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舌诊谁发明的

舌诊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2-07-09 22:00:04

❶ 黄世敬教授简介

黄世敬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药协会科技交流与合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病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医药质量优化分会常务委员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给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知名专家
黄世敬人生经历
1987.7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1995.7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998.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脑病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师从于著名中医药学家王永炎院士,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1998.9-2000.12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国家新药临床试验(GCP)研究中心博士后,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医舌诊专家系统研制及应用、冠心病、中风的证候规范化等研究。 2001.1至现在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从事老年病、心身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工作。其间,2001.4-2003.6 受国家中医管理局派遣,赴坦桑尼亚从事中医药临床研究,任专家组长。在那里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先后负责实施了中药的系列临床观察,并对过去十余年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建立了病例资料数据库,工作期间的临床处方及用药获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2002年《中央电视4台》等多家媒体对中医专家组在坦中医临床事迹进行了报道。回国后从事老年病、心身疾病中医临床研究工作,
200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并负责中药研发,任中药研发中心主任。
黄世敬临床工作30余年,通过长期系统学习,深入挖掘、整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奠定了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以老年病、中医脑病为主攻方向,确立了以中医药防治抑郁症为主要研究内容。注重学术的提炼、总结和提高,形成了“虚气留滞”中医病机理论和血管性抑郁“培元开郁”基本治法,这些研究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资助。通过临床验证、基础实验从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了中医药治疗中风、抑郁症、冠心病等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其成果多在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发表。
注重临证中把握中医特色,强调“方证相应”。重视临床诊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遵循中医药的自身规律,将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医临床,先后开展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抑郁症、糖尿病、骨质疏松、脑白质病、帕金森病、慢性心绞痛、慢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等的临床研究,且部分临床经验总结成医院制剂、新药及保健品,或获得科技部创新药物专项资助,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善于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完成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身疾病的诊治。对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中医舌、脉诊的客观量化研究均有较深体会。先后受邀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韩国等多国讲学和学术交流。近年还积极开展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培养工作,先后培养硕士、博士20余名。
黄世敬擅长:中医中药治疗偏头痛、神经性头痛、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更年期综合征、中风、脑梗塞、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帕金森综合征和亚健康状态及免疫功能低下、急慢性咳嗽等内伤杂病。尤其擅长中医治疗脑白质病、抑郁症、焦虑症等心身疾病,在国内享有盛誉。
黄世敬研究课题: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
北京市级课题4项
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攻关及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
主持或参与其他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
黄世敬获奖:
参与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参与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调控珠蛋白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研究,获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编《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获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4)主持开心解郁方对血管性抑郁症的疗效机理研究.获2013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黄世敬论文论著: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主编《抗抑郁中药良方》、《老年痴呆早期信号及防治》、《轻松降血脂》、《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等专著8部、副主编及参编专著10余部。
黄世敬专利及新药:
主研抗抑郁中药配方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协助申报新药证书、制剂批件及发明专利多项。

❷ 扁鹊发明的“四诊法”是哪四种方法

医生运用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以及与病人或知情者交谈,全面了解和系统地掌握与疾病相关的各种信息, 四诊法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种方法,称为四诊。四诊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在临床上必须综合运用,才能对病症作出正确的判断。 望诊 望诊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进行的诊法。人体外部和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如果人体五脏六腑功能活动有了变化,必然反映到人体外部而表现为神、色、形、态等各方面的变化。所以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以推断内脏的变化。 在具体步骤上,望诊可分为望神、望面色、望形态、望头颈五官、望皮肤、望脉络、望排出物等。望诊的重点在望神、望面色和舌诊。因面、舌的各种表现,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脏腑功能变化。 闻诊 闻诊是医生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散发的各种气味来推断疾病的诊法。 通过听声音,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器官的病变,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变化,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听声音包括:语声、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等。 嗅气味分为嗅病体和病室的气味两种。其中,病体的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从体窍和排出物发出;病室的气味是由病体及其排泄物散发的,如瘟疫病人会使霉腐臭气充满室内。 问诊 问诊是医生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情况的诊法。问诊主要是对客观难以察知的疾病情况,如在疾病体征缺乏或不明显时,发现可供诊断的病情资料,或提供进一步检查线索;同时,可全面掌握与疾病有关的一切情况,包括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饮食嗜好、婚姻状况等。 问诊的基本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籍贯、住址、就诊日期)、主诉、现病史、现在症状、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等。其中,现在症的问诊主要为:问寒热、问睡眠、问情志、问二便。 切诊 切诊是医生用手对患者体表进行触摸、按压的诊法。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脉诊又称为切脉、诊脉,是通过对脉象变化的体察,了解体内病变的切诊方法。按诊,是用手触摸按压病人体表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病变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切诊方法。

