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辛亥革命观后感400字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贰』 创造奇迹的人的故事
1、匡衡
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苏武
苏武牧羊:
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3、狄仁杰
狄仁杰最初是唐朝的官员,后担任大理寺丞的时候,一年多的时间把大理寺堆积的陈年旧案全部处理干净,涉案人数达到一万多人,全部公正廉明,使得犯人伏法。
他做了一辈子的官,先后两次当宰相,一个是在唐朝,一个是在武周朝,是一个清廉为民请命的好官,在武则天时期也帮助武则天建立起了盛世大业,但是就因为他惩奸除恶从不手软,对付贪官的时候也不顾他人脸面。
使得他就算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使得他经常被朝廷中人和同僚陷害,使得他防不胜防,在官场的生涯也一直都是起起落落,即使有很多次威胁到了生命,但是他依旧以天下百姓为主,敢于冒犯圣上也要说实话,使得武则天对他非常的重视。
在他离世之后,武则天还曾为他罢朝三日,如此忠心又为民的朝臣的确值得人敬佩。
4、周恩来
周恩来童年志高,关于“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的问题12年。由1911年底,周恩来在沉阳东莞示范学校。在这一天,魏小张亲自为学生自主课,题为“命运”。这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化的时期。革命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政府刚刚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混乱思想,没有明确的理想,有没有人生目标。主应力“命运”是告诉什么决定的学生。魏小张谈到奇妙的地方突然停顿下来,学生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学校”教室静静地,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问其中的”卫消胀讲台,指着与学说的面前:“你为什么爱看书?”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要履行其对家庭和学校!”,“是为了光宗耀祖,”相偎小张第二个学生,得到的答案是:为了礼貌和阅读。
第三个学生问了一个店主的儿子鞋店,他回答很认真:“我为我的爸爸和阅读”学生听到的笑声。这些答案都不满意的总统,摇了摇头,走到周恩来的面前,问:学生在前不久在革命刚刚成功“你为什么要阅读和?”
周恩来挺高的威望,在他的第一个学生切断长辫子,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清政府规定,所有中国汉族人必须是一样的满族人留长辫子以示效忠清廷,将不留辫子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学生辫子切断,所以大家都佩服他。
周恩来站了起来,教室里安静,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严肃地回答说:“中国的研究的崛起!”如何精彩的回答“,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总之,中国周恩来伟大复兴的表达从小立志野心。微轿张某没想到能有这么优秀的学生,非常高兴。
周恩来,他示意坐下,然后对大家说:“哪里有当周生生效果啊!”的意思是有志青年周恩来要学习啊!同学们,现在你是学生,你有什么样的野心啊!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会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从小立志。
我们决心设定人生一个远大的目标,那么,实现与不懈奋斗实现这个目标不仅为人民,以促进该国,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俗话说,我从小看大。
小周恩来时,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后,他善于思考,再加上他的家人逐渐下降,尝到了生活和社会漠不关心,也被视为社会的黑暗的艰辛。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国的腾飞。
5、司马迁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
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叁』 他们创造奇迹第一期视频请问张京川逃跑前不是也有一个白人逃跑了吗,那他最后也死了吗为什么说只有张京
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过去整整一天,事件的发生无论是对于遇难者家属还是幸存者而言,无疑都是刻骨铭心的。昨日上午,枪击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云南业余登山家张京川给记者打来了电话,这是张京川在成功获救后首度向媒体记者讲述了他脱险的过程。
