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收益jtp

创造收益jtp

发布时间:2022-06-18 12:52:07

① 真正创造的GDP,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叫创造出来的GDP

实际GDP,根本就不存在!价值量怎么能代表生产涵数?
全世界的GDP核算都是假的,像生产涵数一样的GDP压根就不存在,它真正的名称应该称作“被买卖流通的劳动总和”或者称作“生产了资本的雇佣劳动总和”(汇率代表的实际上是两国劳动力交换比例,而非真正的生产能力对比)

自1929年现代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开始应用和随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实际GDP成为经济学中的最重要的概念和统计指标。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首先教给学生的就是这里有一个衡量实物产出的指标——实际GDP。当然,同时还有一个价格指数表示物价总水平,实际GDP是用名义GDP减去物价指数。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学会了这个概念并被所有的人所认同,随后这个概念就成为教条而加以应用了。这里有一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这个实际GDP作为实物统计的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在GDP的统计时,首先得到的是名义GDP,但是在所有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统计表中(如《中国统计年鉴》),竟然没有名义GDP的增长率这一指标,而是告诉你实际GDP的增长率和物价指数,要想得到名义GDP增长率指标,你自己去加吧,之所以没有名义GDP增长率这一指标,因为经济学家认为GDP就是为了衡量实物产出的,名义GDP的增长率没有用。
但是,实际GDP这个指标很不好用。例如,在实际GDP的统计中,美国1820年时人均GDP是1600美圆,中国现在的人均GDP不到1300美圆,更要命的是中国宋朝时的GDP相当于2000美元的水平,是不是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比美国1820年或中国宋代的时候还要差呢?这显然有些荒唐,你只要把美国或者中国宋代当时有的那些产品的人均产量和现在中国的人均产量作个对比就可以了,更不用说我们现在消费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当时美国或宋代没有的。如人们经常说的,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几乎所有的消费品、包括汽车和民用飞机的拥有量都居世界前列,而且每年向美国出口大量的消费品,怎么可能比美国1820年的生活水平还要低呢?

在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有一个应用实际GDP的例子,作者在讲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时写到,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努力工作和技术进步,使实际GDP的增长率连续三、四十年保持在7%左右,这段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接下来又说,这种7%的增长率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从战后到9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的人均GDP从战后的130美圆增加到30000美圆,韩国从50美圆增加到12000美圆,台湾地区从80美圆增加到16000美圆等等。当我们把上下两段话放在一起就出笑话了,因为GDP每年增长7.2%,10年会增长1倍,这些国家和地区怎么可能按7%的增长率在40年的时间里增长这么多呢?上面的数字当然是名义GDP,要解释这些数字当然也要用名义GDP,比如日本在高增长时期名义GDP的增长率超过15%,同时日圆对美圆的汇率提高了3倍,而韩国在高增长时期名义GDP的增长率接近30%,而在目前采用实际GDP来说明实际产出的增长,同时分离出物价水平的变动和汇率的变动是经济学家做不到的,这里可以肯定的说,这在将来也做不到,那么这样使用“实际GDP”的统计指标就有些希奇古怪了。
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使用实际GDP比较实物给经济学家带来的尴尬。比如要说明中国的GDP究竟是多少美圆就必须先解决人民币对美圆的汇率问题,经济学家试图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怎么样呢?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主张人民币贬值时的低估到现在主张人民币升值的高估,经济学家从2美圆到14美圆之间竟然给出了十多种计算结果,这种误差可能达到7倍的计算是不是还能应用呢?
1930年,凯恩斯在《货币论》一书中针对这种国民收入的统计含义提出疑问,GDP统计中的各种产品是异质的,怎么可以加总在一起表示实物产出呢?实际上,这种加总和指数问题在理论上是有确定的结论的,即只能是单一产品或稳定状态增长(即所有的产品按同样的比例增长),比如说有苹果和梨两种产品,如果它们的增长率都是10%,可以确定的说产出的增长率是10%;但如果苹果的增长率是15%和梨的增长率是5%,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指数的。这一问题实际上很容易理解,比如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异质品世界来讲,说GDP增长8%,显然不如说去年生产的是21寸电视而今年生产了29寸的电视更清楚。

