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钧发明了哪些东西
1.在手工业来方面,马钧设计了新源织绫机;简化了踏具(蹑),改造了运动机件。将“五十蹑”,“六十蹑”都改成十二蹑,这样使新绫机操作简易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新织绫机的诞生是马钧最早的贡献,它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2.在农业方面,马钧发明了龙骨水车。
3.在军事方面,马钧改进了连弩和发石车。当时,诸葛亮改进的连弩一次可发数十箭,威力已很大。马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改进,威力又增加了五倍以上。马钧还在原来发石车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新式的攻城器械——轮转式发石车。它利用一个木轮,把石头挂在上面,通过轮子转动,连续不断地将石头发射出去,威力相当大。
4.马钧还制成了失传已久的指南车。指南车是一种辨别方向的工具。远古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之时,在雾气中迷失方向,于是制造指南车,辨明方向,打败了蚩尤。东汉时张衡制造过指南车,可惜失传了。
马钧想把指南车重造出来,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和诘问。马钧苦心钻研,反复试验,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造出了指南车。
5.马钧研究传动机械,发明了变化多端的“水转百戏”。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用水力来推动,使上层陈设的木人都动起来。木人能做各种动作,十分巧妙。
Ⅱ 马钧发明的是什么
马钧发明了很多东西,主要有还原指南车、改进织绫机、发明龙骨水车、轮转式发石机、水转百戏图等,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Ⅲ 马钧有哪些发明
中国古代有许多能工巧匠。三国时期的马钧,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技艺高超,在传动机械方面很有成就,当时人们都很尊敬他,称他为“马先生”,赞誉他是“天下之名巧”。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争权,封建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三国时期,战争虽然没有停止,但是就总的环境来说,却相对地稳定了下来。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都比较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而恢复和发展生产,就需要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马钧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为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搞出了许多科学技术发明。
马钧,字德衡,出生于曹魏统治下的扶风,也就是今天陕西省的兴平县。扶风地处渭河平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比较发达,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
少年时期的马钧,家境很贫穷,大概没有受过比较正规的教育。但是,他能够刻苦自学,读了很多书。他除了从书本上获得渊博的知识外,还十分注意向经验丰富的工匠学习,并通过认真观察和钻研实际事物,掌握各种生产技术。据说,马钧年轻时喜欢到各处游玩,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够成为技术高超的工匠。然而,在游历过程中,他却学到了更多的实用知识和技术,从而为他日后的创造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的马钧,由于口吃的缘故,不善言谈。或许正是因为他不爱多说话,倒使他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思考问题,开动脑筋,勤于动手,这给他的成长带来了更大的好处。马钧在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术之后,从来也不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吹嘘自己。因此,马钧年轻时,人们对他的高超技艺也就不怎么了解。看来,青少年时代的马钧,是一个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人。
马钧的成名,是在他到京城洛阳做官之后。魏明帝曹散在位时,他在魏国朝廷里先任博士,后又任给事中。博士是一种学有专长的官员,给事中的职责也只不过常在皇帝左右应对一些问题,这两种官职都带有顾问的性质,并没有什么实权。当然,他得到的俸禄也就不会很多了。加上马钧既不会钻营奉承,又不善于辞令,因此在朝中很不得意。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马钧担任博士的时候,生活仍然比较贫困。为了摆脱困境,他潜心钻研技术,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马钧的发明创造,就是这时从改进织绫机开始的。