❸ 中医看舌头的状态可以看出寒、湿、热等,请懂得的人讲解一下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xys-reader.org)◇◇

舌诊、压舌板和赖医

作者:王其学

我国古代医学的望、闻、问、切,被称为“四诊”。其中“望诊”中的“望
舌”,被后来人称为“舌诊”。当今看来,舌诊虽然只是让病人张开嘴巴,由医
生看看舌头,但是,它却是整个中医学诊断中,对人体最具有穿透力,最能深入
人体内部的一种诊法。它虽然不能像现代医学那样,在X光下观察到肺部的影像
以及纵隔障的形状与动态,但是,能观察到口腔内的舌头,毕竟也算是见到了人
体的一个“内部器官”。中医的舌诊,比起“四诊”中望望外表、听听声音、切
切脉象来说,真正算得上一种比较深入的“内察”,而且是“四诊”中唯一的。

据说,舌与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十分密切。舌神、舌形、舌色、舌苔的
变化,与人的内在疾病息息相关。比如舌质红润表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表示气
血虚衰。比如,白苔多主寒,黄苔常主热。比如舌苔由白转黄转灰转黑,可以提
示病变由表及里的程度。比如危重病人,如果出现猪腰舌、镜面舌、砂皮舌、干
荔舌、火柿舌、赭黑舌、瘦薄无苔舌、囊缩卷舌、语音强直舌、咣白舌、蓝舌、
黑白舌等十几种舌像之一,都可能是绝症、死症的征兆。当然,不属于死症的舌
象变化就更多了,真是千差万别、玄妙难测。于是,舌诊时,需要让病人把舌头
伸出来,卷上去,摇摆动作。医者须得定眼细看,冥思苦想、左辩右辩,分辨明
白。这么一来,加上其它望闻问切得来的信息,进行综合的辨证论治,那学问可
就大了!仅仅一个舌诊,恐怕学一辈子也难以穷尽所有奥妙。如果没有别的医学
作比较,不进行鉴别,只是用中医的观点看中医,越看越厉害,越看越深奥,越
看越是国粹,说它是博大精深,大概算不得虚妄。

可是,中医却看不见舌头后面的咽喉之处。

在所有的临床见证中,最为多见的还是咽喉肿痛为标志的感冒发烧和其他热
病。中医只看舌头,不看咽喉,不能说不是一大缺憾。在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
中,专门论述热病的就有《伤寒》《温病》两部大书。上面都有舌诊的描写,有
许多热病的症状,只可惜,热病的症状并不一定表现在舌头上。特别是感冒之类
的“咽喉肿痛”症状,仅仅凭舌诊不一定能看出什么变化来,有的或者能看出细
微变化,但却不知道咽喉肿痛“变化”到什么份。所以,中医对舌头后面的一切
都是不知道的,都得通过舌诊辨证出来。就是说,在舌头的后面,那些很加容易
发现的咽喉问题,就因为舌头翘着,阻挡了医生的视线,使中国传统的中医看不
见人体的咽喉,看不见人的扁桃体。有一些,即使扁桃体化脓了,凭了舌诊也看
不见化脓的部位,也得不出扁桃体化脓的结论来。

这时候,最最需要的,是一枚小小的竹片——压舌板。只要凭了这小小压舌
板,把容易上翘的舌头压下去,对“咽喉肿痛”的具体情况,就能看个清清楚楚,
就能真相大白。于是,医生用压舌板,压住病人的舌头,令病人喊一声“啊”,
在手电筒的光照中,咽喉的形象就立刻暴露出来了。是否充血,是否红肿,扁桃
体是否肿大,咽后壁是否肿胀或化脓?立刻一目了然。比起单纯凭了舌诊,猜谜
语般的去辩证咽喉情况,简直就如同拨云见日。小小压舌板,作用大焉!方法简
焉!令人倏然明了焉!这里非常需要说明,压舌板是西医的发明,不是中医的发
明。

