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人类会创造出语言
作者丨丹尼尔·L·埃弗里特
摘编丨徐悦东
人类的语言是如何出现的?在语言起源的过程中,语法是最先出现的,还是最后才形成的?这些问题都是语言学研究的大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观点,他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并认为语言的诞生是由于大约5万年前到10万年前的单个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这种突变使得智人拥有了建构复杂句子的能力。
不过,在《语言的诞生》中,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埃弗里特并不认同这个流行的观点。他认为,语言起源于符号发展。语言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标引符号逐渐演变成图像符号,最后演变成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和其他象征符号结合起来产生语法,构建出更复杂的象征符号。在这个阶段,手势和语调及意义最终会结合形成完整的人类语言,而这种整合可以传递突显说话者要告诉听话者的信息,这在语言起源的过程中极为重要,却备受忽视。
相对于乔姆斯基对语法和语言形式的关注,埃弗里特更强调人类的文化是如何促进语言发展的。不同于在学院中皓首穷经的语言学家,埃弗里特对美洲原始部落进行了近40年的实地考察,并发现语言不是我们这个物种的固有属性。语言是100多万年前直立人的发明,文化的发展促使他们需要这样的工具进行交流。在这一百多万年中,语言与人类生理、心理和文化共同进化,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了今天人类的语言,并让人类站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以下节选自《语言的诞生》第四章,有删节,经出版社授权刊发。
《语言的诞生》,[美]丹尼尔·L. 埃弗雷特(Daniel L.Everett)著,何文忠/ 樊子瑶/ 桂世豪译,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4版
什么是语言?语言确实是直立人发明的吗?在此应当重申一下基本原则:语言来源于人类发明、历史、物质和认知发展的融合。将人类引向今天所说的语言的第一个发明是图像符号,然后是象征符号。
考古学证据实际上支持了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在符号发展理论中推测的顺序—标引符号首先出现,然后是图像符号,再然后是象征符号。我们发现,在史前时代的记录中,标引符号早于图像符号出现,图像符号早于象征符号出现。此外,可能所有生物都会使用标引符号,为数不多的生物可以识别图像符号,只有人类惯于使用象征符号。尽管皮尔士其实认为图像符号比标引符号简单,但他首先考虑的是人类对标引符号的阐释,而不是—在我看来—这些符号本身是如何在自然界被发现的。
报纸大标题、商店管理条例、电影字幕和其他非典型现代语言形式偶尔会提醒人们语言可以多么简单。有一些著名的语言例子让人想起电影中出现的早期语言:
你简。我泰山。
吃。喝。男人。女人。
还有商店的标语:
无衬衫。无鞋子。无服务。
无票。免洗。
甚至布告板上也可以找到这种例子:你喝。你开车。你进监狱。
尽管语法简单,但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些例子。这样的短语很有趣,因为它们证明人类可以理解并不具有语法框架的语言。直立人的语言可能和这些例子一样简单,不过可能更难以理解。然而,所有这些例子都表明,跟直立人的语言一样,智人的所有语言在语义欠明的情况下也能被人准确地理解。在理解语言、人或文化时,语境至关重要,解释必须从整体角度来进行。其有机结构是怎样的?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它创造的东西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语言的发明和演变的。
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的人类学家奥古斯丁·富恩特斯
(Agustin Fuentes)
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扩展演化合成”
(extended evolutionary synthesis)
。富恩特斯的这个术语意为,研究人员不应该谈论物种个体特征的进化,如人类语言之类,相反,他们需要了解整个物种的进化,了解其行为、生理和心理,了解其生态位及其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影响。富恩特斯主张,人类物种的全貌同时与生物、文化和心理有关,这都是扩展演化合成的一部分。
同时,富恩特斯声称目前的文化模型
(文化是什么以及它与人类心理和身体的相互作用)
是很不发达的,人们至少对于文化是什么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但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及文化与我们互动的方式似乎确实是存在的。我们将环境的许多特征和属性视作语言进化的一部分,并由此对语言进行解释,但这些特征和属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义,其含义也没有得到大多数专家的普遍认同。对语言演变理论而言,理解社会角色、文化及其与个体认知功能的相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们对于这些概念的含义几乎没有达成任何共识。虽然我们对身体了解得多一点,但即使关于我们的身体构造,也存在很大分歧。
为了更好地理解影响我们进化的环境因素,先对社会环境加以定义会有很大帮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难以捉摸的“文化”。文化理论是理解语言演变的基础。事实上,没有一个完备的文化理论,就没有完备的语言发展理论。
(我)
关于文化的一个想法如下: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网络,塑造和连接社会角色、分层的结构化知识领域以及层级价值观。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并不断被重新诠释。文化的作用、知识和价值只存在于其成员的身体
