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钜子发明者

钜子发明者

发布时间:2022-06-19 13:44:45

㈠ 墨家的精神内涵

墨家的十大主张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

墨家是中国先秦时期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纪律严密,其首领被称为“钜子”。墨家所属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同时也必须听命于“钜子”。墨子早年师从于儒者,后弃儒创墨,故虽墨家大多数主张与儒家对立,但也深受儒家影响。

(1)钜子发明者扩展阅读

墨子死后,墨家学派发生了分化。有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活动于战国中后期。在自然观方面,对物质,移动和时空关系作了唯物主义解释,摒弃了墨子的天鬼观念,并把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认识论上,发扬了墨子重视实践的特点,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狭隘的经验论的错误。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义,利也”的著名论断,突出了利,把它作为标准和基础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墨家思想

㈡ 墨子的简介

墨子,汉族。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墨子生卒考】
[编辑本段]
钱穆

墨子生年,自司马迁已不详,仅附著于《孟荀列传》,云:“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二说相较,后者为是。《汉志》云:“墨子在孔子后,”《后汉书 张衡传》注云:“公输般与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皆是也。余考墨子止楚攻宋,在楚惠王四十四年后,五十年前。时墨子年三十余,下逮周安王十年,墨子当死于其时,年寿盖逾八十。(葛洪《神仙传》:“墨子年八十有二,入周狄山学道。”孙诒让《闲诂》谓其说虚诞不足论。然墨子年寿必逾八十,余尉或可墨子寿八十二,后世遂谓其入山学道也。然既不得定其生卒的年,则此事无足深论。)上推墨子生年,当早周敬王之末年,或犹及孔子之未死也。(孔子卒,至安王十年共八十七年。)近人梁启超《墨子年代考》颇精密,然谓墨子生于周定王初年,(元年至十年之间。)约当孔子卒后十余年,卒于周安王中叶,(十二年至二十年之间。)约当孟子生前十余年,则犹微有误。余考墨子之生,至迟在元王之世,不出孔子卒后十年。其卒当在安王十年左右,不出孟子生前十年。较梁《考》移前十许年。以止楚攻宋一事为主眼,似粗得墨子年世之真。梁《考》又谓墨子之卒,最早不能早于郑繻公被弑之后三年。因谓是周安王十二年,亦非是。郑繻公被弑,在安王六年,故黄式三谓鲁阳文君将攻郑,在此年也。即弃去一年计之,郑繻被弑后三年,亦仅为周安王之九年。梁氏以安王十二年起算,盖一时之误。
《淮南 要略》称:“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盖墨子初年,正值孔门盛时,故得闻其教论,受其术业,非谓墨子亲受业于孔子也。《墨子 耕柱篇》:“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对曰云云,子墨子闻之,曰:叶公未得其问,仲尼亦未得所以对。”今按:墨子幼年,正当孔子晚节,或竟不及与孔子并世。孔子游蔡,遇叶公,墨子尚未生。此云闻其问答,亦得之传闻,非谓其时墨子已生,有知识,能云云也。《耕柱篇》又载子夏之徒问鬪于子墨子。孙诒让《墨子闲诂》曰:“《史记索隐》引《别录》云:按《墨子书》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如此则墨子在七十子后。”此亦误。《论语》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岂得谓子张在子夏后?谓墨子年事较晚于子夏则可,谓墨子在七十子后则非也。

【生平】
[编辑本段]

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出生在山东枣庄市木石镇。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一般认为他是宋人。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宋国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承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 、《书》 、 《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墨子许是洞察到人性的弱点,其著作《天志》《明鬼》宣扬敬天事鬼,以震慑当时权力不受约制的天子国君,遂形成墨家宗教观,也因此受到后人的曲解与批评。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狠狠批判了墨子的宗教观。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扬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相传收藏图书甚多,有图书达三车。《墨子》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盘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渊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在《荀子》 、《韩非子》 、《庄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等书中有所体现,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编写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天资聪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看到满山的野果壳在雨水浸泡之后流出色液,就发明了坑布之法引导山民坑染布料。墨子还把自己对坑布技术的感悟上升到哲学的思维高度,这就是后来他写的名篇《所染》。 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
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在军事上知道以兵制兵、以战制战、以术制术、以器制器。为此,他写了《非攻》、《备城门》等一系列军事名篇。
墨子在学习中,常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对照,写出了《非儒》、《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许多知名之士都投奔到墨子门下,墨家学派开始形成。墨子对其门徒不但授以思想理论,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出兵打仗。历史上有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
由于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
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㈢ 谁发明了锯子和伞

