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史佚发明者

史佚发明者

发布时间:2022-07-10 02:26:30

A. 史佚发明了哪种文字

大篆
虎书、禽书、鱼书皆史佚所作。佚,文王之史,历事武王、成王。当文王时,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有兽曰驺虞,白质玄章,驯于灵囿,不践生草,于是佚错综其体而作虎书;又鸑鷟(凤凰)鸣于歧,赤爵(雀)入于户,至武王时,火流于王屋,化为乌,佚乃并牧鸟瑞而作禽书;及武王伐纣,师渡孟津,白鱼入于王舟,王取以煮,故佚又作鱼书,体鱼之首为乙,尾为丙,以纪其瑞焉。
这里说史佚模仿老虎身上的花纹创造了“虎书”,模仿凤凰、赤雀等瑞鸟的姿态创造了“禽书”,模仿鱼的形体创造了“鱼书”。这“三书”包括了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实际上是说史佚从各种动物的形貌姿态受到启示因而激发了灵感,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字体,这就是大篆。

B. 什么是辘轳

我们的祖先发明一种能成倍地省力的机械——辘轳。这是杠杆和滑车的混合体。从图中可以看出,转动轴线到系重物的绳子间的距离,远小于转动轴线到把柄的距离,所以,可以大大地省力。相传这是周代史佚发明的。这当然不可尽信。因为在旧社会,总是把劳动人民的创造挂在统治者名下。不过,战国时代的书上,说到辘轳的已经很多了。此后,对于辘轳使用的记载就更多了。现在湖北铜绿山铜矿遗址还有辘轳的遗迹。

辘轳

C. 请问史姓排第几有什么典故么

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 《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逝世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怀溧堂:江苏溧阳是史氏起源处,因以为堂。

D. 辘轳辘轳

辘轳

读音:
lùlu

英译:
[winch; windlass]

中义:
1.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 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

相关文献:
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现在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区,也还在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以供人们饮用。在其它工业方面,有使用牛力带动辘轳,再装上其它工具用来凿井或汲卤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顾 曰:‘井上辘轳卧婴儿。’”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葵》:“井别作桔橰、辘轳。”原注:“井深用辘轳,井浅用桔橰。”
宋 朱敦儒 《念奴娇·中秋月》词:“参横斗转,辘轳声断金井。”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八章:“在井台上,她又碰见了 郑傻子 。他正摇着辘轳在打水。”

2.机械上的绞盘。
相关文献:
《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著转关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 清 黄宗羲 《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南堰挽舟设辘轳,北堰则徒手举之,故其舟尤小也。”

3.车轮。
相关文献:
清 周龙藻 《陇头水》诗:“人言此水声声别,尽是征夫眼中血,万古千秋共呜咽。呜咽声,流未已;辘轳声,行不止。”

4.比喻如辘轳般圆转。
相关文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颺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 范文澜 注:“以井鹿卢喻声韵之圆转,逆鳞相比喻声律之靡密。” 明 程羽文 《鸳鸯牒》:“ 李秀兰 、 徐月英 谈谐歌笑,机捷辘轳。”

5.喻心中情思如辘轳般反复上下。
相关文献: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然以学使尊严,何敢遽为 毛遂 ,辘轳於中,莫可排解者累日矣。”

6.指辘轳剑。
相关文献:
唐 常建 《张公子行》:“侠客白云中,腰间悬辘轳。” 唐 刘沧 《边思》诗:“ 汉 将边方背辘轳, 受降城 北是单于。” 宋 范仲淹 《上都行送张伯玉》诗:“宝此金辘轳,去去延 平津 。”参见“ 辘轳剑 ”。

7.诗格名称之一。
相关文献: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八病之外,又有折腰、联句、辘轳,又有退韵、回文、反覆、扇对、探题,诗格固多。”参见“ 辘轳体 ”。

8.佛教语。
相关文献:
即辘轳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积二十辘轳,共三万三千六百万年,为一成劫。”参见“ 辘轳刼 ”。

