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创业者乔布斯是如何成功的
要是他能像神一样预测到苹果今天的辉煌,那他肯定一早就大笔买入苹果的股票了,也不至于现在才83亿美元的身价。 从iPod到iPhone,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我没有见过乔布斯真人,没有机会跟他直接交流,因此只能是瞎子摸象,从现成的产品入手。 乔布斯二次创业,是从一个普遍需求开始,这是他成就一个伟大事业的基础。有人说,乔布斯善于创造需求,我觉得没有人能够创造需求,对音乐的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乔布斯所做的,只不过是通过iPod把听音乐的体验做到了极致,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iPod之所以能够流行,首先在于它一流的设计,跟其他MP3相比,是鹤立鸡群。再一个微创新,是里面的东芝小硬盘,号称可以存储一万首歌,一辈子都听不完。从iPod开始,每一个微小的创新,持续改变,都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产品。在iPod中加入一个小屏幕,就有了iPodTouch的雏形。有了iPodTouch,任何一个人都会想到,如果加上一个通话模块打电话怎么样呢?于是,就有了iPhone。有了iPhone,把它的屏幕一下子拉大,不就变成了iPad了吗? 然而,一切看似眼花缭乱、万象丛生的东西,无一不是从那个“一”开始,那个“一”就是iPod。要知道,当苹果推出iPhone的时候,iPod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一亿部。这一亿多部iPod不仅为苹果创造了口碑,创造了品牌,而且也为苹果捕捉了不少消费者的体验。没有这个台阶,如果乔布斯一下子上来就做iPhone,也不见得会成功。 现在,乔布斯和苹果成了不少人崇拜的对象,大家开始学乔布斯做手机、做AppStore、做各种Pad。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抄袭商业模式表面上来看最省劲,但简单抄袭肯定死,真正学到精髓的才可能生存。所以,如果要学习乔布斯,就要学习他的精粹,那一定得从iPod学起。这就像是一个人吃了七个馒头吃饱了,你就觉得第七个馒头很神奇,看是用什么特殊面粉做的。这样学习乔布斯,肯定是舍本求末。 乔布斯的战略不是大跨步的战略,他是一步一步地走,每一步都是在不断地捕捉当前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状态。像每一个创业者一样,乔布斯进入这个未知领域,刚开始一定是没战略的。你看一些咨询公司做战略规划,往往是针对一个成熟的行业,是对一个已有的成熟套路的总结和改良。但是,当你进入到一个未知领域,刚开始你一定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都是未知,你得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直接去把握每一步。 我们不要把乔布斯捧上神坛,他也有失败的地方。(有删节)
㈡ 为什么说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精神领袖
因为乔布斯彻底颠覆了传统手机模式。
乔布斯的战略不是大跨步的战略,而是一步一步地走,每一步都是在不断地捕捉当前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状态。
乔布斯与一般成功企业家的区别还在于,他有一股魔力能够洞见未来的技术趋向,并且能够“创造”用户自己都不了解的需求,并且还能够成功地将概念、技术、设计等一一实现,从而做出让用户惊叹的产品。
可以说,乔布斯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够超前于市场。例如,2008年,无线网络兴起还没有多久,苹果推出的macbook air就直接放弃了有线网络接口,只内置无线网络,赶着用户投奔未来。
(2)乔布斯创造需求扩展阅读:
像每一个创业者一样,乔布斯进入这个未知领域,刚开始一定没战略。一些咨询公司做战略规划,往往是针对一个成熟的行业,是对一个已有的成熟套路的总结和改良。但是,当进入一个未知领域,刚开始一定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都是未知,得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去把握每一步。
对于苹果来说,这种直觉和经验就是做1 亿部iPod 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它多年来做苹果电脑时积累的失败教训。因此,直到苹果做iPhone ,咨询公司的那套战略规划模式才会有效,在此之前都是在摸索,没什么战略。
所以说,乔布斯将工程视角、艺术品位与大众需求结合,加上其对细节惊人的苛求,以及独特的让人又敬又畏的管理,从而诞生了一款款划时代的产品。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可谓做到了极致。
㈢ 乔布斯的apple+pencil用到了哪些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
摘要 1. 灵感就在盒子里——减法策略
㈣ 舍本逐末的案例
乔布斯二次创业,是从一个普遍需求开始的,这是他成就一项伟大事业的基础。有人说,乔布斯善于创造需求,我觉得这是扯淡。没有人能够创造需求,对音乐的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乔布斯所做的,只不过是通过iPod把听音乐的体验做到了极致,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iPod之所以能够流行,首先在于它一流的设计,跟其他MP3相比,iPod鹤立鸡群。再一个微创新,是里面的东芝小硬盘,号称可以存储1万首歌,一辈子都听不完。从iPod开始,每一个微小的创新持续改变,都成就了一款伟大的产品。在iPod中加入一个小屏幕,就有了iPodTouch的雏形;有了iPodTouch,任何人都会想到,如果加上一个通话模块打电话会怎么样呢?于是,就有了iPhone;有了iPhone,把它的屏幕一下子拉大,不就变成了iPad了吗?
