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出家人用的佛具都有啥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即为法器。
法器的种类十分的繁多,而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因此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即使是相同名称的法器,也因为时代、国家区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制作方法上,有极大的差异。在佛教的工艺美术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为代表。
法器如果以用途来区分,一般大约可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法器等六种。但在本书中,为了使读者能更深切的了解这些法器,所以将之分为八种,做更为细密的分类。其中,除了分出禅门的特别法器之外,再从密教法器中,分出藏密使用的特别的法器,如此一来,读者将更能了解这些法器的原貌及运用情形。
这八种法器的分类如下:
一、庄严道场的佛具:
这是指庄严佛堂、坛城、道场的器具,包括:佛坛、须弥坛、幡、盖、经幢等物。
二、供养用的佛具:
这是指日常以供养诸佛菩萨本尊的器具,包括:灯、华、香、香炉、衣裓、阏伽器等。
三、梵呗赞诵用的法器:
用于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集会敲鸣用的器具,及唱诵、法会及各种仪式中领众之用。包括木鱼、钟、鼓、磬、云板等。
四、古代比丘生活用器具:
此类用品为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所持及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包括:钵、三衣、澡豆、头巾、手巾、齿木、滤水囊、念珠等。
五、禅门的法器:
此类是指禅门中,除了生活上的实用性之外,亦常为禅师悟入学人的器具,如:拂子、如意、竹篦、蒲团等。
六、置物用的法器:
此类法具指可收藏或装置修行用的器具,如:佛龛、舍利塔、经箱、戒体箱等。
七、密教的法器:
此类法器指密教修法时经常使用之法器,包括曼荼罗、金刚铃、金刚杵、法螺、护摩器具等。
八、藏密特别的法器:
此类法器是指西藏密教中特别的法器,如:唐卡、哈达、食子、八吉祥、七宝、颅器、嘎乌等。
法器其实是实践佛道的器物,同时也是实践佛教礼仪与佛法生活的器具,是与修行相合为一的。因此,法器除了在佛教工具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之外。对于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要体会法器的内在精神,而应用于佛法的修行上,以实践圆满的佛道,这才是法器真正要展现的风貌。
佛教的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道具”、“法具”。
举凡佛坛,用于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乃至行者所携行之念珠、锡杖等修道之资具,统称为法器。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宝髻长者章)中说:“如诸菩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乃至修无分别功德道具。”又<观自在章>云:“善财作如是念:善知识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
在《中阿含经》中说:“所蓄物可资身进道者,即是增长善法之具。”而在《菩萨戒经》也说:“资生顺道之具。”《禅林象器笺》卷十九中也说:“凡三衣什物,一切资助进道之身物,具名为道具。”
法器的内容依诸书所记,并不一定,但一般均将修行修法等所用的器物类,称为“法具”或“佛具”。依《古事类苑》<宗教部>所记载,古称之道具,即三衣六物、独钴、如意、拂子、坐具等僧众所持的资具类,也称为僧具。而花瓶、火舍、香炉、灯台、斗帐、盖、花幔、幡、磬、铃、法螺、木鱼、铙、钹、金鼓、钟等物,则总称为佛器、佛具或法具。
佛教法器护身类
藏传佛教的各种法门、法器繁多,大致可分为息灾、增益、怀爱、诛魔四种法门;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身、劝导六类法器。使用法器时,息灾法多用白色,如银制之件;增益法多用黄色,如金质之品;敬爱多用红色,如铜器之类;调伏法多用黑色,如铁制法器。法器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偶或稍加更变。所分六类细述如下:
1、礼敬类
(1)袈裟:式如薄帛之方单,着时,即缠身而露右肩。袈裟一般为紫红色,活佛的袈裟可以用明黄色。
(2)项珠:也称挂珠。种类很多,有菩提子、金刚子、莲子、水晶、珍珠、珊瑚、琥珀、玛瑙、玻璃、青金、白金、木槵子、人头骨等,作法时挂于项上。
(3)哈达:以薄绢制成,长方形,有白、红、黄、蓝诸色,大者长丈余,小者三尺。尤以献哈达表以敬意,其长短及颜色则视尊者之地位而定。
2、称赞类
(1)钟:有大小各式。
(2)铎:此即大铃。铎、铃、钲、铙、钖五者,形状相似,但铃、铎有舌。
(3)钹栗:亦名悲栗,系胡乐,其声甚悲。
(4)鼓:有大鼓、腰鼓、羯鼓、铜鼓等,更有骷髅鼓,俗称为嘎巴拉鼓,藏语称为“扎玛如”,是用两块人顶骨弧面粘接而成,然后两面蒙上猴皮,左右有骨坠,下有一个小柄及丝绦带子。有大小两种,直径分别为20厘米和10厘米左右。按照密教经典规定。修双身法用的手鼓的骨要用童男童女的头骨制成,童男要16岁的,童女要12岁的,然后蒙以猴皮,并在上面画“雅布尤姆佛”(雅布为父意,尤姆为母意,即父母佛,一般称双身佛)。这种手鼓在法会演奏时和金刚铃并用。鼓的种类很多,除骷髅手鼓外,另外还有一种曲柄鼓,它的鼓锤曲如弓形,鼓的直径约一米,下有一柄,诵经时,喇嘛自己用左手持鼓柄,右手用曲柄的鼓锤伴奏。这是汉地寺庙地所绝没有的。
(5)白海螺:是法会吹奏的一种乐器。按佛经说,释迦牟尼佛说法时声音响亮如同大海螺声一样响彻四方,所以用来代表法音。在《大日经》中即有“汝自于今日,转于救世轮,其音普周遍,吹无法法螺”。就是这个意思。它或可称为“妙音吉祥”。
(6)骨笛:藏语称为“罡洞”,长约30厘米左右,是用人的小腿骨制成,局部包银或铜,吹起来声音尖利刺耳,给人一种恐怖之感。
(7)六弦琴
3、供养类
(1)香炉
(2)灯台
(3)水盂
(4)供献器,如瓶、盘、盆和钵、杯、碗等。
