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拉链的发明最早是在什么上边用的

拉链的发明最早是在什么上边用的

发布时间:2022-06-14 22:57:46

㈠ 拉链谁发现的

人们随处可见的、用途广泛的拉链,对服装业来说不啻是一场革命。拉链的发明,被认为是近百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究竟是谁最早发明了拉链?现已无从考起。只知道从1851年开始,就不断有人提出有关这方面发明的申请,总数竟达千人以上。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因为随着近代服装业的发展,人们普遍都在尝试着一种能取代带、钩、环并能快速锁紧的方法。但是直到1893年,才出现第一条具有实用价值的拉链——我们今天使用的拉链就是从这里发展而来的。它的发明者是美国芝加哥工程师尤德森。当时,他把这条拉链用在鞋子上,从而解决了在高统靴上费劲扣钮扣的难题。为此,他获得了美国政府认可的“滑动锁紧装置”方面的专利。不久,尤德森将这一专利推荐给了一位名叫沃克的美国企业家。沃克在纽约附近的一座小镇上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家生产拉链的专业工厂。但是,此时的拉链质量并不理想,它往往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地点松开而使人难堪,所以很难为人们广泛接受。

1904年,沃克聘请瑞典人阿朗格来管理这家工厂。阿朗格很快便将沃克排挤出工厂,聘用了瑞典工程师桑德巴克来改进产品的质量。1913年,桑德巴克终于在原理上找到了解决这种粗糙的紧锁装置质量问题的办法。他的做法是将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如果你仔细想想拉链的结构就会明白它是如何工作的: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的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你不能一下子把一条拉链同时拉开,因为每一个齿的宽度都足够卡紧相对的孔眼,只有当滑动器的滑动使齿松开,才能拉开拉链。经过桑德巴克的努力,拉链才趋于完善,它的实用价值才真正为人们所认识。

㈡ 最早拉链的发明是为了什么

拉链(zipper) 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 、帐篷等 。 1、由两条带上各有一排金属齿或塑料齿组成的扣件,用于连接开口的边缘(如衣服或袋口),有一滑动件可将两排齿拉入联锁位置使开口封闭; 2、连结于某物(作为被吊起或放落的物体)上以拉紧、稳定或引导该物的链。

发展史

综述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单一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由简单构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观,五颜六色,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性能、结构、材料日新月异,用途广泛,深入到了航天、航空、军事、医疗、民用等各个领域,小小拉链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生命力。拉链,作为本世纪对人类最为实用的十大发明之一,已被载入了历史的史册。

发明史

拉链又称拉锁。它是近代方便人们生活的十大发明之一。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的名称。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是这样来的。

拉链的发明雏形,最初来自于人们穿的长统靴。十九世纪中期,长统靴很流行,特别适合走泥泞或有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点就是长统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脱极为费时。这个缺点让发明家伤透脑筋,也耗费了赞助商许多的金钱和耐性。为了免去穿脱长统靴的麻烦,人们甚至忍受着穿靴整日不脱下来。终于在1851年,美国人爱丽斯·豪(Elias Howe)申请了一个类似拉链设计的专利,但并未商品化,甚至被遗忘达半个世纪之久。

1893年(一说188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科威特人),研制了一个“滑动氏没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用的扣纽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02年,一家原来生产纽扣和花边的企业对贾德森的发明产生兴趣,他们买下了专利,注册了“扣必妥”商标,开始生产装在鞋上的拉链。但这家“吃螃蟹”的公司很快就走上了毁灭之路,其生产的“扣必妥”不是拉不上,就是打不开,有时又突然绷开,使消费者尴尬万分。名誉扫地的“扣必妥”成了滞销产品,这个第一家生产拉链的公司也因亏本而关门。

1912年,贾德森公司的雇员森德巴克对这种“自动纽扣”进行了改进,把链上的每个齿牙改成了上凸下凹的形状,这样齿牙能完全一一对应咬合,既不易卡住,也不易脱节裂开,并且有了一个新名字——拉链(zipper)。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转机,一位来自芝加哥市的机械工程师威特康·L·朱迪森(Whitcomb·L·Judson),想出用一个滑动装置(slider–device)来嵌合和分开两排扣子(此原理与拉链很近似,不过拉链[ zipper]这个名词约过了30年后才出现)。朱迪森的发明,很幸运地获得宾州律师路易斯·沃克(Lewis Walker)的财力支援。沃克对朱迪森的新设计有高度兴趣。

历史往往会因一些偶发因素而被改写,拉链的发明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场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拯救”了奄奄一息的拉链。

巴黎的协和广场风和日丽,经过严格挑选的飞行员信心十足地登上当时最先进的飞机,为大批政客和贵宾做飞行表演。但当飞机做了几个漂亮的滑行动作后却一个跟头栽了下来,机毁人亡!

