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税同盟的内容和经济作用
内容
1、降低和免除缔约国之间的关税,以至最终取消同盟内部各国的关境,实现缔约国之间的商品自由流通;
2、协调各缔约国的关税税率,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建立共同的关境,以加强同盟国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量。
3、协议的内容往往还涉及到那些对贸易有限制作用的费用和限额。
经济作用
静态效果
1、贸易创造效应;
2、贸易转移效应;
3、贸易扩大效应;
4、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行政开支;
5、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走私;
6、建立关税同盟后,可以增强集团的谈判力量。
动态效果
关税同盟的建立,在长期会对同盟成员国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长期的结构性影响称为动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2、有利于获得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
3、有利于投资的扩大。
4、有利于技术进步。
(1)瓦顿净贸易创造效应公式计算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1834年建立并逐步发展扩大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是较早出现的关税同盟组织,对促进当时德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统一起过一定作用。在19世纪70年代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前,德国的各邦之间和各邦的内部,关卡林立,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1818年,普鲁士率先废除了内地关税;继之于1826年建立了北德意志关税同盟;事隔两年,又分别建成了中德和南德各邦两个关税同盟。
1834年由18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了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此后,这个同盟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德语地区,成为全德关税同盟。同盟公约的内容包括:废除内部关税,统一对外税则,提高进口税率,关税收入按比例分配给盟内各邦等等。此外,还有1865年建立的法国和摩纳哥关税同盟。
1924年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公国建立的关税同盟;1948年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建立的关税同盟;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缔结的关税同盟;1960年一度建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及中非关税及经济联盟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还有安第斯条约组织,包括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
当时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有所不同,前者q内部的自由贸易仅限于工业品,对联盟外的国家不实行统一关税。
② 对外贸易乘数公式
外贸乘数计算公式为:△Y=K[△I+(△x-△M)]
其中△x为出口增量,△M为进口增量,△Y为国民收入增量,△I为投资增量,K为投资乘数。
由此可见,在K及边际消费倾向不变时,只有对外贸易出现顺差才能提高一国的收入量,并增加一国的就业。
1.既无储蓄,也无投资的均衡开放经济状态时:K=1/MPM
2.处于有储蓄和投资的均衡开放经济状态时:K=1/(MPS+MPM)
K:对外贸易系数,MPM:边际进口倾向,MPS:边际储蓄倾向
(2)瓦顿净贸易创造效应公式计算扩展阅读: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有限,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外贸易乘数理论适用于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只有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外贸出口才能对国内产业产生连锁效应,出口部门收入扩大→消费扩大→其他部门生产、收入扩大→消费进一步扩大→国民收入倍数增加的良性循环才能发挥作用。
我国曾长期处于计划体制状态,从1994年开始,我国才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对外贸易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贸出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其次,国民经济结构合理是出口增长构成经济发展动力的一个必要条件。
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资源分配的过度倾斜,一些出口部门的资源使用是以牺牲国内其他部门的生产为代价的,这使得出口增长向经济传递动力的各种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渠道被切断,出口增长的牵引作用极为有限。
东南亚一些国家前段时期的经济动荡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对外贸易是否能够经常地对国民经济作出有利的贡献,同国内的经济和贸易结构调整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再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小与否,还取决于出口产品的生产函数性质和出口产品生产部门与国内经济其他部门在生产、技术及市场交换等方面的关联程度。
我国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主要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尽管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然而,到目前为止,出口产品中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其他部门从出口程度上又都是加工贸易产品。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已达到出口总额的50%以上。
加工贸易出口,仅收取工缴费,附加值不高,虽然这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利用进口的投人品进行加工后再出口,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不大,难以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最后,我国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非常小,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也相对较小。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非常低,最高值也不超过4%,这使得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也不大。