相关词语:
辘轳剑 辘轳格 辘轳体 辘轳韵 辘轳劫

E. 史姓的来源

史姓起源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史氏来源也有下五种说法: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史姓郡望堂号 堂号“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郡望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桂阳郡:公元前202年置桂阳郡。西晋建兴三年(315),分设桂阳、平阳郡。西汉时,桂阳郡,领县十一;南北朝时,宋、齐、梁称桂阳国,陈时又称桂阳郡;隋文帝开启九年,一度废桂阳郡,置郴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又称桂阳郡;宋称郴州桂阳郡,设知军;(今湖南郴州永兴一带)。史姓家乘谱牒 暂无! 史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因政治、战争等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离开中原迁徙的史氏部分移民,又改为姓石。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恭玄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史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史籀: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后人称为"尸谏"。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史恭:汉宣帝时是宣帝舅公,凉洲刺史、赠杜陵侯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而先后有十几人获封候。史高:乐陵侯、车骑大将军、辅佐汉元帝有功。史崇:封溧阳候,为溧阳埭头史氏一世祖。史浩:一门三宰相,七十二进士;四世两封王,出自宁波东钱湖下水史家史弥远:南宋宰相,史浩之四子。史天泽:元朝著名军事家、宰相、枢秘使金紫光录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忠武镇阳王。史可法:民族英雄,抗清名将。明朝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史孟麟:明朝理学家。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史夔:清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主笔。