根据中国考古发现,中华民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周朝青铜器时代,已开始使用铜锯,“锯”这个文字在这个时期也已被创造出来。另外中国有锯子是鲁班发明的传说。

传说伞是由鲁班妻子云氏发明的。云氏为了使丈夫盖房子不受日晒雨淋之苦,受小孩以荷叶当帽子的启示而发明了伞。房子可挡雨,但不能移动,伞则能携带到千里之外。
另一种说法是:鲁班发明了伞
古时候一到下雨天人们就不太爱出门,因为那时侯没有伞,出去要淋湿的,有一天,鲁班在路上走,突然下雨了,他只好来到一座亭子里避雨,这时候,鲁班在想:如果能有一种东西能档住雨,这样人们上街就不用害怕下雨了,他抬头一看,看到了亭子的照型,于是心里就有了一种想法,他回到家用几条木棍做了个架子,上面顶着油布,这样世界上第一顶伞就做成了。

㈣ 孔子与墨子的生平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汉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简化像墨子生于东鲁(今山东省滕州市),死后也葬于滕州。目前有西安、北京、上海、香港、山东和河南等地的诸多专家出版了21部专著认定墨子故里是滕州,并从七个方面论证墨子是滕州人,滕州大量的墨子遗迹也为此说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再加上滕州濒临微山湖畔,因此滕州市也被愈为——“墨子故里,江北水乡”!
2006年11月1日到4日,《墨攻》(《墨子攻略》)影片发行方西影华谊在山东滕州举行盛大的“寻访墨子、敬拜墨子的大型活动”,导演张之亮率众主创人员亲自前往墨子故里——滕州。随后,《墨攻》所有主创也将于11月中旬在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等地举行盛大首映礼。
2008年5月16日,中国(滕州)首届国际墨子文化节暨第七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滕州成功举办。
[编辑本段]二、墨子姓名考
历史学界至今无法确定墨子的真实姓名,有以下各种说法:
1.墨子姓墨名翟。
最传统,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元和姓纂》明确说墨子乃孤竹君之后,本墨胎民,改为墨氏。而《新唐书·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另外,在《孟子》中也提到墨子名墨翟(与杨朱并提)
2.墨子姓翟名乌。
南齐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则称墨翟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琅环记》[2]也附和此说,并认为墨子姓翟名乌。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认为他姓翟,并将姓转成名;而“墨”是一种学派。晚清学者江琼所著的《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并进一步说明,以为古代确实有“翟”这姓氏,但无“墨”姓,而且战国诸子中儒、道、名、法、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都没以姓作为学派名,因此墨应该是学派的名称。
3.墨翟为“貊狄”或“蛮狄”之音转,非姓名。
近代学者胡怀琛有研究墨子,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
4.墨为古代刑名之一。
近代学者钱穆的《墨子传略》从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古人犯轻刑,则罚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样,就被称为墨了。而历史上西汉淮南王英布遭黥刑后称为黥布,也是一证。而翟确实是名,因《墨子》和《吕氏春秋》记载墨翟,往往称“翟”。
虽说墨子的姓名不可考,但他长得黑却是真的,人称:阿黑哥,小黑。
[编辑本段]三、墨子故里
滕州墨子像墨学研究学者张知寒在《墨子原为滕州人》、《墨子里籍新探》等论文中进一步考证,墨子出生地应为古代邾国的“滥邑”(现山东滕州境内),滥邑后来归属鲁国。其主要依据有: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史载滕州东南有目夷亭
墨子学说继承了邾娄文化的传统,而邾娄号称“百工之乡”,而墨子生活习惯和科技成就与此密切相关。
虽然张知寒在当代较早开始研究墨子,但是"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这一主要依据没有证据有力证据支持。
长期以来,墨子里籍一直是历史学界争论的焦点。墨子里籍到底在哪里。国内21部论著论述墨子里籍在山东滕州市, 这21部论著从四个方面列举铁证证实墨子里籍在山东滕州市。一是专家学者到实地考察列举实据。冯成荣、高天生、徐希燕、史党社、萧鲁阳、潘民中、杨晓宇、陈金展等二十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在山东滕州市考察发现,这里拥有大量墨子遗迹、遗址、墨子庙、墨子店、墨子洞和墨子故里碑;墨子故里碑见证人年逾八十岁的张冠文先生当年曾护理故碑;今鲁山县黑阴寺附近还有一个黑姓聚居的小山村,该村人都姓黒,祖传下来姓墨,自称是墨子的生裔;另外,滕州民间还有很多关于墨子的传说,如墨子的晒布石、讲经洞、墨学传人等。二是实地考察中,专家学者将墨子留下的《五十三篇》书中方言与滕州市现在方言进行印证,结果如出一辙。如“荡口”(意为言不由衷、唠叨不休、夸夸其谈)、“隆火”(意为生火、点火)、“安生生”(意为安静、安宁、安稳、平静)、“中不中”(意为行不行)、“强梁”(意为蛮横)、“待客”(意为请客、宴客)、“不材”(意为没能耐、没出息、)、“饥”(意为饿)、“宾服”(意为服气、服从)等。徐希燕博士说:“语言是活化石,墨子只有从小生活在滕州市,其书中才会有这种语言。”三是专家们查阅了大量史书记载,列举墨子在滕州市活动的佐证,东汉学者高诱为《吕氏春秋》作注,在《慎大览》云:“墨子名翟,鲁人也”;为了证实“鲁”是东鲁西鲁,清乾嘉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山东博山知县武亿注:“鲁即鲁阳(即山东滕州市),春秋属楚”。四是历代许多志书记载了关于墨子与鲁阳,墨子与鲁阳公、墨子在山东滕州市活动的情况。