数据反映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增量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中的比重。很显然,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要远小于消费和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还是消费和投资需求刺激。
③ 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从欧洲开始,是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之一。对内产行减免关税和贸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动;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产生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贸易转移效应是指产品过去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从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的损失。这是参加关税同盟的代价。当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转移效应时,参加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综合效应就是净效应,意味着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则为净损失和经济福利水平的下降。
1、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 Effect)是指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后,关税同盟内某成员国国内成本高的产品被同盟内其它成员国成本低的产品所替代,从成员国进口产品,创造了过去不发生的那部分新的贸易。设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纵轴P表示价格;横轴Q表示数量;S和D分别表示A国国内的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PT 表示A国的价格;PC表示A国进口C国产品的价格;PB表示A国进口B国产品的价格。A国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从C国进口商品,进口价格是PC,加上关税PCPT,因而A国的国内价格是PT。A国在PT价格条件下,国内生产供应量S0,国内需求量D0,供需缺口为S0D0。A国通过向C国进口S0D0数量的商品来达到国内的供求平衡。现在,我们来看A国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所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A国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意味着两国间取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并实施共同的对外关税。虽然C国的成本和价格比B国低,但是,如果共同对外关税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即从C国进口的加上共同对外关税后的实际价格比从B国进口的价格高,显然,A国的贸易商就会从B国进口商品,而不会从C国进口。A、B两国组成关税同盟后,由于A国从B国进口的价格PB比同盟前的进口价格PT要低,导致国内价格下降至PB水平。在PB价格水平上,A国国内生产供应量缩减至S1,国内需求增加至D1,A国进口S1D1量的商品来满足国内需求。把A国参加关税同盟前的进口量与参加同盟后的进口量相比,我们可以看到A国增加进口量S1S0和D0D1。这部分增加的进口量就是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通常被视为一种正效应。因为,A国国内商品生产成本高于A国从B国进口的商品生产成本。关税同盟使A国放弃了一部分商品的国内生产,改为由B国来生产这部分商品。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生产转换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贸易转向效应(Trade Diversion Effect)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成员国把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低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转为从同盟内成员国高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从而使贸易方向发生了转变。A国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后,由于PB低于PC与共同对外关税之和,A国就不再从C国进口,而转向从B国进口。S0D0的商品数量原由A国从C国进口,关税同盟后改为A国从B国进口。这就是贸易转向效应。
贸易转向效应通常被视为一种负效应。因为,A国从C国进口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A国从B国进口的商品生产成本,贸易转向导致低成本的商品生产不得不放弃,而高成本的商品生产得以扩大。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生产转换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关税同盟不仅会给参加国会带来静态影响,还会给它们带来某些动态影响。有时,这种动态效应比其静态效应更为重要,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关税同盟的动态优势:
1、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关税同盟建立以后,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外,特别是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关税同盟所创造的大市场效应引发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2、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在各成员国组成关税同盟以前,许多部门已经形成了国内的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居国内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因而不利于各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结果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纷纷改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用新技术的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营造一种浓烈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3、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产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样客观上便产生了一种伴随生产转移而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关税同盟的动态劣势:
1、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如果关税同盟的对外排他性很大,那么这种保护所形成的新垄断又会成为技术进步的严重障碍。除非关税同盟不断有新的成员国加入,从而不断有新的刺激,否则由此产生的技术进步缓慢现象就不容忽视。