(5)幢:有羽毛、宝石、金饰、丝绢等类,其形式如呈圆柱形,叫做胜尊幢。用来代表解脱烦恼,得到觉悟的象征。藏传佛教更认为幢是戒、定、慧、解脱、大悲、缘起和脱离偏见之象征,所谓有11种烦恼只有胜尊幢才能降伏。
(6)方蕃:其形状多如船用之风幡,即旗幅下垂,长短大小各式均有。
(7)白伞盖:伞在古代印度本来是贵族和皇室的象征,是贵族出行时的仪仗器具。后来被佛教采用,象征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
(8)璎珞、花鬘、花笼等。
4、持验数
(1)念珠。
(2)金刚杵:梵名叫“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后来被密教吸收为法器。印度古代传说,有位钦酪的仙人,他死后骨头变成了金刚骨,帝释天用它制成了金刚杵作为兵器。佛教密教则用它来代表坚固锋利之智,可断除烦恼、除恶魔,因此其代表佛智、空性、真如、智慧等。《大藏密要说》说,金刚材是菩提心义,断坏二边契于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两边各有五股,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金刚杵有独股的、三股的、五股的、九股的,一般以五股的为多见。在图案和曼荼罗上,还常可以看到两个金刚杵垂直交叉,呈十字形,称为金刚交杵,据《陀罗尼集经》卷四《十一面观音神咒经》说:“如果要使修法有成就,修法时的坛场外院四角要安立金刚杵交叉如十字形。”
(3)金刚铃:金刚铃也是修法时用的法器,柄端也有佛头、观音或五股金刚杵形。这五股金刚杵形的称为五生牯铃。铃的意思是惊觉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在和金刚杵一起使用时,就有阴阳的含义在其内,一般以金刚杵代表阳性,以金刚铃代表阴性,有阴阳和合的意思。
(4)金刚橛:原来也是兵器,后来被密教吸收为法器,有铜、银、木、象牙等各种材料制成,外形上大同小异,都是有一尖刃头,但手把上因用途不同而装饰不同。有的手柄是佛头;也有的是观音菩萨像,头戴五骼髅冠,最上端又有马头。它含有忿怒,降伏的意思。金刚橛又叫四方橛或四橛,修法时在坛场的四角竖立,意思是使道场范围内坚固如金刚,各种魔障不能来危害。
(5)灌顶壶(瓶):此即准顶时所用之秘密壶(瓶)。
㈡ 有一"佛"字图片,像是求佛的人,想知道源出处
这是一个艺术风格书写的流体汉字的“佛”字。
要研究“佛教”的“佛”字,就要从汉明帝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访求佛法的历史开始查考;决不是去女子阴唇被割的非洲,听被残害的妇女也狂热地维护割礼恶习远离人性的无知话,乱七八糟编造一些最傻的傻子都说是傻瓜的“佛”字解释。
属古印度波斯帝国婆罗门雅利安人统治之下,释迦牟尼改变了原来以婆罗门为首的排名次序;把四个种类,三个等级的规矩,原人梵的头生种姓婆罗门放在释迦族刹帝利之后,贬抑婆罗门地位,歧视波斯匿王而由肩生的第二类刹帝利种姓印度北部小小的迦毗罗卫国释迦族遭到了空前的大屠杀而亡国。
释迦牟尼则被父亲之兄弟斛饭王的儿子,回到家乡迦毗罗卫省亲时,以放醉象、推巨石、以手指浸等三次进行谋杀, 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被堂弟提婆达多毒死。
然而,婆罗门氏族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养育成人的,一个“无神论”的释迦牟尼死后的公元4世纪以后,他名下多数婆罗门出身的弟子;大弟子迦叶以主人公的身份,尊奉无神论的悉达多的名为“吠陀教”教主,并且尊称他“世尊”、“如来佛”、“释迦牟尼”等称呼;启动原有婆罗门教的教规、教义,将婆罗门教推向市面。
源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古老的波斯族雅利安人,早就已经从南俄草原,向亚洲和欧洲迁移侵入印度次大陆,形成了早期印度古典文明的“吠陀”文化。婆罗门教梵文译音就是“吠陀”意为“知识”。也就是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等四部书构成的《吠陀本集》,创建“净土法门”的五部婆罗门“吠陀教”经典的信仰;主张“吠陀”天启,信之根本。
当年封建奴隶专权制社会下,除了皇帝,朝中文化人都读过当时古印度史诗巨著《薄伽梵往世书》写明的: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的“无神论”寡头政治的释迦牟尼,是迷惑恶鬼(佛教徒)堕入地狱使其自我毁灭的化身。
朝中大臣的文人都知道,在印度一直至今都被称为“地狱教”的“佛教”;只是皇权指使下不可违命,只能唯命是从把印度丢进粪坃的佛陀释迦牟尼死人骨搬回中国。本该按弟子尊奉吠陀释迦牟尼为教主,当时胡僧按梵文口述翻成中文将“吠陀”释迦牟尼传入中国就是“吠陀教”;
但聪明的朝中使者的前辈,又不能对不起自己的下辈,证明自己没有撒谎和欺谝。使用的是“一箭双雕”;梵文“那伽”的多头眼镜毒蛇化身的野兽,伪装成“龙”迷惑种姓皇朝奴隶制的汉皇专用;
而汉僧笔录时,有意把“吠陀释迦牟尼”原意为“知识”的梵文“吠陀”的“吠”,改为“人”去掉就是“弗”的(没有)“知识”的“佛陀”释迦牟尼“佛教”。虽然神州“道可道”的天“道”被兽性蛇蝎的古埃及儒家改头换面,成了面目全非,但祖辈相信下代总不会傻到连“不”的同源“弗”字都不认识的地步?
因为这些朝中大臣的使者都是大文人,只是皇权指使下不可违命而行之,心底里良心不允许把堂堂“道可道,非常道”的文明神州变成官民悬殊的“贵族共和,君主专权制的寡头政治”释迦牟尼无神论体制,害死人口众多的中华大地自己的后代丧失了民主和平等。
生怕下辈会出现奴隶社会君主专权制,而造成文人即使读懂“佛”字,也不敢讲真话而顺风倒,当朝文人还有意紧跟着出书《汉书·扬雄传》点明:“佛”犹仿佛其若梦;在波斯文中,与这个形式正相当,意思是“偶像、迷信”。所以一直至今,真正有思维的所有拜释迦牟尼死人骨的老信徒都说自己信的是迷信。
但是释迦牟尼教原生地印度,从来没有使用“佛”字称呼释迦牟尼吠陀。古代西域语言里,与梵文Buddha“吠陀”相当的字,没有一个可以是中文“佛”字的来源。即使最接近的吐火罗文也都是清音,而“佛”字古音是浊音,译者也绝对不会犯这个低级错误。十分奇怪的是,上代文人这么明白的启示我们,为什么至今中国文化会落后到没有一个人发现?
不过这里讲的对“佛“的认识,不是指现今捧着《佛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佛教”的佛教徒,而是指具备有思维能力的头脑,会找历史真相,认识古人汉字含意的真正的人。
聪明的祖宗在当时社会形势下,只能说“墨是白的”留给下辈去验证;但是有个脑袋瓜子的后裔可怕的是;在婆罗门四个种姓三大等级,寡头政治的释迦牟尼“无神论”死人骨的君主专权制度下丧失了思维,就发现不了“墨”的真相是黑的?
