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俄国创造

俄国创造

发布时间:2022-06-28 18:30:40

『壹』 俄罗斯世界杯俄罗斯创造了历史吗

俄罗斯队在1/8决赛中点球淘汰了西班牙队晋级八强,已经完成了世界杯的任务,本届杯赛是俄罗斯首次以独立国家身份闯入淘汰赛,每往前进一步就是在创造历史。

闯进世界杯赛八强,是俄罗斯队的历史最好成绩。这支赛前并不被人看好,甚至被认为小组赛后就将被淘汰的东道主,已经做好了向四强冲击的准备。如今,东道主面对克罗地亚队时已经没有任何心理包袱,主教练切尔切索夫表示,俄罗斯队已经准备好书写新的历史。

『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了吗

一战的爆发加剧了俄国内部的矛盾,构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条件。

沙俄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工业化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其工业的发展水平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最落后的。从经济布局上看,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算,截至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仅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
俄国参加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1914年的东普鲁士之战,俄军伤亡25万人之多;1915年的春夏大战中,俄军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的人员超过了170万。1916年底,前线俄国装备困难,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1917年,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1500万人(近一半)被强迫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饥饿席卷全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加之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还有,俄国的农民深受压迫,比较容易结成工农联盟。

促成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叁』 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俄罗斯帝国(英语:The Russian Empire,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俄国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家族统治。
在罗曼诺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经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号,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罗斯帝国”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也许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称帝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国力在19世纪达到空前鼎盛,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自称第三罗马,但在19世纪后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其它欧洲几大国。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罗斯共和国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推翻,被苏维埃俄国与苏联取代。

『肆』 世界历史:俄罗斯是怎样开始的

一,俄罗斯地理

俄罗斯横跨整个欧亚大陆,面积为1707.5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11.4%,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有14个邻国,西同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接壤;南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和朝鲜相邻。此外,在东部还同日本以及美国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气候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大陆性气候. 地貌以平原为主, 主要有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由于靠近北极,相当部分是北极荒漠带和苔原过渡带,所以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0%左右.俄罗斯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俄罗斯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口总数约为1.4亿,居世界第六位,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在城乡人口比重中,城市人口占73%,农村人口占27%.俄罗斯境内有100多个民族,其种俄罗斯族是国内最大的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1.5%.

二,俄罗斯的文化与民族特性
俄罗斯人性格的最大特点是双重性和矛盾性.对外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摇摆不定却喜欢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
由于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中间.在文化归属.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既没有融入欧洲文化,也不能被亚洲文化所接受.俄罗斯的双头鹰的国徽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个国家的特点,一面看欧洲,另外一面看亚洲.俄罗斯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冬季漫长.造就了俄罗斯人自信和懒散,却又能吃苦耐劳.一方面性格豪放,勇武善战,另一方面优柔寡断,容易走极端.
从历史来看,俄罗斯最早属于欧洲,并引入了拜占庭的东正教文化,但西化的进程被蒙古人入侵所打断.蒙古人给俄罗斯人带来最根本的转变是集权和专制统治.从此俄罗斯人与欧洲开始分离.虽然在17世纪彼得大帝时,又开始向西方学习和靠拢,但过程很短暂.并没有做到彻底的西化,到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后,帝国的原有统治模式被推翻.进入苏联时代.再次进入中央集权统治模式.到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又开始准备脱亚入欧.开始学习西方民主,建立三权分立和议会制度.但经历10年的苦难之后.最后是普京的强力集权挽救了俄罗斯.在中西方的模式之间摇摆不定,是这个国家的最大特点.
俄罗斯的国教是东正教,国内有超过60%的人口信仰该教,俄罗斯人认为东正教属于罗马基督教的正统.莫斯科也是罗马和拜占庭帝国之后的继承者,东正教主张的普济众生和救世,为帝国的扩张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最初15世纪只有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的东欧小国,最后扩张成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对外一直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

三,俄罗斯历史
1,苏联之前(公元9世纪-公元20世纪)