经过事故调查小组仔细分析、取证,发现原来是飞行员上衣掉了一个纽扣,而这粒纽扣正好滚进飞机发动机,因此引起事故。惨痛的代价使法国国防部下达了不准在飞行服装上钉纽扣的命令。欧洲各国纷纷仿效,一直波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有希望了!”森贝克得知此事后判定这是使拉链起死回生的机会,他立即与国防部联系,提出以最优惠的价格缝制新的飞行员军装。飞行员穿上有拉链的新军装,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陆军海军也纷纷仿效。森贝克不失时机地与美国乃至欧洲的服装制造商联系,大规模批量生产没有扣子而有拉链的上衣,拉链绝处逢生,日益走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方人士意识到,军服装上拉链可以提高军人的穿衣速度,于是他们在衣服的口袋和裤子的前口处试装拉链,此举大受前线将士欢迎。1917年生产的2.4万件拉链军服立即销售一空。1918年,美国又在1万套飞行服上安上了拉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钢每磅五美分,工人一星期的工资为六个美元,公司精减裁员,只剩下森贝克和另外一名人员,森贝克身兼经理和工程师。公司经济遇到空前的困难,为偿还拖欠提供钢丝的若伯林公司数千美金货款,森贝克只好修复一台机器生产回形针来赚钱。所幸,赞助者总是不断出现,剧作家之父詹姆斯·奥尼尔(James O’ Neill)当时巡回上演《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一剧,他对森贝克的普拉扣拉链极感兴趣。

事业上虽有了转机,但森贝克个人却遭受到空前的打击,其妻子难产而死。森贝克伤心之余,更加专心致志改良拉链。1913年他再度申请专利,专利许可于1917年核准(专利号1219881)。沃克称此专利为“隐藏式钩子”(hidden hook),对前景持乐观态度。沃克将公司改名为“无钩式纽扣公司”(Hookless Fastener Company),工厂迁移梅得维尔(Meadville)。

森贝克进一步改良无钩式纽扣,齿部形状改做成汤匙状,顶端呈凸状,末端凹状,滑动装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齿状部分”嵌合,再滑回则分开,称为“无钩式二号”,并且设计出制造齿状部分的机器。1913年他正式宣布这一技术被突破。《美国科学》曾以森贝克的专利为封面故事。

六个月后,森贝克准备大批量生产这种纽扣,无钩式二号预备上市。

沃克的二儿子也花了八年的时间从事无钩式纽扣的改良工作。佛罗里达州的约瑟芬·卡洪(Josephine Calhoun)在1907年也申请类似安全拉链的专利。同年,科罗拉多州的弗兰克·凯费尔特(Frank Canfielt)也申请了专利。致力这方面研究的发明家不只出现在美国,其中和森贝克最后成品最接近的有苏黎世的昆木思(Katharina Kuhn-Moos)及福斯特(Henri Forster)在1912年的专利品,不过,都没有像无钩式二号成为商品。

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成败。无钩式二号一开始订单并不多。匹兹堡的麦克瑞(Mcreery)百货公司认为无钩式二号很适合用在裙子及套装上,要求制造商一律采用无钩式二号,但仿效者不多,不敢冒险使用新产品。森贝克为争取客户,不断地改良拉链的性能以适应需要。

梅得维尔的工厂制造技术日渐精湛,每天制造1630条无钩式二号,且没有次品,结果订单日渐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给新产品带来了新的机会,军人的置钱腰带使无钩式二号的需求增加;空军飞行装采用无钩式二号不但可节约材料,而且防风效果更好;海军的救生衣也采用无钩式二号。政府于是特别拨给金属材料以供生产。

无钩式二号虽被证明好用,但价格偏高仍无法普及,森贝克明白这一点,又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效率。他发明了S-L 机器,降低生产过程中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只要原先原料的41℅即可。降低生产成本以后,应用的第一个产品是拉克泰(Locktite)烟草袋,结果销售相当成功,1921年底,烟草公司每周需要的无钩式二号数量达到空前的数目。为适应高需求量,无钩式纽扣公司又加盖一座新工厂。

1921年俄亥俄州豪富公司(B.F.Goodrich Company)向无钩式纽扣公司订购少量的产品,用在他们生产的橡胶套鞋上。试用后发现效果良好,又大批订购,并将发现的缺点告知无钩式纽扣公司。公司经改良后推出奇妙靴(Mystery Boot),其特点是只要拉一下就能穿或脱。

营销人员对奇妙靴的称呼不甚满意,想找个更能显示其特色的名字,经理一时灵感,想到“Zip”这个拟声字——物体快速移动的声音,便将奇妙靴更名为拉链(Zipper)靴(见图二示)并设计出ZIPPER的拉链商标,使该产品受到了法律保护,此年是1923年,后来“Zipper”——“拉链”就成为所有类似无钩式纽扣产品的总称。很遗憾,朱迪森于 1909年辞世,身前从未听到“拉链”这个术语,也未看到他的发明在世界上成功的流行。

那年冬天,豪富公司售出将近五十万双拉链靴,二十年代中期每年至少向无钩式纽扣公司买进百万条拉链,无钩式纽扣公司有感于“无钩式”一词带有负面联想,而“拉链”一词又为豪富公司所创,因此,又想出“鹰爪”(Talon)这个名词,1937年公司更名为鹰爪。