这倒不可怕,但是最怕的是;不用大脑、刚硬地维护“墨是白的”与人去争辩;这就是中国文化落后的标志,就是因为这种人占领了文化市场的可悲。因为这么简单的汉字都读不懂,已不像他们的子孙,只能怪自己太愚蠢,不要责怪上代的祖宗了。
当年中国传入落后的印度原文音译“那谟阿弥陀佛”时,梵文‘阿’是否定冠词本身就是“没有”的意思,而古人还有意“没有”前面又加上“无”;而“无”字前面还特地再加上中国的“南”方(南亚次大陆古印度)的“南”字,让中国蒙在鼓里闭着眼睛堕入地狱的佛教徒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唤醒下代:中国的“南”方印度“无”真道。
因为那个年代能上朝当皇帝手下大臣的人,都是熟知天门地理,历史真相的大文豪。而且遗留中国的许多文碑,史记就出自他们的手。不像现今有权才可以掌管文化的叫文人,管它是黑还是白,是真还是假,照抄照搬钱拿到就是。
明朝后期大文人吴承恩38岁的时候被选为了贡生,送到国子监去读书,毕业时候就分配到一个小县衙当县丞。他的上司知县也就是成天只关注自己的口袋而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一个贪官,正义的人到处遭到排挤打压无法生存;不贪腐受贿、不拍马奉承就活不下去的衰落年代,吴承恩讨厌这些官场上的应酬,不想跟这个县官同流合污。不做官之后就回家继承了他父亲的生意;但因为皇权等级制下民不聊生,做生意又碰到了强盗抢光了货物,一个大文人的神经元受到封建奴隶社会重重刺激下, 就为大文人吴承恩早就认识西方耶稣会传教士传入“真经”的真神耶稣基督,按“西方传入天竺国印度”的记实筐架,围绕为皇权世代官民悬殊的奴隶社会下, 衍生出借妖魔鬼怪揭露朝廷和地方到处都是充满腐败的社会环境君主专权等级制的官场,被戴着紧箍咒的三大类劳苦大众喊冤的神怪小说《西游记》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海国四说》:西方犹太国摩西得天之诏示,早已进入天竺的《摩西五经》谓之《古经》,亦曰《古遗诏书》,其曰新经,亦尊之曰圣书、真经。
诗篇119篇125节:我是你的仆人,求你赐我悟性,使我得知你的法度。
大文人明代吴承恩以真神主耶稣“仆人”身份,围绕《圣经》的“法度”,写成神怪小说《西游记》,中心就是特出了丧失“悟性”的寡头政治“无神论”释迦摩尼吠陀种姓等级制的皇权之下,戴着紧箍咒的“工”搬运工沙悟净,“农”背钉钯的猪悟能,“兵”一路打妖除鬼的悟空,三类带“悟性”的下层无权人的写照,讽刺丧失正义和道德的皇朝。
《西游记》中掌管天庭十万水军的玉帝亲信“天蓬元帅”,因偷看了玉帝喜欢的嫦娥洗澡而被扔下阴界,投了猪胎变成一副猪的模样,成了猪八戒。
用命守护国门,皇家打天下的工具,保住皇帝坐稳龙椅的将帅, 玉帝不高兴就只能掉进低层种田农家的猪,要活下去还要注意“八戒”。
为玉帝看门的心腹“卷帘大将”,在西王母赐酒过程中的蟠桃大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虽然琉璃盏并不是玉翠和金银的名贵容器,却因丢了玉帝的颜面便被玉帝判了死刑。后在赤脚大仙的极力挽救下免除死罪,但也被玉帝打了八百贬出天庭,并且每七日就要受飞剑穿胸百余下的酷刑,被贬为妖怪到流沙河里吃人度日,成了沙僧。
堂堂的皇家看门的心腹,一失手就得死,虽然被皇亲国戚保住了生命,却成了“沙”一样再不能做事的僧。
菩提祖师教会了石猴保命的本领之后师父隐身,而石猴经师父真心的造就后,公然两次对抗天宫,甚至于大闹天宫有了本钱, 被判丢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猛火熬炼,却成就了火眼金睛成了孙悟空。
文人吴承恩明白告诉自己的子“孙”,没权没靠山被皇权奴役紧箍咒捆绑着再有悟性都是“空”的;因为官民悬殊等级制的朝中也在勾心斗角,“玉帝大帝、太上老君、如来”的皇家内部也深藏着没人知道的大奥秘;最可怕的不是天天跟你打来打去的对手,而是利用别人长处,达到自己的目的,躲在背后看不见的尖刀。
当年朝中大臣通过以明的暗的各种手法表达的书籍记载,特别是公开借“佛教”揭开戴着紧箍咒的“工商界”搬运工沙悟净,“农”背钉钯的猪悟能,“兵”一路打妖除魔的悟空,带“悟性”的三类下层无权人写照的《西游记》真相,一直激励着所有中国有“悟性”的大文人作了警戒;所以一直到得着道德源头《圣经》真理的基督徒孙中山,就用“三民主义”统领中国;为的就是扫清用“紧箍咒”奴役三类下层无权人的皇朝世代,让人人有权讲话,按道成肉身拯救罪恶人类“舍己救人”的主耶稣的“爱”实现官民平等,回到中国已消失的“道可道,非常道”的老子“天道”的神州。
可怜的是,诚实的祖宗早把真话写给自己的下辈,告诫他的子孙,究竟是什么鬼怪邪灵的力量,能使这么大的中国一直至今“佛”字都不认识? 也没人读懂中国话“南无”?所以还有谁能读懂大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还有谁懂得地理知识, 知道西方在哪里呢?
《海国四说》自序:“谓汉明帝时,摩西得天之诏示,上帝天道已先行天竺国,为其人所误听误传,致乱其真,从此乃造出佛教一端。适明帝不知其故,使往求书,并其徒挈入中国,因而中国人亦浸被其惑,抟土刻木,图其像而崇奉之,以迄于今。……”
天下文人都读过,中国佛教界也早已转载的古印度史诗巨著《薄伽梵往世书》:“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的无神论寡头政治的释迦牟尼,是迷惑恶鬼(佛教徒)堕入地狱使其自我毁灭的化身”。
㈢ 日本文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的吸收性
神道教通称神道,它是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是日本文化的根源,它对日本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神道作为日本国民独有的宗教信仰,宛如一条源源不竭的文化河流,在时代气候的影响下,时而泛滥成灾,时而潺湲温顺,流淌在日本民族精神的底层,左右着日本人对面对自我,人类,自然、社会所秉持的自我感觉。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文化是在自己的原始“神道”基础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成分。日本在学习中国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了“和”文化的价值观,即群体主义价值观。这种文化价值观在战争期间要求誓死效忠天皇,体现为剖腹自杀的武士道精神;在和平时期,则在日本企业管理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做法中体现出来;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与价值观“仁”,则从来就不是日本文化最关心的问题。中国人讲求仁义待人是做人的根本,而日本文化并不把仁义要求看得太重。
由“和”的观念所形成的群体主义价值观,是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一把钥匙,日本人也把自己叫做“大和民族”。这种重“和”不重“仁”的文化,能够有效团结民众,形成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其局限在于:“和”之观念只能作为实现文化群体内部凝聚的工具,并不能指出文化前进、发展的方向,一旦这个文化方向走错,必将贻害甚重,既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日本后来走向对外武力扩张,就是借助所谓“大和魂”与“武士道”而加速走向自我毁灭,也对周边国家犯下了滔天罪行。 “和”的文化价值观是日本文化结构的核心部分。
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技术文化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经济秩序和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资源拥有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原材料价格猛涨,特别是由于中东战争和两伊战争,导致世界性石油危机;其次由于日本贸易的不断扩大,与美国和西欧的贸易摩擦日益严重。依靠进口原料、燃料和出口工业品的贸易立国的两大支柱产业产生了动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惟有尽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幅度提高工业品的技术和产品附加值,才能在国际市场的激烈角逐中取胜,因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超过了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早在1975年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斋藤优巳提出“由加工贸易立国向技术立国的转移”的理论,这一理论取得了政府、财界和学术界的赞同,终于1980年日本通产省在《80年代的通产政策设想》中,正式提出了“技术立国”的战略口号,宣告日本已结束“追赶现代化时代”,正迅速迈进“世界一流国时代”。
首先,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创新在科技领域表现得最明显,也对日本经济发展影响最大。如1949年12月日本科技厅发表的《技术白皮书》中估计,当时日本的工业技术水平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20~30年,有的学者认为落后30~40年。因此,日本为了急赶直追,绕过先进国家走过的弯路,用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代价赶上并超过他们。首先,根据日本经济建设的重点,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如50年代主要集中于电力、钢铁、造船、合成纤维、石油化工和家用电器等重工业和化工部门;60年代中期后转向知识密集型工业,如通讯设备、航天、汽车制造、电子机械等;70~80年代则侧重于宇宙开发、电子计算机、半导体、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引进。从1955~1970年的15年间,日本几乎掌握了半个世纪世界发明的全部技术,只用了不到60亿美元的代价,争取了20年左右的时间。