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社天安门ed2k

创造社天安门ed2k

发布时间:2022-07-13 17:37:37

A. 天安门资料

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区中心,面临长安街。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并被设计入国徽。1961年,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 天安门
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当年承天门远没有如今天安门这么壮丽,而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此楼于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样式,并改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总高33.7米,最下面是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座上为高10多米的红色墩台,以每块重达43千克的大砖砌成。墩台上的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是取帝王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含意。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是江苏吴县人蒯祥,他被时人誉为“蒯鲁班”。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中国古代 天安门城楼
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l7年)。原名承天门,以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改称天安门.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明、清时,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高为33.87米;1970年翻建后高达34.7米。它造型典雅,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周边是故宫、天安门广场、 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山公园等。

B. 电影天安门里那个负责设计天安门的张部长是谁

张致祥,华北军区宣传部长。

1949年张致祥接到周恩来的命令担任天安门设计和开国大典筹备,开国大典总指挥,带领抗敌剧社舞美队设计了天安门。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走上天安门最后一节楼梯时,张致祥给乐队发命令,奏起东方红,开国大典正式开始,随后张致祥带领方阵及群众喊口号“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建国后任文化部及中联部部长。

C. 关于天安门的介绍

元中统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部)。公元1264年元世祖诏令以燕京作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兴建,到128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年之久。元大都放弃了金代以前的都城旧址(今北京城西南部的莲花池以东一带),使北京城搬了一次家。这是一个很规整的城市,略呈长方形的大都城,南墙位置在今长安街南侧,北墙在今德胜门和安定门以北的北三环路附近。现在那里还存有断断续续的土丘,被称为土城子,就是元大都最早的北城墙。大都城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大城周长60华里,有11个门。南面三门:正中为丽正门(今正阳门),东为文明门,西为顺承门;东面自南而北是齐化门、崇仁门、光熙门;西边自南而北依次是平则门、和义门、肃清门;北面只有两座城门,东为安贞门、西为德胜门。皇城的南门叫灵星门,在今午门一带。灵星门与丽正门之间有一“T”形宫廷广场,后来明清两代的宫廷广场基本沿用其旧址,并在中间建造了

天安门。元大都城墙四隅均有角楼,城外设有墩台,城内宫殿在前,坊市在后,50个街坊星罗棋布。当时,有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来到中国,看到“大汗之城”元大都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和景色优美的花圃后,大为赞叹道:“城是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她了。”他后来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因有大都城的记述,而使这座古城得以传播,名扬世界。元朝虽未建造天安门,但它另择新址的建筑格局以及元故宫、宫廷广场的定位,却使明代始建天安门具有了可行性。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基础上,吸取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又参照南京规制营建而成。“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实际上,北京新建的宫殿比南京的更加壮丽。它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裹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内城基本亡取元大都旧址,明初北墙向南移五里,至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后又将南城墙向前推移到今正阳门一线。内城有九门,正南为正阳门(即元代丽正门);皇城在内城中央,共有六门:东有东安,西为西安,北为北安,广场南侧为大明门,承天门左为长安左门,右为长安右门。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共有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由于南城墙向南拓展,皇城与紫禁城也依次南移,皇城南移到今天所见的位置即长安街北侧。皇城的中门,根据明南京城的名称改称承天门(今天安门),承天门内仿照南京城布局建造端门。宫城南移到现在紫禁城的位置,正门由元代的灵星门改称午门。

在营建紫禁城的同时,又利用午门前方的中心御道左 右两侧,按“左祖右社”规制建造了太庙和社稷坛两组严 格对称的建筑群。此外,在承天门(清代改称天安门)前开辟一个“T”字形的宫廷广场,广场东、西、南三面都修筑了宫墙,使广场封闭起来,并在东、西两翼和南端凸出的一面,各开一门即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和正南方的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

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承天门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只不过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承天之门寓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当时没能立即恢复,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此后,明代180年间虽有修建,但都未作较大变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清/顷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的天安门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原高为33.87米)。

从天安门这座古老建筑500多年的历史轨迹中可知,天安门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是目睹封建王朝兴衰更迭的历史见证人。

D. 电影《天安门》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当然是,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做了一些创作。
大部分由真实故事改变的电影都是这样,在原有的故事框架之中添加一些渲染气氛,促进剧情发展的新剧情在里面。

