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历史线索以及各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我们说,心理学的发展受制于相互联系着的三个基本条件,并以它们相互作用时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演变为转移。就三者的职能来说,生产实践和科学成就对心理学发展阶段的产生起最后的决定作用。这是上述的历史概述中已经说到的,在下一章还将进一步论证。至于意识形态和个别人物在心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只能在起决定因素这一条件的前提下发挥影响,而且要具体分析。在第四和第五两章将会证明任何先进的历史人物总有局限性,而唯心论者为了取得人们的信赖也不时借助于一些事实。有不少具有科学性的事实,是为了论证唯心观点而被发现的。只是他们往往把这些可靠的事实加以扭曲,为其唯心论辩护。例如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提出深度知觉的生理机制,就是为了证明他的“存在即被感知”这一主观唯心论观点的(关于这一史实,将在下面适当章节予以论证)。由于以上种种情况,在考察心理学发展的原因时,要十分谨慎、细心,必须照顾到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既要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更要注意这些联系和作用的内在逻辑关系,对这些关系进行历史主义分析,把每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才能分辨是非,弄清真假及其功过得失。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心理学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这样一条根本性的规律。遵循这条规律研究和考察历史,就能够乐观地对待历史,掌握历史发展的真谛。
…… 一、西方现代心理学发展的轨迹
西方现代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德国,以冯特创建实验心理学为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冯特在心理学的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等三个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后,和任何一门新兴科学产生时一样,也围绕着这一科学的对象、任务、性质和方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出现了现代心理学十个学派:(1)内容心理学(2)意动心理学(3)构造心理学(4)机能心理学(5)精神分析(6)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7)行为主义(8)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学派(9)人本主义心理学(10)认知心理学(或认识心理学)
应当指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内在思想逻辑线索的。它围绕着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对象)、应该怎样进行研究(方法)这样两大基本理论问题,反映着结构主义(或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或功能主义)的对立与论争展开的。
(一)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与冯特同时代的奥国学派创始人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首先冲击了冯特内容心理学。坚持研究心理元素的构成,还是心理的整体?这是当时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争论的焦点。冯特内容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采取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内容(直接经验)构成的元素及其复合体形成的规律。而意动心理学则主张,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应以意动或心理活动为心理学研究对象。例如,人看见颜色,颜色是心理内容,看见是意动或心理活动。它突出了心理学要以研究心理的动态活动、整体指向、活动机能为重点。
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的对立导致二重心理学的产生。这是冯特的学生符茨堡学派的代表屈尔佩以及麦塞尔所主张的。他们企图缓解这一对立,把内容、意动融合起来,认为意动心理学应有实验的必要,而实验心理学也应有意动的研究。这种调和结果趋于失败,受到批评。
由于内容心理学研究意识经验内容的元素及其构成,意动心理学研究意识活动的机能与整体指向,因而内容心理学即构造心理学、元素心理学,意动心理学即机能心理学、整体心理学。因此,十九世纪末叶,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的对立,实质上就是现代心理学中的结构主义与机能主义对立的开端。这一对立的远渊,在古代是以古希腊罗马原子论心理学思想与柏拉图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生机论心理学思想的对立为胚胎形式,在近代则以英法两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联想主义与感觉主义)与荷德两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官能主义与统觉主义)的对立为表现形式。
(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
从本世纪初至三十年代,西方现代心理学处于学派林立、众说纷坛的状态,但结构主义与机以主义的对立仍然是西方各心理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主线。下述的五个过渡,既体现了这一长期争论的思想实质和理论来源,又表明了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趋势。
1.由内向的研究向外向研究的过渡,即由封闭意识的结构、元素的研究,到开放机能、行为的研究。
以冯特为奠基者、铁钦钠为形成者的构造心理学,是用实验法第一个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国际性学派。它促进了西方现代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但属于内容心理学的范畴,最终陷入了元素主义和内省主义的境地。
意动心理学把内容心理学推进了一步,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以构造主义过渡到机能主义,即从对已形成的全部心理内容的分析,到开始强调人的意识对环境适应的研究。机能主义既是一个对意识从内部封闭式的研究到内外关系开放式的研究,又是一个从结构的研究到机能研究的过渡。它企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1)机能的功用,如芝加哥学派;(2)对心理现象做分割的整体化的研究,如詹姆士的意识流,哥伦比亚学派有关个体差异、学习心理学、心理测量的研究。当然,由于他们片面强调人与动物的连续性而忽视甚至否认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又出现了生物学化的倾向。
(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出现逐渐克服片面性、极端性,互相吸收、融合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不同基础上的综合:
1.托尔曼在行为主义基础上的综合。通过吸收完形学派、机能主义、精神分析及现代自然科学成果,行为主义由华生对分子行为(或小件和行为)的研究发展为托尔曼对整体行为(或大件行为)的研究,并且“中介变量”的形式复活了意识的作用,即S-O-R公式的产生。这就是说,托尔曼在行为的心理分析中,从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探索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以解答“为什么有这反应”的问题。
2.勒温在完形心理学基础上的综合。勒温弥补了这一学派过去只研究知觉之不足,日益重视需求、动力、人格的研究,加强对心理生活空间、心理整个过程的研究,进而开创团体动力学并扩展到社会心理学的领域。另外,在批判构造主义的静态分析的同时又用真实部分的动态分析恢复了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3.文化派在精神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新精神分析注意克服弗洛伊德潜意识决定论和生物主义的极端片面性,不但不否认意识的作用,甚至开始注意意识的功能,特别是日益重视社会文化的因素,提出所谓“社会决定论”(弗罗姆)、“文化决定论”(卡丁纳)的原则,并把重心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转移到人际关系上。
(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
在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中,上述三种综合虽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还没有完全克服各自学派的局限。因而,到了六十年代以后,在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又出现了与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体主义两大思潮相适应的两种更大的综合取向。
1.认知心理学的综合。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心理主义认知心理学(如行为主义逐渐衰落期间主张研究心理、意识等内部过程的人)和信息加工心理学三种。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则专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即用信息加工观点来解释心理活动的历程,这就是现在通常使用此概念的内涵。
