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生发明智能防撞婴儿车,你觉得这个发明实用性强吗
在我看来,这个智能防撞婴儿车是十分实用的。这个新婴儿车很细心的考虑到了当今妈妈带孩子时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规避两种危险,一种是妈妈粗心大意手滑的危险,一种是出现意外状况婴儿车被迫脱手的危险。这个发明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这款婴儿车人性化的考虑到了妈妈的想法和日常行为,所以我感觉是非常实用的。
㈡ 未来会有哪些新发明
虚拟社区应用、人工智能、脑电波感应器(当然不在于做不做得到,更在于是否能想到,想象力才是未来科技的极限)
㈢ 现代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现代的科技发明: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机器人、太阳帆、3D打印机、自动驾驶汽车。
一、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国家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
东方超环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对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计划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由于核聚变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因此,东方超环也被称作“人造太阳”。
该成果将为未来ITER长脉冲高约束运行提供重要的科学和实验支持,也为我国下一代聚变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预研、建设、运行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机器人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三、太阳帆
太阳帆(英文名:Solar sails)是利用太阳光的光压进行宇宙航行的一种航天器。由于这种推力很小,所以航天器不能从地面起飞,但在没有空气阻力存在的太空,这种小小的推力仍然能为有足够帆面面积的太阳帆提供 10e-5~ 10e-3g左右的加速度。
四、3D打印机
3D打印机(3D Printers)简称(3DP)是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发明家设计的一种神奇的打印机,不仅可以“打印”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飞船中给宇航员打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状。但是3D打印出来的是物体的模型,不能打印出物体的功能。
2016年2月3日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D打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林文雄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可连续打印的三维物体快速成型关键技术,并开发出了一款超级快速的连续打印的数字投影(DLP) 3D打印机。
该3D打印机的速度达到了创记录的600 mm/s,可以在短短6分钟内,从树脂槽中“拉”出一个高度为60 mm的三维物体,而同样物体采用传统的立体光固化成型工艺(SLA)来打印则需要约10个小时,速度提高了足足有100倍!3D打印实现太空工业化。
五、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Autonomous vehicles;Self-piloting automobile )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在20世纪已有数十年的历史,21世纪初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
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于2012年5月获得了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预计于2015年至2017年进入市场销售。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㈣ 21世纪中有什么新发明
21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五大发明:1、修复手套 2、仿生心脏 3、神经转化 4、神经转化 5、耳朵看世界
21世纪,许多令人惊讶的技术创新将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凭借“修复手套”获得2004年度“尤利卡令人鼓舞科学奖”的科学家宣称,科幻小说的预言距离变成现实已经不远了。
●修复手套
“修复手套”是一种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学的特殊致动器和传感器的装置。机械手研究实验室设计“修复手套”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一种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这种“外衣”能够帮助人体重新运动。全世界的科学家、程序设计员、发明者都在开发复制、替代人体结构或者帮助人体的创新技术。
●仿生心脏
同位移植人工心脏 CATO 是一种能全面模仿人类心脏的装置,由血液室 心室 、阀 瓣膜 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特殊致动装置组成。
科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把包括电源在内的人工心脏装置移植到心脏通常所处位置的有限空间内。科学家曾经拿母牛做实验,并获得巨大成功,这也为他成功给同位移植人工心脏申请专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神经转化
一位澳大利亚程序设计员开发出一套系统。根据这套系统,遭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后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残疾的限制,只要通过神经信号的提示便能与别人沟通。另一位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人机联结界面:一个人可以利用皮肤表面电极接收神经信号,然后在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后,便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两位科学家合作后,这套系统被称为神经转化技术。
●耳朵看世界