田震英人物原型

苏凡,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的丈夫。苏凡是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是开国大典天安门舞美设计的负责人。当时为了保密需要,苏凡并没把任务告诉新婚妻子田华,田华也不知道丈夫为何突然失踪,苏凡率领舞美队用了28天时间完成了天安门的装修和舞台布置,为开国大典立下汗马功劳。导演叶大鹰根据苏凡和田华夫妇的故事创作了电影《天安门》,片中男主角田震英的原型就是苏凡,但苏凡为人谦逊,交代叶大鹰不要在剧中用他的真名。

苏凡忆开国大典

电影剧照1949年8月中旬,开国大典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主席台就是天安门城楼。周恩来把布置城楼的任务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张致祥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舞美队。舞美队的队长苏凡接受任务后,立即带领着舞美队的两位日本美术家肖野和森茂,到天安门进行实地测量。这时,天安门城楼已经搭上了脚手架,有人在粉刷,有人在拔屋顶上的杂草。天安门城楼上挂着写有“天安门”三个大字的匾额。苏凡知道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政协会议还没有召开,国旗国徽都没有定下来。设计开国大典的会场却没有任何参考的依据。这俩美术家原来都是日本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的,称得上是科班出身。长期的舞台美术创作实践,再加上汲取了中国北方农村风俗的丰富营养,使他们对天安门城楼的美术设计能够得心应手,灵感勃发。两位美术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拿出了20幅各式各样的设计草图。
张致祥将20张设计草图送到周恩来办公室。周恩来同志选定了在城楼装上8个大红的宫灯、8面红旗,天安门正面墙壁上挂两条横幅,中间是毛主席像的设计,并对这幅设计图的一些局部进行了修改。他抹去了在金水桥栏杆上扎满彩球的设计,对张致祥说:“把城楼突出表现出来就行了,其他地方不要搞得太花哨。大会会场的设计,一定要保持一种既喜庆欢乐又严肃庄重的气氛。”周恩来同志要求最迟要在9月28日将宫灯挂上天安门城楼。
这时距开国大典只有20多天了。然而,找谁去制作这8盏宫灯呢?苏凡连续几天整日在北京城里跑,人家一听做那么大的宫灯,都说“做不了”。眼看只剩下10天时间了!肖野出了一个点子:“北平城里过去不是经常制作小宫灯吗?找一个扎灯艺人来帮忙,我们自己干吧。”经故宫的管理人员推荐找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艺人。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大胆的设计图,到天安门城楼上转了三圈后,说:“这么大的宫灯只能在城楼上做,否则抬不上去。”说干就干,苏凡立即买来绿竹、红布、黑钉、黄穗等材料;舞美队的全体人员都上了天安门城楼帮忙;老艺人带着徒弟并找来木工做宫灯的圆托;两位日本画家负责画宫灯的云头和制作流苏。连续几天几夜,他们都没离开城楼。离大典还有一天8个大红宫灯终于做成了。张致祥马上调来十几名身强力壮的战士,搬来梯子,几经周折把这8个每盏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达80公斤的大红宫灯安全地挂在了设计的位置上。
在开国大典前夜,苏凡住在城楼上陪伴着这些来之不易的大红宫灯。当晚在天安门城楼上值班的只有两个人,苏凡和陈琰,陈琰是公安部负责保卫工作的。
那年苏凡25岁,他8月4日刚与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田华举行了婚礼,接着就接到了这项任务。他说自己有些对不起新婚妻子田华,自从接受这项工作以后,就一直把新婚不久的妻子独自留在洞房里,自己却长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夜已经深了,周总理再次来到天安门城楼上。他指出城楼正面屏风的设计“中间一个五角星,用红绸子散向四周闪着光芒”远看有些像越南的国旗。苏凡连夜又把两个美术家叫来商量。都夜里3点了,三人谁也想不出怎么改,最后决定撤掉。屏风很大很重,根本来不及搬走,只好把上面的装饰拆下来堆在休息室里,一直干到10月1日清晨才最后完工。
10月1日下午,苏凡作为装饰布置开国大典主会场的负责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他回忆说,那天就站在电影演员白杨旁边,看见毛主席走过来和代表们一一握手。因为自己是工作人员,毛主席和白杨等代表握手时就主动退后一步。白杨手里拿着一个16毫米的小摄像机,一边说一边拍着会场和周围的领导人,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小的摄像机……苏凡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历了共和国历史上最精彩的瞬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特别是每当说到天安门城楼上的8个大红灯笼,脸上就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E. 天安门为什么叫天安门