1930年之前,无钩式纽扣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万条“鹰爪”,应用范围从钢笔盒到摩托艇的引擎盖。但成衣业依旧观望不使用。到三十年代中期,服装设计师伊萨·斯卡帕瑞里(Elsa Schiaparelli)首度大量采用“鹰爪”,《纽约客》(New Yorker)形容1935年春季服装展,“垂满拉链”。此后,成衣业才渐渐采用拉链。

拉链的制造技术随着产品的流传而逐渐在世界各地传开,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先后开始建立拉链生产工场。

1917年,拉链传入日本,当时的拉链由于稀少,只能作为达官贵人炫耀自己身份的饰品。1927年日本昭和初期,广岛县尾道人开始制造拉链,以 “夹具牌”商标开始销出。当时,拉链以坚固耐用而著称,所以,“夹具”成为拉链的代名词。至今,日本人仍称“拉链”为“夹具”。

1932年日本开始手工大量制作拉链。由于偏心手动冲床等在当时很先进的机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使得拉链能够批量生产,价格逐渐下降,服装和箱包业开始使用拉链,使业界展望很活跃。

1934年上海、香港、美国的拉链制品开始批量向外出口。日本吉田工业株式会社的前身“三S商会”在这年1月1日创立。

1937年以后,北美和中南美拉链大量销出。拉链终于以新兴产业的形式出现,同样,拉链也成为日本产业界的重要角色。但是,1941年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最终成为战败国,战争给日该国内工业,包括拉链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时,除了一部分军用拉链业者留下来以外,其他工场差不多都被迫转业或废业。

1946年战后,由于当时进驻日本美军的影响,拉链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但是,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使日本拉链业界在短期内无法应付需求。“日本式制造法”,手工业制造的缺点暴露无遗。当时,造成了日本制造“拉链容易坏”的不良形象。

1950年日本“吉田工业株式会社”进口了自动链牙机,步入机械化生产的第一步。继之,公司发明的拉头自动冲压机,开发成功。不但解决了过去制造上的缺点,也将制造过程到生产过程改革一新,从而带动了日本整个拉链业的进步。1951年日本自己制造的30台链牙制造机投入使用,终于完成了使业界举无匹敌的现代化工厂设备。

几乎在日本拉链业发展的同时,欧洲的一些国家,象瑞士、德国等拉链也在发展。三十年代,瑞士奥普特朗(Optilon)公司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祖格市。几十年来该公司以“舒适”和“质量”为第一要素,不断地改进设计,经过与国外三十多家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拉链新品种不断出现,其在世界各地都有设立企业和工厂,成为与美国的泰隆拉链公司、日本的吉田株式会社同样著名的世界级拉链企业。

1953年德国首次推出了以塑料为原料制作的拉链,开创了非金属拉链的先河。

中国拉链生产是在1930年由日本传到上海的。当时,在上海城内侯家路,王和兴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拉链厂,后来,吴祥鑫又开办了一家拉链厂,1933年创办上海三星(即华光)拉链厂。

1949年,中国有中小型拉链企业20余家,约有1000余人从业。主要靠手工操作,设备简陋。

1958年上海三星拉链厂引进了德国生产的自动排米机,并进行了技术改革,将自动排米机速度从每分钟1440转提高到3000转,相当于手工的 230倍;拉头生产由单头冲制改革成十二道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50多倍;后道工序平光、刷光、洗带、上腊、并带、无梭织机等高效专用设备改革成功;推广采用铝镁合金液体抽丝,硬质合金烧结成整体模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中国拉链行业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1958年隐形拉链(CONCEAL)开始销售。

1959年The Grand(L型)开始销售。

1961年Delrin树脂拉链注塑机面世,Delrin树脂拉链开始销售。

1963年EFJON双骨拉链开始销售。

1971年针织布带BEULON拉链开始销售。

1974年北京引进了瑞士的尼龙拉链(卧式)生产设备;随着天津又引进了法国生产的八台涤纶拉链生产设备;不久国内如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又陆续引进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非金属拉链设备,非金属拉在中国开始发展。

1978年渔网用拉链开始销售。

1979年附翅膀的树脂拉链VISLON开始销售。

1985年水密、气密拉链开始销售。

1988年JOYLONR轨道拉链开始销售。

1989年离子电镀拉链开始销售。

1991年注射成型QUICKLON拉链开始销售。

1992年EVER BRIGHT、VISLON热转印拉链、注射成型(模铸型拉链)开始销售。

1993年Q meshe(QUICKLON)、Q mate(成对QUICKLON)、Q touch(窗帘轨道QUICKLON)开始销售。

1994年宽幅模铸QUICKLON(连续注射成型)、大理开始销售。开始销售。从8月1日起“日本吉田株式会社”改名为“YKK”公司。

自1980年开始,特别是1995年以后,中国拉链生产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一大批新兴的民营拉链企业脱颖而出,规模不断扩大。拉链产品不断增加,当今,世界上的三大类拉链,各个品种、各个规格基本上都能生产。1999年中国拉链的产量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产量超过了100亿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链生产国,诞生了AAK、SBS、SAB、YCC等一批民族拉链品牌。