(大脑是身体的一部分)
和行为中。
文化是抽象的,因为它摸不着、看不见、闻不到,是不能直接观察的。然而,文化的产物,如艺术、图书馆、政治角色、食物、文学、科学、宗教、风格、建筑、宽容与偏执,都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有形的。文化作为一种动力,只存在于社会个体中。社会成员在对一系列价值观和价值观的相对优先序列达成一致时,他们就共有了一种文化。文化成员反过来会共享知识和社会角色。人们通过社会个体成员的行动,观察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应用,还有不同社会角色的期望。这是行动中的文化。
就像直立人一样,每一个现代人,都要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了解作为社会成员哪些更重要哪些更不重要,以及所有成员共有的知识。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将这些传授给后代。所有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会学习这些东西,其他生物也一样。
如今,关于语言起源有一种与我的理论大相径庭的说法,并且在一些人当中很流行。这种说法认为语言是跟数学公式一样的无形对象。在这种观点中,语言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语法。如果在交流系统中找不到这种类型的语法
(分层递归语法)
,那么这种交流形式就不是一种语言。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还认为,语法是在大约6.5 万年前到5 万年前因为突变而突然出现的。尽管这一说法被人们广泛接受,但令人吃惊的是它并没有多少证据,而且与“语言是发明出来的,但后来被人属不同物种逐渐改变,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的说法相比,该说法并不那么符合事实。
尽管人们最好将语言理解为一项发明,但突变观点却很有影响力。这个理论来自诺姆·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
从20 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版的著作。有些人认为,乔姆斯基是当今世界顶尖的语言学家。但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仅仅是一种递归语法,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观点。早在1972 年,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
(John Searle)
在《纽约书评》上发表的一篇书评中就指出,乔姆斯基的语言概念实际上有多么奇怪。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的观点非同寻常,因为我们知道语言不需要复杂的语法结构。有些人可能就像本章开头的例子一样,只是将单词和简单的短语结合起来,让语境来引导他们理解。语言就是语法这个观点存在一个主要问题,那就是缺乏对语言中意义的来源和作用的理解。而本书的观点是:语法对语言是有帮助的,但是世界上的各种语言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包括直立人已经灭绝的语言。而且,不同语言的复杂性可能相去甚远。换句话说,语言并非仅仅是语法的同义词,它是意义、形式、手势和音高的组合。语法辅助语言,但其本身并不是语言。
无论其生物基础如何,语言都是由心理、历史和文化所塑造的。这里解释一下图4-1 的含义。
为了深入了解语言本身如何发展的真实细节,必须对两种发展观加以区分,即均变论与灾变论。
在大多数科学领域中,被视为基本真理的是均变论,而不是灾变论。在物理学领域,很少有人质疑均变论假设。物理定律显示,至少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没有证据表明宇宙的自然现象发生了变化。在地质学方面,查尔斯·赖尔
(Charles Lyell)
1833年的著作《地质学原理》
(Principles of Geology)
在一定程度上以提倡地球历史研究中的均变论而闻名。通过均变论的假说,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自然选择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古代生命形式是以渐进的“婴儿蹒跚学步”向现代生命形式转变的。
而谈到语言演变,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拒绝像乔姆斯基那样的灾变论观点,原因包括这种观点对相关的遗传学理论缺乏论述,以及未能解释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此外,灾变论无法解释这个事实:突变对于语言是多余的,因为没有突变也可以解释语言的演变。在没有独立证据的情况下使用突变理论并没有说服力。事实上,语言是突变的产物这种说法,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有助于理解语言演变的见解。也就是说,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语言的演变也可以基于渐进、均变的假设得到解释,因此关于特定语言基因和特定语言突变的说法是多余的。
当然,人们可以自由地提出突变或其他任何观点来构建一个理论,突变也确实是进化的驱动因素之一。但根据经验法则,对进化记录提出突变说必须遵循“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要假设发生了奇迹”的原则。提出突变是人类语言演变的一个关键环节时,必须完整解释是什么样的进化力量导致突变传播的,否则不过是在呼唤奇迹。即使语言能力是一种突变,讽刺的是,它也只能在没有语言的时代产生学习语言的能力。除了需求和突变之间缺乏同步,提出突变说的人还必须解释,在突变发生时,某一特征
(如语言)
的生存优势是什么。这样的解释必须超越推测而诉诸证据,不能仅仅是“语言或语法使思
2. 为什么人类能创造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创造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在劳动奉献中能创造价值:
①劳动者的人是幸福的.