2、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关税同盟建立以后,资本逐步向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流动,如果没有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政策,一些国家中的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别将逐步拉大。
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的两种形式,也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现象。
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
根据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第8款(甲)项规定:关税同盟应理解为以一个单独的关税领土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因此①对同盟的组成领土之间的贸易,或至少对这些领土产品的实质上所有贸易,实质上已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②同盟的每个成员对于同盟以外领土的贸易,已实施实质上同样的关税或其他贸易规章。根据这个定义,关税同盟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同盟内取消一切内部关税壁垒和晨关税措施;
②同盟成员采取统一对外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根据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第8款(乙)项规定:自由贸易区应理解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所组成的集团,对原产于这些组成领土的产品的贸易,已实质上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的集团……。自由贸易区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在该集团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另一方面,各个成员又各自独立地保留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所以,有人把自由贸易区称为半关税同盟。
④ 电解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总算给你找着了,多给点分啊,很不容易的
电解槽发生阳极效应是产生一种气体叫过氟化炭,英文简称pfc
或pfcs,包含两个化学成分:cf4
和c2f6,在阳极效应是时发生的量虽然极少,但因为它全球变暖趋势是一般co2
的6500
倍(cf4)和9200
倍(c2f6),在大气中生存万年以上,所以,被国际上作为一种严重的温室气体对待。计算方法:be(t
co2e
/
t
al)={efcf4×gwp
cf4+
efc2f6×gwp
c2f6}÷1000式中:bc(t
co2e
/
t
al)是每吨铝产生的基准排放量(t
co2e
表示吨当量二氧化碳=即相当于一般性二氧化碳的吨数)。2003
年iai(国际铝协)提出的点式下料电解槽为0.65
t
co2e
/
t
al(此数据每年都有变化,它是随着技术进步而修订的)。efcf4(过氟化炭中的cf4
因子),单位是(
kg
cf4
/
t
al
),设定在pfc
中占90%efc2f6(过氟化炭中的c2f6
因子),单位是(
kg
c2f6
/
t
al
)=1/10
cf4gwp
cf4
是全球温室气体中cf4
气体的影响因素=一般co2
的6500
倍。gwp
c2f6
是全球温室气体中c2f6
气体的影响因素=一般co2
的9200
倍。国际上有三种计算方法,iai(国际铝协)法,alcoa
法,
pechiney
法。pechiney
法.太严,我们也缺乏测定设备;alcoa
法只有美国人承认。所以一般采用iai(国际铝协法。例题:设一台350ka
电解槽的阳极效应系数(英文叫ae)=x
次/槽天;效应时间持续3
分钟,
试算在x
等于多少的情况下可以小于2003
年iai
的基准。采用iai
法:ef(kg
cf4
/
t
al
或kg
c2f6
/
t
al)=斜率(iai
基准数=0.14)×ae(分钟)
/
槽.天efcf4=(0.14×x×3)×90%=0.378x
kg
cf4
/
t
alefc2f6=(0.14×x×3)×10%=0.042kg
c2f6
/
t
albe(t
co2e
/
t
al)={efcf4×gwp
cf4+
efc2f6×gwp
c2f6}÷10000.65(tco2e
/
t
al)=(
0.378x×6500+0.042x×9200)/10000.65(tco2e
/
t
al)=(2457x+386.4x)
/
1000650=2483.4xx=0.228
次/槽天低于2003
年iai
基准0.65
t
co2e
/
t
al
的阳极效应系数是0.228
次/槽天如果将ae
时间修改为1.5
分钟,则be(t
co2e
/
t
al)=0.60
(t
co2e
/
t
al
⑤ 边际效用计算公式是什么
边际效用计算方法如下:
边际效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 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产品税前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分摊后的期间费用
产品销售收入= 国内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是指与产品销售收入相对应的销售成本。
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 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分摊比例(按照销售额进行分摊)
分摊后的期间费用= 企业期间费用合计×分摊比例(按照销售额进行分摊)
分摊比例(%)=该种产品销售额/企业生产全部产品销售额(包括该种产品)×100%。
(5)瓦顿净贸易创造效应公式计算扩展阅读: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
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法。而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推导需求曲线。物的效用向量可以表示为:Ux=U(x1, x2, x3, …, xn)。向量的模长可以直接比较,这是基数效用论的方法;多个向量可以复合成一个总的向量,或者一个总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个、多组向量,这是序数效用论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边际效用
⑥ 场效应迁移率的计算公式
场效应迁移率的计算公式:M=v/E。
场效应迁移率应该就是指载流子的迁移率。比如mosfet,是单节型晶体管,载流子是电子的话,电子的迁移率就是场效应管的迁移率,电子迁移率和空穴的迁移率是不一样的,电子迁移率要大,所以,整体的迁移率=电子迁移率+空穴迁移率。
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 用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进行控制”。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
⑦ 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有哪些
一是贸易替代效应,即从静态角度,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方式进入一国市场,选择了投资,便会替代贸易。联合国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对于制造业的特定产品来说,作为公司国际化渐进过程即从贸易到FDI的结果,FDI与贸易的确存在着相互替代的线性联系
