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06-20 17:11:51

1. 音乐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现阶段的缺点

幼儿主体地位不明确,幼儿的创造性被压抑。
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活动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关注的是“教什么”以及“结果怎么样”,幼儿就成了教学活动中的表演工具,被动而机械地接受一切,教师的“主导”变成了“主宰”。在整个音乐活动过程教师都大包大揽,幼儿难以有发挥余地,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被压抑了。
所以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新确定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真正成为一个主观能动的主人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应更多地为幼儿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力求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己探索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更快地提高。

2. 如何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呢?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正因为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巴特尔也说:“现实中,一点创造力都没有的儿童是根本不存在的”。 生活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限制的,关键在于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儿的创造力。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唱好一首歌,说好一句话或者画好一幅画对孩子来说就是艺术创造。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所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这也说明了想象力是迈向成功的翅膀,没有丰富的想象就不会有创造,也不会有科技进步,不会有牛顿定律、不会有相对论。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所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剩下的20%则可能在8岁到17岁这个年龄阶段获得。这说明早期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尽可能早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艺术创造教育,孩子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高科技时代。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时培养幼儿的 创造力,特别是利用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如音乐、画画、故事等活动更好地启发孩子,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富有创造力。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音乐是幼儿欢乐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转化为自己的创造力。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性因素,对于幼儿的一点一滴的创造性活动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及时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发展下去,充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幼儿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才能萌发最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并使最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形式。只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材料与活动,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编歌曲和动作。在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心与兴趣需要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时候,经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词。这时候可通过启发幼儿创编动作来帮他们记忆歌词,表达情感。如歌曲《种瓜》:我在墙根下/种了一个瓜/天天来浇水/天天来看它/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个大西瓜/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这首歌曲的歌词具体生动并完整地讲述了我是怎样种瓜的。我充分利用歌词,让幼儿想象我当时种瓜的心情,自由创编动作来表现。我还鼓励幼儿大胆地创设情景,几个人合作表演。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们创造的激情同样也是高涨的。通过这样边唱边表演的活动,孩子们既不会忘记歌词,又便于表达歌曲的情绪,还有利于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有些音乐的旋律带有明显的感染力,孩子往往在欣赏的过程中就能被音乐的气氛感染,并粗浅地理解到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例如《狮王进行曲》的音乐,在节奏、音高、结构和乐句的安排上,都表现出明显的艺术形象。如趾高气扬的狮子王,整齐有序的乐队,轻巧的小兔子等等。因此,可以让幼儿在倾听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利用明显的艺术形象让幼儿创编一个完整的故事。了解音乐的象征意义,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并用动作节奏等音乐手段创造性的表现音乐。有的音乐的情节带有明显的感染力。幼儿往往被音乐的情节所吸引,并且在情节中创造性地表现其内容。例如音乐游戏“小兔乖乖”中,由幼儿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妈妈。在音乐情节及环境气氛的渲染下,幼儿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种凶狠的样子、声音及小兔子沉着的表现并与大灰狼斗智斗勇的游戏情节所吸引。在老师的鼓励下纷纷参与游戏、扮演角色。