如果说新行为主义、完形心理学派和新精神分析的综合主要限于心理学派自身内部的综合,那么认知心理学则除了这一综合外,还包括同邻近科学之间的综合。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既吸收了机能主义、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派关于认识发展和儿童思维的成果,又集合了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的智慧,以我为主,创造性地综合成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他们把人的认知结构放在历史发展中,认为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心理结构,它们是整体性、转变性、自我调节(反馈)三者的统一体。其中,强调了认知的内外过程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并把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适应(平衡)视为主体认知发展的推动力。这种从历史进化、发展去研究人的智慧本质的观点,无疑是一大进步,并支持和丰富了科学认识论。当然,由于这一学派对人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因而仍然属于欧洲机能主义的范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成为西方心理学一种主要取向的认知心理学,主张用信息加工、综合整体的观点研究人的复杂认知过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强调在认知过程中,人总是利用过去的经验,使用一定的策略来获得和加工信息;(2)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要进行整体的综合分析。这样,不仅弥补了完形心理学派抹煞人的过去经验作用的弊端,而且促进了多水平、多侧度的认知活动整体的综合分析的科学化。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综合。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所创立。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反对心理学中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第二势力”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故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第三势力”。它不仅把人的本性和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首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但它仍存在强调自然因素在人性中的作用,忽视社会在发展人性与自我实现中的决定意义。②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分化出来一个新学派,即超个人心理学,以追求人生意义和超越自我为主旨,自称是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③如果说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渴望以人为中心,崇尚自由和尊严的心理学,那么超个人心理学则是以宇宙为中心,超越人类和人性的心理学。
综上所述,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线索是围绕机能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对立与争论展开的。其中,机能主义在古代的胚胎形式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近代的表现形式是荷兰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官能主义和统觉主义),现代的发展形式则以意动心理学为开端主要包括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等。而结构主义在古代的胚胎形式是原子论心理学思想,近代表现形式是英法两国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联想和感觉主义),现代的发展形式则以冯德的内容心理学为开端主要包括构造主义、完形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西方现代心理学未来发展的走向
心理学的未来如何?一直是心理学家普遍关注、令人困惑的问题。主要有下述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悲观论,认为心理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从兴盛进展的潮流中衰落和瓦解,未来心理学很可能被其他科学所融合或取代。美国心理学家乔因森提出心理学处于“体弱多病”的状态。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吉布森(在其《自传》中指出:心理学是“站不住脚的”,它获得的“很少”。科克认为心理学已经“解体”。布罗斯基不无忧虑地说:也许心理学的“衰退”正是整个西方世界丧失神经一的部分。甚至有人惊呼:“心理学是一门危机的科学”。⑨
对心理学的未来持悲观论者起码有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即以什么标准判定心理学有无前途的问题?心理学本来并非自然科学,但自冯特创建科学心理学的一百多年来,许多人却沿循自然科学的模式,特别是按着物理学的规范来要求、设计、建构和考验心理学。其结果深感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模式相距甚远,对心理学难以成为自然科学式的科学而感到悲观。詹姆士早就说过一段关于心理学的话,他说:“一系列简单的事实,一些漫谈和意见上的争吵,在简单描述水平上做一些归类和概括,但是没有一条规律足以够得上物理学意义上的规律。这不是科学,这只是成为一门科学的希望。目前心理学处于伽里略以前的物理学状态,处于拉瓦锡以前的化学状态”。⑩今天看来,詹姆士的话一部分已不是事实,心理学在一百年中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远远超出了简单描述水平。但是许多人还认为心理学目前仍处于伽里略和拉瓦锡以前的状态。可见,这种悲观论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从把握心理学的中间科学的性质和特点去评价心理学的现在,预测心理学的未来,而是单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去观察心理学前途的结果。显然,用这种标准观察心理学的前途,既不合理,又必然会得出悲观的结论。
第二种看法是乐观论,认为在当代科学急速进展的潮流中,心理学正朝着科学的方向演变,成绩巨大,终会成为一门真正的严密的科学。最近调停乔姆斯基派与斯金纳派的心理语言学的人就持这一主张。不少心理学家大声疾呼:心理学应着手理论综合,其中的乐观派以为今后一二十年是心理学综合各方面成就,成为统一体系的最佳时期。但悲观论者却学着当年华生的口吻说,心理学还得过二百年才能成熟。黎黑认为,心理学中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证明乐观主义者是错误的。(11)
第三种看法是待观论(或不定论),认为在心理学目前状况下,究竟有无前途,一时还看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观察、定论。持这一慎重态度者还为数不少。
应当承认,心理学是一门走向成熟的科学。就是说,心理学还未完全成熟,它还不是一门规范的科学。主要表现在:(1)至今还没有一个学派能成为心理学公认的范式。(2)心理学没有一个理论能贯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3)心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是从其它科学中转借过来的。(12)
据未来学(futurology)预测,心理学是大有可为、大有发展的,很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前沿的带头学科之一。
我们知道,科学的发展是由生产决定,但生产的发展又要以科学为条件。每个历史时期,总有带头的科学,促进生产的发展。如果说二十世纪头五十年已成为物理学、化学的黄金时代,那么从五十年代起到本世纪末就是生物学全盛的时期。到了二十一世纪,对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很可能成为个一重点,甚至成为一个带头的科学。(13)
首先,这是由物质运动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无论是自然世界或属人世界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人的心理是社会运动形式与生命(生理)运动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在人类对较低级的物质运动形式有了相当认识以后,自然要把探索人类心灵的秘密提到主要日程上来。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其次,这是由人类面临的科学技术革命决定的。以原子能利用、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程和遗传工程等为骨干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必将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信息社会、知识或智力社会。在这一社会里,就是大量生产知识,并且知识的生产力已成为决定生产生、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未来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能力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的情况下,心理科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最后,这是由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决定的。心理学的发展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它对社会实践所起的作用。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生产力的最活跃最起作用的是人的因素。科学的创造发明,生产技术的革新,劳动效率的提高,科学的组织管理等等,只有通过人的因素、人的主体心理活动的能动性才能实现。因此,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和有关人的科学的进步,以心理学为中心的许多软科学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的时期。(14)
那么,心理学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如何呢?