到70年代,日本在钢铁、汽车、家电等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已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样的效益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其次,对引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日本的实际实行国产化方针,通过对引进的技术和产品的分解、研制,求得个别改良,综合改造创新,创造出具有日本特点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使新产品物美、价廉、耐用,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在50年代日本大多引进原装成套设备,如原子能发电设备,冷、热轧带钢机,大容量发电机等。60年代后则重点引进技术专利、技术情报及基础性科研成果,日本购买外国专利的经费占整个技术引进费的80%。然后对引进的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扬长避短,进行创新开发。如战后日本的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大大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1961年日本东洋公司从西德引进注克型转子发动机技术,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开发了6年,终于试制出浸含铝合金碳材料,克服了被称为“魔鬼爪痕”的发动机体内振痕,进而发明了非破坏检查法(N.D.I法)。1968年生产出在质量和产量上都压到西德的汽车。以后又针对世界市场的需要生产出小型、物美、价廉,质量优良的汽车,从而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优势。
最后,日本吸收外来技术往往从模仿复制入手,所以有人说日本人是一个善于“拿来主义”的民族。在日本文化技术总量中,有相当数量是对外国文化直接模仿复制的。如早期照搬中国文化,将中国的历法(唐历)和元旦、七夕、重阳等节日,变成日本的历法和“年中行事”(节假日);将中国的食器、乐器、乐舞、佛具、武器及其某些服饰等多半原封不动地采纳。明治维新时期照搬欧洲的某些政治体制、军事体制和教育制度,仿照外国的机械设备和轮船、铁路等,欧式洋楼、西服革履,西餐和西洋音乐,舞蹈也流行全国。机械模仿属于低层次的文化吸收,但是没有“低级阶段”的文化吸收,就不可能顺利实现“高级阶段”的文化吸收。
日本吸收外来技术文化并未停留在单纯模仿上,而是走一条引进—消化—融合—改造创新的道路,从而达到赶超先进,后来居上的目的。日本善于学习和改造外来文化是有其历史传统的,如公元16世纪洋枪第一次传到日本,40年后日本洋枪的制造技术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古代日本没有文字,中国文化传入后最初日本的公文使用汉字,非常不方便。后来便根据中国的草书创造出日文的平假名,依据汉字的楷书创造出片假名。假名是一种音标文字,和汉字表意字完全不同,并有优越于后者之处。日文的创造促进了日本思想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繁荣。
㈣ 我爱上了我的师父 我改怎么做才能忘掉他呢 他是佛弟子
如果对佛学有兴趣认真看这个你会有大发现,这才是佛教终极秘密!
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憨山大师言:“不读法华,不知世尊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明修行迷悟之关键。”楞严经即是《大佛顶首楞严经》,也叫《妙法莲华王》。法华经即是《妙法莲华经》。这两部经是一部经,是一种经,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一切诸经中的经王、经圣!法华楞严直接讲述了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和事实真相,让人当下开悟或者成佛。其中,楞严经又被称作“降魔杵、试金石、照妖镜”,是所有学佛修行人的无上至宝!
宣化上人也曾说:凡是有楞严经在的地方,就是佛之正法住世的地方!《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九卷讲五十阴魔境界时说:“或复令人。旁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终期。计年应死。其形不坏。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扰乱是人。”“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花。俱时出现。此名心魄。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圣证。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妖魔鬼怪是有神通的,都可以变成阿弥陀佛的样子诱惑、欺骗学佛人,你能保证看到的阿弥陀佛一定就是真正的阿弥陀佛吗?你能保证看到的阿弥陀佛一定不是妖魔鬼怪变现的吗?如果没有正知正见,被妖魔鬼怪迷惑,轻则堕落为魔子魔孙,重则下无间地狱,受无量苦!
醒醒吧,迷昧的学佛人!醒醒吧,不要再沉迷了!
以往的学佛人,是“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现在的学佛人,又有几个有信心、有把握今生一定就能够往生呢?几乎全世界所有学佛修行人都认识的当代大德净空老法师,说过什么?他在讲《梵网经》的时候感慨的说:一天到晚,掐着佛珠念佛的人,太多了!而往生的人,实在太少了!过去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炳老就告诉我,他说我们台中莲社念佛的同修,在莲社里头登记有姓名、有地址的总共有二十多万人,往生的人有多少呢?三五人而已!
如此看来,古往今来,按照所谓的“信、愿、行”去念佛,能够真正往生的人是寥寥无几啊!造成这样的结局,是没有念佛修行的人吗?还是念佛修行的人数量少,基数不够多?再或者是念佛求往生的人虽多而懒惰不精进?都不是!那是什么原因?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千百年来,有几个人认真、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今天,让我来告诉大家把:是方法不对!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不对,这才是最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方法错了,就如同楞严经所云:虽终日行,而枉入诸趣!(意思是:虽然每天念佛修行,但最终还是冤枉轮回六道,脱离不了生死苦海)
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净土念佛法门呢?扬汤止沸,徒劳无功;釜底抽薪,一劳永逸。这得从源头上说起。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集道俗一百二十三人,于江西庐山建莲社,一百二十三人百分之百全部都往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东晋慧远大师,出生于山西省雁门-楼烦地区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远公从小资质聪颖 ,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子、庄子等中国文化。二十一岁那年,和弟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明悟,感叹地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秕。”慧远大师在初步明悟佛法之后,感觉人生苦空如梦,万法无常如露,唯有学佛修行、觉悟本有智慧,才是真正永恒不变的真理。于是就发心出家,弘法度生。
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慧远大师和弟子数十人,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到庐山清净,足可以息心敛影,是个修行的好地方。于是在庐山建立了龙泉精舍,在那里讲经说法,闻名四方。
一日,从印度来了位高僧,他的名字叫佛陀耶舍,乃鸠摩罗什的一位师父。在介绍佛陀耶舍之前,先稍微介绍一下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聪明智慧;母亲则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耆婆,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母亲在怀鸠摩罗什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鸠摩罗什七岁随母出家,每天背诵千偈经文,共计三万二千字。十二岁时于沙勒国无意间随手千斤佛钵。在中国弘法时,为教化众生,吞吃一钵钢针,如吃豆腐一般。鸠摩罗什一生带领八百弟子翻译佛经无数,往生前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鸠摩罗什圆寂火化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三寸不烂之舌,证显鸠摩罗什之誓。
佛陀耶舍更是位熟谙佛法,洞彻宇宙人生万法真相的得道高僧。鸠摩罗什幼时出家,于沙勒国(中亚古国)遇到佛陀耶舍,拜其为师,学习佛法。鸠摩罗什曾经当着众人的面说: 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意思是说:如果要弘扬宣讲佛法,教化众生,应该在经文和义理上圆满通达。我读经虽然不少,但对佛理并无多深的造诣。只有佛陀耶舍擅长经义。
当佛陀耶舍初次来到中国见到慧远大师后,想把自己所了悟的圆顿一乘实相大法传授给他,由于还不精通汉语,情急之下用手说起佛法来。他拿出一只手握成拳,给慧远大师和众人看,说:“佛”(用拳头代表“佛”);然后舒展拳头成掌,说:“众生”(用手掌代表“众生”)。紧接着佛陀耶舍重新又握成拳,说:“佛”,舒展成掌,说:“众生”。再重新握成拳,说:“佛”,舒展成掌,说:“众生”。用手给大家一连演示了三遍:拳头,佛;手掌,众生。
大家看得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远方来的高僧究竟在说什么。佛陀耶舍见大家都迷惑不解,还是用那只手,重新演示佛法给众人看。只见他那只手还是握成拳,说:“阿”(用拳头代表阿弥陀佛的“阿”);舒展成掌,说:“弥陀”(用手掌代表阿弥陀佛的“弥陀”)。又握成拳:“阿”;舒为掌:“弥陀”。再次握成拳:“阿”;舒为掌:“弥陀”。又一连给大家演示了三遍:拳头,阿;手掌,弥陀。
慧远大师闭上眼睛,微微一沉思:拳头,佛;手掌,众生……,立即顿悟!原来佛和众生是一不是二啊,原来佛和众生都是一个东西啊!佛即众生,众生即佛!原来阿弥陀佛是这个含义啊!