对于物价指数的统计也是如此,这种统计只能在单一产品和稳定状态下才是可能的,比如苹果和梨的价格都增长了10%,可以确定的说物价上涨了10%;但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了15%和梨的价格上涨了5%,或者价格同时上升而苹果和梨的产量比例变化了,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物价指数的。前面所举的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人民币的汇率出现的尴尬结果就是一个例子。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也说,物价指数的统计可能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变化,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物价指数的统计考虑产品的质量变化,由于产品的质量变化太快(比如电视机),那将使物价指数的统计失去意义,因为只要质量变化了就要把它视为一种新产品而不能与原来的产品构成时间序列的指数。联系到国民收入核算的实际,现实中物价指数统计的困难远超出前面的例子,不仅产品的质量经常在变动,而且新产品层出不穷。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问题,目前我国物价指数的计算是以1990年为基期的,而如今在市场上几乎难以找到与1990年完全相同的产品,更不用说占消费支出很大比重的新产品。显然,这种物价指数的计算与实物量的统计相差甚远。
就人们通常所说的物价指数是指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这种消费者价格指数经常被作为计算实际国民收入的依据。然而,这种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然不是全部产品和劳务的统计,比如资本品的价格变动被排除了,资本品的价格变动是用单独的指数来表示的,由于资本品在我国GDP统计的全部产品中要占到30%左右,所以GDP并不能表示实物量的变动是显而易见的。就消费品而言,消费者物价指数所包含的产品也不是全部消费支出的构成,比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家用电器在我国居民消费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只是在2000年时才考虑将其加入到物价指数的计算中。显然,用这种物价指数的方法来计算实际GDP是大有疑问的。
从上述分析可见,这种实际GDP作为表示实物的统计变量是主流经济学创造的一个神话,之所以把它叫做神话,是因为这种异质实物产品的加总和统计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在实际应用上也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实际GDP是根本不存在的,但主流经济学却使它成为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并被用于所有的经济学应用领域。
当然,这种假的实际GDP和物价指数的统计在现实中并不是毫无用处的,正如这种实际GDP和物价指数一直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指标,但只要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分析有所了解的话就很容易发现,经济学家实际上是把实际GDP和物价指数的变动加在一起考虑宏观经济波动,但二者加在一起就是名义GDP,那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名义GDP呢?名义GDP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最重要的指标,但这种名义GDP绝对不是实物产出的数量和它的货币价格单位,而是与实物或技术完全无关的。 什么是GDP
我们现在来讨论名义GDP。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名义GDP是一定时期中(如1年)新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这一定义中的关键是价值,这里的价值概念即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从而是可以加总的,但这样加总的名义GDP已经不表示任何实物,而是一个货币交易增加值的概念。如计算国民收入的一种方法就是增值法,即把各个企业新增加的价值加在一起,由此构成企业的总收入,这种收入必等于人们的总支出,因为收入和支出是货币交易的卖和买,二者必然相等。这样,从总支出的角度看,人们花1美圆一定有1美圆的GDP。由于GDP所统计的是货币交易值,凡不是货币交易的产出(包括劳务)将不会被计入GDP。比如,足球明星的高额报酬被计入了GDP,而农民自己生产和消费的农产品只要不通过市场交易,就不会计入GDP。
由于GDP是一个经济中全部货币交易量的增加值,我们可以用货币的交易方程式来表示:MV=PT,即货币数量(M)和货币流通速度货币(V)相乘等于全部货币交易值PT(T表示交易的实物量,P表示价格),而名义GDP的计算则只是所有的交易量的增加值,或从企业会计帐户上考虑的增加值。因此,当假设全部交易值与企业的增加值之间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即GDP在PT中的比例是稳定的,再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货币交易的增加值或名义GDP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将保持稳定的比例,即。
上述对名义GDP的说明似乎是多余的,因为这些定义在教科书中都可以找到,但我们这里重述这些定义是为了说明与教科书完全不同的含义,即这些定义可以清楚地表明,GDP根本就不是实物的统计,而是一个货币值。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这个货币值是没有意义的,从而要用实际GDP和物价水平把这个货币值抛弃掉,然后用生产函数去说明实际变量。但正如前面所表明的,这在逻辑上是根本不能成立的,而主流经济学所抛弃的货币和名义变量则正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中最本质的东西,即这些名义变量所表示的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在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中,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竞争,这一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时无刻都感觉到的。在竞争中人们想要得到的和为之奋斗的是什么呢?不是任何实物,而是金钱或货币这种纯粹的价值符号,普通人为了生活和发财的梦想整天忙碌着,企业家和资本家在残酷的商战中沉浮,甚至一些政府官员为了金钱而丧失良心和道德,他们所考虑和追求并不是实际变量而是名义变量,即货币本身。在这样一种比谁挣钱多的游戏中,出现了GDP或名义GDP,这个名义GDP包含着一组由货币量值构成的名义变量,其中有工资、利息、利润、资本、折旧和储蓄、消费、投资等名义变量,由这些名义变量构成了企业为获取利润而产生的财务帐户,即货币量值的成本收益计算。这种成本收益计算完全是以货币价值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的,而根本不涉及任何实物的考虑。正是这一点,使名义GDP成为重要的统计变量,如果假设企业的成本不变,则名义GDP的增加意味着企业赢利的增加,而企业赢利的增加则是企业经营的目的。