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就越强.
②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的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③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3. 为什么人类会创造发明
人发明东西就是为了给人享受,所以不懂发明的人没事,不懂享受生活的人真对不起人。真能发明的人很少,一生都在努力学习钻研的科学家多如牛毛证明努力也不一定有用。不要自己给自己设置个伟大的目标犹如一座五指山压着自己,懂得享受生命其实活着就是这意思。
4. 为何人类会创造出文明
这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是高智商的动物。因为这样高智商的动物,他们有极强的创造力,所以才会创造出自己的文明。
5. 人为什么能创造万物
如果没有世界万物,也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万物对于其本身,存在就是其内目的。只有对于其他物容,才有明确的,各不相同的目的。没有世界万物以外的东西,所以世界万物的意义也就只是对于自己,所以没有为什么,存在就是目的。
6. 人为什么可以创造这么多东西
人具有动物没有的潜力,人的创造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可靠标志。古代的八内大奇迹是人发挥创造容性智慧的结晶!
人的发展潜力很大,以后能创造出什么奇迹我们也无法预知。人类在适宜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环境,生产资料推动并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人类在不停的发明东西来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7. 人为什么会创造东西
不是创造东西
发明电灯 是电学本来就有的规律
发明火箭 是空间本就有的定律
人类不过是利用这些罢了 谈不上创造
那么一个物种想要生存 就必须善于应用身边的一切
从原始的地形 气候到高层次的电磁 空间 基因等
都是利用的效率不断增长
而作为地球已存的最高科技的人类 利用自然的技巧高超是必然的
只不过利用的好 看起来像是创造罢了
而利用的原因 就是生存 或者升华为追求
8. 人类为什么能创造出物质和精神文明
人类创造出世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首先要归功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其他生物内无法比拟容的大脑。当今,人们对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宏观宇宙的自然界已具备了大量知识和认识。然而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尤其是它的工作原理却仍然知之甚少。虽然,从古至今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孜孜以求地探索着脑的功能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远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的大脑装载了人类几千年的知识和文明史,摄取着现代高科学技术,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还不知道有什么物质结构比大脑更为复杂,也不清楚人的大脑具有多大的潜能,但凭我们的大脑已经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种种幻想,许多神话也已经变成了现实,几个美国大汉替代了袅娜多姿的嫦娥奔上了月球。浏览过古典神话作品的人都为我们古人构思出的“火箭”、“导弹”雏形叹为观止,而今天的人类已经乘上火箭发射的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9. 为什么人会创造
用《圣经》的观点,人不会创造,人只会制造。
所谓“创造”,是指从无到有。【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1:3)】。这就是创造。
人只能用一种或几种物质,制造出另一种物质;或者发现某种物质、某种规律。人不能从“无” 创造一种物质出来。
10. 宗教问题:人为什么喜爱创造
在创世记中多次说到,神说,要有......神看这是好的。
耶稣也说过,我父工作到如今,我也工作。又对门徒说,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所以我们说神是创造的神。
而人类在短短的近一百年,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上了天,计算机和通讯发达的令人不可思议。高楼大厦,交通运输铺天盖地。
动物的飞翔、奔跑、潜水、力量的能力往往比人强,但是它们不会创造,他们只会模仿的本能。所以它们不能统治世界。
人类的创造
人类的创造才能来源于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