怎么理解慧远大师所悟的佛法呢?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闭着眼睛,昏昏的、蒙蒙的,什么都不知道。睡着睡着,突然一下看到了天和地,天和地里有自己,还有他人,父母妻子儿女、花草树木、房屋汽车、牛羊猪狗,佛菩萨、鬼神等等,一切有情、无情的万法。
人在睡着做梦的时候,梦里面的 “自己”不知道是在做梦,梦里面的“自己”不知道正在做梦,梦里面的“自己”更看不到躺在床上睡觉做梦的那个人。
首先要搞清楚,这个梦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是别人做出来的(如果是别人做的梦,关自己什么事?),也不是别人命令自己做出来的(谁都不能命令谁今晚必须做梦,或者必须做什么梦)。所以,所做的梦,自己是主宰者,他人不是主宰者,不关其他人的事。
现在开始观照了:
梦境里的自己是谁呢?是自己。因为是自己的心变现的。
梦境里的天地是什么呢?也是自己。同样也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
梦境里的父母、妻子、儿女、朋友,那么多的人又是谁?自己。还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 梦境里的佛菩萨鬼神是什么?自己。自己的心变现的。
那么,梦境里的一切有情、无情是什么呢?都是自己!因为梦里的一切都是由自己心变现出来的!既然梦境里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梦中就只执着这个人是我,那个人是他呢?(梦里的我和梦里的他,都是一颗心所变现的,梦中的我和他,谁不是谁?)既然梦境里都是自己,为什么梦中看到鬼神就害怕?既然梦境里都是自己,为什么看到鲜花就喜欢,而看到牛屎狗粪就讨厌?如果晚上做梦,梦到有一只狗咬了自己,究竟是自己咬自己,还是狗咬狗?
心是个奇妙伟大的东西,可以变现出天地鬼神、花草树木、父母亲子儿女、你我他她、猪狗牛羊、佛菩萨等等,一切有情和无情的种种万法。可是在梦里,众生却执着自己的这块肉身是自己,是“我”。因为执着有个“我”,然后产生种种的贪、嗔、痴、慢、疑。因为贪、嗔、痴、慢、疑,然后去造业受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轮转六道,无有出期。人在梦里,迷昧愚痴,执着天就是天,地就是地,他人就是他人,猪就是猪,狗就是狗,房子是房子,草是草,这样就产生了法执。殊不知,身外这些所有的一切一切,也都是自己!
做梦时,躺在床上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能够做梦的人,即是佛(佛陀耶舍用拳头代表的佛或阿)。梦中万万千千、千变万化、生生灭灭的自己他人、父母妻子儿女、天地鬼神、猪狗马牛羊、花草树木、佛菩萨、房子汽车…,即是众生(佛陀耶舍用手掌代表的众生或弥陀);
佛陀耶舍所演说的第一次“拳头,佛;手掌,众生。”和第二次“拳头,阿;手掌,弥陀。”,你理解了吗?你明白了吗?
晚上睡觉做的梦,是“黑梦”;白天醒着做的梦,是“白梦”。
黑梦、白梦是一种梦,是一个梦。白天、晚上所见所听、所闻所觉的人我他她、高山大海、父母妻子儿女、苍天大地、恶鬼善神、猪狗牛羊、花草树木、房屋汽车和佛菩萨都是梦境(都是由一个心变现出来的);无形无相、客观存在、不生不灭、如如不动、能够变现梦境的,是一颗真心、是一个真人或者是一个念。
凡夫迷惑于白梦黑梦所组成的的茫茫大梦中,醉生梦死、死死生生、生生死死,轮回六道。而佛菩萨则从大梦中醒来,获得究竟、永恒、自在的解脱!
这就是佛陀耶舍所传的圆顿一乘实相大法,即一心三藏。
什么是一心三藏呢?
“一”,即一个或一种,佛法中所说的一,是绝对之一,没有对待;非世间所言的一。
世间所说的一,乃对待之一,相对之一,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有三就有四,五、六、七、八、九…等等,就有无量。
“心”,即是真心或本来面目。
“三藏”,一个真心,包含三个东西:(1)空如来藏(2)不空如来藏(3)空不空如来藏。什么是三藏呢?
(1)空如来藏,它有三个特点:无形无相、客观存在、不生不灭。比如躺在床上睡觉做梦的那个人,好比就是空如来藏。梦中的你,能够看见躺在床上正在做梦的自己吗?不能!这就是无形无相;梦中的你,虽然看不见躺在床上正在做梦的自己,床上有没有那个做梦的人?有!这就是客观存在;梦境里有千变万化、生生灭灭、有哭有笑、开车爬山,躺在床上做梦的那个人也开车爬山吗?不!这就是不生不灭。
(2)不空如来藏,它也有三个特点:有形有相、千千万万、生生灭灭。比如梦中看到的天地鬼神、高山大海、人我他她、父母妻子儿女、花草树木、房屋汽车、猪狗牛羊和佛菩萨,不是有形有相、千千万万、生生灭灭的吗?
(3)空不空如来藏,从两个角度来观照。
第一,从空如来藏的角度观照:这个空如来藏是真空吗?是绝对的空吗?如果是真空或绝对空的话,就什么也没有,那么能做梦的人(即空如来藏)就不会做出梦来,可事实上是可以做出梦来的,所以,这个空如来藏是“空”而“不空”的,也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第二,从不空如来藏的角度观照:这个不空如来藏是真的不空吗?是绝对的不空吗?和空如来藏是完完全全的分开吗?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吗?不是!如果没有睡觉的人(即空如来藏),梦是不会做出来的;所做的梦境和能做梦的人,一丝一毫没有分开,一分一秒也没有分开。
所以,这个不空如来藏是“不空”而“空”的,即空不空如来藏。
佛具三身,即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如果用通教、别教的分别法来说,法身是万法自性中如如不动之理体,报身和化身则是法身所现的妙用和相貌。法身、报身、化身即体、用、相,三位一体,法、报、化不即不离。
一心三藏中,空如来藏是法身,不空如来藏是化身,空不空如来藏是报身。三身乃一身,三藏即一心。
佛法讲的是“真”,说的是“实”,佛法讲的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和事实真相。行善止恶,是佛法的外在表现;讲真讲实,才是佛法的内在智慧。一个人,如果真正明白了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和事实真相,自性里自然而然会行一切善,止一切恶。实相,乃真实之相,非虚伪妄相。
一心三藏中,空如来藏即:无相之实相;不空如来藏即:无不相之实相;空不空如来藏即:无相无不相之实相。三相乃一相,三藏即一心。
一乘-实相-圆顿大法的法印是“一实相印”,佛陀耶舍所传的“一心三藏”即是“一实相印”。
什么是“一实相印”呢?万法都是一个心、一个人、一个念,没有哪一法不是(回答了一切万法是什么的问题);万法都是由一个心、一个人、一个念变现出来的,没有哪一法不是(回答了一切万法从哪里来的问题)。此乃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什么是“印”呢?印者,信也。如世间之公文,得印方可信。世出、世间的一切万法,莫不以一心三藏之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如《妙法莲花经》云:“世尊说实道(实道即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和事实真相),波旬无此事。以是我定知、 非是魔作佛。”
万法唯心,没有哪一法不是心,即明心;
心现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由心而现,即见性。
法即心,心即法,是一不是二;佛即众生,众生即佛,是一不是二。
万法一念,一念万法。
大光明藏中,谁非谁?大光明藏中,哪个不是哪个?