莱斯利·凯博士设计出一种声纳装置,这种装置能释放出超声波,还能发现其他物体和障碍物发出的反射。数据接着被转化成一连串能够听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在频率上与远处物体发出的声音相对应。经过少许的培训,人类大脑似乎能下意识地将这些声音转化为空间想像。
这项技术赢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创新奖,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将利用这项技术自信地行走在他们不熟悉的区域。
●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里才取得了较大发展,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中心研制出了特种聚合体和智能材料。未来人类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和最强大的仿生胳膊进行较量。
㈤ 人工智能第一次繁荣出现了哪些技术
人工智能第一次繁荣由1958年约翰·麦卡锡发明了表处理语言LISP展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㈥ 华为公布第四届“十大发明” 包括智能驾驶、抬头显示等领域
易车讯华为在今日举行的2022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公布了两年一度的“十大发明”评选活动中获奖的重大发明。分别为加法神经网络、多目标博弈算法、光虹膜、全精度浮点计算、抬头显示系统、确定性IP、风筝方案、BladeAAU和Massive MIMO方案、5G Single Air、双活网络附属存储、LinkTurbo和Hyperhold。
该奖项旨在肯定和奖励有潜力开创新的产品系列、成为产品重要商业特性,并为公司和行业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发明或专利技术。2021年,华为是中国获得授权专利最多的公司,在欧洲专利局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在美国新增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五。华为PCT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
这是华为第三次举办创新和知识产权主题活动,并分享其创新实践。华为坚持每年将 10% 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根据《2021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报告,华为研发投入在全球企业中位居第二。2021 年,华为投入研发费用人民币 1,427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 22.4%。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8,450 亿元。
第一项获奖发明是全新的加法神经网络。这项发明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使计算功耗和电路面积下降70%,相关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终端设备、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汽车和电信网络。
第二项获奖发明是多目标博弈算法。这项发明解决了自动驾驶里的一些关键挑战,包括城市道路人车混杂的复杂场景里的定位、感知及决策问题。
第三项获奖发明是光虹膜。光纤的无源特性,导致其管理非常困难。这项专利通过在光纤上刻写光虹膜,作为光纤的生物标签,帮助运营商加速光纤宽带部署,减少30%的资源浪费,降低20%的运营成本。
第四项获奖发明是全精度浮点计算。这项发明实现了高效率和高精度的算力融合,解决了高性能计算、AI推理等多场景的浮点计算需求。
第五项获奖发明是抬头显示系统。这项发明解决了智能汽车抬头显示系统的重影、眼花和眩晕问题,大幅缩减体积,同时释放计算资源,降低时延,让消费者看得清、买得起、体验好。
第六项获奖发明是确定性IP。这项发明实现了大规模分组网络的确定性低时延、低抖动。
第七项获奖发明是风筝方案。这项发明助力运营商在其企业客户的园区部署远程核心网或“风筝网络”,满足制造、矿业和教育等行业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第八项获奖发明是BladeAAU和Massive MIMO方案。这项发明解决了室内外5G部署的关键挑战。在室外,BladeAAU助力客户极简部署5G网络并同时保证不同制式的网络性能最优;在室内,分布式MIMO技术可大幅提升5G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
第九项获奖发明是5G Single Air。作为已纳入5G标准的技术,这项发明能够让网络使用更多共享频谱资源,把5G跨制式频谱资源的共享比例从4G时代的40%提升到了90%。基于这项发明,华为实现了业界唯一的毫秒级动态频谱共享商用能力,目前该发明在全球已成功商用26局。
第十项获奖发明是双活网络附属存储。这项发明实现了全球首个对称双活高端存储系统,性能两倍于业界,并能满足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扩展和业务零中断的要求。
第十一项获奖发明是LinkTurbo和Hyperhold。该发明是一个纯终端侧加速组合。利用该专利,智能手机可以在各种网络和内存使用情况下,为用户带来流畅体验。LinkTurbo显著提升并发下载速率,降低游戏时延和视频缓冲时延,而Hyperhold可大幅扩展可用内存并提升基础读写性能。
㈦ 70岁老人发明自动爬楼智能车能做什么
8月27日,江苏淮安70岁老人周永谦先生向邻里展示了他新发明的自动爬楼智能车。该车可以载着残疾人或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行走,还能轻松上下普通的楼梯,在路上跨越马路牙子等障碍,通过不深于30厘米的坑洼地段。
这辆智能车有2000多个零部件,大部分都是周永谦手工打造,研发经费数万元。周永谦说:“这辆车是我造出来的第6辆了,前面的5辆车,光废铁就卖了3000多元。”车辆量产后会采用较轻的铝合金,重量六七十斤,速度为15-20公里,续航40公里,可在平地及两楼梯平台处自如拐弯,爬梯角度不超过40度。
(7)智能新发明扩展阅读
“神奇老头”——周永谦
今年已经70岁的周永谦老家是徐州市贾汪区,从徐州某高校退休以后一直没有放弃他搞小发明的爱好。随老伴暂居淮安这几年,他也不忘搞发明,成为楼东小区的“神奇老头”。多年来,周永谦已经有多项成果申报了专利,诸如公交假币识别器、免充电电动车、自热鞋垫、无锁防盗门等等。
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周永谦纯手工打造一款爬楼梯的智能车终于“出炉”。该车可以载着残疾人或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行走,还能轻松上下普通的楼梯,在路上跨越马路牙子等障碍,通过不深于30厘米的坑洼地段。
