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耕田发明家

耕田发明家

发布时间:2022-06-23 07:44:38

⑴ 神农氏教民播百谷的故事简介,神农氏的传说都有哪些

我们中国人常常自称“炎黄子孙”,这里所说的“炎”,就是指炎帝。为什么称他为“炎帝”呢?因为他是居住在南方的太阳神,是他给人间带来了温暖的阳光,使大地上的万物茁壮生长。炎帝又号称神农氏,提起神农氏,大家都知道,他是远古时伟大的农业之神,发明了许多耕田的农具,教百姓学会了种庄稼。传说神农的样子长得很怪,牛的头面,人的身子。这或许是因为,他在农业上也像几千年来帮助人类耕种的牛一样有突出的贡献吧,才被人们想象成这个样子。神农考虑到,大地上的人口越来越多了,光靠打猎呀,捕鱼呀,采集野果野菜呀,吃的东西会一天比一天困难。于是他想,要是能够把“种子”种在土里,让它长出果实来,给大家做食物,那该多好啊!想到这儿,他就把树木砍下来,制做些犁子呀,镢头呀,和人们一道开垦荒地,预备播种百谷。可是哪儿有百谷的种子呢?相传有一天,天空晴朗朗的,忽然纷纷扬扬降下了许多百谷的种子。神农带领人们高高兴兴地把种子搜集起来,种在新开垦的土地里,不久大地长出了绿油油的禾苗。秋天百谷获得了丰收,从此人们不再为食物而发愁了。

还有一个更加动人的传说,说那时有一只全身通红的鸟。嘴里衔着一株九穗的稻禾从天空飞过,穗上的谷粒落到地上,神农把它们拾起来,种在土里。不久便长成了又高又大的嘉谷。这种天降的嘉谷,人们吃了不但可以充饥,还能长生不死呢!这篇神话故事,据古籍中有关资料编写。清·马骕《绎史》卷四引《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绎史》卷四引《周书》云:“神农之时,天雨粟(降下谷种),神农遂耕而种之。”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云:“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由此可见,炎帝是农业之神,人们感念他的恩德。称他为“神农”。