F.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发明家

1、纸张——蔡伦,东汉太监。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被汉和帝封为龙亭侯,时称蔡侯纸。
2、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湖北英山布衣。沈括《梦溪笔谈》载,其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可施墨铺纸印刷,经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3、织布机——黄道婆,南宋末上海人,童养媳出身。从海南崖县黎民学到纺织技术,回故里改革棉纺工具,包括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
4、水力鼓风机——杜诗,东汉南阳太守。水排以水为动力,通过滚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称为“杜诗水排”,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
5、麻将——难考。一说明朝太监郑和,丰富出洋水手生活;二说明初万秉迢,引喻梁山好汉;三说起源江苏太仓,以筹牌记数酬劳。最早有关麻将的计载是宋朝杨大年“麻将经”,清人陈实门丰富发展。
6、火柴——北齐宫女。陶谷《清异录》载,577年北齐两面受敌,缺火种来烧饭和取暖,绝望中一群贫苦宫女竟神奇地发明了火柴,用硫磺制作而成。
7、算盘——难考,初为算筹。一说东汉天文学家刘洪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著《数术记遗》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二说刘洪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传授珠算之法;三说算盘的名称最早见于元学者刘因《静修先生文集》。
8、小孔成像——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墨子》论述了杠杆平衡,并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9、指南针——沈括,宋朝科学家。战国时发明了司南,沈括《梦溪笔谈》进一步说明了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
10、测园海镜——李治,宋元数学家,《测园海镜》是第一本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11、淬火技术——浦元,三国蜀工匠,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12、大衍求一术——秦九韶,南宋数学家。《数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13、孙子问题——孙子,三国数学家。《孙子算经》上卷介绍筹算法则(春秋就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下卷则有著名的“物不知数”题(乘余定理的起源),亦称“孙子问题”。
14、造塔术——喻皓,北宋建筑师。设计灵感塔,著《木经》,有造塔鲁班之称。
15、л精确值——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利用刘微割图术提出л更精确的上下界,即3.1415926〈л〈3.1415927。制成《大明历》,造出指南车,千里船。
16、割图术——刘微,魏晋数学家。发明了割图术,取л值3.14。还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
17、四元术——朱世杰,元代数学家。编撰中国第一本算学启蒙,又著《四元玉鉴》,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这是一种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个未知数)。
18、卧褥香炉(平衡环)——丁缓,汉长安巧工。《西京杂记》记载,其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初为房风发明),其法后绝,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中,故以为名。其原理与现代陀螺仪中的万向支架相同。又作七轮扇,七轮大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19、敞肩式拱桥——李春,隋代建桥巨匠,首创了在主拱图上设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桥赵州桥。
20、龙骨水车——马钧,三国魏人,时称“天下之名巧”。水车桔槔(翻车)能连续提水,结构精妙。又先后改进了织绫机、制造了已经失传的指南车、为魏明帝曹睿制做了“水转百戏”、设计制造出了轮转式发石车。
21、制图六体——裴秀,晋魏地图学家,曾与机械专家马钧辩难。在中国最早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
22、走马灯——莘七娘,五代闽国随军夫人。发明了松脂灯(孔明灯)作为打仗时的信号灯,这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热气球。又发明了走马灯,乃航空燃气涡轮的始祖。
23、天象仪——苏颂,宋代天文学家。与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
24、赤道式仪器——洛下闳,汉天文家。改创赤道式仪器,定下了赤道式浑仪的基本结构。
25、统天历——杨忠辅,南宋天文学家。创制了《统天历》,确定回归年长度为 365.2425 日。并发现回归年长度有消长现象。
26、大衍历——僧一行,唐代高僧、天文家。编制新的历法《大衍历》,包括十篇历议,是古代非常先进的历法。世界第一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
27、皇极历——刘焯,隋代天文学家。制定《皇极历》,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以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又把差岁改为 75 年差一度。
28、石氏星经——石申--战国魏国天文学家。著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后世尊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 121 颗恒星的位置,还记有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石申编制了最早的星表。