随着音乐的变化‘幼儿自由地创编出各种动作表情,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二、适时提供话题,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和游戏一样是儿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国诗人歌德,从两岁开始,妈妈每天将故事讲到关键处就让歌德给故事编结尾。歌德妈妈的这一教育形式,对歌德以后从事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运用“续编”“创编”的方法可以激发幼儿对想象的兴趣,积极互动地进入想象的空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想象是无边无际的,思绪是来去无踪的。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满意故事的结尾或一些诗歌的内容的,也不完全认同我们的想法。在故事和诗歌文学中,我尝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如我在教诗歌《梳子》的时候,让幼儿认真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大胆的想象,创编出这样的诗句:抹布是玻璃的梳子,梳着玻璃的头发;拖把是地板的梳子,梳着地板的头发;白云是天空的梳子,梳着天空的头发;小鱼是小溪的梳子,梳着小溪的头发……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无穷的想象创编了许多精彩的诗句来。还有我在上《小花猫的铃铛》的时候,孩子们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认真观察,大胆想象,创造出这样的情节:当主人给小花猫戴上铃铛后,小花猫很神气,走起路来也把脖子伸得直直的,胸挺得高高的,到朋友们面前到处炫耀自己……在创编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就提出疑问:小花猫戴上铃铛,铃铛发出声音后肯定抓不到老鼠,那它的主人还会喜欢它吗?它还会像现在一样神气吗?孩子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开了。在创编、否定、再否定、直到肯定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大胆的艺术创造。慢慢地我又适当地让幼儿给有悬念的故事进行创编,让他们进行更大胆、更广阔的艺术创造。我在活动中尽可能地多提供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享受想象的快乐,从而激起他们的奇思妙想,发掘他们的创造力。 三、挖掘各种材料,提供幼儿创造的广阔空间 艺术有它的不随意性,也有它的随意性。只要有艺术的效果,就不必拘泥于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毛线、各种纸、布条、空瓶子、木板、各种瓜子壳、鸡蛋壳、吸管、树叶、树枝、棉花、颜料、墨汁、水粉等等。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去进行操作、创造。如在纸上拼贴布条、布块。开始,当孩子们把布条或布块随意进行摆放时,我就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这像什么?”房子、电冰箱、饼干、马路、树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车……当孩子们海阔天空地进行想象时,我们要持肯定的态度。积极鼓励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激发每一位幼儿的想象的欲望,让他们从单一到复杂,不断地创新。 事实也证明,孩子们在玩废旧物品时,总是非常地投入,他们的创作空间也更广阔。也可以利用各种环境布置,让幼儿在各种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如利用各种布条拼贴图画;在纸上撒点水粉或墨汁进行吹画;用树枝在沙子里画画、写作、垒城堡;在木板、鸡蛋壳上进行创作……这些东西都是每位幼儿百玩不厌且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每位幼儿不在乎自己所创作的东西有多么的形象,多么的逼真,他们只在乎这些东西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活动中能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达出来就行了。还有如利用散文欣赏

3. 如何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歌唱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占主要地位。多年以来,幼儿园集体歌唱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片面重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的所感所想,幼儿只是被动机械地唱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艺术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那么,如何在歌唱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呢?我们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 鼓励幼儿创编歌词,即兴演唱 在歌唱活动中,我们尝试让孩子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并能根据原调唱出。对于不同水平的幼儿要求也不同。 在小班的歌词创编活动中,我们只要求幼儿用少数的替换词来取代原歌词中的相应词汇,以减轻幼儿语言表达的负担。如歌曲《大猫小猫》活动中,我们运用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创编活动。1、幼儿在认识猫的前提下,先学会唱新歌并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演唱关于大猫小猫的歌词。2、学习用其它不同的动物形象创编歌词,如大狗小狗。3、学习用两种大小不同的动物形象创编歌词,如老虎、老鼠等。在活动中,我们多采用一人想出相应的词句,则集体一起唱出的方法,以减轻幼儿情绪方面的负担。 在中班的歌词创编活动中,为了确保在进行音乐活动时能有更多的创造气氛和音乐审美气氛,我们有时会在语言、科学等相关教育过程中,顺带进行一些必要的知识经验和语言组织技能方面的准备。如歌曲《我有小手》、《走路》、《理发店》等等,我们事先让幼儿认识手,知道手的用途;了解动物怎样走;认识理发店等,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进行歌曲的创编。如《我有小手》中,教师问:“我们的手除了可以拍,还可以做什么事呢?”小朋友们马上就说:“我有小手我敲敲敲;我有小手我搓搓搓;我有小手我弹弹弹”等。幼儿不仅能把编的动词讲出来、唱出来,而且还可以一边默唱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在大班歌词创编活动中,要求又要比中班稍难。如《胡说歌》,教师在引导幼儿动脑筋编一些违反正常生活现象的滑稽事件的唱词时,幼儿想出了很多很多。如“你把袜子穿在鼻子上吗”;“你把袜子穿在小手上吗”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引导幼儿创编衬词来代替一、二、五句末的拍手动作。幼儿想出了“叽叽”、“嘘嘘”、“喵喵”等多种象声词。教师还启发幼儿想出各种滑稽有趣的动作来替代有声的衬词。如在一、二、五句末拉两下耳朵、眨两次眼睛、摸两次鼻子等等。 