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听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根据歌词谈谈你对两河流域文明的感受以及对那时候人们生活的C
希腊欧洲文明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源头,但这个源头因何而来,由何而去,都不清楚。由此应该明白,人类其实还非常无知,连自己伟大文明的关键部位也完全茫然。希腊应该庆幸有一个克里特岛,它以一个巨大的未知背景让希腊文明永久地具有探索色彩。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希罗多德对于历史事件的态度是:“我有记录的责任,却没有相信的义务。”这便是一种希腊式的高贵。如果全然相信前人的记录,而且还要强迫他人相信,那就把霸道和愚昧连在一起了,成为最庸俗的文化灾难。
埃及站在金字塔前,所有的人都面对着一连串巨大的问号。不要草率地把问号删去,急急地换上赞美的感叹号或判断的问号。人类文明史还远远没到可以爽然读解的时候,其中,疑问最多的是埃及文明。我们现在可以翻来覆去讲述的话语,其实都是近一个多世纪考古学家们在废墟间爬剔的结果,与早已毁灭和尚未爬剔出来的部分比,只是冰山一角。
在金字塔面前,联想到我们经常听见的那些自以为把人类历史“整”明白了而到处指手画脚的声音,多少有点可笑。当年拿破仑如何气焰熏天,但当自己的军队抵达金字塔的时候,也突然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耶路撒冷三个宗教都以各自感人至深的方式在这里吐纳着无数信徒的精神寄托,把一层层神圣的悲情叠加给这座城市。任何像样的宗教在创始之时总有一种清澈的悲剧意识,而在发展过程中又因与民族问题紧紧相连而历尽艰辛,彼此都承受了巨大的委屈。结果,原始的悲剧意识中又加入了历史的悲剧体验,谁都有千言万语却谁都又欲哭无声。这种宗教的悲剧感有多种走向,取其上者,在人类的意义上走向崇高;取其下者,在狭窄的意气中陷于争斗。因此,耶路撒冷的路途也有多种方向,在淤积着无数次毁城血泪的街道上,每天存在着相知、相融、相悦的无限可能。
印巴边境这是一种让人伤心的宗教对峙,历史上与别的宗教也发生过,但一旦与现实的政治企图连在一起,例如与印度由来已久的大国梦连在一起,居然逐步升级到核对峙。宗教与核,就这么奇异地扭在一起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二十几年前印度首次核试验成功的暗语,居然是“佛祖笑了”!佛教是各个宗教间最和平的一种,从不炫武征战,正因为如此,已在印度失去了地位,怎么到了核冒险的时刻,反要佛祖微笑?佛祖如果要笑,那也只能是苦笑。他没有料到自己讲法的土地,多年后竟然佛法低迷、恶念丛集。我想即便是圣雄甘地最后呼唤的印度教主神罗摩也会难过。因为他也主张不杀生。这又触及到了文明的一个要害部位。
尼泊尔(进入中国前夜)我不知出国多少次了,但中国,你第一次以如此伟大的气势矗立在我眼前。应该是银白色的群峰,但我现在看去,是云蒸霞蔚下蓝褐色的剪影。回想几个月来,为了寻找希腊文明的源头,我们来到埃及,为了寻找埃及文明的源头,我们又来到两河流域;在两河流域发现了波斯文明的踪影,随即追寻而去;然后,又跟着波斯文明的张力所及,我们追寻到了印度河、恒河文明——这一切,铁血恩怨、兴亡旧账,与中华文明都关系不大,或者说都发生和了结在中国版图之外。因此,我在那片辽阔无垠的土地上千里游荡,尽管也熟悉不少历史典故,却总是感到一种难言的陌生。这下终于明白,不是距离的遥远,也不是时间的漫长,才会产生痛切的思念,真正的痛切是文明意义上的陌生,真正的思念是陌生中的趋近。过去我在国外一年半载习以为常,而这次投入整体性考察就体验到一种根本性的差异。由此愈加想念起中华文明来,即使发现时差少了一小时也兴奋莫名。
(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
原义“河间地区”,亦称“两河流域”。广义的指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的中下游地区,东抵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山。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于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美索不达米亚为人类最古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较发达文化,曾出现巴比伦与亚述帝国。此后又经过波斯、马其顿、罗马与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主要部分成为独立的伊拉克。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
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称为"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公元前4000年,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新巴比伦城墙。城墙以亮丽的蓝色为底色,由白;黄两色组成的狮子;公牛和龙的图案散布在城墙各处,由上到下一层一层地排序着,昂首阔步,栩栩如生。被后世人称为“空中花园”。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中世纪时整个野蛮的欧洲。