29、天文仪表——郭守敬,元代杰出天文学家。创制了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 16 种仪表,专供测量天体使用。还制作了简仪,测定了黄赤交角。
30、浑天仪——张衡,东汉天文学家。浑天说代表人物,设计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画出我国首张星图。
31、运河船闸——乔维岳,后周寿州刺史,984年发明了运河船闸,提高了河运能力。
32、机械钟—— 僧一行,唐朝高僧、数学家,发明了机械钟,实际上是一架附有报时装置的天文仪器,而不是一架简单的钟表。
33、七巧板——难考。一般认为源于宋明燕(宴)几图,黄伯思撰《燕几图》,明代严澄著《燕几谱》将方形改为三角形,用13张三角形的案几合为蝶翅形,称为燕翅几,也可拼出各种图形。清初始有七巧板,养拙居士《七巧图》刊行,使之流传。
34、耧犁——赵过,西汉搜粟都尉。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
35、火腿——宗泽,宋朝名将。发明了火腿的制作方法。
36、糕点——闻仲,奉商纣之命讨伐武王,为减少埋锅造饭时间,设计了一种用饴糖和谷粉粘在一起的糖饼,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点心。
37、毛笔——蒙恬,秦朝大将。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苍毫名秦笔。
38、豆腐——刘安,淮南王,刘邦之孙。熬丹药时无意间用黄豆、盐卤做成了豆腐脑。又说乐毅(战国燕国大将)父母年老嚼不动黄豆,就磨成豆浆,再撒盐卤成了豆腐。
39、理发工具——罗隐,唐明皇时人,亦称罗祖、罗真人,发明理发手艺和工具。
40、皮鞋——孙膑,战国军事家。苦不能行走,发明原始皮鞋,为“制鞋始祖”。
41、玻璃——陆毒,西汉绿林好汉,用石头架锅做饭时发出强光,原来是石头被烧得透明,此为中国原始玻璃。
42、中医四诊——扁鹊,战国名医秦越人,创立望、闻、问、切“四诊”医术。
43、抛石机——马钧,三国魏人,把诸葛亮的连发弩改成抛石机(发石车)。
44、新式织绫机——马钧,三国魏国人。当时的织机经线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蹑,马钧将其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
45、眼镜——孙云球,清初科学家,中国眼镜业创始人,著《镜史》。
46、体操——华佗,三国神医。他发明五禽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是专门编了用作健身用的。
47、性激素——张仲景,东汉名医。他发明了五石散,原用来治疗疟疾。药性偏热,服用全身酷热难当,必须以阴寒食物来抑其燥火,故又名寒食散。又说,服食后激动不已且不能着衣,疑有催情作用。魏人何晏广为宣传,遂在文士间蔚然成风。
48、二十四节气——邓平,汉朝科学家。《尚书》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淮南子》有完整的24节气记载。前104年邓平制定《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24节气的天文位置。
49、法医——宋慈,宋代名医,福建建阳人。《洗冤集录》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检验专著,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50、麻醉术——华陀,三国神医。他发明“麻沸散”,主药是莨菪子和曼佗罗。开创全身麻醉的先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术做腹腔手术的人。
51、人造金——葛洪,晋代道士炼丹家。其《抱朴子》中的“黄自”卷侧重讲了许多人造黄金和自银,炼丹术已经得到了一些人造的化学药品。
52、隶书——程邈,秦始皇囚徒,故称隶书。在狱中改进文字,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
53、楷书——钟繇,三国魏书家。魏初任相,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54、行书——刘德升,后汉书家。《太平广记》载,“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变,务从简易,相闻流行,故谓之行书”。
55、草书——张芝,汉代书家。草书始于汉初章草(急就章),汉未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的“狂草”。
56、小篆——李斯,秦国丞相。秦采取“书同文”政策,废除六国文字中和秦文字不同的形体,将秦国的大篆进行简省删改规范,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
57、几何——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墨经》中提出了点、线、方、圆等几何概念。
58、勾股定理——商高,西周人。一般称为毕氏定理,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格拉斯首先发现。但《周髀算经》记载商高与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远早于毕氏,有人主张应称商高定理。
59、吊桥——李冰,战国秦水利家,兴建都江堰。还在四川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的竹缆链桥。总长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
60、标度盘——赵达,晋朝科学家。570年发明了指针式标度盘装置,结构精细复杂令人惊奇,由多达40个同心圆组成。
61、火枪——唐福,宋朝科学家。995年使用火药造出火简、火枪。后来火枪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出现最原始的步枪。唐福还发明了火球和火蒺藜两种火药武器。后来,宋人陈规又发明了长竹管制火枪,引燃药捻点爆。
62、火炮——郑瑶,唐末科学家。将火药包装在抛石机上,用火点着向敌人抛过去的,《九国志》将这种打法称为“发机飞火”。904年郑瑶攻南昌便运用火炮陷龙沙门。
63、火箭——冯继升,宋朝科学家。907年向政府献上制作火箭的方法,政府还赐了他一些奖励。1000年唐福又向宋朝政府献火箭。
64、直升飞机——徐正明,清初发明家,江苏吴县人。前500年中国人制成了直升竹蜻蜓,这是直升飞机的起源。17世纪徐正明制成原始的飞行器枣飞车,离地尺余,飞渡港汊。堪称直升机型式飞行器最原始试验。
