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维度灵活性创造性等设计问题分数

维度灵活性创造性等设计问题分数

发布时间:2022-06-09 02:30:19

⑴ 应该从哪些维度去培养计算机科学思维呢

计算机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方法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五个方面。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过创设问题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营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好奇的不断摆脱。”而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有好奇心才会有学习的动机,才会有发明创造。一般来说,好奇心强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迫切,上课时注意力更集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的无限拓展性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通过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商讨论方式,使学生主动去读书、去探索、去感悟,从而获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这个过程在某个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实践和操作为特点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遇上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蜜糖中泡大的孩子。虽然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是依赖性也十分强,遇到困难是不会考虑自己如何解决,而是习惯于在家靠父母、在学校靠教师来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无法真正地适应实践工作和适应市场与产业的发展,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望,有活动的热情,因此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竞赛的兴趣,从要我学改为我要学,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思想。教师要根据情况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的兴趣与能力,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动手能力。

2.创新性原则教师必须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能只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现状,挑战现状,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教师还需要优化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以弥补各种必修课给学生的知识结构造成的禁锢,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发展兴趣爱好。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要利用其专业特有的优势,提倡其进行跨校、跨院、跨学科地选修课程,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多元化的知识补充有利于更好地完善专业知识的学习。

3.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生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归纳总结出符合学生的经验方法。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区别于其他的专业学科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教授时,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阶段课程的学习,开展一些相关的竞赛活动,以激励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觉重视操作技术的培养,特别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科研课题的开发。

⑵ 职业认知测评的维度是什么啊

人才测评主要方法

1. 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对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这一程序在测量内容、实施过程和计分三个方面都具有系统性,从而使测量结果具有统一性和客观性。通俗地说,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据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2.面试

面试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所进行的,有着预先精心设计好的明确的目的和程序的谈话,通过主试与被试的双方面对面的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的方式,了解应试人员的素质特征、能力状况、以及求职动机等方面情况的一种人员甄选与测评技术。

包括认知测验(成就测验、智力测验、能力测验等)和人格测验(用来评价、测量人的情绪、兴趣、态度、价值观、动机、性格等方面的测验)。

近年来结构化面试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 所谓结构化面试就是首先根据对职位的分析,确定面试的测 评要素,在每一个测评的维度上预先编制好面试题目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面试过程遵照一种客观的评价程序,对被试的表现进行数量化的分析,给出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不同的评价者使用相同的评价尺度,以保证判断的公平合理性。

相对于传统的面试,它的优势在于:

针对性强——进行结构化面试的第一步工作是进行深入的岗位分析,在充分了解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确立需要考察的要素。因此,结构化面试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

标准化——针对应聘同一岗位的不同应聘者,结构化面试的题目、提问方式、计分和评价标准都是相同的。这种标准化的测评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结构化面试作为行之有效的人才测评技术在实际的招聘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经过结构化面试而录用的应聘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业绩明显优于采用普通面试方法而录用的应聘者。

3.评价中心

评价中心技术综合运用了各种测评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情景性的测验方法对被试的特定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这种方法通常将被试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情境中,采用多种评价技术,观察和评价被试者在这种模拟工作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因此,这种方法有时被称为情境模拟的方法。

评价中心技术中所采用的情境性的测验包括多种形式,主要有文件筐或公文处理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根据所给的材料撰写报告,演讲辩论,案例分析等。

文件筐作业

针对具体管理岗位,在一定时限内,要求人员处理报告、信函和备忘录等文件(与具体岗位直接相关的,来自组织内外部的典型问题),用以考察人员的实际管理岗位上的工作能力。

小组讨论

人员分为一定的小组,就企业某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如奖金分配、干部提拔等)进行讨论,最后形成以书面形式的一致意见。这种方法主要用以考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案例分析

通过让被试人员阅读一些关于组织中的问题的材料,然后让他准备出一系列的建议,以提交给更高级的管理部门来考察被试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作出判断决策的能力,既可以考察一般技能,也可以考察特殊技能。

当今流行的测评方法

人事测评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对被试者加以了解,从而为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形成了多种人事测评方法,下面就当前常用的几种测评方法作一介绍。

一、 履历分析

个人履历档案分析是根据履历或档案中记载的事实,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工作业绩,从而对其人格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近年来这一方式越来越受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被广泛地用于人员选拔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使用个人履历资料,既可以用于初审个人简历,迅速排除明显不合格的人员,也可以根据与工作要求相关性的高低,事先确定履历中各项内容的权重,把申请人各项得分相加得总分,根据总分确定选择决策。

研究结果表明,履历分析对申请人今后的工作表现有一定的预测效果,个体的过去总是能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他的未来。这种方法用于人员测评的优点是较为客观,而且低成本,但也存在几方面的问题,比如:履历填写的真实性问题;履历分析的预测效度随着时间的推进会越来越低;履历项目分数的设计是纯实证性的,除了统计数字外,缺乏合乎逻辑的解释原理。

二、 纸笔考试

纸笔考试主要用于测量人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及能力要素。它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人员测评方法,至今仍是企业组织经常采用的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

纸笔考试在测定知识面和思维分析能力方面效度较高,而且成本低,可以大规模地进行施测,成绩评定比较客观,往往作为人员选拔录用程序中的初期筛选工具。

三、 心理测验

心理测量是通过观察人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据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是对胜任职务所需要的个性特点能够最好地描述并测量的工具,被广泛用于人事测评工作中。

(一)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的心理测验一般有事前确定好的测验题目和答卷、详细的答题说明、客观的计分系统、解释系统、良好的常模、以及测验的信度、效度和项目分析数据等相关的资料。通常用于人事测评的心理测验主要包括下面几类:

1、智力测验

2、能力倾向测验

3、人格测验

4、其它心理素质测验,如兴趣测验、价值观测验、态度测评等。

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同样具有使用方便、经济、客观等特点。

(二)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主要用于对人格、动机等内容的测量,它要求被测试者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做出描述或反应,通过对这些反应的分析来推断被试者的内在心理特点。它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人们对外在事物的看法实际上反映出其内在的真实状态或特征。

投射技术可以使被试者不愿表现的个性特征、内在冲突和态度更容易地表达出来,因而在对人格结构、内容的深度分析上有独特的功能。但投射测验在计分和解释上相对缺乏客观标准,对测验结果的评价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对主试和评分者的要求很高,一般的人事管理人员无法直接使用。