我们现在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加总问题,即在国民收入的统计中那些球星和歌星超过千万的高额收入怎么会和面包加在一起构成GDP。为什么面包工人的微少工资可以和球星、影星的收入加在一起构成GDP总量呢?原因只是在于他们都是资本家雇用的,假如利润率是10%,资本家付给面包工人100美圆的工资,就要把面包卖110美圆而得到10美圆的利润,而付给影星的1000万美圆的工资就要从出售电影中收回100万美圆的利润,正是这种性质才使不同质的产品和劳务得以加总。自20世纪30年代人们使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以来,并没有从理论上考虑它的性质和意义。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定义似乎可以作为GDP等国民收入统计的理论依据,在批评了斯密把物质产品的生产作为生产劳动的定义后,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只有能够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或雇佣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这里只要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用货币计量即可联系到GDP及它的这种增长。需要指出的是,劳动价值论所指的价值并非具体的财富,而是一种被买卖流通的劳动,只有使用价值才是财富具体内容的,价值不是,而是被货币奴役的一种劳动。在真正的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里,价值就是一种劳动,社会经济是是交换关系,而不是供求关系,而交换的原子就是“劳动”(价值),产生“价值”非但不是一种功劳而是一种罪过,正如汽车行驶耗油量越高罪过一大一样。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例证来看。如:一套100米的住房,它的使用价值是在一定条件下客观存在,只要房子不损毁,其使用价值是不变的。但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以前要花5年的工资来够买,而现在要花二十三十年的工资。有人只注意到了物价上涨,其实是被拜货币教和拜物教思维欺骗了,价值量增长带来的是大量劳动者的劳动量被吞噬而变成价值,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时间增加了,他们为了获取与原来相同或相似的使用价值,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而更多的劳动不是变成可吞噬更多劳动的资本,就是在生产结构上指向了富人的奢侈品生产,而具体的使用价值确与价值量的增加无关。这就是资本主义所谓的经济增长,显然资本主义的这种GDP并非什么生产涵数一样的东西,而是生产了资本的雇佣劳动总和。如前面所表述的,当采用货币交易时,假设所有的企业都是资本主义企业和所有的工人都被资本家所雇用,则马克思的生产性劳动的定义是与国民收入的统计相一致的,即所有的产品都是经过货币的买和卖两个过程,以使货币增殖,而根本不涉及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的具体形式。
因此,对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来讲,重要的是名义GDP,而不是反映实物产出的“实际GDP”,而且这种“实际GDP”根本就不存在。
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
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我们前面所列出的国民收入核算的那些统计变量(工资、利息、利润、资本、折旧、储蓄、消费、投资)都被作为实际变量来使用,被联系到生产函数和人们消费的时间偏好,可是这些统计变量都只是名义的货币值。但主流经济学有办法处理,即参照名义GDP和实际GDP的解决方法,把货币工资除以价格水平就成为实际工资,名义利率除以价格水平就成为实际利率,而厂商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条件下只是考虑实际变量,这样就可以把这些变量套用在生产函数上了。如前所述,当这些变量根本就不表示实物,那么主流经济学的这种滥用一定是漏洞百出的。
先来看折旧,折旧这个概念在实物或技术上是表示固定资产磨损的,但这里却是个价值概念,即由政府规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按几大类每年摊入企业成本的比例。显然,各种不同的机器设备在技术或实物上的磨损是不同的,而且是政府不可能知道的,那么为什么政府要严格规定统一的折旧比率呢,道理很简单,如果政府不这样严格规定,那么企业一定会逃税,这种折旧与固定资产的物质磨损以及精神磨损没有一点关系,美国政府曾采用过的“加速折旧”政策只是减税。实际上,企业在做投资时,即使完全从价值上考虑也不把折旧率作为成本计算的依据,而是采用毛利和投资回收期的方法进行计算。
对于工资和利息这两种构成企业成本的因素,企业在进行成本收益计算时显然只是采用名义量值,最简单的道理是物价指数只是政府在事后计算和公布的,企业不可能根据政府公布的物价指数向工人和银行修改以前签定的契约,而对产品价格的预测也只能是名义的货币值,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对实际变量和价格水平进行“理性预期”,只要对企业实际的成本收益计算稍有了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但遗憾的是,在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根本就没有这种真正的企业的成本收益计算,更没有货币利润的概念。
这里最使人困惑的一个概念就是资本了。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资本被作为实物的机器设备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即Y=F(K,L),以表明其对实物产出的生产力。但在国民收入统计中,资本只是一个价值概念,它来自于以前用货币计量的投资。奇怪的是,主流经济学在采用生产函数分析时把资本的产出—GDP用物价指数方法分出实际GDP,同时把资本的收益—利率除以价格水平而变成实际利率,但从来没有把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以及投资去除以价格水平而变成实际资本及实际投资,这种生产函数的计算显然存在着逻辑错误,即把名义值和实际值搅在一起了。同样,在生产函数中,劳动的计量采用的是实际值,而资本却是没有被价格水平除过的名义值,这又怎么能够计算它们各自的边际产出呢?把名义值和实际值的资本劳动比率(K/L)放在一起又是什么意思呢?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引起实际经济分析中更为严重的思维混乱。例如,在实际中,所有的资本劳动比率很低的发展中国家都在采用那些资本劳动比率很高的技术,而在美国则出现了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列昂惕夫悖论”,可以说,只要使用这种生产函数来分析实际问题,就会导致这种悖论。
价值的留存量最终多会形成资本,而资本是不是主流经济学生产函数中的机器呢?对此在统计资料中是不难找到说明的。按照统计资料,美国的总资本中65%左右是地产,而且这个比例在长期中一直保持稳定,由于美国的投资率在长期是稳定的,那么就意味着,由投资所转化的资本增加或资本积累只是地产的增值或地价上升,而根本不是机器的增加。这样,资本就只是那块儿地,资本积累只是人们用更高的价钱(投资)去买那块儿地。当然,除去地以外还有35%的资本,它们是不是机器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在剩下的35%的资本中,绝大部分或50%以上是由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构成的,机器的价值只是占总资本中很小的比重。教科书中总是使用统计数据来说明美国的资本劳动比率是中国的40倍,但大家都知道,机器是由劳动生产的中间产品,美国现在所使用的机器存量只是近20年生产出来的,以前的机器都报废了,美国的产业工人只有几百万人,而中国却存在几个亿的剩余劳动力,如果资本是机器的话,中国完全可以用这些人在1年中生产出美国的这些机器(当然要知道这些机器的生产技术),实际上,中国现在也正在按照这个速度生产机器而成为世界工厂,但在资本的价值上赶上美国的可能性却很小,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投资和货币供应量要以比现在高出几十倍的比率增加,当然这里排除了人民币汇率成倍升值的可能性。
