不需来自外部的推动,主体的意识就可以有效地驱动个体去创新,创新活动是主体自身需要的一种意识,稳定、持续、主动、习惯化是它的特点。
被动性创新意识是指主体受外部的推动而产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接受交给自已完成的指令性科研问题、开发任务或项目。这类被动性创新意识同样也会对创新活动产生推动作用,主要是创造主体有责任感,有成功的愿望,有胜任的能力。
2.掌握创造方法
创造方法是创新活动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并上升为工具性的创造方法论。创造方法一举击破了创造的神秘气氛,使普通人借助创造方法亦能涉足创造活动,掌握创造方法是开发创造力的好思路。
3.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乃创造力的灵魂,培养创新思维是创造力开发的关健。美国创造力开发公司总裁、创造学家罗杰.冯奥奇说过:“如果你对创造性思维持冷淡态度,你就不会认识到在一个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上,激发和应用新设想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
4.优化创新人格
前面讲到, 创新思维乃创造力的灵魂,而创新思维的灵魂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创新人格!这是因为人是创造万物的主体,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认识者、发出者和操作者,忽视创新人格的优化,开发创造力将是舍本求末倒置的。
5.形成创新环境
创造力开发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尤其是个体创造力开发。因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美国创造学家阿瑞提认为:“适宜的气候和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
6.创新成果展示和创新人物示范
经常进行各级各类的创新成果展示,对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人物进行表彰、鼓励和奖励,达到示范作用的目的,都对创造力的开发很有推动作用。
奇思妙想玩转发明课程,以科学的形式与方法,解密孩子的创造力基因,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为他们摘取人生第一件发明;为中考培养科技特长生,为留学移民增添专利加分强项,为高考各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挖掘创新潜质。
❽ 创造学的科学分支
创造学已经发展并衍生许多分支领域,大体归纳为三类:
①创造科学——它是研究创造活动,揭示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对创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创造性科学一一研究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③创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种有效地创造发明方法,促进创造发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创造学最富于应用性的一个领域。此外,还出现了与其它科学交叉的边缘分支,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性开发学等等。总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点。 1.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们的意识或创造欲望的反映。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
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
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
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
2.创造性思维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总之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想的是独立的见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象目标,其结果是新颖的、有使用价值的、先进的产品。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反映。
3.创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好坏,对创造发明者来说,是起促进和制约的作用。任何个人与团体,虽然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促进或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充分认识阻碍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拓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必须是领导重视创造发,明,积极培养职工的创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认真分析群众意见,从开发群众创造力的高度,来尊重群众提出创造性想法,保护职工创造权益,在群众中造成人入动脑筋搞革新的竞赛风气,否则必将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车间班组团结,协作气氛浓,家庭成员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创造性教育. 根据“创造学”研究者们提出的有关创造理论与方法, 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提高人员素质。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 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活动能够出现超出现有的知识范围,具有独创性,从而去搞革新、搞创造发明。 ·我们举办创造学学习班,就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实例。
5.创造技法是从创造发明的活动、过程、成果中总结出来带有普遍 规律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创造技法有300多钟。 作者:何庆、洪燕云
ISBN:9787302195672定价:22元印次:1-4装帧:平装印刷日期:2014-8-28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介绍有关创造学的知识功能、创造思维、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和创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过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进行自我创造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创造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设计、新产品,同时把大中专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本书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创造力、创造技法、创新式开发工具,探讨创新教育内容,具有系统性、创新性、教育性和开发性。本书书中内容多结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学创新,以及参加比赛的典型实例,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有自己的特色,既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自身创造力提供范例,同时也可作为教师和大中专学生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材,亦可作为有志于创新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读者参考。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形成了十几个专门从事创造学研究的科研中心,如吉尔福特领导的南加利福尼亚能力研究设计中心,A. F.奥斯本和S. T.帕内斯领导的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跨学科创造力研究中心等。 第1章概述1.1创造学的特点
1.1.1创造学的含义
1.1.2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1.1.3创造学研究与作用
1.2国内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1国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2国内创造学研究概况
第2章创造力的可开发性
2.1人的创造力
2.1.1创造力分类
2.1.2创造力模型
2.1.3影响创造能力的因素
2.2开发人的创造力
2.3创造力评估
附录创造力自我测试题
第3章创造性思维开发
3.1认识创造性思维
3.2创造性思维开发训练
3.2.1灵感思维
3.2.2发散思维
3.2.3侧向思维
3.2.4收敛思维
3.2.5求异思维
3.2.6其他思维方式训练
附录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联邦快递创业之路
第4章创造技法
4.1联想创造法
4.1.1缺点列举法
4.1.2希望点列举法
4.1.3特性列举法
4.1.4类比法
4.1.5反面求索法
4.1.6移植法
4.1.7仿生法
4.2智力创新法
4.2.1智暴法
4.2.2头脑风暴法
4.2.3德尔菲法
4.2.4提问法
4.3组合、分解创造法
4.3.1组合法
4.3.2分解法
4.3.3形态矩阵法
4.4信息传媒创造法
4.4.1综合信息进行创造
4.4.2专利利用法
4.5其他创造方法
附录A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示例
附录B专利申请程序
第5章创新式开发工具
5.1创新模块开发软件
5.1.1一般设计开发软件
5.1.2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
5.2创新开发的硬件工具
5.2.1模块化工程创新系列产品
5.2.2慧鱼创意组合模型
5.3产品创新的设计平台
5.3.1基于手绘草图的创新设计技术
5.3.2基于知识的概念创新设计系统
5.3.3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
5.3.4创新设计平台
5.4工程创新模块套件应用实例
5.4.1泥煤装载机模型组装
5.4.2教育机器人二次开发设计
5.5大学生创新大赛示例
5.5.1增力自行车创新设计
5.5.2新型扳手创新设计
5.5.3多方位头颈锻炼器
第6章创新教育
6.1创新教育概述
6.1.1创新教育的含义
6.1.2创新教育的内容
6.1.3创新教育的目标
6.2创造学与职业教育