四、 面试

面试是通过测试者与被试者双方面对面的观察、交谈,收集有关信息,从而了解被试者的素质状况、能力特征以及动机的一种人事测量方法。可以说,面试是人事管理领域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测量形式,企业组织在招聘中几乎都会用到面试。面试按其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1、结构化面试

所谓结构化面试就是首先根据对职位的分析,确定面试的测评要素,在每一个测评的维度上预先编制好面试题目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对被试者的表现进行量化分析。不同的测试者使用相同的评价尺度,对应聘同一岗位的不同被试者使用相同的题目、提问方式、计分和评价标准,以保证评价的公平合理性。

2、非结构化面试

非结构化面试则没有固定的面谈程序,评价者提问的内容和顺序都取决于测试者的兴趣和现场被试者的回答,不同的被试者所回答的问题可能不同。

面试的特点是灵活,获得的信息丰富、完整和深入,但是同时也具有主观性强、成本高、效率低等弱点。

五、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让被试者参与其中,按测试者提出的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测试者根据被试者的表现或通过模拟提交的报告、总结材料为其打分,以此来预测被试者在拟聘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情景模拟测验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某些专业人员。常用的情景模拟测验包括:

1、文件筐作业

将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各类信件、便笺、指令等放在一个文件筐中,要求被试者在一定时间内处理这些文件,相应地作出决定、撰写回信和报告、制订计划、组织和安排工作。考察被试者的敏感性、工作独立性、组织与规划能力、合作精神、控制能力、分析能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等。

2、无领导小组讨论

安排一组互不相识的被试者(通常为6-8人)组成一个临时任务小组,并不指定任务负责人,请大家就给定的任务进行自由讨论,并拿出小组决策意见。测试者对每个被试者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考察其在自信心、口头表达、组织协调、洞察力、说服力、责任心、灵活性、情绪控制、处理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能力和特点。

3、管理游戏

以游戏或共同完成某种任务的方式,考察小组内每个被试者的管理技巧、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4、角色扮演

测试者设置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被试者扮演某一角色,模拟实际工作情境中的一些活动,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

情景模拟测验能够获得关于被试者更加全面的信息,对将来的工作表现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但其缺点是对于被试者的观察和评价比较困难,且费时。

六、 评价中心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在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它是现代人事测评的一种主要形式,被认为是一种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最有效的测评方法。一次完整的评价中心通常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对个人的评价是在团体中进行的。被试者组成一个小组,由一组测试人员(通常测试人员与被试者的数量为1:2)对其进行包括心理测验、面试、多项情景模拟测验在内的一系列测评,测评结果是在多个测试者系统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得到的。

严格来讲评价中心是一种程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是组织选拔管理人员的一项人事评价过程,不是空间场所、地点。它由多个评价人员,针对特定的目的与标准,使用多种主客观人事评价方法,对被试者的各种能力进行评价,为组织选拔、提升、鉴别、发展和训练个人服务。评价中心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情景模拟,在一次评价中心中包含多个情景模拟测验,可以说评价中心既源于情景模拟,但又不同于简单情景模拟,是多种测评方法的有机结合。

评价中心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得出的结论质量较高,但与其它测评方法比较,评价中心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且时间较长,操作难度大,对测试者的要求很高。