通过让幼儿增编、改编歌词,幼儿体验到了自主探索和创造性参与的快乐,培养了创造能力。 二、鼓励幼儿创编伴随歌曲的身体动作 让幼儿为歌曲创编动作,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歌唱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听》这首歌,幼儿唱了几遍后兴趣就不大了。教师就对幼儿说:“你不仅可以用嘴巴唱,还可以用你的身体来唱。”幼儿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有的幼儿边唱边高举双手左右摆动,有的幼儿边唱边旋转身体,就好象风儿真的吹来似的。如歌曲《小海军》,它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首歌,特别是一些男孩子,很快就学会演唱了。当唱到“敌人胆敢来侵犯”时,他们一手叉腰,一手握起了小拳头,一幅愤怒的表情。当唱到“打得他呀海底沉”时,整只手有力地指向地面,就象真的把敌人的船只打到了海底。 在创编活动中,我们不规定幼儿按照统一的模式来做,重要的是让幼儿自主地去感受,去表现,学习过程的体验。当孩子们富有个性的理解以及创造性的表现方式被教师肯定时,你们体验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这种正面的情绪会激励幼儿更加热爱音乐。 三、与幼儿共同探讨演唱的多种形式 有的歌曲中,两段歌词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小树叶》、《小熊过桥》等。在《小熊过桥》中,我们一边让幼儿倾听音乐一边出示相关图片,让他们有丰富的体验。幼儿感受到了第一段小熊在摇晃的竹桥上行走时紧张害怕的心情及第二段小熊经过妈妈的鼓励勇敢地过了桥后快乐的心情。幼儿在唱这首歌曲时,都能较自然地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歌唱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行之有效的。它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音乐灵感,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保持探索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音乐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能够增进幼儿身体健康
唱歌能使肺脏、发声器官进行活动。律动、舞蹈、音乐游戏等能使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但更重要的是音乐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愉快的情绪能使血液中增加一种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优美的音乐能提高幼儿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增进幼儿身体健康。
二、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
幼儿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幼儿靠听觉不断的学习,并记忆来巩固,这样幼儿的听觉能力便得到加强与提高。在此过程中,只有幼儿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唱歌、跳舞,使幼儿的记忆力得到不断发展。
三、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一段活泼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小鹿在奔跑,小兔蹦蹦跳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想象自己快乐玩耍的欢快情境。
四、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语音能力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教学不仅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儿歌、诗歌、散文;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在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语言在音乐教育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首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强了幼儿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其次,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把握好尺度,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新授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先和幼儿玩一个语言游戏,让幼儿扮演小乌鸦,教师扮成乌鸦妈妈,布置游戏场景,让幼儿边玩游戏,边说一说自己在游戏里是如何爱妈妈的,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再次,要努力将发展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做到有机结合,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自我表现的乐趣,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五、音乐教育可以开拓幼儿知识面
幼儿歌曲源于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不仅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还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六、音乐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幼儿对音乐有着天生的热爱和向往。幼儿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他们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音乐能陶冶幼儿的情感,激活幼儿的思维,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想象,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作用,能给幼儿的情绪增添积极的动力,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快乐的满足。
音乐还有审美功能,能赋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幼儿接受音乐的角度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想象力也不同。听到相同的音乐,各个幼儿会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音乐教育还能够培养、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