㈢ 拉链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拉链的发明产生于19世纪末。那时候的时髦衣服要有很沉重厚实的内衣村在外衣里,一层一层的,包括衬衣、背心和外罩,所有衣服都要用带子、布条或一排排的钮扣拉紧。有时穿或脱一次衣服要用半个小时,就连应时的靴子也用钮扣或鞋带紧紧地绑到膝盖。妇女们为衣服钉钮扣成了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
1896年5月18日,美国芝加哥市有一个名叫威特科姆?贾德森的工程师,他看到他妻子做衣服钉钮扣钉得手指都磨破了,很感心疼。为减轻妻子痛苦,他想出一个办法:在两条市边上镶嵌了一个个U形的金属牙,再利用一个两端开口、前大后小的元件,让它骑在金属牙上,通过它的滑动使两边金属牙啮合在一起,从而发明了“滑动绑紧器”。他把自己的发明送到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人们把贾德森的发明叫作“可移动的扣子”。这就是拉链的雏形。
贾德森发明的“可移动的扣子”存在着严重的缺点??闭合不妥性,而且容易自动绷开,如果用在裙子和裤子上,突然绷开就会令人十分尴尬。新产品还不能弯折、扭曲或洗涤。但是,他的发明独具创造性,直到1905年他获得与此有关的第5号专利时,还没有其他人提出过与此发明有关的专利申请
贾德森因为此项发明同路易丝?伍尔科一起办起了“宇宙绑紧器公司”和“新泽西郝伯肯钩眼公司”,并为继续研制新产品而努力。到了1913年,他们雇用的一位瑞典工程师名叫桑帕克的入改进了贾德森的设计,将链齿改成凹凸形的,使它们一个紧套一个,这样,金属牙就不会自己分开了,非常类似于今天的拉链。他还设计出相应的生产机器,为拉链的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
1924年,美国固定公司从桑帕克处购买了这种拉链专利,将它投入生产,并在商品交易会上当场表演。新的“可移动的扣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看到它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车靠,纷纷加以赞赏。根据它开合时发出的摩擦声,固定公司为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作“Zipper”,也就是“拉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参战国要赶制大量的军服、皮靴,因此大量使用了拉链。到本世纪30年代,英国威尔士亲王穿起了一条以拉链代替纽扣的裤子,从此,拉链开始进入了服装业并变得时髦起来。
1937年,法国巴黎的著名时装设计师在礼服设计中第一次使用了尼龙拉链;两年之后,一部好莱坞影片《绿色》的主题曲唱到了“拉链”。拉链开始风靡全球:衣裤、背包、裙子、鞋子、睡袋、枕套、公文包、笔记本、沙发垫等等,众多物品都用上了拉链。
1986年,美国著名的《科学世界》杂志根据广大读者推荐,从成千上万件发明中,选出了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10大发明,这10大发明中有飞机、火箭、尼龙、电视、电冰箱、飞艇、集成电路等赫赫有名的科技成果,但是,名列榜首的却是小小的“拉链”。可见它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如今,拉链已经演变得更加先进,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从制造材料上看,已有铁、铜、尼龙、塑料、混合纤维等多种材料制成的拉链,它的用途早已突破了服装业,涉足公共服务中的各个领域

㈣ 最早拉链的发明是为了啥

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单一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由简单构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观,五颜六色,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4)拉链的发明最早是在什么上边用的扩展阅读

拉链的保养方法:

1、平时使用时,要注意拉锁上有无“破肚”、“脱齿”、歪斜等毛病,有这些毛病要及时修理,不要再硬拉。

2、铝合金的拉锁比较容易受到腐蚀,因此应保持干燥,切勿受潮,以防铝齿生成白色的氧化物,日久还会导致拉锁生锈,影响使用,同时也要注意不与碱性和酸性的物质接触。

3、拉动拉锁时,应先将两边的齿靠拢对齐,捏住拉锁头顺着轨道轻轻向前拉动,不要用力猛拉,以免造成“牙齿歪斜”、“破肚”和“脱齿”。

4、带拉锁的各种箱包、口袋或皮夹,不要装得过满,不然容易使拉锁造成“破肚’、“脱齿”、歪斜和布软等现象。

㈤ 拉链装置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1986年,美国著名的《科学世界》杂志根据广大读者的推荐,从成千上万件发明中,选出了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十大发明。这十大发明中有飞机、火箭、尼龙、电视、电冰箱、飞艇、集成电路等赫赫有名的科技成果,可是名列榜首的,却是一件小玩意儿——拉链。

小小拉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拉链的发明是在1890年前后,那时有个名叫惠特科姆·贾德森的美国人,对当时用缝纫方法制成的生活用品有一种感觉——使用时总有某种不便。例如,手提包、口袋等物,除了用绳、带捆扎外,就是用扣子封口,既麻烦又不美观。

