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汉文帝是怎么发明了考试

汉文帝是怎么发明了考试

发布时间:2022-07-17 23:37:15

❶ 考试是谁发明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为参加“贤良方正科”的士子出题考试。试题共分四个题目(策版目):朕之权不察、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 这次考试也被认为我国取士考试的开端,汉文帝出的这四道题目自然也被认作我国最早的考试作文题了。 这道题当时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题”。皇帝用策题考试,就是“策问”。应试士子针对策题提出的问题,一目一目地在竹简上写出答案——策文,这就是“对策”。参加这次对策的有100多人,颖川郡(河南禹县)人晁错获得第一,从太子家令进而被提升为中大夫。此公后来协助景帝削藩成功,奠定大汉之基业。 明磊曰:余观之,此次作文联系实际,关注国计民生,让士人随意褒贬君主时政,彰显汉文帝虚怀若谷、求贤若渴、安邦定国之襟怀。呜呼!今之衮衮诸公为政有此自信大度乎?皆尸位素餐者流!党国之政,拒民千里,反不及汉文之事,悲矣哉

❷ 考试是谁发明的应试教育是谁提出的

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西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西元前2200年的记载)。” 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考试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是:「考」者「老」也,「试」者「用也,明试以功」。《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 《大英网络全书》的说法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 在此以前,考和试是两个意义相近的概念,当考和试结合为一个词后,便有了双重性的含义,一是指对官员的考核和试用;二是指对个体掌握具体知识、能力等效果的一种检验、测度和评定。 在十六世纪后,西方各国开始把中国的科举制度引入文官的考试中,后来加进了现代的测量和统计方法,而成为一门新兴的考试科学。 我国现代的考试制度,是随著解放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在高等院校建立的同时而效法外国的,跟从前科举制度中的考试形式有很大的差距
考试是人类社会步入强制性脑体分工阶段的产物。约公元前2000年,中土治国者以"考"、"察"、"比"、"试"等"实践"方式选拔人才。汉文帝用"对策"选"贤良方正",成为考试之滥觞。随之,董仲舒首创了"考试"的概念。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考试制度以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由"进士科"取代"察举科"为标志。十六世纪,中国考试制度传至西方,十九世纪,英国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二十世纪以来,考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为参加“贤良方正科”的士子出题考试。试题共分四个题目(策目):朕之不察、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 这次考试也被认为我国取士考试的开端,汉文帝出的这四道题目自然也被认作我国最早的考试作文题了。 这道题当时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题”。皇帝用策题考试,就是“策问”。应试士子针对策题提出的问题,一目一目地在竹简上写出答案——策文,这就是“对策”。参加这次对策的有100多人,颖川郡(河南禹县)人晁错获得第一,从太子家令进而被提升为中大夫。此公后来协助景帝削藩成功,奠定大汉之基业。 明磊曰:余观之,此次作文联系实际,关注国计民生,让士人随意褒贬君主时政,彰显汉文帝虚怀若谷、求贤若渴、安邦定国之襟怀。呜呼!今之衮衮诸公为政有此自信大度乎?皆尸位素餐者流!党国之政,拒民千里,反不及汉文之事

❸ 考试是谁发明的!

考试是人类社会步入强制性脑体分工阶段的产物。约公元前2000年,中土治国者以"考"、"察"、"比"、"试"等"实践"方式选拔人才。汉文帝用"对策"选"贤良方正",成为考试之滥觞。随之,董仲舒首创了"考试"的概念。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考试制度以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由"进士科"取代"察举科"为标志。十六世纪,中国考试制度传至西方,十九世纪,英国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二十世纪以来,考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

❹ 是谁发明的考试

不考试怎么能显示出才子和才女们有才,考试其实是考验一个人的胆量和视力的项目,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谢谢 本才子回答完毕 o(∩_∩)o...哈哈

❺ 发明考试的人是谁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为参加“贤良方正科”的士子出题考试。试题共分四个题目(策目):朕之不察、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这次考试也被认为我国取士考试的开端,汉文帝出的这四道题目自然也被认作我国最早的考试作文题了。

❻ 是谁发明考试的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为抄参加“贤良方正科”的士子出题考试。试题共分四个题目(策目):朕之不察、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 这次考试也被认为我国取士考试的开端,汉文帝出的这四道题目自然也被认作我国最早的考试作文题了。 这道题当时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题”。皇帝用策题考试,就是“策问”。应试士子针对策题提出的问题,一目一目地在竹简上写出答案——策文,这就是“对策”。参加这次对策的有100多人,颖川郡(河南禹县)人晁错获得第一,从太子家令进而被提升为中大夫。此公后来协助景帝削藩成功,奠定大汉之基业。 明磊曰:余观之,此次作文联系实际,关注国计民生,让士人随意褒贬君主时政,彰显汉文帝虚怀若谷、求贤若渴、安邦定国之襟怀。呜呼!今之衮衮诸公为政有此自信大度乎?皆尸位素餐者流!党国之政,拒民千里,反不及汉文之事,悲矣哉

❼ 谁发明了试卷

隋炀帝杨广。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杨广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密封试卷:

汉文帝时曾有“策贤良”之举,即诏举资良之后,皇帝要亲自测试,以别其优劣。而且,汉文帝还要求应召之人写出自己的看法,这已经有一点考试的意味了。可以说,汉文帝对古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考试的基础上,武则天发明了密封试卷。大家考试的时候,都知道试卷边上有一条密封线吧!密封线的作用就是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根据记载,武则天感觉吏部任用的人才没有才干,想到了考官和考生之间可以存在人情关系。于是,武则天下令考试结束之后,把考生的名字贴住,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自然大大减少了不公平的评分。

❽ 考试是谁发明的

考试是中国人发明的。
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网络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大英网络全书》的说法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

❾ 考试是怎样被发明的

考试是人类社会步入强制性脑体分工阶段的产物。约公元前2000年,中土治国者以"考"、"察"、"比"、"试"等"实践"方式选拔人才。汉文帝用"对策"选"贤良方正",成为考试之滥觞。随之,董仲舒首创了"考试"的概念。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考试制度以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由"进士科"取代"察举科"为标志。十六世纪,中国考试制度传至西方,十九世纪,英国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二十世纪以来,考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❿ 谁发明的考试

考试是人类社会步入强制性脑体分工阶段的产物。约公元前2000年,中土治国者以"考"、"察"、"比"、"试"等"实践"方式选拔人才。汉文帝用"对策"选"贤良方正",成为考试之滥觞。随之,董仲舒首创了"考试"的概念。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考试制度以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由"进士科"取代"察举科"为标志。十六世纪,中国考试制度传至西方,十九世纪,英国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二十世纪以来,考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

阅读全文

与汉文帝是怎么发明了考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
志诚商标公司上班 浏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