一、 关于“自鲁趋而往,十日夜至郢”
《淮南子·修务训》载:“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荆王。”
鲁国距当时楚都郢城(今湖北江陵),按地图之直线距离,也有两三千里之遥。在当时落后的交通条件下,十日夜至郢是不可能的,何况又是步行。因而刘蔚华认为:如果理解从鲁阳出发,出鲁阳关,经方城或南阳,路程仅及鲁国至郢的三分之一,倒是有可能的。故此,把鲁都认为是鲁国,是有点武断了。
二、 关于“南游于楚”
方授楚在考证墨子故里时,也曾驳斥毕武之说,他说:“按楚人之说,(鲁阳当时属楚)毕沅、武亿均由误解‘吕览’高注(即《吕氏春秋·慎大览》高诱注),谓鲁人即是楚之鲁阳,而非鲁卫之鲁。考《贵义》篇称:‘墨子南游于楚,’若自楚之鲁阳往,当云游郢,不当云游楚,……其非楚人可知。”就以此认定,墨子不是鲁阳人。笔者认为,这要从两方面来考察。首先是鲁阳地区的隶属沿革。武亿篡清嘉庆《鲁山县志》载:“鲁阳于周,为东都近畿地,春秋时属郑又属楚。”这就是说,鲁阳原为东周的直属地域,后又属郑,在其后又属楚。原来并非楚地。而且鲁阳又是鲁阳文君的封地,是一个独立王国,对楚来说有它很大的独立性。其次,这时的墨子已不仅是个鲁阳人了,而是一个“以天下怀游走四方的学者,一个有严密组织的墨派巨子。经常来往于宋国、鲁国、齐国、卫国、楚国等许多地方。”鲁阳虽为故里,但早已是个外乡人了。说他“南游于楚”,不言南游与“郢”,也无不可。
三、 关于“北方贤圣人”和“臣北方之鄙人也”
孙诒让还根据《渚宫旧事》载鲁阳文君说楚惠王曰:“墨子北方贤圣人”和《吕氏春秋·爱类》“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之句,认为墨子“则非楚人明矣。”(孙诒让《墨子传略》)
他认为墨子既是鲁阳人,自然是楚国人,既然他是楚国人,说他是“北方贤圣人”,而不说楚国贤圣人,那墨子就不是楚国人。
笔者认为,这里说的“北方”,同“南游于楚”的含义一样,因为墨子已名显齐、鲁、宋、卫诸国,不仅仅是鲁阳的贤圣人了。又齐、鲁、宋、卫等均国均居楚之北方,说他是“北方贤圣人”,才能显示出墨子的声望、地位和影响。而且北方这一概念,也完全包含了楚之北方,鲁阳就在楚之北境,因而鲁阳文君向楚王介绍墨子是“北方贤圣人是十分确当的。如果说墨子不是楚国鲁阳人,鲁阳文君反而不能说“北方”。如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王向大臣们介绍晏婴说:“晏婴齐之善辞者也”,齐在楚之东北方,他为何不言“晏婴是东北方善辞者”呢?正因为晏子非楚国人。
关于“臣北方之鄙人也”一语,过去一些人把“鄙人”理解为墨子自贱的谦词,实际不然。古人把内地称国,边地称鄙,这句话正是说墨子是楚国北方边陲的人。当时鲁阳正处于楚国北方边境,此语也是十分确当的。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云:“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和《墨子·鲁问》:“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皆即此意。
对以上考辩之后,笔者还有几点管见,愿与学界商椎。
一、 墨学不可能产生在儒学渊源地之鲁国
中国第二大儒孟子怒气冲冲地说:“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尽管墨子时代孔子已经作古,然孔子门徒“有名七十二贤,无名者三千”,至墨翟时,孔子的再传弟子不知该有多少。从此可知,墨学不可能产生在礼仪之邦的鲁国,而产生于僻远的近夏之域的鲁阳倒是可能的。看来墨翟当属鲁阳人颇为近理。
二、 墨翟为何与鲁国政府关系殊少
墨翟与鲁阳文君的关系太密切了,而恰不多见与鲁国国君之交往,是否也可从此推知他是鲁阳人呢?
三、 关于墨翟故里的传说
山东滕州市一带群众,流传说,此地有“墨翟故里”石碑一方。当地群众言:“墨翟故里”石碑,在民国时期修上汤温泉浴池时铺入水中。尽管此碑没有找到,然在偏僻的山区,群众竟有此传说,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另外毗连滕州市的二郎庙乡群众流传说:墨子是山东滕州市人,还说墨子家旁边有个莲花池,池水是黑色的,后墨子家改姓为黑.兰教,而伊斯兰教由先知默罕默德一手创立。故在默罕默德之前的称之为回教实属不妥,或许会引发宗教争议。
[编辑本段]四、墨子思想
据《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条五类纲领,即《墨子·鲁问》所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其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哲学政治思想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把“事” 、“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墨家学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逻辑思想体系。
一种观点认为,墨子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命”与“天志”体现了墨子“天人之辩”强烈的思维张力,在墨子宗教哲学里,天志兼爱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欢自强不息的人。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 治者发动 战争带 来的祸 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 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 ,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 一同天下之义”。