⑵ 耕田工具是谁发明的

炎帝发明农耕之具首都北京有一处明清时建筑——先农坛,是明清两朝的帝王们祭祀炎帝、祈求五谷丰登的祭坛,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并且向世人开放。这里每天都有许多人或参观缅怀、或散步健身,沐浴在虽已虚化却依然神圣的先祖的祥瑞气氛当中。 炎帝,又被后人称为神农、田祖、先啬、五谷王、五谷先帝、粟王、先农。之所以罗列这么多的称呼,没有其它原因,只因为确有这么多称呼。只需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些称谓当中,每一个都充满着对炎帝的敬爱和纪念,每一个都确立起炎帝在我们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悠久历史上的地位。中国历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以后,从神农氏开始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的历史时期。从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以及湖北京山屈家岭等遗址发现的粟、黍、稻得知,我们的祖先懂得种粮至今已有七千年至六千年的历史。到炎帝时代,人们对于农业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对农耕和土地的认识已经非常成熟。他们大规模垦荒造地,发展农桑,驯养动物,制造农具,迈出了人类文明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步。 神话《神农捋穗》中,神农发现了高粱和荞麦。《咒鸟识谷》中神农从鸟吃谷籽知道了谷籽能食用。《神鞭降牛》和《降牛耕田》等神话都说神农始初教民以手掘地,后来以石掘地,再后来以人拉木耒耜犁地,直至学会驯牛,用牛力解放人力。虽然是神话,却也符合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的一般认识规律。 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轩辕黄帝以后,蒙黄帝不杀,便来到历山,开始焚林拓荒,从事稼穑。历山,位于古舜都保岱西北3里处,古籍中又称烈山、厉山。历山背后有一块面积约400亩的平台地,相传就是炎帝垦荒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四顷梁。清道光十五年重修的《保安州志》记载:“炎帝焚林耕种之处,四周岗阜围合,俨如城郭,中为平地,田可四顷。故又名四顷梁。”炎帝时候,涿鹿城南的桑干河泛滥,一片汪洋。炎帝带人登上历山山顶极目四望,发现北面有一大片平展展的山地。这块山地四周有土丘环围着,就像黄帝城一样,这就是四顷梁。只见蒿草丛生,遍地荆棘。炎帝非常高兴,他连蹦带跳地跑下山顶,来到这块平地上,立即带领人们焚林垦田。熊熊烈火燃烧了好几天,拔草、挖地,一天、两天……那时候,刀耕火种的,刀是什么样的刀?石头磨成的刀;斧是什么样的斧?石头磨制的斧。这人手少,工具笨,进度特别慢。炎帝马上派神鹊给黄帝传信,请求派人来支援,以免误了农时。连年战乱,民生凋敝,黄帝正为恢复农业生产犯愁呢。一接到消息,立即给炎帝调派了一千名兵士赶到了四顷梁。大家一起汗流浃背地干活,进度还是慢,那石刀、石斧一类的兵器一下只砸一个小坑。再看兵士们个个手上打了血泡,人人疼得呲牙咧嘴。炎帝心中焦急,怎样才能加快进度呢?炎帝可是个经验丰富、爱动脑筋的好庄户,他很快就琢磨出了石犁,名耒耜,犁尖像熨斗似的,与两侧的刃一起破土。石犁中间有孔,与上面的犁架连接着,用绳子绑牢固。犁头尖尖的斜插进土里,前面有兵士拉,后面有兵士手扶犁架并用力向前推着。这个石犁所过之处,黄土尽翻花,这样翻土耕地,既省了人力,效率又高了好几倍。这是农具上的一次大革命,人们为这种农具的发明欢呼雀跃,由衷地称赞炎帝,拜服他的智慧。文物是历史的脚印,是文明的见证。今天,从黄帝城、阪泉、蚩尤寨、釜山等处发现的远古石器、兵器、骨器、陶器等,正反映了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炎帝、黄帝、蚩尤以及先民们生产、生活、争战的本来面貌。 继发明石耒耜之后,炎帝根据多年来了解的农具方面的知识,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木耒耜。据说炎帝后来到湖南任职时,做了大量的木耒耜。如今,那里以耒耜命名的以纪念炎帝的地名有耒山、耒水、耒阳等。 炎帝在四顷梁住着,专门负责为黄帝司农,连年垦荒种地,发现人们依然劳作辛苦,尤其是每年耕地的时候。爱动脑筋的炎帝又琢磨起来。他从人拉犁的姿势上受到了启发,便用牛耕田替代了人耕田。至今,在农村还可以看到几乎完全一样的牛耕田的场面。用牛力解放人力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的。在我国,上古时期包牺氏时代就进入到了人工饲养家禽、家畜的历史阶段,这在考古学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当地就流传着马师皇(皇帝的牧正)驯养六畜(指牛、马、羊、鸡、狗、猪)、神农驯牛耕田等民间故事。汉字中犁地的“犁”字用“牛”和“利”组字,说明人与牛、牛与农耕早在造该字之前就已经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牛与耕田犁地是分不开的。牛是一种温顺的大型牲畜,自古以来与人类相存相依,在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它吃苦耐劳,为农业生产默默效力,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人类的感激甚至是崇拜。炎帝驯牛耕田,是农耕经济的重大突破,也是生产力的第一次大解放,对于华夏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炎帝被尊为中华始祖之一、中国农耕经济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当之无愧的。 传说中,炎帝在历山四顷梁拓荒种田,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而,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些村落,人们在这里安家置业,娶妻生子,繁衍不息。这些后人都以农为本,世代相传。炎帝的儿子柱,因为善植百谷百蔬,而官为农正,即管理农业的大臣。到了虞舜时代,舜帝亲自到历山上焚林垦田,承继着炎黄大业。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茹毛饮血到耕田种植,表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执着朴素的追求。始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开拓创造,他们开垦延展着种植的土地,他们坚守捍卫着生存的土地,因为他们的不断探索,使人类的希望一次次变成了现实,使文明在他们的身后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记住,土地是民之根本,是社稷之源。始祖炎帝站在远古的历山顶上告诉着我们:请深爱滋育我们的土地,带着这份深爱去进行新的发明创造。