在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再次被毁,又进行了重修,在清顺治八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将其改名为“天安门”,意为:“受命于天,安邦治国”,这也就是天安门的来源。

天安门始建于公元1417年,它的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蒯祥。明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蒯祥奉旨在1421年设计并建筑一座雕梁画栋的木构牌楼,叫做"承天门". 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圭又请蒯祥出谋划策,又建成承天门。明末战乱中,承天门又被焚毁。1651年,又重新修建,新建城楼高33.7米,广9间,进深5间,以示皇帝的尊严,并改称“天安门”。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现如今,在天安门的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的画像,这两次还分别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天安门已经成为了现代中国的象征,它的建造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文明,它是新中国的象征,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F. 天安门的来历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向往,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

(6)创造社天安门ed2k扩展阅读:

地位价值

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称为“金凤颁诏”,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

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同时,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

天安门城楼外观稳健持重,又不失美丽的曲线,实在是古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其结构布局巧妙、建筑工艺精湛,凝聚了中国上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集中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建筑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史上辉煌的杰作,也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

1949年以后,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G. 天安门的介绍

追溯天安门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古都北京的历史与演变。天安门和北京的每一处古

城垣一样,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北京,唐为幽州,辽为燕京,金代为中都城,元代改为大都,明、清称北京。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先后有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八个朝代以北京为都城。各个朝代在北京大兴土木,建造了各具特色的古建筑。最早对天安门建筑有间接影响的是元代的元大都。

元中统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部)。公元1264年元世祖诏令以燕京作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兴建,到128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年之久。元大都放弃了金代以前的都城旧址(今北京城西南部的莲花池以东一带),使北京城搬了一次家。这是一个很规整的城市,略呈长方形的大都城,南墙位置在今长安街南侧,北墙在今德胜门和安定门以北的北三环路附近。现在那里还存有断断续续的土丘,被称为土城子,就是元大都最早的北城墙。大都城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大城周长60华里,有11个门。南面三门:正中为丽正门(今正阳门),东为文明门,西为顺承门;东面自南而北是齐化门、崇仁门、光熙门;西边自南而北依次是平则门、和义门、肃清门;北面只有两座城门,东为安贞门、西为德胜门。皇城的南门叫灵星门,在今午门一带。灵星门与丽正门之间有一“T”形宫廷广场,后来明清两代的宫廷广场基本沿用其旧址,并在中间建造了

天安门。元大都城墙四隅均有角楼,城外设有墩台,城内宫殿在前,坊市在后,50个街坊星罗棋布。当时,有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来到中国,看到“大汗之城”元大都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和景色优美的花圃后,大为赞叹道:“城是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她了。”他后来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因有大都城的记述,而使这座古城得以传播,名扬世界。元朝虽未建造天安门,但它另择新址的建筑格局以及元故宫、宫廷广场的定位,却使明代始建天安门具有了可行性。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元朝统治被推翻,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同时,明大将徐达统率军队攻克元大都,更名为北平。此时,明朝统治者对元大都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尤其是将元大都的精华——元故宫尽行拆除,以消除前王朝的“王气”,致使当年金铺朱户、丹楹藻绘、辉煌至极的元宫城荡然无存。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其孙建文帝继位。这时,在明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战争。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北平,夺得皇位,登上皇帝的宝座,从燕王变成了明成祖,并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将北平改称北京,暂称“行在”(皇帝在外时的行都)。

明成祖朱棣就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决定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他的“龙兴之地”北京。他之所以要迁都北京,主要原因是由于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关口不下百十”,“会通漕运便利,天津通海运”的优越地理位置。此外还在于为了控制北方和东北地区,以维护全国的安定。于是,在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便分遣大臣赴各地督民采木,烧造砖瓦,并征发各地工匠、军士、民工,开始了营造北京的筹备工程。永乐十五年(1417年),大规模营建北京的工程正式开始,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方告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颁诏正式迁都北京。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基础上,吸取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又参照南京规制营建而成。“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实际上,北京新建的宫殿比南京的更加壮丽。它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裹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内城基本亡取元大都旧址,明初北墙向南移五里,至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后又将南城墙向前推移到今正阳门一线。内城有九门,正南为正阳门(即元代丽正门);皇城在内城中央,共有六门:东有东安,西为西安,北为北安,广场南侧为大明门,承天门左为长安左门,右为长安右门。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共有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由于南城墙向南拓展,皇城与紫禁城也依次南移,皇城南移到今天所见的位置即长安街北侧。皇城的中门,根据明南京城的名称改称承天门(今天安门),承天门内仿照南京城布局建造端门。宫城南移到现在紫禁城的位置,正门由元代的灵星门改称午门。