6.2.1创造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6.2.2职业学校应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6.2.3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6.2.4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6.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6.4实例
6.4.1创新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6.4.2学生作品
第7章大学生创业计划范例
7.1公司规划
7.2项目背景
7.2.1环境现状
7.2.2产品概述
7.3市场分析
7.3.1购买特征
7.3.2市场细分
7.3.3行业进入难度分析
7.3.4市场容量
7.4生产管理
7.4.1厂址选择
7.4.2项目进度
7.4.3生产工艺流程
7.4.4零部件来源
7.4.5物料流程形式
7.4.6生产要求
7.5公司战略
7.5.1总体战略
7.5.2发展战略
7.6市场营销策略
7.6.1概述
7.6.2售后服务
7.6.3价格策略
7.6.4销售渠道
7.6.5物流管理
7.6.6促销策略
参考文献
❾ 创造学思想录
创造学思想录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述鲁班创造的故事):
鲁班是我国的土木工匠们的祖师。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鲁班在完成一项紧急的建筑任务时,领着徒弟上山一连伐了好几天树,但因伐木工具落后,所以他们起早贪黑,挥动斧头,可是木料还是供应不上,他心里非常焦急。一天,天刚亮,鲁班在干活时,一不小心被丝茅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了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生满了锯齿般的牙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条,在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种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锯出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皮上的锯齿不是钝了,就是断了。鲁班想,如果用铁条代替竹条,就会很坚硬耐用。于是他马上请铁匠打了一个有锯齿的铁条,再用它去拉树,真是锋利极了。这就是锯的发明。
二、字词教学:
俨然:形容很像。 优雅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三、阅读课文,逐个分析,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道理。
(一)放松
1、理解分析:
态度严肃不代表有创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获得灵感。
作者以猴子为喻,形象细致的描绘,猴子那种严肃的形象与下文的猴子觉得痒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在轻松中明白事事板着面孔是没必要的。
2、举例:
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处于放松状态,记忆的能力反而会提高,创造力反而会爆发出来。
②和尚打禅,关键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才能顿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④橡胶硫化技术的发明创造。美国科学家古德意在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热得烫手的炉子上,当他刮下来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种经过加热的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尽管很热,但不粘了,冷却后也不硬了。这个机遇可以说是在放松状态下,无意识发现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理解分析:
叙述了一个打破常规获得成功的例子。“一筹莫展”说明采用常规思维方法解开“高尔丁死结”的窘态。而亚历山大却打破常规思维“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用剑将结劈成两半。因循守旧和创造是对立的。死结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没有创造意识。
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造”二字的真谛。创造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摹仿、重复、循规蹈矩、似曾相识,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绝不是好的创造,实际上根本就谈不上创造。好的创造必须是新奇的、惊人的、震撼的、实效的。
死结就意味着根本无法打开,既然上帝跟我们开个玩笑,那么,就必须采取超乎寻常的非凡手段。亚历山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造就自己的规则”,“规则”是规律、法则的意思。“自己的规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法则,是个性化的,但必须是科学的。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逐个分析:
(三)多问几个假若
1、理解分析: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用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离奇的问题都是奇思异想,这种奇异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满足自己的处境。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奇思异想就是要不灶规则,如果遵守规则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思维。
2、举例: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假设”看做是“科学的先遣的侦察兵”。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现代高能物理在确定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有结构以后,196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粒子是由下一层次的夸克粒子组成的。这一假说促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讲想像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话是讲幼年时的想像力。第二句话是引用人们的话,从反面说。第三句话是引用名人名言,从正面说。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于他们的好奇心。长大后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样想”。“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为什么后来有的人没能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长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会丧失想像力?
2、举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个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问中学生是什么,中学生的答案是“粉笔画在黑板上的一个点”。这是惟一答案。但幼儿园孩子的回答却有50多种。是压扁的臭虫,是猫头鹰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理解分析:
换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看问题,就可能有所发现,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个”就是勇敢创造者,面对前人没有尝试的事物,有人发挥了想像力,打破了规矩,取得了成功。
(六)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理解分析:
这一段谈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说的“ 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也就是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是来自人类自身的“训练”。然后举例证明,启发人们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七)看到画面之外
理解分析:
这一段是来自生活的感悟。创造者要有远见,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潜在的机遇,要从眼前的事物看到发展的趋向。
文中的农民没有想到这条铁路将会给他的产品找到更多的市场,更没想到这条铁路将把他拖入竞争。通过这个例子,指出创造者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发展、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八)顺其自然
1、理解分析:
这一段也是来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设计”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顺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2、举例:
我国古代有则寓言故事,讲一个植树专家所植之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人家请他介绍经验,他说,不过顺其自然。
我国古代还有一个成语故事,叫“揠苗助长”。
二、了解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
特点:自由灵活,短小隽永,充分发挥出语录体的特点,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创造者的实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
板书:
放松 (猴子痒痒——表情严肃)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亚历山大大帝砍开本该解的结)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长大后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第一个锯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打破固定思维)
看到画面之外 (火车-广阔市场)
顺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