人才测评应用范围

人才测评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

招聘

选拔培养与晋升

岗位胜任力考察

企业管理风格与能力考察

企业文化考察

人力资源普查

培训诊断与辅导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组织诊断

⑶ 论述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智力研究领域基本为传统智力理论所统领。传统智力理论,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认为智力由因素构成,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探索这些因素,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许多颇有影响力的智力理论,比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德三维结构的多因素理论、卡特尔的三层智力理论等,都从属于这一理论阵营。
(一)传统智力理论
1.智力二因论 即人类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认为人类智力的个别差异,既表现在一般因素,也表现在特殊因素上。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的。
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流动智力和晶体智力。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晶体智力则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从时间上看,流体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普遍因素,又称G因素,是在不同智力活动中所共有的因素;另一是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是在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中所必备的因素。二者相互联系,完成任何作业都需要G因素和S因素的结合。
2.智力群因论 塞斯顿认为智力是一些基本心理能力的组合。认为人类智力由七种基本能力组合而成。。他认为,智力包括七种彼此独立的心理能力,即语词理解(V)、语词流畅(W)、推理能力(R)、计数能力(N)、机械记忆能力(M)、空间能力(S)和知觉速度(P)。瑟斯顿为此设计了智力测验来测量这七种因素,测验结果与他原来认为各种智力因素之间彼此无关的设想相反,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3.智力结构论 布尔福特认为智力结构包括三类事件:①引起 思维的材料,决定思维的内容;②进行思维的心理活动,决定思维的运作;③整理思维的结果,获致思维的产物。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智力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分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个因素;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即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4个因素;第三个维度是产品,即智力活动的结果,包括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蕴含6个因素。把这3个变项组合起来,会得到4×5×6=120种不同的智力因素。吉尔福特把这些构想设计成立方体模型,共有120个立体方块,每一立方块代表一种独特的智力因素。
(二)多元智力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力由七种(后来发展为九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分别是:语言的、逻辑一数学的、音乐的、空间的、身体一运动的、人际关系的、反省的、(自然主义者、精神性/存在主义的)。加德纳强调,这九种都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智力,而不是同一种智力的不同成分,每一种智力代表了以大脑为基础的一个能力的模块,这也是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个根本区别。
加德纳认为传统上根据智力测验所界定的智力,在概念上只是官化到适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他认为至少包括七种不同智力:语文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和自知智力。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另外,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也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因此,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三)成功智力理论
由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背景所需的心理能力。该理论由三个子理论:背景子理论、经验子理论、成分子理论构成。斯腾伯格认为三元智力仍不足以解释现实社会中的人类智力,因此,1996年斯腾伯格在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更具实用和现实取向的成功智力理论(又称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论),强调智力不应仅仅涉及学业,更应指向真实世界的成功。
他认为成功智力有四个关键元素:(1)应在一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内,按照个人的标准,根据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定义智力;(2)个体取得成功的能力依赖于利用自己的力量改正或弥补自己的不足;(3)成功是通过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的平衡获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或比较和对照的能力,也是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把经验应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4)智力平衡是为了实现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传统智力所强调的对环境的适应。斯腾伯格还强调,成功智力的基础是跨越文化普遍存在的智力加工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一)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含四个部分①WT情境②已有知识技能③障碍④方法WT解决是指对WT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或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1.问题解决是以目标定向的,无目标的幻想不算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是在头脑内或认知系统内进行的,只能通过解题者的行为才能推测它的存在,如用绳打结不算问题解决,只是一种技能;
3.解决活动包括一系列心理运动算,如回忆朋友电话号码太简单也不是;
4.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对这个人不是问题可能对另一个人是。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2.寻求解答阶段
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1)算法式
一个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如拼拼图,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如果你找到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2)启发式
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的答案。常用的启发式方法有:
手段目的分析法:将目标划分程序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自问题寻找解决每一个字问题的方法。
逆向反推法:从目标开始,退回到未解决的最初问题,这种方法对解决几何证明题又是非常有效。
爬山法:基本思想就是先设定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点邻近的未被访问过的任意一点,向目标方向移动,逐步逼近目标。
类比思维:当你面对某种问题情景时,你可以运用类比思维,先寻求与此有些相似的情境的解答。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4.评价结果阶段
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很多的,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
(三)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1.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2.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3.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
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四)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
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实验:如让被试把三支点燃的蜡烛,沿着与木板墙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木板墙上。发给被试的材料是三支蜡烛、三个纸盒、几根火柴、几个图钉。把发给第一组的所有材料分别装进三个纸盒里,而发给第二组的所有材料放在三个纸盒之外。结果是:第二组有86%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第一组只有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为什么第一组被试的成绩不如第二组被试呢?原因在于第一组被试一开始就把纸盒的功能固定地看成装东西的容器,而没有看到纸盒还有当烛台用的功能,所以没能顺利解决问题。第二组被试一开始就没有把纸盒看成仅仅是装东西的容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想到了当烛台用,所以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五)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有效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首先要促使学生尽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知识传授中,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告诉学生“是什么”的同时,关键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和“怎样做”,使他们获得大量牢固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系统。
(二)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有利于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通过这种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问题解决中得以发挥。
(四)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帮助学生习得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问题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中启发式策略最能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一般的启发式策略能适用于较广的范围和领域,并可以转化为具体学科的思维方法。经常采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等等。
五、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有两种理解方式:其一,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已有经验,突破习惯的限制,形成崭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其二,指不受成规限制,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超常能力。这两种理解的共同之点是把创造性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不同之点是前者视创造性为一种思维过程,后者则视之为一种思维能力。因此,心理学上各有侧重的两个方面,一是侧重研究创造性思维,旨在了解创造是个怎样的过程;一是侧重研究创造力,旨在了解创造究竟包含哪些能力。
(二)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包括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格两个部分,前者指的是一个人的创造性表现在能力方面的特征,而创造性人格主要指一个人的创造性表现于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特征,它们是完成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两种因素。根据创造性的内容,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意识、创造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方法。
1.创造意识及其培养措施
创造意识就是指一个人想不想创造,这不仅会影响到他的创造动机的强弱,而且会影响到他的创造能力的发挥。一般来说,没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创造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培养创造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2.创造人格的培养
创造人格,是个体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创造人格的训练,即在于培养让个体形成有利于创造的各种人格品质,包括强烈的创造动机、浓厚的创造兴趣、积极的创造情绪和坚强的创造意志,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高创造性的人。
学生创造兴趣的培养,包括培养对各种事物的广泛持久而有中心的兴趣;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培养成钻研兴趣和创新兴趣等。
学生创造情绪的培养,包括培养对生活、对创造充满热情,保持愉快的情绪;培养对创造美的真心感受,让情感在创造中升华;培养对创造的自信心和幽默感,不轻易放弃创造,不轻易对创造失望等。
学生创造意志的培养,包括要树立为科学而献身的崇高思想;培养知难而进的胆略;培养在创造中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较有代表性的训练方法有:
(1)头脑风暴法又叫智力激励法,由奥斯本于1945提出的,它往往是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提出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映,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不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就能得出结论。“头脑体操”即是一种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头脑体操,即当问题出来,马上凭直觉去想到一个正确答案。此时,问题解决者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4.创造方法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目前人们常用的创造方法有类比模拟法、聚焦发明法、设问探究法、列举法、移植法、逆向求索法等。
(1)类比模拟法
类比是用发明创造的客体与某一事物进行类比对照,从而获得有益的启发,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2)聚焦发明法的训练
聚焦发明法,就是以某一事物或问题为中心焦点,然后分析这一事物或问题的周围环境,由此得到启发,进行强制联想——尽可能将周围的事物与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创造出新事物。
(3)设问探究法
设问探究法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创造火花,捕捉到良好的设想的一种方法。它对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4)列举法
列举法是将研究对象的特点、缺点、希望点罗列出来,发现规律,提出改进措施,形成一定独创性的一种方法。
(5)移植法
移植法就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概念,或者某一领域的技术发明和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和领域,以期取得新的发明和创造的方法。
(6)逆向求索法
逆向求索法是逆向思维的具体运用,它是从已有的事物、现象的相反功能、状态、位置、方向、方式、顺序等方面进行反习惯性思路的反向思考和创新的一种方法。
(三)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1.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
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鼓励青少年的独创;
4.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7.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

⑷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哪些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

1、原创性:

对“原创”一词不难理解;做到“原创”,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思考方式,能够体现独树一帜的想法和观点;面对事物的时候,能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及循规蹈矩的束缚,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进行思考、认识事物、表达见解等。
2、发散性

我想,“发散思维”这一名词,很多人都听说过,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思维方式!如果能够培养和锻炼发散思维呢?在面对一个问题和想法时,尽可能的提出和想象出多种可能性,从一个词、一个点向四周发散去思考,尽量寻找多咱答案!比如:说到“苹果”你能到什么?乔布斯、牛顿、手机、伊甸园、蛇、亚当、红色……等等,你还能想到更多……
拥有创造性思维的5种特征
3、逆向性

对与逆向思维方式,很多人在生活中会常常遇到。在思考和解决一个问题时,当一种方式和方法行不通时,总不能一条路走到黑吧!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通过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在解决问题时,不仅用直面问题的方式正面思考,还要善于变换思考角度,从反面去想,从更多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将会带来全新的视角,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质疑性