⑶ 神农名字的由来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3)耕田发明家扩展阅读:

神农出世

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又有神农氏生于姜水之说,姜水在今宝鸡境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一人的争议,应是在神化他们时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为一人;再《礼记》据此又称神农为烈山氏,盖皆因其行多名号所致),出生了一个小孩。

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这个孩子天生异相,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见,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

看到的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是他带来的吧。于是在他长大后,大家推举他为部落首领,因为他们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就自称炎族,称他为炎帝。

有一次炎帝看见一只红色的鸟衔着一串像种子的东西,炎帝看见鸟儿把它吐了出来,炎帝拾起来,鸟儿围住他飞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阵飞走了。

炎帝认为这是天帝派红鸟送来的食物种子,便把种子埋在土里。又用木头制成耒耜,教人们松泥土,并掘井灌溉禾苗。这年秋天,一大片禾苗成熟了。

人们多高兴呀!大家感念炎帝的功德,都称炎帝为神农。这样周边的部落又称炎帝部落为神农部落,而称他为神农氏,即农业部落的首领。(“氏”的原意是一种神祇,在原始社会代表部落首领的公用称呼,只是后世的学者将其解释为神祇,这和后来兴起的中国神话学有关。)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⑷ 中国古代伟大的农学家贾思勰是什么让让他名垂千古

因为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富有经验的老农当中获得的生产知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亲身实践与体验,认真分析、系统整理、概括总结,完成了《齐民要术》这部伟大的著作 。

该书自出版后,受历朝重视,传遍海外后亦被常成为研究古物种变化的经典,达尔文研究进化论时,曾参考一部"中国古代网络全书",有说此书正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用了不少篇幅介绍了蔬菜种植、果树和林木的扦插、压条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树抚育方面的技术。 在植物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还记述了当时果农熏烟防霜害的方法:"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音云,y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短短的二十几个字就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看天气判断降霜的经验和防霜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在普遍应用。《齐民要术》非常重视选育良种对于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作用。书中仅谷种就搜集了八十多个品种,并且按成熟期、植株高度、产量质量、抗逆性等特性作了比较科学的分类。还叙述了播种前怎样进行选种、晒种、浸种和用药物或者肥料拌种等种子处理方法,其中不少措施非常巧妙、合理,直到今天还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

《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六世纪以前家畜家禽的饲养经验并搜集记载了兽医处方四十八例,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方面,如直肠掏结术和疥癣病的治疗方法,历时一千四百多年,仍然沿用。《齐民要术》中还有我国独特的制曲、酿酒、制酱、作醋、煮饧(音形,xíng,糖稀的意思)以及食品保存和加工工艺的翔实记录,其中许多是现存最早的资料。《齐民要术》是一部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业网络全书",它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和北魏以前农业生产技术,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贾思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学体系,对以实用为特点的农学类目作出了合理的划分。《齐民要术》全书结构严谨,从开荒到耕种;从生产前的准备到生产后的农产品加工、酿造与利用;从种植业、林业到畜禽饲养业、水产养殖业,论述全面,脉络清楚。在学科类目划分上。书中基本依据每个项目在当时农业生产、民众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和轻重位置来安排顺序。把土壤耕作与种子选留项目列于首位,记叙了种子单选、单收、单藏、单种种子田、单独加以管理的方法。在栽培植物方面,对农田主要禾谷类作物作重点叙述。豆类、瓜类、蔬菜、果树、药用染料作物、竹木以及檀桑等也给予应有的位置。在饲养动物方面,先讲马、牛,接着叙述羊、猪、禽类,多是各按相法、饲养、繁衍、疾病医治等项进行阐说,对水产养殖也安排一定的篇幅作专门载说。叙述的农业技术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适宜。对当时后魏疆域以外地区的植物,也曾广为搜集材料并予以注释解说。有的因缺乏素材,只保留名目,申明:"种莳之法,盖无闻焉。"这种注重种植业、养畜业、林业、水产业、加工业间的密切联系,叙述所处疆域兼及其境外农产的结构体系,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上具有首创的意义。《齐民要术》以后,中国著名的农学古籍与《齐民要术》规模相似的有元代《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以及清代的《授时通考》。这四部全面性大型农书均取法《齐民要术》,并以《齐民要术》书中的精练内容作基本材料。《齐民要术》书中所载的种植、养殖技术原理原则,许多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第二,精辟透彻地揭示了黄河中下游旱地农业技术的关键所在,规范了耕、耙、耱等项基本耕作措施。黄河中下游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迅速,夏日连雨等特点极为明显。从远古以来,形成的对应措施是注意农时,讲究农耕方法。1972年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壁画中,已发现有畜力挽拉耙耱的图象。其年代要比《齐民要术》撰成早两个世纪以上。《齐民要术》在耕、耙、耱等重要农具的阐说,耕、耙、耱、锄、压等技术环节的巧妙配合,犁、耧、锄等的灵活操用诸方面作了系统的归纳,规范了秋耕、春耕的基本措施,若干重要作物的播种量,播种的上时、中时、下时以及不同土质、墒情下的相应播法。《齐民要术》在改造土性、熟化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地力,在作物轮作换茬,在绿肥种植翻压,在田间井群布局与冬灌等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创见。《齐民要术》把黄河中下游旱地农耕技术推向了较高的水平。千余年间,在近现代农学方法应用以前,世代治农学者很少能在北方旱地农耕技术领域添加重要的新内容。