近40分钟的通话,张京川在电话中给记者描述了发生在他身上,或许只有在电影中才能出现的画面。朋友的遇害让他悲痛欲绝,而对于恐怖袭击者的憎恨,一度让他在事情发生后有“报仇”的冲动,悲伤、愤怒,却又无能为力……
事件回顾:巴基斯坦当地时23日凌晨0点30分(北京时间6月23日3点30分),巴基斯坦西北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省发生枪击事件,一伙不明身份武装人员来到中国攀登者所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登山大本营,把攀登队员们绑架并一一赶出帐篷枪杀,其中我国登山者杨春风、饶剑峰当场遇难。来自中国昆明的登山爱好者张京川在此次枪击事件中幸免于难,成为唯一幸存者。23日晚间,云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领事处副处长顾琼向记者表示,目前,张京川已安全抵达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点击查看详细报道]
张京川曾获荣誉
2007年春城晚报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云南省体育局登山协会理事 攀岩教练
2011年春城晚报文体十大新闻人物
2011年度春城晚报十大新闻人物提名
主要攀登经历
1989年至1993年 武警部队服役
1994年至今 昆明市五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
1999年开始 从事登山运动至今
2000年云南 哈巴雪山 5396米 登顶
2001年西藏 姜桑拉姆峰 6325米 登顶
2001年西藏 珠峰前进营地 6500米
2002年云南 哈巴雪山 5396米 登顶
2004年四川 四姑娘山 5145米 登顶
2005年新疆 慕士塔格峰 7546米 登顶
2007年西藏 启孜峰 6100米 登顶
2007年西藏 珠穆朗玛峰 8844米 登顶
2011年尼泊尔 玛纳斯鲁 8163米 登顶
2012年巴基斯坦 K2 8611米 登顶
事发突然
凌晨在前进营地 被捆绑后拖出帐篷
巴基斯坦枪击案发生后,国内外媒体在报道中均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在南伽帕尔巴特峰(以下简称南伽峰)山脚下的酒店内。据张京川介绍,事件的发生地点并非在酒店,而是在海拔4400米的前进营内,当被恐怖分子捆绑后拖出帐篷时,还以为是遭遇歹徒抢劫。
“前进营地大约有二三十人。”张京川说,营地内大家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安扎帐篷,事发当天,一支登山队离开了前进营地,进行高山适应性训练,他们也因而幸运地避开了这次触目惊心的恐怖袭击。
“事情发生在当地时间零点以后,大家都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帐篷里,夜很黑,也很安静。”张京川回忆说,他刚在帐篷里躺下没过多久,便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所惊扰,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有人便冲进了帐篷。在被人捆绑之后,张京川被拖出了帐篷。“我被拖出了帐篷,我看到杨春风和饶剑峰也已经被拖出了帐篷,袭击者的枪正顶在他们头上。”
“当时,我并不知道遭遇了恐怖袭击,还以为只是遭遇歹徒抢劫,那伙人把我押到杨春风旁边,让我跪下。当时,我跪在杨春风旁边,那伙人继续搜索营地里的其他人,我对杨春风说,遇见歹徒了,做好准备跑吧!杨春风还安慰我,他们只是劫财,如果现在跑,很可能会开枪。”第一次没有找机会逃跑,张京川现在想起来显得无比后悔。“真不应该听杨春风的,如果当时大家一起跑,杨春风或许就不会……”电话的另一头,张京川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
这是奇迹
枪声响起时下意识低头
头皮被子弹擦破5厘米的伤口
张京川的逃脱过程可谓是凶险异常,如果不是当过兵的经历让他临危不惧,趁恐怖分子从他手腕上取表时,悄悄弄开了绑在手上的绳子;如果不是在枪声响起时,他下意识把头一低,身体紧缩在一起,留给他的就不只是头皮上被子弹擦破了长达5厘米的伤口了……
所有人被分成两排,跪在营地的空地上,袭击者口中唧唧喔喔叫嚣着,虽然听不懂对方在说些什么,但曾当过侦察兵的张京川已经预感到这或许不是一次简单的抢劫。“我当时双手被捆绑,唯一的想法就是想办法挣脱捆绑,然后逃走。”
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后,袭击者开始向每一个登山者索要护照和钱财。“我告诉他们,我没有带过多的钱物,手上有块表。”张京川说,就在袭击者从他手腕上取表的时候,他弄开了绑在手上的绳子……
搜刮完所有人的财物,几乎没有等所有人反应过来,袭击者早已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无辜的登山者,一阵刺耳的枪声响起,营地里到处回荡着刺耳的惨叫声……杨春风就在张京川的身旁被子弹击中。“我感觉子弹就从我耳边飞过……”凭借曾当过侦察兵的敏锐和机智以及作为登山爱好者良好的身体素质,几乎是听到枪声的一瞬间,张京川下意识把头一低,身体紧缩在一起,而正是这个下意识的动作救了张京川的命。直到成功获救,张京川才感觉到头皮的疼痛,到了医院检查,他才发现,自己头皮被子弹擦破了长达5厘米的伤口,如果是子弹哪怕再偏离一点,后果都将不堪设想,张京川可以说奇迹般地捡回了一条命。
午夜狂奔
趁乱“撂倒”一名袭击者
光着脚狂奔30米跳下山崖