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92,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公元前689年,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公元前605年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公元前538年,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Ⅱ 释迦么尼谁生的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是古印度时期的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是释迦族聚居的一座小城,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附近。当时是拘萨罗国的一个属国。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姓乔达摩,名叫首图驮那,汉译净饭王。相传他英明仁慈,受到臣民的尊敬拥护。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诃摩耶王后,是与迦毗罗卫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相传她端庄美貌,性情贤慧。净饭王聘娶摩耶为王妃后,二人相爱,相敬如宾,但婚后10余年,没有王子出生,直到净饭王40余岁时,摩耶夫人因夜梦白象入身,才怀身孕。
摩耶夫人胎满十月,按照印度的古俗,要回到娘家去分娩。途经兰毗尼花园,即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罗美德寺院处,摩耶夫人在一棵大婆罗树下休息时,生下了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诞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中叶,相当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与中国先圣孔子生活的时代相同。而孔子比释迦牟尼早逝7年。释迦牟尼即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于公元前486年,享年80岁。这是中国佛教学者在佛教史中所通常采用的说法。其他各国学者对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有很多种说法。
关于释迦牟尼的诞生日,也有两种说法:我国一般认为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生日。东南亚各国,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则以公历五月的月圆之日(相当于我国农历四月十五)为释迦牟尼的生日。并且认为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盘都在这一天。
释迦牟尼出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为他起名字叫悉达多,意思是“成就者”。在他出家成道之后,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经中还有其他尊称:如佛陀、佛祖、世尊、释尊、如来等。
摩耶夫人生下释迦牟尼的第七天就因病去世了。幼年时代的释迦牟尼由他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波阇波提是天臂城善觉王的次女,摩耶夫人的胞妹,后来成为净饭王的继妻。她为人贤慧,对待释迦牟尼如同亲生。波阇波提在净饭王去世后,也随释迦牟尼出家,成为佛教僧团中第一个比丘尼(佛教女僧人,即尼姑)。
在姨母波阇波提的抚育教导下,释迦牟尼从小在宫中学文习武,具备了当时王子贵族所具有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少年时代的释迦牟尼生活非常优越舒适。他拥有冬天御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的三座宫殿(三时殿),衣著华贵,饮食丰盛,婇女随侍,歌舞于庭,享尽人间的快乐。他的父亲净饭王对释迦牟尼寄予极大的厚望。希望他继承王位,成为统率天下的“转轮圣王”。在释迦牟尼16岁时,娶了表妹耶输陀罗为王妃。耶输陀罗后来为释迦牟尼生下一子,名叫罗睺罗。长大成人后,也随释迦牟尼出家学佛。
二、弃乐与出家
释迦牟尼并没按照父王的意愿继承王位。在29岁时(一说19岁)放弃了优裕舒适的王宫贵族生活,出家修行。释迦牟尼出家修行的原因,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其个人原因是释迦牟尼对人世间的富贵享乐不感兴趣,而对人世间种种不平和苦难多善思考。他目睹农夫在田间流汗苦于,耕牛遭到农夫的鞭打,耕犁翻出的小虫被鸟雀争啄,鸟雀又被蛇蝎吞食,这种弱肉强食的情景,使他感到残忍丑恶。传说释迦牟尼出游都城东、西、南、北四门,分别见到老人、病人、死人、沙门(僧人)。使他联想到自己和大众都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苦难命运,从而产生了人生难脱苦难的烦恼,而当时的婆罗门教的思想和行为,又无法解脱他精神上的这些苦恼。为了能为大众寻求一条解除生老病死苦难的道路,释迦牟尼放弃了王位和优裕的宫廷生活,出家修行,这是他出家的个人原因。