65、水雷——唐荆川,明朝抗倭英雄。其《武论》中阐述水雷制作方法,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操纵机械击发的水雷。
66、烟花——李畋,唐代花炮祖师,湖南浏阳大瑶人。传说钻研《荆楚岁时记》中燃竹驱祟避邪之记,始有火硝爆竹之首创。又传,得药王孙思邈指点,将“伏火硫磺”首创为“火硝纸爆”,开“烟花礼炮”之先河。
67、宣纸——孔丹,东汉蔡伦的徒弟。传说他想造一种精良的白纸,但屡试屡败,便周游四方,终于在安徽泾县造出宣纸。
68、炒肝——刘喜贵,清会仙居掌柜。用料为猪肠和猪肝,著名北京小吃。
69、臭豆腐——王致和,清康熙年间人。从安徽进京赶考落选,遂留在京城豆腐。无意间发明了臭豆腐,传说慈禧赐名“青方”。
70、面筋——张士诚,元末农民军首领。《事物绀珠》说,梁武帝当年作断酒肉文,创造了麸(面筋)替代鸡豚。但江浙民间说,乃张士诚手下厨师所创。
71、五香酱羊肉——马永祥,清乾隆年间月盛斋掌柜。月盛斋马家老铺由回族人马庆瑞1775年创办,以制作五香酱羊肉和烧羊肉著称,从第二代马永祥开始出名。
72、皮影戏——李少翁,东汉方士。为汉武帝做皮影戏,得见已逝的宠妃李夫人。佛教徒多用皮影艺术宣传佛教。
73、木偶戏——偃师,周穆王的工匠。又称傀儡戏,最早代替活人殉葬,全盛时期为宋代。
74、兽医——马师皇,黄帝时代兽医。善医马及各种野兽,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
75、冰糖——邹和尚,唐代僧人,爱科学,尤重制糖技术,首创冰糖,列为朝廷贡品。制糖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76、馒头——诸葛亮,三国蜀谋士。发明肉馅馒头替代人头,用以祭祀。
77、杆秤——范蠡,春秋谋士。他在经商中发现,买卖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便发明了老秤。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外加福禄寿三星,组成了十六两秤的“秤星”,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
78、纸币——张咏,北宋名臣。主政四川时,觉得金银铜钱携带不便,于是创立“交子”制度。这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全世界最早的纸币。
79、笛子——京房,汉音乐家。他对羌笛进行改造,从四孔变成五孔。而汉武帝时丘仲机所造之笛,完全是羌笛形制。
80、弹弓——考子。古语说“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生于古之孝子”,意思是说,弩箭由弓箭而产生,弓箭由弹弓而产生,弹弓的产生是因为一位孝子。古代实行浅葬,时有野兽掏坟吃肉,有个孝子在守坟时发明了弹弓。
81、火锅——难考。一说三国魏文帝,时有“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形同今天的“鸳鸯锅”;二说成吉思汗,为了使部队不延误战机,将羊肉切成小块掷进沸腾的锅里众人共吃;二说长江纤夫,火锅热汤佐以烈酒,疲乏顿消。其实,火锅的发展是渐进式的。
82、腐乳——王婆,汉代商人。在汉中街卖豆腐,与佘员外竞争不利,豆腐长期积压变质,无意中发明了豆腐乳。又说,苗栗客家人发明了“豆腐饴”。
83、月饼——杨贵妃,唐玄宗宠妃。殷周时期就有纪念闻仲的“太师饼”,后从西域引进芝麻、胡桃,改称“胡饼”。某年中秋,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玄宗嫌“胡饼”不雅,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命曰“月饼”。
84、车船——李皋,唐朝人。《旧唐书》说李皋“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所造车船即现代轮船的始祖。又说,南北朝祖冲之所造"千里船"日行100多里,就是车船。
85、独轮车——诸葛亮,三国蜀相。前身是木牛流马,俗称“小车”、“鸡公车”、“羊角车”。其实,这种车相传大禹治水时就已经发明。
86、辘轳——史佚,周代初期的史官。《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
87、耧车——赵过,汉武帝时期人。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耧车,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山,发明了三脚耧,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88、贾宪三角——贾宪,北宋数学家。他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即“开方作法本源图”。此图见于杨辉书中,特意说明“贾宪用此术”。所以,称为“杨辉三角”是不妥当的。
89、地磁偏角发现——沈括,宋代科学家。他在《梦溪笔谈》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最早发现。
90、皮蛋——吴江人。传说明代苏州吴江有一家小茶馆,掌柜常把茶叶渣倒在炉灰堆中,他家的鸭子又常在炉灰堆上生蛋,无意中发明了皮蛋。
91、制墨——邢夷,西周人。《述古书法纂》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最早记载的是三国魏书法家韦诞(字仲将),“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92、法典——皋陶,唐尧主管司法的大臣,首创国家第一部法典,被万世敬奉为狱神或司法神。虞舜亲自创作了三故五典,做为治国之文典制度之本。
93、榻床——吕望,即姜子牙。《广博物志》载,“神农始作床,少昊始作篑,吕望始作榻”。
94、船橹——鲁班,春秋鲁国发明家。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挥尾前进,遂削木为橹。此说恐有附会,东汉刘熙《释名释船》对橹作出了解释,它省力且高效,有一橹三桨之说。
95、石碾——鲁班,春秋鲁国工匠。明《物原》说,“鲁般作砻磨碾子”。但是,目前未发现魏晋以前的考古实物,疑出现较晚。
96、石磨——鲁班,春秋鲁国工匠。《世本·作篇》载,“公输班作硙”。公输班即鲁班,硙即磨。《说文解字》也说,“古者公输班作硙”。
97、风筝——鲁班,春秋鲁国工匠。传说发明了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
98、雨伞——鲁班,春秋鲁国工匠。传说发明了伞,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
99、纸牌——张遂,唐代高僧一行。纸牌起源于叶子戏(纸牌只有树叶大),而叶子戏由僧一行发明。后来马可波罗带到了欧洲,遂有扑克。
100、砚台——子路,孔子学生,砚墨而传之。又说,春秋鲁人仲田凿石而成。

