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与改进

发明与改进

发布时间:2022-06-23 06:34:53

㈠ 指南针是怎样发明与改进的

我国指南针的发明经过漫长的岁月。古人在发明了司南之后,不断在进行改进,运用人工磁化的方法制成了一种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鱼、指南龟。

古人在使用新指南工具的同时,还发现了地磁偏角现象,给后人以极大启发。

据说秦始皇在位时,身边网罗了一批术士来为他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有一天,一位叫徐福的术士奏本说:“在东方的大海上有3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们都在那里居住。请皇帝让我率领一批男女儿童前往寻求。”

秦始皇很高兴,马上选派了几千名儿童,又为他造了艘大船,让他从现在的山东日照县附近出海,寻求不老之药。谁知徐福一去不返,不知道他把这些男女少年带到了何方。

几千年过去了,秦始皇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徐福渡海求药的故事并没有被人们忘记。如果情形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徐福可以算得上我国航海家中的先驱人物。

事实上,古代先民们面对茫茫海洋,虽然有探险探秘的愿望,但总是无法如愿。

出海困难并非是由于造船技术限制了古人们的越洋交流,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在海上无法辨别方向,方向不明。纵然有可以横渡大洋的船只,也会在海上迷路,最终葬身海底。

因此,指南针的发明可以说是给海船装上了眼睛,为航海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条件。

指南针是我国最早发明的,但它是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发展改进而成的。

司南发明后,古人能够在远行中辨别方向。但司南有其局限性,用磁石制造司南,磁极不容易找准,而且在琢制的过程中,磁石因受震动而会失去部分磁性。

再加上司南在使用时底盘必须放平,体积比较大,所以在使用时,很难令人满意。因此,古人在发明了司南之后,不断在进行改进。

继司南之后,我们的祖先又制成了一种新的指南工具,即指南鱼。

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宋代时候,我国在指南针的制造方面,跟造纸法和印刷术一样,也有很大的发展。

当时有一部官编的军事著作叫《武经总要》,其中记载:行军的时候,如果遇到阴天黑夜,无法辨明方向,就应当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或者用指南车和指南鱼辨别方向。

《武经总要》这部书是在1044年以前写成的。这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我国已经有指南鱼,并且把它应用到军事方面去了。

指南鱼是用一块薄薄的钢片做成的,形状很像一条鱼。它有两寸长,5寸宽,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可以像小船一样浮在水面上。

钢片做成的鱼没有磁性,所以没有指南的作用。如果要它指南,还必须再用人工传磁的办法,使它变成磁铁具有磁性。

关于怎样进行人工传磁,《武经总要》记载:把烧红的铁片放置在子午线的方向上。铁片烧红后,温度高于磁性转变点时的温度,铁片中的原来无序状态的磁畴便瓦解而成为顺磁体,蘸水淬火后,磁畴又形成,但在地磁场作用下磁畴排列有方向性,故能指南北。

我国人发明用人造磁铁做指南鱼,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我国古人很早就已具有相当丰富的磁铁知识了。

就在钢片指南鱼发明后不久,又有人发明了用钢针来指南。这种人工磁化的小钢针,可算是世界上最早制成的真正的指南针了。

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技术人员用磁石摩擦缝衣针,就能使针带上磁性。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使钢针内部磁畴的排列趋于某一方向,从而使钢针显示出磁性的方法。

这种方法比地磁法简单,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发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为有实用价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关于磁针的装置方法,沈括介绍了4种方法:

一是水浮法,就是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二是碗唇旋定法,就是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三是指甲旋定法,就把磁针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

四是缕悬法,就是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还对4种方法进行比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点,水面容易晃动影响测量结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于摩擦力小,转动很灵活,但容易掉落。

沈括比较推崇的是缕悬法,他认为这是比较理想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沈括指出的4种方法,已经归纳了迄今为止指南针装置的两大体系,即水针和旱针。

另外,由于长江黄河流域一带地磁有大约50度左右的倾角,如水平放置指南鱼,则只有水平方向分量起作用,而以一定角度放入水中,则使鱼磁化的有效磁场强度增大,磁化效果更好。