有一次,贾德森带着事先买好的生日礼物去看望他的大表姐。快下火车时,车门口比较拥挤,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不慎跌倒,胳膊肘压在她携带的一个鼓胀的布袋上,按扣封住的袋口被胀开,内装的大米撒了一地。贾德森放下自己的手提包,去搀扶那个老太太。当他回过头拿起自己的提包时,发现轻了一些,并且有一段未封严的包口张大了。打开一看,里面的一盒生日礼物不见了。

这件意外事情的发生,给贾德森以很大刺激。他认为老太太那袋大米的撒出以及他那盒生日礼物的丢失,主要是由于布包或布袋的口封闭不严所造成。因此他决心搞出一个可以把对接缝严实封闭并且开合方便的闭锁装置。然而,这种装置并不是一想就能想出来的,贾德森冥思苦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个头绪来。

有一天,贾德森看见一个木匠正在做一个木箱,木匠用带有间齿的两块木板拼接箱子缝,他对这一举动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思考,进而想到:在布袋或包的开口部采用类似这样的间隔齿装置,一定能把开口部位封锁严实。关键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才能使它开合自如呢?

这个悬而未决的难题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后来有一次,他到一家铁匠铺准备购买一个饭勺。

这里的铁勺子吊挂得不但整齐而且巧妙:一根被支架在水平位置的钢筋棍上吊挂着上下两行,上面的一行是由钢筋棍直接穿过勺柄孔,而下面的一行是勺柄朝下,通过勺部“咬合”在一起的。贾德森选中了下行左起第五把铁勺,他使劲朝下拽,却是拽不下来。看来咬合得很紧。后来,铁匠师傅告诉他,把左边的四把勺子向外扒开。果然见效,他需要的那把就轻而易举地取下来了。

买饭勺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获,那种紧紧咬合在一起的两行铁勺成了他设想中的“拉链”的雏形。以后,他就根据这种咬合原理设计出了拉链装置。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的拉链齿除了采用等距离间隔排列以外,它的齿形有个特点,即一面凹下,一面凸起,宛如一个微型饭勺。这两排齿在一个滑动链的作用下开合。这个滑动链前头宽,后头窄,当它向前滑动时,窄的一端压迫两边的齿,使两相邻的齿的凸凹部密合到一起,闭锁得很结实;向后滑动时,它的前端的挡头迫使两边的链齿张开一个角度,拉链就逐步被打开了。

在现代人看来,拉链的结构简单得很。然而,当年的贾德森在煞费苦心地想出凸凹齿错合原理,并设计出这种开合机构后,在制作过程中又遇到了重重困难。1893年,贾德森在完成这项发明后申请了专利,并与沃尔特律师合建一个公司进行拉链生产。12年后,这个公司的拉链制造机才开始运转,制出的产品很粗糙。

又过了7年,瑞典工程师纳逊德巴对贾德森的发明很感兴趣。他意识到“可移动的扣子”若能克服缺点,其用途将不可限量。他对贾德森的发明进行改革后,制出的拉链才使用户感到满意。1924年,美国固定公司从纳逊德巴处买进专利,将它投入生产,并在商品交易会上当场表演。新的可移动扣子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大家看到它使用十分方便牢靠都很赞赏。根据它开合时发出的摩擦声,固定公司为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做“ZIPPER”,也就是拉链。

拉链很快在世界上流行起来,从最初只用在雨靴上,一直发展到鞋、帽、服装、书包、提包、钱包等许多生活必需品上,甚至于枕套、沙发垫、公文包、笔记本……众多物品都用上了拉链。拉链已不再局限于服装鞋帽业,在人类生活的众多方面都可以看到它的作用。

有人曾在相声中针对那些粗枝大叶的外科医生,调侃地建议在开刀的刀口上装根拉链。谁曾想到,美国外科医生史栋在人体胰脏手术中,真的用上了拉链。以前,病人胰脏开刀以后常会大量出血,因而必须在腹部反复开刀、缝合,以便更换纱布,这种方法使病人痛苦不堪。史栋把普通裙子上用的7英寸拉链缝在伤口上,换一次纱布只要5分钟,不需要反复开刀了,病人痛苦减少了,治愈率也更高了。

詹金斯医生发明了一种“皮肤拉链缝合术”,用粘在皮肤上的拉链使伤口两边贴紧,不必缝针,肌肉和皮肤愈合很快,伤痕还很小。

“拉链式香肠保鲜技术”又是一项用拉链的新发明。为了保持香肠的鲜度,外面的套膜要厚,但厚的套膜很难切开。为此,德国柏林大学的科学家将拉链便于“开、合”的技术移植到香肠上,提高了香肠鲜度,延长了保鲜期。你看,拉链不仅为人类的衣着带来极大的方便,还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作用,它不愧是20世纪一项最伟大的发明。

㈥ 拉链是怎么发明的

拉链又称拉锁,它是近代方便人们生活的十大发明之一。

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回国工程师,研制答了一个“滑动式锁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㈦ 最早拉链的发明是为了代替什么