再来看投资概念,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投资意味着固定资产或机器的形成。但现实中的投资却只是一个货币额的支出,它可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比如股票和球星),与消费不同的是,投资的目的是要形成价值上的资本存量以获取利润。举一个例子,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如果按照教科书的定义就是把美国的机器运到中国来,但实际上摩托罗拉公司投资的绝大部分并不是把机器运到中国,而是在中国购买土地和雇用工人盖厂房,并雇用我国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生产,所带来的“机器”只是一个芯片,摩托罗拉公司的投资显然只是使用美国的银行印发的美圆而不是机器。
采用简化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投资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分成三类,即雇用工人、购买机器设备和直接购买原有的资本存量;对这三类还可以简化为雇用工人和资本存量两类,因为机器只是生产机器的厂家雇用工人和购买原有的资本存量生产出来的,从而可以把机器“还原”掉;再进行简化,使用前述的地产在总资本中占有绝大的比重,我们可以把资本存量理解为就是一块儿数量固定的土地。上述简化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出投资的含义,投资作为一种增加的货币额的支出,当它用于雇用工人时将增加工人的工资和同时增加企业的成本,当被用于购买原有的资本存量或土地时将引起资本存量的价格或地价上升,这种资本存量的升值就成为企业的利润,利润就来自于新增的投资购买原有的土地而引起的地价上涨的部分。因此,从实物角度看,投资还可能生产机器,但从价值的角度看,投资与机器是完全无关的,只是与作为价值量的工资和利润相联系。按劳动价值论,价值是一种劳动,社会经济交换的是劳动,而利润或者说剩余价值就是以货币的形式得以兑现的交换中的剩余劳动,而不是具体的剩余“财富”(使用价值)。从系统整体上说亏损或者利润本质上没有什么并别,都是一种劳动消耗或者说剩余,由于企业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因此卡尔.马克思也把企业当成阶级斗争的产物。在这里资本主义里所谓的价值就是货币,与不是普通人潜意识默认的价值定义。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的这种货币关系,即价值量(钱)兑现的是一种“劳动”,而不是具体的“使用价值”(普通人潜意识默认的价值定义)。
最后来看储蓄和消费。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储蓄和消费的比例取决于人们消费的时间偏好,比如有一种产品——绿豆芽,你今天不吃它明天就会长一节儿,长的长度就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原来的豆芽相比就是利率,那么,人们什么时候把豆芽吃掉取决于人们的时间偏好,即豆芽的生长速度和人们的忍耐性。按照这种理论,经济学家创立了各种消费函数模型来解释宏观经济的变动,如生命周期假说和世代交叠模型。然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和消费只是一笔货币额,或者说是人们在一定时期获得的金钱支出掉和没有支出的比例,还可以说人们是把钱花掉还是存起来或用于投资去挣更多的钱,而根本就不是按照时间偏好去消费某种实物产品。凯恩斯在《货币论》和《通论》中提出了节俭的悖论和建立在富人有更高储蓄率的消费函数和收入决定理论,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被主流经济学完全曲解了,并被用于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举我国现实中的例子,自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失业增加的经济衰退,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消费的大幅度下降。国内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按照主流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来对此进行解释,即消费的下降是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引起的人们消费倾向的改变,比如要存钱支付养老、医疗、购买住房和子女的教育费用等,但这种似乎有道理而又看似符合实际的说法却是大有问题的。我们把复杂一些的理论分析留到后面,这里只是指出一个重要的经验事实,即在美国的长期国民收入统计中消费倾向是相当稳定的,是不是美国在一百多年中社会福利制度没有发生变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仅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在技术(如新技术革命)和人们的文化理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老一代的美国人拼命的攒钱而现在年轻人却大量的负债消费,但奇怪的是,统计上的消费倾向竟然没有变化。确实,上述这些技术上的因素会影响人们消费的时间偏好或时间选择,但它们只能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期货价格),而不能影响国民收入核算统计中货币的消费和储蓄变量,因为这些变量只是表示人们社会关系的货币量值,而与技术或时间偏好完全无关。
消费和储蓄既然是货币量值,我们可以从货币的角度来解释上述问题,如果假设人们的储蓄是作为银行存款保持的(这在货币供给的统计上即是),那么人们能不能把作为储蓄的银行存款多取出10%用于消费呢?显然不可能,这必然会使商业银行倒闭;同样,人们也不能多储蓄10%作为银行增加的存款而没有相应的投资贷款,这也会使商业银行倒闭,当人们试图这样做时,必然会使商业银行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引起收入水平的变化而阻止人们改变货币量值消费与储蓄比例的企图,或通过经济波动来加以调节,这即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和节俭的悖论。对于我国1997年以来的消费下降,其重要原因是从1991年以来收入分配发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或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消费倾向的改变则是次要的。
以上对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统计变量的分析表明,这些以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与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所说的实物、生产函数、时间偏好等技术关系是完全无关的,而是表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用于表示这种特殊的比谁挣钱多的竞争游戏。
因此对于资本主义或者说市场经济来说这种GDP增长是重要的,只要它不增长资本主义就得瘫痪,但是所谓的像生产涵数一样的生产总值是压根就不存在的,它实际上的名称应该叫做“生产了资本的雇佣劳动总和”或者称作“被买卖流通的劳动总和”。一极端的例子,完全军管的社会其价值(依据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量将为零,作为价值总量的GDP也将为零,这是把它当成生产涵数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② 摄影爱好者如何给自己创造收益