对于很多成年人,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或许会少了一份质疑性。很多事物的存在,会让我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就会保持固有的想法!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能力,就是对一些事物保有质疑的态度,冲破“理所当然”而提出新的想法!对孩子来说,没有经验和理所当然作为基础,很多事物,在他们的眼中,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孩子们总会问出,很多让大人们匪夷所思的问题,这就是孩子们比大人们更具有创造性思维!
5、重组性

对于重组这一点,我想,对于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经历。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孩子,或回想在自己小的时候,将家中很多小电器、小玩具等进行拆卸后,然后,重新组装,成为一个新的东西,这个重组的过程给我们和孩子带来了无穷的奇趣。一定有很多人,在小时候曾把家中的收音机、闹钟、电子表等进行拆卸并重新组装过,这个重组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和能力。

⑸ 小学数学如何根据《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学习之《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样。(王敏勒)

总之,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这三个关系:

上图是一个立体三角形,A点表示知识和技能目标;B点表示过程和方法目标;C点表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D点表示目标整合;O点表示教学目标——人的发展(直线OD垂直于底面ABC)。从图上可以读出如下信息。

1.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每门课程的三维目标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垂线OD是学生在教学中发展的轴心,A、B、C三维目标的整合,都要不偏不倚地朝着人的发展挺进。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2.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

上图的每个顶点,都是与其他各点发生联系的。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教学金字塔。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精辟地指出:“只有当知识在变为个人信念,变为人的精神财富,从而影响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劳动、社会积极性及兴趣时,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知识的深化过程才能成为智育的要素。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

3.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三维目标怎么统一呢?

比如朱自清的《春》写春天来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一位老师这样引导学生阅读:

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小草怎么长出来的呢?作者用了“偷偷地”这个词。“偷偷地”,就是说小草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察觉地、无声无息地从土里长出来了。但是没有用“长”,而是说从土里(老师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

学生齐声:钻出来了。

师:用“钻”这个词,写出小草的生长是很不容易的。它要穿过厚厚的土层,有时还会碰到石头瓦块,就要顶翻它们,然后茁壮地生长出来。可见一个“钻”字,就写出了春草虽小,但是它们的生命力,却是极顽强、极旺盛的。大家看,“偷偷地”和“钻”这些词用得多好啊!

在这段教学中,教师显然在对字词“钻”“偷偷地”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认识小草生长的劲头,领悟小草默默无闻、不哗众取宠的品质,领悟小草不怕困难挫折、顽强进取的拼搏精神。由此可见,在字词的教学中,同样可以融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实际上,不论是写字;阅读、写作还是练习,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方法的学习、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获得。在任何一个显性领域中,都有隐性的目标维度存在。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

[1] 引自张聪慧:“三维目标如何统一”,《语文建设》2005/8
《课堂教学》第三主题三维目标

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

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显然并没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1]

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与技能不实的现象也进行反思: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一些课听下来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因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2]

但双基教学显然落后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双基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是第一位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对基础知识讲解得细致,对基本技能训练得入微,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个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3]

总之,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都把关注焦点置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然也就成为我们学生的强项。时至今日,不少教师因此还对传统的双基教学有很深的情结。

通过我国与西方教育的比较,也可以发现,我国学生的优势在于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不足之处则在于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等方面。

我国学生一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而著称,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和优势。但由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分关注和重视,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偏离了方向。突出表现在:

第一,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即使是正确的必要的基础,也应讲究适度。过度了就会产生副作用,表现在:(1)对基础不分析其形成过程,不以实践检验其正误、新旧、高低,不汲取其正确的、有现实意义的部分加以应用、发展、创新;(2)过分强调基础的系统、严谨面,给人以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的错觉;(3)以灌输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结论,造成学生思维定势,不会跳出框框想问题,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太重基础扎实,使学生长期淹没在本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忘记了一切真知都是出自实践的相对真理,忘记了一切真知必须随实践发展而不断检验、批判、提高,随实践发展而逐步接近事物本质这一唯物认识论的最重要原理与指导思想。太重基础,恰恰不利于创新,甚至是阻碍、扼杀了创新。

第二,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负担过重、兴趣丧失。真正抓好基础应是将该学科最基本、最有用的内容,融会贯通、简明扼要地讲深、讲透、讲活,引起学生以好奇心,令其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挑选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能够少而精地学到手。现在有些人将基础扎实简单化为知识数量的堆积,学生长时期超负荷强化训练,致使学生疲于奔命、趣味索然,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

可以说,正是由于太重基础扎实,使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再也不能为传统的“双基”沾沾自喜,那是陈旧落后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观的表现。

当然,批评双基教学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双基,否定双基,我们强调的是:

第一,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学科本位论的双基是一种封闭的双基,缺乏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是一种过于深厚、宽厚的双基,超越了学生学习的接受可能。以人为本的双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时代发展的变化。

第二,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把双基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走向其反面,丧失双基自身的价值。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

[1] 引自蔡铁权:“三维目标的课程观诠释”,《全球教育展望》2006/3

[2] 引自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5/5

[3] 引自邵光华,顾泠沅:“中国双基教学的理论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

[4] 参见周洪林、吴国平:“基础扎实”误区批判,《重庆教育》2002/6《课堂教学》第三主题三维目标

如何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

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当然,不同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不同,其探究过程和方法论也存在区别。但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也即重学会,重过程也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但是,我们也要防止过程的泛化: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因而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下面这个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师:小朋友,怎样记“菜”字?

生:菜,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是采字,合起来是“菜”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菜,上面草字头,下面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菜,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菜,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们越记越复杂,越学越糊涂。这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案例一:“蝴蝶”的启示

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学生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夸美纽斯指斥中世纪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恩格斯批评英国的爱北斐特中学虽然经费充足,但由于它“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毛泽东批评旧的教育“摧残人才、摧残青年”,使学生“越读越蠢”,指的都是这种情况。

案例二:孩子们的精彩(杨明明)

春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首写春天的诗。诗很精彩,孩子们更精彩。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五月的雨滴

像熟透了的葡萄

一颗、一颗

落进大地的怀里

到处是蜜的气息

到处是酒的气息

我没有把诗句一下子都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而是让孩子们逐句品味诗句,或者故意留有空白,让他们猜猜诗人会怎么写。

诗中说:“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

孩子们说:是啊!是啊!熟透了的葡萄才会掉下来,熟透了的葡萄水分才多呢!

诗中写“一颗,一颗”,我问:“一颗,一颗,落下来的是什么呀?”