最早拉链的发明是为了代替纽扣和蝴蝶结。

拉链又称拉锁。它是近代方便人们生活的十大发明之一。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

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的名称。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是这样来的。

拉链的发明雏形,最初来自于人们穿的长统靴。十九世纪中期,长统靴很流行,特别适合走泥泞或有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点就是长统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脱极为费时。这个缺点让发明家伤透脑筋,也耗费了赞助商许多的金钱和耐性。

为了免去穿脱长统靴的麻烦,人们甚至忍受着穿靴整日不脱下来。终于在1851年,美国人爱丽斯·豪(Elias Howe)申请了一个类似拉链设计的专利,但并未商品化,甚至被遗忘达半个世纪之久。

1893年(一说188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科威特人),研制了一个“滑动氏没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

(7)拉链的发明最早是在什么上边用的扩展阅读:

拉链的分类:

按材料可分为尼龙拉链、树脂拉链、金属拉链。

1、尼龙拉链:

隐形拉链、穿心拉链、背胶防水拉链、不穿心拉链、双骨拉链、编织拉链等。

2、树脂拉链:

金(银)牙拉链、透明拉链、半透明拉链、畜能发光拉链、蕾射拉链、钻石拉链。

3、金属拉链:

铝牙拉链、铜牙拉链(黄铜、白铜、古铜、红铜等)、黑镍拉链。

㈧ 拉链最早作什么用途

在古罗马人发明纽扣之后的十几个世纪里,人们一直很耐心地系扣、解扣和缝扣,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抱怨。直到1851年,美国发明家伊莱思·豪(Elias Howe)才申请了一项名叫“可持续、自动式扣衣工具”的专利。虽然听起来很罗嗦,但它却将为今后的便利提供了创意。

44年后,另一位美国发明家威特科姆伯·朱迪森(Whitcomb Judson)对豪当年的小发明进行了改良,并为之取名“钩子锁扣”(clasp locker)。与我们今天熟悉的拉链有所不同,“钩子锁扣”是由两排钩眼和一个齿带组成,略显笨拙。

带着这件发明,朱迪森满怀希望地参加了当年在芝加哥开幕的世界博览会。然而,在那次有2100万人光顾的展览会上,朱迪森仅仅售出了20条“钩子锁扣”。

朱迪森没有因此失去信心。次年,他与好友集资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拉链厂“宇宙扣件公司”。说来也怪,朱迪森当时最大的烦恼不是卖不出产品,而是连愿意试用这种新产品的人都找不到。起初,朱迪森希望它能取代女靴上的复杂扣带,但制靴商都不愿买他的帐。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种扣件容易锈蚀,且经常卡齿。1896年4月,朱迪森终于拉到了第一笔买卖:美国邮政部的几个官员订购了20个安装有“钩子扣锁”的邮袋,但由于首批拉链邮袋很快就因机械故障而被丢弃,邮政部的人再也没有来过。

1905年,朱迪森又推出了一种新的分离式专利卡齿:C-curity。这一次,朱迪森明确地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女装,还为此挖空心思地想出了一个极富历史感的系列广告语:

“1782年,杜莴利兰剧院,辛顿斯夫人用带子系住她的演出服”;

“1850年,城堡花园剧院,珍尼亚·林德系上钩眼束带后出台亮相”;

“1901年,韦伯·菲雷德氏音乐厅,莉莉安·罗塞尔‘啪'的一声摁上了她的摁扣”;

“而现在:你只要轻轻一拉,一切搞掂——裙子再不会无意间松开。这就是‘C-curity'牌女裙卡齿的奇妙之处”。

桑伯克为申请拉链专利而制作的说明文件

“无”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除了这个使用了蒙太奇手法的广告外,朱迪森还在推销产品时使用了“手把手教你使用”的经营策略。在他看来,缺乏责任心的杂货店伙计根本不可能让顾客完全认识这种新产品能提供多大便利。于是,他为每一副“C-curity”卡齿都配备了一份详细的说明书。事实证明,卡齿说明书之于当时的消费者,相当于数码产品说明书之于今日的消费者。在二战结束之前,卡齿一直都配有包括以下注意事项的说明书:

“拉开卡齿时,请注意抻住裙边,以防扯破裙子”;

“用一只手拉合卡齿时,另一只手要抓住裙子下摆,然后一拉到底,不要停顿”;

“如果碰到拉不动的情况,先往回拉一下,感觉松弛时再拉,切勿用力过度”。

与第一代拉链相比,“C-curity”牌卡齿确实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它的缺点仍然显而易见:分离式设计导致牢固性欠佳。亨利·皮特罗斯基曾在专著《实用商品的演变》中写到,这种拉链经常会在人“最不方便的时候”忽然崩开或死死卡住,弄得使用者斯文扫地,要多尴尬有多尴尬。另外,这种卡齿造价奇高,没有哪家成衣商愿意接受这种令成本翻倍的花哨玩艺儿。