俄罗斯的祖先是斯拉夫人,在公元9世纪,斯拉夫人在欧洲建立了他们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现乌克兰地区).公元10世纪,当时巴尔干半岛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将东正教(属基督教)传入基辅罗斯.形成了拜占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俄罗斯的欧洲化进程在13世纪由于蒙古人的入侵而中断.基辅罗斯分裂,蒙古人在此建立了金帐汗国,由此进行了200多年的集权统治.
俄罗斯由于战争失败,反思之前分权式统治的错误,为后面的中央集权统治形成了共识.随着蒙古人的衰弱和莫斯科的逐渐崛起.到16世纪末,莫斯科大公国统一了其他几个公国,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集权制国家.
在蒙古入侵前的基辅罗斯,王权,教权,民权是平等的,农民可以自由迁徙.蒙古进行集权统治时期,农民还是自由的.到16世纪,由于农业危机和大量土地被贵族占有.农民开始被限制自由,逐渐形成农奴制.
俄罗斯在独立之后开始向外大量扩张领土,17世纪彼得大帝成为执政者后,重新开始向西方学习,推进俄罗斯的欧洲化,兴建向欧洲学习的窗口--圣彼得堡市,并首次定义俄罗斯为帝国. 到叶卡捷琳娜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法国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从此,俄罗斯开始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到亚历山大二世,由于农奴制度严重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内的激烈反对中,于1861年宣布彻底废除农奴制.
在20世纪初,中国已经被列强入侵,俄国和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殖民地利益发生战争.最终俄国惨败.从此国内危机开始发展.国内出现革命的萌芽.但最终被镇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东线俄国对德奥的交战中失利.,最终俄国被迫退出战争.由此俄国国内矛盾开始激化,到1917年1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同年11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进行武装起义,经过几年国内战争.最终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红军击败了孟什维克的白军和英美法日等国的联军.于1922年正式成立苏联.

2,苏联(1922-1991)

苏联在成立之初, 由于长期战争的影响,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13.8%,基本上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执政,决定采取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模式,.从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1940年,前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7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8%,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8.4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前苏联一跃为当时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
苏联在优先发展工业的同时,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轻工业的投资只占总投资的5%,相对重工业40%左右的投资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为支持工业的发展,斯大林推行农村集体化,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充公,到1937年左右.99%的土地成为国营农庄.其中1933年造成了著名的乌克兰大饥荒.几百万农民饿死自己的土地上.从1926年到1953年,农业生产仅增长21%.还不及1913年的水平.如果考虑耕地增加的因素.农业一直处于倒退的状况.
1942年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遭到苏联的顽强抵抗.最终败退.苏联作为战胜国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明星.苏联模式成为众多第三世界国家效仿的榜样.战后,苏联继续实行以国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路线.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相继上台.开始鼓励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苏联进入一波高速发展和扩张期.1950年时苏联的GDP是美国的30%,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年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为8.5%,工业总产值平均递增9.2%,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
到上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GDP已经达到美国的80%.苏联的国力到达顶峰.但苏联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低效的国有资本占据了大量宝贵的社会资源.大量的工业产出并不是用来满足消费需求,而是为了追求发展速度.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主要通过高投入,高消耗的方式来获得高速工业发展.
由于美苏之间的冷战,美国有意识引导的军备竞赛使得苏联的经济内在失衡情况越来越严重.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到1989年被迫的撤退.这场接近10年的失败战争使得苏联经济长期失血.也是苏联由盛转衰的标志.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改革的状况.在起初推行的经济市场化改革失败后,戈氏开始走向极端. 全盘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并放弃苏共一党专政.实行多党制.经济的倒退加上政治上的混乱.使得美国人有机可乘.苏联迅速进入崩溃边缘.1989年8.19保守派的政变失败.苏联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年底,14个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苏联正式解体.