第一,树立大心理学观,开展心理学改革,是未来心理学发展必须彻底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造成西方心理学的弊端、困境甚至危机虽然原因很多,但是和传统科学心理学长期被束缚在旧的小心理学观之中有直接关系。旧的小心理学观的主要特征:(1)崇尚科学主义,即一百多年来主流心理学一直沿循自然科学传统,力图建构物理主义的心理学理论模式。(2)崇尚生物主义,即坚持生物还原论,把人与动物相等同,极力用生物学法则与动物心理的研究来解释人的心理发展。(3)崇尚个体主义,即将个体或部分群体(病人或精英)视为研究本体或中心,忽视群体的现实性及其对个体的影响与制约。(4)崇尚客观主义,即宣扬环境决定论,把客观化研究推向极端,完全排斥对主观内在心理过程的研究。(5)崇尚实验主义,即过份强调实验室的实验和确定化的定量研究,完全否定主观经验研究的特殊价值。这种脱离人的现实社会生活的传统的小心理学观,以影响全世界的心理学中的第一势力的行为主义为典型代表,其客观主义与还原主义,使心理学变成了一门“无头脑”、“无心灵”的心理学,最终必然导致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衰落和危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变革,都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因此,开展心理学变革,改变旧的小心理学观,树立新的大心理学观,乃是给心理学带来新的生机,开创兴旺发达的心理学新局面的必由之路。新的大心理学观的基本特征:(1)坚持心理学的人学性质,强调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的心理生活的整体研究,既要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过程,更要把人性、人格、价值、潜能、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彻底克服传统心理学中的生物主义和还原主义倾向。(2)坚持心理学的中间科学定向,把心理学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中间科学,但要突出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和精神科学的特性,彻底克服传统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或自然科学主义的倾向。(3)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对象观,心理学既要研究个体(自我和超自我)与群体,又要研究心理(意识与潜意识)与行为。特别强调在群体及其关系中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彻底克服传统心理学中的“心理与意识等同论”、“行为取代心理论”、“患者或精英涵盖全部心理学对象论”等各种小心理学对象观。(4)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领域,在以科学心理学为主体和指导的原则下,既要努力升华和吸收常识心理学以丰富科学心理学的内涵,又要大力发掘和运用哲学心理学和心理学哲学来深化对科学心理学的理解,切实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彻底克服心理学的实证主义和唯智主义的局限。(5)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方法,在贯彻心理学方法服务于心理学对象的原则下,既要把客观实验法与主观内省法统一起来,又要把本学科方法与跨学科方法统一起来,特别要突出自然实验法和主观心理体验的研究,彻底克服实验决定一切的实验主义和否定实验的现象主义倾向。
心理学发展的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是对立统一的。高度分化使科学部类越分越细,越分越多。据统计,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已有一百多个。这是科学认识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心理学广泛应用生活的自然产物。
西方现代心理学派除构造主义外,都是反对“象牙之塔”里面的“纯心理学”,主张发展应用心理学。目前它主要包括八个方面:(1)人事行政方面,如人员甄选、训练与人事管理等;(2)工业生产方面,如劳动方式、劳动效率、工作环境、意外事故、人机关系等;(3)商业消费方面,如消费行为、市场心理、广告效应等;(4)学校教育方面,如学生行为、师资培训、教材教法、教书育人、学校管理等;(5)心理咨询方面,如学习、生活、职业、婚姻等的辅导咨询;(6)医疗卫生方面,如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心理卫生等;(7)司法方面,如审讯、采证、立法程序、劳教劳改、司法管理等;(8)国防军事方面,如人员选择、军事分类、军事教育、宣传与心理战、谣言心理等。如果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心理学家几乎都局限于大专院校的话,那么今天则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心理学家任职于各级政府机关、工商界、医院诊所、教育部门、法院和部队。
诚然,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已有很大发展,并取得相当成果,但是由于心理学与现实社会缺乏紧密联系,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严重脱节,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内涵越来越丰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目前的心理学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期望,对许多心理问题还束手无策,难以解决。因此,心理学面向社会,参与生活,大力加强应用心理学研究的力度、广度、深度和效度,乃是未来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走向。(21)特别是在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人的价值与潜能,造福人类社会方面,二十一世纪的心理学将会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2. 心理学发展路线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与立场
高峰强
科学主义心理学力图将心理学建设成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采纳了传统自然科学安身立命的法宝:机械主义和实证主义。构造主义、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可视为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典型代表,这种心理学坚持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和研究任务的可描述性,恪守以方法为中心的原则,采取元素分析与机械还原的立场,注重客观方法与定量研究。
(一)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
实证主义者所信守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可被观察原则。孔德主张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一切可能观察到的事实,然后根据这些事实所发生的频率,抽绎出因果关系的规律,达到预测和控制自然的目的。至于企图利用那些无法观察的东西作为解释的工具,那就会重返于神学的和形而上学的阶段而背离科学的阶段。马赫也主张对直接经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给科学提供根本的资料——感觉,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马赫的经验论原则,也标榜反对一切形而上学,承认最后的证实活动要经过对事实的观察和直接经验。
科学主义心理学家从新、老实证主义那里继承了这一原则,他们所谓的观察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通过感官所进行的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一类是指通过内部知觉所进行的内部感受或自我观察。冯特将可内部观察的直接经验(感觉、感情)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及门弟子铁钦纳以为可被观察的事实只有内省所及的感觉,反对由意识的意象推论意识背后有任何不是内省所能揭露的某种东西的存在,他认为在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中包含着统觉、意志等既不能观察又不符合经验证实原则的概念,理应加以摈弃。华生的行为主义则主张心理学不应研究不可捉摸、不可接近和不能直接观察的内在意识,而应以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他说:“观察人类,这是行为主义的根本出发点。你们不久就可以知道,自我观察并非研究心理学的最容易、最自然的途径,这个方法简直是不可能的。你们对自己所能观察的,只有几个最根本的反应形式。而在其他方面你们也会知道:你们着手研究你们的邻人所做的事情时,你们可以迅速而且巧妙地解释他的行动的所以然,并布置情境(提供刺激)使他发生你们所预期的行为。”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仍不以之为满足,认为华生的行为主义十分简单,而且出于反对意识的激情,而不顾及可证实、可观察的客观原则,比如华生关于感官系统的论述及言语报告法等。斯金纳对自己的新行为主义体系定性为:“从科学方法的角度看来……这个体系是实证主义的。它的任务以描述为限,不企图提出解释,它的一切概念都由直接观察的结果来给以定义,不涉及身体部位或生理的特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内在认知过程为己任,从而与行为主义有所区别,但认知心理学还是继承了行为主义的衣钵;坚持从观察行为入手来进行所谓客观化的研究。因为现代认知心理学所研究的人的认知过程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它保留了“行为论心理学的入手方法,旨在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推论出认知过程的规律。”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排斥了对内部机体过程的研究,只从外部行为观察着手,搜集人在行为反应中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报告,以此推断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科学主义心理学由于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原则,有意无意间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后果。在冯特和铁钦纳等构造主义者那里,心理学被牢牢地束缚在“直接经验”上,难以摆脱简单内省法和描述主义的羁绊,诸如思维、想象等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都被拒之于研究大门之外,使得心理学研究长期停留在肤浅的水平上;而行为主义则为追求可观察且确定无疑的事实,把心理从心理学研究中排挤了出去,最终成为一门“无头脑的心理学”,将人类的心理与行为降低到了动物的层次上。现代认知心理学由于把研究对象限定为人的认知过程,这样一来人的情感、意向、动机、人格等心理现象便无力问津,这在无形之中就缩小了心理学应有的研究范围。