但释迦牟尼出家修行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因为人的思想行为是不能脱离他所处的社会的。释迦牟尼出生在印度奴隶制社会的晚期,当时,印度还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就是把人分成四个等级。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是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阶级;其次是刹帝利,是掌握军政的国王和武士阶级;再次是吠舍,是商人、手工业者,有一定土地的自种农;最低下的种姓是首陀罗,是农民、牧人、仆役和奴隶。前三者是雅利安人,后者是非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大约在4000年前,从中亚进入印度,征服了那里的土著民族,吸收了土著民族的文明,定居下来,建立了很多小国家。雅利安人肤色为白,他们把自己说成是高贵民族,把深色皮肤的土著民族说成是低贱种族。(关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说,学术界各有争议)各种姓职业世袭,种姓之间,不得通婚。尤其严禁首陀罗和其他三姓通婚,对此订有特别法律。如果首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子私通,生下混血儿,就给予一种贱名叫旃陀罗。这种人的地位最低贱,要世代从事下贱职业,如抬尸、屠宰、当刽子手。种姓制度不仅订在法律上,而且规定在婆罗门教的教条中,神圣不可侵犯。这种种姓制造成的阶级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异常苦难。
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的春秋战国之时,此时,奴隶制社会已经崩溃瓦解,封建社会正在兴起,印度也已进入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当时,印度的商业已经很发达,有了相当规模的陆运和海运商队,商人掌握着雄厚的经济力量。手工业也很发达,有精细的行业分工。自由经营的小工商业,在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在此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印度在公元前1000年已经有了铁器,到了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已经普遍使用,并且有了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社会生产力的发达,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当时的印度是封建领主割据。印度境内存在着一百多个不同种族和部落,其中大多数合并成一些极小的城邦独立国家。各国之间互相讨伐,大国不断对小国进行兼并。释迦牟尼所属的释迦族的一些小的城邦国家,不断受到邻国强权的威胁,他已经预感到小国难免覆灭的结局。因而他认为世间的一些事物无时不在生灭变化之中,都不能保持永久长安,从而产生了远离社会上无休无止的纷争,去寻求解脱之道。这是促使释迦牟尼出家修行的社会原因。
释迦牟尼将出家学道的想法告知父王后,遭到了净饭王的坚决反对。净饭王为了阻止太子出家学道,用伎女娱乐、娶妻续妾的办法诱导劝阻太子。为了防止太子出家,并把释迦牟尼幽禁在王宫之中,不让释迦牟尼出宫、出城。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释迦牟尼出家求道的决心。他在奴仆、马夫车匿的帮助下,趁深夜偷出皇宫,进入深山,换掉王子衣饰,剃去须发,成为一个修道者。净饭王听到太子出家的消息后,非常悲痛,派遣大臣劝说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了娇陈如、跋提、大力迦吐、摩诃男、阿说示等五人追侍伴随太子修行。这五人后来成为释迦牟尼的首批弟子。
Ⅲ 1、大约公元前3 4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这种文字叫什么A.楔形文字 B.象形字 C.古希腊文字
1.A
2.A
3.B
4.A
5.A
基本都是常识题吧。
Ⅳ 求详细的古代尼泊尔历史
尼泊尔简史
作者: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
翻译:张琦
很久以前在尼泊尔领土上就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而且从古至今加德满都山谷一直是尼泊尔的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在这块土地上也曾经有过其他独立的国家和闭塞的人类活动,但是,在尼泊尔历史上,加德满都山谷的历史暨被认为是尼泊尔历史,而其他地区的历史则作为加德满都山谷历史的补充,所以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讨论加德满都历史,来讨论尼泊尔历史。
加德满都山谷的历史是伴随著传说开始的。据说,古时候加德满都山谷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文殊施利菩萨将水从山谷中排走,从而使山谷适於人类居住。地质学研究也证明,山谷里曾经有一个很大的湖,后来湖水被排走。
很早以前加德满都山谷就出现了人类,而尼泊尔已有三千多年零散的历史。有历史证明,建立在山谷的第一个王国是三千多年以前。像印度一样,尼泊尔人民也没有保存历史记载的良好制度,所以有记载的尼泊尔历史并不完整。有关历史信息来自於石头、金属片或碑文,更多的则来自於一些家族易识别的家谱,这种家谱被称为瓦姆沙瓦利(Vamshavali),它也记载历史事件。
尼泊尔历史是根据统治加德满都山谷的王朝来划分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划分历史时期的更好的方法。在尼泊尔历史上,包括现在的朝代一共有四个王朝,其中最早的王朝是原住民的王国,其余三个是击败山谷统治国王的外来入寝者。