织绫机是我国古代一种织丝机具,能织出提花的丝织品。西汉时期,河北巨鹿人陈宝光的妻子,发明了一种织绫机。这种织绫机,每台有120组经线,需要120个踏板。织成一匹散花绫,要用两个月时间。由于工序复杂,费时费力,因此织出来的绫,价钱很高,“匹值万钱”,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后来,经过改进,有人将织绫机简化成60个踏板,或者50个踏板。每个踏板操纵织机上的一组经线。虽然经过了这样的改进,但是操作起来还是很费力,而且效率也不高,织一匹绫仍需几十天时间。
马钧决心将这种织绫机加以改良。他经过深入钻研,多次试验,终于改制成功,造出了新式的织绫机。这种织绫机,把原来织机上50组或60组经线,合并成12组;这样,只需要安装12个踏板就行了。同时,他还在织机上设计安装了一些别的装置,使之操作起来更为灵便。新式织绫机使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多倍。它不仅大大减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而且织出来的丝织品,图案变化无穷,有各种各样的花纹,质量比以前更好了。马钧改良织绫机,不仅推动了我国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而且对于后来制造和推广家庭使用的织布机,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如果说织绫机的改良推动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那么,马钧发明的“翻车”则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当时,洛阳城里有一块空地,很适合于种植蔬菜。但是因为这里的地势较高,无法引水灌溉,所以一直荒芜着。马钧看到这种情况,觉得让这块可耕地荒芜下去,非常可惜。于是,他为了把这块荒地改成菜园,决心研制一种提水工具,解决灌溉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和精心设计,一种新型的提水工具终于创制出来了。这种工具名叫“翻车”。他又进行了多次试验,证明翻车能够把河水提上坡地,非常管用。据史书记载,马钧制造的翻车,能够“灌水自覆,更人更出”。就是说,翻车能够将河水刮上岸来,自动倾倒流出,而且循环不停。由于它的结构灵巧,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因此连小孩子都可以操作。翻车运转起来,提水效率很高。这样,不仅使洛阳城内的那片荒地变成了菜园,而且在我国农村中很快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马钧发明的翻车,一直流传了下来。因为翻车内用来刮水的木板叶,是一节一节地连接起来的,好像龙骨一样,所以也称为“龙骨水车”,简称水车。又因为它操作时是用双脚踩动,所以又叫做踏车。虽然马钧发明的翻车原样,没有保留下来,但是我们从后代人的记述中,却可以看到这种提水工具的式样、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在元代王桢的著作《农书》和明代徐光启的著作《农政全书》中,都记述了马钧创制翻车之事。根据这两部书中的记载,可以知道翻车的构造。它的车身用木板做成长约6.7米的槽,槽的宽度不等,0.132米至0.231米均可。槽内有行道板一条。木槽的两头安装大小轮轴;大轴在木槽上头,小轴在木槽下头。再将一片一片连接起来的板叶,套在轮轴上面。大轴两端各带拐木,置于岸上木架之间。操作时,人扶着木架,踏动拐木,板叶随着轮轴转动起来,于是河水就沿着槽内的行道板被刮上岸来了。王桢赞叹说:“水具中机械巧捷,惟此为最。”对于翻车的发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马钧在担任给事中的时候,在朝廷上同散骑常侍(宫廷的侍从官)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古代究竟有没有指南车。
传说我国上古时代,黄帝在同蚩尤作战时,曾使用过指南车,辨明方向。西周时,周公也制作过指南车,但是没有流传下来。马钧对这种指南车非常有兴趣,很想将它制造出来。当时,朝廷内的一些大臣对此都抱着怀疑态度。一次,高堂隆和秦朗都说古代根本就没有指南车,不过是传说而已,不足为凭。马钧却说:“古代很可能是有指南车的,只是后来没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以致失传了。这有什么深奥呢?”高堂隆和秦朗非常高傲,平时就瞧不起马钧。这时,他们见马钧竟敢反驳,于是讥讽嘲笑道:“先生你名叫钧,字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型;衡,能用来称东西的轻重。如果连轻重都没有弄准确,又怎么能够制造出模型来呢?”马钧听后非常生气,不愿意再同他们争论下去了,便说:“空口争辩毫无用处,我们不妨试制一下,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高堂隆和秦朗把这件事向魏明帝作了汇报。于是,魏明帝就命令马钧制造指南车。马钧夜以继日地苦心钻研,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把指南车制造成功了。这辆指南车在实际表演中,真是灵巧极了。无论驾车的人将它向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转动,车子上站立着的木人始终手指南方。其中巧妙之处,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人们交口称赞马钧,就连高堂隆和秦朗也不得不在事实面前服输了。