在这一项小小的诊断上,中医西医的差别,只有一枚小小的压舌板。然而,
差之一毫,谬之千里。一个是对舌诊形色的辨证论治,一个是亲眼看见了咽喉和
扁桃体的具体情况,在诊断上常常会发生迥异、大相径庭。问题就出在有没有那
一枚小小的压舌板上。

那么,中医为什么不用压舌板?因为中医是“无器之学”,“拒器之学”,
“厌器之学”。中医,从来瞧不起,也不会借助任何器皿来诊断疾病的。甭说复
杂的设备,就连小小压舌板也是不屑一顾的、不需要的,更不待说借助于别的仪
器了。在中医的所有诊断方法中,都是拒绝器皿、仪器的。不过,这也许算不上
中医的缺点,据说,中医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这种“厌器”上。为啥?中医凭
的是“真本事”,西医凭的是压舌板之类和仪器。你西医凭压舌板和仪器,这算
什么本事?我们中医拒绝压舌板,凭着望闻问切和舌诊,辨证论治,干了五千多
年,才使中华民族繁衍到如今,功不可没呀!没有中医,哪来中华民族的今天?

有一位“力挺中医”的中医卫道士,在互联网上真的这样说过上面的话。可
是万没想到,居然有一位很够俏皮的网友,做出了这样一种诙谐的回答:老鼠家
族没有中医,不是也繁衍到如今了么?这位网友说得虽然有道理,但人家哪些中
医位导师们都骂他,至少是说他对中医太刻薄。

不过,中医这种拒绝压舌板(或者说忽略了、疏忽了压舌板)的“厌器之
学”,倒是很像清朝那些排着方阵的辫子军,也像那些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团、
捻子军,义和团、捻子军根本瞧不起洋人的火枪火炮。洋鬼子们用火枪火炮,相
隔老远,一抠扳机,听得叭勾一声响,就把人一枪打死了,完全是凭着一种没有
文化的邪术,凭着这样的邪术作战算什么本事?没有本事!要论真本事,那就得
练就一身好功夫,兵对兵、将对将,排兵布阵,进行拼杀。洋人没文化,不讲仁
义道德,居然用了洋枪洋炮,我们泱泱大国可不能不讲仁义道德,不能像鬼子一
样使用洋枪洋炮,我们要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文化和理论,画符念咒、练
软功,练硬功,练轻功,练气功,修练得道,飞檐走壁,蹿房越脊,赤膊上阵,
做到刀枪不入,枪弹不穿,挥动大刀长矛,把洋鬼子赶出去!那才算得上真本事、
真功夫。伟大的清政府和义和团,都是这样干的。民国年间的红枪会,也是这样
干的。

我们中医要像义和团,要像捻子军,要有真本事、真功夫。义和团不用洋枪
洋炮,我们中医也绝不使用西医的压舌板!舌诊,是祖宗留下来的诊法,已经实
行数千年,怎么可以让小小压舌板给废除?我们要练就舌诊的真本事,凭了舌诊,
一定能辩证出咽喉的疾病来,一定能比用压舌板诊断得更准确!还有什么“扁桃
体炎”,什么“扁桃体化脓”?泱泱大国的中医学不管那一套,不讲那些洋玩意
儿!至于西医给人动手术,开刀割除扁桃体?全是不仁不义的歪门邪道,给人家
破了元气,那算什么本事?于是,压舌板?靠边站!中医不用那玩意!