3,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内部原因
苏维埃革命成功后,由于受马克思的影响.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在没有实现世界大同的情况下,发展自身,参与竞争是必由之路.制度模式只是各国在发展选择道路不同. 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是苏联执政党在思想和理论认识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经济向上快速发展时,简单的认为社会主义有自身的优越性,必然会战胜资本主义,当经济开始下滑,市场经济改革出现混乱后,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把问题归咎于制度本身。思想和理论认识上的缺陷,也给西方的所大力标榜的自由化、民主化可乘之机,造成上层官员的思想混乱和普通民众的思想不统一。这是后面苏联共产党解散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对于周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化国家,苏联刚成立时是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工业化,发展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必然选择.苏联在社会制度具体发展模式的设计中,欠缺的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过度的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社会的整体效率.造成内在经济结构的巨大不平衡;缺乏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机制.造成普通民众和官僚阶层的分化;缺少有效的监督体制.造成官员的权力滥用;全盘的计划体制扼杀了民众的创造性和内生的经济活力,偏重于低效的国有企业,造成有效资源被大量配置到无效率的部门。制度设计的缺陷,造成了苏联在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极限和瓶颈。苏联并没有完成能够在合适的时机作出有效调整,而是在遭遇困境的时候以极端的方式推倒重来,导致苏联的经济社会彻底崩溃。
苏联对内一直强势推行大俄罗斯的沙文主义,各民族间没有完成真正的融合,造成民族矛盾积压,在苏联比较强盛的时候,这种加盟的纽带尚能维持,在苏联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民族问题自然被放大,离心力增强,最后相继独立。
同样,苏联的对外政策也是强势扩张为主,把自己当作社会主义阵营大家庭的家长。造成了周边关系的紧张和恶化。苏中关系在赫鲁晓夫上台后,长期交恶。相反,美国在为了对付苏联,联合了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包括在越战期间秘密访华,联合敌人的敌人--中国。
由上可以看出,苏联的内部问题是决定其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美苏争霸的局面,一直到苏联解体才宣告正式结束。美国在里面起了个助推的作用,而苏联因为缺乏真正的外部盟友,最终毫无悬念的进入了崩溃流程。美国主要的策略是实行马歇尔计划,扶持二战战败的德国、日本,帮助欧洲恢复经济。与中国开展外交关系,支持阿富汗的游击队,形成经济和军事联盟对抗苏联阵营,对苏联进行战略包围。开展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长期拖入冷战,诱导苏联继续走错误的经济发展路线,加剧苏联经济的结构失衡问题。利用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优势,操控原油等价格,造成苏联的收支不平衡,使得苏联经济在最虚弱的时候遭遇冲击。在思想领域上的文化入侵,标榜西方社会的开放性和民主性,大力扶植苏联国内的亲美势力和改革派,在遭遇苏联改革遭遇困境的时候,诱导苏联进行体制改革,走全盘西化的道路。
最后的结局是,苏联这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帝国,最后的崩盘极其惨烈,政治,经济社会体系全面瓦解,苏联人民辛苦多年的成果被消灭,生活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

四,俄罗斯时代(数据资料摘自网络)

1,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失去的10年

政治状况
1991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作为美国宣扬的民主,自由和改革的代言人,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信任. 叶氏一心想学习美国模式,按照美国人的指导推行经济休克疗法,结果导致社会经济体系瘫痪.经济和社会体系的混乱造成严重的政治分歧.叶氏在面对困境时,选择政治和个人利益优先,为了保住总统的位子,强行解散议会,在2年之内5易总理,把上台时宣扬的民主和经济发展丢到了垃圾桶里.在这民主化的10年中,社会经济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俄罗斯人民得到了一张名义上的选票,却几乎失去了一切.

经济与社会状况

1991年苏联解体时,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0%的国土资源和经济基础,60%的人口。1991年时前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万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那时苏联是一个国力强大,科技发达,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的令人生畏的国家.
苏联解体十年后的2001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000亿美元,是1991年苏联的十分之一。黄金和外汇储备200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虽然军事力量还在,俄罗斯从一个强大的国家变为一个在经济上无关紧要的世界二三流国家.
从1992开始推行休克疗法让俄罗斯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起初,西方国家答应提供200亿美圆的贷款,来帮助休克疗法后期的经济恢复,但直到1998年8月,俄罗斯仅得到40亿美圆的贷款. 休克疗法并没有能够挽救俄罗斯,反而使整个国家长期处于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力被严重削弱, 政府债台高筑.除了军火和石油之外,经济体系几乎完全瘫痪.从1991年到1996年,GDP下降56%,工业下降了60%,农业产值下降50%.俄罗斯人民经历了持续恶性通货膨胀.俄罗斯卢布最早从苏联时代的与美元接近1:1的比价.到1997年时,贬值到5800卢布兑一美元.休克疗法中私有化的步骤,使得大量社会财富迅速向极少数人手中聚集.据俄罗斯杜马听证会公布的材料,从1992年到1996年,私有化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按1995年价格计算,超过9500万亿卢布,相当于卫国战争期间损失的2.5倍. 人民生活水平倒退回到1917年的水平,人均寿命降低了十几年,人口持续减少.俄罗斯人为所谓的民主和自由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2,普京时代
上台背景
由于叶利钦在全盘西化和民主化改革中遭遇严重的失败,俄罗斯人民对生活水平下降的不满,引起了回归苏联的运动.在叶利钦执政后期,中央政府已经没有任何权威.俄罗斯共产党是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得到了不少俄罗斯人民的支持.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强势的人物出场,很有可能是俄罗斯共产党重新执政.回到苏联模式.这种情况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1999年叶利钦下台后.迅速推出了苏联共产党的反对派—强势人物普京.最终支持普京政权的统一俄罗斯党,成功取代俄罗斯共产党,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