基拉特(Kirat)王朝是尼泊尔,或者说加德满都山谷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基拉特王朝建於公元前八百年左右。有些历史学家说,甚至连基拉特人也不是加德满都山谷的原住民,他们也是外来的入寝者。基拉特王朝的第一个国王是雅拉姆巴(Yalambar),现在流传著几个关於他的传说。据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弓箭手和勇士,曾在印度北方参加谟哈巴拉特(Mahabharat)之战。山谷的第二大城市巴丹(Patan)源於当地的名字雅拉(Yala)就是来自於这个著名的国王雅拉姆巴(Yalambar)。
基拉特王朝的共计三十二位国王统治了山谷九百年左右,在第七世基拉特国王统治期间,佛陀到过加德满都,佛陀在加德满都时所住的寺庙就在索杨布(Swayambhu)大佛塔附近。大概两百年以后,在基拉特国王第十四世统治期间,阿育王(Ashoka)来到山谷,在这里传播佛法,阿育王的女儿泽茹玛迪(Charumati)同当地的一位青年结婚,并在加德满都度过余生。在加德满都和巴丹市,仍然有许多由阿育王建造的或因阿育王而建造的纪念物。
在基拉特国王第三十一世统治期间,曾在印度北方邦权力之争中的失败者,成群结队地逃到加德满都山谷,他们从印度带来了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兵法。他们在山谷寻求避难的几十年间,使他们有能力推翻山谷的统治王朝,从而建立一代新王朝—利查威(Lichchhavi)王朝。在此朝代期间,赤尊公主(Bhrikuti)同西藏国王松赞干布结婚。著名的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Arniko)来到忽必列的朝廷,建造了包括北京白塔在内的佛教纪念物,佛教通过尼泊尔传到西藏也是在这一时期。该朝代期间,莲花生大士在尼泊尔住了几乎二十年,然后从这里去了西藏。
在利查威时期(公元100年到1200年),独具特色的尼泊尔艺术开始出现,很多独特的尼泊尔社会体制也开始於这个朝代。世界著名的佛教行僧法显和玄奘在利查威时期参访了印度和尼泊尔的一些地方,法显实际上也到了加德满都,当时还参观了皇宫,这可以从《佛国记》("Records of Buddhist Countries")一书得到证实。玄装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中也写到了加德满都山谷,但他实际上并没有到过这里。
利查威人被另一群从印度北方来到山谷的人击败,一个新的朝代—玛拉(Malla)王朝建立了。这些玛拉人很快就被加德满都山谷的文化所同化,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身份,从而成为尼瓦尔人。玛拉人从公元1200年到1768年统治山谷。
玛拉王朝是尼泊尔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艺术、文字和灵魂论都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让尼泊尔人永远乐此不疲而深感骄傲的艺术品、佛塔、神庙、雕刻,大都建造於这一朝代。玛拉王朝时期人民的道德水平也非常高,有一个著名的十五姆利(Muri,容量单位,约七十升)稻谷一夜间变成十六姆利的故事。一天早上一个农夫带著一姆利的稻谷来到朝廷,告诉国王说昨天晚上睡觉前他只有十五姆利的稻谷,但是今天早上量的时候,他非常不安地发现有十六姆利。他告诉国王一定是有人加了一姆利的稻谷来诽谤他,他不想要这一姆利,所以带来交给国王。玛拉王朝期间,据说人们必须看管好自己的财物( 粮食、钱等)以免他人添加。
玛拉王朝还以它的传说而著称,那时,神、女神和魔鬼漫步於加德满都街头,他们常常以人的形式出现,人通过修行也可已变成神和女神。著名的活女神库玛丽(Kumari)传统就始於玛拉王朝。据传说,杜拉佳(Tulaja)女神尤其喜欢玛拉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她常常来到国王的房间同他玩帕沙(Pasha),同时还在国家事务方面给国王提出建议。一天,女神被国王的行为激怒,并告诉国王她将转世为释迦族的一个处女。国王为自己的不规行为而懊悔,立即命令法师去寻找释迦族的这个转世处女,并将她当作女神来崇拜。这个活女神被称为库玛丽,在尼泊尔语中的意思是处女。时至今日,沙哈国王拜见库玛丽的传统仍然存在。
著名的玛拉王朝由於郭尔客(Gurkha)国王的入寝而灭亡,郭尔客国王於公元1768年建立了一个新王朝—沙哈(Shah)王朝。随著沙哈王朝的建立,尼泊尔进入了近代历史时期。在玛拉王朝的后期,英国人已经来到印度,并掌握了印度的政权,英国人有意扩大他们的领地,很多骚乱正发生在印度自己的领土上。
沙哈王朝大约五十年一直在扩大它的领土,国土面积最大的时候,几乎是现在的三倍。尼泊尔几十年来,曾同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发生过几次战争,虽然尼泊尔失掉了大量的土地,但是最重要的是,尼泊尔从来没有丧失掉主权。实际上,英国是第一个承认尼泊尔主权的国家,所以,历史上尼泊尔从未成为任何国家的殖民地。
沙哈国王也被加德满都山谷的文化所同化,他们吸收了尼瓦尔人大量的宗教仪式和语言,有些国王甚至使用尼瓦尔语写诗、写散文。但是在建朝不到一百年的时候,沙哈国王将他们的政权输给了拉纳(Rana)首相们。拉纳是家族姓氏,他们将近一个世纪掌握著国家的政治大权,拉纳人同国王有婚姻关系。虽然沙哈国王没有被罢免,但是已没有任何权力,被软禁在皇宫里。拉纳政权期间,加德满都山谷的传统文化造到严重破坏。
直至一九五○年,拉纳政权才灭亡,尼泊尔当代历史从此开始。现在沙哈第十世国王统治著国家,国家也已经实行多党议会制。