逻辑思想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编辑本段]五、墨子著作
关于墨子的著作有《墨子》一书。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来都写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史籍。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掺杂有儒家的理论,应当是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主要是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等理论。从《尚贤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为一组,系统地反映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翟自著,实际是后期墨家作品,这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珍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相近,是墨子弟子们辑录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与秦相近,是战国时期秦国墨者所作,这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重要资料。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可惜已经散失。现在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以及《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
现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其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经》或《墨辩》,着重阐述认识论和逻辑学,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自秦以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如见于《新序》、《尸子》、《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战国策》、《诸宫旧事》、《神仙传》等等。西汉刘向的《汉书·艺文志》将散见各篇著录成《墨子》。共七十一篇。经历代亡佚,到宋时,只存六十篇,目前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其中已亡佚的有:《节用》下篇,《节葬》上、中篇,《明鬼》中篇,《非乐》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连篇目皆亡佚,在这十篇中,只有《诗正义》曾提到过《备卫》此篇目,其余无可考。
《墨子》一书,既非一人所作,又非一时所成。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自著及其门徒记述墨子言论的书篇而写定的一家之言。
按梁启超的分类,《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
这一类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之说。比如《亲士》篇中的“?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之语。“修身”一词,为儒家之言。《所染》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名家之性说。“法仪”一词,疑是法家之言,纯出伪托,而后四篇是墨家记墨学的概要,有可能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这一类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认为是墨子门弟所记的墨子之言。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这一类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此六篇难通难译,古字词较多,辩理深奥,加上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等,实在难以理解。这一类是《墨子》的精华部分。梁启超认为这六篇是墨翟自著。而孙诒让则认为是后墨学者所著。孙诒让所据的理由之一是:公孙龙与墨子时代不同,而且公孙龙在墨子之后,因此不可能有坚白石之论。
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这五篇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子的言论行事。亦算是对墨子的生平的记录,体裁接近《论语》。
第五类:守城各篇。它们是《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十一篇。这一类可以说是墨家兵法。墨子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十一篇皆以守备之法为主题。墨家兵法是墨学之弟子精研而成。此十一篇古字词颇多,古代兵法阵法用词不少,很少通译。
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才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样一个时代里,墨子能够脱颖而出,就是他实力的最佳证明。