第三,将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齐民要术》有6篇分别叙述养牛马驴骡、养羊、养猪、养鸡、养鹅鸭、养鱼。役畜使用强调量其力能,饮饲冷暖要求适其天性,总结出"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的成熟经验。养猪部分载有给小猪补饲粟、豆的措施。书中已注意到饲育畜禽等在群体中要保持合理的雌雄比例。"养羊篇"提出l0只羊中要有2只公羊,公羊太少,母羊受孕不好;公羊多了,则会造成羊群纷乱。对养鹅、鸭、鸡、鱼等都提出了雌雄相关的比例关系,鹅一般是3雌1雄,鸭5雌l雄。池中放养雌鲤20尾则配雄鲤4尾。

第四,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贮藏技术在《齐民要术》中占显著地位。酒、酱、醋等可能发明很早,但详细严谨揭示其制作过程,以《齐民要术》为最早。在"作酱法第七十"中,首先叙述用豆作的酱,但也记载了肉酱、鱼酱、榆子酱、虾酱等的制作方法。在"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中提到藏生菜法:"九月、十月中,于墙南日阳中掘作坑,深四五尺。取杂菜种别布之,一行菜一行土,去坎一尺许便止,以穰厚覆之,得经冬,须即取。粲然与夏菜不殊。"这一鲜菜冬季贮藏的方法与现在的"假植贮藏"措施基本相同。