甲孩子说:“落下来的是雨滴。”

乙孩子说:“不,落下来的是葡萄。”

丙孩子说:“你们说得不对,落下来的是像葡萄一样的雨滴。”

丁孩子说:“应该说,像雨滴一样的葡萄。”

多么执著的讨论啊!何必去追究他们谁说得对呢?只需读读他们一脸的认真。我便满足了。

接下去的争论更精彩了,诗中写道“落进……”,还没等我念完后半句,他们又接腔了。直言不讳:“落进我的嘴巴里!”

反唇相讥:“你的嘴巴盛得下吗?”

争先恐后:“应该落进池塘里!”

“不,落进干旱的土地里!”

“落进沙漠里!”

“落进果园里!”

“落进庄稼地里!”

最后是一个伟大的总结:“落进大自然的怀里!”

我亮出了诗人的原话:“落进大地的怀里!”

“哦!”孩子们欢呼了!他们欢呼什么?是欢呼猜对了吗?不是吧!他们是欢呼自己也有诗人的水平。

最后两句,我是让孩子们填空的。“到处是( )的气息,到处是( )的气息。”

他们对这个括号有兴趣极了,答案五彩纷呈:写葡萄的,写香的,写糖的,写丰收的,写喜悦的,居然也有孩子写出了与原诗一模一样的文句:“到处是蜜的气息!”

真惊讶孩子的能力!他们不仅会读诗,会体味诗,同样也会创作诗。
《课堂教学》第三主题三维目标

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也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乐学与学会、会学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教知识与教做人)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认识与情感的关系。

学科教学的重心在学科还是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

1.重认知轻情感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情意因素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还对形成学生以学为乐、乐此不疲的良好学习态度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

2.重教书轻育人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这番警世之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⑹ 求助:情绪智力量表MSCEIT怎么计分,四个维度对应哪些题目。急用

综述情绪智力问题

,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15]。Bar-on提出,情绪智力由个体内部成分、人际成分、适应性成分、压力管理成分、一般心境成分等五大主成分构成,其中,个体内部成分包含情绪自我觉察、自信、自我尊重、自我实现和独立性五种相关能力;人际成分包含共情、社会责任感和人际关系三种相关能力;适应性成分包含现实检验、问题解决和灵活性三种相关能力;压力管理成分包含压力承受和冲动控制两种相关能力;一般心境成分包含幸福感和乐观主义两种相关成分。这样,由五大主成分和15种相关能力组成了情绪智力系统[16]。Bar-on认为这15种能力是情绪智力最稳定、最有效的成分,对个体总的情绪幸福和应对生活的能力起决定作用。
三、情绪智力的研究方法与测量

(一)情绪智力的研究方法
在情绪智力研究开展的早期,曾出现过只强调经验范式而缺乏实证研究的现象。随着情绪智力研究地逐步深入,其研究方法已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罗森塔尔设计的了用来衡量辨别他人情绪特征能力的非言语敏感测验(简称PONS);Walter Mischel设计出果汁软糖实验来分析控制冲动、延缓满足、抵制诱惑的水平对将来成功的影响;Seligman塞利格曼根据这种观点设计了乐观态度测验,进而将这项测验应用于人才的选拔。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情绪智力”倍受关注。其始创人Picard教授认为,要使计算机真正智能化,适合人的需要并能自然地与人互动,就必须使它们具备识别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即人工智能要具备被称作“情绪智力”的东西[17]。虽然情绪智力的人工智能研究刚起步,但已显示出令人兴奋的前景。情绪智力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前沿性另人欣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就是重定性研究而轻定量分析。

(二)情绪智力的测量
1.Schutle的EIS量表
情绪智力量表(EIS)是Schutle等人根据Salovey和Mayer(1990)的情绪智力模型开发的一份自陈问卷。它共有33项,可用于评估人们对自己以及他人情绪的感知、理解、表达、控制和管理利用的能力。此量表的高分者通常更为积极、更能克制冲动、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好地恢复、较少的情感障碍和抑郁、更富有同情心、更能自我监控。
2.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
该量表是Mayer等人于1998 年编制的, 1999 年他们又发表该量表的修订版[12]。该量表是能力测验而非自陈测验。该量表以行为表现为基础,测量被试觉察情绪、鉴别情绪、理解情绪和控制情绪。它包括的四个维度十二项任务分别是:感知情绪(4项任务)、同化情绪(2项任务)、理解情绪(4项任务)和控制自我情绪(2项任务)。该量表有整体评分和专家评分两种评分方法。此量表的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都很高, 尚无预测效度的报告。修订版与旧版的不同之处在于,旧版把多数人一致性作为正确答案的指标,修订版则把专家打分作为评判的标准。为了再次改进修订后的MEIS,Mayer、Salovey及Caruso等人又编制出了MSCEIT V1.0 和MSCEIT V2.0。MSCEIT是一个基础能力量表,共有141 个自陈项目,适用于17 岁以上的人群。该量表旨在测量人们执行任务、解决情绪问题的质量和程度,而不是依赖个人对自己情绪技能的主观评估来计分。
3.情绪智力调查表(ECI)
该量表是Goleman等人根据Goleman1998年提出的精练后的情绪智力模型编制的,它可以测量该模型提到的4个因素20种能力。该量表有很高的内容效度,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关此量表的预测效度的研究。ECI包含了Goleman情绪智力模型的所有内容,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情绪智力评价工具。该量表的使用要求也较严格,使用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合格后方能对施测结果给予正确解释与指导。ECI可以全方位评估个人和团体的情绪能力。
4.情商问卷(EQI)
EQI也叫《Bar-on情商量表》,它是Bar-on于1997年编制并出版的量表。该量表是国际上著名的心理量表之一。它包括5个主成分量表(其中包含15个分量表)和2个效度量表,共133个题目。其中主成分量表有:内省量表、人际量表、适应性量表、压力处理量表、总体情绪量表。效度量表则分别是乐观印象和悲观印象。EQI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18]。该量表出版后,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目前已被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人格、学习能力等多种领域,被共认为是第一个标准化的情绪智力量表[19][20][21]。
5.工作能力量表-Ei版(WPQei)
WPQei用来测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它以情绪智力的概念模型为基础,包括七个成分:创新,自我意识,直觉,情绪,动机,移情,社会技能。共有84个题项。员工在工作中可以把量表中的信息与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起来,有目的的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除了上述量表之外,我国已有学者将Darwin B. Nelson 和Gary R. Low 两位博士于1998 年编制的情绪技能问卷翻译和修订成中文版并投入试运行[22]。