果真能真正参透这些道理,即是明心见性之人。
慧远大师悟明了佛陀耶舍用一只手所传的“拳佛、掌众生”一心三藏一乘实相大法之后,召集道俗出家、在家弟子共一百二十三人,建莲社念佛。一百二十三人,全部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个都没有落下。因为这个缘故,慧远大师被敬奉为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带领莲社一百二十三人全部都往生的事实,被记入了佛教史里,而且至今庐山遗碑上仍还刻有佛陀耶舍、慧远大师的名字。
慧远大师当年即是首先悟明了一心三藏的道理,明心见性后再去念的佛,全部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个都没有落下。慧远大师开创了“千修千人去,万修万人成”的净土念佛法门。不愧是一代宗师!不愧是净土宗初祖!自慧远大师之后,从古至今,有多少念佛修行人真正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又有多少念佛修行人是明白了一心三藏之后再去念佛的?怪不得被称作千修千人去,万修万人成的净土念佛法门,变成了如今多年“求道者多如牛毛,而成道者凤毛麟角”的悲哀局面!
悲哉!悲哉!悲哉!
为什么自慧远大师后,净土宗念佛法门的弘扬者没有按佛陀耶舍传授慧远大师一心三藏先明心见性后再去念佛往生?为什么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而成道者凤毛麟角”局面后,百千年来罕有人反思改过?
这不能不说是,古往今来,净土念佛法门里最大最假的冤案!也可以说是整个佛教里最大最假的冤案!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愿凡是看到这篇文章的同修们,能够改正以往错误的修行方式,先搞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达到明心见性,然后再去念佛,这样才可以重新再创慧远大师“千修千人去,万修万人成”真正的净土宗念佛法门!愿凡是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同修们,能够共同发心,一起承担弘法利生的如来家业,重新再创慧远大师当年开创的“千修千人去,万修万人成”的辉煌和雄壮!
欢迎大量转载及广泛传播,让更多学佛修行人能够今生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㈤ 在县城开个佛具店可以吗
你如果经营佛像,你买来了全部送给人家结缘那你叫有功德,你拿菩萨卖钱你说有没功德?(肯定没有!)卖佛像的话他要有能量体的,他要有这个福气的,没有这个福气要做这个生意,靠着菩萨赚钱,那是犯罪,那叫出菩萨身上的血!是要下地狱的,他都不知道啊?
(摘通灵者lu军宏台长卢先生《玄艺问答》
㈥ 中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人们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是韩国哲学家,仅看他们的著作难以判断作者的国籍。而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如莱布尼茨就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
那么,中国文化对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与西方现代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在反思中得到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既不是始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也不是始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而是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因为启蒙思想集中表现了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于是,就得出了这样两个基本命题和结论:第一个命题就是: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发生过重要影响;第二个命题就是,“启蒙思想是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要条件”。结论就是: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我们知道,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但韩国的现代化不是在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而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到过韩国的人对韩国人的爱国精神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都深有感触。譬如,韩国目前最著名的大学成均馆大学,该校现在仍以儒家思想为宗旨,以仁义礼智为校训。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还会按照传统方式到文庙去祭祀孔子,还有完全按照传统儒家教学方式授课的学院,讲授的主要课程就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在中国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的传统县学和书院,在韩国至今还有300多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也在2004年底在韩国首都挂牌成立。韩国还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可以说,韩国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被西方很多学者称作“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国度”。韩国没有抛弃和否定传统文化,而是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了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中。
新加坡则从1980年代,就开始推行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1982年春节,李光耀总理号召新加坡人民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儒家的传统道德,并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治国之道”。1988年10月,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又提议把儒家东方价值观提升为国家意识,并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动指南。1990年2月,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充满儒家伦理精神的《共同价值白皮书》。该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为:(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重视传统文化告诉我们:
第一、这些国家之所以都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儒家传统文化中一部分价值观、伦理观已经积淀成为他们民族的道德规范和民族心理。如李光耀1978年在国庆献辞中曾说:“也许我英语比华语好,因为我早年学会英语;但是即使再过一千个世代,我也不会变成英国人。我心中所信守的不是西方的价值体系,而是东方价值体系。”
第二.韩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可以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
㈦ 在佛教里所提到的(法身)(化身)和(报身)是什么
法身、报身、化身为佛的三种身。
1、法身
第一法身。身是积聚义。凡夫众生,是积聚业报以为身,随业受报,感召四大色身。佛是业尽识空,只有一个清净之身,妙色之体。法身是理积聚,就是积聚真如妙理为身。真如是圆满清净,遍一切处,法身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印度语毗卢遮那,意译为遍一切处,清净法身,犹如虚空一样的,圆满周遍,十方世界。
2、报身
第二是报身佛,报身是智慧积聚,就是积聚一切种智以为身,智慧究竟圆满,妄惑彻底断除,叫做圆满报身。卢舍那意译为净满,就是惑净智满的意思。
3、化身
第三化身佛。化身佛是功德积聚,积聚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以为身。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能以妙观察智,观机施教,随类现身,普度众生。
(7)我爱发明佛具扩展阅读
困果关系:
了解了自己的法、报、化三身后,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认识佛的三身: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法身空寂,本自清净,周遍含融,能生万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现。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心即佛心,但因无明障蔽,所以众生不能自见其本自清净与佛无异之法身。若能证悟空性,漏尽无明,所谓“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见”,最后必能契悟清净法身佛的境地。
报身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满,就能成就圆满报身佛的果位。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居于华藏世界,此净土世界中尚有诸多菩萨,他们是报身佛所教化的对象。
众生无量,佛也无量;世界无量,佛土亦是无量。佛应机缘,化现在百千万亿世界中化导众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号,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此一化现的佛身就称为化身佛。
㈧ 关于佛教难道人类历史上不是只有一个佛陀
《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惟信能入,惟智能度。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啊
从今天的【地球】的历史来说,确实是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位如来出世
但是,佛于经中所说的:“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有佛出世‘
佛已经和你说明了,那是过去久远劫前,换句话说,压根不是地球的历史,OK?