可是,就是有了这么一枚小小的压舌板,西医看见了咽喉部位和扁桃体,中
医没有看见咽喉部位和扁桃体。一个是看见了,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一个是没
看见,凭着舌头猜后头,凭着猜出的结果吃草药。于是,小差别酿成了大不同;
不过,中医有的是话说,中医看见了舌头下面的两个重要穴位,即金津和玉液,
就辨证起来。辩来辩去,大块的理论讲出来,头头是道,大部头的文章写出来,
书底儿好深,大厚的医籍著作出来,满了书架;可是西医呢,就相形见绌了。虽
然看见了扁桃体肿大或化脓,找到了经常发烧的根源,却没说出很多理论来,不
过是打针吃药消炎,或者做手术把扁桃体切除掉,没有多少深奥的理论,更谈不
到博大精深,只是凭了看得见、摸得着,起一个明确的病名,讲究一下治疗的效
果,就拉倒了。

上面说的,“中医无器”,中医拒绝压舌板,那是说的中国传统中医过去的
陈年旧事。实际上,早在许多年之前,新冒出来的中医就从西医那里学会了使用
西医的压舌板了。许许多多的中医,自从用压舌板看见了咽喉红肿和扁桃体肿大,
就慢慢放弃了“拒绝器皿”的旧制,学习西医,用上了西医的压舌板和一切器皿,
继而用上了各种仪器设备。不过,“中医人”用上了“西医器”,慢慢变成了
“二流西医”,并不是整个中医阵营“倒旗”和“投降”。中医在“向西医学习”
中,一面举着中医的旗帜,一面把中医的理论全面颠覆,使千年中医走向了实际
上的消亡。

来到现在,真正的传统的中医已经没有了。剩下一些打着中医旗号的无赖中
医,摇唇鼓舌的叫喊着“弘扬国粹”,呼喊着“绿色天然”、“天人合一”、
“治未病”等等看不见的“想当然”,吹牛放炮,招摇过市,谋取功利,蒙骗群
众。他们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虽也使用压舌板,但只配称“赖医”。

(XYS20081123)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xys-reader.org)◇◇

❹ 钟修梅是谁

千年苗医第十三代女传人
钟修梅,字芷煣,出生于美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中医医师,地方民族医师,神奇的千年苗医第十三代女传人,北京俊苗山民族医学研究院院长,柳州市煣芷堂中医馆创始人,柳州市祥弘中医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苗医壮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自幼学医天赋过人
钟修梅出身于民族医药世家,母亲是苗医,父亲是壮医,她自幼便跟随父母上山采药帮村寨里的乡亲们治病,小小年纪便走遍了当地每一个村寨,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带去了健康和安宁。

用她自己的话说,大自然中丰富的中医养生物质就犹如取之不尽的巨大宝库,只要你深入其中,用心去了解和解读它们,这些宝库中的药材就会真正的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正因为她用敬畏、博爱、认真的心胸融入大自然,所以大自然也给予了她慷慨的回报,使得她自幼就掌握了上千种名贵药材的使用方法。

她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医学天赋让家族里的长辈们惊叹不已,经过老人们的慎重商议,破天荒的为她打破了家族里对祖传民族医学“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将家族中祖辈相传的民族医学悉数传授给她,成年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广西中医学院临床中医专业,之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博士学位,潜心研究民族中医药,是至今为止苗族医药传承人中学历最高的一位。

师承名家 独树一帜
作为苗医第十三代传人,钟修梅对民族医学进行了极致的传承与总结。

在致力于苗医、壮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的同时,借攻读中医博士读书的契机,她师从多位国内仅存的中医国医大师,并拜身怀绝技的民间老中医为师,从他们身上,她了解到中医的浩翰与广博,也深谙民族医药绝学的珍贵,于是将民族医学与中医精粹融会贯通,最终形成扎实而又独树一帜的民族绝学体系,为后来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矢志创新 成就非凡
随着知识体系的丰厚与医技的醇熟精湛,钟修梅提出了“内病外治”的核心主张,并创新研究“中医透皮疗法新技术”,将药物之效与医者之功通过皮肤直达病灶,以期药到病除而不伤发肤。
与此同时,她发明了多项造福人类健康的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技术,主推民族医学公益行。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和国内外著名中医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交流,摒除门户之见,博众家之长,虚心的向这些医学大家请教,印证自己的不足,由此研制出了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原生态系列产品“壮医养生酒、养生茶、女性妇科保健、苗医药膏、痔疮药浴、苗族女性不老秘方、苗医特色减肥”等。

钟修梅深知,发扬中医之光,贵在持之以恒,且有后人传承。
因此,她主持编纂了普通人即可快捷目诊、舌诊、手诊、指甲、掌纹诊断的宝贵书籍,并建立了良医荟萃的“传承弟子班”,以大力弘扬民族医学与中医绝学,彰显仁心仁术的医家本色。