第五,记载有许多精细植物生长发育及有关农业技术的观察材料。"种韭第二十二"中提到"韭性内生,不向外长"。 "种梨第三十七"中提到梨树嫁接,接穗,"用根蒂小枝,树形可喜,五年方结子;鸠脚老枝,三年即结子而树丑"。同篇还有"每梨有十许子,唯二子生梨,余生杜"。"种椒第四十三"讲叙椒的移栽时称:"此物性不耐寒,阳中之树,冬须草裹,其生小阴中者,少禀寒气,则不用裹。"这些,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观察记载材料,得到后世农学家的重视。"种谷楮第四十八"中提到种楮子时与麻混播,秋冬留麻,为楮树幼苗"作暖",这是在深刻认识两种植物生长发育特点的基础上,相应采取简便易行的保护措施。"栽树第三十二"中所述果树开花期于园中堆置乱草、生粪,煴烟防霜的经验尤为可贵。其中叙述成霜条件是"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所讲与现代科学原理相符,而遇此情况要:"放火作燃,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类似的煴烟防霜措施,至今仍是减免霜害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第六,重视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尽管《齐民要术》序中写有"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的话,反映作者受当时崇本抑末、非议经商的思想影响较深。但在全书中,如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篇,却详细描述了怎样进行多样经营,如何到市场售卖,怎样多层次利用农产品等有关经济效益的内容。在"种榆白杨第四十六"中,具体叙述榆树播种、杨树插枝育苗的技术,幼树隔3至5年间伐作材料出售。种白杨一节,曾计算:1亩3垄,l垄720穴,1穴屈折插l杨枝,两头出土,1亩可得4320株,3年可为蚕架的横档木,5年可作屋椽,l 0年能充栋梁。以售卖蚕架横档木计算,1根5钱,1亩岁收21600文。1年若种30亩,90亩地3年1轮,可周而复始,永世无穷。"种葵第十七"提到,都邑郊区有市集之处,蔬菜种植安排得好,亦可实观周而复始、日日无穷的周年产销。《齐民要术》"卷头杂说"虽为后人添加,但长久以来已与全书融为一体。其中也曾叙及l0亩地内种葱、瓜、萝卜、葵、莴苣、蔓菁、芥、白豆、小豆等的精细种植计划,并指明,"若能依此方法,则万不失一"。书中还记载有较多以小本钱多获利的实际内容。现代学者从经济科学角度研究《齐民要术》,认为贾思勰的著作不单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古代农业技术典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营方法方面的网络全书。

《齐民要术》作为一部科学技术名著,经历约l500年的时间,仍被人们奉作古农书的经典著作。农史学家称颂《齐民要术》中旱地农耕作业的精湛技艺和高度理论概括,使中国农学第一次形成精耕细作的完整体系。经济史学家认为将《齐民要术》看作是封建地主经济的经营指南。还有人提出应该称它为全世界最早、最完整的封建地主的家庭经济学。从事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藏的技术工作者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古老的配方与技法,因而食品史学家对《齐民要术》也颇为珍视。



⑸ 袁隆平被称作水稻之父,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

袁隆平被授予这个“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他解决了全国23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在那时候,这是人口增口,粮食短缺的时候,袁隆平不辞辛劳,每天都会像一个敬业的农民一样,蹲在耕田的一旁,研究水稻技术,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炎炎,稻田的某一角,都会有一个老人的孜孜不倦的身影,那就是我们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人,为了全国的人民的温饱问题,他依然踏上了这条伟大的道路。

袁隆平老先生除了在杂交水稻上贡献巨大之外,还在天文学领域也有所贡献,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着颗小行星就被命名为袁隆平星除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贡献,他在任职期间贡献也是非常大。


袁隆平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一生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⑹ 犁是什么那一个朝代发明的

我国的犁出现在商代

在5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农民就开始尝试使用犁。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下面的枝 犁
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将犁系上绳子由一头牛拉动,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农民可以用把手来驾驶犁。到公元前3000年,犁进行了改进,把尖头制成一个能更有力地辟开泥土的“犁铧”,增加了一个能把泥土推向旁边的倾斜的底板。 中国的犁是由耒耜发展演变而成。最初可能仍名“耒耜”。用牛牵拉耒耜以后,才渐渐使犁与耒耜分开,有了“犁”的专名。犁约出现于商朝,见于甲骨文的记载。早期的犁,形制简陋。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出现铁犁,开始用牛拉犁耕田。西汉出现了直辕犁,只有犁头和扶手。而缺少耕牛的地区,则普遍使用“踏犁”。在四川、贵州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均有踏犁的实物。踏犁也称“镵”、“脚犁”。使用时以足踏之,达到翻土的效果。

⑺ 唐朝发明的耕田工具是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版苏州等地权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中文名
曲辕犁
外文名
bending plow
又称
江东犁
出现
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
标志
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
快速
导航
发明

构造

优点

设计美学
简介
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1]
发明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1]

⑻ 农民发明家吴玉禄哪里人

吴玉禄,一位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马务村的普通农民现年48岁,小学文化,迄今为止发明了38个机器人,在这个机器人大家族里吴玉禄分别按他们的出生顺序给他们命名为吴老大、吴老二……。兄弟38各有所长:蹦跳翻跟头、拉车爬墙点烟斗、敲锣打鼓拉二胡、写字倒茶把杆爬。更有帮助病人的翻身床和会下棋的智能机器人。