曾听说有人为了追求摄影艺术不断地投入金钱、时间、精力而不求回报,甚至经济破产,妻离子散,而社会上的认识却往往以“为艺术献身”的美誉报以崇敬的眼光。摄影人在这种传统氛围中“熏陶”,产生了“艺术”与“金钱”相对立的认识,观念被扭曲,仿佛只有不求回报,不讲经济才算崇高,是“真正的艺术家”。而实际上这种理想主义的“真正的艺术家”是极其罕见。相信绝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当“发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拍出的照片能登大雅之堂。可以想见,当你的照片被媒体登载的时候,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尽管爱好摄影不一定靠摄影为生,但以“摄影”养“爱好”,通过投稿或参加摄影比赛获得收益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既为社会创造价值,也能为自己创造财富何乐而不为呢。代理销售照片,能卖出去的照片不一定是拍摄技术顶尖的照片,但起码是符合“三个原则”的好照片。还要看市场需求,据说现在图片市场上人文风光的照片太多了,几近饱和,而创意人像类比较好卖。而所谓创意并非一定是视角独特标新立异,有时一张椅子或一扇窗就是很好的拍摄主体。这类图片用作商业广告素材,要求布光均匀平淡。当然,如果要拍创意人像,需要支付模特费请模特,估计开头是有一定难度。要是多留意身边的事物,就近拍摄身边的人和事,利用摄影养摄影养爱好还是有可能的。要说以“摄影”养“爱好”还是参加当地的摄影比赛见效快。房地产的楼盘需要推广,就找摄影家协会协助搞摄影比赛。头等大奖3000.00到5000.00,入围奖50.00到100.00不等。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更新,只要你肯多抽点时间参加比赛活动,你就有机会创造效益。让摄影爱好者懂得以“摄影”养“爱好”不再一味“烧钱”和“中毒”。