主要实行的改革措施
1,对内实行集权统治,压制反对派,结束议会纷争.削弱地方联邦政府的权力, 制止了地方的分离倾向.
2,打击金融寡头,在公平的前提下继续推进私有化,把战略性企业和资源重新国有化.
3,对内大力打击贪污腐败,对外平叛车臣分裂主义.重新树立俄罗斯的威望.
4,实施能源出口的策略来振兴经济.
5,财富分配向民众倾斜. 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稳定基金,国民福利基金,筹建住房,医疗.教育,农业四大民生工程.

经济发展状况(图为2001-2008年原油价格走势)

2000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50亿美元, 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到2008年俄罗斯GDP达到创纪录的16660亿美元. 在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前,俄罗斯经济总量按市场汇率计算已进入世界前10. 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2000年,俄罗斯全国平均月工资为2223卢布,相当于当时的82美元。2010年,俄罗斯全国平均月工资为20815卢布,约合682美元.
但现在这个经济模式的问题在于,俄罗斯的经济更加依赖于能源出口. 原料出口比重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为50%,1998年为65%-70%,如今为75%. 目前俄40%的预算收入来自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和运输,GDP的25%来自石油和天然气行业. 俄罗斯预算中的油价是以每桶75美元计算的.所以只有在油价达到75美元上方,俄罗斯会有财政盈余.不然就出现财政赤字.
俄罗斯的工业优势主要在于重工业和高端军事工业,在轻工业和农业方面,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国内轻工业只能满足其25%的需求,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在俄罗斯占据了主要市场. 俄罗斯土地的耕种面积占全世界可耕种面积的14%,但在世界粮食生产中所占份额仅约为5%.
俄罗斯的服务业占据了GDP的25%左右.在最近的10年当中,俄罗斯尚未能够做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08年的经济危机,阻止了俄罗斯经济迅速向上的发展势头.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回落至40美元下方.同时俄罗斯的油气巨头由于掉入了外资设的贷款陷阱,欠下了近5000多亿美元的外债(与俄罗斯外汇及黄金储备相当).使得俄罗斯在经济上遭受重击.2009年俄罗斯GDP大幅回落近8%.股市缩水近80%,卢布贬值,经济倒退.民众开始对普京出现不满,2008年普京让出统位置,亲美派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普京留任总理.

五,俄罗斯的未来
俄罗斯在经历过最痛苦的10年民主改革尝试后.在中央集权的模式下获得了后面10年的发展.
俄罗斯目前还是依靠初级原材料的出口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属于比较低级的经济结构体系. 在这10年的发展中,主要的资金用在了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拓展,支付外债,民生保障上面,但缺乏资金对基础设施的进行维护和进行产业升级.
俄罗斯这种经济结构相当脆弱,因为油价主要掌控在美国手中.俄罗斯现阶段必须与能源需求国加强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与联盟关系,共同应对美帝国的全球战略.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快经济模式的转型.
从地缘政治和历史的角度来说,俄罗斯是一个处于恢复期的巨人.只要有机会,他会重新站起来.成为世界舞台上重要的角色.

『伍』 为什么俄罗斯的文化艺术上的造诣上有那呢多成就 啊

大噶好,【知道日历】官方回答时间到!