三、小结

随着情绪智力受关注的程度不断提高,情绪智力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将进一步深入,Bar-on宣称:“EQ时代已经开始了”[9]。情绪智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毕竟对情绪智力正式研究的时间还不长,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学界如何才能给情绪智力一个统一的概念?到底是学院派的能力模型理论更有说服力,还是实务派的混合模型理论更好,抑或二者相结合的为最佳,再或还有其他的理论模型有待发现?如何培养和提高情绪智力?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对情绪智力的定义、理论、结构、研究方法、测量方法、应用进行探究。同时对情绪智力研究可能会呈现的趋势进行展望和预测:情绪智力研究方法和测量方法将在多样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情绪智力量表的社会实用性研究将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专家们将研究形成中国自己本土化的情绪智力理论及量表。

⑺ “维度”是什么意思……

一:零维,一维,二维,三维。

零维度空间是一个点,无限小的点,不占任何空间,点就是零维空间。当无数点集合排列之后,形成了线,直线就是一维空间,无数的线构成了一个平面,平面就是二维空间。无数的平面并列构成了三维空间,也就是立体的空间

二:第四维:时间

三维的世界是静止的,当三维世界以时间为基准发生变化时,四维空间就产生了,如果把时间看作一根轴线,则这个轴线上的任意一个点,都是一个三维空间,也就是说无数个三维空间依据时间轴线集合,构成了四维空间。

在四维空间中,时间呈线性进行,虽然未来不可预测,但源头只有一个,将来也只有一个,不管下一秒将发生什么,即将发生的未来只有一个。

同样,忽略了三维属性后,我们将会发现,任意一个四维物体在时间轴上都表现为一条线段。

三:时间平面

假设无数的时间轴线集合起来,会构成什么呢?
一个时间平面。这个时间平面就是五维空间,它是由无数个四维空间根据某一轴线集合而成的。
但是,请不要问我这条轴线的标准是什么,因为我是一个四维的生命体,我无法为一个我根本观察不到的现象制订标准。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五维空间的物体,应该是跨越不同时间轴线的。在任意一个时间轴线上,你只能观察到它的一部分。

四:时间轴线间的跳跃。
假设说一个四维生命体想要跳跃到其他时间轴线上,那么它就必须先成为一个五维的生命体,很显然,在跳跃的过程中,它会同时出现在两条时间轴线上,这时它已符合了五维生命体的要求。
这个事实用另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在四维空间中,时间是线性的,方向和进程不可改变。只有在五维空间中,你可以改变时间的方向和进程。
所以:与其说你改变了历史,不如说你改变了自己当前所处的时间轴线。

五:无限与永恒

虽然人类可以想象出无限的概念,但是我们却无法看到五维世界是什么样子。

虽然人类可以明白永恒的概念,可我们却无法创造出一个永恒的事物。

虽然我可以构想出整个五维空间的模型,可我却不了解你,我的爱人,你现在在想些什么。

虽然我无法创造的永恒的事物,可是此刻,我对你的思念却成为了永恒。
一:零维,一维,二维,三维。

零维度空间是一个点,无限小的点,不占任何空间,点就是零维空间。当无数点集合排列之后,形成了线,直线就是一维空间,无数的线构成了一个平面,平面就是二维空间。无数的平面并列构成了三维空间,也就是立体的空间

二:第四维:时间

三维的世界是静止的,当三维世界以时间为基准发生变化时,四维空间就产生了,如果把时间看作一根轴线,则这个轴线上的任意一个点,都是一个三维空间,也就是说无数个三维空间依据时间轴线集合,构成了四维空间。

在四维空间中,时间呈线性进行,虽然未来不可预测,但源头只有一个,将来也只有一个,不管下一秒将发生什么,即将发生的未来只有一个。

同样,忽略了三维属性后,我们将会发现,任意一个四维物体在时间轴上都表现为一条线段。

三:时间平面

假设无数的时间轴线集合起来,会构成什么呢?
一个时间平面。这个时间平面就是五维空间,它是由无数个四维空间根据某一轴线集合而成的。
但是,请不要问我这条轴线的标准是什么,因为我是一个四维的生命体,我无法为一个我根本观察不到的现象制订标准。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五维空间的物体,应该是跨越不同时间轴线的。在任意一个时间轴线上,你只能观察到它的一部分。

四:时间轴线间的跳跃。
假设说一个四维生命体想要跳跃到其他时间轴线上,那么它就必须先成为一个五维的生命体,很显然,在跳跃的过程中,它会同时出现在两条时间轴线上,这时它已符合了五维生命体的要求。
这个事实用另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在四维空间中,时间是线性的,方向和进程不可改变。只有在五维空间中,你可以改变时间的方向和进程。
所以:与其说你改变了历史,不如说你改变了自己当前所处的时间轴线。

五:无限与永恒

虽然人类可以想象出无限的概念,但是我们却无法看到五维世界是什么样子。

虽然人类可以明白永恒的概念,可我们却无法创造出一个永恒的事物。

虽然我可以构想出整个五维空间的模型,可我却不了解你,我的爱人,你现在在想些什么。

虽然我无法创造的永恒的事物,可是此刻,我对你的思念却成为了永恒。

⑻ 能力标准的五个维度是什么

五纬度管理分析:

一、 战略管理:建立战略思维,明确产业赢利模式

企业的竞争首先是战略的竞争,要想成为一流企业,就要有一流的战略。高层领导的错误决策会导致员工枉费心血,所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企业在进行战略思考时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并坚持内外兼顾的战略观点,行业分析与企业内部能力结合考虑。

其次是进行战略发展的选择:企业要不要离开原来的行业和要不要进入新的行业。

再次,企业需要确立战略指向来赢得竞争,赢得消费者的选择和忠诚。即培育企业的战略竞争力和整合相应的产业资源,发现和做实新的产业赢利模式。

二、 业务模式重组:优化业务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业务的推进,所有企业都在时刻面临客户期望的提升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进行面向全程供应链的业务模式重组(Business
Model Reengineering, BMR)。BMR需深刻理解并顺应客户需求变化的特点,正确认识业务模式转变的趋势,针对客户的需求,制定市场/产品/制造/销售/服务/人力资源/投资等应对策略,以业务流程优化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动力,通过管理变革和信息化,为企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构建新的竞争优势。BMR是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对业务模式所做的创新和变革,对企业竞争力与业绩的影响显著。例如,自动柜员机取代了不少银行职员。可口可乐的自动售货机、柯达的自动摄影屋……,都是业务模式重组的产物。