③ iPhone有很多软件可以创造收益,你有吗

苹果的软件有些可以有收益,但是如果是推广收益的话,可以建立一些群,群里推广,这也可以发网络上推广。

④ 短期借款创造的收益怎么看

短期借款的收益属于借款人的,如果收益小于借款利息就得不偿失了。

⑤ 创造联合收益的来源有哪些

创造联合收益的来源主要由资金放出去的利息值是最主要的来源

⑥ 创设的词语概念

词目:创设
拼音:chuàng shè
注音:ㄔㄨㄤˋ ㄕㄜˋ (1) [found]∶开始建立。
(2) [create]∶创造条件,使原来不具备条件的也能实现。 1. 亦作“剏设”。1.设置;创办。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翰林官先奏事》:“国朝无此官,至今上始创设。”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自 咸丰 季年,中西重立和约,朝廷剏设总理衙门,堂司各官如军机处例。” 叶圣陶 《城中》:“一个学校的创设,虽然算不得一件大事,却在这城里多数人的心海里掀起了波浪了。”
2. 谓创造条件。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他们怕说阶级消灭,国家权力的消灭和党的消灭。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 徐特立 《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党和国家为青年创设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收益、风险均较小
在证券公司利润构成方面,各个公司有所不同,但主要利润来源都集中在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行业务。其中,创设权证属于自营业务范畴。目前,所有的认沽权证都是零价值,券商创设后卖出,属于无风险套利。当然,为了改善流动性,创设的券商需要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才可以注销。或会促成价格上扬,但也可以等待到期后,由于零价值而无人行权,来实现自动解冻。当然,券商需要考虑被创设的零价值权证的存续期,以衡量时间价值。一般情况下券商会购进权证来注销,会促成一定幅度的上涨。 1、实施权证创设的券商条件严格。两所都在《通知》中规定,“取得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活动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创设人”)可按照本通知的规定创设权证”。大多数券商因不是创新类,而不具备创设资格。
2、创设人需上缴股票和资金冻结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创设认购权证的,创设人应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开设权证创设专用账户和履约担保证券专用账户,并在履约担保证券专用账户全额存放股票,用于行权履约担保。创设认沽权证的,创设人也应在中国结算公司开设权证创设专用账户和履约担保资金专用账户,并在履约担保资金专用账户全额存放现金,用于行权履约担保。
3、创设和注销均需经过审核。创设人向交易所申请创设权证的,应提供中国结算公司出具的其已提供行权履约担保的证明。交易所经审核同意,通知中国结算公司在权证创设专用账户生成次日可交易的权证。权证创设后,创设人可向交易所申请注销权证。交易所经审核同意,通知中国结算公司于当日注销权证,次日解除对相应股票或资金的锁定。
4、对于创设权证,两个交易所还有创设数量、比例等其他多项严格的规定。具备创设权证资格的创新类证券公司,要受到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严格监管。 我们现在在来研究一下目前市场上不断被创设的权证。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南航JTP1 580989”:其行权价为7.43元。初始行权比例:2:1(行权比例数值为0.5),即每2份认沽权证可以向南航集团出售1股股份,可以向权证发行者或创设者卖出一股“南方航空”股票。应该说,机构创设南航JTP1 580989理论上是有风险的,其风险就表现在,以当时的南航JTP1 580989市场价格看,机构对其进行创设基本上可以在1.5元钱卖出(即创设一份可收回现金1.5元)。如果到了行权日“南方航空”股票的价格跌到了3.43元,则该创设机构由于必须以行权价(7.43元)从权证持有者手中接股票,这样一来,他每接一股将要赔7.43-3.43=4元!再考虑到当时创设时每份收回了1.5元,因此,在此情况下该机构每创设一份南航JTP1 580989最终的结果将是赔2.5元!!!这就是创设的风险。而如果到了行权期,假如“南方航空”股票的市场价格为8元,则行权时创设机构每创设一份将会挣1.5-(8-7.43)元(投资者不会选择行权)。而该机构在创设时由于要在上交所抵押资金(每创设一份抵押7.43元),相当于资金被占用(或进行了投资),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机构创设的投资收益率就是0.93/7.43=12.5%。当然,如果南方航空的价格到时候有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在7.43元以下,年收益率就不保,这就是创设所面临的风险!
但是,以目前的市场预期及南方航空的基本面来看,行权期,南方航空股价跌到7.43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遇到除权要另行计算)!!!!如果南方航空的股价到时候高于7.43元(可以几乎肯定),则到时候将不会有人行权(不会有人以7.43元的价格将股票卖给权证发行人),也即,南航JTP1 580989到时候就是一张废纸!在南航JTP1 580989基本上肯定是一张废纸的情况下,创设南航JTP1 580989的收益率就是:12.5%(再加上权证投机所带来的交易佣金收入,则该数值更大)!如此高的收益率,如同捡钱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南航JTP1 580989在二级市场上在1.5元钱的价格上可以卖掉,机构焉有不创设之理?银行也别向如何评估创设外贷款啦,干脆委托证券公司创设南航JTP1 580989吧!
如何评估创设权证的机制和收益读者问题:创设认沽权证的资金有人监管吗?
以茅台为例:华泰2月28日创设1000万份,27日茅台收盘价为87.64元,需要保证金8.764亿元,其间茅台认沽权证最高价为1.042元,假设华泰以最高价卖出,到行权日以0.001元买回注销,到5月29日三个月收益率为1.041/87.64=1.1878%,其间上证指数从2771.79上涨到写信时的3495.22点,而此时茅台认沽权证并未出现非理性投机炒作。此后,又有多家券商陆续创设茅台认沽权证。几种假设:1.未来几十天中,茅台认沽权证大幅上涨;2.券商开的是空头支票,没上缴保证金,欺骗广大投资者;3.券商连市场平均利润率都未得到,何谈一季度盈利翻几倍?4.如果券商没被包庇,认沽权证在其间只有上涨到一定幅度才能有合理解释。 权证在2005年上市初期遭遇爆炒,市场容量过小是主要原因。而允许券商发行备兑权证,有助于增加市场供应量,最终达到平抑市场投机行为的目的。