俄罗斯是一个艺术大国,这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音乐领域,有居伊、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形式多样,囊括交响乐、协奏曲、歌剧、器乐独奏,可谓应有尽有;

舞蹈上,出现过尼因斯基一度震惊世界的现代舞,也有古典芭蕾;

文学方面,托尔斯泰、果戈里、别雷、陀斯多耶夫斯基各有建树;

艺术上也有开创了构成主义的塔特林、罗辰柯等…

综上所述,独特的社会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政治上从上而下的推广、人民自发的热爱等等,以上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才有了俄罗斯繁盛的文化建树,如今去俄罗斯留学进修艺术的学子,依然为数众多。

关注【知道日历】官方账号,历史上的今天有什么,知道日历都知道。

『陆』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2)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3),一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维护了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斯大林在列宁逝世后组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联共(布)十四大(1925年)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心是实施重工业建设,把重工业建设放在首位.此后,即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五大上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集体农庄.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紧次于美国.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一、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苏联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开拓前进。从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完整地执行了10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已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同时,工业的社会主义成分占了99%以上。据苏联官方统计,“二五”计划的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7年,机床已基本自给,进口的机器只占需要量的0.9%,拖拉机等产品已开始出口。第二、1927年末,苏联的工业生产达到并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高水平。然而,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的决议指出: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享有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

决议要求在运动中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柒』 一战为俄国十月革命创造条件

一战是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的根本原因。一战导致俄国的各种矛盾趋于尖锐化,经济趋于崩溃;一战各帝国忙于战争,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捌』 十九世纪俄国小说创作在人性挖掘方面取得的成就

批判主义

在西欧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法国的蒲鲁东(1809-1865)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但由于此人是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后来成为第二帝国的代言人,马克思曾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批判过他,他的名声不好,因此他对批判现实主义的提法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 "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曾经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形成并获得初步的发展,从三十到四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高尔基称它为"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此外,福楼拜、梅里美、左拉,莫泊桑、都德、小仲马以及罗曼·罗兰等人,都带着闪耀着批判现实主义锋芒的小说涌上文坛,形成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波澜壮阔的艺术洪流。整个时代作家辈出,巨著丛生,文坛盛况,蔚为壮观。在英国,狄更斯和萨克雷也代表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罪恶与腐败,作了揭露和批判。狄更斯的小说有《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和《双城记》等,萨克雷的代表作是《名利场》。此外,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等人,也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加入了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马克思称他们是属"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指出: "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学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欧洲文坛上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流派标志着这一资产阶级艺术潮流的败落。批判现实主义的中心由英,法转移到俄国。这时,继普希金,果戈理之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以及契可夫纷纷登上世界文坛,代表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成就。

十九世纪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大成就,揭开了人类文明。

写实主义
依据自己的评价,将自己的时代风俗,思想,外观加以描绘,亦即正确的,忠实的描写出当下活生生的社会环境。
写实是抽象,理想化的反义。写实主义一般解释为依据自己的评价,将自己的思想,外观,社会环境,时代风俗正确,忠实的描写出来。它也泛指自贫困阶层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描写低收入者的时候或凡夫俗子的活动。写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发展出来的。在1830年代,由于产业革命,当时的时候,经济情绪是新兴市民阶层掌握实质主导权的时代。美术世界的鉴赏者,亦即作品的购买者从宫廷贵族扩展到一般的市民,而提高画作的画家,自1833年以后,人数急剧增加,沙龙展上的展出件数也从两千件增加到三千件不等,在许多情形下甚至接近五千件。画家对题材的选择完全将目光投向周遭的日常现实这一点上,反映了社会上市民阶级这样的新资助者,并不具备传统于古典的涵养,而是对现实的食物较感兴趣。