张京川躲过致命的子弹后,趁乱“撂倒”了在他旁边的一名袭击者,挣脱绳索,拼命狂奔。光着脚,单衣单裤,黑夜成为了张京川最好的保护色。“袭击者的枪都是挂在脖子上,而这样的持枪方式只能扫射,而不利于瞄准。”采取左右闪躲的方式,一路狂奔,身后急促的枪声,让张京川丝毫没有考虑的空间,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营地距离山崖30米,张京川用尽所有的力气,克服恐慌,一路狂奔……
来到山崖边,张京川毫不犹豫纵身跳下。“我当时并不清楚山崖有多高,只是觉得自己摔死也比被人打死要强。”好在山崖并不高,只是一个四五十米长的斜坡,连接山崖下的冰河。几乎是连滚带爬,斜坡上的碎石划破了他的衣服,双脚鲜血直流。
一路滚到冰河上,张京川迅速躲进了冰河岸边的冰裂缝中,远处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我躲在冰裂缝中,隐隐约约看到几个袭击者追到了山崖边,由于天太黑,他们没有继续向前追赶,看到他们返身回去的那一刻,我才有了感觉,可能脱险了。”单衣单裤,又是光着脚,黑夜中的寒风让张京川浑身发抖,成功逃脱了袭击者的“魔爪”,张京川又不得不面临寒冷的袭击。
大胆决定
冒险匍匐潜回营地
穿上御寒服拿走卫星电话
张京川也不清楚等待了多长时间,但他明白,这样一直等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悄悄潜回营地,看看情况。爬到自己的帐篷里,张京川穿上御寒的棉服,套上高山靴,更重要的是他拿走了放在杨春风帐篷里的卫星电话。“回到营地,我只想拿走的就是电话。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想把这里发生的一切快点传递出去,而电话是唯一能够与外界取得联系的工具。”
营地在一阵喧嚣之后再度恢复了平静,黑夜里张京川悄悄爬上了山崖,透过营地里微弱的灯光,他看到袭击者并没有离开,而是一起在营地的另一端。随后,张京川迂回到自己帐篷附近。“我几乎是匍匐前进,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张京川说,他甚至一度爬到杨春风身边,期待有奇迹发生。
在穿好衣服后,张京川拿起卫星电话向南伽峰跑去……之所以选择雪山,张京川说,一方面雪山上还有一支十多人的队伍,要把消息尽快通知他们。另一方面,海拔高的雪山袭击者肯定不适应,而他具有高山生存经验。
带着卫星电话,张京川跑进了雪山,北京时间凌晨4点左右,他打出了第一个求救电话。之后,他便躲在雪山里,直到天亮。
二度潜回
袭击只针对外国游客
6名本地厨师幸免于难
眼见天色已亮,没有等到下撤的登山队员,张京川再度潜回到前进营地附近。
他远远地看到营地内仍有五六个人聚在一处。“我当时以为袭击者还没有走,不敢露面,直到后来巴基斯坦军方控制了营地,找到我。我才知道,那几个人是营地的厨师。他们都是本地人,事件发生时,他们被袭击者捆绑在一个帐篷内。”由于此次袭击只是针对外国游客,最终这6名本地厨师幸免于难。
『肆』 他们创造奇迹一边境劫持下
5月18日晚中央一台22:38播出下集,
『伍』 他们创造奇迹第二集之边境劫持下期在那可以看到
5月18号中央一台晚22:38播出下集。我是其中的一个扮演者,穿蓝色衣服的是我
『陆』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大概500字吧~求你们啦)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而导致封建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最近观看了热播的《辛亥革命》,了解了100年前的中国在满清统治下,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对汉民族施用种种惨酷的压迫;到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
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
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
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其中以第十次的「黄花岗之役」最为壮烈,牺牲也最惨重;而促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的一役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十一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孙中山所领导的十一次革命如下:
第一次革命:公元一八九五年的广州之役,陆浩东被捕殉难。
第二次革命:公元一九00年的广东惠州之役,史监如被捕牺牲。
第三次革命:公元一九0七年四月十一日的广东潮州黄岗之役。
第四次革命:同年四月二十二日的惠州七女湖之役。
第五次革命:同年七月二十七日的钦州防城之役。
第六次革命:同年十月二十六日的广西镇南关之役。
第七次革命:公元一九0八年钦廉之役。
第八次革命:同年三月的河口之役。
第九次革命:公元一九一0年一月的广州新军之役。
第十次革命:公元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的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
