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根据幼儿的个人特长,开发幼儿创造性
我认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
一、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一)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幼儿园环境
1. 富有创意、激发幻想的教室环境。在我们的教室中可以设置一幅“流动”画,每月更换一次,内容有抽象画、问题树,也可以是一幅无结局的画。在教室的黑板或者孩子们的画本上让他们自由想象,涂鸦,画未来世界、画恐龙、画外星人……就这样,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2. 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由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无论是幼儿园、家庭还是社区都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
首先我们老师应注意自身观念的改变,平时加强学习,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造就创造型的新一代。我们积极参加各种业余进修,平时注意收集资料,闲暇时还须上网搜索,比较中外教师在各类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的方法,使自己尽量少走弯路。
教师是有组织和策略的计划者,但不应过份拘泥,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创造空间,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使教育既适合全体又能突出每个孩子的特长。
有了观念的转变,我们教师能对每个孩子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充分尊重他们、宽容他们、期待他们,做他们的朋友,使他们敢想、敢为,能极大地发挥潜能。
如: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嫩的想法中,都隐藏着创造性的火花。在看到又了解了房顶上太阳能吸收装置的作用后,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想法:为什么不能发明一辆太阳能汽车呢?这样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省了能源??多绝的设想多好的想象呀!
有时他们的想法也会超越现实,甚至很荒诞,我们也不以成人的标准横加指责,而是敏锐地捕捉其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有效的引导,使幼儿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从而表现出其独创性、特异性。
(二)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作用不容忽视
家庭是孩子不能选择也不能回避的场所,其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很深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1. 转变家长观念,做到家园共育,使其成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坚实保障。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他们开始重视对幼儿各种素质的培养,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纽带,发挥了她所特有的优势,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我们的家教工作应体现多元化的特点。
其宗旨是努力转变家长观念,让他们学习指导方法。如:日常的家长会、家园同乐、经验交流会、专题讨论会等。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家长直接学习各种指导方法,如:言语性训练法、图形训练法、符号训练法、操作训练法,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创造,从而与幼儿园达成共识,成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坚实保障。
2.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园联手后,许多家长都在各自小家庭中为孩子辟出了一个空间,对喜欢拆、装、提问的孩子不再压抑或听之任之,而是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方便。
因为他们都知道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创造力的形成和发挥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该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学习、探索,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需要,对大胆质疑和创新应该表示赞同、肯定。
如:有的孩子以前喜欢拆装些电动玩具,父母经常会训斥他。经过家园沟通后,父母认识到自己在亲手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时,他们转变了观念,也能和孩子一起快乐地探究起电动玩具的奥秘所在。一个个压制型的家庭正逐步转变成民主型、学习型、创造型的家庭,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初衷之一。
二、设计活动,鼓励创新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游戏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给幼儿创新游戏的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在创新游戏中,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用侧面引导,直接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游戏。