现代派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发展状况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
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U.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为《在空间连续的形》(1913)。 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最早于1910年前后产生。首先从事抽象主义艺术创造的是参与德国青骑士社活动的俄国画家W.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点、线、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为实践家,他主要从事抒情抽象绘画的创造,但同时也在几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国的画家K.C.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至上主义在平面构成上的努力,在探讨艺术的虚、空、无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是有意义的。真正奠定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突出贡献的是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创建的风格派(或称新造型主义)。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
康定斯基:《第一抽象水彩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
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
波伊斯:《向兔子解释图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视个性、重视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顶峰。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动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
杜尚:《干燥的便盆》
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的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也说明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与抽象表现主义完全相悖的波普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波普艺术的兴起,说明西方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当然,对于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西方美术史论家们的论说很不一致。首先在建筑中使用的后现代主义,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充满着争论的概念。严格地说,后现代主义是不能与现代主义截然分开的。后现代主义加以弘扬的许多方法与原则,在现代主义的美术中已经尝试过、试验过,只是在后工业社会里把个别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极端的发展和夸张。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是现代主义的反拨。然而,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西方的美术家们。新表现主义、新超现实主义、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兴起,多少说明了这个问题。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变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艺术中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人性与共性、风格特征的加强与消失、人性与机械性、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艺术的审美与反审美,永远是使艺术家困惑并驱使他们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状况,尤其在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这种状况更是常见。观念艺术及其他后现代派思潮之所以那末惊世骇俗,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和传统艺术背道而驰,而且在向现代主义挑战。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艺术的本身进程犹如社会本身的进程一样,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举的种种两极之间寻求平衡。当然,平衡是短暂的、临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满着矛盾,艺术才不断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艺术应该被认为是对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补充。或者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表现体系,它有别于现实主义,更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时代节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经获得了与现实主义共存的力量。
雷斯:《法国式的场景》
特征 既然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美术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
现代主义艺术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尼采的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否定权威,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对无意识和本能的推崇,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他的“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引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美术家们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其后果是一方面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另一方面使艺术语言趋向荒诞和怪异。自然不少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
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对于现代主义美术不加分析地一味赞扬是不可取的,而视现代主义为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不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国80年代以来艺术创造和理论的繁荣、活跃,除了社会、经济的推动这些主要因素之外,与包括西方现代主义在内的外国文艺提供的可用来参考、借鉴的丰富资料不无关系。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宣称达达主义是其先驱。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支配法国文坛,其影响甚广,比利时、捷克、南斯拉夫,乃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均有影响。其创作以诗歌为主,波及散文、小说、戏剧,在绘画中也有所表现。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出自本世纪初法国立体派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内尔(1880-1918)之手。他于1917年写给苔尔美的信中说:"再三考虑后,我确实认为,最好还是采用我首先使用的超现实主义这个词,它比超自然主义这个词更好。超现实主义这个词在扁中还找不到,它比由诸位哲学家先生们早已应用的超自然主义这个词用起来更方便。"由此可见,阿波利内尔创造超现实主义这个词的本意,在于以此来代替超自然主义这一名词。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诸方面。安德烈·布洛东觉得这一术语最能表达这个文艺流派的宗旨,因而得名。

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举行最后一次集会而宣告崩溃后,其中的许多成员倒向了超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1924年,法国作家布洛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1929年,布洛东又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二个宣言,详尽地解释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1930年,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实现主义的第三个宣言。这样,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就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布洛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的启示,没有任何理性的控制,没有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即对梦幻的万能和对思想的不带偏见的活动的信仰。它要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机械论并取而代之,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超现实主义者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的源泉。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蝗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唯有人的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的真正活动。儿童和疯子的言行,则是不受任何控制的真正自由的范例。因此,在诗歌创作中,他们故意使用幼稚的语言和病态的形象来反对传统的美好见解。在绘画中,用混乱的线条与颜色的任意涂抹。在戏剧中,主张用折磨人的野蛮音乐,粗鲁的舞蹈,并用自行车的铃铛,有节奏地敲打货箱、脸盆一类作伴奏。

超现实主义的创作采用的是"F我意识的书写"和"自动写作"的方法。他们主张写作要绝对真实,是纯粹的无意识的活动过程,不通有艺术加工和任何逻辑思维的形式。诗人在写作时,只要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东西快速地记录下来,词与词之间,全靠一种偶然的结合;如果一时没有现存的词汇表达,甚至可以随意用某个字母、符号来代替。反逻辑性是其创作方法的一大特征。这类作用,大多数艰涩难懂,不符合语法结构和逻辑思维的法则,有的变成文字游戏。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参加超现实主义集团的作家有布洛东、苏波、查拉,画家阿尔普、马松等等。属于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路易·阿拉贡、保罗·艾吕雅等,由于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后来转向进步的文艺阵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在美国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新超现实主义"流派,成为帝国主义御用的宣传工具。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但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产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阿拉贡在1926年发表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都会》、《生活的内幕》均属超现实主义之作。

『玖』 1861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巨额的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1861年的改革也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拾』 苏联埃俄国的创始人是谁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阅读全文

与俄国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