㈤ 锯子是谁发明的

锯子是夏朝的抄人发明的袭。

考古发现,早在夏朝(公元前2205—前1766,据柏杨说断代)聪明的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锯子,和古埃及人同时。

锯子有多种,按其主要用途可分为横锯(用于锯断木料)、竖锯(主要用于顺着木纹锯开木料)和挖锯(又叫线锯,主要用于锯割曲线形状);

按锯齿的大小可分为粗锯齿(适于锯割较大较厚的木料)、中锯齿(适于锯割一般大小及厚度的木料)和细锯齿(适于比较细致的锯割);

按其形状分则有框锯和板锯。锯子分大锯、二链锯、小锯、鱼肚锯、圆盘锯、手锯、钢锯、刀锯,最大的3--4米长。


(5)钜子发明者扩展阅读



钢锯由架弓和锯片组成,使用起来方便简单,可以进行多次更换锯片使用,园林园艺方面:花卉、苗木、果树、园林树木等绿色植物修剪用工具,一般锯刃长度:180-350毫米。

手锯按外形分:直锯、弯锯、折锯,使用起来弯锯较省力。

按适用范围分:木工锯、园林锯、雕刻锯等等

按生产工艺分:研磨手锯、非研磨手锯

按质量价格模糊区分:高档、低档、中档之分

高档锯的锯刃硬度高,但容易折断;低档锯容易钝

㈥ 鲁班是被什么草割伤的发明了钜子的

茅草。不是锯齿草

㈦ 大师墨翟和鲁班的对决,包含了哪些深刻的含义

先秦时期,因周王室不断的衰落,引起了诸侯纷争的局面,从此民不聊生,礼乐崩坏。为了解救万民于水火,重铸九鼎于华夏,不少有志之士,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改变这个乱世。至此,百家争鸣的时代到来了。



看着这些比较俗的东西,可能会让人失望,但也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之所以会觉得这些方式、器具通俗易懂,是因为我们经常会在古代影视剧里,看到这种守城的方式。可从来没人想过,是何时才开始用这种守城方式的?就好比在筷子没被发明之前,给你两根木棍,你会干什么?


墨翟和他的墨家学说,在现代人看来,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可在墨子击败公输班后,途径被自己救下的宋国,正值天降大雨,墨子想要进村子中避雨,但却被驻防的士兵阻拦在了外面,因为士兵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这正印证了那句话“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㈧ 秦始皇在位时的墨家巨子是哪一位

墨学,在先秦时代和儒学同称显学,可惜在秦以后逐渐寝寂了,但一直有很少的人在做墨子的研究,但是直到清朝中期墨学的中兴才开始。
墨家有着严密的组织,其领袖也就是巨子(钜子),墨子有没有当过巨子,这个无法考证,但方授楚《墨学源流》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禽滑厘是第二任巨子,这也只是一家之言,从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巨子只有三人:孟胜,田襄子,腹黄享(两字合为一字),见于《吕氏春秋》
参考资料:http://greenfields002.bokee.com/1936909.html

㈨ 墨家家族简介

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战国时期,东周列国中最大的显学是儒学、墨学和道学,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墨家集团不见了踪影,墨学无人传承,一门在战国二百年期间轰轰烈烈展开的大众学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都感叹墨家的资料太少,连墨子这个人的生卒年月都无法确定。

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中实属蹊跷,在一个社会中如此轰轰烈烈存在过的一群人物和一段历史居然被消灭地干干净净。这就令我们怀疑:除了历史被人为地做了手脚,很难找出其他原因。