吴玉禄在家排行老五,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小,他不爱说话,就喜欢鼓捣一些小玩意儿。上学后,他对学习不感兴趣,却经常像小乞丐一样,满大街捡别人没用的“破烂”,宝贝一样放在书包里。吴玉禄第一次接触的“机械”,是一把废弃的铁锁。为了弄明白钥匙和锁的关系,他砸坏了很多铁锁,终于学会了修锁配钥匙。 这个穷困的家庭,并未因为多了一个劳力而出现转机。耕田、种地等农活,吴玉禄一样不干。大量空闲时间,吴玉禄都花在捣鼓他收藏的那些机械“破烂”。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吴家的小儿子是个“败家子”。
丑陋的“吴老大”
然而,家庭的贫困,让吴玉禄的梦想只能停在脑海中。村里照顾他这个困难家庭的孩子,将其招了工,让他进入一家民营工厂当电工。造机器人的梦想,从那时开始付诸实施。 1978年夏,16岁的吴玉禄与村里一个铁哥们儿商量:一起做个会走路的机器吧。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机器人”的概念。 折腾了一年多,第一个机器人面世:外形是一个人形的铁皮,身后的两根粗铁丝连接着一个齿轮,一台捡来的小电机充当动力。小电机发动后,带动两根铁丝前后移动,“铁皮人”开始动起来。 这是吴玉禄的机器人处女作,名为“吴老大”。从那一天开始,他就上瘾了。
造风扇俘获女孩心
吴玉禄和妻子董淑艳与机器人1986年,经媒人介绍,他认识了一名叫董淑艳的女孩。 然而,两人第一次见面,董淑艳甩下两个字:“不成”,扭头就走。 吴玉禄找来一个电机,接上一根连杆,将一柄蒲扇插在上面。通电后,蒲扇前后摆动,扇出凉风。他还设置了一个挡位开关,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控制蒲扇摆动的速度。 这个小物件,让董淑艳欣喜异常。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发现只要她能想到的,吴玉禄都能给她做出来。 就这样,两人结婚了。直到现在,吴玉禄的家里还摆着这台“电风扇”。
雷管炸伤手
1989年夏,吴玉禄正在造机器人“吴老二”。在废品站搜罗材料时,他发现了一节“七号电池”,标签上写满外国字,像是“进口货”。他赶紧将它拿回家,准备当作“吴老二”的动力。当他接通“电池”的正负两级时,一声巨响,爆炸了! 吴玉禄的左手顿时血肉模糊,皮都翻起来了。邻居将他送到医院,打了十几针麻药,才缝合好伤口。 吴玉禄的无名指被炸坏。直到现在,这根手指到冬天总是冰凉的。 后来,吴玉禄才知道,那节爆炸的“电池”其实是根雷管,上面写的英文字母“TNT”是炸药的意思。
妻子离家出走
从废品站淘回来的东西,虽然成本低廉,但要让机器人“听话”地动起来,却需要更多精密的零件。吴玉禄指着一个被拆得稀烂的玩具直升机说:“几百块的玩具,我只用它的遥控器。”诸如从新摩托上拆电机、从汽配城买小轿车坐椅,这些事他都干得出来。 1999年夏季的一天,吴玉禄带着全家到邻村维修农具,但时间不长就接到村里的电话,让他们赶紧回家。吴玉禄刚骑车到村外,就见自家方向浓烟滚滚,村里大喇叭喊着:“社员们都去吴玉禄家灭火。”等他们赶到家门口时,整个房子烧得只剩下三根檩条。 董淑艳带着孩子离家出走,打算和吴玉禄离婚:“让他跟机器人一块过吧”。
一举成名
吴玉禄和“超级吴老五”2003年吴玉禄携自己的机器人儿子参加科技周并到人民大会堂表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之后被北京市评为“京郊十大新闻人物”,并由市领导颁奖。 2004年在湖南卫视主办的农民机器人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并获得“最聪明的农民发明家”称号和奖金一万元。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十套走近科学栏目担任道具师并获道具设计制作优秀奖。 2006年参加深圳卫视主办的“创意中国”大赛,捧回了冠军奖杯,参加山西卫视主办的“才艺大比拼”依旧捧回了冠军奖杯。 2007年受聘于山西彩灯公司和浙江某公司担任技术顾问。应广州市政府邀请参加第十三届机械博览会并在开幕式上做了机器人拉车表演。 2008年应邀到香港、天津等地参加展出。 2009年吴玉禄的机器人儿子与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一同在河北石家庄展出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应邀在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市第九中学为同学们做了精彩的演讲。
未来目标
有了经验,设计起来得心应手。设计一个会翻跟头的机械狗,仅需2小时;用不到3个月制作成功的“超级吴老五”,已被一名大学生花3万元人民币买走。 他和正在读计算机专业的儿子合作制造更具实用性和智能性的机器人,他管硬件设计,儿子来编程序。目前,二人已做好了可给病人定时翻身的“吴老三十三”和会下棋的“吴老三十四”。
父子合作开机器人工厂
拉车机器人在老吴心里,最大的目标就是建个机器人工厂——自己管机械设计,儿子管程序设计,工人组装。“到时候,我们成为百万富翁没问题。”老吴显然已经把学计算机的小儿子吴汪洋当成了接班人。 吴汪洋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大一,他已经进了学校的科技社团。老吴说,小吴曾经发明过家用防盗报警器,和自己一样脑子好使。现在吴汪洋已经开始学习单片机及相关知识,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老吴和儿子的机器人梦会一步一步的实现的