长江黄河流域一带的地磁倾角,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磁偏角。沈括在《梦溪笔谈》第二十四卷中写道,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磁偏角记录。在西方,直至1492年哥伦布在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偏角这一现象,比沈括晚了400多年。

磁偏角是指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各个地方的磁偏角不同,而且,由于磁极也处在运动之中,某一地点磁偏角会随之而改变。

在正常情况下,我国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两三度。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一两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度至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为25度至50度。毫无疑问,沈括对磁偏角的发现与认识启发了后人。

南宋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介绍了另一类指南鱼和指南龟的制作方法。

这种指南鱼与《武经总要》一书记载的不一样,是用木头刻成鱼形,有手指那么大。木鱼腹中置入一块天然磁铁,磁铁的S极指向鱼头,用蜡封好后,从鱼口插入一根针,就成为指南鱼。将其浮于水面,鱼头指南,这也是水针的一类。

指南龟也是南宋时期流行的一种新装置,将一块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龟的腹内,在木龟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对准并放置在直立于木板上的顶端尖滑的竹钉上,这样木龟就被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转的支点上了。由于支点处摩擦力很小,木龟可以自由转动指南。

这种木头指南鱼和指南龟,很可能是一些懂得方术的方士创造的,做成以后只是用来变戏法。所以《事林广记》的作者,把它们当做《神仙幻术》了。

当时它并没有用于航海指向,而用于幻术。但是这就是后来出现的旱罗盘的先驱。

人工磁化方法的发明,对指南针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学和地磁学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㈡ 指南针的发明与改进有哪些

我国指南针的发明经过漫长的岁月。古人在发明了司南之后,不断在进行改进,运用人工磁化方法制成一种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鱼、指南龟,以及水浮针。

指南针作为一种指向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测量和日常生活之中。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用于海上导航,而水浮针则是当时最重

要的导航工具。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罗盘,即将指南针装入有方位的盘中,非常精确,使航海技术得到提高。

古人在使用新指南工具的同时,还发现了地磁偏角现象,给后人以极大启发。

司南发明后,古人能够在远行中辨别方向。但司南有局限性,用磁石制造司南,磁极不易找准,而且在琢制的过程中,磁石因受震动而会失去部分磁性。再加上司南在使用时底盘必须放平,体积比较大,所以在使用时,很难令人满意。因此,古人在发明了司南之后,不断地进行改进。

继司南之后,我们的祖先又制成了一种新的指南工具,即指南鱼。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宋代时候,我国在指南针的制造方面,跟造纸法和印刷术一样,也有很大的发展。

当时有一部官编的军事著作叫《武经总要》,其中记载:行军的时候,如果遇到阴天黑夜,无法辨明方向,就应当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或者用指南车和指南鱼辨别方向。

《武经总要》这部书是在1044年以前写成的。这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我国已经有指南鱼,并且把它应用到军事方面去了。

㈢ 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③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㈣ 遥控器是如何发明与改进的

遥控器是为懒人设计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世界上第一个遥控器的名字就叫“懒骨头”,不过那时候的遥控器可不是无线的,而是拖着一根长长的难看的尾巴。直到1955年,这个尾巴才去掉,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遥控器。发明者是美国Zenith电子集团的工程师阿德勒和波利,两人亦因此共同获得艾美奖。阿德勒曾经回忆说当年收到公司指示,与数十名工程师一起商讨如何能令观众不用离开座位就可以转换电视频道。据说,公司下达这个指示是因为英国女王陛下的请求。

如今的遥控器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里,空调、音响、汽车……凡是需要人伸手才能完成的功能,如今只需手指轻轻一点,无不说明科技对人生活的影响。

㈤ 什么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纸张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在纸张发明以前,人们使用过各种材料来记录,比如,竹板,羊皮,丝绸,但都是有钱人才用的起,就是纸张刚发明时,老百姓也是用不起的,直到改进了纸质材料和制作工艺,才到了百姓家。