大家可以翻开《史记》看一看,关于墨子的叙述只有24个字,只是在“孟子荀卿列传”最后提了一下墨子:“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这与其他诸子百家连篇累牍的记载比起来,司马迁的做法真是厚此薄彼。是司马迁有意冷落墨子,还是手头确实没有墨子的记述材料?我想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

从观点上讲,司马迁倾向儒家,可能从心里反感墨家思想,因此,在写《史记》时特意将其省略。要么就是碍于当时的政治气氛,不敢记录封建专制统治者不喜欢的学说。从《史记》的撰写已经可以看出当时独尊儒术造成的社会思想“白色恐怖”。汉武帝的专制比秦始皇差不了多少。

墨子一生著述甚多,战国时期墨学兴盛时,据说有书籍三车。《墨子》“天志”篇里说:“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 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说:“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

从这些话中可以猜想出墨家著作在当年的数量,但如此多的墨家著作到了今天,只残留了《墨子》53篇。这种局面不能说不是封建专制文化绞杀的结果。

墨学类似中国先秦时期的平民共产主义,是封建帝王深恶痛绝的学说

理想主义在中国的存在源远流长,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是一场理想主义。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等人领导的墨学运动,在当时也可以说是一场理想主义。但理想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时间从来就是短暂的。

墨家主义在当时兴盛了大约100多年,共产主义在中国可能也会兴盛一百年。这两种理想主义都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即被统治阶层深恶痛绝。墨家为什么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主要原因是:墨家是横亘在封建集权专制统治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碍。不除掉墨家这一障碍,秦始皇就不能统一中国,中央集权专制的大帝国就难以建立。因此,消灭墨家,便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由于历史资料的淹没,墨家与秦兵搏斗的经过只能靠后人想象得知。最近有一部《墨攻》电影问世,这部历史片以真实的虚构向人们展示了墨家的命运。在“非攻”思想的主导下,墨家成了当时社会反对战争的中坚力量。开始是阻止关东六国之间的相互征伐,后来便成了主要是反对秦国对六国的兼并。

在一场对抗秦国入侵和兼并的过程中,墨家耗竭了元气,人员死伤大半。随着秦王朝的胜利和围剿,墨家的有形力量已经在中国难以隐藏,不少墨家残余逃亡海外,东渡日本。可以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墨家学派是最早被彻底打跨和消灭的思想武装集团,继之而来的是儒家和方士集团。

对于这段历史,流传下来的只有“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焚书坑墨”的事情发生呢?主要是当时墨家已经不存在了,墨家集团的成员大多已经战死了,或者已经不能公开存在了。这就是墨家神秘消失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焚书的过程中,墨家之书肯定是主要销毁的对象。秦王朝的统一对墨家来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墨家集团从此一蹶不振。随着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政治牢固地建立,墨家再也没有复兴的气候和土壤了。

墨学与封建集权专制是个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的关系,两者形同水火,势不相容。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秦始皇的封建专制是墨家的最大克星,只要有墨家在,就不会有秦始皇的存在,只要有秦始皇,就不会有墨家的存在。

如果当年墨家力量战胜了秦国的兼并统一,中国历史就会改写,就不会是后来的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中国就会发展成另外一付样子。或许象欧洲,诸国并立,倡导民权,主张民主,文化科技繁荣发展。

秦王朝和汉王朝是塑造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的重要朝代,自此以后,中国走上一条王权愈发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道路。蓬蓬勃勃的先秦诸子百家的自由思想时代从此宣告结束。

选天子----封建帝王最忌讳的墨家主张

今天研究墨家的学者在介绍起墨学时,大多将《墨子》一书中的几个章节题目复述一遍,什么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等。从这些题目表面上看,也不一定完全为帝王所不容,譬如说节用和节葬,有些帝王和君主还是比较节省的,并不一定非要主张铺张浪费。至于尚贤、兼爱、非攻,有些观点甚至是深获帝王所赞许的。

那么什么主张使中国历代的统治者行动一致地摈弃了墨家学说?什么思想使帝王统治者感到了最大的威胁?那就是墨家的“选天子”思想。在“尚同”篇里,墨子反复强调了“选天子”及地方长官的思想。墨子说:“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可以说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早已有之,墨家学派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墨子》一书中不仅提出了“选天子”主张,也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选拔各级政府官员的思想。“尚同下”篇里这样说到:

“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诸侯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其四境之内也,是以选择其次立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诸侯、卿之宰、乡长家君,非特富贵游佚而择之也,将使助治乱刑政也。故古者建国设都,乃立后王君公,奉以卿士师长,此非欲用悦也,惟辩而使助治天明也。”

在这里,墨子选天子及各级官员的思想彻底打破了封建帝王家族世袭的体制,与当时的封建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如果听任墨家这种思想在社会上传播普及,那么一旦被社会大众所掌握,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地位便岌岌可危,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便可能在中国产生。
在这种致命的威胁之下,封建君主怎能容忍墨家的昌盛呢!选举国家领导人是动摇帝王权力的事情,私家王权怎能轻易让与他人!因此,墨家成为独裁专制集大成者秦始皇的眼中钉是理所当然的,加上墨家反对战争的坚决态度,墨家集团便成为秦王统一过程中首先要消灭的对象。

不仅秦始皇厌恶墨家,汉武帝也肯定痛恨墨家,否则司马迁不会在《史记》里对墨家的事迹只字不提。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同时代出版的《淮南子》,对墨家事迹倒记载了不少。

封建统治者最忌讳的还有墨家的平等思想和平民思想。正是这一思想强烈冲击着封建特权等级制度。如果允许墨家存在,封建等级制度便难以维持,因此,王权专制的力量一旦强大到一定时候必然对墨家集团进行彻底围剿。

墨家退出历史舞台的后果

两千三四百年前中国的一场民主政治运动由于墨家被残酷镇压和消灭,终于销声匿迹了。墨家退出历史舞台的后果是,使中国彻底告别了民主共和政治。这一政治思想在它刚刚壮大并形成规模时,遭到了来自西部国家专制力量的残酷镇压。
历史实际上是非常相似的,当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在雅典等地展开之时,中国黄河流域这一地区也发生着具有民主倾向的平民运动。如果墨家这一群体和这一思想不遭遇来自外部的野蛮力量,汉民族可能会选择一种相对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中国的历史也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

今天,我们必须解开墨家神秘消失的谜团,还中国历史的本来面目。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围剿和篡改,真正的历史已经远离了后人的视野,我们必须具备清醒的头脑,辨明先人留给我们的迷雾,挖掘出那些掩盖已久的历史真相。

墨家介绍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家的创始者墨子,约生与公元前468年,死与前376年。他是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藏书家。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曾习儒学,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 、 《书》 、 《春秋》等儒家典籍,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业者。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想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厘、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近代学者钱穆的《墨子传略》从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古人犯轻刑,则罚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族踵”。这样,就被称为墨了。

墨家理想人格讲究"任侠","墨子之门多勇士"( 陆贾《新语•思务》)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崇侠尚武,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则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侠肝义胆。

《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见墨子是从儒家分出来的。墨子并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帜,在战国时成为与儒家相抗衡的引人注目的"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显学篇》)。而经过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学由显学逐渐变为绝学。

关于墨子的生平身世,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对他的生平身世一直争论不休,有说是宋人,有说是鲁人。

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墨子的手工很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用木料拼成的木鸟,能在天上飞一天;还比当时的巧手公输盘更早的发明了云梯等等。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

不过墨子许是为了巩固自己学说,而提出世上有鬼,还教人敬事鬼神,进而形成了一种落后的宗教观,也因此,到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遭到了王充的狠狠批判。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战国末期,墨家后学将该派的著作汇编成《墨子》一书,《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写照,又称《墨经》或《墨辩》。

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才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墨家思想主要反映在《墨子》一书中。尚贤尚同是《墨子》一书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子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这种平等思想直接冲击宗法世袭制。

他又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应"一同天下之义",即制止天下动乱,必须选举贤能的士、卿、大夫、天子来一同天下,为万民兴利初害,这就是"尚同"。

墨子言功利,和杨朱的"为我"大相径庭,他说的利,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这种建立在理想国上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是《墨子》一书的基本道德观念。

墨学是代表小生产阶级说话的,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因此墨家反对剥削,崇尚劳动。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

《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墨子提倡"兼相爱" ,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阅读全文

与钜子发明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