配合业务模式重组,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有效配置资源。当众多企业都在抱怨自己缺乏研发能力、因而不得不陷入价格战的泥潭时,却很难选择用 5%的收入投入研发、培养高水平的研发人员。现实中,任何企业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把稀缺的资源应用到那些真正符合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方面上。在战略思想指导下优化业务结构、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是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三、 运营管理:明确战略重点,改善管理方法

所有的战略最终要回归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企业要在能力与资源的基础上,把企业的内部能力与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战略竞争力,避免战略与运营系统脱节。科学有机的运营管理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是运营管理的思想是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的。“没有损坏就不用修理”这句格言在现代商业世界中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改善它的运营,那是该公司经理们的失职。事实上,有竞争力的公司必须保持持续的改进。改进业务的运营和技术,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当今企业界永恒的主题。

不同的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有不同的竞争重点。运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明确竞争战略的重点,了解每个选择的后果,做出必要的权衡。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重点有以下一些:

1、 质量----提供优质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2、 交货速度----更快交货,满足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时间上的需要;

3、 成本----使产品便宜;

4、 对需求变化的应变能力----改变批量;

5、 灵活性和新产品开发速度----改变产品;

6、 提供与特定产品相关的支持产品或服务。如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产品定制等。

企业的运营管理必须在具体分析企业的竞争战略的基础上根据竞争重点进行权衡,并根据运营管理的目标Q、D、C(Quality,
Delivery, Cost),采用相应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如JIT(准时化生产)和TQM(全面质量管理)、ISO认证体系、供应链管理与ERP工具、业务流程优化等。其中尤以业务流程优化影响力巨大,业务流程优化,即对业务流程的基础性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从而对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重要指标作较大的改进。业务流程优化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一旦公司在很多方面面临环境的改变,流程优化就必须重新开始。改善收益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如果企业不需要投资,就可以提高利润,一定是最佳选择。在人、物、设备等生产要素一定的情况下,要想改善收益,就必须对管理方法进行改善。好的管理方法是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所以,持续改进管理方法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 信息化建设:共享业务信息,实现商务协同

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从将资金投入到企业中去、到经过一个生产循环过程制造出产品、再经过流通后又变成钱,在这个从钱到物再到增值的钱的过程中,资本周转用于生产制造的时间一般不到20%,而80%的时间集中在采购、运输、销售、库存等过程中。因此,通过应用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可以从采购、制造、运输、销售、库存等环节,系统考虑整合资源,从而大大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并相应产生很多新的资本资源。

正确选择和实施一个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它将会把企业所有的资源整合起来,包括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和企业外部的供应商与客户。制造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新进入系统的定单信息;销售人员可以精确地知道客户每一个定单的执行情况;采购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制造部门的需求;会计系统也会在相关交易发生的时候给予反映。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基础数据管理一体化、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化、内部控制管理实时化和员工行为管理规范化。

企业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企业整个供应链的竞争,通过实施SCM使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可以共享,提高企业的协同运作能力,提升企业整个供应链的竞争。

五、 管理变革与文化建设:顺应环境变化,修炼企业文化

当企业面临竞争激烈的环境,管理工具和管理思想都亟待革新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机制也需要相应升级。包括企业组织机构变革和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

组织机构变革也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组织结构变革不是简单地构建组织结构图,而是基于业务战略发展的需要,研究组织的定位、组织的结构、组织内部运行的游戏规则、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分配体系以及组织的业务流程等问题。科学的管理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之上。没有制度化的企业犹如一盘散沙,“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企业要持续发展,特别要考虑制度因素,必需要有合适的制度配合。

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一个企业如果只是停留在经营上,没有自己的文化,那么这种短视的悲哀,将导致企业失去发展动力源泉。但是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在什么方面呢?应该是一种氛围,比如企业员工的面貌精神,言谈举止,乃至一个企业角落,都在无形的反映着一个企业文化,“显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企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就从最大限度上保证了执行到位。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而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制度的补充,企业文化如同一种非正式制度,通过“自律”来激励和约束员工,形成员工内心对企业的责任感或是使命感。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相融合,才可能促进企业的均衡发展。

⑼ 维度是什么意思

维度又称维数,是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在物理学和哲学的领域内,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

从广义上讲:维度是事物“有联系”的抽象概念的数量,“有联系”的抽象概念指的是由多个抽象概念联系而成的抽象概念,和任何一个组成它的抽象概念都有联系,组成它的抽象概念的个数就是它变化的维度,如面积。此概念成立的基础是一切事物都有相对联系。

从哲学角度看,人们观察、思考与表述某事物的“思维角度”,简称“维度”。例如,人们观察与思考“月亮”这个事物,可以从月亮的“内容、时间、空间”三个思维角度去描述;也可以从月亮的“载体、能量、信息”三个思维角度去描述。

(9)维度灵活性创造性等设计问题分数扩展阅读

数学维度

通常的理解是“点是0维、直线是1维、平面是2维、体是3维”。实际上这种说法中提到的概念是“前提”而不是“被描述对象”,被描述对象均是“点”。故其完整表述应为“点基于点是0维、点基于直线是1维、点基于平面是2维、点基于体是3维”。再进一步解释,在点上描述(定位)一个点就是点本身,不需要参数;在直线上描述(定位)一个点,需要1个参数(坐标值);在平面上描述(定位)一个点,需要2个参数(坐标值);在体上描述(定位)一个点,需要3个参数(坐标值)。

如果我们改变“对象”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如:“直线基于平面是4维、直线基于体是6维、平面基于体是9维”。进一步解释,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所以描述(定位)一条直线在平面上需要2×2个参数(坐标值)、在体上需要2×3个参数(坐标值);不共线的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所以在体上描述(定位)一个平面需要3×3个参数(坐标值)。