从国际经验来看,标准权证产品都有一种被称为“连续创设”的机制,这种机制允许发行人或其他合格机构及时增加权证供应量。当权证价格失衡,发行人或其他合格机构发现有利可图时就会适时创造并出售新的权证,权证价格自然向合理价格回归。一般来说,备兑权证发行人的直接收益包括:权证的发行收益和做市过程中买卖权证的价差收益,因此权证交易实行做市商制,对于权证的发行人券商来说意义重大。
沪深交易所都没有在《权证管理暂行办法》中对权证的创设作出具体的规定。2005年7月颁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均在第二十九条规定,“已上市交易的权证,合格机构可创设同种权证,具体要求由本所另行规定”。目前在具体操作上,权证创设主要依据两个交易所的有关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12月1日发布了《关于证券公司创设权证有关事项的通知》。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只是在2005年11月21日发布了《关于证券公司创设武钢权证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新的权证上市前,只是公告“有资格的证券公司可比照本所已发布的《关于证券公司创设武钢权证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规定创设同种权证”。
显然,由于做市商制度尚未设立,涉及创设权证的相关法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但总的来说,两所的《通知》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 由于现在已有大量的南沽权证被注销,南沽盘子规模缩小很多,所以投机会加大。机构买会创设的权证实不要花多少钱的,他们注销完毕后,极可能会暴跌(无量空跌),到时一文不值,建议大家择高出局。
需要指出的是,创设与券商发行备兑权证有一定的区别。
创设是对市场中已有权证的发行,创设而来的权证,其条款、证券简称、交易代码都与原有权证一样。
打个比方,如果某券商创设了5000万份武钢认购权证,那么,武钢认购权证(简称武钢JTB1)就好比进行了一次增发,其流通盘增加了5000万份,而不是设立了一个流通盘为5000万的“武钢JTB2”;而如果是券商发行备兑权证的话,那就是创立了一个新权证,证券简称、交易代码都会与原有权证有所区别。
创设权证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以创设1000万份武钢认购权证为例,首先,券商要在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开立一个专用账户,并存入1000万股武钢股票用于履约担保;第二,券商要向交易所提出创设申请,并提供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出具的其已提供行权履约担保的证明,交易所审核后会通知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在该券商权证创设专用账户生成1000万份武钢认购权证;第三,生成的1000万份武钢认购权证当天并不能交易,必须等到第二天以后,券商才能在二级市场上按照市价卖出。
券商创设有利可图吗
创设使券商能够“创造”权证,那么,在此过程中,券商有利可图吗?
对于券商来说,创设是有成本和收益的。其成本是需要承担用于抵押的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以及资金成本;而收益是高价卖出权证得到的资金。利润则是二者之差。
下面举例说明。
假设,创设权证时武钢股份的价格为S元,创设的权证卖出时,认购权证价格为X元、认沽权证的价格为Y元,年利率为5%。
(1)对于创设认购权证而言,以5%的利率借入S元,从市场上以S的价格购买一股武钢股份,质押给中登公司,然后创设一份认购权证,在市场上以X的价格卖出。
若一年后G武钢价格S‘高于行权价2.90元,则冻结的G武钢被用于行权,创设人的损益为权证的收入X元加上以2.90元卖出G武钢的收益(2.90-S)元减融资成本0.05S,共计(X+2.90-1.05S)元;若到期时G武钢价格S’低于行权价计(S‘+X-1.05S)元,当G武钢S’跌破(1.05S-X)元时,创设人将发生亏损。
(2)对于创设认沽权证而言,以5%的利率借入3.13元,质押给中登公司,然后创设一份认沽权证,在市场上以Y的价格卖出。
若一年后G武钢价格S‘高于或等于行权价3.13元,则权证持有人不能行权,创设人的收益为(Y-0.05*3.13)= (Y-0.1565)元;若G武钢价格S’低于行权价3.13元,则权证持有人行权,创设人的收益为[Y-(3.13-S‘)-3.13*0.05]=[S’-(3.29-Y)]元,即G武钢价格S‘跌至3.29-Y元以下,创设人将发生亏损。
具体来说,我们假设以目前的G武钢的价格2.65元购入作为履约担保,创设一份认购权证以0.5元卖出,以年利率5%的利率借入3.13元,作为履约担保,创设一份认沽权证以1元卖出,则到期时,当G武钢在不同价格时,创设人的收益如表所示。
当然,创设权证后,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创设人可通过购回权证并进行注销的方式来盈利,可能相比持有到期是较优的选择。
创设对市场有何影响
作为权证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创设无论是对股票还是权证,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权证而言,创设将使权证价格向理性价值回归。对权证市场来说,如果权证价格被严重高估,必定有多家有资格的券商会进行创设,新增供应量必然对权证价格进行打压,而随着权证价格的逐渐下降,券商们则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创设操作,直到权证价格接近于合理价格。通过这种市场机制,权证的价格大幅偏离理论价格的现象将得到有效控制。
创设对标的股票股价将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由于认购权证价格高估时,创设人需要买入标的股票作为担保进行创设,再加上投资者对此的预期可能也导致投资者跟风买入标的股票,因此标的股票有可能随认购权证价格高估出现上涨,而这也将有利于权证与标的股价走势的一致。昨日,G武钢价格逆市大涨了5.58%,这与武钢权证的创设机制不无关系。
创设将同时增加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创设权证与权证回购注销将增加权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创设担保所需的标的股票的买卖也将极大地增加标的股票市场的流动性。