尤其是在苗族生息文化方面,钟修梅博士传承了苗族千年不传之秘——“房中养生术”,并开创民族生息学科,完善出了一整套的民族生息文化体系。

大医精诚薪火相传
人之寿,不过百年;而民族医药之光,源远流长。
秉承让全民族实现自主健康、让全世界叹服民族医药绝学的宏大愿景,钟修梅穷尽毕生积淀建立民族医学研究院,以挖掘、整理、研发、拯救、保护、推广和传承民族医学,让民族医学积厚流光,生生不息。
她还将持续推行“民族医学公益行”,走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让民族医学之花,开满华夏的每一个角落。

❺ 中医舌诊、温病重舌质观点是谁首先提出的

是很多先辈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方法。

❻ 明末有位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比马可波罗深入,究竟是谁

说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脑海中首先想到的第一个人是马可波罗,其实有一个人,他做出的贡献比马可波罗还要大,在明代末期,他从波兰来到中国,来到中国之后,他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他研究的范围及其广大。他叫做卜弥格,一个为了中国献出了生命的波兰人。 卜弥格于1612年出生,他家是波兰勒阿波城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曾经在著名的帕多瓦大学读书,还获得了哲学和医学博士双学位证书,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之下,他对数学和生物学十分精通,他对神秘又古老的中国文化感兴趣,他十分向往,经历了三年的航行,他终于到达中国。

他不只向西方推广了中国的医药学,他还对中国动植物知识向西方进行传播。不仅如此,他还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一书。他对中国地理地图这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论证了马可波罗时代的中国地名,并纠正了错误。




❼ 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分别指什么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简称“四诊” 。

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叫望诊;凭听觉和嗅觉以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体的变化属于闻诊;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现在症状及其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叫问诊;切按病人脉搏和按抚病人的脘腹、手足以及其它部位叫切诊。

(7)舌诊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望闻问切是扁鹊所发明,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扁鹊不仅善于切脉和望诊,而且善于运用针灸、按摩、熨贴、砭石、手术和汤药等多种方法去治疗各种病症。可以说,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❽ 医学中的望闻问切什么意思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
望诊: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正如《灵枢�6�1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注: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解释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问题,舌头有问题就是心脏不好,口腔问题就是脾不好,鼻子的问题就是肺不好,耳朵有问题就是肾不好。但是在眼睛和舌头又有细分,在眼睛里面还具体分为瞳孔和眼白,瞳孔反映的是肝的问题,比如近视、眼神恍惚都是肝的问题,通过养肝是可以治好的,现在就很多通过养肝治好近视的(这在西医是基本不能治疗的)。眼白对应的是心肺,眼白如果红了,则说明心火热了,引起眼白的毛细血管发炎充血。舌头边沿反应的是心脏问题,舌头红了说明心火热,要降火和养心。舌苔则反映的是脾胃的问题,舌苔黄,脾胃火大,舌苔白了,说明脾胃寒了,要养胃养脾。
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真正的中医只问大小二便(性状、次数等),不会问什么病,问什么病的基本只配做大夫(西医医生),不配叫中医。
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在中医主要是指把脉,把脉是必然是双手同时把脉,如果不是同时把脉的,绝对是假中医。
【望诊】
简单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 察色,望形态 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 望舌苔。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正常中国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若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常见的有:白色,主虚主寒 主失血;黄色,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黑色,主肾虚。
望形态是指望形体和动态,如形肥食少为脾虚有痰。形瘦善饥,为胃中有火。踯卧喜静,多属寒证。烦躁喜动,多属热症。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证候。
中医经验认为五脏开窍於五官,五官内应於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体的深浅,正常人是淡红舌,薄白苔。若舌质淡白主虚,主寒,舌质红主热,紫舌主瘀血,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黑证热证,黄而厚腻是湿热或痰热,苔薄病情轻,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进,由厚变薄表示病退。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中医经验,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因为舌象能比较准确及时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熟练运用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所以中医说“望而知之谓之神”。