参考资料: 网络-维度

⑽ 求《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的题目和操作手册

创造力测验

对创造力的测量至今仍是心理测验中的一个难点。首先,对什么是创造力,至今仍无统一的定义。创造力的概念是在19世纪才开始使用的,最初是应用于艺术领域,创造者与艺术家是等同的。直至20年代,“创造”一词才开始应用于整个文化领域,具有“新奇”的含义。创造力是人的高级能力,正是“创造”才有了今天的世界。一般认为,创造力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能力,是以直观力、思维力、想象力为基础,产生改革旧事物所需要的灵感和创造性设想的能力,也是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改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这一定义仍停留于思辨阶段,而且范围过大。此外,在对创造力的研究方法上,主要集中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和特点上,采用分析天才人物传记、与天才人物交谈的方法。在对创造力的测量上,采用的是开放性测量题目,例如1896年,比奈曾最先编制无固定答案的题目,吉尔福德(J.P.Guilford)也用这种方法测查过创造力。开放性题目既说明了创造力与智力的不同之处,也预示着创造力测验在评分上的主观性及非标准性。此种状况至今仍无人突破。

创造力是以多种心理特质为基础的。它的智力因素有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吉尔福德研究表明,创造力的思维特点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这在下文中将会有介绍。)、想象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个人的兴趣、情绪、意志、性格及道德情操等。创造力不等同于智力,它与智力的关系如图6-4所示:

整个三角形表示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正相关趋势,智力低者,创造力必然低,而智力高者,并不意味着创造力很高,因此智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以下介绍几种影响较大的创造力测验。

一、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又称吉尔福德智力结构测验,是吉尔福德及其同事在对智力结构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测量发散思维。吉尔福德认为发散思维是思维向不同方向分散的能力,它不受给定事实的局限,使得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图6-5是智力结构模型中发散思维块的位置,它属于操作维度的部分,与内容、成果维度组成了一个个智力因素,图中的字母代表已有测验能进行测量的因素。

现将各个测验方法简介如下。

①词语流畅性(DSU):迅速写出包含某个字母的单词,例如:“O”——load,over,pot……

②观念流畅性(DMU):迅速列举属于某一种类事物的名称,例如“能燃烧的液体”——汽油、煤油、酒精……

③联想流畅性(DMR):列举近义词,如“艰苦”——艰难、困难、困苦……

④表达流畅性(DMS):写出每个词都以特定字母开头的四词句,如“K、U、Y、I”——Keep up your interist,Kill unless yellow insects.……

⑤非常用途(DMC):列举出一个指定物体的各种可能的非同寻常的用途,如“报纸”——点火、包装箱子时作填充物……

⑥解释比喻(DMS):以几种不同方式完成包括比喻的句子,如“一个女人的美丽就像秋天,它——”,答案可能是“在还没来得及充分欣赏时就消逝了”……

⑦效用测验(DMU,DMT):尽可能多地列举每一件东西的用途。如,罐头盒——作花瓶,切饼……根据回答总数记观念流畅性的分数,根据用途种类的变化记变通性的分数(属于同一范畴的用途只能记一分)。

⑧故事命题(DMU,DMT):写出一个短故事情节的所有合适的标题。例如:“冬天快到了,商店新来的售货员忙着销售手套。但他忘记了手套应该配对出售,结果商店最后剩下100只左手的手套。”答案可能有:只有左手的人,新职员,100只手套……可根据标题总数(思想流畅性)及有创见的标题数目(独创性)进行记分。

⑨推断结果(DMO,DMT):列举一个假设事件的不同结果。如,“假如人们不需要睡眠会产生什么结果?”答案可能是:干更多的活,不再需要闹钟……记分方式同故事命题的记分方式。

⑩职业象征(DMI):列举一个给定的物体或符号所象征的职业,如“灯泡”,可以是电气工程师、灯泡制造商……

⑾组成对象(DFS):利用一套简单的图案,如圆形、三角形等,画出几个指定的物体,任一图案都可重复或改变大小,但不能增加其他任何图形,如图6-6所示。

⑿绘图(DFU):要求将一简单图形复杂化,给出尽可能多的可辨认物体的草图。

⒀火柴问题(DFI):移动特定数目的火柴,保留特定数目的正方形或三角形。如图6-7所示。

⒁装饰(DFI):以尽可能多的不同设计修饰一般物体的轮廓图。

以上14个测验中,10个需要言语反应,4个使用图形内容,皆考察发散思维,适用于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人,用百分位和标准分数进行分数解释,分半信度为0.60~0.90。

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该测验是由美国前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系系主任托兰斯(E.P.Torrance)在教育情境中发展起来的,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在方法上类似,主要考察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确性这几个变量。

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包括12个分测验,称之为“活动”,以缓解被试紧张心理,它适合于幼儿园直至成人被试。主要有三套测验,每套皆有两个复本。

言语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7项活动。头3项活动要求被试根据所呈现的图画,列举出他为了解该图而欲询问的问题、图中所描绘的行为可能的原因及该行为可能的后果;活动4要求被试对给定玩具提出改进意见;活动5要求被试说出普通物体的特殊用途;活动6要求对同一物体提出不寻常的问题;活动7要求被试推断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旦发生会出现什么后果。测验按流畅性、变通性及独创性记分。

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3项活动。活动1要求被试把一个边缘为曲线的颜色鲜明的纸片贴在一张空白纸上,贴的部分由他自己选择,然后以此为出发点,画一个非同寻常的能说明一段有趣的振奋人心的故事的图画;活动2要求利用所给的少量不规则线条画物体的草图;活动3要求利用成对的短平行线 (A本)或圆(B本)尽可能多地画出不同的图。此套测验皆根据基础图案绘图,可得到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确性四个分数。

声音词语创造性思维测验:这是后发展起来的测验,两个分测验均用录音磁带实施。第一个活动为音响想象,要求被试对熟悉及不熟悉的音响刺激作出想象;第二个活动为象声词想象,十个诸如“嘎吱嘎吱”等模仿自然声响的象声词展开想象。两个活动皆为言语性反应,对刺激作自由想象,并写出联想到的有关物体或活动。根据反应的罕见性,记独特性分数。

托兰斯测验的评分者信度为0.80~0.90之间,其复本及分半信度在0.70~0.90之间,没有可靠的效度证据。

以上两个测验是常用的创造力测验,它们多用于研究工作。此外,创造力测验至今仍停留于探索阶段,它与成就测验的相关很低,但它为了解创造力、训练创造力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下面将常用的智能测验列在表6-7中,作为本章的小结。

阅读全文

与维度灵活性创造性等设计问题分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
pml证书 浏览:748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