在营建紫禁城的同时,又利用午门前方的中心御道左 右两侧,按“左祖右社”规制建造了太庙和社稷坛两组严 格对称的建筑群。此外,在承天门(清代改称天安门)前开辟一个“T”字形的宫廷广场,广场东、西、南三面都修筑了宫墙,使广场封闭起来,并在东、西两翼和南端凸出的一面,各开一门即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和正南方的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

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承天门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只不过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承天之门寓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当时没能立即恢复,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此后,明代180年间虽有修建,但都未作较大变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清/顷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的天安门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原高为33.87米)。

从天安门这座古老建筑500多年的历史轨迹中可知,天安门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是目睹封建王朝兴衰更迭的历史见证人。

H. 关于天安门广场的资料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基础上,吸取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又参照南京规制营建而成。“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实际上,北京新建的宫殿比南京的更加壮丽。它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裹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内城基本亡取元大都旧址,明初北墙向南移五里,至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后又将南城墙向前推移到今正阳门一线。内城有九门,正南为正阳门(即元代丽正门);皇城在内城中央,共有六门:东有东安,西为西安,北为北安,广场南侧为大明门,承天门左为长安左门,右为长安右门。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共有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由于南城墙向南拓展,皇城与紫禁城也依次南移,皇城南移到今天所见的位置即长安街北侧。皇城的中门,根据明南京城的名称改称承天门(今天安门),承天门内仿照南京城布局建造端门。宫城南移到现在紫禁城的位置,正门由元代的灵星门改称午门。
在营建紫禁城的同时,又利用午门前方的中心御道左 右两侧,按“左祖右社”规制建造了太庙和社稷坛两组严 格对称的建筑群。此外,在承天门(清代改称天安门)前开辟一个“T”字形的宫廷广场,广场东、西、南三面都修筑了宫墙,使广场封闭起来,并在东、西两翼和南端凸出的一面,各开一门即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和正南方的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
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承天门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只不过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承天之门寓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当时没能立即恢复,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此后,明代180年间虽有修建,但都未作较大变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清/顷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的天安门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原高为33.87米)。
从天安门这座古老建筑500多年的历史轨迹中可知,天安门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是目睹封建王朝兴衰更迭的历史见证人。

I. 为什么天安门属于建筑物

天安门是中国象征性的建筑物,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雄伟壮丽,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杰出的代表作。
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汇处。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初称“承天门”,明朝时两次毁于雷击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清世祖福临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雄伟壮丽,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杰出的代表作。后来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和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时,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天安门城楼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天安门不仅是中国象征性的建筑物,她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在天安门前发生。坐落于城台上的天安门城楼,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琉璃瓦,正脊两端鸱吻,戗脊列9尊小兽。面阔9间,进深5间,寓意皇帝的“九五至尊”。60根巨柱支撑着重檐屋顶,方砖墁地。城楼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拦。天安门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典仪的地方,凡遇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庆典,都需在此举行颁诏仪式。
建筑物是人造的、相对于地面固定的、有一定存在时间的、且是人们要么为了其形象、要么为了其空间使用的物体。也叫“建筑”。它往往都具备人能居住和活动的稳定空间,是人造自然的主体。一般情况下,建筑的建造目的既侧重于得到人可以活动的空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现代主义建筑非常强调这点)或/和建筑物之间围合而成的空间(比如城市中的市民广场);也侧重于获得建筑形象——建筑物的外部形象(如纪念碑)或/和建筑物的内部形象(如教堂)。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有些分类为了明确表达使用性,会将建筑物与人们不长期占用的非建筑结构物区别,另外有些建筑学者也为了避免混淆,而刻意在其中把外型经过人们具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建筑物细分为"建筑"(Architecture)。需注意的是,有时建筑物也可能会被扩展到包涵"非建筑构筑物",诸如桥梁、电塔、隧道等。建筑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建筑物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所有东西,既包括房屋,又包括构筑物。狭义的建筑物是指房屋,不包括构筑物。房屋是指有基础、墙、顶、门、窗,能够遮风避雨,供人在内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储藏物品或进行其他活动的空间场所。构筑物是指房屋以外的建筑物,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如烟囱、水塔、桥梁、水坝等。

阅读全文

与创造社天安门ed2k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
转让翻转犁 浏览:705
门头广告牌使用费合同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