㈥ 四大发明,由谁发明和改进的,有何意义

造纸术是汉代蔡伦发明的,
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
指南针.是上古的黄帝所发明 的
火.药.是北宋的一个炼丹的人所发明
按时间顺序是指南针、造纸术、火 药、印刷术回答人的补充 2010-03-01 22:17 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
古代民间常用薄铁叶剪裁成鱼形,鱼的腹部略下凹,像一只小船,磁化后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当时以此做为一种游戏。东晋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这种“指南鱼”。
北宋时,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载有制作和使用指南鱼的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这是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场使铁片磁化。即把烧红的铁片放置在子午线的方向上。烧红的铁片内部分子处于比较活动的状态,使铁分子顺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达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这种排列较快地固定下来,而鱼尾略向下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发明,对指南针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学和地磁学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另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按沈括的说法,当时的技术人员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就能使针带上磁性。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使钢针内部磁畴的排列趋于某一方向,从而使钢针显示出磁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地磁法简单,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发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为有实用价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沈括还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以磁石摩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这是说,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后,针锋有时指南,也有时指北。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磁石都有N和S两个极,磁化时缝衣针针锋的方位不同,则磁化后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真实的记录了这个现象并坦白承认自己没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后人能进一步探讨。
关于磁针的装置方法,沈括介绍了四种方法:
1.水浮法——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
4.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火 药
火 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因为是用硝 石、硫 黄和木 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 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 黄、硝 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 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 药的配方。三国时有个聪明的技师马钧,用纸包火 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 仗”,开创了火 药应用的先河。唐朝末年,火 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 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 炮。后来人们将球状火 药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以后,用弓箭将火 药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 药、毒 药,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到了宋朝,人们将火 药装填在竹筒里,火 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 硝,引起筒里的火 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 药 火 箭。以后又发明了火 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 器,是近代枪 炮的老祖宗。

造纸术
造纸技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出贡献之一。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发明人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 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而不是纸的发明人。 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到12世纪,欧洲才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
发明地点
洛阳

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质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叫做活板印刷术。
这种印刷方法虽然原始简单,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后来,元代著名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后来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唐代的雕刻印本传到日本,8世纪后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罗尼经》以后又传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带和东欧。15世纪,德国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宇,从此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在欧洲各地推广开来。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详细介绍了活板印刷术的全过程,通俗易懂,非常详细。

㈦ 自行车在发明和改进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自行车,又称单车,是一种以人力驱动的简便交通工具。它的发明和改进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公元1642年,意大利一位橱窗设计师在他所设计的罗马教堂的彩色玻璃上,绘制了自行车的雏型图案,但没有造出实物。从此以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许多工匠和科学工作者对创制自行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钻研,提出过许多种方案,然而均未成功。

第一个制造出自行车实物的是法国人希布拉克,他在1790年制成一辆木质自行车,两个车轮被前后纵列在同一轴线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和贡献。不过,这辆自行车没有驱动装置也不能转向,只能靠骑车人不断用双脚蹬地在一条直线上前进。他亲自骑着这辆木轮自行车,在巴黎公园前大街上奔跑、博得观众的好评。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自行车的雏型,不能算真正的自行车,虽然如此,世界科技史上都公认自行车的最早发明者是希布拉克,他制造的这辆自行车也被称为近代自行车的鼻祖,从此揭开了自行车时代的序幕。

1801年,俄国有个名叫阿尔塔莫诺夫的农奴,用金属制成了带有两个圆轮和小凳的自行车,把它献给了沙皇。他因此得以取消家奴身份,成为自由民。但遗憾的是这种自行车未被推广,仅仅成为沙皇的一种玩具。

1871年,德国青年德莱斯也制造了一辆木质自行车,这辆车仍然没有驱动装置而靠骑车人双脚蹬地前进;不过,前轮可以活动,并装有车把,因此可以骑着转弯。这比希布拉克的木质车有了重要发展。德莱斯称之为“奔跑机”,并骑车旅游,行驶的速度相当于奔跑的马车。19世纪上半叶,正是欧洲国家将科学技术应用于交通工具的热潮时期,各国都有人在研制自行车。德莱斯的“奔跑机”传到英、法等国后,大大启发了这些研制者,被世界公认为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自行车,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基本轮廓。