(二)笃信客观普适性真理
实证主义作为一般的科学方法论或者说元理论,所奉行的根本原则就是坚持用现象的不变性和恒常性来解释现象,以取代以往对现象的神学的和形而上学的解释,具体说来就是坚信客观的普适性真理。科学研究就是发现这种真理。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纳普以物理语言系统作为统一科学的语言。他认为物理语言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主体间性”,指在该语言系统中,使用这种语言的任何人,都能理解这种语言的意义,不会产生误解,也不会不具有通约性;其二是“普遍性”,是指采用物理主义的语言中的基本命题所描述的事情,是人人可观察的物理现象,它所用的语言是通用的,因而是公共的,各门科学的语言都可翻译成物理语言。
科学主义心理学体现了实证主义的主旨,努力使心理学跻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强调自己的理论观点与学术主张及所得规律是普遍适用的,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视为具有高度普遍性(即高度概括性)和高度普适性(即高度解释性)的知识,并以之作为对心理与行为作出统一性解释的基础。冯特以元素分析作为心理学的任务,以实验内省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建立起自认为是最严格的经验科学的个体心理学体系,他曾指出:在心理学中,只有直接受物理作用所影响的心理现象可以作为实验的题材。这样他便把实验内省法限定在对简单的心理现象,诸如感知觉、联想、注意和反应时间等的研究上了。所以,当其弟子屈尔佩在其实验室里研究人的思维问题时,不仅令冯特大为光火,而且将之驱之门外。铁钦纳把心理学看成是一门纯自然科学,是一门规范科学,他坚决反对把心理学看作是一门应用科学。这样虽然他建立了严密的心理学体系,但其研究范围是十分狭窄的,而其研究方法及结果也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行为主义的创立者华生的观点更是旗帜鲜明,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由行为主义者看来心理学纯粹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内省并不是它的方法的主要部分。它的资料的科学价值也不有赖于这些资料是否容易运用意识的术语来解释。”他在《行为主义》一书中更明确地指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任务,可以说就是能够预知人类的行为及支配人类的行为。为了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的目的,华生还根据其行为主义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社会改良计划,即建立一门实验伦理学。他说:“当存在一种独立的、有趣的、有价值的,而且有权利存在的心理科学时,它必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探索人类生活的基础。我认为行为主义为健全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基础。它应该成为一门科学,为所有的人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的首要原则作准备;它应该使所有的人渴望重新安排他们自己的生活,特别是为培养他们的孩子健康发展而作准备。”激进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观点与华生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根据行为科学原理,对传统的人文研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指出:人只是环境的产物,根本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和尊严可言。在他看来,人类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设计一个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文化与社会。他早在1948年出版的小说《沃尔登第二》中就设想了一个以操作强化原理进行社会控制,建立理想的公社生活的计划。后来他在《自由与人类的控制》《超越自由与尊严》中,则公开谈论控制人类生活的问题。
仅使一个人认识的前结构具体化,而且会掩蔽使前结构深陷其中的评估设定。
(三)坚持以方法为中心
科学主义心理学从传统自然科学和实证主义那里承继了物理主义与机械论的观点及其实证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科学的理论规则,高举科学主义的大旗,将客观、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推向了极至。在具体的研究方法层面上,科学主义心理学坚持认为,要想使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实验的分支,就必须采用曾经使自然科学获得巨大成功的研究范式,这便导致了心理科学对物理学、生理学、化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盲目照搬和简单移植,走上了“以方法为中心”的道路。科学主义心理学家投靠和依赖实验主义和操作主义,“他们信奉实验方法,他们在实验室中像对待其他自然现象那样来捕捉和严密定义心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实证主义的立场使心理学只能以特定的研究方式来考察人的心理。”①在孔德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使社会学成为一门严密的科学的同时,也将现代主义和科学主义推向了极端。当心理学家们把实证主义作为哲学的方法论基础来分析和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与机制时,就将本来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世界人为地简单化和约缩化了。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直接运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心理学的生命力。
在19世纪,“E.H.韦伯等首先把实验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由于在心理学中采用实验方法,以后的研究者就创立了一种可以明确列入自然科学之列的心理学。”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素养的冯特,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创建实验心理学的历史使命,并由此推动了心理科学的独立。他认为心理学研究有两条途径可以遵循:“第一条途径在于扩大至今一直在使用中的观察方法;第二条途径是利用实验作为研究的工具。”铁钦纳的方法中心倾向则更加明显。
真正使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日臻成熟和逐步精致,并将之奉为神圣不可侵犯、唯一不可僭越的则为行为主义。华生既然以客观外显行为而不以主观内在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在研究方法上,他就必定会反对主观内省法而力倡客观实验法。他所倡导的行为主义坚决主张以客观的研究程序代替主观的研究程序,并认为唯有如此方能确立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他曾不无自豪地宣称:“行为主义是一种用以解决心理学问题的令人满意的方法,它找到了用以研究心理学问题的方法……行为主义的公式正在成为‘心理和道德科学’领域里的核心论题。”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赫尔诚心诚意地以他们自认为是适宜的科学途径从事心理学的研究, 他们继承了从华生那里学来的客观化原则,他们信奉自己从逻辑实证主义那里学到的客观化理论与操作程序,并由此建立了各自的行为主义体系。斯金纳的观点更为明确:“我们可按照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途径来直接探讨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而不必去理睬臆想的心理中介状态。”在新、老行为主义者眼中,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利用精密的科研仪器、严谨的数学处理、严格的实验控制等手段和程序的客观方法。而内省法“只能提供主观性、私人性、个别性、随意性的资料,而不能提供客观的、可以公开被验证的材料,因此它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以实验法、观察法和计算机模拟法为研究方法,在严格的实验条件控制下,通过精密的仪器来观察某些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探讨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尽管不像行为主义那样走极端,但也存在着以方法为中心的倾向。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黎黑也认识到了认知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继承与弘扬,他认为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深化了行为主义的客观化原则,它是行为主义在新技术、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形式。