可见,音乐教育在人们的幼儿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幼教老师的主动性,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潜能,体现音乐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价值。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只限于音乐活动中,还要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应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和心灵。总之,幼儿时期音乐教育的重点,不是要把每个幼儿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幼儿将来适应社会及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新纲要中指出:"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学习新纲要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我们都知道,人的幼年期是生命力最活跃的成长期,也是接受音乐教育的最佳期.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思维能力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研究和尝试,我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值此机会,与大家切磋,分享. 幼儿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音乐欣赏,音乐游戏五大领域,那么在这五大领域中采用什么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一)发挥想象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样幼儿的演唱兴趣会大大提高,同时想象,创造能力又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例如:歌曲《胡说歌》围绕"你把袜子穿在耳朵上吗 "这样一句与生活相违背的歌词,以简单的旋律展开.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教师鼓励幼儿自己来创编歌词,最后编出了"你的手套穿在脚趾上吗 ""你的裤子穿在胳膊上吗 "你的鞋子穿在头顶上吗 "等等五花八门,荒诞可笑的歌词,这样孩子们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音乐活动的快乐,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大班有一首歌曲叫《秋天多么美》,这首歌曲是我和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歌曲之一,歌曲学完以后,我突发奇想,秋天美,冬天也很美呀!我们何不创编一首《冬天多么美》,我的想法得到了全体孩子的响应,最后,在全班孩子的努力下,创编出了"冬天雪花轻轻吹,大地盖上厚呀厚棉被,小朋友,一起堆呀堆雪人,雪人个个胖墩墩" (二)留住旋律,改编歌曲. 最近,经常听到我们班的孩子在唱《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2002年的第一场雪》等流行歌曲,这些歌曲如果从一名时尚青年口中唱出时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若是一名四五岁的小朋友也开始哼唱它时,我们老师和家长不免会有些担忧和紧张,因为幼儿对流行音乐缺少选择和辨别能力.针对这些我们我觉得如果我们阻止孩子去唱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去堵,不如去疏,采用留住旋律,改编歌词的方法是非常可取得.南师大的许卓娅教授,就把孩子们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了个面目全非,"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成了"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扮成大灰狼的男孩们边跳边唱,向对面由女孩们扮演的兔子发出"邀请",听到大灰狼如此表白之后,她们迅速还击:"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是个大坏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问题可真难办……" 就这样,一首流行歌曲变成了一台饶有兴致的儿童音乐剧:《兔子和狼》,孩子们戴着头饰,完全投入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结局也改得很巧:流行歌词中的"爱真奇怪"变成悔过自新的大灰狼终于得到了小白兔的原谅,"你真可爱!"从此被接纳成为兔子们的好朋友. 改编,而不是一味拒绝.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少儿歌曲创作态势日益衰微的今天,这种改头换面不能不说是讨巧之举.流行歌曲对孩子来说未必是洪水猛兽,其实有太多资源可以利用.但可惜的是,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动的脑筋实在是太少了. (三)为乐曲,歌曲编配动作 边唱边表演是幼儿喜爱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它们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或乐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引导幼儿自编动作表演.例如:在学习《两只小手》这一歌曲时,要求幼儿自由想象动作来表现歌词.("两只小手做两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两只小手做枕头……")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是随意,即兴创作的,当然不可能期望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动作.但毕竟是他们自己展开想象编的,对练习这一系列动作也特别有感情,格外认真.不仅调动了幼儿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也使幼儿从中得到了创造的源泉. (四)在节奏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间,鼓励幼儿利用已经有的经验展开想象,用配器演奏来表现乐曲. 有一次晨间活动,我们放着音乐,耿春雪突然叫住了我,"老师,你听这个歌曲里面好像有钢琴的声音".她的这句话让我感觉孩子不仅听着歌曲的美,同时还夹杂了他们所熟悉的乐器的声音.孩子的耳朵是灵敏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如:x x .孩子们就会说像汽车的鸣笛声---笛―笛;x x x 像小朋友走路;xxxx xxxx像小朋友跑步等.当我们在和孩子做节奏互动时,我每打一种节奏,孩子们就能发挥想象,说出它们像什么:有的说像雨水的滴答声;有的说像汽车的笛笛声;有的说像火车的隆隆声等. 我觉得对幼儿音乐节奏的培养,是贯穿在一日活动中的,通过不同的音乐性质,把音乐贯穿在常规中,培养幼儿的常规意识.如幼儿听到《准备好了吗》的音乐就马上集中;听到《拍手点头》就知道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听到《啄木鸟》的音乐就马上收玩具;听到抒情的《摇篮曲》就会安静.孩子对节奏的感受,有时候会出乎大人的意料以外.