指南车也称司南车,是用来指示方向的两轮车。它的发明,是我国古代机械制造方面的一项重大成就。可惜的是,马钧制作的指南车,既没有实物保存和流传下来,它的制造方法也没有记载。因此,历代都曾有人进行过研究制造。特别是宋代的燕肃,在重新制作指南车方面成就最为突出。根据《宋史》中关于燕肃等人制造指南车的记载,我们可以推知,这种指南车的结构,同马钧所制造的指南车,可能大致上差不多。
除了指南车之外,马钧还创制了一种能够连续射出石头的军事器械,名叫“发石车”,也可称之为射石机。提到射石机,还得从诸葛亮发明的连弩说起。当时,魏国与蜀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蜀国丞相诸葛亮创制了一种武器,利用机械力量连续发射箭矢,称为“连弩”。据说每次能射出10枝箭,杀伤力强,对魏国将士的威胁很大。马钧看到连弩后,认为这种武器巧妙固然巧妙,但是还不够完善;如果再改进一下,可以将杀伤力提高5倍。他没有去改进连弩,而是创制了一种轮转式射石机。原来有一种单发式射石机,每次只能射出一块石头,而且射出的石头往往被敌方城楼上悬挂的湿牛皮挡住落地了,因此威力不大。马钧经过研究后,将这种射石机加以改制。他制作一个木轮,将几十块石头挂在木轮上,利用机械力不断地转动木轮,然后割断拴石头的绳子,于是石头就接连不断地向敌方的城楼射去,其速度如闪电一般,十分厉害。在制造射石机的过程中,马钧曾在车轮上悬挂几十个砖头瓦块做过试验,能够射出几百步远。这种轮转式射石机,在当时来说,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远射程的先进攻城武器。
雕刻精巧的木偶,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这些木偶不会动弹,只能作为摆设,以供观赏。可是,经过马钧的巧妙构思和制作,木偶却能够活动起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有个朝臣向魏明帝进献了一套玩杂技的木偶。这些木偶雕刻得非常精巧,可就是不会动。魏明帝想到了马钧,看看他能不能设法让这些木偶活动起来。在召见马钧时,魏明帝问他:“你能够使这些木偶自己动起来吗?”马钧回答道:“能!”魏明帝又问:“你还能进一步做到使这些木偶进行表演吗?”马钧又作了肯定的回答。于是,魏明帝便让马钧去进行制作。
马钧接受了这项任务,并不轻松。他把木偶带回家后,反复观察,仔细琢磨。经过一番苦心钻研和设计,制作出一个又一个能够表演各种动作的活动木偶。他先用木材造成一个小戏台。在戏台下面安装上木头齿轮,利用水力推动齿轮。再用木材做了各种各样的男女木偶。这些木偶在戏台上,通过机关与台下的齿轮相连接。当齿轮转动时,便带动了台上的木偶,那些木偶就开始表演起来了。木偶们的表演丰富多彩,有的击鼓,有的吹箫,有的舞剑,有的倒立。至于翻筋斗、叠罗汉、春米、斗鸡的,样样都有。甚至还有木偶扮做官员,表演坐堂的样子。真是变化多端,好不热闹。魏明帝和群臣观赏到这种奇妙的木偶杂技表演,都感到十分开心。
马钧创制的这种有趣的活动木偶,被人们称之为“水转百戏”。活动木偶的制作,不仅给人们增添了欢乐,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表现出马钧对机械传动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反映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度水平。
Ⅳ 不属于马钧发明的是哪一种
锯子不属于马钧发明。
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
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4)以下不属于天下之名的马钧发明的是扩展阅读
他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为“天下之名巧”。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
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钧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当博士时,生活贫困,于是改进绫机,并因此而出名。后来,在魏朝担任给事中,同时研制机械。
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
Ⅳ 马钧发明了什么
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
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
马钧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就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也不多见,堪称一代机械大师,当时,有位叫傅玄的文学家曾称赞他说:"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