然而,黯淡的市场前景并没有吓倒朱迪森。他将公司更名为“自动钩眼公司”后,雇佣了一批推销员跨越重洋,前往欧洲开辟新市场。

一开始,欧洲人对这个发明似乎也无太多兴趣。但就在朱迪森萌生退意之时,拉链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加拿大移民吉登·桑伯克(Gideon Sundback)加入了朱迪森的公司。桑伯克非常聪明,工作也十分勤奋,很快就升任了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并于1906年为公司推出了新品牌卡齿“Plako”。

尽管“Plako”与“C-curity”同样存在缺陷,但桑伯克的冲劲还是感动了朱迪森。这位决意要把拉链推广至全球的“现代拉链之父”决定把公司托付给桑伯克。事实最终证明,朱迪森用对了人。1913年,桑伯克又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无齿扣件”(hookless fastener)。说到这个新产品的名称,还有一些典故。在那个年代,“无”即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人们把汽车叫“无马厢车”,管广播叫“无线电”。从这点来说,“无齿扣件”在当时属于新潮产品的范畴。

尽管时髦,但“无齿扣件”在市场上还是一败涂地。不久,桑伯克又推出了一种更为灵活且涂有防锈剂的新产品,扣齿数量从每英寸4个增加到10个,咬合更紧密,质地也更为光滑。这种已具备现代拉链雏形的新产品最终被取名为“无齿扣件二号”。不久后,桑伯克干脆把公司也更名为“无齿扣件公司”。
1914年,服装界对拉链产品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少量制衣商表示愿意试用“无齿扣件二号”,一家运动服装公司还于1916年推出了一款前后各有一条“无齿扣件”的女裙。

“钩子锁扣”

从军用向民用转型

然而,真正使拉链走进市场的其实是战争。一战期间,为了适应快速行军的需要,军用防蛀衣橱、睡袋都采用了无齿扣件。不久后,一家为飞行员设计服装的公司在航空服上也装上了这种扣件。可能是因为飞行员普遍喜欢与众不同的感觉,这家公司生产的拉链式飞行服一上市就大卖特卖。到了二战期间,拉链式飞行服摇身一变,成为了产业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使“无齿扣件公司”迈上了事业新台阶的人是罗伯特·J·埃维格(Robert J. Ewig)。这个一心只想发大财的普通人向公司提交了一份成功的市场计划:为军用腰包设计无齿扣件。由于当时的军方正苦于没有易于封口的口袋,因而以埃维格名字命名的腰包在推出后迅速走俏,桑伯格的公司首次见识了“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到一战结束时,公司共计售出了24000个“埃维格”腰包,赢利7万7千美元。

经过军需品的实物宣传,朱迪森和桑伯克多年苦心改进的新式系扣方法终于打开了民用市场。雨衣、游泳衣、浴衣和网球拍套上逐步出现了无齿扣件“三号”、“四号”和“五号”。桑伯格不再为产品的出路而忧心,他接下来要应付的只是不同顾主提出的个性化方案。1919年,“无齿扣件公司”极具商业眼光地与烟草商联手推出了“无齿扣件”,到了上世纪20年代中期,烟草袋扣件的产销已经占到公司全部业务的70%。

1923年,B·F·古德里奇鞋业公司准备向市场投放一种新式高统橡胶套鞋。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顾客的眼球,公司老板古德里奇向桑伯格的公司订购了15万件扣件。古德里奇不愧是商战老手,他从扣件拉动的声音(z-z-z-i-p)中得到了灵感,发明了今人再熟悉不过的“拉链”(Zipper)一词。这个琅琅上口的名字不仅使“拉链套鞋”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也为拉链找到了易于识别的符号。

男士终于有了“裤门看守者”

拉链最终占领服装市场的时间是上世纪30年代。当时,服装界掀起了一场童装竞赛,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带有拉链的童装,因为人们相信,拉链服装能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1935年,时装设计大师埃莱莎·馨帕莉尔大胆推出以拉链设计为主打特色的系列时装。与此同时,美籍英国作家A·D·赫胥黎(英国博物学家T·H·赫胥黎之孙)则在其代表作《勇敢的新世界》中提到了用拉链做男士“裤门”的构想。

借助作家营造出的时尚,拉链在1937年终于又有了新的身份——男士的“裤门看守者”。对此,法国时装设计师一致推崇,理由倒不全是因为方便,而是因为“看起来很性感”!著名时尚杂志《绅士》评价拉链是“男士着装最新颖的设计思路”,“有了它,令人难堪的疏忽将一去不返”。由于接触拉链的时间还太短,当时的人们显然还没想过拉链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尴尬,也不知道此后会有多少人因拉链而受到难言的伤害,更没有想过美国将会出现一个差点因“拉链门”而下台的总统。不过,无论如何,拉链的飘摇日子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如今,各式各样、各种材质的拉链已随处可见。然而,回顾拉链的艰难发展史,人们会发现,拉链实际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一路伴随它成长的则是人类逐渐演变的生活理念。感谢朱迪森、桑伯格等人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使我们能享受这一重要发明带来的便利。最后,拉链的发展史也说明了“名正言顺”对于一项新发明是多么重要的事