(二)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美术、音乐、文学等活动本身就是创造性活动,因此我们以此为载体,用于模仿创作,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方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添笔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拼画(正方形、半圆形可组成房子、厨师);变画、也可以有主题画、诗画、故事画、粘贴画、美工等,而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象不象,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不局限于老师的范例,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
2、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方法。音乐、舞蹈活动中可以通过感知音乐、创编诗词、自编舞蹈动作等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如在创编前先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编什么?如何编?启发幼儿边尝试、边探索、边创编。
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应帮孩子一把,示范一遍,激起孩子创编的欲望。关键的时候,老师引导幼儿一般性的模式,打开思路,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3、在文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方法。文学活动更是幼儿展开五彩的想象翅膀的重要园地。我们通过仿编诗局、创编诗歌、续编故事等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如:排图讲述《小刺猬吹泡泡》,幼儿可以将图片自由组合排列,只要编讲得合理均可。而《恐龙帮忙公司》则要求幼儿根据恐龙的特点编出合理情节,孩子们兴趣高涨,活动非常投入。
填图讲述《战胜大灰狼》中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出了战胜大灰狼的各种办法。老师在此类活动中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敢于创造的能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总之,我们在幼儿的创作活动中注意他们的创作过程,而不追求创作的结果,以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发挥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三)通过其他各种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日常环节的点点滴滴中,教师要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内在的创造冲动充分释放。如:在自由谈话活动中我们可以经常安排下列训练:词的联想、列举用途、抽象画、听觉训练等。
三、课题探索、总结实践后的点滴收获与感受。
(一) 当我们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育中取得一定成绩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把自己的点滴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不断地开拓教育模式的新方法,使幼儿教育更符合孩子成长的心理状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 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冲破已有课程的束缚根据课题的需要,逐步加快园本课程的建设,因为只有冲破已有课程的束缚,才能加快培养步伐。其中有许多选编教材,更多的是对教材进行修订、改进,使之更符合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问题。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纯真的天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只有通过方方面面的分析、研究、探索,才能诱导天使的灵感,“开发潜能、发展个性”。
⑵ 幼儿园音乐创造性名词解释
幼儿园音乐创造性: 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传统的音乐教学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宜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
⑶ 牧思宝贝以创造性思维核心课程包括什么
e-BABY早教透过ELITE菁英检测系统带给孩子全方位、全人格的发展检测,透过五力分析,让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更懂您的宝贝,并未宝贝量身订做专属的总裁脑教育课程。
课程以大脑认知为核心,结合了多感官教育以及蒙特梭利的理念从而创新的课程,课程是以动静结合,动态课程培养孩子好的肢体动作,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孩子有了好的专注力更容易形成稳定的情绪以及性格,因为5-8人的精致小班,所以也会有团队合作的锻炼,静态课程主要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以及认知能力。
⑷ 幼儿园科学社会健康领域课程是不是创造性游戏课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16
⑸ 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如何开展
课程是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的一段美妙旅程,是引发幼儿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载体,是幼儿自主而连续地建构自己经验的过程。课程的开发有两种取向,一种是预成,一种是生成。生成性课程相对于预成性课程而言,在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策略的开展等方面更加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加贴近幼儿的经验和学习特点。教师要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追随幼儿的脚步,搭建学习的支架,激发每个孩子的潜力,使得幼儿的探索不断深入,从而获得情感、道德、审美、知识技能等全方位的发展。
省课程游戏化项目要求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园的课程充满游戏精神。生成性课程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它以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为生长点,以幼儿为探究主体,以教师的观察为基础,以适宜性策略支持活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在幼儿身上可以充分得以体现。