然而,一切看似眼花缭乱、万象丛生的东西,无一不是从那个“一”开始,那个“一”就是iPod。要知道,当苹果推出iPhone的时候,iPod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亿部。这1亿多部iPod不仅为苹果创造了口碑,创造了品牌,而且也为苹果捕捉了不少消费者的体验。没有这个台阶,如果乔布斯一下子上来就做iPhone,也不见得会成功。
后来,乔布斯和苹果成了不少人崇拜的对象,大家开始学乔布斯做手机、做应用商店、做各种平板电脑。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抄袭商业模式表面上来看最省劲,但简单抄袭肯定死,真正学到精髓的才可能生存。所以,如果要学习乔布斯,就要学习他的精髓,那一定得从iPod学起。这就像一个人吃了七个馒头吃饱了,你就觉得第七个馒头很神奇,看是用什么特殊面粉做的。这样学习乔布斯,肯定是舍本逐末。
㈤ 乔布斯是如何成功的
成功能力:
做事情的极致能力;
乔布斯的朋友曾如是评价乔布斯:他只要对一样东西感兴趣,就会把这种兴趣发挥到非理性的极致状态。
乔布斯自己曾说,“我一退学,就不用去上那些我不感兴趣的必修课了,我可以去上那些看起来有意思的课。”
你知道,曾经吸引乔布斯的一则招聘广告是什么吗?
是《圣问塞水星报》的一家游戏制造商雅达利的一则招聘广告,文案是“在享乐中赚钱”。
乔布斯当年去雅达利面试时,他对人事主管讲:得不到一份工作他是不会走的。
说服别人和你在一起的能力;
后来,乔布斯如愿以偿被录取了。他的老板是诺兰布什内尔,一个充满魅力、能说会道的梦想家。
乔布斯从他身上学到了将个人魅力转化为说服力,通过个性的力量进行劝诱、胁迫以及扭曲事实。这就是后来的现实扭曲场。
现实扭曲力场——让人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神奇能力。每个有野心的人都必须修炼的能力。
保持专注的能力
乔布斯的一个过人之处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他说,“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
当乔布斯不想被一件事情分散注意力的时候,他会完全忽略它,就好像此事完全不存在一样。
乔布斯病重的时候,接待了三个有恩怨的来访者:丽萨、拉里·佩奇和盖茨。
乔布斯一开始不想见拉里·佩奇,但是后来回想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还是安排了会面。他强调了专注的重要,他认为谷歌现在摊子铺得到处都是,只专注5个,把其他的都扔掉,因为会拖后腿,会把谷歌变成微软。
激励同伴发挥潜能的能力
乔布斯走进了拉里•凯尼恩(Larry Kenyon)的办公隔间,他是负责麦金塔电脑操作系统的工程师,乔布斯抱怨说开机启动时间太长了。凯尼恩开始解释,但乔布斯打断了他。
他问道:“如果能救人一命的话,你愿意想办法让启动时间缩短10秒钟吗?”