(四)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
休谟很早以前就对“是”与“应该”作了区分,认为“是”作为实然,更多地表现为科学认识的对象,“应该”作为价值规范,则首先指向人文之域。后来M.韦伯又对理性作了进一步的区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学主义所推崇和关注的主要是工具层面的理性,在拒斥形而上学、扬弃超验实体等要求下,世界似乎只剩下各种经验的呈现和数学、逻辑的规定。而价值原则以及与之相关的人自身存在方式和意义的确认和设定,便构成了价值理性的主要内涵。科学主义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所予以否认的是价值观意义上的信仰。在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之后,是对工具理性有效性的乐观确信:一旦达到了理性的知识,便意味着获得了作用和支配外部世界的力量。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很多人都信奉“价值中立”的立场,认为科学研究所探讨的是事实,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客观真理,因此与功利或善恶等价值评价无关。实证主义也极力主张科学研究的价值超越性,逻辑实证主义者施利克甚至认为伦理学也与价值无关,他为了摆脱“自我中心的困境”,硬说有一种“无主体的”“中立的”经验,其实这完全是马赫“中立的要素说”的翻版。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研究是用不以任何价值系统为转移的证明方法来建立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假定价值观念不应该影响研究活动,研究应该是不偏不倚的,研究者应该是超然的。
科学主义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为顶礼膜拜的楷模,以实证主义作为方法论的基石,必定会受到价值中立观念的影响。科学主义心理学价值中立倾向的典型特征是:强调研究方法、程序、结论的客观性;认为所探讨的是心理和行为的事实与规律;所达到的目标是真实地反映意识与行为的本质;实验的设计、进行及结果的分析都不应涉及个人的任何主观倾向与价值判断。铁钦纳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不能涉及心理的功用与意义。他认为心理学不论是治疗“精神病”还是改造个人和社会,它唯一合法的研究对象是一般正常人的心理。在他看来,心理学研究的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他明确表示:“科学并不涉及价值、意义或功用,而仅涉及事实,在科学里并不存在好或坏、有病或健康、有用或无用,当科学的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时候,它们就被转变为价值。可是科学本身的工作仅在于确定真理、发现事实。”所以,铁钦纳也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写实的心理学”。
华生的行为主义把人的行为看成是客观的自然现象,并可以对其进行严格的实验研究和价值中立的理论描述;斯金纳认为,传统人文研究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截然分割是一个极端的谬误,他主张任何价值判断都是关于事实的判断。他还认为传统人文研究以主观感觉来判断价值,感觉好的东西有价值,否则便没有价值。事实上,人们认为好的东西不过是能产生正强化的东西,即正强化物,坏的东西则为负强化物。在他看来,一味地用主观的良知、善恶感等来解释人的价值与道德,不可避免地要走进“心理主义”的死胡同。应该承认,斯金纳在此问题上的观点还是比较公允的。
现代认知心理学尽管以揭示人的心灵工作原理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但它仍沿用行为主义的研究方式。“认知心理学开创了实证地考察人的内在认知的新手段,但没有改变行为主义遗留的那种追求实证性和价值中立的研究方式。”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试图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揭示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事实与规律及人的认知结构,并以此推演出一般的、抽象的和普遍的定理与结论来,似乎所揭示的事实与规律,不受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五)固守人为机器的模型
早在17世纪,笛卡尔就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结果以及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机械解释,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在他看来,人的肉体按照严格的机械力学的规律运动着。正像没有精神的动物是一架自动机一样,没有精神的人体也是一架自动机。霍布斯的观点更为激进,他认为人完全是一架按力学性质运动的机器。他将人的心脏比作发条,神经比作游丝,关节比作齿轮。拉·美特利在18世纪更振聋发聩地提出了“人是机器”的命题,他认为人与动物相比,只不过这架机器多了几个齿轮和几条弹簧而已。
随着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法国唯物主义心理学和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人的心理可以用物理学、生理学、化学的术语来加以解释,而且逐步认识到,不仅人的肉体是一架机器,并且人的心灵也是一架可以操纵的机器。这些主张为行为主义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华生将心理学的任务界定为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并将条件反射法作为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便表明他是将人看做一架机器的。在他的视野中,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帮助和指导人这架机器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运作下去。他开诚布公地宣称:“我们要把一个人之各方面的行为,完完全全地合拢起来,并把这样一个人看做一个复杂而又活动着的有机的机械。”行为主义者拉什利曾设想构建一架“有意识的机械”,来理解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他指出:这架机器能作出人的一切神经、分泌腺和肌肉的活动。这架机器是按照反射的原理构成的,它的各部分都能有积累、助成和抑制的作用,它能对外部和内部的机械势力起反应。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在其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并没有给意识、目的或任何心灵主义留下地盘,在他眼中,人毕竟不过是任由他人摆布的被动受体。斯金纳虽然将人看作是按一定的法则行动的复杂系统,但人仍是机器,而且他企图通过控制人的行为来达到其预期的目的。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将人设想为一架机器,“具体地讲,是把人看成信息处理机,或计算机。他们认为这样的机器当然就是有意识的(!)它能选择性地注意某些环境事件,对这些事件的信息进行加工,它能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外部环境事件和它自身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它还能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信息加工。” 目前,学术界对能否用电脑的信息加工过程来比拟或说明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提出了质疑,这直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安身立命之要害。如果此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那么,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基础的可靠性与合法性就将大打折扣。
我们认为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学问。科学主义心理学由于坚持机械决定论、还原论、客观论和人为机器的模型,无形之中便消解了人的形象和人的主体性地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现代心理学工作者重新张扬和推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比较接近的。尽管科学主义心理学所奉行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体现了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时代精神,也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乃至有目共睹的长足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为心理学直面人生、服务社会、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本质隐设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与后现代思想大师对科学主义的合法性危机进行的深刻剖析与无情揭露相一致,一些有志于后现代心理探索的学者,也将审视的目光聚焦在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合法性危机上。他们主张心理学研究不以可观察的对象为限;淡化对普适性真理的追求;终结实证方法的霸权;关注事实与价值的融合;推重人的创造性与独特性。在他们的努力下,心理学正逐步实施着后现代的转向,其前景与命运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