生成性课程的开放性、动态性、延展性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 M织开展生成性课程?生成性课程要特别关注幼儿游戏精神的体现,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关键要素?为此,我们在深入领会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全园教师开展了生成性课程的实践,并总结和梳理了园本实践的思路与策略。
一、由兴趣引发问题
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有很多,但并非所有的兴趣点都有探究的价值,或者能够转化为幼儿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发深入的学习。教师需借助观察,对幼儿零散、偶发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然后通过材料或情境创设,由“兴趣”引发真正的“问题”。
1.借助观察发现“兴趣”。生成性课程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并不是既 定的,也并非来源于教师的“异想天开”,而是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生长点,为了帮助幼儿解决真正的问题来设计,这也是贴近幼儿实际、尊重幼儿主体性的体现。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呢?当然是观察,观察是教师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如在我园中班年龄段开展的生成性课程“画地图”中,教师通过观察捕捉到幼儿有关地图的一段对话:“地图上怎么会有一些小方块呢?地球上所有的建筑都能画在地图上吗?那需要多大的纸呢?我们的幼儿园有地图吗?操场在哪儿?大门又在哪里呢?”教师了解到幼儿对于地图的兴趣和他们关于符号、空间方位等方面的困惑,于是开展了“为幼儿园画地图”的生成性课程。
2.创设情境生发问题。
要吸引幼儿对活动产生持续的兴趣,不仅需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够引发幼儿产生“问题”或“认识冲突”的问题情境。“兴趣”可能表现为暂时的吸引,只有“问题”才是幼儿真正的需要,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怎样使兴趣转化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投放丰富的材料或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如一次雨后散步,幼儿在幼儿园附近的草丛里发现了很多蘑菇,大家蜂拥而至,兴奋不已,后来幼儿在树下和石头旁边也发现了蘑菇,老师立刻把握教育契机,向幼儿提问:“蘑菇都是长在哪里的呢?长蘑菇的地方都有什么特点呢?”孩子们纷纷围绕蘑菇的生长环境进行归纳,最后发现蘑菇喜欢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进而引发了模拟自然界蘑菇的生长环境在自然角种蘑菇的种植活动。
3、教师通过投放丰富的材料引发与幼儿的互动,也可激发问题的产生。如小班幼儿对豆子很感兴趣,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投放了铲子、瓶、玩沙工具等,材料的投
⑹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
1.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竞争激烈,对幼儿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发展不相适应,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分科教学,集体授课的比例很大。课堂一直被教师控制,幼儿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方法死板,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只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将分科教学改为整合课程,可多学科综合,即:多个学科,共用主题,顺序展开,学科教学,结合为本。跨学科综合,即:围绕主题,学科共通点,解决问题,较具整合性,过程为本。将集体教学改为个别,小组和集体相结合的灵活方法,充分体现师幼互动的价值,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相结合,及时解决幼儿提出的新问题,注重对幼儿多能力的培养。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激励幼儿用不同的想法去解决问题。要克服死啃书本、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教条主义的倾向,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构建对幼儿发展具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模式,选择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可让幼儿操作、探索的活动形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生动的活动内容,采取灵活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方法去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设计以幼儿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活动方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力争培育出有创新意识新个性的幼儿。 2.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和教师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过程。外部的压力过多,束缚过多,幼儿很少独立自主,心理自由,这样限制了幼儿创造性潜能的发挥。有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象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教师要善于发现、精心培养。当幼儿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教师切不可以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者盲目否定。