希望能够帮到你

⑼ 中国最早使用牛耕的是什么时候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的牛耕始于商代,但目前尚未发现这方面明确的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用牛耕田并不普遍,牛在商代的主要用途是宰杀后作为宗庙中祭祀的祭品。

春秋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国语·晋语》说:“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意思是宗庙中作为牺牲的牛,已被用来耕田。又如,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力士名牛子耕,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牛与耕相连作为人名,可见春秋时用牛耕田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了。但此时牛耕的形式如何,仍不得而知。

关于牛耕形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汉书·食货志》说:“用耦犁,二牛三人。”即用二牛挽犁,三人操作——一人扶犁,一人牵牛,一人控制犁地的深度。耦犁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他对推广牛耕起过重要作用。汉代的牛耕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这在考古发掘中可以得到证实。如在山西平陆枣园村西汉末年的墓葬中,发现过二牛抬扛一人扶犁的壁画,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用牛鼻穿环来控制犁牛方向以及用犁箭来控制耕地深浅的技术。这样,只用一人驭牛即可,节省了两个劳动力。又如甘肃武威磨咀子山出土的西汉末年的木犁模型明器,用一牛挽一犁,表明当时还出现了单牛犁耕。东汉时期的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此类例证就更多了。

牛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创造,这在农业耕作史上是一个极大的进步。用牛代替人力耕田,不但解放了人力,也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⑽ 二牛一人犁耕法发明哪个朝代

西汉时犁、镢、铲、锹、镐、锄、镰、耙、刀等铁农具已广泛使用.铁犁有大中小版之分,以适应不权同的土质和耕作条件.在考古发掘中,不少地方出现了铁犁壁.犁壁能翻土成垄,也能碎土和深耕,是犁的重大更新,这一农具的出现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牛耕是当时普遍的耕田形式.武帝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协作.即以二牛挽犁;一人牵牛,一人扶犁,一个控制犁的深度.到西汉末年,牛耕技术又有改进,用二牛抬杠的形式,扶犁者同时用牛鼻穿环来控制牛的方向,用犁箭控制犁的深度,由一人操作即可,又叫二牛一人犁耕法.这是牛耕技术的重大进步.耧车也是赵过发明.耧车是播种机械,有三个铁制耧足,同时播三行,所以又称三脚耧.一人一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效率很高.使用这种耧下种,深浅一致,行距均匀,利于作物生长.

阅读全文

与耕田发明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