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古代有哪几种名纸
宣纸、薛涛笺、水纹纸、高丽纸、白鹿纸等。
1、宣纸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2、薛涛笺
薛涛设计的笺纸,是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笺。此笺原用作写诗作为诗笺,后来逐渐用作写信,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此笺,流传至今。薛涛笺介绍薛涛笺产生于唐代。
3、水纹纸
古代名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简介古代名纸。又名“花帘纸”。
4、高丽纸
高丽纸,又称韩纸,古代高丽国(公元918年—1392年)所产之纸。是以楮皮为原料、运用传统手工方式而制成的传统纸张,亦称“楮纸”。
5、白鹿纸
白鹿纸是一种古纸名,为宫廷御用。纸为特净皮,规格为一丈二尺,所以也被称为"丈二宣"。 制造工艺要求高,制作难度大,是一种难得的书画佳纸。
② 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是什么
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触纸面,水分立即散开的宣纸就是生宣,水分凝聚基本无变化的则是熟宣,散开的速度较慢的宣纸是半熟宣。
还有,如果按原料配比分类,宣纸可分为棉料、净皮、特皮3大类。一般来说,棉纱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宣纸,其特点是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特皮是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越能经受拉力,质量也就越好。
如果把原材料含量对应在宣纸使用效果上,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出丰富墨迹层次和更好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这便是国画画家一般多选用皮类纸的原因了。
总之,宣纸是民族文化宝贵遗产。宣纸艺术的发明创造,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结晶。宣纸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和中外文化艺术事业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对国画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和创新,起到“杠杆”作用,是世界上其他任何纸张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
③ 谈谈我国古代“文房四宝”各自的第一品牌、产地及优点
湖笔--浙江
徽墨--安徽
宣纸--安徽
端砚--广东
砚
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所以,现今社会上收藏“四宝”以砚最为多见,受人喜爱的范围也最为广泛。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
砚的历史同墨一样悠久。七十年代末,在陕西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及砚盖,距今约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墨砚,是用鹅卵石打磨制成。不过,那时的墨为天然矿石,因而砚还需用研棒辅助,才能将墨磨至细。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需再借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古砚除了石砚外,还有用陶土烧成的陶砚,著名的唐代问世的"澄泥砚"即是陶砚中的名品;瓷砚,有南北朝时期青瓷砚,宋时的影青瓷砚、绿瓷砚、龙泉瓷砚、建窑墨瓷砚等。除此之外,还有以汉魏宫殿瓦制成的瓦砚等。
砚历来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因而也就有了"石虚中"、"即墨侯"、"万石君"、"石乡侯"、"铁面尚书"等别号。
种类
石砚的品种很多,其中以端砚、歙砚最为名贵。
端砚是砚中极品,因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大约问世于唐武德年间(618-626)。《端溪砚史》称赞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它的优点是既不损笔毫,又易发墨。除此之外,端石还有着美丽的纹理,著名的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冰纹、石眼等。端砚从最初的讲求实用逐渐走向审美观赏,加工日愈繁细,除了形式多样的形质,还依其纹理雕刻以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等各种图案。
歙砚约产生于唐开元年间(713-741),也因产地歙州(今属江西)而得名。因砚材产于婺源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龙尾砚"。其石呈青灰色,质地较端溪石软一些,发墨也逊于端砚,较易干。著名的品种有龙尾、罗纹、金星、眉子等。
除此之外,还有秦砖,汉瓦,玉砚,陶砚等。
使用要点
用时注水,不用时须洗涤干净。洗砚宜用温水或冷水,不可用沸水。以丝瓜络擦之最宜。
磨墨后不可将墨放置砚上,容易伤损砚面。
选砚方法
砚的形式,不论方形圆形,一要“石理细腻”,石质能发,磨时快而细且不坏笔。二要砚心凹进,可以多贮墨汁。
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
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 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 “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纸的发明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蔡伦也因此被当代美国学者评选为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百位历史人物之一。东汉刘珍等人编著的《东观汉记》最早记载了蔡伦造纸的事迹。蔡伦造的纸以树皮、破布、鱼网为原料,翻开了植物纤维造纸的历史。他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隋唐五代,造纸术进一步得到发展,不仅原料扩大了,产地和品种也日益增多。
影响深远,驰名中外的宣纸,始于唐代,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主要原料为青檀树皮,辅以砂田稻草,既坚韧又柔软,寿命又长,有"纸中寿千年"的美誉,宜于书画。明清时成为宫廷及官府公文用纸和书画用纸,至今盛誉不衰,成为书画家首选用纸。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种类
宣纸品类繁多,从配料来说,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皮三种;从厚薄分,又有单宣、夹宣、二层贡、三层贡等;从加工制作工艺又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化(生宣吸水性强;熟宣是生宣加以明矾等加工而成,质硬而不吸水;半熟宣能够吸水,但不像生宣那么易于渗化)。
书法用纸还有毛边纸,竹帘纸,白关纸,七都纸,六吉宣纸,虎皮宣纸,腊笺,泥金笺,高丽笺等。
使用要点
练习写小字用毛边纸,大字用浅黄色七都纸,书写屏联肚宣纸及冷金笺。
初学写字用吸墨的毛面粗纸,练习日久,遇到纯细光泽之纸,自然格外觉 得易写。
摹帖宜用油光纸,取其纸薄透明,容易钩摹。
临帖宜用田字格、九宫格、回宫格纸,取其易于布置结构。
硬纸用软笔,软纸用硬笔,此即「弱者强之,强者弱之」刚柔相济的中道 要诀。
选纸方法:
宣纸选择以吸水性较好,又与笔墨配合为原则。切忌用光滑的纸,即不渗墨, 又不驻笔,更写不出力量来.