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机会,使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地探索、积极地思考,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以一种创新的精神来看问题、思考问题。 3.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角色观和职业观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不再限于文化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课堂的管理者,而且还应该是表演者,激励者、服务者、支持者、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交往者,更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创新者,研究者、学习者、决策者,协调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等。教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楷模,成为集众多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为幼儿创新教育提供可能。教师的职业不再是仅有文化或者胜任就可以,教师必须是榜样、是楷模,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车尔尼雪夫认为;“教师要把学生造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外,还要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幼教事业。应该具体表现为对待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尊重幼儿,注重师幼互动的价值,善于用各种适应的方法去接触和引导幼儿,实行双向交流的沟通,使幼儿对教师亲近、信服,这样才容易接受教育。敢流露自己的感情、自尊、自信、活跃,敢于思考、敢说、敢问,使幼儿有一定的创造性。反之,教师的方法简单、主观、粗暴、甚至苛刻,只有命令,不讲道理,重视权威,不许违抗,缺乏爱心、耐心,这样会因为幼儿害怕老师而服从,往往对老师回避。干事缩手缩脚,有的甚至对老师产生厌恶和憎恨,时间长了幼儿的独特意识随之消失。 4.树立与现代教育理念一致的幼教观 教育的任何变革最终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而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引起教师行为的最直接因素,在诸多的教育观念中,教师自身的观念在实施幼儿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育是传统教育所欠缺的,传统教育认为,循规蹈矩,老实听话,少说少动,驯服驯从,按老师的规定去行事就是好孩子。而一些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则被称为“调皮”、“捣乱”而加以限制训斥,不顾幼儿的需求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幼儿整天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培养模式既机械又单一。在本园一次音乐节奏观摩课上,当教师出示五线谱音符问幼儿这像什么时,幼儿积极性很高,纷纷回答说:像“气球”、像“勺子”、像“小蝌蚪”,正在大家为幼儿丰富的想象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教师却反问了一句,这像“蝌蚪”吗?结果再没有幼儿敢回答,活跃的思维一下被扼杀,原因只有一个:教师想要幼儿说出像豆芽。因此,在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方法釆用灌、统、管。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与现代教育观念一致的幼教观非常重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对幼儿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并及时发现他们的小发现.小创造的火花,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5.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经过评价再到实践的动态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评价起着检测、判断、矫正、反馈的中介作用。目前的评价方式,已经在观念和评价标准上有所改进和创新,但与创新教育所要求的评价体系相比,还相差很远,这是许多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时缩手缩脚的主要原因。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怕幼儿乱说、乱动,教学结果差,教师来回反复地说教,幼儿处在被动地位。因此,管理者、教育评价者一方面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一方面又以狭隘的教学结果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和手段。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创新教育流于形式,并直接影响了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实施。
⑺ 根据幼儿园工作实际,介绍所在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情况
供参考: 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一直是幼教改革中的热门话题和核心课题。在课改的热潮中,存在着以下认识上的偏差: ①拿来主义。一些幼儿园为了赶时髦,不假思索地全盘照搬,而忽视地域性、本土性; ②盲从心理。人云亦云,导致课程频繁更换,教师无所适从; ③急功近利,浮躁心理。有的幼儿园在转瞬间就有了所谓的“园本课程”。然而真正的“园本课程”应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在目标、领域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教育的均衡性。 要想走出这些误区,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首先要具有清醒的头脑,把握课改的方向和脉搏。一套质量上乘的幼儿园课程,是课程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合作制定而成的。