但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没落,马钧的许多发明创造没有得到重视。他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虽然他曾作过给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挠和蔑视,技巧一直未得到顺利发展的机会。
尽管文学家傅玄曾几次在魏国贵族安乡侯曹义、武安侯曹爽那里推荐他,也还是没有受到重视。
Ⅵ 马钧发明的是什么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人,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专家之一。属他平生发明了很多东西,最突出的有还原指南车、改进织绫机、改制诸葛连弩、发明龙骨水车、轮转式发石机、水转百戏图等,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此外,马钧在军事上兵器制造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蜀国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曾发明了一种可以把箭接连发射出去的连发射远器——连弩。它每次可发数十箭,威力很大,当时已经年老的马钧,还改进过连弩,使连续发射的威力增加几倍。然而,马钧在传动机械方面的研究,造诣是很深的,成绩也是极其卓著的。“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足以说明这一点。
Ⅶ 马钧发明的是
马钧发明了很多东西,最突出的有还原指南车、改进织绫机、改制诸葛连弩、发专明龙骨水车属、轮转式发石机、水转百戏图等,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此外,马钧在军事上兵器制造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
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
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
由于马钧掌握了军事原理,因而他在军事上兵器制造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从历史文献当中可以证明,他在兵器学方面的精深研究,足以和同时代的军事学家诸葛亮相比。
那时候,魏国和蜀国经常打仗。蜀国大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曾发明了一种可以把箭接连发射出去的连发射远器--连弩。
它每次可发数十箭,威力很大。魏军在战场上拣到,颇感惊奇。当时已经年老的马钧看到连弩后,认为这种兵器很好,说:"巧是很巧了,但还有不到的地方,如再改进一下,威力还可增加五倍。"于是,他便将连弩进行了改进,果然效果甚佳。
Ⅷ 马钧发明了什么不属于天下之名巧
不属于天下之名巧马钧发明的是锯子。
过去的史书和传说都以为是鲁班(战国初年的发明家)发明了锯子,但是,考古发现:早在夏朝(公元前2205—前1766,据柏杨说断代)聪明的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锯子,和古埃及人同时。说鲁班发明锯子实在是太晚了。
锯子是用来把木料或者其他需要加工的物品锯断或锯割开的工具。由不规则排列的锯齿构成的锯条和锯身组成。
广义来说,泛指一种利用单列排列的多个有巨大压强的接触点反复运动来分离物品的工具。(区别于刀具和锉子)常见的形式包括木工锯,盘式电锯,带式电锯,钢丝锯等。
(8)以下不属于天下之名的马钧发明的是扩展阅读:
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马钧对中国的贡献,虽然没有被封建贵族所重视,但他的发明创造却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一千多年来,他的功绩和美名一直被劳动人民所传颂。
Ⅸ 马钧发明了什么东西
1、指南车
据中国古史上传说,4000多年前,黄帝和蚩尤作战,蚩尤为使自己的军队不被打败,便作雾气,使黄帝的军队迷失了方向。后来,黄帝制造 了指南车,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终于打败了蚩尤。到三国时期,人们只从传说上了解到指南车,但谁也没见过指南车是啥模样。当时,在魏国作给事中官的马钧对传说中的指南车极有兴趣,决心要把它重造出来。
马钧在没有资料,没有模型的情况下,苦钻苦研,反复实验,没过多久,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成了指南车。事实胜于雄辩,马钧用实际成就,胜利地结束了这一场争论。马钧制成的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的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南,引起了满朝大臣的敬佩,从此,"天下服其巧也"。
Ⅹ 马钧有哪些发明创造他在当时有着怎样的影响
他发明了水车,而且也改进了织绫机。他也改进了诸葛连弩,也出现了水转百戏图。也制作出了能连续发射石块的机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产力,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增强了军事实力。