凯尼恩说也许可以。乔布斯于是走到一块白板前开始演示,“如果有500万人使用 Mac ,而每天都要多用10秒钟,那加起来每年就要浪费大约3亿分钟,而3亿分钟相当于至少100个人的终身寿命”。
㈥ 乔布斯去世十年了,他曾教给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也许现在的超薄大屏手机在市场上比比皆是,10年前的iPhone4算是他们的先驱者,它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以及看待智能移动设备的态度。一手就可以掌握的轻巧平板手机,可以在应用商店下载各种有趣的APP,虽然价格要高出其他手机很多,但这种极致的审美改变了人们对于品味的态度,这也彰显了苹果创始人自身对于制造美的初衷。
他不会屈服于财务报表上的漂亮数字,而让产品的创新越来越低,为了提高销售量而停止更新软件。也许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研发新产品上。
㈦ 乔布斯为什么成功了
1.漂亮的设计
斯库利表示,他和乔布斯都喜欢漂亮的设计,而乔布斯还认为,应当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开始设计。他们曾学习意大利设计师,包括汽车设计师。他们学习汽车各方面的设计,包括舒适性、材料和颜色等,当时在硅谷没有人这样做。斯库利表示,这样做并不是他的想法,而是乔布斯的想法,不过当时他的专业背景是设计。苹果所做的并不仅仅是计算机,还包括产品设计和营销设计,这是一个有关公司定位的问题。
2.用户体验
乔布斯总是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即产品的用户体验是怎样?用户体验是一个端到端的系统,也与产品的制造、供应链、营销和零售有关。
3.不进行小组讨论
乔布斯曾表示:“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知道基于图形的计算机是什么,我怎么可能询问他基于图形的计算机应该是什么样?之前没有人见过这样的东西。”乔布斯认为,向他人展示一款计算器无助于解释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因为跨越太大。
4.完美主义
乔布斯认为每一步都必须做好,他对一切事都讲究方法,并且非常谨慎。乔布斯实际上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5.前瞻性
乔布斯认为,计算机将成为消费类产品。在80年代早期,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想法,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个人电脑只是体积小一点的大型机。这也是IBM的看法。另一些人则认为,个人电脑可能类似游戏机,因为当时已有数款游戏机面市。但乔布斯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认为电脑将改变世界,帮助人们获得此前不敢想象的能力。电脑并不是游戏机,也不是将大型机小型化。
6.最小化
乔布斯的方法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他认为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应当做哪些事,而是你不应当做哪些事。他是一个最小化主义者。乔布斯总是在削减一些元素,使产品达到最简的水平。当然,乔布斯并不是让产品过分简单化,他只是使复杂的系统简化。
7.招聘最优秀的人才
乔布斯总能找到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他有领袖气质,能吸引他人加入他的团队。此外,他也能在没有实际产品的情况下使人们接受他的看法。乔布斯总是去接触那些他认为在某一领域最优秀的人才。他总是亲自负责自己团队的招聘,而不是将招聘工作交给其他人去做。
8.完善细节
乔布斯的一个理念是“改变世界”,另一方面乔布斯也非常关注细节,例如如何开发产品,如何设计软件、硬件和系统,以及产品应当有什么周边设备。他总是亲自参与广告、设计和一切事情。
9.保持较小的规模
乔布斯不喜欢大公司,他认为大公司充满官僚主义,缺乏效率。他将这些公司称作“笨蛋”。乔布斯曾经认为,Mac团队的成员不应该超过100人,因此如果有人想加入,那么必须有人离开。乔布斯曾表示:“我无法记住超过100个名字,而我只希望与熟悉的人共事。因此如果规模超过100个人,那么我们必须改变组织架构,而我无法以那样的方式工作。我喜欢的工作方式是我能接触到所有事。”
10.拒绝糟糕的工作
斯库利认为,苹果就像一间艺术家的工作室,而乔布斯则是一名熟练的工匠。一名工程师曾经向乔布斯展示刚刚写好的软件代码,而乔布斯在浏览了之后就表示:“还不够好。”乔布斯总是迫使他人做到他们能达到的最好水平,因此苹果的员工总是能完成一些他们原本认为无法完成的工作。
11.良好的品味
乔布斯与比尔·盖茨(Bill Gates)等人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乔布斯有良好的品味。盖茨等人总是关注那些能占领市场的产品,推出的产品总是为了抢占市场。但乔布斯从不这样做,他认为应当做到完美。
12.从系统角度考虑问题
iPod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映了乔布斯对用户体验,以及整个端到端系统的关注。乔布斯总是关注端到端系统,他并不是一名设计师,而是出色的系统
㈧ 乔布斯谈创造力,人的创造力到底是怎么来的
一提到创新,学者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科学和技术,认为这哥俩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代表着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
放眼望去,无论是深圳市中心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还是周围人手一台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似乎都在证明此话不假。但其实大多数老百姓更关心艺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歌手往往要比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更能打动人心,即使前者需要借助很多后者发明的高科技手段才能完成一场大型露天演唱会。
事实上,大疆目前的无人机产品虽然也可以用来提高生产力,但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航拍上。航拍满足的是人类对于艺术创新的渴望和情感交流的需求,远比提高生产力更吸引人。
因此,我们这个关于创造力的讨论一定不能只限于科技,而把人文艺术拒之门外,因为创造力涉及几乎所有的领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