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他的工作是引领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已初具推广价值的文本课程,学会选择和补充有品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下面,以我园的实践为例来说说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制定过程。 一、课程审议前 课程审议,这是我园一贯坚持的课程管理方针。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整合理念的引领下,我园启用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周兢老师编著的新教材《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虽然新教材灵活度较大,但在使用时存在着地域、周边环境等差别。所以,我们在开展教育活动前,采取先集体备课再回到个体反思的研讨方式,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每个主题实施前,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以年级组为合作单位分组进行课程审议。 虽说课程审议在我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实际参与者少,经常是教研组长或一二位骨干教师唱主角,而多数教师只是以旁听者的身份参与,缺乏个人思考和见解。二是课程审议浮于表面,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安排,注重的是课案操作性强与否,而缺乏对课程资源深层次的审议与梳理。这就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园本化课程的建构。为此,我们以“课程审议表”为主线(课程审议表附后),对集体备课制度作了一些改革。 为了避免课程审议中只有几个人发言的情况,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审议前预习教材,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并及时做好记录,供课程审议时一起交流探讨。在此,我们拟通过“我的问题”、“我的资源”、“环境预案”(见附表)三方面的填写来敦促教师做好审议前的准备。以此针对课案中存在的焦点问题及困惑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思想和经验,同时,把以往教学实践中好的经验与做法充实进来,汇集团体智慧。有了课程审议前的准备这一环节,教师在课程审议中自然“有话可谈”,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课程审议中 (一)程序安排 1.回顾总结上一主题,做好主题与主题间的衔接沟通。作为审议的开始环节,主要是围绕最近实施过的主题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如,各班比较成功的特色活动、班级环境亮点以及具体教学情境中的疑难困惑问题,等等。 2.分析当前主题背景,结合“课程审议表”所收集的问题展开研讨,寻求同伴援助,有目的地对一些活动进行修改。实施中,我们发现有些主题内容比较空洞,应予舍弃,或将几个活动加以合并;有些主题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扩充,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如根据现阶段幼儿对“神州六号”的关注,我们在“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中增加了“关注神六”系列活动;有些主题可自行设计,以往实践过的、操作性强的主题活动可穿插进来,如根据教师实践的结果,中班穿插了主题活动“变化的世界”,大班穿插了主题活动“有用的报纸”,从而把具有本园特色的教育资源充实进来,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收集整理教育资源,由教研组长协调分配,做好前期准备。由于我们使用的课程文本的配套图片、音像资料很少,虽然留给教师创造的空间,但也给教师们本已繁重的教学工作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使课程顺利开展,我们改变以往个别指派的分配式管理模式,在课程组长的统一调配下,各班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领取任务,共享教育资源。 4.环境预案设计。各班在审视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与要求,进行环境预案的设计,通过丰富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两位搭班教师共同商议、分工合作,轮流担任环境的主要设计者。通过填写环境预案,教师对整个主题环境作全局考虑,明确每个活动中需要积累的作品及资源,以做到计划在前、实施在后。 (二)形式安排 在课程审议的形式上,我们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搭班教师间的班内审议、班际审议、园际审议等等。就目前看,班际审议是最广泛的一种形式,除了上述所说的年级组之间的审议外,还有根据教师特长开展的某一教学领域的组内审议、基于课题研究的研究组内审议等。在审议中,我们更多地借助年级组之间的群体力量,即交互式的现场观摩开展反思研讨活动,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又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如大班年级组进行课程审议时,我们组织小班、中班教研组进行现场观摩;中班教研组开展活动时,组织小班、大班教研组进行观摩。如果在审议中碰到有困惑、有争议的问题,在本组内教师又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我们便寻求同伴的援助,请组外观摩教师参与进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通过循环式的交流互动,教师不断变换着角色,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聆听者,时而是合作者,也加强了不同年龄阶段课程之间的衔接。以下是一则关于中班课程审议—主题活动“商店”中的案例片段。 问题聚焦:活动“逛超市”中,在班容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如何让幼儿体验用10元钱到超市进行购物? 过程实录: 教师A:外出参观涉及的安全因素较多,可采用游戏的方式,预先在活动室内布置场景,每样商品上标好价格,然后用制作的货币进行购物。 教师B:游戏的形式固然很好,但有时游戏无法代替现实的生活,例如,商品上的商标、条形码的认识必须到实地参观后才有所认知。 教师A:可采用分组的形式,把班内幼儿分成两大组,这样可以相应减少人数。 教师B:采用分组的形式很好,虽说对教师而言工作量是增加了,但很好解决了人数问题,不过前面提到了安全问题,例如乘车、上电梯等,该如何解决?况且考虑了安全问题,教师能兼顾教育的内容吗?例如活动中的讲解、幼儿的记录等。 