二是贸易创造效应,即FDI可以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创造新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的规模进行.FDI会直接导致资本货物、中间投入物和技术与服务的出口,从而会促进母国的贸易。特别是,FDI作为先进生产函数的转移,会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和信息的跨国流动,因而从整体和长远上看,FDI会创造新贸易需求,推动东道国向母国的出口贸易(小岛清,1987)
三是贸易补充效应,FDI往往要带来维修等后续的支持性活动的发展,从而会促进和增加贸易机会。
其四是市场扩张效应,FDI实现的生产扩大,既会加深对东道国的市场渗透,也会进一步拓展新的第三国市场,从而使贸易导向的生产带来总贸易量的净增。
⑧ 净现值NPV、IRR如何计算
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 [编辑] 净现值的计算 (1)净现值指标计算的一般方法 具体包括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形式。 ①公式法。本法是指根据净现值的定义,直接利用理论计算公式来完成该指标计算的方法。 ②列表法。本法是指通过现金流量表计算净现值指标的方法。即在现金流量表上,根据已知的各年净现金流量,分别乘以各年的复利现值系数,从而计算出各年折现的净现金流量,最后求出项目计算期内折现的净现金流量的代数和,就是所求的净现值指标。 (2)净现值指标计算的特殊方法 本法是指在特殊条件下,当项目投产后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或递延年金时,可以利用计算年金现值或递延年金现值的技巧直接计算出项目净现值的方法,又称简化方法。 由于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属于系列款项,所以当项目的全部投资均于建设期投入,运营期不再追加投资,投产后的经营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或递延年金的形式时,就可视情况不同分别按不同的简化公式计算净现值指标。 ①当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1——n年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时,投产后的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形式, ②当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每年经营净现金流量(不含回收额)相等,但终结点第n年有回收额(如残值) ③若建设期为S,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投产后(S+1)~n年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则后者具有递延年金的形式 ④若建设期为S,全部投资在建设期内分次投入,投产后(S+1)~n年内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 (3)净现值指标计算的插入函数法 本法是指运用Windows系统的Excel软件,通过插入财务函数“NPV ” ,并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提示正确地输入已知的基准折现率和电子表格中的净现金流量,来直接求得净现值指标的方法。 当第一次原始投资发生在建设起点时,按插入函数法计算出来的净现值与按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有一定误差,但可以按一定方法将其调整正确 [编辑] 净现值指标的分析 净现值指标是反映项目投资获利能力的指标。 决策标准: 净现值≥0 方案可行; 净现值<0 方案不可行; 净现值均>0 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优点: 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增强了投资经济性的评价; 考虑了全过程的净现金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 考虑了投资风险,风险大则采用高折现率,风险小则采用低折现率。 缺点: 净现值的计算较麻烦,难掌握; 净现金流量的测量和折现率较难确定; 不能从动态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水平; 项目投资额不等时,无法准确判断方案的优劣。 [编辑] 净现值与财务净现值 1、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净现值是一个折现的绝对值正指标,即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时,应当选择净现值大的项目。 2、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给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 两个概念差不多,财务净现值是净现值的其中一项。 [编辑] 净现值与经济增加值[1] 一、净现值与经济增加值之相同点 1.二者都是基于价值的管理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财务目标,就应该按照NPV法则来选择投资方案,即投资项目报酬率超过预期要求报酬率(或者叫做预定贴现率、资本成本率),NPV大于零,则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就是企业价值的增加值。净现值越大,企业价值增加越多。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NPV:当投资者(含债权和股权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某项目上之后,项目经营者按照预期目标,通过生产、经营、销售,再回到货币资本状态,回收的货币资本折现到投资初期时的价值应该包括三部分:一是投资者当初投入的本金,二是投入资本的利息(按资本的机会成本率或者WACC折现,即预定的贴现率折现),三是按照预定的贴现率折现后的价值增值,也就是NPV部分。而NPV计算的目的就是为了计量企业的价值增值,净现值法则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非常契合的。 EVA虽然是流行不久的新的理财和管理概念,但其思想渊源始于18世纪经济学家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认识。上个世纪后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默顿·米勒、麻省理工学院的弗兰科·莫迪里亚尼和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夏普等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研究公司金融和股票市场价值评估等前沿理论时,得益于对企业现金流量值的格外关注,重新提出了EVA概念。EVA从其产生,就与传统的会计指标有很大的不同,它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160多项调整,使其尽量向现金流量值靠拢,力求达到采用现金流量数据一样的近似效果。 EVA可计算某一期间内企业的价值增值——只有在补偿了投入资本(股权和债权资本)的成本后所发生的增值。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EVA与股价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②。这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当一个企业宣告有较高的EVA业绩时,市场会认为这将意味着企业价值增值,故在股价上就会反映出来,体现为EVA与股价之间的相关度较大。 因而,当选择NPV为正的项目,可以增加EVA;当每个经营年度都较好地完成了EVA目标时,方案NPV正的预期目标就会实现。EVA与NPV是正向相关关系,即当EVA被调整为近似等于现金净流量CF时,NPV的计算公式变为: 2.二者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 一直以来,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观念是财务管理的两大基本观念。