Ⅳ 列举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的名字。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排列顺序有四: 1、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古印度;(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排列法) 2、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在将古巴比伦加入后,第一种排列法中各国均推后一个名次,并且根据地域排列,在东亚只取一个国家) 3、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目前在中国最通用的四大文明古国排列法) 4、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根据地域排列,同时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历史短于希腊、印度)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古埃及:尼罗河;
古中国:黄河、长江;
古希腊:爱琴海;
古印度:印度河、恒河;
国家/文明起始年代
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2250年之间
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
古希腊:公元前3000~1100年之间
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
古中国:公元前2050~1600年之间(目前西方公认的中国是3500多年历史,因为夏朝并没有有力的证据,如果按照夏朝算,中国历史应该自公元前2050年开始)
我简单地查了(业余级别)一下资料,没有发现名著中支持第三种说法,也没有发现反对第三种说法。可能这种东西,主观性太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假定要列出现在的五大强国,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判定一个古代民族是否进入文明的条件:
1。青铜器的大规模使用(必须广泛应用于礼器、武器、日常器皿)
2。独立完善的文字系统(主注意不仅仅是口头语言,不仅仅是个别表意或表音的符号,必须是完备的文字系统)
3。成熟的城市(城市应当有功能分区,比如王宫区、贵族区、平民区、作坊区、商业区之类;应当有交通、给排水系统、城墙、监狱等公共设施,不能是简单的部落聚集或者氏族聚集区)
上述三个主要指标中第一个必须满足,否则这个民族就还处于石器时代,第二、三两个只需要满足其中之一即可。
以次判断,中国只有在商代时才完全满足这三个条件(甲骨文、青铜器、城市),被世界公认为进入文明时期,早期的夏王朝由于缺乏有力的考古证据,国外历史学家一般对其持怀疑态度。后来,1959年发现二里头遗址,符合第一条和第三条,不符合第二条。
各文明文字
古巴比伦 楔形文字
古埃及人 圣书体
古希腊 线形文字
古印度 印章文字
古中国 夏(未知)商(甲骨文)
〖四大文明古国的提出〗
辜鸿铭、梁启超等学者“尊古崇东”、欲以东方精神文明救治西方的拜物教、拜金主义、道德沦丧。所以,梁启超最早提出“四大文明古国”说法,尊崇“东方”、排斥希腊罗马等“西方文明”,并不是偶然的。实践证明那是一厢情愿,行不通。但是,由于虚弱挨了痛打以后,又难免陷入另一个极端,就是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西方,于是,所谓“月亮也是西方的圆”了。在某些带有西方殖民情结的“欧洲中心论者”心目中,所谓“四大”古国的说法实际上指的是“东方已衰败的四大”,是游离在西方之外的“四大”,是湮灭的废墟古墓、碑铭。
〖五大文明古国〗
西方五大文明古国有以下几种说法:
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墨西哥(玛雅)。
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
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印加。
但历法是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在古代,历法则是文明的主要标志。
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墨西哥都各以其历法著称于世。
古埃及《太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前;古巴比伦《太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中期;古墨西哥《玛雅太阳历》起源于公元前3100多年;古印度《太阴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500多年;古中国《阴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100年。
所以五大古国应该是包含古墨西哥的一组。
〖六大文明〗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希腊、罗马、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并列为古代六大文明!
Ⅵ 最早有记载的人类文明是从几千年前开始的。
历史上最早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100年前(前3100年)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从那尔迈国王统一了上下埃及开始共经历了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后期埃及时期7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
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领域有现在的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现在的埃及和部分利比亚以外,其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