G. "史"姓的发源地

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五。
寻根溯源
1、据《路史》所载,仓颉为黄帝时史官,其后人便以官为氏。
2、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初年有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太子言行和重要史事、管理中典籍的史官)史佚,其后人有以官为氏者。
3、隋唐时,西域康国支庶有史国,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入居中原者,遂以国名为氏。
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唐代有突厥族阿史那氏,改姓史。
5、少数民族史姓。土族史卜氏,汉姓为史。另满、蒙、白等族均有史姓。
得姓始祖
仓颉。相传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人称史皇氏。他生有四只眼,善于观察,见人们用结绳记事相当繁琐,便发明了文字,在其创制出文字的当夜,鬼神都为之哭泣。因仓颉造字有功,其后代便以其官职为氏,称史姓,仓颉自然成为史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传说仓颉为陕西陈仓人,一说河南人,故此二地可能为史姓最早发祥地。东周列国时,各国均有史官,以官为氏者众多。如晋有太史史墨、史苏,卫有史朝,秦有史颗均属此种情况。西汉时,史姓有外戚发展成名门望族,从鲁国史恭的妹妹史良娣(汉武帝卫太子妃妾)开始,直至史恭之子史高,史高次子史丹,世代为当朝要官。另此期,南方广西、广东已有史姓。东汉时,又有史姓入居四川,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史姓历史上六大郡望,其四为史丹之后,西晋永嘉之乱时,史丹后人史苞避乱至河西建康(今甘肃高台县),后发展成建康望族;史丹重孙崇,东汉封溧阳县(今属江苏)侯,遂举家从陕西长安县徙溧阳,后发展成宣城望族;史丹后人史节为唐礼部侍郎,迁高密(今属山东,后发展成高密望族;史丹孙史王广,居长安,后发展成为京兆望族。另有陈留郡,系东汉京兆尹,陈留考城(今属河南)人史敞一族所在;河南郡,系东汉河南人史晨一族所在。隋唐时期,有西域史国人入居中原,以史为氏。又有突厥阿史那氏改姓史。这两股新鲜血液的注入,壮大了史姓家族,加速了史姓繁衍。宋元时,北方战事频繁,史姓携家大举南迁,明代史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湖北各地。清代以后,史姓有迁往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家者。今日史姓尤以湖南、山东多此姓,两省史姓约占全国汉族史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九。
郡望堂号
史姓郡望主要有六个:
1、建康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
2、宣城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3、高密郡,西汉治所在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西晋移治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4、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5、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
6、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堂号:
“怀溧”、“忠烈”、“忠定”、“金朝”等。
宗族特征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指引前行的明镜,史姓族人多以此铭为鉴。
2、史姓族人多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如汉有名臣史丹,宋有词人史达祖,明有民族英雄史可法,清有文学家史震林等,举不胜举。
3、史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明代孙士壁编史姓字行为:“缵述多俊奇,丕泽承嘉顺,京昌众深衍,后代存兴贤。”又史良书新续《史氏宗谱》,内载浙江余姚史姓后嗣辈份派语二十字:“道翁叔字景,甫叟可均国,世贵端良彦,德及忠厚嗣。”
名人精粹
史籀:周宣王时书法家,据传籀文(即大篆)为其所创,曾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思想。史墨:春秋时晋国大夫,长于天文,熟悉各诸侯国内政。其认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史晨:春秋时鲁相,曾为祀孔而以隶书作碑,立于孔庙,史称“史晨碑”。此碑所书端正谨严,为后世书法研习之宗。史鱼酋:又名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其一贯正直,临终时还不忘劝卫灵公进贤去佞,时谓“尸谏”。其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史丹:鲁人,汉代都尉侍中,时元帝想废立太子,丹竭力劝谏,后太子即位,封关内侯。史万岁: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隋代名将。勇武有谋,善骑射,屡立战功,敌闻名而丧胆。史大柰:唐代楼烦(今属山西)人,系突厥族。隋时任金紫光禄大夫,李渊起兵时,率众归从,战功赫赫,贞观初,迁右武卫大将军,封窦国公。史思明:宁夷州突厥族人,唐代叛将。初随安禄山叛乱,后在范阳称大燕皇帝。其子史朝义于公元七六一年杀父夺位,后兵败自缢。史弘肇:河南郑州人,五代后周名将,以武功显名。史弥远:明州鄞(今浙江鄞县)人,南宋历任太师、右丞相,位重权极。其侄史嵩之继右丞相一职,亦专断朝政。史达祖:汴(今河南开封)人,南宋词人,其词以咏物见长,今存其作《梅溪词》。史天泽:永清(今属河北)人,元代名将。官任将相五十年,上不疑,下无怨,可与郭子仪、曹彬相比。史孟麟:江苏宜兴人,明朝理学家。其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授学于东林书院,名望极高。史际:江苏溧阳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春坊,后弃官回乡,置义庄义塾,修明伦堂,招募勇士,抗击倭寇,乡人多敬重。史可法: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末抗清义士。清军南下,其坚守扬州,被清军俘获,英勇就义。有《史忠正公集》遗世。史震林:江苏金坛人,清乾隆进士,著名文学家,官淮安教谕。著《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史翁:清代诗画家。时称其诗、书、画为“三绝”,同时,善左笔书。