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人工制墨究竟始于何时,史料并没有准确的记载。相传第一个造墨的人,是周宣王时的邢夷。明罗欣《物源》上记载:"邢夷作墨,史籀始墨书于帛"。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见于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制墨人是三国时的韦诞(字仲将),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他不仅是制墨专家,还是书法家。
制墨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改进,唐代还设有制墨官。最为著名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他们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前人方法,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奚氏从南唐定居安徽,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他们所制的墨称为"李墨",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李墨就是后来著名的"李廷珪墨"。
明代制墨业大多集中于皖南地区,形成歙县和休宁县两派。歙县派程君房创造"漆烟"制漆法,方于鲁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九玄三极墨"。休宁县的汪中山则是"集锦墨"的创始人,使墨除了实用外,又成为了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到了清代,墨更加注重审美性,大多图案设计、铭文款识都精美细致,具有艺术欣赏性和收藏价值。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种类
松烟墨 用松树枝烧烟,再配以胶料、香料而成,墨色浓而无光,入水易化。
油烟墨 用油烧烟(主要是桐油,并和以麻油或猪油等),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等制成,墨色乌黑有光泽。油烟墨以质细而轻,上砚无声者为佳。
使用要点
磨墨时先洗净砚中宿墨。
磨墨要有耐心 ,磨墨需用力,磨时要匀整不偏,轻重相等,疾徐有节。
磨墨须浓淡适中,过浓则笔滞,运用不灵活;过淡则易渗沁而色浅,写出来的字缺少神采。
墨须每日新磨,磨成后,应即使用,隔日则胶煤脱离,不宜再用。
选墨方法
什么样的墨是上品呢。第一,质地坚细。所谓坚细是指质地紧实,磨出的颗粒细腻。第二,色泽黑亮,以黑得泛紫光为最上乘,纯黑次之,青光又次之。第三,胶质适中,太重粘笔,太轻则不浓。
选墨以质地细洁,色泽光润,胶水不重,上砚无声者为佳。若胶重有杂质则不宜。初学写字,为节时省事,不妨改用上等墨汁,但墨汁也要渗少许水用墨条磨一磨,以分散其渣滓。如写宣纸屏幅,则必须磨墨,写时可以挥洒自如,裱时亦不易涨墨。钢笔墨水不可用。
笔
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是毛笔。相传毛笔是秦代大将蒙恬创造的。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笔"的记载;南朝周兴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笔伦纸”之说,都把蒙恬作为制造毛笔的始祖。近几十年,随着考古新发现,毛笔的产生,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古居延地区的汉笔等都有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据1975年,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三支毛笔看,蒙恬时代的笔,制作已非常精良考究。蒙恬创笔未曾见诸正式的史书,据《史记》记载,他在做大将之前,“尝书狱典文字”。唐韩愈《毛颖传》中说蒙将军南伐楚国,曾猎山兔而制笔,献于始皇。毛笔因此有了“管城子”和“中书君”的别称。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蒙将军是一位制笔专家,在工艺改革上负有盛名。
传统的毛笔不仅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 具,而且在表达中国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 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我国毛笔产地很多,依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大致分为"湖笔"和"湘笔"两个流派。浙江、江苏、上海、安徽以至北京所产均属"湖笔"系列;江西以南大体上属"湘笔"系列。
种类
1.笔的大小分为:
按笔头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除一般的大、中、小楷外,再大的有京楂、斗笔、提笔、屏对等,再小的则有圭笔。
2.笔毫的原料上分为:
依据制笔的原料不同分为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兼毫笔几种。
(1)羊毫类。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比狼毫笔经久耐用。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
(2)狼毫笔。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3)紫毫。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种笔挺拔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微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