❾ 人的舌头有什么用处

舌头的用途 一些军事研究者为创造未来超级战士殚精竭虑,不把心思用于制造类似肌肉或心脏的器官上,却关注起人体的舌头。头盔上相机,声纳定位仪和其它设备发出的信号通过舌头传到人的大脑,军事研究者希望这套装置能将类似猫头鹰,蛇和鱼的超人类感觉,传给战士精英。 人类和机器识别研究所位于美国的佛罗里达,那里的研究人员展望他们的工作成果将科幻小说描述的东西变成现实:在夜间给军队巡逻士兵360度无障碍视觉。通过海军SEALs仪器,在大脑中感知声纳,同时保持正常的水下视觉。 广为人知的设备“大脑连接器”据首次面世已有30年以上的历史,发明人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神经科学家Paul Bach-y-Rita博士。在最初阶段,雷博士将照相机拍摄下的影像通过粘在背上的电极条来传输,后来发现舌头是一种超级导体。 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雷博士说:连接“大脑连接器”和舌头的这条窄窄红色塑料,有144微电极,能将信息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于是潜水员不必手拿着笨重的手提声纳装置,眼看着指南针,潜水员能通过自己的舌头处理信息。 在测试中,盲人能找到房门,能察觉在他们面前行走的人们,还能接住传递过来的球。有望不久能作为商品上市的这套视觉设备有储存平衡的功能,为那些内耳前庭系统遭抗生素损伤的人们带来了福音。 Michael Zinsze是老资格的海军潜水员,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水下犯罪现场勘测学校担任主任,在已和游泳池内,他参与了用舌头传递电子指南和电子深度感知的测试。他喜欢这种舌头上含棒棒糖的感觉。他说:你能感觉影像的轮廓,当我在泳池中,这套仪器引导我找到极其微小的物体,我能轻松定位。 水下犯罪现场的调查者可以利用这套设备,明确搜寻的方式,并能相互传递信息,能通过舌头看到对方,听到对方的说话。 雷博士认为这套设备的军事目的是可以让海军潜水员的手和眼闲着,让眼睛看那些潜水员应该去发现的东西,如寻找地雷和从黑暗出冒出来的有形物质。声纳设备的大小依赖于技术的发展,现在能将手持的声纳仪做得更小,约为一个饭盒大小。如果能将声纳仪做得很小,那就可以放在头盔上,随头慢慢转动,在眼睛看到物体时,舌头也接受到物体得声纳。 佛罗里达研究所是最早进行感觉扩增军事用途的研究机构,该项研究有美国国防部出资,具体的研究花费不详。雷博士和他的同事在西佛罗里达大学运动场馆的一个室内游泳池内,对这台仪器进行了数小时的测试,雷博士还亲自浅水下去。预计在今年5月,他们计划向海军和海洋公司的潜水员正式展示这种仪器系统。如果军队的审查者喜欢这种仪器,在未来的3到6个月内,仪器马上会交付到军队使用者的手中。 军队巡逻士兵用上舌头传导的红外视觉日子也为时不远了。但雷博士认为夜视技术的用途潜力巨大。它能让士兵不必背负沉重的夜视镜,就可在黑暗出工作,还能看清脑后的一切。

❿ 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的名医是谁

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含义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four diagnostic methods)。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临床应用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综合疗法为扁鹊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

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据记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医学主张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蔡桓公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需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

(10)舌诊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现代传承

大量史料、遗迹证实,内丘蓬鹊山为扁鹊学医、行医、采药,赵简子赐田、封赠食邑,虢太子从师、学医之地。现保存着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弘大的扁鹊祠。司马迁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扁鹊传》,通篇多依据蓬鹊山遗闻而作。宋嘉祐初年(1056年),宋仁宗敕封内丘扁鹊祠中奉祀之扁鹊“神应候”(宋代碑记)。

内丘乃扁鹊文化发祥地,扁鹊文化之乡。扁鹊的活动痕迹在内丘有着完整的链条可以串联起来,其黄老医道之术在扁鹊祠世代传承不断。尤其元代,太医院提点颜天翼(1191—1254年)、颜伯禄父子不但重修扁鹊祠,还将扁鹊祠作为传承中医药的医馆。蓬鹊山也因扁鹊而灵性,与之蓬莱山齐名,曾出现海市蜃楼。

望诊

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 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闻诊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切诊

指摸脉象。望闻问切,合称四诊。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阅读全文

与舌诊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