1839年,英国苏格兰的一位铁匠麦克米伦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特点是:前后两轮大小不等,前轮小,后轮大;并在前轮轴上加装了一副脚镫,骑车人只要用脚踩动脚镫,车子就可前进。麦克米伦的这项发明,完全改变了过去骑车人用脚蹬地的驱动方式。由于这种自行车的主动轮——前轮小于后轮,行驶时骑车人需要频繁地蹬脚镫,很是费力。为了改进这一不足,1861年,法国人米歇则制造了一辆前轮大而后轮小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行驶速度很快,但容易跌倒。

1869年,有人将自行车轮由木质改为铁制,并且转圈用橡皮带,车轮上还装上了滚珠轴承和飞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行车的研制、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认识到自行车的驱动机构(脚镫)装置在前轮上,使前轮既是主动轮又是转向轮是不科学的。1873年,英国人劳森把脚镫安装在前后两轮的中间,并用链条来使动,开始具备现代自行车的结构形式。1885年,英国人斯泰利在劳森设计的自行车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改进,车架采用金属材料的三角结构,脚镫也安放在前后轮中间部位并用链条传动,还首次采用了刹车装置。斯泰利称之为安全自行车。斯泰利还为此而设计了生产自行车的专门机床。因此在世界科技史上被誉为“自行车工业之父”。

1889年,英国人康洛普发明了充气轮胎,自行车采用充气轮胎后使用性更趋完善。不仅驱动省力,转向方便,而且行驶平稳舒适。至此,自行车基本定型。以后,自行车虽然仍有不断改进,但基本结构没有重大突破。

就近代自行车而言,也有过几次重大革新,一是增添了变速装置,出现了多级变速,最多达到10~21个档位,可以随意调节,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给旅游和竞赛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二是材质的改进,向质轻、坚固的方向发展,提高了速度;三是结构形式的改进,啬了自行车的形号、类别,现在流行的有踏板式自行车、折叠式自行车、椭圆牙盘自行车和多人旅行自行车等;四是动力的改进,国同低频已经出现全电控制自行车、液压传动自行车,从而使现代交通工具增多了。世界上先进的竞赛自行车,每辆只有6~9公斤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竞赛自行车的速度等性能,日本生产的“空气动力赛车”已经问世,1981年法国举行的全国自行车比赛,冠军获得者吉西杰,就是使用的这种赛车。这种空气动力赛车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注目。纵观自行车从诞生到现在170多年的历史,它一直是在改革中发展前进的。完全可以预料,各种新型自行车将与日俱增。

㈧ 描述一下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远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㈨ 抽水马桶是如何发明与改进的

抽水马桶是谁发明的,连许多专家也说不清。一种说法是1596年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马桶———一个有水箱和冲水阀门的木制座位,在此之前,不少人总是去最近的大树下和小河里就地解决。尽管哈灵顿发明了马桶,但由于排污系统不完善而没能得到广泛应用。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在18世纪后期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他采用了一些构件,诸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以及保证污水管的臭味不会让使用者闻到的U形弯管等。他在1778年取得了这种抽水马桶的专利权。抽水马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S形管,或者说下水道的存水弯,它总是保存一些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密封垫,将臭味盖住。

马桶的发明真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生活文明中的经典之作,在近几十年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有“行动马桶”、“非接触式马桶”、“电脑监控节水马桶”等等。随着高新科技的应用,现代马桶甚至可以检测使用者的血压、脂肪、心率和分析尿液,这些检测出来的数据还可以通过与马桶相连的网络,直接传送到医护中心。

㈩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早在西汉时就开始了纸的制作,并没有特定的谁。那时,以各种各样的材质材料作书写,如竹片、木片、缣帛、牛羊皮.而蔡伦是在以这些前人用各种物质作出的“纸”的基础上,用碎麻木、树叶、渔网等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制作出成本低而书写较为清晰的优质“纸”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今天,我们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难以预测。因此,蔡伦(还有四大发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发明者毕升)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于首席的位置

阅读全文

与发明与改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