第十一次革命:公元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义,推翻满清政府。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首先发难。接着各营也相继响应,革命军气势如虹,锐不可档。武汉三镇首先光复,各省也纷纷光复。清廷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退位。三千多年的君主政体,至此终于结束。
武昌起义是在农历八月十九日,以阳历推算起来,正是十月十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特殊而且值得纪念的日子。
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革命军发动武昌起义,此役不仅为中国政局开创新里程碑,也替中华民族翻开新页。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现在的中国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这一刻,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奋斗与牺牲,仍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下。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在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不甘承受列强欺凌,几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复兴。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辛亥革命就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今天,社会上有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想以温和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但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可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现在的中国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这一刻,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奋斗与牺牲,仍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下。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在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不甘承受列强欺凌,几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复兴。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辛亥革命就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今天,社会上有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想以温和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但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可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选我 !!!
『柒』 电影超人钢铁之躯里的一句台词怎么翻译
你要给人们一个努力追寻的理想,他们会跟随你前行,他们会跌倒,也会堕落。但他们最终会在光明中追随你,而你将创造奇迹。
『捌』 关于创造奇迹的故事
☞生命奇迹“朱坚强”2008-06-24
22:58
万兴明老人不停地抚摸着曾经与他生死与共的“朱坚强”。
空军第二飞行学院副政委荆益平23日上午在抗震救灾指挥所宣称:该院官兵在清理废墟时挖出的一头震后存活36天的猪,22日下午被成都建川博物馆收养。
荆益平介绍说,这头被博物馆取名“朱坚强”的猪,是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12组万兴明家饲养的。万兴明家原本住在半山腰上,“5·12”地震发生后,他家的房子和猪圈都垮塌了,大家都以为猪肯定被砸死了。6月17日下午2时许,飞行学院三团机务一中队指导员黄杰带领10多名救援人员来到万兴明家帮助清理废墟。当战士把猪圈废墟底层的一块木板掀开的时候,万兴明惊叫起来:“这么多天了,我的猪还活着!”
黄杰说,万兴明家的猪圈有两层,上面是木板阁楼,堆放着许多木板和木炭。房子垮塌,一边的墙也倒下,无数的砖块压在木板上。木板阁楼和地面之间留下半米高的夹缝,使这头猪大难不死。但空间只有半米高,它根本站不起来,更无法走动,只能趴在地上。废墟都刨开后,大家惊讶了,这头原本150公斤的肥猪,瘦得只有50多公斤了,一身都是黑炭。原来,这头猪被压的36天里,全靠吃木炭维持。村民们都说,这真是生命奇迹,算得上创世界纪录了!
“空军官兵挖出在废墟下存活36天生猪”的消息不胫而走,灾区群众和广大网友都为这头地震中坚强活下来的猪而感动,呼吁留住它的性命。有网友说:
“刀下留猪,因为它创造了奇迹。”还有网友建议说:
“猪界的英雄!这头猪应该留着,好好养起来,捐给地震博物馆或动物园,让大家瞻仰一下生命的奇迹!”