组外援助:关于安全问题,教师可寻求家长援助,事先联系几位热心家长,最好是有一定文化层次的,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教育目的及教育程序,便于活动中的管理和指导;关于指导问题,一方面让家长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为避免活动中指导的不足,教师可把活动的全过程拍摄下来,回来后再和幼儿一起进行回忆讲述,并让幼儿做有关记录。 上述案例可见,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的经验由点滴、零碎逐渐趋向成熟、系统,并最终达成共识。在这样的研讨活动中,大家以开放的心态取长补短,以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研究氛围正在我园日渐形成。 三、课程审议后 通过集体审议的群体反思后,教师最终还需回到个体反思。教师在课程审议后要对审议中所获得的经验、问题进行认真回顾和梳理,填写好课程审议表的“解决策略”一栏(见附表),进一步明晰问题,通过同伴援助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最终形成个人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各自的经验和视角出发把握教材,对教材进行深人研究。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从教学目标到教学环节进行深人修改,明确增减的理由,从而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备课管理上,我们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
⑻ 浅谈怎么在幼儿园开展创意课程
老师则较注重技能的培养,如注意物体的外部形状、色彩的搭配,画面的空间安排;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也仅以“像不像”为唯一标准。这样,幼儿在绘画时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抑制了自我表现力,扼杀了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在活动中,教师常常会走极端。要么“以结果为重,以学技能技巧为主”,要么“以发展想象为重,以放任为主”。教师如何在模仿学习和鼓励创新两者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合适点”,如何在教学中掌握 “合适的尺度”,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我认为可以让孩子初步感受、发现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通过自主探索,尝试各种不同的创作材料和形式,培养幼儿乐于探究、想象和创造。能在宽松、自主的创意活动氛围中尽情地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创造地表现美。以“凡是我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我的作品,凡是我喜欢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我创作的材料”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多元创意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他们通过这一艺术方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那么,我们究竟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转换思想,更新理念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满足不同差异幼儿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幼儿积极动手,鼓励引导他们拥有的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同时教师有计划地教导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为幼儿更好地表达而插上的飞行翅膀。以前教师准备的材料较单一,除了纸就是颜料,现在的教学中,各种废弃材料:纸巾筒、纸盒、一次性筷子、冷饮棒、废报纸、塑料袋、塑料杯等都变成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丰富幼儿经验,扩大幼儿知识面;可利用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引导欣赏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扩展幼儿视野;在美术活动引导中鼓励幼儿尽情插上想象的翅膀来飞翔,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二、营造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环境。创设具有开放的、新形态的、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的切入点。重视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一)同伴的创意作品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我们在每班的门口装置了作品展示栏;并且每个班在园里有对外开放的作品展示架,提供了这些框架后,我们孩子的作品就展示在这儿,这是孩子们阶段性美术成果的最好展现,也为孩子们创设一方艺术交流的天地。(二)用家长的设计灵感来为孩子开辟一个展示舞台除了孩子,家长也是我们艺术环境的参与者,我们每年都组织家园教玩具大赛,作品要求是家长和孩子们用生活中的废弃环保材料构思、的,我们有个作品展示厅,里面陈列了家长与孩子的智慧结晶,有的新奇出人意料,奇思妙想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迪。孩子们参观时都津津乐道的向同伴讲解自己的作品和与父母中的趣事。(三)用名家的抽象艺术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我们首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创设了优美、生动、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环境,我们的艺术走廊上画着世界著名画家的抽象画作品,给幼儿欣赏人类最优秀的艺术精品,让幼儿直接与对话,直接感知艺术的魅力,使之从小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力。(四)用个性化创意美术环境诱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我们力图让幼儿园的每一幅画、每一棵树、一颗草,每一件设施,每一个空间设计都能给幼儿以美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我园的美术创意活动室中有多种工作坊,如:色彩坊、泥塑坊、手工坊、水墨坊、纸工坊等。