⑦ GTP是什么 常常听到人说中国GTP增长如何如何快

应该是GNP和GDP吧
前面的是国民生产总值后面的是国内生产总值
回答者:lokguan - 经理 五级 8-15 21:22
GDP=Gross Domestic Proct(国内生产总值)
GNP=Gross National Proct(国民生产总值)
GDP和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GDP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GNP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⑧ 怎么才能在百度收益创造收益呢

创造收益就要每天认真完成所有的任务,不能间断,按时完成所有的答题和浏览,就会有收益进账。

⑨ 创业先要以创造收益为目的

对于一个创业者,你有情怀有社会担当那是好事情,毕竟这个社会需要每一个人来贡献正能量才能越来越美好。但是如果你连该给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贡献的应有的收入和报酬都贡献不出来的话,还谈什么去贡献整个社会贡献全人类呢?别人要是都活得比你好得话,那谁还用得着你来贡献呢?所以在创业开始的时候,在你还没有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的时候,还是先安安心心地想着该如何赚钱盈利吧,只有你在想办法先生存下来以后,才有能力谈别的。所以在创业刚起步的时候还是应该少考虑那些高大上甚至假大空的事情,还是应该多考虑一下具体的问题,比如产品如何能更有销量,客户如何积累,如何开辟新的销售渠道等等,而不是只想着我要让这个社会发生多大的进步,要让全人类怎么怎么样,记住一点,要想先奉献别人,你先得奉献好自己,只有自己成了一个富有者,你才有能力奉献别人。

⑩ 什么是JTP股权证

关于认购和认沽权证的区别,从字面上大家也了解了 JTB为认购权证,JTP为认沽权证.大家可以注意今天包钢JTP和JTB的走势, 当大盘上涨时,由于正股随大盘上涨。所以,此时JTB价值更高,而正股下跌后,相对于JTP价值更高,所以,有这样一种操作思路,大盘跌,操作JTP,而大盘涨操作JTB.

认购权证的意义是,权证发行人承诺在行权期内,认购权证持有者可以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向权证发行人购买某个股票,权证发行人必须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卖出股票,权证持有人可买入股票的数量由持有认购权证的数量决定,比如宝钢权证就只能买入宝钢股份

认沽权证的意义是,权证发行人承诺在行权期内,认沽权证持有者可以按事先约定的价格把某个股票卖给权证发行人,权证发行人必须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入股票,权证持有人可卖出股票的数量由持有认沽权证的数量决定,比如武钢JTP1就只能卖出武钢股份什么是认沽权证?认沽权证就是看跌期权,具体地说,就是在行权的日子,持有认沽权证的投资者可以按照约定的价格卖出相应的股票给上市公司。比如说新钢钒在行权的日子,持有认沽权证的投资者可以按照4.62元的价格卖出相应的新钢钒股票,不管当时新钢钒的股价是2元还是8元。如果当时价格是2元,则认沽权证的价值就是2.62元,如果当时的价格高于4.62元,则认沽权证一文不值。

认沽权证和此前的认购权证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认购权证是赋予持有人一个权利但非责任,以行使价在特定期限内购买相关资产,即上市公司股票。相应的,认沽证则意味着赋予持有人一个权利但非责任,以行使价在特定期限内出售相关资产(股票)。

当股价高于行权价格时,认购权证投资者则从股价上涨中获得盈利,当股价低于或等于行权价格时,将损失认购权证的费用,认购权证投资者希望通过股票上涨从中获利。相反,认沽权证则是当股价低于行权价格时,从股价下降中获得收益,当股价高于或等于行权价格时,投资者将损失认沽权证的费用,认沽权证投资者希望做空股票从中获利。

认沽权证的风险主要取决于正股未来的股价运行方向、时间值以及引伸波幅等因素。对于认沽权证而言,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标的股票在未来出现大幅上涨而导致的权证价格下跌

从已上市的宝钢权证来看,市场对于权证的投机心理较强烈;而新钢钒权证的存续期仅1.5年,到期该权证将被执行或作废。如果不慎在远高于实际价值的部位介入,则投资者可能面临较大损失。此外,新钢钒权证的流通量仅为1.17亿份,低于宝钢权证的流通量,新钢钒权证可能无法在同一价格水平上进行较大数量的买入或卖出,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上述这些风险因素都是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需要充分考虑的。

认沽权证为投资者提供最大的方便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下跌市道中赚钱的可能性。看空的投资者只能通过买入认沽权证而并无其它避险策略,投资者需要承担的最大风险就是认沽权证的价格。由于认沽权证本身的杠杆效应,投资者可以通过控制仓位来规避风险。当然,偏重投机的交易者完全可以通过加重仓位实现权证的杠杆功能。

(以上内容为转贴)

阅读全文

与创造收益jtp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