猪的主人万兴明回忆说,那天把猪救出来的时候,怕它突然见光不适,又用木板盖住。后来女主人给它喂食,他们看到它“流下两行眼泪水”。万兴明和老伴都认为它好像通人性,很感动,舍不得杀。但也有家里人说,他们只是普通村民,房子也垮了一些,没有办法一直把猪养下去。今后怎么安排这头猪?万兴明也很为难。
成都市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正做汶川大地震展览,听说这头在地震后创造生命奇迹的猪的故事后,非常惊讶,表示有意收留这头猪,一直养在博物馆内,让猪和羊陪伴它,直到终老。猪的主人万兴明22日下午接受了建川博物馆的这个提议。当天,建川博物馆付给万兴明家3008元猪钱,并决定捐1万元资助他家恢复生产生活。建川博物馆承诺一直养着它,直至自然死亡。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同时向挽救这头猪生命的空军官兵表示,“朱坚强”用生命记录了抗震救灾,他们一定善待这头令人感动的猪。22日晚8时,“朱坚强”被送到建川博物馆安顿。博物馆还带回了它原来的猪槽,用来给它喂食。
望着“朱坚强”,村民们都投去敬佩的目光。
『玖』 他们创造奇迹共几期
13期。
《的姐遇劫案》20141006
《北川六日》20141013
《了不起的东北大妈+砍刀下的抗争》20141103
《十一颗炸弹》20150427
《边境劫持(上)》20150511
《边境劫持(下)》20150518
《卧底》20150525
《金刀峡历险记(上)》20150601
《金刀峡历险记(下)》20150713
《要命的两千万》20150720
《生死暗访》20150727
《绑架惊魂》20151012
《南伽峰逃生记》2014-09-22
节目介绍:
《他们创造奇迹》根据真实发生的案例,通过专业编剧的故事构建和专业演员的准确演绎,运用纪录片式的访谈和纪实拍摄手法,呈现出电影大片式的场景。
这些都使《他们创造奇迹》得以“真实案例故事+剧情演绎加当事人深度访谈解读”的三维立体化展现,有机融合真实纪录、微电影、人物访谈三种形态,突出故事性、悬念化和真实感。
播出时间CCTV-1每周一22点36分首播,CCTV-2每周四12点30分重播。
『拾』 玛雅人为什么突然消失
玛雅文化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让人不解的是,公元830年,科班城浩大的工程突然停工。835年,帕伦克的金字塔神庙也停止了施工,889年,迪卡尔正在建设中的寺庙群工程中断了。909年,玛雅人最后一个城堡,也停下了已修过半的石柱,散居在丛林中的玛雅人都抛弃了原来南边的家园,集体向北迁移。过了一段时期,玛雅文化就彻底消失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让许多历史学家费解的问题,也使我们十分兴趣,于是我们大胆做了一些猜测:
(一)随外星人离去
在布兰科“铭文神殿”中,曾发现一个很怪的皇家的坟墓。它中间停放一具巨大的石棺,里面躺着一位玛雅国王的遗骨。现在一般认为它曾是布兰科一位极受尊敬的国王,名字叫太阳陛下帕卡尔。这个布兰科的石棺是用一块巨大的木兰花色石灰石做成的,重约5吨,面积超过7平方米。石棺上盖的是雕刻很复杂,上面刻画的是一个蜷曲的几乎处于W形状的玛雅人形。周围环绕的他的是一些奇怪的图案。位于中心的人物看起来像是浮在那里似的。瑞士作家艾瑞兹。温。达尼肯于二十世纪60年代在他的名著《神之战车》里提到,在棺盖中心处蜷着身子的那人实际是一个宇航员,他正在控制着自己那正在起飞的飞船。有些人甚至推测玛雅人突然消失的原因是他们随着外星人的宇宙飞船一同离去。我们认为,玛雅人对天文如此了如指掌,他们创造奇迹,却又神秘地消失,也许他们是外星人与人类的后裔,被先进的另外星球的“祖先”给接走了。
(二)随祖先沉入大海
据有关资料,有的学者认为,在大西洋中曾有一个大西洲,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可在10000多年前的某一天,它一夜之间沉入了大海,毁灭了。翻开地图我们发现,大西洲的位置离犹卡坦半岛很近。德国科学家莫克认为,玛雅人在公元前8499年6月5日13时开始了他们的新纪元。在玛雅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由5个太阳主宰,一个太阳代表一个纪元”。所以认为,若以上材料是真实可靠的话,那么,也许玛雅人会是幸存的大西洲人和美洲当地人的后代,他们深知祖先的毁灭,他们认为在公元后的某一天,又一个纪元将灭亡,所以集体向北迁移,并在之后的某一天,集体跳入大西洋,逃避世界的灭亡。当然,这一说还有待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