人文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课程
人文主义心理学也称人本主义心理学,其根源于欧洲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重视人的理性,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需要,发展人的潜能。人文主义心理学崛起于本实际50年代,它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只注意可以测量的人的外部行为,而不顾人的内心世界。认为,机械论的行为主义忽略了人类行为中更为复杂的也是更加重要的心理现象,而生物性决定论的心理分析却又忽略了人类行为积极的一面,都存在缺陷。应该大力发扬人的积极性,重视推理、内省、创造、想像,强调人性。人是主动的和具有反应能力的动物,人的行为具有意识性,人可以预测未来,自我是行为的中心。人具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即具有发展内在潜能的倾向。
按照孔布斯(A.W.Combs)等人的说法即是,每个人都在寻求圆满的自我,一方面在积极地保全自己,同时又在积极地扩展自己,追求着自我的圆满实现。所谓圆满的自我是指,个人能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接纳自己;能接纳别人,能与别人发生有效的关系,与人合作;具有安全感,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具有创造性。
罗杰斯(C.Rogrs)认为,人类具有一种自我导向的潜能,个人不但赖此潜能维持生存,也依赖此潜能获得发展和充分实现。自我实现的人具有三种特性:对经验、内在和外在的刺激均能采取坦率的态度;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化的个人。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人文主义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人物当数马斯洛(A.H.Maslow),他的需要层次说和自我实现理论为人尽知。他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种需要都是在前一种需要获得满足是基础上发展的,前一种需要是后一种需要的基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他通过研究提出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格特征有:崇尚实际,有创造性,爱惜生命,能包容,坦诚,重公益,富幽默,悦己信人等。具有上述特征的人是健康的人,换言之,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自我实现的人。
总之,人文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和理性,重视人心理的统整性和内在潜能的自我实现,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来对待的积极态度,正在为大家所接受,其影响力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人文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巨大,给人们不少启示。
(1)教育的目的在于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教育就是价值引导与价值创造的过程;(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条件;(3)教学应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和情意的陶冶;人文主义心理学也直接地影响了课程领域,它启示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注意统整性,并能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帕得逊(C.H.Patterson)在其所著的《人文主义教育》一书中主张,人文主义教育的课程以发展人性为目的,并能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因此,课程设计应顾及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儿童的社会需要,课程内容应照顾儿童的经验,承认儿童是具有人性的人。具体表现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三个方面。
(1)关于课程设计人文主义重视儿童的成长,重视建立民主的生活方式,重视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重视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致力于建造一个能保持人性和改善人性的社会。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强调统整性和儿童性,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并注意师生共同设计课程;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应照顾个人与社会的需要;课程内容应具有弹性和多样性,能适应教学之需,内容应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活动有关,能解决实际问题。
(2)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人文主义主张,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应生动、活泼、有意义,应是一种能培养全人的、生活化的、具有人性的教育。因此,应根据以下原则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有用,即课程内容要与日常生活有关,并与儿童的认识经验相符合;课程内容要具有普遍性,选择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课程内容应使儿童感兴趣,能增加儿童学习的快乐;应选择一些关于人类生存的内容和促进人心理与精神健康的内容。
(3)关于课程的组织人本主义课程组织包括:每日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单元的实施,课程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在制订每日教学计划时要思考: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课程内容是び械??是否照顾到儿童的个别差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后能否有满意感。教学单元包括由教师事前拟订的各科目单元,又师生共同拟订的程序单元等。在实施教学单元时,必须考虑:所选单元内容是否与儿童的经验有关,儿童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时间是否与单元的功能相匹配,等等。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儿童具有安全感;教师应关心爱护儿童,尊重儿童的需要,给予适度的自由;应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任务,多提供角色扮演和游戏的机会;教师之间也应彼此了解.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表现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儿童提供好的示范和榜样,运用各种条件,促进儿童自我价值的实现。
3. 心理学考研的详细专业方向
心理学考研的方向包括心理测量与咨询、医学与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卫生)、管理(工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经济(包括广告、消费)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
(3)创造心理学研究进展扩展阅读
心理学就业方向:
1、当老师:大中专学校心理专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师、大学生政治辅导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教育机构研究工作人员等。
2、公务员:心理学硕士可以参与的主要行政机构是检察官的普通判例法和教育委员会的行政部门。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对教育机构、监狱等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各级都有一定数量的准入指标。
4. 心理学研究生都有哪些方向
应用心理学研究领域已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分为多个研究方向,如心理测量与咨询、医学与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 心理卫生)、管理(工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经济(包括广告、消费)心理学等,在市场化的今天,各研究方向竞相发展,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
应用心理学致力于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在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心理学专硕考试科目专业课《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大中专学校心理专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师、大学生政治辅导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教育机构研究工作人员等。