NPV的计算中,用预定的贴现率r去折现各年的现金流量,这表明NPV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回报。 但是,在会计学领域内,会计利润似乎与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毫不相干。在很长时间内,理财学和会计学各行其道。对一般的管理人员而言,常常认为财务与会计是貌合神离的两门学科,各自讲述着自己的“利润”故事。因此,在项目决策时,往往难以从会计利润的惯性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尤其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很少用到NPV法则。 可喜的是,EVA在理财学与会计学之间搭起了理解的桥梁。EVA的计算中,WACC中同样含有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回报信息。EVA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使用会计方法来理解方案决策问题的思路,使NPV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学者的讨论中,而真正成为项目决策的手段。 3.对价值的增加二者都不可能做到精确量化 虽然NPV与EVA都是基于价值的管理,但二者都不能精确量化企业价值和价值的增加。因为在NPV和EVA的计算公式中,本身隐含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NPV是通过对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预测和预定的贴现率来计算的,而对于未来的看法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不同的人对未来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偏乐观,有的偏谨慎,这就可能导致同样一个项目,出现不同的NPV值,甚至差异很大。 而EVA的计算对于会计政策的选用有一定的依赖性,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对NOPAT和OIC的调整又带有主观印象,而且在WACC的取值上,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时,β系数的确定也只能做到相对准确,因而,所计算得到的EVA不可能是完全精确的。即便能精确计量EVA,但仅对某一期的EVA来说,是否能代表价值增值在学术上也有一些争议。 NPV和EVA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结果,看起来很科学。但是作为经营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不能被精确的数字所迷惑,不能把企业复杂的经营管理仅仅简化为一两个数学模型,因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科学的量化基础上,综合考虑那些非量化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的主观判断在其中的作用。 二、净现值与经济增加值的不同之处 1.计算的基础不同 从NPV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NPV计算的基础是现金流量。人们在进行投资方案决策时,要预测备选方案项目生命周期内每年的现金净流量,计算NPV,选择NPV大的方案以增加股东价值。因此,NPV不受企业选用会计政策的影响,有不被人的主观愿望所左右的优势。 相反,EVA以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为基础,且是通过进行一系列调整,计算出在补偿了投入资本(债权和股权等)成本之后的企业净收益。无疑,EVA为除经营者之外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种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视角:从企业的外部来分析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绩效。 它既顺应了人们的传统习惯,即从熟悉的会计报表中提取信息,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如对税后经营净利润和投入资本总额所涉及到的会计报表的某些科目诸如各项准备、营业外收支项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说明、将研发投入资本化、建立在市场价值上的资本成本等等。因此,EVA的数据取之于容易获得的财务报表渠道,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调整和分析得来,反映出公司营运的真实状况及股东价值的创造和毁损程度。 2.在反映价值增加上存在差异 毫无疑问,NPV以现金净流量为基础,能够最本质地揭示企业价值增值。相比之下,由于EVA自身的一些缺陷,因而不能完全反映企业价值和价值增加。比如用EVA作为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当企业面临着巨额的战略性投资时,常常会引导经营者做出错误的选择。因为,尽管EVA对大量的研发费用、销售渠道建设费用资本化,但这样的巨额投资仍然会降低NOPAT,尤其是在投资初期,头几年的EVA很可能会大幅下降甚至是负数。但是,该项投资的NPV可能是正数,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长期获益。如果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是基于EVA的激励机制,面临这样的项目,经营者就有可能采取急功近利的选择,放弃这种事实上NPV大于零的投资。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某期的EVA降低或小于零,但就整个项目而言,NPV大于零,方案应该执行。 反之,对于NPV小于零的项目,方案应该放弃,但在某些情况下,EVA有可能为正。所以,NPV与EVA也有矛盾的时候。我们在运用EVA评价经营业绩时,既要考虑到EVA的水平和年度增加值,也要考虑到EVA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还要辅之以奖金银行(bonus bank)和期权等方法。 3.用途不同 既然EVA存在这些缺陷,为什么西方许多大的企业掀起了EVA的热潮?而且EVA在理论界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其实,NPV和EVA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NPV用于方案的价值评估,选择正的最大的NPV投资方案以增加企业价值。但NPV法是相对于对整个投资经营周期而言的,是对产生价值增值与否的判断。NPV法不能按年度将投资周期分解、确定投资周期内各年度经营状况,只有在方案的生命周期结束后,通过比较实际的现金流量与方案决策时预测的现金流量,以检验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EVA是一种较好的控制和评价公司把手对推动企业参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生态工业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认识,力争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参与。企业要由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为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共赢的集成效益,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因此,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完善各项执行规章与措施,逐步建立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运行机制,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企业建设成为生态型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 总之,生态工业园作为一个区域工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资源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的人工集成生态系统。它具有鲜明的集成特征和强大的集成效应。正因如此,生态工业园要求企业在一定空间内集聚,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区域规模化,从而实现在地区上的规模经济,形成环境保护、就业、循环利用资源、经济发展多方共赢的集成效应。这既是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势所趋。