乃至不是这个宇宙的历史,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同时存在无量个宇宙,我们今天所处的宇宙年龄大约137亿年。
佛所说的久远阿僧祇劫远远超越137亿年,所以佛所说的不是地球的历史,乃至不是今天这个宇宙的历史,乃至过去久远劫前的历史
你岂能以地球的历史来衡量呢?学佛一段时间,就应该知道久远阿僧祇劫是个什么概念
「信、 解、行、证」四者,可说是学佛自然且必然的程序,而且这顺序可以说是无法变动的:正信学佛,其次第一定是先有「信」而后才能得正「解」正信、正解之后才可能开始起正修「行」。先说由信而解:在生起「正信」之后,下一步则是必须寻求「正解」佛法。如开经偈中所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意即:在「见闻、信受」佛法之后,应努力寻求「正解」佛法。又如六祖坛经内提到的法达法师,虽已诵法华经达三千部之多,以其犹「不解佛意」故,心生大我慢,成增上慢,故为六祖所喝:诵法华经,不解佛意,岂不是「与义作骤家」!被六祖如是斥责了一顿。这就是因为不解经义,才会生出如此过错。但也不能只求解了即罢,「解」并非最终目的, 解了之后还要去「行」;而且是要马上行,不能说等所有佛法都解完了再开始行!因为如来智慧无量,所说之法亦广大无量无边,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时全部解了的,所以比较实际可行的是:解一些,行一些,解了即行,如此「解」「行」并行方可,这便是「解行并重」,解行并重或「解行并进」,日后才能达到「解行相应」。
信三世十方-切佛为佛弟子,当信三世诸佛如来,这不但是大乘经典中如是说,连小乘的阿含经中也是明白的如是教示,如《长阿含》 中的《信佛功德经》云:「佛告舍利弗,于意云何,所有三世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具清净戒、智慧解脱、神通妙行,我以通力皆悉了知,彼诸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经中又说:「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我不作是言,唯佛具此神通,我知三世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清净戒法、智慧解脱、神通妙行,皆悉同等。」经言如是;然而当世却有人有如下之错解,以为:只有在大乘经典中,才说有三世诸佛,小乘经典中就没说有三世诸佛;这实是错误的。「三世诸佛」 大小乘经典中明明皆如是说l 因此为佛弟子,千万不可违反经教,误导众生、搅乱佛法,听信愚痴邪妄之人所作妄言,而只信一尊释迦牟尼佛,其它诸佛尽皆不信。话说回来,要信三世十方佛,实在是件颇不容易的事,尤其在当今末世,众生愚痴坚固,善根微薄。又,为什么难信呢?因为以凡夫的肉眼无法亲见三世十方诸佛。因不能亲见,故难信。要如何才能于三世十方诸佛生起信心呢?这是累劫修得之善根,非一蹴可几。又,一切修行中最奥妙的,就是信根。一切佛法,达于究竟时,即入于「不思议境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全名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又,维摩诂所说经又名『 不思议解脱经』 。故知,「不思议」实是最微妙、最甚深的。何谓「不思议」?「思」即思惟、思想、思考;「议」即议论、言说;「不思议」即不再依于凡夫的言语、思惟,即是离言说,即是「离言法性」,亦即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亦即是禅家所谓「当下」。我们众生因为无始劫来,都一直依于心意识,作种种妄想思量、颠倒分别,故于如来究竟清净之法不能信、不能解,因此不能悟、不能入于如来所证所示的不思议境界。为什么说「信」是最不可思议的?你不妨自问:我为何会信佛?而我邻居为何不信?可见这「信」字实是不可思议,非言说辩论可致,而是累劫所修来的善根。关于信佛,
亦有四种差等:即是(l )「无信」,( 2 )「少信」,( 3)「多信」,4「具足信」四种。
这里针对你的问题,重点说少信
「少信」之人「少信」之人是信根微小之人。有些人虽然信佛,但因其信根十分短、 浅,所以最多只能信一尊佛,这类人通常只信一尊释迦牟尼佛,其它一概不能信。为什么呢?因为他依凡夫的六识去分别,而说看不到、摸不着的便不信,而且说因为其它的佛菩萨在我们这世界的历史文字上没有记载,所以他就不信。即使是佛亲口说的,他也不信,因佛在大小乘经中皆实说有三世诸佛。这种人很容易堕入「历史万能」、「考据癖」的窠臼里去。有的人学佛就成了佛法的考据家,要在世俗的历史书一袅找佛菩萨存在的证据,欲从其中证实是否某一尊佛菩萨真的在「历史」中存在。顺便提及,西洋人在十七世纪,其实从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即有此倾向:他们想要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考证他们所信仰的上帝是否真正存在。此股狂热源于应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辩证法,再与基督教神学结合,而成就中古的「经院哲学」。如此一直发展到十八世纪之时,转而更趋于极端:微积分,大家都知道是数学的一部门,可是诸位可知它原先是要用来作什么的呢?说来真是令人不可置信:微积分的发明,竟是为了用来证明「上帝是否存在」这个命题,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佛学家,惮精竭力地以历史考据的「半科学方法」到处寻找古迹、 碑石等,欲证实「有无菩萨」。我们佛教徒中,也有很多人,他们非要依于自己凡夫的眼、 耳、鼻、舌、身、 意来判断佛菩萨不可。若不是自己俗眼可见、俗心可分别了知者,即不信受,即起疑谤;彼等非但自行如此,亦如是教导众人,导引众人入于疑网,断诸善根。
佛法并非要求你盲目什么都相信,而是说对于佛法必须要有正信解,首先你理解的就错误,怎么能起信心?
学佛,还是不能自己乱看文章,推荐你多看慧律法师讲座,从基础开始,好好加油
㈨ 请举例说明佛教对中国影响大(高分悬赏)
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只限于宗教,而是于宗教之外,如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均有显著的影向,兹分述于后:
(一)对思想界的影响
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而盛于战国。战国时代,诸子争鸣,各倡其说,使中国哲学思想,极盛一时。汉朝,则唯有孔老,后因武帝斥百家而定儒为一尊,故道教日衰,及魏晋六朝,佛教盛行于世,而道教亦渐复兴,遂起冲突,因冲突而排斥,因排斥之接触而融和,后讲老庄者,多取义于佛经,而讲佛学者,亦多引用老庄。
至于儒家,亦因帝王及名儒,多转向佛,致使当时卫道者辟佛,但终因佛教思想之超越,翻译文学的优美,当时一流儒者,无不学佛,唐朝一般思想家,竟以佛教空有二门,及非空非有之中道义,作为调和甚至领导儒道之根据。
唐末宋初,唯有禅宗独盛,且操纵当时思想界。因为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旨在参究人生根本原理,使人自己研究,有以发明--明心见性,方可论学。当时学术界受禅宗影响的,如周濂溪、程明道等…。例如:周命门人参究‘孔子颜回所乐为何事’?程亦命门人观察‘喜怒哀乐末发前之气象’而且主张半日读经,半日静坐,皆受佛教禅宗参究‘生从何来,死从何往?’或‘父母末生我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之思想所影飨。
至于宋之陆象山,更进而以‘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明之王阳明,亦取禅宗方法,为其提倡‘致良知’的根本。总而言之,周程朱子等之理学,及陆象山、王阳明等之心学,无一不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彼等本乎佛理,加以所学,而建立一套学术思想与理论,此即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宋明理学,凡研究中国哲学史者,想必有同感。
(二)对文学界的影响
佛经翻译的中坚时代,是晚汉至盛唐六百年间,佛教大藏经中,五六千卷的经典,皆是此时的产品,宋元以后,虽间有所译,但已微不足道矣。
中国南北朝至惰唐之间,大师辈出,翻译的人物,不下数百,其中最杰出,而对中国文学贡献最大的,当推罗什与玄奘。罗什是旧译时代的泰斗,玄奘则是新译时代之俊杰;奘译卷帙,虽富于罗什,而什译之范围,却广于玄奘,两者智等誉齐,势均力敌。旧译多尚直译,所以罗什译本,带有极丰富之西域天然语趣,不但对中国思想界辟一新天地,而且对中国文学之影飨尤巨。至于新译时代,则转趋意译,其文笔之生动有趣,格式之新颖,词语之创新,结构的精美,竟使中国文学,为之变质,兹举三点如下:
(1)国语内容为之扩大
中国自汉朝以后,学者唯古是尚,不敢稍有创作,虽有新观念,亦必套以古词,使一切学术均带有灰色,毫无生趣。佛经初期翻译,除固有名词对音转译外,其相象语者亦袭古,后研究日深,感觉旧语与新义,甚难配合,若仍用古语,未免笼络失真,或词不达意,因而致力于新语之创造,无形中促进国语内容日趋扩大,现在之佛学大辞典,虽然推未能搜尽佛经所有新名词,但睹之亦足使人叹为观止。
至于日本所编之佛学大辞典,所收集之三万五千余语,皆汉晋至隋唐间,诸译师所创之新语,此等新语之加入中国语言系统,而变为新成分,国语内容,焉得不扩大之理?