能进入的主要行政事业单位有公检法系统和教育政府管理部门,一些特殊的行业对应用心理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大,如司法厅局、公安局以及劳教所、监狱等,还有各级教育行政和研究部门每年都有一定的数量进入指标。
近些年,基层连队、武警部队从地方大学招收具有心理背景的研究生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人心理辅导工作等,武警系列中,消防部队、边检、缉毒等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有一定的需求。
企业的需求很大的,从销售人员的培训、客户消费心理分析、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分析,到从事于人力资源有关的人才测评、职业评估、员工心理素质培训以及对承受心理高压群体的释压训练等,都需要专业的学过心理的人才来完全。
可以从事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家庭、婚姻指导、心里指导(医院、社区)等专业咨询服务工作,从事这些专业的咨询服务具有较大的就业竞争力。
创建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培训机构、社会调查专门机构等。开办心理诊所、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开办心理教育培训中心都要自主创业的主打项目。
5. 如何从20世纪心理学的进展说明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性
嗯,20世纪的心理学的进展 嗯,就是说从这个弗洛伊德的这种潜意识论和这种的嗯 这类的五个层次,归属感论的这些道理中,比如说是就是人类的先是一个生理需求,然后是安全感,然后是群体的归属感 这些的感情的话来论述心理学的一个矛盾统一体 这样的一个论述过程我想啥你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和推动被推动的这么一个过程,从最初的一个普适的心理学价值观,到最终的一个心理学的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说产生的这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是推动心理学 推动那个心理学不断进步的这么一个发展的过程 首先,这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是普遍具有这样的一个规律性的这么一个作用
6. 请问谁知道最新心理学研究进展
目前世界上心理咨询师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EAP服务(企业心理服务),服务对象就是世界500强的企业。现在,世界500强的企业有75%都选择为员工提供EAP服务。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发展。持证者可以在可以在学校、医院、社区、监狱、劳教所、戒毒所、公安政法部门、劳动环卫和妇幼保健部门以及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担当心理辅导及预防人员。
7. 于淼的教育科研
【教学工作】
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修课课程,讲授《创造学》选修课课程。
研究生:讲授《创造心理学》课程。
【科研工作】
【主要科研方向】
方法论、创造心理与创造教育
【主要科研项目】
1. 辽宁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医学创造性解决问题影响因素研究。2008-2010,负责人;
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医学PBL教学模式下团队创造氛围研究。2008-2010,负责人;
3、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哲学和文化研究。2006-2009,负责人;
4、辽宁省“十五”首届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目标与模式研究。2001-2003,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团体创造力评估模型研究。2001-2004,主要参加者;
6、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高校创新团队核心竞争力培育和评估研究。2005-2007,主要参加者。
【主要科研成果】
(一)期刊论文 1、马斯洛人本主义创造观及现象学方法论审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60-63。第一作者。
2、弗洛伊德无意识创造力理论及现象学方法论释义。医学与哲学,2010,(5):9-11,19。惟一。
3、机关公务员创造性调查与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5-69。第一作者。
4、文化语境下“人的创造性”解读。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惟一。
5、创造动机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理论前沿,2004, (9):47-48。第一作者。
6、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小环境。红旗文稿,2004, (8):38-39。惟一
7、重视生态伦理道德建设。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 (6):53-54。惟一。
8、医学院校开设创造性课的思考。医学与哲学,1999,(4):47-49。第一作者。
9、建国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理论前沿,1996, (10):26-27。惟一。
10、教育领域创造氛围研究的进展与展望。教育导刊,2010,(2):11-14。第二作者。
11、医学生创造力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62-63。第二作者。
12、协和育才模式与创造人才人格。医学与哲学,2007,(5):68-69。第二作者。
(二)著作 1、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合著。
2、团体创造力——通过合作创新。辽宁人民出版社,主要译者。
(三)教材
1、大学生创造力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副主编。
2、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副主编。
【鉴定成果】
课题“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目标与模式研究”,获辽宁省“十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
【获奖情况】
(一) 综合获奖
1、辽宁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中青年理论骨干教师”,2005年。2、中国医科大学2007-2008年度“三八红旗手”,2009年。
(二)科研成果获奖 1、“马斯洛人本主义创造观及现象学方法论审视”获辽宁省哲学学会2009-201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2、“机关公务员创造性调查与分析”获辽宁省哲学学会2007-2008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3、“高素质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研究”获第四届辽宁省人事编制科研成果评审一等奖。
4、“建国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1998年辽宁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三)教学成果获奖 1、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片一等奖,2008年。
2、作为课程负责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被学校评为精品课,2004年。
8. 心理学的发展规律
心理学 ( 英语Psychology,词源 希腊语: psyche = "灵魂" 或者"心智"+logos="……的研究" ) 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现代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精神与大脑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采取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透过实验和观察来检验假设。也指将在各种人类活动场景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包括解决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但也有些心理学家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但它也与各种社会科学有关,因为在研究个人的同时,心理学也会考虑到这些个人所处的社会;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另外,心理学还与哲学有一定的关系。
顾名思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人有心理,动物亦有心理,所以心理学既是研究人的心理又研究动物的心理。人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对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人在清醒状态下,随时都可以体验到 某些心理,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例如下面一个生活片断:
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 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 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 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子里盘算着 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 该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 下,坚持写完。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在这个 小小的生活片断里,就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里的“看到、听到、感到、嗅到”就是心理学中讲的“感觉”和“知觉”;这里的“记得、想起”就是心理学中讲的“记忆”;“猜想、盘算”就“思维”问题;“高兴、惬意、喜欢”属于“情感”;“忍耐、坚持”属于“意志”。这些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都是人们所熟悉的。
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从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两个方面来说。
⑴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上述生活片断中小 张的心理活动,就属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类。前 苏联心理学家爱列维托夫(1890-1972)认为,在心理过程与个性之间还有一种过渡 的状态,即心理状态。这样,人的心理现象结构(人的心理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系统) 就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三大类。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 于人(主要是人脑) , 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简称为“知”)、情绪和情感过程(简称为“情”)、意志过程(简称为“意”) 。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
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的一种心 理现象,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统一的表现。
个性心理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一类心理现象。
人们常说的心理学,就是研究上述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⑵群体心理。群体心理分为小群体心理和大众心理。同时,作为社会的人,彼 此之间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关系,进行社会交往,从而产生交往心理。交往心理既存 在于个人与他人之间,也存在于群体之间,所以将其列入群体心理之中。这样,群 体心理就包括三大类型,即交往心理、小群体心理、大众心理。 群体心理主要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 它心理学分支学科(如管理心理学)也研究群体心理。
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除上述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之外,还有其它许多具体的内容。
对人的心理的探讨与研究,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古代哲学、 医学、教育和文艺理论等许多著作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心理学成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还是19世纪的事。 今天,心理学已是具有100多个分支学科的庞大学科 体系了,诸如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商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都是心理学庞大学科体系 中的成员,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会继续增加。
心理学重要学科介绍
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比较复杂,需要设计出一定的条件,在此条件下由刺激引发某种所期望的行为,以便惊醒观察,然后还要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认知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相近,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探讨心理活动规律,实验设计要求严格。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典型课题有:态度的形成和变化、偏见、顺从、攻击行为、亲密关系和集体行为等。其研究策划能够国有助于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但广义地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曾经一度集中于研究儿童期,现在对于青春期、成人期尤其是老年期的心理特点也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四、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是指对行为和能力的测量,通常用心理测验的方法进行。对心理特性加以量化的研究是科学进步的表现,但心理不能直接测量,要间接进行,自然困难很大,因此在测验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心理测量已经构成一门单独的科学,各种测验的处理还需要与之相关的统计技术。
五、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物化学因素等生理机能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脑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如利用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对研究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方面,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六、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同时涉及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重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集体或个人的心理治疗。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相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它面队的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是做出诊断,相对的更具有指导方面的意义,如一些家庭咨询、婚姻咨询和职业指导。
七、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教育科学的基础,其工作在于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等等。学校心理学家通常在中小学工作,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某种问题的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并协助学校和家长解决学校有关的问题。
八、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主要在工业、企业、和组织机构里发挥作用,包括:在厂房设备安装、产品质量设计方面考虑到人的因素,可以更有利于促进生产,提高效率;在人事部门中知人善任是人才选拔、人员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等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企业中调度员工的积极性,协调关系,既提高生产力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等,都离不开心理学规律的应用。
九、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研究如何把产品信息传达给群众,以便更好地引起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心理学则以社会大众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消费动机、购买行为以及影响和促进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
十、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在内容上基本是重叠的,主要研究司法程序中的犯罪动机、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证据的可靠性等,如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测慌,就在该分支的研究范围内。当前的法律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还涉及对犯罪行为的矫正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