⑨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及静态效应
关税同盟从欧洲开始,是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之一。对内产行减免关税和贸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动;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静态效应
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产生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贸易转移效庆是指产品过去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从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的损失。这是参加关税同盟的代价。当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转移效应时,参加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综合效应就是净效应,意味着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则为净损失和经济福利水平的下降。
动态效应
关税同盟不仅会给参加国会带来静态影响,还会给它们带来某些动态影响。有时,这种动态效应比其静态效应更为重要,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关税同盟的动态优势:
1、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关税同盟建立以后,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外,特别是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关税同盟所创造的大市场效应引发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2、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在各成员国组成关税同盟以前,许多部门已经形成了国内的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居国内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因而不利于各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结果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纷纷改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用新技术的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营造一种浓烈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3、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产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样客观上便产生了一种伴随生产转移而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关税同盟的动态劣势:
1、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如果关税同盟的对外排他性很大,那么这种保护所形成的新垄断又会成为技术进步的严重障碍。除非关税同盟不断有新的成员国加入,从而不断有新的刺激,否则由此产生的技术进步缓慢现象就不容忽视。
2、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关税同盟建立以后,资本逐步向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流动,如果没有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政策,一些国家中的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别将逐步拉大。
⑩ 一个小国以世界市场价格每袋10元进口花生。它的需求曲线是D=400-l0P,供给曲线是S=50+5P。
1.当价格为10元时,d-s=(400-100)-(50+50)=200。 则进口量为200袋。
2.每袋征收50%进口税后,进口价格为15元,因为没有进口时,国内价格为(400~10便士)=(50+5P)。P=70/3>15,进口后国内价格为15元,此时进口为(400-150)-(50+75)=125。
拓展资料:供给价格弹性是指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生产者的反应取决于他们对价格变化和产量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农产品供给中,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业生产周期的长度 如果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那么生产周期内的价格变化不足以对农产品的供给产生影响,因此供给弹性较小。由于生产者没有时间调整生产规模以形成新的产能,价格可能会再次变化,不再影响当前周期的供应量。如果农产品生产周期短,生产者有足够的时间在价格变化的影响周期内调整生产规模,改变农产品的供给,那么供给弹性就大。
②转变农业生产规模难度大 如果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容易变化,那么供给弹性就大,反之亦然。一般来说,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规模难以改变,供给弹性较小。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规模易发生变化,但供给弹性大。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影响的持续时间 如果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周期较长,生产者可以及时进行生产调整,改变供给,则供给弹性较大。如果价格变化的影响是短暂的,生产者没有时间调整生产,那么供给弹性就小。
④随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农产品成本增加的程度 如果农业产出的增加大于成本的增加,供给弹性的就大。相反,供给弹性相较会比较小。一般来说,由于土地收益递减的规律,生产成本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迅速增加。因此,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小。 总之,农产品的供应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生产周期一般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