㈨ 拉链最早是用在哪里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钮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

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研制了一个“滑动氏没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用的扣钮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钮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现在的名称的。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是这样来的。

㈩ 拉链的发明历史

自从有了拉链,它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上世纪重要、最实用的发明之一。是谁何时发明了拉链呢?毋庸置疑,检索专利是一有效途径。今年,英国图书馆的斯蒂芬•范•杜尔肯(STEPHEN UAN DULKEN)撰写的,由美国纽约大学出版社和巴恩斯诺布尔公司(BARNES & NOBLE)联合出版的2007年版《第20世纪发明影响世界的100个发明》一书,从专利入手对上世纪100个重大发明寻根,作者认为吉德昂•逊德巴克(GIDEON SUNDBACK)1914年8月27日申请,1917年3月20日批准的美国专利US1219881(英国专利GB12261/1915)是拉链的起源,为拉链问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明人逊德巴克1880年出生于瑞典,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1905年移民到美国,不久开始从事拉链的发明创造,经过5年的努力,提出了上述的专利申请。

美国专利US1219881的说明书(包括权利要求)和附图,对该发明创造的拉链记载了如下主要内容。一、所述的拉链由一对柔性织物带,牢固安装于这对织物带梭缘成交错排列的链牙、拉头和限位挡头组成;一边织物带每个链牙的自由端具有圆型凹槽与另一边织物带上每个链牙的自由端具有凸起部以及周边的界面相互之间是吻合的;拉头导向移动使上述一边的链牙与另一边的链牙依次交错咬合。二、一对织物带各装有一列链牙。链牙一端牢固地卡在织物带的梭缘上,其径向伸出自由端,该自由端顶部为圆型凸起部,底部为圆型凹槽,这样的圆型凸起部和圆型凹槽具有相应的斜坡,两边的链牙交错相对应;当在拉头引导下牢固地将两边链牙的凹槽和凸起部交替稳定地啮合在一起。三、拉头为冲压件,上部的顶相连凸轮型帽,有铆钉固定;下部是Y型两面卷边侧板组成。两Y型侧板之间形成夹持两边链牙的通道,Y型通道下部I字型部分形成两边链牙啮合通道,上部分叉部分形成两边链牙分开后各自通道,头部装有拉襻。借助于拉襻滑行,一滑就可使链牙相嵌啮合,再滑回则脱开。四、拉链织物带链牙前、后端头装有限位挡头,这前、后限位挡头是不一样的,前挡头是分别固定在链牙织物带的前端并能进入挡头分叉部分,从而限止拉头再向前拉;后挡头在链牙后边固定两织物带并能进入拉头下部的I字型部分,从而限止拉头再往后拉。后挡头是固定件,使拉链只能从前挡头拉开。

该项专利的拉链结构简单、精巧、可靠,侧拉强度大。这对拉链诞生来说是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在拉链发明前,人类主要是应用钮扣和紧固件来穿戴衣服和鞋子的,随着便于骑马长统靴的问世,采用铁钩式扣件既笨重,穿脱又不便。十九世纪中期,美国、欧洲就出现了一些拉链的专利申请,但有的申请只有构思,而从未实施过;有的申请在实施了,但未能商业化推广。其中值的一提的是美国人惠特康•贾德森(WHITCOMB JUDSON),1893年的US504038的专利申请,提出通过拉头沿接缝活动打开和闭合一连串钩环式扣件的构思,并将其制在鞋上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展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由于笨重、钩环搭接松散,易暴裂(pop open),拉头移动不顺畅以及制造不易等原因,未受市场青睐,未能实现商品化。吉德昂?逊德巴克的专利发明克服了上述一系列缺陷,关键是链牙的巧妙设计,使拉链具有了实用价值。他自己然后又研制成了冲压部件和将链牙装在带上的机器。在1920年前后,拉链很快在全世界流行开了,大量用于服装、靴子、香包等。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提升,有关拉链、拉链制造工艺和制造设备的专利申请和发明层出不穷,拉链材料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变成了以尼龙等非金属材料为主;拉链结构由单一的闭口拉链变成了闭口拉链,开口拉链和双开口拉链三个大类;注射成型,连续注射成型工艺大大提高了拉链生产效率,拉链的品种、规格、色彩、功能日新月异,并广泛用于军事、民用、农牧、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陈仲华)

Gideon Sundback,(1880-1954),美籍瑞典发明家。1906至1914年间,在为后来成为Talon有限公司的公司工作时,在拉链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申请了专利。“拉链”这个名称是将逊德巴克发明的装置用在他们新靴子上的B.F.Goodrich创造的。最初拉链主要用于靴子和烟草袋,二十年后开始在时尚产业界流行。逊德巴克还发明了用于制造拉链的机器。

阅读全文

与拉链的发明最早是在什么上边用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ml证书 浏览:748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