据周永谦介绍,他看到很多残疾人和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下楼梯非常费劲,于是萌发了发明可以上下楼的智能车的想法。他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市面上已经有类似产品,或称“智能轮椅”“爬楼轮椅”等,但都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这些产品的通病主要有两种,一是上楼时需人为把履带放在楼梯的第一二级台阶上,到达上端最后一二级台阶或到达缓冲平台时,必须人为把轮椅再掀起来。另外就是无法跨越障碍。”周永谦说,此类产品确实有助于残疾人上下楼,但周围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周永谦的发明参照了北欧全地形履带车的构造进行设计、改装。智能车的履带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这样遇到楼梯或障碍的时候,前部分履带首先爬升抬高稳定后,再借助驱动力将后部履带提升到相应位置。由于履带分段设计,能分别卡在不同角度的楼梯上,整体非常稳固。履带非常宽,能有效防止整车侧翻。坐车的人可以自己掌握轮椅手柄上安装的一套控制器,上下楼梯时,基本上不用他人看护。
㈧ 未来会有哪些新科技发明,能够彻底改变世界
如今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迭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各种高科技发明和创作已经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进步,让那些科幻电影或书籍中智能机器人被制造出来,为人类服务。同时人类在自己身上也开始植入AI芯片,把自己改造变成了半人和半机器的身体,拥有真正的超能力,可以轻易地变成了超级人类。这些发明创造,足以让人类有能力去探索宇宙里的奥秘。
㈨ 人工智能算法弄出来的新发明,专利到底算谁的
专利是属于申请专利的那个人的了,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人工智能算法:
一、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也称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缩写为 PSO,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进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ParticalSwarmOptimization-PSO)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进化算法(Evolu2tionaryAlgorithm-EA).PSO算法属于进化算法的一种,和遗传算法相似,它也是从随机解出发,通过迭代寻找最优解,它也是通过适应度来评价解的品质.但是它比遗传算法规则更为简单,它没有遗传算法的交叉(Crossover)和变异(Mutation)操作.它通过追随当前搜索到的最优值来寻找全局最优。
二、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计算数学中用于解决最佳化的,是进化算法的一种。进化算法最初是借鉴了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些现象而发展起来的,这些现象包括遗传、突变、自然选择以及杂交等。遗传算法通常实现方式为一种模拟。对于一个最优化问题,一定数量的候选解(称为个体)的抽象表示(称为染色体)的种群向更好的解进化。传统上,解用表示(即0和1的串),但也可以用其他表示方法。进化从完全随机个体的种群开始,之后一代一代发生。在每一代中,整个种群的适应度被评价,从当前种群中随机地选择多个个体(基于它们的适应度),通过自然选择和突变产生新的生命种群,该种群在算法的下一次迭代中成为当前种群。
㈩ 最近的新发明有哪些
机器人:53万元的“狗”将改变世界
28年前,年过七旬的马克·雷波特创办了波士顿动力,但一度因为技术超前而处于尴尬境地。
但当时间来到全新的2020年,随着科技时代的快速飞奔,它的产品也从曾经的遥不可及,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未来其创造的行业价值将不是变现那么渺小。
甚至,要说黑科技玩得最敬业的,提名波士顿动力应该没人会举手反对。
7月中旬,波士顿动力的首款零售的机器人Spot首个买家秀开箱视频燃爆了全球网络。当Lew Later跟一个27寸的旅行箱一般大的巨大黑色包装之时,全世界的科技爱好者都在隔着屏幕羡慕这个加拿大的科技视频博主。
价值53万元的机器狗子,网友们通过屏幕看到它穿越障碍、快速灵活地爬楼梯,甚至是在巨大调整面前“装死”这样对环境的感知和预判,都只是它的冰山一角。
这狗子并不是一个单纯执行功能的机器人,而是一个多功能开发平台,用户可用基于 GRPC 的 API 和 Python 客户库来进行开发,控制机器狗的形态、速度、载荷,也能编辑地图和导航。
比如用户可以安装可抓取、开门的机械臂,用来巡检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代替人类进行巡查,这个过程可预编程,无需人类拿着控制器一直在旁边监视。
而现在波士顿动力正在开发此机器人的远程操控,这项黑科技一旦加以实现,狗子将变得更无所不能。
对于波士顿动力研发出的机器人,Lew Later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不是一个新的电子玩具。从现在起,它将改变这个世界。”
智慧物流:5G时代,托盘也有了“芯”
受困于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物流行业遭到了不小的冲击。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物流企业逐步恢复开工,行业开始回暖并呈现增长态势。
只是在这段被按下暂停键的时间中,不少物流从业人员也开始有了新的思考:智慧物流对于需求端和供给端的重要性到底如何?
托盘是整个制造业在仓储和运输中最基础的单位,在整个供应链中也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长久以来中国的拖盘多用一次性的木材制造而成,不但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浪费惊人。
2020年上半年,“小蚁托盘”作为首个用智能终端解决“共享”难题的循环托盘服务商,已经在全国多个一线城市正式投入商用。
通过托盘上的智能终端与工厂、使用者建立联系,使得托盘在全国不同城市间的多个工厂中自由流动,循环使用。并且计费清晰、权责明确、上下游客户相互不占用、没有连带责任。
智能终端还能通过对装卸、运输过程中的冲击力感应值,来识别“暴力装卸、野蛮运输”等不良操作,找出“急刹车”和“装破箱”的驾驶员。温度感应器随时感应环境温度,超过警戒值便会向使用者预警。
托盘上的RFID标签还可便捷嵌入工厂的仓储系统,及时识别“发错货”、“发漏货”和“货物被盗”等情况,更可以每日自动对全厂物料进行盘存,核对盈亏。
配合的系统算法,使用者可以掌控整体供应链的在途情况,每周一导出“一周物料到货计划”,并对可能出现的“运输延误”的物料进行预警。对已经被客户签收的货物,作出及时反馈。
过去在托盘共享方面,欧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欧洲托盘协会有3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500个制造企业成员,每年共享托盘超过6000万个。而小蚁团队的智能托盘,不但实现了循环使用,更进一步提升了仓储和供应链效率,可以说是中国在5G时代的又一个弯道超车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