(4)兼毫。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
除此之外,还有用鸡毫、山马、鼠须、猪鬃等制成的笔。还有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 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3.笔毛长短分为:
长锋,中锋,短锋。
4.笔管的质地分为,
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 、螺细、象牙、犀角、牛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5.按笔的用途,还冠以雅号的有:
冰清玉洁、珠圆玉润、右军书法等等,此类笔多数质量较好,大小适中,有数十种之多。
性质
1.硬性之笔毛如:
鬃毛笔,紫毫笔,狼毫笔,鼠毫笔。
2.软性之笔毛如:
羊毫笔,鸡毫笔。
3.中性之笔毛如:
兼毫。(如三紫七羊毫、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羊毫。)
使用要点
写大字用大楷羊毫,写小字用紫毫,狼毫,及兼毫(如能用小楷羊毫写 小楷者更好)。写行书隶书用羊毫。
写甲骨宜用硬毫,写篆书隶书宜用羊毫。
用过之笔,必须随时用清水洗净,不可稍留宿墨。
选笔方法
以“尖、齐、圆、健”为原则。即笔毫聚拢时要尖;压扁时要齐,书写时四面都能铺开,不扁不散为圆;笔毫弹性好,久写不退为健。羊毫倘若肥钝难写,初学时可选笔锋稍薄者。至於普通水笔,则绝对不能使用。
④ 宣纸是哪里发明
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2002年泾县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是青檀和稻草等农产品。 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用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花色品种的加工宣纸,主要分蜡宣、 矾宣、色宣、色矾宣等百余种。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按原料配比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规格按大小有四尺、五尺、六尺、七尺金榜、尺八屏、八尺、丈二、丈六;按丝路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宣纸制品有素白册页、印谱、信笺和仿古对联等等。
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
⑤ 宣纸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宣纸最早出现在唐朝天宝年间。
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宋元,曹氏一支辗转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后,开始了全面系统地以青檀皮为原料制作“宣纸”的历程。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由皇室监制的“宣纸”加工纸的出现。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5)熟宣的发明扩展阅读
宣纸按纸面洇墨程度可以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洇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写意山水多用它。熟宣在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介乎前两者之间。
宣纸按用料配比不同分类,又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皮三类。按厚薄可分为扎花、单宣、夹宣等,规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八等。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特净皮是指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
宣纸的保存方法:
1、注意防潮通风,最好用防潮纸包紧,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光线的直射。
2、注意防虫,为了保存的稳妥些,可放一两粒樟脑丸。
3、注意防烟,长时间的烟熏会使宣纸发黄发脆,宣纸沾油后就不能吸墨,无法使用。
⑥ 为何叫宣纸宣字是什么意思
宣纸,是蔡伦的徒弟发明的,传说他为了改进老师的纸而四处寻找材料,一日行至宣州,发现一种树的皮光滑圆润,就以此造纸,即宣纸。宣纸绝对是纸中之王,千年不朽,更妙的是它只产于中国,别的国家(如日本)把制宣纸的材料树移植到日本却长不出那么好的树皮。
⑦ 介绍一种你所熟悉的发明创造
我想发明一来种电子鞋自,简称叫:FJ速度鞋。
它是用一两块小铁片,大量的胶布和一片智能机器芯片组成的,它的前端是较宽的,左右两侧有彩色条纹,上面有一个QQ飞车(电脑游戏)的人坐车上问你:“你新手上路了吗?”后面是动画片《中华小子》的图案。差点忘了,还有一个遥控器,上面有各种智能键...
它有三大功能:一、你根本不用担心它会磨坏,而抱怨浪费钱。我这种鞋呀,磨坏了,拿起遥控器,按“修复”键,鞋就补好了。仔细一看,补得天衣无缝啊,你根本看不出它的裂缝。二、穿上它,你会觉得无比地舒服,柔软而舒适。三、要冷可冷,要热可热。如果你朝着它按冷或热的话,它马上变冷或热。有人会问我:“价钱应该很贵吧?”如果你真的以为价钱很贵,我会可以告诉你,你是大错特错,因为我估计,只要五元就行了。
如果我真的能发明这种鞋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