如在就餐前和起床后是纪律最乱的时候,我会用节奏的变化来集中幼儿和安定幼儿的情绪,我会用铃鼓拍出一个节奏,幼儿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拍,然后再不断的变换节奏.孩子们听到节奏变化了,就会自然而然的竖起小耳朵集中精力来倾听老师的节奏,并伸出小手来迎合,模仿老师的节奏.这样听到的只有整齐的节奏声,没有吵闹声.这样的音乐化管理,既训练了幼儿的听辨能力,有很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了幼儿的常规意识.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通过欣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用线条及色彩表现乐曲 一种色调能表现出一种情绪,而一段乐曲也能体现一种情绪.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音乐也就出现另一种理解方式.例如在欣赏《森里变奏曲》的时候,先让孩子们体会乐曲的情绪,然后提问:"欢乐的情绪应当用什么颜色来表现悲伤的呢 "并适时的启发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回答:"欢快的用红色,黄色,悲伤的用灰色,蓝色等等".除了用色调来体现音乐,还可以启发幼儿用线条和符号来体现音乐,当乐曲舒缓时,用直线;当乐曲激烈时,用波浪线;当乐曲欢快时,用圆点.这些都是随着幼儿对乐曲的理解而产生的.如打击乐《土耳其进行曲》图谱中表示小铃的",",表示串铃的" … "和表示木鱼的"?".这些符号对幼儿理解和再现乐曲的特性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提示作用.因此,对乐曲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而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音乐,则就是幼儿把音乐具体化,鲜明化. (2)用图谱表现乐曲. 伟大的作曲家根据故事而创作改编歌剧,这是需要坚实的艺术功底,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及创作能力.作为幼儿,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如果光听音乐,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不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变成小故事,并用他们喜欢的图谱的形式来表现,孩子们就会很容易的理解了音乐,并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狮王进行曲》图谱中表现狮王出场的由小至大的脚印和表现吼声的弧形锯齿;《森林变奏曲》是一首三段体的音乐,我启发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把自己想到的变成一段故事,并要求幼儿把音乐用图谱记录下来,音乐开始的时候开始,音乐结束的时候结束.孩子们纪录的非常认真,而且五花八门,思路开阔.张炎雨小朋友是这样纪录的:第一乐段小动物们在快活的游戏,用小兔子来表示;第二乐段大灰狼来了,用牙齿来表示;第三乐段大灰狼走了,小兔子又可以游戏了,用太阳表示.所以说,用图谱来表现音乐,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和想象欲望,又充分理解了音乐.对欣赏难懂的乐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纲要》中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验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恢复幼儿的创造天性,归还幼儿本应享受的愉悦音乐的机会,是音乐活动开发幼儿创造力的重要

6. 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决

在音乐教育中培抄养儿童的创造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风靡西方国家一个世纪的达尔克罗斯、奥尔夫、柯达伊教学法是国外儿童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6、7岁以前的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将听得见的音乐、跳成舞蹈,画成图形,编成故事,扮演故事里面的人物,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表达,实现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在“玩”中把单调、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融会贯通,逐点掌握。当这些孩子6、7岁时,会主动要求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所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美育音乐是综合了达尔克罗斯、奥尔夫、柯达伊教学法,专为华人儿童创立的儿童音乐体系。注重在音乐学习教育中的创造性是重要特点。

7. 幼儿在律动中的创造力

幼儿园韵律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 1.创设音乐环境氛围,建构以音乐为手段的幼儿生活管理模式 改善园内环境,建立一个让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充分参与的音乐环境,园内的整体环境美化,如园内花木扶疏、绿草如茵,建筑物场地色彩鲜明,走廊、过道、楼梯都有富有美感的意境及幼儿作品,同时构件以音乐为手段的幼儿生...活管理模式,如:晨间入园音乐:选择轻松、优美、节奏明快的童谣,如《叮咚叮咚》调整幼儿情绪,使幼儿愉快的入园;晨间活动音乐:选择节奏鲜明,欢快的歌曲如《王老先生有块地》或《花之舞》、《顽皮的小绅士》等集体舞音乐,来调整幼儿活动中的情绪,产生参加韵律活动的兴趣;午餐音乐:选择流畅、优美、音量适中的钢琴曲如《嬉戏曲》;餐后散步音乐:选择优美舒畅的小号,萨克斯音乐;午睡音乐:选择柔和、安静的摇篮曲;起床音乐:选择琵琶曲如《渔舟唱晚》音量由弱到中强,加速幼儿清醒程度;离园音乐:选择带有喜悦性质的广东音乐或民歌,戏曲等。让幼儿在这种多方位的可听、可感、可想的氛围中,被感染、被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洗礼,产生舞蹈的冲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2.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选取动作 在进行创造性韵律活动创编前,针对活动教材及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可以创编有“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创编的内容和难度,尽量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创编的乐趣。 (1)音乐选材: 在小班年龄阶段,选择幼儿较熟悉的儿童歌曲或一般性的中国风格音乐。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对这些类型的音乐获得熟悉和喜爱,并进行创编活动,如《这是小兵》、《小鸟飞》;在中班年龄阶段,特别是中班的后期阶段,有意识逐步加入具有民族个性的不同中国风格的音乐,如古代寓言改编的《狼来了》、《三个和尚》、《扮新娘》等等,使幼儿获得民族“文化积淀物”,以提高幼儿对不同音乐的感受能力;在大班年龄阶段,选择具有明显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如:《顽皮的小绅士》、《威尼斯音乐种》、《对面的女孩走过来》等等,独特、欢快的音乐风格,可以使幼儿产生舞蹈的兴趣,并激发创编动作的欲望。 (2)动作设置 小班:在选材上对动作的考虑首先以“一般生活动作”为主,并同时注意逐步增加“律动模仿动作”。另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在小班后期也一点一点地进入; 中班:一方面注意提高“一般生活动作”本身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同时,一些难度教高的基本舞蹈动作在总体学习内容中的比例也开始逐步提高。 大班:基本舞蹈动作、集体舞已逐步成为韵律活动主要学习内容,而一般生活动作则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 3、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分四阶段开展创编活动 第一阶段,创编终止造型。要求幼儿在律动的最后一拍或最后一小节,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造型动作,这种单个造型动作的创编使幼儿积累经验,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创编兴趣。如:《小鸟飞》中小鸟觅食动作,《我是小兵》中小兵投弹的动作等; 第二阶段,为乐句或乐段创编动作。选择律动中的某一乐句或乐段让幼儿创编,其他乐句,乐段则由教师事先设计好动作或不作具体要求。如:律动《猴子爬树》、《水族馆》等。 第三阶段,创编队形。教师首先教给幼儿各种队形的编排方法,积累经验,再根据音乐的不同性质和不同乐段创编与之匹配的队形。如:集体舞《花儿朵朵》、《喜洋洋》等。 第四阶段,根据情节线索与创编相关动作。在创编律动前先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幼儿提供创编思路,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动作组合,并能用舞蹈图谱将之记录下来。如:寓言故事《龟兔赛跑》、《狮王进行曲》等。 这四个阶段的创编难度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逐渐递增的,幼儿易于达到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韵律活动之中。 (一)科学、正确的创造理念,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前提 1、营造幼儿自由创造的氛围 首先,消除幼儿的恐惧和不安的心理,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如果提供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能自由地表现出来,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其次,鼓励幼儿去和音乐活动中提供的音乐形象产生有意义的互动,例如:大班律动《泥巴乐》,提供主题音乐,玩泥巴的动作,但是在玩泥巴时,是怎样捶泥巴、捏泥巴、泥人干裂了,孩子们又是怎么办的。还用泥巴来干什么的?打泥仗,用脚踩,往脸上涂抹等,这些都给了幼儿有模仿与想象的创编机会,促使幼儿与泥巴产生积极互动。教师在互动中不断地发现幼儿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鼓励他们独立工作和创造,但是,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定程序的“紊乱”,教师要容忍这些现象,并学会在宽松的氛围中鼓励、表扬、支持、肯定、接纳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 2、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在创造性韵律活动中,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得到了较完美的体现,幼儿能听着音乐自由地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能长时间地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之中。如“抬新娘”,通过新娘出嫁的情节,引导幼儿创编抬轿,吹喇叭等动作,他们用皱纹纸当轿子,拿油画棒长盒子当喇叭,并创编出各种抬轿、吹喇叭的动作,尤其在表现角色的动态上基本上不需要教师的示范,而是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得到的,非常生动有趣。因此,当给幼儿提供能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机会时,幼儿是最快乐最陶醉的。 3、树立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观念 在创造性韵律活动中,幼儿自身对做的“过程”比对做的“结果”更感兴趣,困为,做的过程给幼儿带来了无比的满足和精力的释放,他们的许多创造性行为就表现在尝试和熟悉事物的活动过程中,例如:小班韵律活动《这是小兵》幼儿在创造的积极性很高,创编出了很多的吹号、打抢的动作,可是过了一段时,再来复习这个内容时,发现幼儿对结果的关注比对过程中探究的创造欲望要低得多。 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要接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多元的、有相当自由度的创意。只有这样幼儿对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新颖、创意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1、替换法 替换法指用一种新的动作替换原有律动中的部分动作。这一方法适用于初步学习创编动作的小、中班幼儿,它能调动幼儿创编动作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学习新鲜感,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轻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两课时进行较好,第一课时教师可教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幼儿模仿,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替换某一乐段原有的动作。如:中班《小星星》,第一课时,教师可教给幼儿简单的律动,让幼儿模仿,第二课时,教师可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妈妈哄娃娃睡觉的动作,来替换前面的动作,还可创编星星眨眼的动作来替换。 2、联想法 联想法是由一种动作想到另一种动作的心理过程。如创编《红绸舞》时,一位幼儿想出向前甩红绸的方法,就抓住时机让幼儿根据动作方法变化进行联想,启发幼儿想象向上、下、左、右等不同方法甩彩带的方法。还可以先由教师示范一种动作,再启发幼儿根据这种动作表达的内容、方法等进行联想,创编相关动作,如创编《儿童乐园》律动时,教师教授了荡秋千的动作之后,启发幼儿根据律动和主题想出其他儿童乐园游玩的动作,如:翘翘板、滑滑梯等等,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使幼儿的创造思路更加清晰,创编的动作更丰富。 3、匹配法 匹配法就是指幼儿在熟悉音乐性质及结构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