H. 史氏家族都有谁

家族名人
史思明(?- 761) 本名窣干,唐玄宗赐名思明,为唐朝宁州的夷人,突厥族。骁勇有才略,安禄山起兵造反时,史思明受命攻略河北。后安禄山为其子庆绪所杀,思明则杀庆绪而自立为大燕皇帝,不久亦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史可法(1601 - 1645)字宪之,一字道邻。明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崇祯年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皖、豫,后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多尔衮致书劝降,坚拒,城破被害。
清乾隆时追諡为忠正。后人尊称为史阁部。

地望分布:陕西京兆郡,安徽宣城郡,湖北武昌郡。

史姓起源参考之二
今天史姓在大陆是第八十大姓,在台湾史姓并未进入前一百大姓之列。史姓是以官名为姓。远祖始于上古黄帝时期。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文字代替结绳记事,他的后代,为了纪念这位祖先,便以他的官名“史”为姓。 发展与演变:西周初年,有一位名为尹佚的人担任太史(管理观察天文,历法的官员),史称太史尹佚。他的子孙世袭这一官职,同时以官名“史”为姓。此外,史姓尚有几大来源。春秋时期,晋国有史黯,秦国有史颗,卫国有史鱼,他们的后代都以“史”为姓。又据唐书所载,「史」氏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今甘肃省临泽县)有康居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带),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其中米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撒马尔罕西南一带。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史」氏。国人遂在中原定居繁衍,以“史”为姓。在唐朝时候, 还有少数民族姓阿史那氏,后来改姓“史”姓。唐朝的突厥人中也有史姓,比如安史之乱中的史思明,史朝义父子。史姓后来主要在中原和关中地区发展,并形成了京兆,武昌两大著名郡望。

I. 姓氏 史.的来历

史姓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J. 百家姓中“史”姓的起源

史姓起源参考之一
「史」源出 :
一:以官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史氏,出自周太史佚之后。佚亦作「逸」,史乃官名,亦称「作册逸」,「尹佚」主要职责是纪录天子言行。有人将史佚与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其后以史为氏。
二:为「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史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之南。一度归唐朝管辖,唐高帝永徽年间归附中原,后为史氏。
三:阿史那氏,居兜牟山,北人呼为突厥窟,历魏晋十代为君长。后属茹茹(蠕蠕),阿史那最为首领。后周末年,逐灭茹茹,霸强北土,盖百余年,至处罗苏尼失等归化,号阿史那,唐开元年间更为史氏。

家族名人
史思明(?- 761) 本名窣干,唐玄宗赐名思明,为唐朝宁州的夷人,突厥族。骁勇有才略,安禄山起兵造反时,史思明受命攻略河北。后安禄山为其子庆绪所杀,思明则杀庆绪而自立为大燕皇帝,不久亦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史可法(1601 - 1645)字宪之,一字道邻。明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崇祯年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皖、豫,后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多尔衮致书劝降,坚拒,城破被害。
清乾隆时追諡为忠正。后人尊称为史阁部。

地望分布:陕西京兆郡,安徽宣城郡,湖北武昌郡。

史姓起源参考之二
今天史姓在大陆是第八十大姓,在台湾史姓并未进入前一百大姓之列。史姓是以官名为姓。远祖始于上古黄帝时期。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文字代替结绳记事,他的后代,为了纪念这位祖先,便以他的官名“史”为姓。 发展与演变:西周初年,有一位名为尹佚的人担任太史(管理观察天文,历法的官员),史称太史尹佚。他的子孙世袭这一官职,同时以官名“史”为姓。此外,史姓尚有几大来源。春秋时期,晋国有史黯,秦国有史颗,卫国有史鱼,他们的后代都以“史”为姓。又据唐书所载,「史」氏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今甘肃省临泽县)有康居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带),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其中米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撒马尔罕西南一带。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史」氏。国人遂在中原定居繁衍,以“史”为姓。在唐朝时候, 还有少数民族姓阿史那氏,后来改姓“史”姓。唐朝的突厥人中也有史姓,比如安史之乱中的史思明,史朝义父子。史姓后来主要在中原和关中地区发展,并形成了京兆,武昌两大著名郡望。

阅读全文

与史佚发明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
转让翻转犁 浏览:705
门头广告牌使用费合同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