(6)大约公元前4000年尼泊尔人发明扩展阅读:
在1968年出版的由格林・丹尼尔所写的《最初的文明》中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
1、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2、第二个条件是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
3、第三个条件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
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任何人去参观,站在金字塔前,对着狮身人面像,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文明,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不能说它是原始的,还是处在蒙昧、野蛮的状态,因为金字塔是坟墓,如果仅为了一般需要,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建造这样大的建筑。它之所以被建造,是因为要尊重法老,使法老的神灵可以永存,这就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Ⅶ 一到历史题。帮下忙
黄河华夏文明 幼发拉底河古巴比文明 底格里斯河印度文明 尼罗河埃及文明
一、埃及文明的发生 自然环境和居民 埃及位于东北非洲。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才降雨。 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黑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也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文明的发生 --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自己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边缘的梅里姆达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萨-巴达里文化等)都是农牧业混合型的文化。虽然埃及的农业起源于何时何地尚有争论,但公元前6000—5000年代,其农业文化已相当发达,并已使用铜器,这为其文明的较早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其后的埃及前王朝Ⅰ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属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各个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统一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时期与涅伽达文化Ⅱ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这说明王权也已萌芽。在狄奥斯波里•帕尔弗,还发现一段城墙的模型,这表明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甚至战争的存在。 到前王朝Ⅱ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从这时的墓葬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此权标头上 埃及金字塔的旗帜上吊着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 在涅伽达文化Ⅱ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王的文物。关于蝎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结合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行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 附:前王朝埃及考古文化表 按:学者们对前王朝时期埃及各文化的年代有不同看法,此表根据霍夫曼《法老前的埃及》一书绘制。见该书第16页。 早王朝时期 据曼涅托(生活于公元前4—3世纪之交的一个埃及祭司)记载,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创建了第一王朝,此后,埃及经历了31个王朝(到希腊人征服以前)。近代的埃及学家又将古代埃及历史划分为若干时期,每个时期又包括了曼涅托的若干王朝。其中早王朝时期包括第1—2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2686年。 据曼涅托记载,美尼斯不仅是第一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埃及国家的建立者和统一者。他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征服了北方的三角洲地区。为了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他在河谷和三角洲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一个要塞城市——孟斐斯(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腊人对该城的称呼),其守护神是普塔赫神(世界创造者、艺术和手工业的保护神)。