每个工作坊里都有一张大工作台,放着各种不同材料,有颜料、毛笔、绳、珠、棒等,鼓励幼儿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达内心感受。幼儿对美术工具的喜好是不一样的,而经常变换的,不同的美术材料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和热情。提供多样的、开放的材料工具,让幼儿有选择的机会,有助于创造出多样的表现形式,有助于他们在操作中学会使用多种工具,感受不同工具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增添乐趣,增加美感。孩子们会用短绳、稻草、旧光碟、钮扣拼贴成小鸟,会用纸巾、浆糊、颜料做成脸谱,每件作品都是孩子们大胆想象,富有个性的创造。老师们把这些作品挂在墙壁上,放在架子上,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创作的过程和喜悦。在美术室的书架上,摆放着著名世界画家的画册,幼儿可以随意翻阅、欣赏。每班的个性化班级布置也是我园在美术创建中的一个亮点。老师们有充分的自,老师们会根据每个教学主题活动设计出不同的主题墙饰如:大班主题《动物世界》《脸谱》,中班主题《海底世界》小班主题《树叶画》。(五)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的创作形式宽松的心理环境、的作画方式,有利于儿童思维的激活和表现的大胆;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幼儿树立自主表现的意识,使作品呈现的个性化。泥工吧、创意坊、我型我秀等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宽松的氛围,浓郁的创意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大胆表达与表现。三、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指导策略为了让孩子更快乐的接受美术教育,让创意美术教学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我们关注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一)激发幼儿创新思维1、新颖的手段:小朋友最喜欢捉迷藏 了,我们老师就抓住孩子的这种好玩的心理,和小朋友一起玩变色游戏;油水分离画:孩子们先用油画棒画网,再用水粉涂色,一张网马上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或者先用各色油画棒涂底色,再盖上一层黑油画棒色,再用牙签刮画,一种全新的画跃然纸上。我们还尝试着用透明胶先在纸上勾勒出想要的图案,再上色,撕去胶纸;幼儿们发现原来做画并不拘于油画棒,他们在老师新颖手段的启发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2、独特的方法:平时我们都是画平面的图片,现在我们还可以创作成立体的造型,我们先用报纸做基本凹凸面,再用胶纸加以固定,最后用餐巾纸加乳胶定型上色。一件立体造型展示在孩子们面前,他们都为这种表现手法而惊讶,在这种独特方法的指引下,我们鳄鱼、机器人等造型。 (二) 教师要把“创新”具体化、明确化。有的教师常会要求幼儿做的作品要“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这个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幼儿束手无策。我认为所谓“不一样”,首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如“城的建筑”,我给孩子们提议评选优秀建筑设计师活动,激起幼儿的兴趣,并让他们观看一张张世界各地建筑的课件,还特地精选了一组具有典型建筑特征的照片贴于墙上,请孩子们欣赏,引导幼儿了解建筑的主要特征。然后提议:“你们把自己想象成参加竞选的设计师吧,来设计与众不同的建筑造型,要有各式屋顶,门、窗户,还可以有阳台,孩子们观看了各种各样的建筑课件,观察了五颜六色的图片,一个个欢呼雀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设计师的争夺。不仅可以画建筑,还可以用废纸盒做立体。他们以自己的理解,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别具一格的建筑,教师也就用不着担心出现“千篇一律”的结果了。四、创意性地使用美工材料,既然是多元表现创意活动,那材料的多元是无疑的。如创意活动“京剧脸谱”,孩子可以选择用陶泥捏塑;可以选择用画笔涂鸦;也选择用生活材料。特别是生活材料的收集更是非常丰富,如盒子、纸板、瓶子、蛋壳、种子、布头、吸管、彩纸等等,都是的好材料。但材料多元并不等于越多越好、越杂越好。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面对繁杂的材料反而无从下手。因此,在材料的准备上我们要做到有针对性。在决定投放材料之前,我们要思考这些材料可能会对幼儿的智力、情感和审美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然后再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准备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操作材料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因各班的情况不同,有时准备的材料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孩子,能力情况也有差异,所以材料的提供上教师也要考虑周全。要兼顾每一个孩子的能力,有选择地准备材料,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动手,都愿意动手,要让孩子体验到越玩越想玩,越玩越有趣,做到常玩常新。如我们给孩子一个饮水瓶,先问问孩子,你们想这瓶有什么用?再和他们商量你可以把它设计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有的孩子说我要做个娃娃,有的孩子说我要做风车,还有的说我就把他做花瓶。最后每个孩子都做出了自己心中的作品,在这过程中,他们不仅得到充分的成就感外,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另外,又可以把材料的运用从单一向丰富过渡。如在玩纸盒中,我们一开始只是单一的将两三个纸盒粘在一起,只要接近实物就可以,慢慢的,我们建议将几个纸盒作品在一起,做成楼,还要对楼的窗户、大门进行装饰,鼓励幼儿创编各种有趣的故事,从而就产生了一种由幼儿亲手的教玩具了,即有价值又有教育意义。废旧材料可以通过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我园在教室的门口设置了一个“环保箱”,发动家长和幼儿注意收集各类废旧物。可以是塑料瓶、纸盒、布、树叶、旧报纸、羽毛、旧光碟等,可谓是多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