(2)语法及文体之变化
只要揭开佛经一读,便觉其文体与普通书籍不同,其中最显著的,佛经既不用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字,亦不用朗文之绮丽词句,同时佛经中倒装文法既多,而形容词,重牒语,及同格的词句亦不少,特别是一篇中,散文与诗歌交错,不管是诗体的偈颂,或散文式的长行,内容或说理、或述事、或问答,或譬喻、皆兼而有之。唐朝以后,中国文体,多近于写真顺畅,一洗六朝之纤尘,未尝不是受佛经翻译文学的影飨。
总之,佛经文章构造形式新而美,外来语调色彩亦浓,使人赞之,自有一种调和而新鲜之感,可说是当时一种革命的白话新文体,此种新文体的创立,罗什及其门下居功至伟。唐朝佛经翻译虽盛,但若从文学方面较量,则后之译者,竟无过于罗什。
(3)文学情趣的发展
中国近代之纯文学,例如小说歌曲,甚至文艺创作,皆与佛经翻译文学有密切关系,因为中国佛教,自罗什以后,几为大乘派所独占,然大乘之勃兴,却在佛灭后。其首先倡导者应推马鸣,读罗什马鸣菩萨传,知其实为一大文学家及大音乐家,其著作及弘法事业,均本所学,故其著「佛本行赞’一书,可以说是:一首三万余言的长歌;译本虽然不重音韵,但读之,就觉其与孔雀东南虱飞等古絮乐府相仿佛。其所著大乘庄严论,则简直是‘儒林外史’式的一部小说,其材虽取自四阿含,但经其美妙之文笔点缀,竟使读者心动神往。
马鸣以后的大乘经典,大都以壮润文澜,演极微妙之教理,如华严、涅燊、般若等富有文学性的经典,再经译界宗匠,以极美妙之国语为之翻译,读之,即使不信佛理,亦醉心于其词句而不忍释手,所以,中国文人皆爱好读佛经以助其文章之美妙,甚而想像力不期而增加,诠写方法不期而革新,其直接影响于中国文艺之发展的,如中国文学巨著水潇传、红楼梦等,其结构及笔法,都受华严、涅盘等经之影响,即宋元明以后,杂剧、传本、弹词等长篇歌,亦间接吸收‘佛本行赞’之笔法而写的。至于唐朝的寒山拾得等,深入浅出的新诗,实为开白乐天,苏东坡等之先河,而宋程朱等之语录,亦皆模仿于佛教禅宗。此外归元录,西游记等,更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削作。
(三)对艺术界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艺术之影飨,可分四点说明:
(1)建筑的弘伟
中国古代的建筑,虽不如西洋之实用,但却力求精美,如房屋前后之陈列布置,左右美妙的点缀,又非西洋建筑物可比。特别是一般佛寺之营造,结构之精致,气派的弘伟庄严,皆仿印度原始佛教之状态,至于遍布中国大陆各地之佛塔,更足以代表佛教坚毅之精神,给人神圣而崇高的感觉。
(2)雕刻的逼真
中国古代虽有雕刻,而塑像及铸像,却始于佛教之输入,唐朝名工之塑像,以及用木或石所雕刻之佛像,实是划时代之艺术创作。如洛阳龙门与大同云岗之石佛、炖煌石窟之佛像与壁画,其形态之逼真,人物之,岂止栩栩如生,简直是飘飘然欲飞之势,诚属中国艺术界之无价珍品。
(3)画像的肖妙
由于隋唐佛教之繁盛,而使中国国画获得极大的启示,因为当时名工绘画佛像,力求维妙维肖,且将佛经中故事人物绘于壁上,以作庄严之点缀。如炖煌壁画,云岗石佛,均名播遐迩,为中国艺术放一异彩,吾等虽未能亲睹大陆佛寺之艺术创作,仅从书本及画片略窥一二,虽然,亦心向往焉。
(4)梵呗的感人
中国古乐甚佳,但佛教来华,更有新调加入,使旧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有特别的发展,如‘鱼山梵呗’‘寺院钟声’等乐曲,皆摹佛经中极好之梵音,至于佛寺中档磬钟鼓等,皆僧众起居与共之礼乐,使人闻之,俗念顿消。中国诗人多喜闻佛寺之暮鼓晨钟,而歌咏出绝妙诗词歌赋,即使是现代乐府,亦多取韵于佛教唱诵,可见佛教音乐之感人。
四、佛教对中国风俗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除了对中国文学思想等有直接间接影响外,从不参预政治活动,但对社会风尚习惯,却有潜移默化之功。最重要的是对人生观的改善,以及对孝道的扩展。
(一)人生观之改善
中国古之人,皆以人死如灯灭,孔子亦说:‘未知生,焉知死’。佛教之传入中国,使人知生有所来,死有所往,几生死往还之权,皆操之于自己,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而祸福的招致,又往往系于人一念之间。所以说:‘一念之善上天堂,一念之恶入地狱。’因为佛教认为人于日常生活中,一切行为,语言及意念,均可形成一种特殊的惯性,成为一种能招致未来果报之潜势力,亦即是主宰人生,支配宇宙的业力。
由于人的业力有善恶,故果报亦有好丑与苦乐。佛说:‘假使百千,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又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既然人生的一切际遇,皆是自作自受,又何必为环境之困苦而悲哀,或因美好之际遇而傲人?但能把握现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痛改前非,努力向善,自然可以克服困苦,开创幸福。所以佛教的三世因果轮回之说,实含有警惕性及鼓励的作用,使人于因果定律下,生者忏悔积福,以保安康,亡者追荐超度,以济其灵,甚而国家帝皇权贵,亦每因国家不幸而自责无德,引为内咎,进而反躬自省:以禳炎疫。由是可知佛教因果律之深入人心,岂独影响中国人之人生观,抑亦可以治患于未然,而辅政教之不足。
(二)对孝道的扩展
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甚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孝道为本。佛教之传入,益使中国孝道内容扩大而充实。因为儒家论孝,不过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或除侍奉左右,冬温夏凉,晨昏定省外,还要继承先人之遗志,完成先人之事业。如孔子说:‘乎孝者,善继人之志,善继人之事者也。’
佛教言孝,不仅侍奉供养,继其志,展其业,更要使其止恶行善,进而了生脱死,离苦得乐。故古德说:‘人而无孝,不足以为人;孝而不了生死,不足以为孝。’又说:‘生养死葬,小孝也;生俾衣禄,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导其正信,死荐其灵神,人孝之大孝也。’
佛说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放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准是可知,佛教孝道意义之深,而范围之广,不但要孝敬自己三世父母,使其正信,止恶行善,最后了生脱死,离苦得乐;甚至对于六道众生,亦应孝之敬之,然则,基于‘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原则,佛教孝道之提倡,确可令社会充满孝敬与亲善,而人心之向善,前途之幸福,亦可指日而待。所以我说:佛教之孝,不止使中国孝道内容扩大而充实,抑亦可以敦风化俗,有助于道德之发扬。
综上,我们应该知道,佛教是历史上一种文化思想革命的产品,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向既深且巨。如果说:儒家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则佛学该是中国文化的心脏。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本位文化,则佛教之输入,竟使中国本位文化第一项变质,而成为本位文化之一,这是无可否认的事贸。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文化,首先要研究佛学;要复兴中国文化,首先要复兴佛教,欲想使中国文化传播于世界,更非先发扬光大佛教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