现代考古学未发现有关美尼斯存在的任何物证。因此,现代埃及学家常把有文物证据的纳尔迈或阿哈与美尼斯视为一人,也有的学者怀疑美尼斯存在的真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希拉康波里、阿卑多斯等地进行的发掘,本世纪30—50年代初在开罗附近尼罗河西岸的萨卡拉进行的发掘,为研究早王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埃及的统一和君主专制的建立是逐步完成的。在希拉康波里发现的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反映了纳尔迈国王对北方三角洲进行过胜利的战争,带回了大批战俘和其他虏获物(包括牛、羊等)。如在纳尔迈权标头上刻着他从北方俘获了12万人、40万头大牲畜和142万头小牲畜。还有一个利比亚贡赋调色板,反映了纳尔迈对利比亚进行过胜利的战争。在纳尔迈调色板的正面,这位国王头戴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冠,在调色板背面,他又戴着象征下埃及王权的红冠,也表示了他对南部和北部的统治权力。但是,纳尔迈实际上并未完成对北方的征服而完全统一整个国家。 在纳尔迈以后的第一王朝其余诸王留下的文物中,有一些是与他们进行过统一战争有关的。例如,阿哈国王的一件文物上刻着俘虏的场面,并有“得到上下埃及”的铭文;阿哈还在三角洲地方建立了一个为舍易斯诺姆所崇拜的涅特女神的神庙。又如,第一王朝第五个国王登统治时期的雕刻中,国王登的头上同时戴着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白冠和红冠,还第一次采用了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双重王衔,他大概是想以此表明他已是上下埃及之王。但是,直到第二王朝末期,一位名叫哈谢海姆的国王雕像的基座上,还刻着他杀死“北方的敌人47209人”和“48205人”的字样,表明了对北方战争的巨大规模和残酷性。大概他通过这些战争,才最后征服了北方,统一了全国。因此,他的继承者哈谢海姆威(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国王是一个人)才采用了“荷鲁斯和塞特”双重王衔,他的较完整的名字后都附加有“在其中的两个神和睦相处”,这显然意味着埃及传说中的两个部分(以塞特为代表的上埃及和以荷鲁斯为代表的下埃及)的统一。 统一是当时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统一使尼罗河成为加强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也有利于在更大的规模上利用尼罗河、发展灌溉农业,从而大大促进埃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帕勒摩石碑》中对尼罗河水每年涨水情况的记载就是一个证据。 随着国家的统一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原来小国寡民的国家机器过于薄弱,已远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因此,在早王朝时期,埃及新设置了许多国家机关。这些新设立的国家机关明显地是以国王为中心的,这表明了王权的逐步加强。君主专制在逐渐形成:王位世袭制出现了,王权神化明显加强了,国王聚敛了大量土地和财富(在国王阿哈的墓中,发现有一个王室地产模型可以为证),组成了王室经济。现代学者一般把第一王朝及其以后的埃及国王称为法老(不过,有的学者认为,严格地说,可能要到新王国时期埃及的国王才称为法老),即把他们视为专制君主。
神游文明古国——印度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一个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环抱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河”。而这个幸运的国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璞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它歌颂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现在,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现在群舞更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文明图片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4000BC,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王后而建的。因为巴比伦地处沙漠,气候炎热。而王后家乡春暖夏凉,十分舒适。 王后因思念山峦起伏,树木葱郁的故乡,日久成疾。为了不让王后伤心,国王命令工匠在假山上建造了一座花园。花园分三层,设有水道,栽种了许多奇花异草。远远望去花园像是长在空中,所以被称为空中花园。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605BC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538BC,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中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